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底盘和压舱石。近年来,**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积极构建“三级联动、三创提升、三类培育、三治融合”四个体系,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凝聚乡村振兴巨大合力,逐步实现农村基层治理全新面貌。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贯通三级联动,构建基层组织体系。一是县级示范带动。制定县级领导走访遍访机制,县级领导干部“下抓两级”联镇包村,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带头遍访全县216个村(社区),聚“三类重点人群”、特殊困难群体等开展精准帮扶研判,紧扣乡村振兴发展,帮助解决问题460余个。二是镇级压实责任。县直部门10%以上干部、镇(街道)50%以上干部下沉到村,镇(街道)班子全员挂村。驻村工作队实行“日清单、周调度、月调研”,每月遍访群众,精准分析研判村情民情,因地制宜制定治理方案,清单化项目化推进任务落实。县直部门、镇(街道)为群众解决困难问题1618个,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4564件。三是村级夯实基础。精心组织村级换届,选优配强村干部,“两委”换届中,配备1124名常务干部,高中以上学历占74.3%,较换届前提高32.6个百分点。完善村级党群服务和综治中心设置,全面落实村干部“345”薪酬保障,购买城镇养老保险,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达4134元/月,确保基层治理有人、有钱、有场所办事。
(二)聚力三创提升,完善基层考评体系。一是创新工作载体。围绕“服务保障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主线,深入开展“五个比一比·争创红旗镇(街道)、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就业服务“四个全覆盖”“三个盘清楚”、治乱治违提升“三个百日”等行动,稳步推进基层治理取得成效。以“安全生产巩固提升年”和“安全生产短板补齐攻坚年”为契机,制定《**县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组建县级工作领导小组和14个专项整治工作组,出动人员6646人次,监督检查企业(场所、地点)2032家(处),排查治理安全隐患954条。二是创新管理办法。制发工作手册,实行驻村队员乡村振兴工作积分制管理办法,对驻村干部帮扶任务工作落实和纪律执行情况进行量化细化,采用十分制对应考核积分评价,考准考实帮扶业绩。对驻村干部到岗到位、工作情况等进行动态监管,促进驻村帮扶“一宣六帮”职责落地落实。三是创新保障机制。探索采取“政府出一点、社会帮一点、个人拿一点”方式,建设村级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全县共建有14个日照中心,服务老人达12000余人次。在镇(街道)设立农业龙头企业分公司,将高标准农田、产业路等项目交由村合作社实施,有效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抓好三类培育,夯实基层发展体系。一是培育主导特色产业。围绕“一镇一特、多品共荣”和“抓单品、出特色、上规模”要求,主攻优质米、精品果蔬、生猪和水产家禽养殖等优势产业,形成涟江小黄姜、好花红金钱橘、雅水白茶、断杉花椒、芦山中药材、王佑百香果等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培育完成以小黄姜、佛手瓜为引领的30万亩蔬菜,以花椒、蜂糖李、百香果为引领的20万亩经济林,以涟江农业为引领的年存栏1000万羽家禽等规模化特色产业。二是培育集体经济组织。制定办法,明确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贴息专项资金作为“村社合一”集体经济组织专项贷款贴息,“村社合一”集体经济当年经营性纯收益的20%可作为分红资金奖励村“两委”干部等优惠政策。村集体经济积累50万—100万的村5个,100万以上的村11个。三是培育乡贤人才队伍。实施“三乡工程”,吸引人才、资金、技术回乡助力乡村振兴,年内培育100名乡贤能手、100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实现资金回乡10亿元以上。开展“涟江人才返惠”计划,诚邀各类在外工作的**籍优秀人才返惠工作,共引进26人充实到综合类、教育类、医疗类等岗位。
(四)推进三治融合,健全基层治理体系。一是提升村民自治能力。督促指导全县216个村(社区)完成红白理事会、互帮互助会、联防联治会、乡贤参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组建,并将“六会合一”及作用发挥情况纳入常态化督导内容,推动村民主体作用发挥。科学制定村规民约,培塑新时代文明新风,获评省级村规民约示范村10个。积极争取中央资金项目开展农村污水处理,目前已完成农村污水治理1500户;
开展“三清三美”创建,清理违章建筑、清理乱加层、清理环境卫生,推进实现生态美、环境美、庭院美。二是提升基层法治水平。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统一购买法律服务扎实开展相关领域工作,法律顾问参与县政府各类涉法会议23次,出具法律审核意见建议152条。深化法治进村,培养“法律明白人”1080名。深化平安建设,以“三有两化一高”建好“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配备网格员2377名、联户长7729名。涟江街道排楼村、王佑镇伙塘村获评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提升德治教化功能。深化“党的声音进万家·总书记话儿记心上”“村晚”等活动,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深入开展群众感恩教育,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创新“感恩小屋”“堂屋说事”工作载体16个,解决矛盾纠纷220余件。推荐评选“文明家庭户”237户,创建“文明村”181个,好花红镇、好花红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12个镇、村入选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二、经验和启示
(一)全面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是否坚持党建引领,建强组织基础,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是关系到基层治理能否取得实效的根本性问题。**县坚持“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失职、不抓党建是渎职”的理念,围绕基层治理各项任务,精准发力、全面发力,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基层治理的发展优势。
(二)构建统一高效治理体系。加大建强村(社区)工青妇等基层群团组织;
强化先锋引领,推进组建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深化基层自治,壮大治理力量。落实基层治理联席联动机制,部门积极参与,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快速响应,形成治理合力,将治理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三)精准释放基层治理活力。尊重群众主体地位,重点在群众自治、善用法治、推动德治上发力,引导科学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文明评比,有效激活基层治理动能。组织建立各类乡土文艺团队,丰富基层群众精神生活。深化机关党员“双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加强特殊群体包保管护,建强基层法律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激发基层治理效能。
(四)抓实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推动村“两委”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系统实施村级带头人优化提升行动。选优配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落实50%以上干部下沉到村,壮大乡村振兴力量。依靠党员建立“红色网格”,组织党员带头深化自治、践行法治、助推德治,筑牢社会综治网底。培育乡贤能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壮大基层治理力量。大力开展“产业兴旺示范”“农村治理骨干”“乡风文明模范”典型选树,把群众实践乡村振兴的身边榜样树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