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社区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实施方案.4篇

社区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实施方案.4篇

发布时间:2022-10-06 10:55:04 来源:网友投稿

社区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实施方案.4篇社区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实施方案. 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为落实以社区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指导社区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早发现病例,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实施方案.4篇,供大家参考。

社区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实施方案.4篇

篇一:社区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实施方案.

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为落实以社区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指导社区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早发现病例,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原则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群防群治。

 二、工作重点 (一)实行疫情防控工作包保责任制,以街道为单位,由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力量,实行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对从湖北省特别是从武汉返回人员和与其密切接触人群,建档立卡、分类施策,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二)重点排查从湖北特别是从武汉回来尚未查明去向的人员,以及从疫区来南阳或从南阳进行周转的新增人员。

 (三)做好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要在社区领导下,积极参与配合社区开展疫情排查和防控工作。

 (四)对社区实行 24 小时封闭式管理,一个小区只保留

 一个出入口,逐车逐人测温登记,非本小区车辆禁止入内,外来访客一律劝回,并对出入人员、车辆及有关物品实施强制消毒。小区内车辆每天外出不超过一次,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外出的,经包保责任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外出。

 (五)从湖北省进入我市的人员,应主动到村(社区)进行登记,配合随访调查和相关医学检查,做到实事求是,不隐瞒、不谎报,并听从安排做好居家隔离。对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隐瞒近期在湖北旅居史、居家隔离期间随意外出或参与打牌、麻将等聚集性活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五十条,处警告或者 200 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 5 日以上 10 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

 (六)居家隔离人员不得外出,不得接受探视,自觉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居家隔离所需生活物资,有物业管理小区的由物业负责采购,企事业单位家属院由所属单位负责采购,其他由社区负责采购。

 (七)依托社区微信群、宣传栏、公示栏、LED 电子屏、社区小喇叭等阵地,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居民“非必要、不外出”,切实加强居家防护。

 (八)社区值班要搭建临时板房或帐篷,配备必要的设施和生活保障用品,对值班人员给予临时性工作补助,工作日白班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补助,夜班按照每人每夜200元予以补助。

 (九)鼓励社区居民对亲友、同事、同学、邻居从湖北

 进入我市的相关人员,没有及时上报的主动报告村(社区),也可拔打各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进行电话举报。

 (十)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带头严守纪律规矩,自觉开展防控工作,及时为需要帮助的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协助工作人员劝导小区居民按要求少出门、少上街、不串门、不聚集。

 三、防控策略及措施 (一)社区未发现病例 实施“外防输入”的策略,具体措施包括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疫区返回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资准备等。

 1.组织动员:社区要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以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为主,辖区单位、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组成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实施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责任落实到人,对社区(村)、楼栋(自然村)、家庭进行全覆盖,落实防控措施。

 2.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使群众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养成手卫生、多通风、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减少出行,避免参加集会、聚会,乘坐公

 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做好防护,戴口罩,避免接触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禽类或其粪便。

 3.信息告知:向公众发布就诊信息,出现呼吸道症状无发热者到社区卫生防护中心(乡镇卫生院)就诊,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到定点医院就诊。每日发布本地及社区疫情信息,提示出行、旅行风险。

 4.疫区返回人员管理:社区要发布告示,要求从疫区返回人员应立即到所在村支部或社区进行登记,并到本地卫生院或村医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每天两次体检,同时主动自行隔离 14 天。所有疫区返乡的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者,应主动自我居家隔离,隔离期间要单独居住或单独房间居住,保持通风良好,独立卫生设施,不使用空调;常备水银温度计、外科口罩、消毒纸巾、84 消毒液等消毒剂、有盖垃圾桶;毛巾、餐具等日常用品及时消毒,煮沸 15 分钟或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并漂洗干净;地面至少每天用 84 消毒液消毒;用过的纸巾、口罩等,用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至完全湿润后,放进专用垃圾桶,并进行密封,由社区指定专人负责每天上门收集处置,严防二次污染。共同生活的人员应戴好口罩,勤洗手、勤消毒。

 5.环境卫生治理:社区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对居民小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处理垃圾污物,消除鼠、蟑、蚊、蝇等病煤生物孳生环境。及时组织开展全面的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杀,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有物业管理的小区由

 物业管理负责,没有物业管理的由社区负责,对公共区域、住宅电梯等人员密集区域每 2 小时进行一次消毒。

 6.物资准备:社区和家庭备置必需的防控物品和物资,如体温计、口罩、消毒用品等。

 (二)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

 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 6项措施,以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加强消毒。

 7.密切接触者管理:充分发挥社区预防保健医生、家庭签约医生、社区干部等网格管理员的作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并实施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有条件的应明确集中观察场所。每日随访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指导观察对象更加灵敏的监测自身情况的变化,并随时做好记录。做好病人的隔离控制和转送定点医院等准备工作,对密切接触者必须自觉隔离观察 14 天,每日至少测量体温 2 次,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的,及时到指定医院就诊。

 8.消毒:社区要协助疾控机构,做好病例家庭、楼栋单元、单位办公室、会议室等疫点的消毒以及公共场所清洁消毒。

 (三)社区传播疫情。

 采取“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 8项措施,以及疫区封锁、限制人员聚集等 2 项措施 9.疫区封锁:对划为疫区的社区,必要时可采取疫区封锁措施,限制人员进出,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等。

 10.限制人员聚集:社区内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等人群聚集的活动,关闭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等公共场所。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社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迅速成立社区防控工作组,抓紧建立社区防控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确保防控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

 (二)明确责任。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迅速制定社区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社区要在疾控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指导下,会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来自疫情发生地区的人员、外地返回居住地的人员进行有效管理,责任干部和医护人员要管理服务到位。

 (三)严格奖惩。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要对全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行动迟缓、管控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对脱岗失责或被隔离者外出不能及时发现制止并报告的,对测量体温、服务保障措施不落实或者弄虚作假的,依据《关于全市公职人员严守疫情防控“十不准”纪律要求的通知》,坚决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2021 年 2 月 1 日

篇二:社区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实施方案.

XX 镇“六无”平安村(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工作,不断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着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XX 安建设水平,根据省、市、区委政法委和省、市、区综治委的安排部署,结合建制村调整改革取得的成果,从即日起,持续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六无”平安村(社区)创建活动。现结合全镇平安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创建区级“六无”平安示范村(社区)达到总量 90%以上,全镇每年力争创建一批省、市级“六无”平安村(社区)。通过深入、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平安XX镇建设水平,使全镇综治基层基础更加扎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更加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民主法治建设更加深入、网格化服务管理更加精准、社会稳定大局更加巩固、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创建标准 (一)无黑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关于扫黑除恶系列部署要求,重点打击威胁政治安全、把持基层政权、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煽动村民闹事、强揽工程、欺行霸市、操纵经营黄赌毒、非法高利放贷、插手民间

 纠纷、跨国跨境等 10 类暴恶势力,加大治安热点乱点的排查整治力度,对重点区域、重要场所、重点行业进行专项整治,扫黑除恶宣传深入扎实、基层组织坚强有力,村(社区)未发生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行为,无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高。

 (二)无毒害。加强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增强村(居)民禁毒防艾意识,主动发现、举报并配合公安机关打击辖区贩毒、制毒、种毒及其他涉毒违法犯罪活动,村(社区)无贩毒、无制毒、无种毒及其他涉毒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扎安推进“XX”“XX”工程,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执行率达到 85%以上,村(社区)实有吸毒人员无新增、戒毒人员不复吸,毒品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三)无邪教。以村(社区)无邪教组织窝点、无邪教人员现行活动、无新增邪教组织和人员为基准,深入推进反邪教宣传教育,巩固完善防范处理邪教工作机制、落实矫正教育,帮助已转化和脱离邪教的人员能完全回归和融入社会正常生活,村(社区)邪教人员未发生非法集聚、在本地违法犯罪和外出滋事活动。

 (四)无命案。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规范,网格化服务管理精准高效,“雪亮”工程作用发挥好,群防群治队伍健全,特殊群体和重点人员的教育帮助和管控到位,巡防工作落实,防范设施保障到位,法治宣传教育和社会服务管理

 到位,定期开展社会治安形势分析,村(社区)未发生因矛盾纠纷、治安事件、刑事案件引发的命案及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无致人死亡或累计发生致 2 人以上重伤案件发生。

 (五)无重大安全事故。村(社区)安全教育和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安全保卫、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制度健全、措施扎实,安全隐患排查处置及时,未发生致人死亡、群伤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30 万元以上的重大公共安全事故。

 (六)无群体性事件。村(社区)调解组织健全,广泛运用简易矛盾“随手调”、普通矛盾“三三制”、疑难矛盾“众口调”工作方法,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和信访诉求排查调处活动;信访问题和重点人员落实包案措施,做到化解稳控有力,无常住人口进京赴省到市非访,或 3 人以上到省、市集访,无群体性事件发生或无 3 人以上参与群体性事件。

 三、工作步骤 (一)开展创建。按照镇党委组织,镇综治办指导,村(社区)主体的原则落实全镇“六无”平安村(社区)创建工作责任,每年 10 月前完成年度创建目标。

 (二)检查考评。每年 10 月 16 日前,由各村(社区)根据工作目标和创建标准将拟命名村(社区)报送至镇综治办,由镇综治办牵头,组织镇信访办、镇食药所、派出所等成立区“六无”平安村(社区)评定小组,对申报对象进行

 初步审核并评选,初步提出区级命名建议名单和申报市级命名建议名单。

 (三)社会公示。将两个建议名单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区委政法委审定。

 (四)动态管理。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每年由镇综治办组织镇“六无”平安村(社区)评定小组对上一年度命名的区级“六无”平安村(社区)进行督查,同时配合区政法委进行检查复核。对上级复核查出不符合条件的,按程序撤销“六无”平安村(社区)荣誉称号。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统筹。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将“六无”平安村(社区)创建活动纳入本地平安建设总体规划,推动落实好创建活动中的人、财、物等要素保障。镇政法综治部门要主动作为,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群众积极参与,着力拓宽创建工作渠道,努力提升创建质量。公安、禁毒、信访、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加强工作指导,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创建的良好局面。

 (二)聚焦平安建设。各村(社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六无”平安村(社区)创建活动,以“六无”平安村(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建立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强化矛盾纠纷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建

 设,进一步夯实综治基层基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三)注重开放共创。创建活动要以党建为核心,以自治为基础,以共治为关键,以德治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要开门搞创建,将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相结合,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参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网格管理员、治安积极分子作用,充分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参与“六无”平安村(社区)创建工作,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广播、展板等传统媒体和 QQ、微信等新兴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六无”平安村(社区)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充分发挥群防群治队伍作用,切实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要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先进,形成创建活动人人参与,创建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五)健全激励机制。将“六无”平安村(社区)创建活动纳入各村(社区)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核体系,作为申报平安建设先进村(社区)的重要条件,严格验收考核。镇综治办要强化创建工作督查,对开展较好的通报表扬,对开展不力的严格通报批评,逗硬督促整改。对在工作中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的,取消评选资格,并按综治领导责任制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村(社区)及干部的责任。

篇三:社区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实施方案.

加强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XX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X 府发〔X〕X 号)和《XX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X 府发〔X〕X 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工作,促进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宗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解决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感情缺失、心理失衡、生活失助、安全缺保、学习缺教等问题,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关爱帮扶对象

 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

 三、关爱帮扶措施

 (一)开展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统计建档工作。

  各县(区)民政局要督促各乡镇(街道)组织社区、村(居)委会开展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调查,摸清了解辖区内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各地要依托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儿信息档

 案,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要建立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纸质档案,并做到一人一档,每季度动态更新儿童信息。

 (二)开展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

 各地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宣传教育,利用“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等活动载体,积极宣传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提高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保护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切实维护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三)加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社会救助。

  1.。

 做好生活救助。及时将符合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的儿童纳入孤儿保障范畴,做到应保尽保。及时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家庭纳入低保,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加强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管理,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临时监护责任。加大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力度。

  2. 开展医疗救助。对孤残儿童,各地要协调残联部门,通过医疗康复、肢体训练、心理矫正等措施,提高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积极开展“明天计划”救治工作。对需要接受治疗和康复的孤儿保障对象,各地要积极帮助孤儿申请“明天计划”接受免费治疗和康复,充分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

 3. 做好教育保障。各地要积极开展“福彩助你上大学”资助活动。协助教育部门落实好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优先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特殊困难儿童,如:孤残学生、烈士子

 女、城乡低保家庭或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学生、因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或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各地民政部门要将乡镇(街道)摸排出的失学辍学儿童花名册通报给同级教育部门,确保适龄儿童都能返校入学。

 (四)开展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活动。

  1. 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心关爱活动。

 开展家庭走访。各村(居)儿保专干每季度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展实地走访,特别是孤儿,监护较差、失学辍学、无户籍、残疾患病四类农村留守儿童必须 100%走访,对出现异常情况的儿童及家庭予以重点关注,积极宣传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并做好走访记录。

 开展帮扶活动。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要因地制宜对本辖区内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制定关爱帮扶计划。主动与妇联、教育部门、辖区内中小学校对接,通过组织巾帼志愿者、心理咨询志愿者、文明志愿者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学习和心理进行辅导、疏导。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资助,切实帮助解决心理失衡、学习失教等突出问题。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纳入到志愿服务帮扶活动之中,动员社会热心人士、志愿者与他们手拉手结对子,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学习生活实际困难。

 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儿童之家建设,到 2020 年各地建立儿童之家的城乡社区比例要达到90%。依托儿童之家,组织游戏和活动,提供临时照料,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学业辅导、健康教育、情感慰藉等活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

 2. 开展流浪儿童救助行动。

  发挥救助热线作用,加大街头流浪儿童主动救助力度。在救助机构开辟救助流浪儿童的区域,设立受家暴未成年人临时庇护区域,积极开展生活救助和人文关怀。联合公安、城管部门开展清理、救助公共场所流浪乞讨未成年人专项活动,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关爱流浪儿童行动中来。城管部门发现公共场所有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向救助部门反映时,救助部门要积极协助城管部门做好现场救助。

  3. 开展送温暖送爱心活动。

  各地要把送温暖送爱心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春节慰问”、“六一慰问”等活动载体,深入社区、村(居)委会,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进行慰问。

 4. 开展家 庭教育活动。

  各地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采取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册、给家长写一封信、召开公益性讲座等多种形式,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家庭开展家庭尽责教育引导,增强家庭监护责任意识。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的重要现实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把关心关爱工作落实到各项活动中去。

 (二)积极行动,多方帮扶。各地要切实行动起来,整合力量,多管齐下,多方投入,形成合力,优化环境,推动关爱帮扶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三)强化措施,务求实效。各地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持续有效开展,使他们切实收益,促进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篇四:社区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实施方案.

红岛街道关于 切实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切实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化解影响社会稳定安全的各类因素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现就建立红岛街道特殊人群联动管理机制做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按照“职责明确、制度完善、服务到位、管理规范”的总要求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提升服务理念拓展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新形势下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逐步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街道驾驭社会安全稳定的能力。

 二、目标任务 以特殊人群“底数清、情况明、服务好、控得住、管得严、不出事”为目标建立健全日常排查、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分级管理、安臵帮教、救助救治、应急处臵等一系列制度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加强考核切实将特殊人群全部纳入服务管理之中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特殊人群的基本内涵、分类和分级服务管理

 2 一基本内涵本意见中所指的特殊人群是指居住在我街道的实有人口中对社会安全稳定可能产生现实和潜在影响的人员其影响特征包括人员的行为、心理、职业、经济、家庭、婚姻生活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

 二基本分类 1、社区矫正与刑释解教人员 2、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嫌疑人员 3、涉恐嫌疑人员 4、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 5、吸毒人员 6、法轮功等邪教人员 7、社会闲散青少年 8、信访重点人员及因各种利益关系突发矛盾纠纷人员 9、因家庭婚姻、邻里纠纷、拆迁安臵、工作矛盾等原因情绪偏激、行为失控、易危害社会人员 10、流浪乞讨人员 11、生活极端困难的家庭和人员 12、其他对社会稳定存在潜在影响人员。

 三分级管理服务 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区分对象、因情施策、强化管控的要求以对社会稳定构成危害的可能性大小作为分级标准结合被管理人的思想、工作、家庭状况和现实表现逐人进行治安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行严管、普管、

 3 宽管三级列管逐一建立档案逐一落实责任人及管理服务措施。对等级的划分各社区要在全面掌握每名特殊人员现实表现的基础上依据各种因素全面分析综合研判准确划分及时升降级。

 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职责划分、工作措施 1、社区矫正与刑释解教人员。

 严格执行监管制度对社区矫正人员全部纳入动态监管范围建立社区矫正人员情况通报、信息交流等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衔接与有效管控认真制定矫正方案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扶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造安臵帮教“一体化”工程切实把狱所改造和社会安臵帮教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2、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嫌疑人员 物建一批高质量的信息员及时获取预警性、深层次、内幕性的情报信息实行动态化管控采取日常检查、网上比对、信息研判等办法及时查清掌握其社会交往和活动轨迹确保不出现漏管失控问题。

 3、涉恐嫌疑人员 加强对出租房屋、中小旅馆、网吧等娱乐场所以及治安混乱区域的排查力度对身份不明或行为异常的人员、涉藏涉疆少数民族人员逐一排查登记逐一落实身份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按照社会治安危险程度划分等级制定应急预案落实稳控措施有效防止恐怖暴力案件的发生。

 4、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

 4 对有社会危害行为依照有关规定经专门机构鉴定的精神病人按照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全部纳入收治管控范围完善街道、社区、家属等监护人三级监管体系明确责任分工落实管控措施建立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发病情况通报制度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对符合强制治疗条件的一律送指定医院强制治疗对没有监护人或近亲属的督促其所在单位、社区履行监管职责。

 5、吸毒人员 建立吸毒人员调查登记制度及时掌握吸毒人员情况加强社区戒毒工作建立社区、单位、家庭、派出所“四位一体”帮教小组及时掌握动态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对复吸人员要采取强制戒毒等有力措施帮助其戒除毒瘾。

 6、法轮功等邪教人员 完善对“法轮功”等涉邪教人员的防范控制措施落实清理清查、深挖打击、回访帮教和反邪教警示教育的长效机制妥善有效处臵“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制造事端、破坏法律实施的活动注重从源头上消除隐患组织开展“无邪教创建”活动全面加强反邪教基础工作。

 7、社会闲散青少年 要切实掌握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底数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要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对未成年闲散青少年要教育、帮助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要加强动态管控力度防止其发生较大违法犯罪行为对有轻微违法行为的要确定专人联系帮教对失学、辍学的要

 5 帮助其回到学校重新学习。

 8、信访重点人员和因各种利益关系突发矛盾纠纷人员 对重点上访人员要落实包案领导、责任人坚持“一人一法” 、 “一案一策” 多渠道做好重点人的思想工作要拓宽民意表达和利益诉求渠道引导重点上访人员和突发矛盾纠纷人员通过依法诉讼、行政复议、劳动仲裁等法律渠道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努力从源头上防止纠纷累积叠加防止发生信访人员和突发矛盾纠纷人员进京到省、市、区滋事、制造极端事件要密切关注群体性上访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9、因家庭婚姻、邻里纠纷、拆迁安置、工作矛盾等原因情绪偏激、行为失控、易危害社会的人员 要加强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坚持超前预防、超前排查、超前介入化解将纠纷排查的重点放在容易诱发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上使社情民意在第一时间掌握纠纷隐患在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解决要推进调解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首席调解员制度进一步发挥其化解疑难复杂纠纷的作用。

 10、流浪乞讨人员 加大政府救助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救助资金筹措机制并对救助站进行指导、监督部门在执行职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有告知、引导、护送的义务对诱骗拐卖残害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和残疾人以及组织、教

 6 嗦、胁迫、控制未成年人和残疾人乞讨敛财或进行违法犯罪的加大打击和查处力度要依法对占路乞讨的流浪乞讨人员予以劝诫实施治理要做好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的基本医疗救治工作。

 11、生活极端困难的家庭和人员 要在全街道范围内排查摸底掌握生活极端困难的家庭和人员的底数要对本街道范围内的生活极端困难的家庭和人员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范围要坚持日常走访与重大节庆日走访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力度防止因对生活绝望导致各种极端事件的发生要建立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扶持切实减少赤贫家庭和人员的出现要密切关注低收入群体的言论、情绪和行为动向防止发生危害社会稳定的事件。

 五、工作机制 一建立特殊人群动态管控机制。街道要建立辖区内的特殊人群数据库建立全街道特殊人群排查管理平台每月对全街道特殊人群排查管理台帐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做到对特殊人群实时排查、及时登记、动态跟踪、全程监控。

 二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联动机制。各社区要突破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传统认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转变控制理念、控制方式。要建立街道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配合联动的沟通协同机制切实把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作为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而紧

 7 迫的基础工作作为全街道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将工作做细、做实。

 三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网络体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街道、综治警务室、社区、组、员五级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网络。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对辖区所有特殊人群对象进行分类排查登记确保全部纳入视线。要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实行服务先行防线前移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有效预防特殊人群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四建立健全特殊人群分析研判机制。要定期分析研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状况对各类社会矛盾、治安问题以及公共安全事故的风险源和危机征兆进行实时监测、综合分析。对从社区排查出的特殊人群统一由社区综治警务室进行筛查分类、登记录入、研判分级和拟定服务管理措施并报派出所进行审核把关最后报街道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办公室由其按照部门分类管理职责归口至相关部门并进行工作督办。归口部门要定期将特殊人群工作开展情况向街道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办公室进行汇报街道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办公室再将情况反馈至派出所和社区综治警务室切实实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双向掌握” 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六、工作要求 一严密排查清出底子建立台帐。各相关部门及社区要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特殊人群摸底排查活动严格

 8 登记清出底数按照分类建立详实的数据台帐。要实行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重要会议、重大节庆日、敏感时期等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和专项整治及时发现和处臵各类问题隐患。

 二综合评估明确责任。要对特殊人群数据台帐进行综合的分析研判区分人员的不同性质进行治安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行严管、普管、宽管分级列管。各主管部门及社区要按照不同管理级别落实不同教育管理措施和管理责任人并根据重点人员的落脚地和流向做好沟通衔接工作确保特殊人员管理不失控、控制不断线。

 三强化措施深化服务。要按照服务为先、管理寓服务之中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特殊人群服务网络体系。要通过深化各项服务措施切实实现特殊人群“情绪有疏导、困难有帮扶、就业有指导、生活有希望” 使其真正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当中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

 四建立组织加强领导。要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目标考核。各主管部门及社区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决履行好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 。要把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街道、部门和社区的年度计划之中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定期进行研究部署不断充实和改进工作措施。

 9 五收集信息严格保密。组织和发动各方面力量深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动态性的特殊人群信息反馈网络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的社会信息切实提高特殊人群源头管理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加强保密工作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信息内容敏感度高各主管部门及社区要切实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保密培训和教育严格保密纪律。

  附 1、 红岛街道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 红岛街道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有关部门职责 3、 红岛街道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

 城阳区红岛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2011年 6月 3日

 10 附件 1 红岛街道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名单

 组

  长刘炳传

 红岛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副组长朱

 彬

  红岛街道党委委员、边防派出所所长 李德高

  红岛街道综治办副主任 万德刚

  红岛街道警务区主任 成

 员 陈淑玲

 红岛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

 张均亮

 红岛街道信访办主任

 孙丕晓

 红岛街道团委书记 刘玉玲

 红岛街道妇联主席 陈留顺

 红岛街道司法所所长 赵

 伟

 红岛街道宣传科负责人 孙丙清

 红岛街道劳动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 侯成刚

 红岛街道教委办主任 徐宪岭

 红岛街道卫生院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综治办。办公室主任由李德高同志兼任。

 11 附件 2 城阳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有关部门职责

 一综治办负责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认真做好对各社区和相关部门的考核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各社区和有关部门研究、分析、解决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严厉打击各类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落实清理清查、深挖打击、回访帮教和反邪教警示教育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反邪教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防范和抵御邪教的意识和能力。

 二派出所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和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排查整治与特殊人群相关的突出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预防、打击特殊人群中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社区矫正、吸毒人员、邪教分子等重点人员的管控措施。

 三司法所组织开展对特殊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特殊人群...

推荐访问:社区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群体 重点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