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教学随笔

发布时间:2022-09-29 11:0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随笔,供大家参考。

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教学随笔

 修水县四都镇中心小学

 艾南群

  我从事小学教学工作 17 年,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3 年了 , 蓦然回首, 这几年的教学真是喜忧参半、 成败交错。

 借这次培训契机, 盘点一下自 己教学中的得与失, 很有必要。

 希望对自 己小学阶段后期教学的正确的教学思路形成有所帮助。

 近几年, 小学教育使用 的新教材使我真正理解了 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因为新教材留给教师的教学空间实在太大。

 如果不认真研读教参、 教材, 不清楚各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后继学习 中的重要性, 不明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及相互作用 , 教学目 标定位不准确, 教学步子则将或深或浅, 会给自 己的教学留下很多 后遗症; 其次, 三年多 的教学, 使我真正懂得 “课标是源、 教材是流” 。我经常在思考:

 如何才能创造性使用 教材进行教学? 这需要自 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 不断修正完善。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的认知能力、 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 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它直接作用 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是不可否认的, 就如我们农村的学生连数学书上的卡通动物都不认识, 这就需要教师学习 课标、 把握小学阶段在“数与运算”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解决问题” 等领域应达到哪些教学目 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 教材、 巧选素材、 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 容、 使用 有效于学生学习 的教学方法和学习 方法。

 我从事数学教学 3 年以来, 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 己的教学, 不断地使自 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 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 同时, 我也曾彷徨与忧虑, 但是, 经过几年的实践, 学生在数学学习 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1、 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浓厚。

 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 活动是丰富有趣的、 学习 内 容是有用 的、 探索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 让他们在学习 中获得了 成功的体验、

 感受到了 数学学习 的价值; 加之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 但具有很强的可练性)

 , 学生自 然也就学得轻松而乐学。

 2、 绝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学习 品质逐渐形成。

 教学中的新知学习 我都习 惯让学生“先尝试、 再引 导其释疑解惑” 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所有学生初步养成了 与同伴合作、 交流的好习 惯, 数学口 头表达能力良性发展。

 我的口 头禅“这个问题有难度, 不妨与同伴齐心协力一起想办法。

 ” 、 “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使普遍学生有了 与人合作学习 的意识, 都能大胆地把自 己的想法在课堂或是课外与人交流。

 4、 学生的思维较活跃、 开阔。

 由于新教材教学中突出了 算法的多 样化、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样化等的教学, 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明显活跃与开阔。

 5、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学习 能力逐渐形成。

 教学中每每让学生学会了 某个知识点就让其举例应用 , 或是常以“看到这个数、 算式、 信息、 公式、 图形等, 你能联想到与它相关的哪些数学知识? ” 启发学生对呈现的知识进行再思考, 进而形成对相关知识进行串联的能力, 逐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学习 能力。

 三年多 的数学教学实践, 我逐渐地成长起来, 我教学的学生也展现出可喜的面貌, 然而我也留下了 一些教学遗憾:

 1、 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 正确率不高。教学中总以“课堂上给学生自 主探索、 合作与交流的时间多 了 , 动笔练习 的时间就少了 ” 为借口 为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而开脱, 却没有鼓励学生课外进行练习( 又忧于学生学习 负 担过重)

 , 其实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着眼培养学生每天必练几道计算题的习 惯也不是难事( 切莫受诸如“一年级的学生不准布置家作” 的规定的影响)

 。

 究其原因:

 一是这部分学生惰性强( 每每遇到按老师的规定自 己设置题目 [如 10 道口 算题、 5 道三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题……] 练习 , 他们总会出一些很简单的题目 , 甚至不能保量完成)

 、 习 惯差( 马马虎虎)

 ; 二是我要求不严或对学生的检查督促坚持不够, 每每遇到学生计算错误, 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改正也就罢了 , 致使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形成错了 就改、 再错再改、 马马虎虎没关系的错误意识和习 惯, 所以我想在鼓励教育的同时如果能对

 犯错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即便采取适当的惩罚, 学生犯错的频率就会低多 了 。2、 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几年的教学中, 大部分“解决问题” 的内 容都被购物、 租车租船充斥着, 以老师们的话说“二年级就开始租车租船, 租到四年级差生才有点儿眉目 , 可解决其他综合性稍强的问题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 , 传统教材中到三年级才进入两步应用 题的思维训练, 可是新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就涉及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解决, 学生必须掌握“假设” 、“尝试” 、 “整体思考” 等策略, 加之“拆分” 、 “凑和” 等思考才能解决, 差生在这种问题的学习 中根本就是坐飞机, 就连稍好一点的学生都不能从中形成有条理的表达其思考的能力, 用 孩子们的话说“我是‘凑’ 的” , 可这样的题目 一道例题或是一个练习 题就足以花费一节课的时间, 而对差生来说是零效果。

 我想如果下一轮我再教学二年级, 我一定要给学生设置一些与生活接近的数量关系比较明朗的两步计算应用 题, 使每个学生都能初步学会用 分析法( 要求什么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和综合法( 知道什么信息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可以求什么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再随着年级的增高, 逐步向学生渗透“摘录” 、“画图” 、 “列表” 、 “模拟” 、 “简化” 、 “尝试” 、 “找规律” 等策略; 其次, 一定要在二年级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教学上花大力气, 让学生真正理解性地解决乘、 除法问题而不是瞎猜乱碰, 为中高段的综合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学习 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此, 是否可以降低学生在“解决问题” 领域的学习 难度,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待实验。

  我想, 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 的教学风格, 拥有适合自 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 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 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 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 的教学素材、 教学方法和学习 方法。

推荐访问: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教学 随笔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