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于中小学、幼儿园“生存、生活、生命”教育指导意见(范文推荐)

对于中小学、幼儿园“生存、生活、生命”教育指导意见(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2-09-29 08:4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中小学、幼儿园“生存、生活、生命”教育指导意见(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对于中小学、幼儿园“生存、生活、生命”教育指导意见(范文推荐)

 

  关于中小学、幼儿园“生存、生活、生命”教育的指导意见

 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各中小学、幼儿园: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等文件精神,落实《AA 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意见》,适应并领先园区创新型、生态型的城市发展新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现就我区中小学、幼儿园“生存、生活、生命”教育(以下简称“三生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中小学、幼儿园“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生教育”是关于生存、生活、生命的教育。“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资源,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生活观、生命观,引领受教育者过一种安全、理智、负责任、有热情、有追求、有爱心和有创意的幸福生活。

 一般来说,“三生教育”内容涉及五个方面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能够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发展潜能,实现自我。人与他人的关系:遵守亲情伦理和公共道德,知感恩能报德,尊重并关怀弱势群体。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处理好大我与小我之间的关系,用智慧造福社会,用仁义处理人际交往,有勇气敢于领先,关怀社会、民族、国家。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物的多样性,遵循自然规律,可持续发展;人与宇宙的关系:具有世界眼光、全球化观念与普世伦理,坚守信仰,对人生能够终极关怀。

 “三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现,是素质教育的当代表达。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从只关注成绩分数转变到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内在发展与和谐成长。推进“三生教育”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着力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三生教育”是对社会转型、环境变化、新问题不断出现的主动顺应。目前,我国

 社会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国际化、现代化快速推进,多元文化碰撞加剧,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生命困顿”。诸如,精神失衡,生命意义缺失,人际关系淡漠,精神生活低迷,家庭亲情冷漠,教育成绩崇拜等,甚至出现吸毒自杀、暴力野蛮、拉帮结派、虐待动物等。国外和台湾的实践已经证明,“三生教育”不仅可以避免或减少自我伤害,预防他人摧残,遏制生命虐待等行为,还可以从积极方面促进受教育者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

 二、中小学、幼儿园“三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三生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传统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学生在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中,建立和谐圆融的关系,学会关怀自我,关切他人,关心社会,关注自然,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通过生存、生活、生命实践获得幸福,实现个人、社会和国家高度一致的目标——即“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2.基本原则 (1)知识体验、情感体验、审美体验与生活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原则。“三生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不断丰富人生经历,进而美化其知、情、意、趣,丰满其精神世界。

 (2)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校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落实“三生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家长学校、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庭和社会责无旁贷地主动地参与其中,形成“三生教育”的合力。

 (3)个人自助、他人援助与学校帮助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救、自律与自我教育,注重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等各种帮助,强调教师、家长和社会机构等力量的积极引导和主动帮助。

 (4)积极引领、提前预防与及时干预相结合的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对已经发生的青少年学生危机问题进行科学干预。

 (5)多学科渗透、专题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三生教育”的内容涉及学校各个学科领域,要把学科渗透作为“三生教育”的常态形式,把专题教育建设为“三生教育”的常规课程,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载体。

 (6)行政支持、专家引领和教师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支持、制度建设、组织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教育专家要通过读书沙龙、学术讲座、案例培训等形式进行专业指导;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对 “三生教育”的认识,做到言传身教,在教育实践中自觉渗透。

 三、中小学、幼儿园“三生教育”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三生教育”从认知、实践和情意三个维度关照学生的生存、生活和生命,引导和帮助学生知生理、调心理、懂哲理、重伦理、明世理,提高生存技能、生活能力和生命意识,成为人格健全、富有能力和智慧的人。

 (一)生存教育 1.目标 生存教育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能够正确面对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2.内容 (1)安全意识的教育:交通安全、居家安全、饮食安全、运动安全、伤害预防等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会自我保护;初步了解疾病与安全使用药物的一般常识;知晓烟草、酒精、毒品等对人体的危害。

 (2)卫生保健教育:保护感官、合理作息、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定期体检、公共卫生、性教育,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形成健康的性别意识。

 (3)体育生存教育:耐力跑、合理锻炼、球类、体操、攀爬、跳跃、安全救护、游泳、投掷等。

 (4)心理健康教育: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养

 成良好心态,纠正不良行为、自我防御、增强抗挫能力。

 (二)生活教育 1.目标 生活教育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比较和选择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引领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做到既能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又能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2.内容 (1)日常生活教育:衣食住行、行立坐卧、家居人伦、行为谈吐、进退行止、社会交际,讲文明懂礼仪,惜福简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学习生活教育:适应学习环境,克服学习困难,获取学习快乐,培养浓厚的兴趣,具有创造性能力。

 (3)劳动生活教育:尊重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热爱劳动,树立用劳动创造未来的观念。

 (4)休闲生活教育: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御不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不沾染毒品,不涉足社会网吧,不唱灰色歌谣,不参加危害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培养一至两项运动和艺术爱好。

 (三)生命教育 1.目标 生命教育主要任务是帮助师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建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为民族、为国家、为人类造福的远大理想,并为之生生不息。

 2.内容 (1)人道教育:尊重生命的教育、爱护环境的教育、敬畏宇宙的教育。

 (2)人性教育:信仰教育、善恶教育、真伪教育、美丑教育、利害教育。

 (3)人文教育:历史传统教育、哲学反思教育、社会关怀教育。

 (4)人伦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爱情教育、人际教育。

 (5)人格教育:心理教育、个性教育、品格教育。

 (6)人生教育:出生教育、养生教育、理想教育、生死教育。

 四、中小学、幼儿园“三生教育”的推进策略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构“三生教育”的特色文化。“三生教育”的教育观是“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三生教育”的哲学是行动的哲学,“三生教育”的文化是“接地气”的文化。“三生教育”的价值导向遵从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以“自由、快乐、诚实、谦虚”为修己之途,以“尊重、包容、 团结、合作”为待人处世之道,以“简朴、责任、爱心、和平”为生活行为准则。中华民族的“天人合一”哲学传统蕴含丰富的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珍视生命的理念,应当成为“三生教育”的底色。外来文化中也有很多“三生教育”的优秀资源,特别是西方民族注重理想、讲究科学,在“三生教育”的实践中也要注意借鉴、为我所用。

 (二)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三生教育”支持体系,形成立足于区域整体推进、全社会立体推进态势。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抓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办好家长学校,大力向学生家长宣传“三生教育”的意义、目的和内容,让广大学生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并积极参与“三生教育”。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以多赢和共赢的思路,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共同推进“三生教育”,逐渐形成“三生教育”理念、组织、环境、制度和行动协调一致的区域和学校文化体系。要建好“三生教育”的四类基地。一是苏大附中的禁毒教育基地;二是工业技术学校拓展训练基地;三是以网上家长学校为主体分湖东、湖西两片分别依托一所学校组建家长培训基地;四是学校与敬老院、军营、文化场馆、专题教育场馆等共建的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基地。要培育好、发挥好、创建好5 到 10 个“三生教育”创新品牌项目。

 (三)加强“三生教育”队伍建设,从制度的层面来思考并长远规划“三生教育”师资。“三生教育”推进成功与否,决定于全体教育工作者生存、生活、生命的质量、精神状态和基本素养。育师先育德,育师先育心。要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一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大班主任培养力度,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特别是强化班主任“三生教育

 意识,提高“三生教育”能力;二是建设好集引领、预防、干预三位一体的园区心理健康教育“林老师专家团队”,通过培训培养一批各有专长的教育援助队伍,用 3 年时间培养出在省内外知名的“三生教育”专家若干名。

 (四)加强“三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以专家引领,让同伴互助,促进个人反思相结合的办法,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提高效果、提升品质。区域要建立以“三生教育”为龙头课题,各学校设二级子课题,骨干教师开展微课题研究的网络,逐渐建设形成生态型课题研究共同体。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建设好志愿者队伍,让“三生教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才基地,用 3 年时间形成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研究成果。

 (五)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让“三生教育”落地生根。区域要以“三生教育”的目标及主要内容为纲,适当注意“十五年一贯制”的认知、情意的逻辑结构,构架“三生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学校要充分调动和优化整合各种资源,鼓励全校师生员工参与“三生教育”,充分挖掘学校环境氛围和各门课程中的显性和隐性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三生教育”。

 (六)开齐、开足、开好“三生教育”的常规课程。幼儿园广泛开展寓生存、生活、生命教育的游戏课程;各中小学要广泛开展防灾演练、国防军训、生理卫生、心理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文化修学以及各种特色创新课程。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