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馆(站)服务5篇

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馆(站)服务5篇

发布时间:2022-10-05 20:25:02 来源:网友投稿

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馆(站)服务5篇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馆(站)服务 2019年12月文化学刊第12期Culture JournalDec.2019No.12【文化产业】文旅融合语境下文化馆文创产品开发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馆(站)服务5篇,供大家参考。

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馆(站)服务5篇

篇一: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馆(站)服务

19年 12月 文化学刊第 12 期 Culture

 JournalDec . 2019No . 12【文化产业】文旅融合语境下文化馆 文创产品开发策略刘 冰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旅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此语境下,对于文化馆来说, 如何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丰富文化创意产品的供给,无疑成为文化馆发展的重要课题。显而易 见,当前文化馆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自身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不 仅限制了文化馆功能的发挥,也阻碍了文化馆更好地发展。于此,本文选择文旅融合语境下文 化馆如何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围绕当前文化馆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存 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给文化馆做好这一工作带来有益的参考和建设性 的指导。关 键 词 文旅融合;文化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图分类号 G 124; F 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7 25 ( 2 0 19 ) 1 2 -0050 - 0 2作者简介 刘 冰 (1 9 8 2 - ) , 男,江苏淮安人 ,江 苏省淮安市博物馆,文博馆员,主要从事群 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文理论研究。文化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 ,在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文化馆服务功 能不断拓展,并逐渐成为文化创意产品供给的重要 主体,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如果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那么旅游便是文化 的载体。不言而喻,现今的文旅融合就给文化馆开 发文化创意用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目前,随 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文化创意产 品的需求也是水涨船高,需求旺盛。但是,文化创意 产品的供给不匹配,确切地说是比较少,二者之间的 矛盾突出,且日益加剧。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文化创意产品的重点供给 方 — 文化馆,就需要高度重视,集中精力来迎合文 旅融合的趋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文化创意 产品开发水平不断提升,从而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〇一、文旅融合语境下文化馆文化创 意产品开发方面的不足(―)不注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目前,文化馆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存在重 视不足、动力不够等问题,尤其很多文化馆对于为什 么要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并没有一个客观的认 识 ,观念认识层面的不足导致文化馆对于文化创意 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没有做到投入必要 的资金、人力等来开展这一工作,如文化馆经费层 面,没有专门的预算。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在很多文 化馆都处于边缘位置[1]。就是平时做产品开发,也 多是根据上级要求或是领导指示,在规定时间内按 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即可。这与工作人员对文化馆开 展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知,不能正确 把握文化馆在新形势下的服务定位有很大关系,也 就导致此项工作得不到充分的支持,不愿意关注,也50

 文旅融合语境下文化馆文创产品开发策略刘冰不会加大投人。(二)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很多文化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文化 创意产品开发本身专业性很强、工作难度很大,没有 一定的专业能力是很难胜任这一工作的。从目前文 化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情况来看,典型的问题之一 就是能力不足,相关专业人员极度匮乏。另外,文化 馆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工作经 验 ,根本不知道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导致文化创意产 品开发受阻,难以顺利推进。(三)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僵化从文化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来看,开发模 式僵化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文化馆文化创意 产品的开发基本上就是以独立开发为主,主要体现 在以下两方面。(1)在专业创作上,基本是故步自 封 ,少有与本单位外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人士联 手合作,没有合理、科学地利用外部力量来丰富创作 的资源。(2)经济效益上,市场导向不够明晰,从而 影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效果。通常来看,如果市场 导向不明确,就容易导致开发出来的文化创意产品 出现不能够满足顾客需要的情况,即文化创意产品 与市场需求脱节,根本就没有办法获得客户的青睐。

 像这种独自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模式,没有很好地 整合外部资源,很难开发出好的文化创意产品,也会 容易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二、文旅融合语境下文化馆文化创 意产品开发策略(―)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文化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需要引起足够的重 视 ,尤其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大有市 场 ,需求旺盛。基于此,文化馆需要高度重视文化创 意产品的开发,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给予这一工 作充分的支持,激发工作人员做好这一工作的积极 性。再者,为了开发出更好的文化创意产品,就必须 要冲出自我认识的误区,要在发挥以自身主导力量 为主的前提下,借助和吸纳外部的优势资源来一起 创新文化创意产品。文化馆要明确创意产品开发地 位 ,将其置于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给予这一工作更 多的关注,创造有利于这一工作开展的良好环境。(二)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能力文化馆需要着力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能力 ,这样才能够实现优秀文化创意产品源源不断地 涌现出来。文化馆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能力突出 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队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文化馆一方面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通过提供具有 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吸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专业人 才的加盟[2]。另一方面,要做好培训工作,设计培 训方案,科学选择培训方法,确保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人员通过有效培训更好地掌握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技 巧 、方法,以充分胜任这一工作。(三)创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 文化馆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的创新方面需 要不断努力,构建更加灵活多样的文化创意产品开 发模式,助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水平的提升[3]。文 化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需要保持开放性,主动与外 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主体进行合作,整合不同主体 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不断从外部吸纳先进的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验。三、结语本文对文旅融合语境下次化馆文化创意产品开 发这一课题作了探索性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文化 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策略:文化馆要在高度重视这 一工作的前提下,兼顾开发能力提升以及开发模式 优化。对于这两方面的工作,文化馆要统筹兼顾,遗 漏任何一方面都必然会出现“木桶效应”,影响文化 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水平。当然,在不同的时期,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工作的 重心是不同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也要注意做到重点 突出。本文所谈到的文化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策 略,有自己的思考,也有对于不少文化馆经验的借 鉴,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使更多的文化馆正确地认识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意义,制定正确的开发路径,实现 文创产品开发水平的全面提升。参考文献[1] 陈少冰.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保护传统文化遗产[ J ].现代 职业教育,2017, (15): 184-185.[2] 卞 辉 ,李进•山东省文化场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及路径 分析[ J ].人文天下,2018,(19) :43 _ 49.[3] 孙楠.基于地域文化的关中民俗文创产品现状及开发设 计原则[ J ].艺术家,2018,(5):45.【责任编辑:王 崇 】51

篇二: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馆(站)服务

旅行 542021 年 第 1 期研学旅行,又称研学旅游、游学,是一种以培养中小学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以团队形式组织探索性学习与旅游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1] 。研学旅行主要是通过实地参观、观察,聆听研学导师现场指导分析,与其他伙伴一起进行阅读学习体验、知识分享交流,进而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 [2] 。文旅融合是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全新机遇,学界对博物馆研学旅行方面已经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多数个案研究缺失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整体分析。博物馆与研学旅行有交集、有联系,但也有区别、有差异,在二者的鉴别、整合与融合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这也是本文需要进一步作出理论回答和实践回应的。

 一、博物馆研学旅行的优势 博物馆研学旅行是指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中小学生在博物馆开展集体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一种“游”与“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并具有文化、教育和旅游属性。

 1. 博物馆和研学旅行具有天然联系 博物馆具有明显的收藏、研究、教育等作用。根据《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规定,研学旅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 [3] ,强调了育人目标,与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不谋而合;《意见》还对研学旅行工作经费保障、安全保障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与博物馆公益性、权威性和安全性相一致,其中公益性可以降低研学旅行费用开支。同时,博物馆拥有海量的藏品资源、经验丰富与专业厚重的文博馆员,本着公平正义、普遍服务、人本思想等服务理念,与研学旅行的亲近自然、探索式学习、寓学于乐、自然休闲等宗旨一脉相承 [4] 。因此,博物馆和研学旅行二者具有一致的理念,有利于推动研学旅行快速发展。

 2. 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政策支持 国家层面的政策亦给予博物馆研学旅行多方面支持,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中明确提出充分广泛利用博物馆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5] 。《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号)中提出积极推进博物馆进校园,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项目如研学旅行项目,开展社会教育功能 [6] 。《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定期开展博物馆中小学生教育活动如研学旅行教育精品项目和示范活动,提高博物馆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功能 [7] 。《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教基厅函【2017】50号)包括51家博物馆 [8] 。可见,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研学旅行的主要场地,承担研学相关课程研发,是学校重要的校外课堂之一,也是博物馆文旅融合服务有效的补充形式,推动博物馆文旅融合深度发展。

 3. 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博物馆馆藏丰富多样,研学旅行课程内容主要是挖掘现有博物馆周边环境、馆徽、藏品、遗迹等文化元素中知识点、知识单元,设计课程、组织材料,形成一系列主题鲜明、层次分明、立意新颖、逻辑性较强、内容引人入胜的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各级博物馆馆藏丰富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科普场所、农业景观、工业景观、公共交通等资源,课程资源的教学内容应具备关联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博物馆自始至终参与其中 [9] 。同时,不同类型博物馆决定了研学类型内容,如历史文物博物馆,相应地开发出历史文化相关的研学课程。可见,根据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馆藏资源研发出侧重点各异的研学课程内容,能为后续博物馆研学旅行提供课程支持 [10] 。摘要:随着国家提出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趋势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本文以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为契机,通过整理博物馆研学旅行的优势和内在逻辑,进而概述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难点,从重塑服务意识与理念、健全市场机制、强化人才培养、构建健全的研学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策略。关键词:博物馆;研学旅行;文旅融合袁一帆(苏塞克斯大学 商学院, 英国 布莱顿 BN1 9RH)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思考

 研学旅行 552021 年 第 1 期4. 博物馆研学旅行的人力资源 博物馆拥有一支以文博馆员为主的专业知识精深、研究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有着长期为中小学生服务的实践经验。《博物馆条例》中明确规定应当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接受能力开展个性化服务 [11] 。研学旅行需要文博馆员熟悉中小学教育现状与学习需求、了解馆藏资源、熟练掌握整个研学旅行流程,从研学旅行项目方案调研、设计、申请立项、项目实施、结项、评估等,参与项目的文博馆员能够为博物馆研学旅行提供智力支持。博物馆通过开展科研服务、讲座、培训、阅读推广等业务积累了大量优秀人力资源(文博馆员、志愿者、研学导师等),为研学旅行提供了人才支持。

 此外,博物馆研学旅行的优势还包括有独立的馆舍和相应的设施、设备(含安防、安保);博物馆文创中心(如文创商店等)在研学旅行项目策划方面具有旅行社和其他机构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内在逻辑在博物馆研学旅行中,博物馆是多由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场景集合而成的特定文化场域,是学生体验的对象和课题,同时也是学生向往的旅游目标吸引物。博物馆研学旅行呈现出的文旅关系为文化从博物馆资源到学生消费行为的产品;从消费产品到学生体验与思考的融合关系,依次发生,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于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 [12]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内在逻辑如图1所示。

 ??????????? ???????????????????????????????????????????????????????????????图1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内在逻辑1. 博物馆博物馆的核心内涵是由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活场景所承载的文化记忆。文旅融合时代背景赋予博物馆的特殊价值,使某种文化价值或符号维系着的特定联系与交流被扩大化,融入不同人与相关旅游产品,汇聚在某个文化地理空间。研学旅行加速了博物馆文旅融合特殊价值的实现,研学旅行也是在某个文化地理空间,包括学生聚集、博物馆特定藏品展示、旅游项目组织等,围绕着自身综合素养提升预设的特定目标而共同行动,通过博物馆与旅游赋予学生消费行为。2. 学生消费行为博物馆研学旅行不能离开学生个体对于博物馆、交通、住宿、电商平台等体裁的能动性,离不开主体对于客观的能动创造。3. 学生学生是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服务对象,通过文化资源与旅游项目深度融合,使得学生获取沉浸、凝视、思考等体验,学习、体验、娱乐实现完美结合,博物馆研学旅行项目得以持续发展。其中,学生体验可划分为沉浸体验、凝视体验和思索体验三种类型。

  (1)沉浸体验沉浸体验在博物馆研学旅行中普遍存在,学生在博物馆游览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感受到厚重的历史记忆冲击,进入到旅游沉浸体验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行动与意识相融合,使学生得以身心满足。(2)凝视体验凝视体验是指学生针对某一藏品专注长时间观看,自身知识结构、认知、藏品蕴含的文化元素、周边情景等影响因素碰撞、交融,本着身份意识和定势思维进行慎重观察 [13] 。(3)思考体验博物馆研学旅行本身具有文化属性,也是一种不断思考、探索新知识的过程。研学旅行中旅游不是以停留于走马观花式观光游览,追求新奇、舒适为目的,而是游中学、学中游,思考时刻伴随整个旅游全程。博物馆所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书本、课堂等以外的实物藏品展示,获取了大量事实性知识点、知识单元,同时根据特定的知识情境展开探索、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知识单元的理解与掌握,树立文化自信,提升自我认知能力。三、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难点 博物馆研学旅行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群体。博物馆提供参观学习、藏品陈列展览、研学参考咨询服务、科研支持服务、场地租赁服务、讲解服务、藏品研学体验服务等服务资源和服务方式。

 1. 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参观讲解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到专家讲座、藏品展览、非物质遗产体验,推动了博物馆服务领域的延

 研学旅行 562021 年 第 1 期伸与拓展,不断对文博馆员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的意识未能跟上博物馆文旅融合的整体发展,博物馆缺少主动出击,而是等待研学旅行相关部门主动联系,以被动、消极的态度看待博物馆研学旅行项目,势必导致博物馆研学旅行方面的各项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博物馆研学实践活动多以被动的形式为学校提供研学服务,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交流较少,区域内博物馆之间的协作也不多,博物馆长期缺少互动合作不利于已有资源的有效调配。2. 博物馆研学旅行市场机制不健全 博物馆与教育是公益性的,旅行是商业性的,这就呈现出博物馆研学旅行的矛盾性,商业性与公益性难以调和,利益分配无法平衡。从博物馆角度,博物馆受政府财政拨款,属于公益性。基于盈利性的社会机构等相关利益者参与研学旅行运作,应该利用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剂。但是,我国博物馆研学旅行由政府统筹主导,未能完全推向市场运作,盲目地进行研学旅行普及,会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增加,也会扼杀研学旅行相关利益者的权益。同时,博物馆研学旅行项目在责任划分、利益分配、风险控制等方面尚没有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博物馆由于自身公益性,受体制制约,担心开展研学旅行失去社会效益的声誉,而营利性组织由于缺乏足够的盈利性而失去对研学旅行产品的兴趣,进而博物馆与盈利性组织难以调和利益冲突,以至于造成博物馆研学旅行市场机制不完善,从而制约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可持续发展。3. 缺少博物馆研学旅行品牌项目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存在着规模小、同质化、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弱等诸多问题,缺少优质的品牌项目。原因在于博物馆对自身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不够,导致研学旅行的文化特色不突出,可参与体验的项目较少,整个业界缺少强有力的引领推动力量。4. 专业人才不足 若要深度发掘研学旅行的精神文化价值,打造研学旅游服务品牌,还需大力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策划组织水平,提高文博馆员走出博物馆从事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的能力。面对研学旅行的发展,博物馆所拥有的高端策划人才、运营管理人才及设计体验课程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同时,博物馆的一些优质研学旅游服务创意、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计划因为缺少具备相应能力的文博馆员组织实施而被迫搁置 [14] 。文旅融合背景下,作为研学教育基地的很多博物馆没有专门的研学部门和专业研学接待管理人员,绝大多数研学旅行的导游主要由博物馆里的讲解员和教师共同担任,导致研学旅行的质量不高。5. 博物馆研学旅行活动经费压力较大、安全保障还存在短板 自《意见》实施以来,国家文物局不断加大对博物馆研学旅行的监管力度,但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博物馆研究旅游活动需要聘请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专家,如文化遗产、教育等,也需要专业的设施、设备、教具和维护。但是研学体验者数量庞大,材料和场地成本高昂,目前获得的研学旅行专项经费远远不够。博物馆研学旅行是群体性活动,安全保障尤为重要。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究与学习的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安全体系、硬件设施、应急预案、专业保障人员配置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15]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对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推进仍有忌惮,主要原因就是安全问题如饮食卫生、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以及在个别旅行社等相关利益者的资质审核上不严谨 [16]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策略 1. 重塑博物馆研学旅行服务意识 博物馆开展研学旅行的目的在于发挥社会教育作用、文化传播功能,这就要求文博馆员也应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转变思想观念,培养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研学旅行服务意识。要培养文博馆员的文旅融合发展意识,首先,要在政策上明确将研学旅行服务纳入到博物馆业务范围内。通过培训、学习和业务规范加强文博馆员对于文旅融合的认识,以及博物馆与研学旅行关系的认识,如许多省级、市级等综合类的博物馆收藏了代表着本区域历史变迁“物证”,以陈列、宣讲等方式向学生传播独特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感受文化差异带来的旅游体验 [17] 。其次,需要更多博物馆共同投入到文旅融合的潮流中,共同开拓研学旅行的创新发展道路。冲破体制阻碍,寻求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机制,在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定制化过程中实现馆校合作、馆企合作的规范化。

 2. 建立健全博物馆研学旅行市场机制 文旅融合背景下,定制化的博物馆研学旅行市场是经过选择和取舍的,是主体市场,需要牢牢抓住;同时发挥市场决定性机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拓展市场,形成有效供给的相关资源配置。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定制化也是一种定制经济,利用“互联网 +”实现精准的点对点资源配置,产生巨大的范围经济效应,满足个性需求,实现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念整

 研学旅行 572021 年 第 1 期合与和谐共处 [18] 。博物馆研学旅行营销手段多种多样。(1)线上营销。博物馆网站设置研学旅行栏目,及时发布相关服务资讯,并附加相关利益者的链接;组建全国或区域博物馆联盟文旅融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微博、微信、直播空间、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营销研学活动项目。(2)线下营销。博物馆应注重线下营销...

篇三: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馆(站)服务

22.03理论解析文物是历史发展中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遗迹,具有科学、艺术、历史等价值,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宝贵资源。文物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重点保护对象。随着近年来文旅融合热度不断升温,在人们的旅游过程中,逐步产生了对文物进行深入了解的想法,因此,对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相关人员需要充分掌握文旅融合时代特点,不断研发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创新路径,提高对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力度,并不断发挥文物的育人功能,激发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从而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传承。本文主要针对文旅融合背景下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路径展开研究与讨论。一、文旅融合的意义文旅融合能够有效促进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它将文创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使整个旅游的过程贯穿文化内涵,这在提高旅游产业发展效能的同时,也提高了旅游业的竞争力与生命力。尤其近些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各大景区、博物馆、展览馆等地均实现了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带动经济发展,将获得收益投入到文物维护、保养方面,以此形成良好循环的文旅融合发展态势。通过加强文旅融合,不仅增加了游玩项目,也可以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精神文化素养,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激发游客的民族自豪感,使我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实现了文化的有效传播。同时,文旅融合发展能够解决文化事业内生增长缓慢的瓶颈。文旅融合在推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了文化产业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拓展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前景。二、文旅融合背景下文物保护利用的作用与价值当文化和旅游实现了有机融合之后,人们能够接触到文物的途径越来越多,而如何保护文物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文物在公众面前更多的亮相,对文物的危害也随之增加,进而对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战。因此,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统筹实现对文物的协同管理,落实全民监督,全面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文物保护的意义并不只是保护文物本身,而是通过保护文物来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不仅可以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提高文物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物的社会效益,还可以树立博物馆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人关注博物馆,利用文物来推动博物馆发展,提高博物馆的经济效益,而获得的收入又可以投入到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实现良性循环。三、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1.文物保护意识薄弱,经费不足当前文物保护工作效率比较低下,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一些基层单位管理人员文物保护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并没有了解到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所以在日常管理上就会因保护意识淡薄,而破坏文物的完整性,有一些人员工作热情不高,也会影响工作效率。第二,文物保护经费不足,也会影响整个工作进度。面对众多文物,单纯依靠人力很难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所以我们还需要确保经费的充足,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硬件设施,引进更多先进技术设备,进而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创新□高 杰【摘 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获得满足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追求。近年来,很多人热衷于通过旅游来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参观博物馆来了解文物故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文旅融合步伐正在加快。本文分析阐述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对文物进行保护。【关键词】创新 文旅融合背景 育人功能27

 2022.03理论解析满足文物保护工作需求。经费不充足对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是不利的。2.文物保护能力差,人员素质低,制度不够完善目前,一些人员文物保护能力较差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是内部缺少专业人才所致,现有的人员队伍能力和素质难以达到要求,直接影响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部分人员也缺乏创新理念,没有灵活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也会阻碍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甚至个别人员受到金钱的诱惑,监守自盗,使重要的文物遭到盗取、破坏。当然,一些单位制度方面也存在问题,现有的制度存在漏洞,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这也会导致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效率低下。四、文旅融合视野下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路径1.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强物联网技术应用物联网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延伸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相结合,形成巨大的网络,能够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人、事、物三者之间的互联互通。物联网与互联网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说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高效联系沟通,那么,物联网就构建了人、事、物三者之间的互联系统,相对互联网来说,物联网更加适用于文物保护工作,是文旅融合视野下文物保护利用的有效创新途径之一。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保护,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文物信息进行实时跟踪。要想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应用好物联网技术,需引进物联网技术人才组建物联网技术研发团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置先进的设施设备。同时,还需要对内部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物联网技术应用技能,并不断研发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新功能,科学开展文物保护工作。2.加大文物宣传力度,让文物“活”起来工作人员需要加大文物宣传力度,让文物融入群众生活,使文物“活”起来。文物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文物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自身的独特性上,更体现在其内涵的深刻性上。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5000年的光辉璀璨历史,文物的学习教育意义要远远大于自身价值。尤其不同的地方文化具有较强的差异性,而最吸引游客的还是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地方文物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此外,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宣传途径大大增加,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网络,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群众设计多样化的宣传方案。例如,通过当下流行的新媒体视频软件平台或者公众号等进行宣传,人们扫描二维码就能了解文物。博物馆、文化馆也可以提供形式多样的讲解服务,发挥文物的教育作用,提高游客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大众的文物保护意识。3.丰富群众的文物参观体验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等作为文物的主要保管和展览场所,具有重要作用,其需要发挥自身的场地优势,来丰富群众的文物参观体验,让群众身临其境地感知文物。例如,博物馆可以在内部安设投影设施或影视设施,通过播放图片、视频等为群众创建良好的文物展示情境,让群众有穿越的感觉。同时,为提高游客的参观体验质量,要重视保护文物所处的自然景观,比如,敦煌莫高窟里有大量文物,莫高窟周边的自然景物同样值得关注,鸣沙山的风向、莫高窟外的戈壁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莫高窟的形态。4.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文物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每一个文物都是不可复制的,具有自身特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瑰宝。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不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我国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文化、旅游相融合,是文化产业转型的一个新趋势。在转型过程中,应秉承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文物保护“三位一体”的宗旨,确保文旅融合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文物保护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各项扶持政策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保障。今后,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政府与博物馆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大对重点文物的保护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对文物展开保护工作。第二,定期组织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社会活动,如“文物保护大家谈”论坛、组织青少年参观文物修复等,强化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第三,政府倡导社会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文物修复或文物保护场所修缮中,创设民俗博物馆,强化文物与地区之间的联系,增强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5.完善博物馆服务,注重文物推广交流博物馆作为文物的主要保存地点,是人们向往的文化交流场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馆应不断完善自身服务,注重对文物的宣传推广,讲好文物背后的文化历史故事,使人们能够近距离感受文物魅力。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了解博物馆的职能,博物馆是展28

 2022.03理论解析示文物、讲解文物历史知识、对文物进行妥善保存保管的场所。工作人员可以与媒体合作,以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主题,拍摄一系列的文物故事片,以短视频的形式推送给大众,让社会群众能充分了解文物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与文物有关的故事。近来,央视等主流媒体拍摄的《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都起到很好的宣传推广作用。除此之外,博物馆还可定期邀请知名文物保护工作者进行演讲宣传,交流文物保护工作经验,全面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水平。在这方面,四川博物院做得就很好,其一直秉持“公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的办馆理念,用精彩的文物展陈讲述四川故事,用博物馆延时开放、打造全国中小学生优秀研学基地等服务创新推动文化惠民。据《四川日报》报道,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川博开启了让文物“活”起来的各种新尝试。2010年起打造了服务“三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一基层”的“大篷车”流动博物馆,让藏在“深闺”的文物走到了普通群众身边,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2017年, “华灯欢乐之夜”推出了“文物鉴赏会” “文物修复观摩” “文创夜市” “馆长恳谈会” “博物馆奇妙夜”等多个公益活动,让文博进一步贴近了公众。2019年5月,恰逢“5·18国际博物馆日”和“全球博物馆周”,川博用一场大雅云集的“琴·心”古琴音乐鉴赏会,为即将开幕的新展“琴·心 — —四川博物院藏古琴展”预热。这场夜间音乐会,有200多名通过预约抢票的观众早早来到展厅,与66.5万通过直播收看活动的网友一起,聆听古琴音乐会。夜间延时开放,让更多观众有了参观时间的灵活选择,丰富又有品质的配套活动,将吸引更多的公众在夜间走进博物馆,推动形成新一轮的博物馆休闲消费模式,同时对博物馆的夜间延伸服务也提出了新要求。川博深刻意识到文化和旅游是相生共兴、融合交汇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面对前所未有的文旅融合发展机遇,川博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物馆藏,结合四川秀美的自然和人文风光,尤其是民族地区旅游和红色旅游,打造重走红军路(馆藏红色文物)、格萨尔英雄之旅(格萨尔唐卡)、敦煌历史之旅(张大千临摹壁画)等系列文旅产品。6.突出文物的教育功能,加强跨界合作工作人员需要重点突出文物的教育功能,加强跨界合作,例如最近大火的文物冰淇淋,既满足了游客的口福,又能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到文物魅力,这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创新路径。工作人员可以拓展思路,开发更多的文物周边产品,例如,设计以文物为主体的卡通玩偶、印有文物图像的胸章等,同时,还可以结合新媒体软件视频,以文物为题材拍摄纪录片,都可以突出文物的教育功能。7.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文物保护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博物馆的特点,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文物保护,实现对文物的共同管理,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充分利用群众的力量,发挥群众的智慧,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共同监督。游客要做到文明参观。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要打破固守一亩三分地的陈旧思想观念,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为目标,促进各地文旅资源的共享,组织多个主题的文物展览,使文物保护利用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发挥协同管理机制的作用。五、结语总而言之,文物是历史变迁的见证,它以静态展示的方式讲述历史。旅游是展现文化价值的载体和途径,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物资源在文化、旅游产业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只有夯实保护基础,创新利用手段, “激活”更多处于“沉睡”状态的文物,使之与文化产业、旅游开发紧密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利用效果。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工作人员需要适应文旅融合趋势,探索文物保护利用的新路径,实现改革创新。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强文物保护工作,通过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宣传推广文物,加强跨界合作,让文物“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物的育人作用。

 ■(作者单位: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参考文献】[1]张伟.基于文旅融合视野下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路径[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6):90-92.[2]石培华,翟燕霞.文旅融合视野下文物保护利用与创新路径研究 — —以黄河流域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7(04):114-128.[3]王海涛.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物保护研究[J].艺术品鉴,2020(26):85-86.[4]韩浩.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物保护利用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7):80-82.29

篇四: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馆(站)服务

文化传播WEN HUA CHUAN BO文旅融合背景下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和策略分析——以山东为例郭云鹏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摘要:2018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批准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简称文旅部 )。同年 12月 10 日,文旅部部长雒树刚在 2018 旅游集团发展论坛指出,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明确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至此,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理念普及形成了全新的文旅融合时代背景。如何促使文化与旅游全面融合并快速发展,是国内专家学者需要慎重考虑的命题。本文以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为例,重点分析其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展文化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发展文化旅游中出现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供广大学者参考借鉴。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化旅游;优势;策略一、我国文化旅游概述( 一 ) 文化旅游的概念文化旅游的形式早已有之,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是近年来才被业界学者提出并开展研究的。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化旅游有效地结合了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综合产业,为旅游者提供了全新的娱乐休闲体验。旅游市场需以景区资源为基础,将文化要素贯穿于旅客的旅游活动全过程,从而达到旅游景点外在景观与内在文化的完美统一。在增强景区旅游软实力的同时,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突出彰显文化影响力[1] 。( 二 ) 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看起来相似,实际上不管从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有严格的差异,不属于同种事物。文化旅游是旅游中的一种形式,而旅游文化属于文化的范围,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同属于偏正词语,二者在发展中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文化的发展可以提供旅游以内容支持,进一步推动旅游文化向前发展;旅游的发展又能反作用于文化,满足旅客在景区的不同文化需求。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旅游是分支、旅游文化是主干;文化旅游是一种产品,是侧重文化推广的一种旅游形式。( 三 ) 国内文化旅游现状分析中国历史发展中历来以文化为中心,旅游历史也不例外的表现为文化中心观。自然风光和文化活动在旅游过程中是互相穿插相互交融的。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旅游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演变的历史,旅游与文化在发展中交叠而互动,旅游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交流活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节假日出门旅行的方式进行娱乐休闲活动,旅游观念也不再是简单的“我去过”,而是向休闲、体验、深度文化游转变。面对突如其来的文化旅游大潮,我国旅游市场表现出积极的反馈态度。然而巨大的市场叫人感到明显的准备不足:具备特色的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不足,无法刺激旅客的消费欲望进而形成购买行为;旅游线路结构单一,叫人难有再次重游的意念;旅游景点同质化严重,无法让人有“此处非彼处”的感觉;相关法律不健全,出现问题无据可循、无法可依,出现的种种问题降低了国内消费者旅游的积极性,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二、山东打造文化旅游的优势( 一 ) 文化资源优势山东省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是中国乃至亚洲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类在齐鲁大地活动的历史最早出现在 40 万年前的远古时代。考古工作者在山东境内发现大量的历史遗迹证明了山东省史前人类文明的存在及高度。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齐鲁文化,都以其高度发达的文明成果而闻名于世。春秋战国时期的山东更是成为人文鼎盛、学术争鸣的思想文化中心。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经济学家郑玄、军事家孙武等古圣先贤都出自山东。他们的思想、理论和学术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一部分成果至今仍对我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 地理资源优势山东省位于东经 114 度 19 分 -122 度43 分、北纬 34 度 22 分 -38 度 23 分。山东省总面积 15.78 万平方千米,水域面积 约 2100 平方千米,沿海滩涂面积约 3000平方千米,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省份之一。大陆地理环境复杂,包含山地、平原、丘陵、洼地、湖沼等各种地形地貌。山东省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 11℃ ~14℃,年平均降水量 550~950 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山东省地广人多,物产丰富,四季风光皆有不同,十分利于发展旅游产业。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2018 年山东省共有星级旅游饭店 637 家,A 级旅游景区 1275 家,旅行社 2303 家,新获国家评定 5 星级旅游饭店 2 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 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 46 家,省级旅游强乡镇 527 个,省级旅游特色村 1180 个。全域旅游集散和咨询服务中心 286 处,跨界融合新业态旅游项目 687个[2] 。足见山东省旅游市场发展迅速、规模巨大、发展潜力无限。( 三 ) 经济环境优势山东省是一个经济大省,各项经济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根据统计:我国去年 GDP( 国民生产总值)约达 90万亿元[3] ;山东省生产总值(GDP) 达到7646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6.4%。旅游消费总额10461.2 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国内游客消费增长 13.8%,入境游客消费增长 6.0% [4] 。全域旅游得到蓬勃发展。持续稳定向好的国家经济大环境为山东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注入了稳定的消费能力与市场活力。三、发展文化旅游的策略分析( 一 ) 发挥地缘优势,展示区域特色面对文化旅游的广大市场和巨额利 下转 ( 第 20 页 )

 20文化传播WEN HUA CHUAN BO及时发现他们中不良的、带有攻击性的话语,遏制其流行蔓延。此外,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话语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雅、低俗、侮辱词语,净化校园语言环境,建设校园话语“绿水青山”。可发起以大学生语言使用情况为主体的系列活动,如通过开展“如何使用网络新词”等问题的讨论,提高大学生的话语敏感性,构建高雅文明的话语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健康传播。( 二 ) 丰富传播方式,构建多维话语系统高校可以利用大学生语言认知习惯和话语模式创造富有核心价值观意义的优秀文化作品,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欣赏校园文化的同时体会并感悟价值观。其次,高校可以开发和建设符合大学生话语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课程,利用文本课程、数字课程等课程形式,扩大核心价值观话语传播的途径和载体。最后,高校可以树立话语典范,加强传播效果,如在高校中举办“学习两会新词”、“年度新词知多少”等讲座或知识竞赛形式,提高大学生对政治话语的关注度和敏感度。( 三 ) 加强传播阵地建设,增强传播者的话语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传播能力是指用核心价值观话语表述思想政治教育话题,并在高校范围内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能力。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传播者首先要转变传播话语理念,认清核心价值观传播受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遵循传播的规律,注重媒介的选择、受众的需要和层次,使得传播达到最佳效果。课堂教学中,价值观传播者要遵循大学生语言认知方式和认同规律,采用大学生喜欢的贴近生活、形象生动、讲究情怀的语言风格,将核心价值观理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传播。最后,核心价值观传播者要顺应大学生话语变迁的时代规律,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积极学习和掌握新词汇,主动关注大学生日常微信、微博、贴吧等平台话语,缩小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代际和话语鸿沟,成为善于运用大学生话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传播的主导者。参考文献:[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2017-10-27].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l.[2] 王海建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传播论析[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1):69-75.[3] 肖薇薇,陈文海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认同的话语赋能 [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1):39-46.润,旅游业存在严重的“跟风”现象,各地旅游企业打起文化旅游牌,其中大多数是效仿国内外已有的或成熟或不成熟做法,忽视针对自身特点出新出彩,导致景点建设毫无特色。旅游,它更像是一种仪式,若将其文化融入到旅游业中形成文化旅游,这是一个旅游者离开居住地前往旅游地去欣赏、阅历、满足和体验不一样的文化好奇过程[5] 。所以发展文化旅游必须建立在区域优势基础上,发挥品牌特色,全面整合区域地理、历史、人文资源,努力打造特色旅游景区。打造差异化文化旅游才是促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 ) 部门间协同合作,构建文旅融合服务平台文化旅游事业的顺利发展需要得到产业链条上所有相关部门的共同配合、协同工作。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需要调整政府、企业、市场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文化职能部门与旅游企业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加强合作,着力打造文旅结合背景下的新型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平台。( 三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6] 。”世上万事万物,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也不例外。文化旅游发展需要既有文化事业基础又了解旅游行业规则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文化事业能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条件。山东省专门成立了山东旅游专家委员会等专家团队,负责考察培训旅游方面的专门人才,大力推进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风气,全面提高了旅游行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 四 ) 优化旅游环境,健全法律制度,提升服务质量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活动,已经不局限于获得视听享受的观光游层面上,而且更要满足旅客知识的增长需求。自然景观、历史遗留、民族习俗及其优质的服务精神,因此而获得的文化认同,都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文化旅游属于第三产业里面的服务业。优质的旅游环境和服务水平从很大层面决定着旅客的消费行为和旅游体验。2007 年山东省斥巨资打造的旅游品牌是“好客山东”。该区域旅游品牌 2015 年市值已达到 200 亿元[7] 。为了成就“好客山东”这个行业品牌,山东省专门制定实施了《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进一步提升了旅游行业服务质量,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优化了景区服务环境。四、结语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的旅游形式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为了保证文化旅游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协同工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能使人们在旅行中加强文化自信又能拉动内需、推高消费、带动经济发展,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参考文献:[1] 韩雪 .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创新策略研究 [J]. 新西部学刊,2019(12):131-133.[2] 山东省统计局 . 《2018 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国家统计局 . 《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山东省统计局 . 《2018 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余成斌,丁克 .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与旅游扶贫的关系研究 [J]. 贵图学苑,2019 (02):32-35.[6] 习近平 .2018 年 3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讲话 .[7] 四川日报 . 山东:“好客山东”品牌价值200 亿乡村游势头强劲 [N]. 2015 年 04 月 15 日 .上接 ( 第 18 页 )

篇五: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馆(站)服务

日期:2020-09-16作者简介:肖更浩(1983—  ),深圳图书馆馆员。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定位与建设策略肖更浩(深圳图书馆,广东 深圳  518036)关键词:文旅融合:图书馆;服务定位;建设策略摘  要:文章介绍了文旅融合的内涵,分析了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服务的意义,探索了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定位,最后从平台创建、数据库建设、文化宣传的角度指出了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的建设策略。中图分类号:G258.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0)10-0099-03    2018 年 4 月 18 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文旅融合时代正式开启,人们希冀的诗与远方开始同行。

 由此开始,文旅融合成为旅游者、文化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课题,旅游研学、红色文化旅游、文化民宿、网红图书馆等顺应文旅融合时代的新项目、新模式快速落地 [1] 。

 在经过前期的积极探索之后,文化与旅游开始相伴相生、紧密联系。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深挖地区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以及明确地区旅游文化产品的定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图书馆为载体促进研学游、文化游、景区游的有机融合,能持续有效地推动地方特色旅游经济的发展。1  文旅融合的内涵    “文旅融合”是一种以传统旅游产业为基础,融研学游、文化游、特色游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业模式。

 它将不同种类的文化资源以旅游市场为依托进行深度融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将文化资源借助旅游市场展现出来,使旅游市场与文化资源能深度互补、深度融合,并以此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从本质上看,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业各要素互动的过程,两个领域的要素交叉渗透、整合重组,突破了原有的产业局限,形成以文化推进旅游、以文化丰富旅游、以文化提升旅游品质的新模式。

 文化和旅游产业在融合之初就面临“身份认同”问题,在二者相互融合过程中存在价值理念、体制机制、业务范畴、实现模式等多领域的冲突和矛盾,因此需要通过有效协同、高效交流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平等互惠、共赢发展。

 文旅融合不仅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价值理念的深度融合,也是二者规划建设、体制方式、资源产品、功能效用、服务模式的有效融合,还是包括政府政策、企业管理、旅游消费者的深度融合,更是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产业、文化与经济及产业内部各要素与外部新模式的融合 [2] 。2  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服务的意义2. 1  顺应文旅融合的大趋势    文旅融合的主要目的是将各个地区优质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供旅游消费者直接获取的旅游资源和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市场优势。

 作为旅游消费者、文化资源和旅游环境的重要组合方式,文化旅游的特色越鲜明,品质就越突出,也就能更有效地吸引游客。

 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文化精神的传递离不开图书馆的参与,图书馆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在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传承优秀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 2  更有效地推进地方文化与地方旅游的融合发展    文化与旅游之间联系密切,文化若缺乏旅游景观的支持就难以产生广泛影响,旅游景观若缺乏文化底蕴就难以形成旅游品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资源是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若缺少了文化资源的支持,旅游产业就难以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图书馆作为地区文化的重要宣传窗口,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能体现出地区多元的文化特色,还能以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推动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可以说,文化资源是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而9 9第 40 卷第 10 期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 年 10 月

  旅游产业则是地区文化资源的重要展现方式,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游客在区域旅游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区域旅游资源丰厚的历史积淀、人文气息,还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3] 。2. 3  自身服务定位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全民阅读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图书馆举办的各类阅读活动中。

 随着公众文化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参与各地图书馆举办的阅读活动开拓视野。在这种趋势下,各地图书馆如何在文旅融合的社会环境中充分整合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强化自身的服务功能,为读者和游客提供更高效的知识服务就成为明确自身服务定位的关键问题。

 例如,大同市图书馆注重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结合,与云冈石窟旅游景区管委会合作,举办了云冈国学讲堂、云冈旅游冬令营、非遗民俗文化体验周、云冈旅游展览会等一系列读者和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活动,为大众提供了优质的旅游文化服务。

 从目前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来看,图书馆作为地区文化的重要宣传窗口,要在明确自身服务定位的基础上抓住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机,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增强自身影响力。

 各地政府也应重视图书馆在推进文旅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本地区图书馆的发展,在出台相关积极政策的同时增加经费投入,通过改善环境和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3  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定位3. 1  图书馆是地区人文活动的重要记录机构和保存载体    地方文献资源是记录地区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反映地区的历史发展情况,也能反映出地区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精神,而图书馆作为收藏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机构,也是地区人文活动的重要记录机构,如:浙江乌镇图书馆举办的“水乡文化传习活动”成为读者和游客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已有超过 3 万人次参与过包括书法、年画、国画、陶艺在内的多种传统技艺学习活动,对游客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历史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3. 2  图书馆是传播地方文化的主阵地    各个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传承,在民俗文化、生存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别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差异为地方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仅能展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还能全方位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广东汕头图书馆在整合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将潮汕调子文化、渔村文化、海洋文化汇聚整合成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并以乡村民俗游、渔家海宴、渔村一日游等方式呈现出来。

 这些文化展现方式充分挖掘了地方的文化资源、民俗资源,不仅对建设汕头特色旅游景点有很大帮助,而且对传承当地特色文化大有裨益。4  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的建设策略4. 1  建立旅游文献分析平台    在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应与当地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组建文旅融合发展服务联盟,构建起系统化、功能完善的旅游文献分析平台,详见图 1。

 政府部门要重视图书馆在促进本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在为其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也要在资源、资金上提供支持,如设置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

 图书馆作为地区文化旅游的重要宣传推广平台,不仅要及时搜集整理本地区特色化的文化旅游文献,还应对相关材料进行统一编排、统一编目,做到及时入库、及时整理、及时保存。

 同时,图书馆要畅通各类文献资源搜集渠道,有效搜集具有地区明显文化标识的旅游文化资源,使用大数据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建立起系统化的旅游文献分析平台。图 1  旅游文献分析平台4. 2  构建特色化的旅游文献数据库    图书馆作为地区文旅融合的重要平台,在找准自身服务定位之后,就要对本地的特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挖掘并建立特色化的旅游文献数据库,为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

 图书馆要科学使用自身的馆藏资源,在全面利用馆藏文献的基础上,搜集与整理出符合本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旅游文献资源,为本地旅游产业发展助力 [5] 。0 0 1肖更浩: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定位与建设策略

 4. 3  多元化开展文化旅游宣传工作    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要着力做好文化旅游宣传工作,如:使用互联网媒介开展宣传活动,使各类特色化的旅游文化资源能借助互联网实现共享,满足更多游客和读者的需求 [6] 。

 随着游客兴趣爱好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景观游”“乡村游”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看民俗、品历史、感受文化成为现代旅游者的兴趣爱好。

 因此,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历史活动、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地区的文化旅游氛围,让游客在游览本地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的同时感受到地区浓厚的文化气息。5  结语    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只有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在深入理解文化旅游内涵的基础上,明确自身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找准自身的服务定位,才能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参考文献:[1]  李子峰. 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0):18-24.[2]  吴优优. 地方特色主题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中的意义和发展[J]. 贵图学苑,2019(3):7-9.[3]  徐益波,毛婕. 打造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宁波样本”:宁波市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实践探析[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9):10-12.[4]  刘文华,叶靓. 以书为媒 文旅融合:青田县“图书馆+民宿” 的实践与启示[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9):29-31.[5]  金铁龙.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中小学生研学服务探索[J]. 图书馆,2019(8):95-98.[6]  柳英. 文旅融合:高校图书馆助力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4):55-58.(编校:周雪芹)(上接第 98 页)  其业务开展情况也要进行指导和监管。4. 2  绩效评价    图书馆引导公众参与馆藏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丰富馆藏内容,提高馆藏建设水平,因此,图书馆要做好相应的绩效评价工作。

 图书馆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监管的方式确保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一方面,图书馆要建立公众参与馆藏建设的绩效考核机制,设立专门的绩效考核工作组,从文献采访、文献管理、文献流通、读者服务、读者满意度等多个层面对馆藏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图书馆要鼓励公众进行外部监督,如:对读者进行暗访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以常态化的外部监管督促馆员提高服务意识。4. 3  表彰奖励    图书馆应充分运用社会激励的方法让公众自觉加入馆藏建设中,并用表彰奖励的方式提高公众参与的热情。

 图书馆可以结合公众参与馆藏建设的行为动机,从组织诱导、兴趣驱动、价值体现等多个维度充分激发公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温州市图书馆每年都会评选优秀志愿者并向其颁发“十佳志愿者”证书。5  结语    参与图书馆馆藏建设不仅是公众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方式,也有利于形成多元互补、良性有序的公共文化资源整合体系。

 图书馆只有深入了解公众的参与动机,把握不同用户的心理特点,以可行的激励措施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才能建构更加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文化服务产品。参考文献:[1]  胡海荣. 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新模式:温州“城市书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图书馆杂志,2016(5):4-8.[2]  段昕. “互联网+”时代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战略探讨[J]. 文存阅刊,2018(20):26.[3]  文洁. 地方高校图书馆地域文化特色馆藏建设刍议[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09-112.[4]  冉明川. 网络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J]. 智富时代,2018(8):141.[5]  徐舒. 公共图书馆特藏资源数字化建设和服务的众包策略[J]. 图书馆杂志,2019(6):49-56.[6]  徐晓濛. 公共图书馆联盟馆藏资源建设共享的实践创新:以郑州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联盟为例[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8):7-8.[7]  刘丹. 捐赠特藏资源的建设与展示: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实践[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6):29-32.[8]  刘晖,张利. 数字化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探讨:以纸质资源建设为例[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5):155.(编校:周雪芹)1 0 1肖更浩: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定位与建设策略

推荐访问: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馆(站)服务 文化馆 融合 发展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