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21篇学习贯彻习近平“七一”讲话精神汇编

2022年21篇学习贯彻习近平“七一”讲话精神汇编

发布时间:2022-10-01 09: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21篇学习贯彻习近平“七一”讲话精神汇编,供大家参考。

2022年21篇学习贯彻习近平“七一”讲话精神汇编

21篇学习贯彻习近平“七一”讲话精神汇编

 

目录

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把握“九个必须”,开创美好未来

磅礴力量 于斯为盛

赓续建党精神奋进复兴之路

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坚强领导

红色血脉 奔流不息

汲取奋进力量争取更大光荣

汲取智慧力量 争取更大光荣

江山多娇如你所愿

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用党的百年历史映照现实开创未来

在“两个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百年党史中感悟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

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

征程万里风正劲 使命千钧再启航

重温百年党史,增信马克思主义

 

 

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历史充分证明,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政党、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才能于风雨变幻中保持定力、勇往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鲜明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赢得人民支持和拥护、不断夺取新胜利的重要密钥,深刻阐明了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的重大意义与时代价值。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红色基因汇聚的源头,是我们党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创造历史伟业的强大动力,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人民情怀、历史担当和优良作风。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过去100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创造新的历史辉煌,必须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高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熊熊火炬。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100年来,我们党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在跌宕起伏中一次次化危为机,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崇高信仰,靠的就是坚定信念。党的百年历史告诉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让理想的旗帜高高飘扬、信仰的火炬照亮征途。

秉持“树高千尺不忘根”的深厚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00年来,我们党由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根本原因正在于矢志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忘根本、矢志前行,斗志昂扬、善于作为,以英勇奋斗和创新创造谱写新的历史篇章,推动发展航船不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奋斗出一个梦想中的新中国;
和平建设时期,一代代共产党人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开创出一个“如你所愿”的盛世。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和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进取精神,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在攻坚克难中开拓前进。

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经过百年不懈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今天,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伟大成就凝结着无数共产党人的流血牺牲和无私奉献,彰显着不同凡响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以更高站位、更好状态、更大作为诠释对党忠诚,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不断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自己、鞭策自己、激励自己,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我们党就一定能够走好第二个一百年赶考之路,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争取更大光荣!

 

 

把握“九个必须”,开创美好未来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风雨兼程百年路,不忘初心再出发。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系统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牢牢把握的“九个必须”经验启示和根本要求,为新征程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讲话视野宏阔、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振奋人心,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历史担当,是一篇充满真理力量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必将凝聚起9500多万名党员、14亿多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的磅礴力量。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这部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中国人民不愧为伟大、光荣、英雄的人民。这段光耀千秋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党的百年历史揭示了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原因,更指引着砥砺奋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既是对百年奋斗经验启示的深刻总结,又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供了行动指南。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牢记“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
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发展和安全,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勇于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九个必须”源于我们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要把握其精髓要义,明确其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历史的沧桑巨变,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镌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回首过去,我们无限感慨;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奋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磅礴力量 于斯为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掷地有声,令全体中华儿女振奋不已,让神州大地沉浸在一片欢呼声中。

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为了这一步,中国人民期盼了千年,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了一个世纪。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国不安宁、民不聊生,“小康何敢望,生计且支撑”,“小康”曾是那么遥不可及。一百年后,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千年梦想今朝圆梦。

抚今追昔,沧桑巨变带给人们深沉的思考:这一百年里到底是什么力量引领中华民族发生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历史巨变?中国共产党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在百年里从南湖边的一叶小小红船,成为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

史诗般巨变的源头,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从中汲取洞察历史、烛照现实的真理力量;
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凝聚起了亿万人民同心圆梦的磅礴伟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对美好社会的探索史、奋斗史。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巨匠和仁人志士不断对理想社会进行着憧憬和构想,从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从莫尔的“乌托邦”到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探寻的脚步从未停歇,但无一不是在空想原野上的艰难跋涉,犹如古巴比伦的“通天塔”,虚无缥缈而不可及。

直到时间进入19世纪中叶,欧洲摩泽尔河畔的“小镇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才让在暗夜中摸索数千年的人类见到光明和希望。马克思、恩格斯犹如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石破天惊般在一片荒原上点燃熊熊的真理火焰,照亮了人类通向理想社会的康庄大道。

“你洞悉世界的眼睛,是黑夜里耀眼的星星,光辉的思想温暖胸膛,种下的是不变的信仰……”这是电视理论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的主题歌,伴随着这档节目的走红,这首歌广为传唱,人们也在深思“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

列宁曾说:“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马克思主义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制高点,是具有无穷力量的伟大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在于其科学性和创新性,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马克思主义的道义力量在于其革命性和人民性,它的鲜明主题就是“为人类求解放”,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指明了方向。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尽管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不断遭受各种诽谤、攻击、歪曲,但它倔强地成长着、顽强地战斗着、蓬勃地发展着,如同燧石一般,越敲击越能放出耀眼的光芒。一百年来,正是因为中国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正是因为中国诞生了共产党,中华民族在谋求复兴的道路上才有了真理的武器、信仰的力量,中国人民才有了最可靠的主心骨、定盘星,中华民族才彻底告别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屈辱时代,一个“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旧中国由此不可逆转地走上了强盛道路、踏上了复兴征程。

(二)

列宁曾经说:“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在各国的实际运用。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上,中国曾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正所谓“真理之路无坦途”“吾将上下而求索”。

延安时期,陈云曾三次向毛泽东请教同一个问题,“党的一些领导人如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等都很有学问,为什么还会犯错误?”毛泽东的回答都是“思想方法不对头”,具体地说“是由于马列主义没有和实际联系起来”。毛泽东这一重要思想,既有对过往革命道路的反思总结,又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

1916年至1919年,青年毛泽东曾多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推开窗户就能看到讲堂檐前那块“实事求是”的匾额。深受“实事求是”学风濡染的毛泽东,较早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紧迫性,懂得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在中国成功运用,就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他曾说过,我们所要的“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1938年,毛泽东在扩大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并且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和概念,自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开始“活”了起来。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这些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思想成果,深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让古老的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正值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他曾预言“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甚至为他心中的新中国取了一个靓丽的名字——“中华共和国”。今天,我们可以告慰马克思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人,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三)

一种科学的理论,唯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永葆蓬勃生机;
一种伟大的思想,唯有做到引领时代,才能彰显磅礴伟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成为一座雄伟的理论高峰,巍然耸立、傲然屹立,其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在中国大地上得到了生动而充分的验证,其汇聚起的磅礴力量正在推动当代中国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思想伟力是一切科学理论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全部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也是我们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凝炼,既有新概括新论断、又有重大原理性创新,既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是一个宏大的战略体系,既是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又是关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伟力是检验一切思想理论真理性的“试金石”。伟大的理论总是来源于实践,又以精深的思想表征时代、引领时代,指导实践、推动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在指引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穿透力、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

湖南作为毛主席家乡、作为一方红色热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亲临湖南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其中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就是在湖南首先提出。近年来,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三湘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引领湖南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湖南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磅礴力量。

这种力量体现在“精准扶贫”的伟大变革里。湖南是精准扶贫首倡地,也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这四个大字,不仅为十八洞村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也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时代大幕,这一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精准扶贫”思想风起湘西大山,激荡三湘四水,展现出强大的科学性、真理性。“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精彩故事,壮丽恢宏的三湘小康画卷,生动印证了“精准扶贫”思想的磅礴伟力。

这种力量体现在“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美丽蝶变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XX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岳阳段,作出了“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三年多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一江一湖四水”为主战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突出环保问题整改,接连打了污染企业关停并转、下塞湖矮围整治等几场硬仗,坚决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捕”任务,在实现绿色转型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持续增加,为保护长江母亲河贡献了“湘、资、沅、澧”的力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阔新画卷正在三湘大地徐徐展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美丽湖南建设中得到了生动彰显。

这种力量体现在“三高四新”战略擘画里。2020年9月,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赴湖南考察,对湖南提出了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了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这是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湖南作出的科学指引,深刻阐明了“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湖南发展在党和国家全局中居于什么样的方位、承担什么样的使命、肩负什么样的任务、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向什么样的奋斗目标迈进等重大问题。湖南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旗帜鲜明提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使湖南发展的战略落点更精准、路径更清晰、构想更饱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赋予的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得到深入贯彻和全面落实。

这是磅礴力量广泛凝聚的三湘大地!这是磅礴力量于斯为盛的伟大时代!

(四)

最大气磅礴的书写,始自思想的指引;
最振奋人心的变化,源于精神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最关键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定向、坚强领导,最根本的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为湖南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三湘大地激荡起团结一致、昂扬向上、艰苦奋斗的澎湃动能,迸发出干事创业、砥砺奋进、坚毅前行的精神力量。

事实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新的更大的奇迹。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70多年过去了,英雄的三湘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岁月,掀起“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建设热潮,闯出“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的改革之路,谱写“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的崭新篇章,不断把湖南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的美好目标。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无比壮丽,我们豪迈开启的征程无限光明。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的伟大号召,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实干实绩实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再攀高峰的磅礴力量,书写于斯为盛的壮丽篇章。

 

 

赓续建党精神奋进复兴之路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百年前,在嘉兴南湖的红船里,飘荡出坚定的真理之音,一个50多人的政党,在黑暗里探索,在星星之火中,拥抱出了一个光明璀璨的新中国,让饿殍遍地的破碎河山,重新点燃物阜民丰的万家灯火。百年风雨,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历尽磨难的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昨日的艰苦卓绝仍系心头,明日的梦想花开就在彼岸。站在新的起点,共产党人要赓续伟大的建党精神,闯关夺隘,砥砺前行,坚定不移地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牢记“一生一世跟党走”,高擎信仰的火炬。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李大钊,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禄,再到倒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黄诗燕……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炙热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生生不息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由衰而兴的密码。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再次传递,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让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

牢记“一毫一末思为民”,永葆赤子的情怀。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人民也赋予了我们党一往无前的伟力。从革命到建设、从改革开放到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我们党走过的每一步,都深深刻印着“为了人民”的庄严承诺。面向新的征程,我们更要与人民群众“心贴心”“肩并肩”,凡事以群众为先、以群众为重,做到百姓的“急难愁盼”在哪里,我们的决策措施就在哪里、我们的步伐身影就在哪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创造历史的人民伟力。

牢记“而今迈步从头越”,展现奋斗的姿态。艰苦奋斗、接续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品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奋进新的征程,每位党员要保持“甘入苦海”的决心,始终保持敢啃硬骨头、善拔硬钉子的拼劲、冲劲、韧劲,始终保持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克难而行,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以铿锵有力的步伐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坚强领导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其中,第一个必须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这是对党的百年奋斗经验的精辟概括和科学总结,是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政治前提。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坚持党的坚强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也从一个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得到了14亿多中国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坚定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从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到战疫情、化危机、应变局,事实一次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定海神针”。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前进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要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党的领导、靠党把好方向盘。

广东地处“两个前沿”,面对的风险挑战更大。回首百年征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实现的每一步跨越,面对风雨侵扰每一次都能战而胜之,归根到底靠的是总书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这是我们无惧风险挑战、勇立时代潮头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力量所在。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坚强领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广东发展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回首过去,正是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有了党的正确引领,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始终坚持党的坚强领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奋力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红色血脉 奔流不息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宁心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作出深刻诠释。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以“红”为底色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开启新的伟大征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精神坐标。

(一)

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红”在她“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

实践中显伟力——就在“诸路皆走不通了”的绝望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恰如一束微光照进了沉睡的黑夜。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掀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一页。

历经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中日益显示出真理的光芒和实践的伟力。就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风雨中不动摇——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中国共产党一登上历史舞台,便铸造出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的精神气质。“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陈延年就义前的慷慨激昂,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精神的昭示。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浴血奋斗。数以百万计的共产党人为“天下的劳苦大众得解放”奋进以赴、流血以从、瘁力以成,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绘就出一幅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耸立起一座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始于信仰,成于奋斗,归于人民——历史前进的艰辛之路,映照着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二)

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红”在她“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随处可见的大字,高度浓缩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宗旨理念,构成了“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全部答案。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规定,到“半条被子”的故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宣示,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出发点和归宿。

历史不会忘记,是人民的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的小木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的“大包干”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历史大幕,是人民的齐心协力筑起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坚固防线。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人以此创造历史,也必将以此赢得未来。

(三)

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红”在她的成员为信仰而战。

“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改革先锋”王书茂、“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表彰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共产党员。虽然他们的功勋分属不同年代,但他们的名字,连接着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天际线。

这种革命精神里,充溢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坚定信心、“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视死如归、“旌旗十万斩阎罗”的顽强不屈、“宜将剩勇追穷寇”的一往无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壮志。坚如磐石的信仰,挺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生发出源源不竭的青春朝气。

在共产党人的信条里,革命理想高于天。长征的路上,纵然是天上飞机炸、地上敌军追,但在共产党人眼里是“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
长津湖战斗中,志愿军战士严寒中被“塑成冰雕”仍保持着随时冲锋的姿态。为信仰而战,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无怨无悔。

百年苦难、百年辉煌。从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万,仅红军长征就经历了600余次战役,平均每前进300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视死如归、浴血奋战、顽强斗争、前仆后继,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放眼世界政党史,没有哪个政党像我们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拥有如此多为了信仰而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奋斗者。他们选择之决绝、牺牲之惨烈、奉献之彻底,在史册上写下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

(四)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湖南,那一定是“红色”。

红色潇湘,胜景无边。但湖南的“红”,不只是景象上的红,更是意象上的红、精神上的红。从百年党史上看湖南,这里革命先辈灿若星辰、革命大潮风起云涌、革命胜迹星罗棋布、革命意志比铁还坚……这是一片写满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这是一片饱经鲜血浸染、烈火洗礼、百炼成钢的红色热土,红色基因早已伴随奔腾不息的湘江水,深深融入三湘儿女的精神血脉。

“断肠将军”陈树湘的英名已被更多的人熟知,易荡平饮弹湘江的故事照样荡气回肠——脚山铺阻击战危急时刻,为了不拖累战友,这位红军政委把最后的子弹射向了自己的胸膛。那一刻,“决不当俘虏”的誓言,让残阳如血、山河失色。

人们知道平江是革命老区,却不知这个当时人口不足50万人的县城,1921年至1949年,竟牺牲23万多人,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21000多名。那一地,写满崇高,人人敬仰。

“挽湘江千丈水,荡涤神州。”党的一大召开前,湖南人参与海内外8个早期共产党组织中6个的创建,全国早期党组织58名共产党员中湘籍党员就有20位。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湘籍革命家、军事家群体,从这里走上历史舞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革命中坚、民族脊梁、国家砥柱,灿若群星、辉映九州。

大革命时期,湖南是全国工人运动的五大重点区域之一,是全国农民运动“好得很”的地区。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桑植起义等,成为燎原前的星星之火,诞生了第一支工农红军、第一面工农红军军旗、第一条军规、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在“风卷红旗过大关”的革命年代,湖南人发先声、开先路、当先驱、做先锋。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据统计,1927年到1949年间,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有20多万之众。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牺牲197653人,其中湖湘儿女多达11541人。

“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2020年9月,来湘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给予湖南高度评价。湖南大地,青山凝碧曾是血,绿水流辉应为魂。

(五)

红色血脉,恰如湘江之水,奔腾向前,从未止息。

热土潇湘,英雄辈出。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雷锋,到舍身推马、勇救人民生命财产的英雄欧阳海,从“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好干部郑培民,到“扎根基层一线脱贫攻坚楷模”的县委书记黄诗燕……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革命精神,始终如一。

弘扬红色基因,让红色资源转换成发展优势。进入新时代,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扛牢首倡之责,实现首倡之为,书写了“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崭新篇章。十八洞村、菖蒲塘村、沙洲村,由贫困落后的小山村蝶变为小康示范村,成为新时代的红色地标。脱贫攻坚战场上,60余万名党员干部和170万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鲜艳的党旗始终在一线飘扬。八年间,150多名党员干部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与绝对贫困决战的阵地上。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18万个基层党组织、400多万名党员挺身而出,用冲锋者的姿态、守护者的辛劳,换取群众的健康安宁。“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宣示,响彻三湘大地。全省7366个临时党组织奋战在医院、隔离点、社区卡口等“战斗前线”,1159名优秀分子“火线入党”,2.4万余名机关干部下沉到3.1万多家企业助力复工复产。

“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号令为指引,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征途上的“湖南红”必将更加鲜艳、更加夺目。

汲取奋进力量争取更大光荣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回顾历史,是为了以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顾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首次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旗帜鲜明地以“九个必须”为“开创未来”举旗定向、引路领航。

这篇闪耀着真理光芒的文献,通篇贯穿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鲜明主题,彰显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定力和历史担当,展现出我们党开新局于伟大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

风雨兼程百年路,不忘初心再出发。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就是通过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党百年来创造的伟大成就,进一步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内在逻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深学,才能笃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历史、现实、未来,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应当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深学,方能明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重在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赓续红色血脉,发扬革命精神,用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永远信党、爱党、为党,把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九个必须”,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成功走向未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这“九个必须”,既把握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又向我们揭示了未来的努力方向,是大变局下指引我们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再创辉煌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无比壮丽,我们开启的征程无限光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应当响应党中央号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永葆建党时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实干实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湖南力量。

汲取智慧力量 争取更大光荣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一百年,忆往昔峥嵘岁月,向未来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精辟概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总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深刻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和奋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百年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言。

一百年,新起点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新的征程、新的出发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体党员发出号召: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这是全党上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进军号角,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的根本政治要求。我们要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到湖北事业发展各方面、各领域、全过程,一以贯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北实践中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生动实践,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要坚持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更好地为人民办实事、谋福祉、解难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荆楚人民;
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湖北各项事业发展汇聚强大合力;
要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打造“政治生态好、用人导向正、干部作风实、发展环境优”的省份;
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扬斗争精神,努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胸怀千秋伟业,百年风华正茂。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更要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把总书记号召融入血液、化为动力、见诸行动,把学习的力量转化为行动的力量,我们要以永远奋斗的冲锋姿态,坚持谋定后动、谋定快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提升“拼、抢、实”的精神状态和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以湖北的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发展大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江山多娇如你所愿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之一

宁心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北京的盛典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这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的优异答卷。所有鲜花和掌声,是对100年峥嵘岁月的礼赞;
一切欢呼与歌唱,是面向未来的信心与祈愿。

(一)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那是中国人只能跪着求生的年代。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掀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一页。

“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话。这行字,写在当年历史黑暗的天幕上,如惊雷滚滚,风云激荡。

1929年5月4日,上海《生活周刊》刊登了一篇《十问未来之中国》的文章:三十四国治外法权何时可废,吾国之司法何时自主?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吾国何时可产巨量之钢铁、枪炮、舰船,供给吾国之边防军……编者在按语中写道:“此十问俱实现,则中国富强矣,国人安乐矣。”句句泣血、字字锥心。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1935年8月,方志敏就义之前慷慨陈词。这位赣东北苏区的创建者,过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却“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

1936年2月,毛泽东到黄河岸边视察地形,眼见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联想起当时新的战争形势,自信自豪发出惊世预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二)

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

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干革命;
鼓干劲讲奉献,求真务实搞建设;
促改革求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为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百年来,多少革命志士仁人,为了祖国的光明和富强,像方志敏、夏明翰那样毫不畏惧强敌的威逼利诱、为祖国为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多少爱国科学家像李四光、钱学森那样,甘愿放弃国外富足的物质生活,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参加建设!又有多少爱国者如屠呦呦、钟南山那样夙兴夜寐、几十年如一日钻研科学,把自己的才华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长河奔涌,弹指百年。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历史最好的回答。

“您笔下‘可爱的中国’,我替您看见了,而且比您想象的还要好。”方志敏烈士女儿方梅与父亲隔空“对话”、深情告慰。

2021年的盛夏,三湘大地芙蓉盛放、生机勃勃,这是湖南之红,这是中国之红。

我们的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自信满怀,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安康、心情舒畅。“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江山多娇,正如你所愿!

(三)

今日之中国,是独立自由民主的中国;
湖南亦正以前所未有的自立自强姿态,浩荡前行。

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

过去别人以自由贸易之名逼我们开放门户、放松管制,如今我们扛起了世界自由贸易、多边主义的大旗;
过去我们搭乘全球化的快车,如今我们欢迎别人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提供各种全球公共产品……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

在湖南,袁隆平的“东方魔稻”,不仅让中国人告别饥饿、端稳了自己的饭碗,而且还为解决世界饥饿与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立起了新中国自立自强的典范。2020年,经受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湖南GDP增速由负转正,逆势增长3.8%,全省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大战大考的出色答卷,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四)

“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看总量,中国经济总量相继突破70万亿元、80万亿元、90万亿元、100万亿元大关;
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基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的一次次出色表现以及所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活力,国际机构主动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观细节,过去别人逼着慈禧太后修铁路,如今我们把高铁修到了全世界,其中湖南高铁里程逼近2000公里,位居全国前列。输电线路、光缆线路、移动基站……我们拥有众多“世界第一”。

过去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如今包括湖南高铁动车组、磁悬浮、深海钻机、超级计算机在内的许多技术已领先世界。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是研发人员数量稳居全球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居世界首位的“创新达人”。

过去我们闭关锁国,如今中国一直以积极开放的态度与世界接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之时,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势而生,湖南形成水陆空铁一体、江海联运的立体交通格局,打造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非经贸博览会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开放平台,国际经贸“朋友圈”已拓展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双循环”的“追风少年”。

经济突飞猛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五)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生福祉的增进,比宏大的书写更触动人心。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一个个“关键词”,抒写下幸福温暖的民生答卷:

9899万——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千年梦想终得梦圆。在湖南十八洞村,从让人心痛到令人心动,从沉寂无声到声名远播,精准扶贫首倡之地担首倡之责,行首倡之为,建首倡之功。锦绣潇湘的广袤大地上,更多如十八洞村一样的偏远山区甩掉了“穷帽子”,接续乡村振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7.5亿——从1949年的1.8亿人到2020年的7.5亿人,中国就业规模翻了四倍。整个“十三五”期间,湖南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10.97万人次,累计为12.82万创业者发放担保贷款164.51亿元;
从金融浇灌“三农”到孵化创业项目,从强化职业培训到提供职业规划辅导,从增进劳动权益保障到消除就业歧视……在最好的时代舞台上,每一个梦想都被善待。

9.99亿——截至2020年底,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9.99亿。随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调整完善,在实现“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后,群众实现“养老不犯愁”。在湖南,以芙蓉学校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改革,让越来越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以培养乡村医生为代表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让村民“小病不出村,就医更方便”;
以湘江治理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而他们拥护这些改变。”在国家发展的壮阔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民生改善浓墨重彩地书写在时代的年轮里,人民幸福深深地镌刻在通向中国梦的里程碑上。

(六)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们满怀自信地喊出青春誓言。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让人心潮澎湃。从仰视到平视,其间的心路历程,折射的不仅是国民心态的成熟,更彰显了中国深度融入世界后,所给予国人那份深沉的民族自信。

群山环抱间,矮寨大桥绘就惊世一笔。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天堑变通途。巨虹飞架、连通河山,让悬崖下的咆哮止声,让璀璨灯火照进深乡,让坦荡通途修进高山,让湘西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口。中华儿女就是这样,总有办法让道路在我们脚下延伸,让通信基站出现在边远山区,让隧道霸气横穿崇山峻岭。

“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6月29日,在中国空间站的3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通过视频送来最“远”的祝福。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年立项,到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一朝飞天,再到宇航员打理、布置“太空家园”,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追赶、并跑。

世人震撼于中国变不可能为可能的“超能力”。我们有底气平视世界!

哲人说:“世间一切,尽在脸上。”有杂志刊登过一组百年来中国人表情的老照片:清末的麻木,民国的迷茫,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激情,改革开放时期的兴奋,到新时代的自信与飞扬。

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我们敢去想,而且想了就能去做,做了就能做成。“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

(七)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生者众,物产丰,工农长作主人翁。使我光荣祖国,稳步走向大同。”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新华颂》,写下对新中国最美的期待。

历史业已证明,“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四海升腾,神州风景多锦绣;
九州激荡,乘势而上开山河。今日之中国,处处舒展最新最美的图画,遍地生长光荣美好的梦想,国家的现代化与民族伟大复兴交相辉映,神州大地的万千气象从来没有像当下这样激昂澎湃。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江山多娇,盛世如斯!

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1921-2021,百年岁月峥嵘,中国共产党在接续奋斗中迎来百年华诞。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走过苦难辉煌的过去,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精辟概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总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救亡图存的艰辛探索中,各种“主义”、各种“方案”,都尝试过了,但都以失败收场,“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诗句,道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之情、忧国之心。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党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这个主题,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为了这个主题,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为了这个主题,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成为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我们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我们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壮志在胸,豪情满怀!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32个字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阐明了传承这一伟大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伟大建党精神是对我们党精神内核的科学凝练,是百年实践与思想结晶的交相辉映,深度揭示了我们党生生不息、永葆青春的精神密码。

“你想建一个什么样的党?”“一个用马克思学说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一个可以把中国引向光明、让中国人能够过上好日子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当我们在电视剧《觉醒年代》里,“南陈北李”看着成千上万悲苦的灾民“相约建党”;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们激动人心的誓言,依然在南湖的红船上久久回荡。当我们回望100年前那个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更让我们感受到:正是伟大的建党精神,让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冲破沉沉黑夜,在风雨如晦的中国大地上点燃新的革命火种;
正是伟大的建党精神,让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扬帆起航,穿越重重关山,奋进漫漫征途,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壮丽史诗。

百年党史是一段感天动地的奋斗历程,是一首气壮山河的精神赞歌,蕴藏着无穷的精神力量。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披荆斩棘,伟大建党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共同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勾勒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天际线,谱写了气壮山河的精神凯歌。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精神所在就是力量所在,血脉所系就是动力所系。正是因为有一股子精神在,英雄的湖北经受住了战疫、战洪、战贫等大战大考。鲜红的党旗飘扬在抗疫最前沿,党员立下的生死牌矗立在抗洪值守点,扶贫干部的脚步扎根远山深寨,只为兑现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坚守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穿过风霜雨雪,越过激流险滩,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信仰的力量、忠诚的力量、意志的力量、行动的力量,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战胜一切困难的“源动力”。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才能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让我们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筑牢信仰之基,勇于担当作为,不负人民期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走好第二个一百年赶考之路,奋力书写荆楚大地新的篇章。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精辟概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系统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牢牢把握的“九个必须”,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充分展现了人民领袖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上下要深刻认识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将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来抓,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深刻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主题,指导我们深入理解党的百年光辉历程。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风雨百年,青史可鉴。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善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要牢牢把握“九个必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提振信心、坚定决心,引发亿万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坚决响应总书记、党中央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大力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奋力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这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最可宝贵的经验。现在,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保证还是党的领导。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丝毫不能动摇。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明确的政治准则和根本的政治要求,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回首过去,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书写了壮丽篇章。展望未来,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更光荣的使命等待我们去担当,更伟大的奇迹等待我们去创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乘势而上开山河,风雨无阻向前进,就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倒我们,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

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首次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长期奋斗历程中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向全党发出“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的号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一百年前,正值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团结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心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忠诚担当、矢志奋斗,不怕牺牲、勇于创造,缔造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总书记精辟概括的32字伟大建党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一百年来,我们党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从只有50多名党员的年轻政党,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百年来,我们党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冲破险阻、攻坚克难、爬坡过坎,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一百年来,我们党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回望过去,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以及整个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吮吸着中华文化的丰富营养而成长壮大,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沉淀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战胜前进路上一切风险挑战的精神力量。

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决不能丢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决不能丢掉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我们要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用伟大建党精神锤炼政治品格、涵养良好作风。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不断增强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自觉性、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坚定性,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郑重宣示:“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走过百年,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一以贯之。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信仰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一百年来,正是因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我们党才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始终把握正确方向,使全党有了“共同语言”,铸就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战胜了前进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一百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不移其志,披荆斩棘、奋力前行,为党的理想信念顽强奋斗、不懈奋斗。今天,广大党员干部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永远信党爱党为党,正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

走过百年,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一以贯之。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点都毫不动摇。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历经千辛万苦、攻克千难万险,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前进道路上,党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

走过百年,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一以贯之。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投身于为国家、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伟大洪流,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我们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成为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

走过百年,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一以贯之。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生命。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追求。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党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同时,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越是接近奋斗目标、越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新的伟大征程上,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做到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品格更加纯粹、斗争精神更加昂扬、奋斗激情更加饱满,我们就一定能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

用党的百年历史映照现实开创未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百年风雨兼程,一路披荆斩棘,克难攻坚、勇往直前,以奋斗铸就历史辉煌、成就伟大光荣;
胸怀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斗志昂扬、步履铿锵,再出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争取更大荣光。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全面总结了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深刻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鲜明提出了过去能够成功、未来继续成功的经验启示,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出了伟大号召。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视野宏大、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饱含深情、催人奋进,对于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永远奋斗、团结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豪情满怀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身处“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租界上空的各色旗子、“东亚病夫”的帽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不仅让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而且使5000多年文明累积起来的民族自信遭到沉重碾压。为了救亡图存,中华民族上下求索,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呼号。各种主义和主张轮番出场,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虽慷慨激烈,却无疾而终、抱憾收场。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年轻的毛泽东疾呼:“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于湘江两岸了!”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扛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坚持初心不改、使命不移、本色不变,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逾越的沟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不经黑暗,便看不到光明之可贵;
未经磨难,便难深知复兴的意义。在百年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书写了艰苦卓绝、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今天,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以百年为奋斗新起点,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戒骄戒躁、永不懈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勿忘昨日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我们党必将永葆青春、永富活力、永远年轻,一定能够在顺应人心民意、顺应世界大势中,书写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

在“两个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并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征程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

百年探索史、奋斗史深刻昭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今天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踏上新征程,如何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如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如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科学回答时代之问,着力解决时代课题,需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牢牢把握时代特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必须进一步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思想伟力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肥沃土壤。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通过对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发掘、继承、弘扬,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新的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把中国的历史经验、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让党的创新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让中华文化展现新的时代风采,让马克思主义焕发新的真理光芒。

在百年党史中感悟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深刻揭示了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思想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客观辩证过程。作为过程来说,它是长期的、曲折的,存在着多种可能的发展趋势。但是作为规律的作用来说,又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决定着历史的总方向。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途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世界、看中国,许多过去解不开的谜顿时就解开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就从根本方向上弄清了。十月革命的成功,直接奠定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总体上落后的国家,完全可以通过首先取得政治权利,然后开展现代化建设。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接口,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被动到主动,这是人民在精神层面上的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正是肩负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一举扭转了积贫积弱的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从党领导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再到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进入新时代,中国仍在进行的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成就了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追寻中国共产党在接力探索中,一以贯之地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课题,我们不难发现,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始终立足人民立场,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既是一个理论范式的提出,同时也是现实命题的总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是因为其不同于其他政党的特质。“为了谁、依靠谁”这是政党执政的关键命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衷和目的,就是要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一个政党的宗旨决定了这个政党的性质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找到了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强后盾,昂扬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当年司徒雷登感叹“整体上看,无论是在中国民众(尤其是农民)还是外国观察家眼中,共产党都给人留下了如是印象: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挚追求中国的民主化,并竭力使中国变得独立强盛,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从建党初期不到60人的新生政党,到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
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到承载着14亿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找到了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强后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水乳交融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更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性为本质特征的理论,这决定了它的生命力在于同实践相结合,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回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具有深厚传统的中国生根发芽并生机蓬勃,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理性力量坚定了中国人民的价值理想及其实践的自觉性;
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实现这一价值理想的道路与方法,提供了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党治国理政的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执政中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的运用和发展,成为科学执政的方法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科学执政提供了认识基础。

实践逻辑包含在历史逻辑中,又是理论逻辑赖以建立的基础。纵观百年党史,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
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
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追寻中国共产党在接力探索中,一以贯之地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课题,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才能把握历史发展内在的演变逻辑。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用事实来说话、由人民来评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使不可能成为可能,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的康庄大道,从实践逻辑中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答了新时代“赶考”之路如何走的问题。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顺应时代潮流,紧扣时代主题,体现时代精神,回应时代挑战,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类文明共进步,是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的奥秘之所在。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聚焦“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来凝聚人心动员群众。一百年来,从建党的开天辟地、领导人民改天换地、领航中国翻天覆地,再到进入新时代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惊天动地,我们党带领人民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正是源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确保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能够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走进新时代,要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要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中国共产党将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用五个“庄严宣告”,高度概括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风雨历程,高度总结了取得的伟大成就,豪迈宣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无比光明的前景,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是一个特别的意象,既蕴含着引人前进的方向,也意味着探寻成功的方法。回望百年征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过井冈山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走过充满艰险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走过艰辛曲折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一步步在没有路的地方,成功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岁月峥嵘,山河为证。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100年来,我们党这个百折不挠、昂扬进取的寻路者,闯关夺隘、勇往直前的开路人,始终咬紧牙关,抵住眩惑,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于“漏舟之中”走向站起来,于“濒临崩溃边缘”走向富起来,于“滚石上山”走向强起来,不仅让神州大地处处焕发生机活力,也让古老的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凝结着鲜血、汗水与泪水,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与收获。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天宫空间站正式开建、“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公路成网、铁路密布、信息畅通、高铁飞驰、飞机翱翔,交通网、信息网、物流网日益完善;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走什么样的道路,关键看它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能否为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福祉。中国用铁一般的事实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在历史洪流中扭转民族命运、书写人间奇迹的奋斗之路,是一条得民心、顺民意、惠民利的初心之路,是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探索建设现代化的创造之路,是一条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锻造之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人间正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真如铁,就要信念如铁、意志如钢,增强志不改、道不变的战略定力,面对再大的惊涛骇浪都能从容不迫、自信坚定;
从头越,必须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顽强奋斗、永远奋斗的精气神。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把握历史主动、紧跟时代潮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河出潼关,因太华之阻而增其奔涌;
风回三峡,因巫山为隔而显其怒号。当前,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我们要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就必须以梦想为岸、以团结作帆、以奋斗划桨,坚定不移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意气风发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更加光明的未来!

征程万里风正劲 使命千钧再启航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信念如铁,丹心向党;
党旗引路,步伐铿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百年历史,波澜壮阔;
伟大荣光,激情豪迈;
复兴伟业,催人奋进。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必将激励和鼓舞衡阳人民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进“一体两翼”建设中阔步前行,开启新征程。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要深入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学校等单位组织学习宣讲,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我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取得扎实成效。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真正让千年雁城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衡阳贡献。

“欲求其中,必求其上,欲求其上,必求其上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学真理、悟原理、明道理,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衡阳落地生根,转化为衡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确保衡阳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抢得发展先机,考出优异成绩。要发扬“追求卓越、攻坚克难、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固有精神品格,努力走在时代前列,彰显衡阳担当,作出衡阳贡献。

以梦为舟,踏过风浪,目视远方,我们行进在同一条航船上。衡阳从老工业基地到现代产业强市,从历史文化名城到最美地级市,从领跑大湘南到省域副中心,从全面建成小康衡阳到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这座城市建设的奋斗者们,不懈的精神可用“吹尽狂沙始到金”来形容。在启航新征程的路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我们要以全局观念和辩证思维,观经济运行之“形”,察经济发展之“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要继续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干部作风建设年专项行动,继续切实抓好实体经济振兴和产业项目建设,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抢跑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衡阳篇章。要把学习重要讲话精神与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学位、床位、车位、厕位、歇位”等问题,用心用情办好各领域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的笑脸一天比一天灿烂。要把学习重要讲话精神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坚定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努力实现衡阳政治生态持久风清气正。

征程万里风正劲,使命千钧再启航。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在新征程上努力向前奔跑,我们就一定能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重温百年党史,增信马克思主义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林进平 林展翰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回首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之所以能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光辉业绩、铸就百年辉煌,是因为有坚定的信仰和远大的理想。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更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增信马克思主义,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道路,用初心使命凝聚奋斗伟力。

坚持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团结带领人民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在民不聊生的困境下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历史表明,只有真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把握大局,才能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下掌握历史主动。

坚持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就要旗帜鲜明地与错误思想作斗争,为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扫清障碍。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一些领域沉渣泛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它以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试图以编撰历史来虚化事实、虚化规律、虚化主流价值观,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今年2月20日,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

坚持与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就要牢固树立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是“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形式,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其之所以行,就在于它克服了历史上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了出去。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每一次卓越成就都源于在根本上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正是基于对唯物史观的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学习党史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等诸多论断,为我们正确学习和认识党史、从根本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供了科学方法和基本遵循。

坚持人民立场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唯物史观在价值立场上的贯彻,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与一切旧哲学相反,马克思主义不是从人的意识出发说明人的存在和人类历史,而是从人的存在,即从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来说明人的意识和人类历史。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人民就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次彻底解决了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这个重大课题。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已经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并转化为制度、方针、政策和自觉行动。毛泽东同志曾明确地说,革命就是要“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强调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充分调动人民的建设与发展积极性,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践证明,只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承传中国共产党的千秋伟业,关键就在于承传这一颗为人民的心。我们重温百年党史,就是为了更好地站稳人民立场,自觉以人民心为心,站在人民的立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迈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力量之源。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百年来,我们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百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进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这些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回答好时代之问和实践之问。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要善于向一代代卓越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学习,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930年,毛泽东同志写下《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告诫全党同志要避免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同时,他提倡党内同志“学个孔子的‘每事问’”,展露出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光芒;
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国家、民族历史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的历史写照。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借用先秦典籍《诗经》中的“小康”一词来描绘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次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最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凝练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成果,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将历史经验、中国智慧和民族精神融入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历史进程说明,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能够通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彼岸;
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能够照亮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
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先进文化,能够凝聚共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持党的领导,增信马克思主义,我们必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以风华正茂的姿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