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2篇

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2篇

发布时间:2022-10-06 14:30:06 来源:网友投稿

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2篇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 第33卷第12期2017年12月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Vol.33No.12De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2篇,供大家参考。

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2篇

篇一: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

33 卷第 12 期2017 年 12 月 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Vol.33No.12December 2017教学新论 [ DOI ] 10.16165 /j.cnki.22 - 1096 / g4.2017.12.005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三个关注点   [收稿日期] 2017 - 03 - 09   [作者简介]董一红( 1968- ),女,江苏如东人,中小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小学品德教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董 一 红(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通226001 )[摘  要]在学校教育走向开放、多元,对人才的需求走向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今天,跨学科融合教育已势在必行。探索与实践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跨学科融合中应有三大关注点:即关注目标的达成,关注方法的融合,关注资源的融合,以努力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关键词]跨学科融合;关注点;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1477 ( 2017 )

 12 - 0019 - 03美国学者舒梅克(Shoemaker )在1989年提出了跨学科教学的定义:教学将跨越学科界限,把课程的各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 [1 ] 。其他教育家也提出了对跨学科教学的理解,对之共同的解释是:跨学科教学是指以某一学科为中心,在学科中选择一个中心题目进行加工和设计教学 [1 ] 。跨学科融合是社会不断进步与课程改革的需求,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对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索与实践,需关注三个方面。   一、关注目标的达成1.关注核心目标不打折跨学科融合既然是以一个学科为中心的,那么这个中心学科特定的教学目标就是跨学科融合的核心目标,在策略选择时,首先就要关注该核心目标的达成度,不能因融合而偏废了核心的教学目标。以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执教者试图将品社与语文学科融合,在达成品德教学目标的同时,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者创设了给外地来的小客人当导游,让学生介绍家乡的美景、美食。课堂上,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用语言表达,由于缺乏体验与立体直观的感受,很难唤醒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物产的热爱情感。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许有所提高,但是这节课的品德教学目标却大打折扣。于是教者根据品德学科本身的特点,将本课应达成的教学目标放在首位,将教学策略稍作调整:课前,引领学生去了解、去感受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饮食和特产。课上,把家乡的魅力照片带到课堂上来分享,唤醒已有体验;把喜爱的特产带到课堂上看一看、闻一闻、品一品、讲一讲,从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培养孩子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在对特产的仔细观察、细细品味、有序介绍中,将语文课学到的调动各种感官观察、有序表达的方法得到运用和巩固。这样的跨学科教学,既很好地达成了品德课应有的教学目标,又使教学目标达到更大效度。因此,跨学科融合,要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展开 [2 ] ,在教学活动中以中心学科的教学目标为统领,将众多参与进来的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使这些学科知识形成合力,共促教学目标的达成。·9 1·

 2.关注核心素养不打折任何把知识割裂开来进行传授的做法,都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未来的人才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只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综合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保证学生获得正确、立体的知识 [3 ] 。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我们要多思考:怎样才能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立体的、综合的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一课为例,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家庭吉祥物。执教者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这样进行跨学科教学:第一步,明确任务。师:看了这么多,聊了这么多,的确,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记忆。我们可以用最形象的方法来表达内心对家庭的良好祝愿。第二步,美术方法指导。(1 )形状。师:(出示动物图)我们在画动物时不仅要关注它的形状,还要关注它最有特点的地方。比如羊的角尖尖的,蛇的身子长而柔软,猴子的尾巴呢?像钩子。这样画起来会更有灵性。那我们在进行吉祥物的设计时,不一定跟真实的一模一样,我们可以创新,将几种动物合在一起。(投影演示)比如徐老师就是将最喜欢的牛画出来了,然后加上了猴的尾巴,狗的耳朵,你还可以加上其他动物最有特点的脚、尾巴等!(2 )色彩。师:(投影)在色彩上我们可以涂得更鲜艳、更丰富,在装饰上我们可以用上点、线、面,这样会更好看。第三步,动手设计。第四步,语言表达。这个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情感的同时,提高了美术表达、语言表述和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了思维。这样的跨学科融合,使学生在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综合“营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二、关注方法的融合1.关注教法的借鉴每个学科有各自常用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注重读写,科学重视探究,品德注重体验等等。每种教学方法各有优劣,一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种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跨学科融合,通过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以获得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最优化。以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说名道姓”为例。为了更好地体现综合性,教者借鉴了综合实践课的“根据研究专题,进行实践研究”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围绕“姓名”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讨论筛选出“‘姓’‘名’是怎么来的”“《百家姓》是一本怎样的书”“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重名现象知多少”“起名有什么讲究”这几个选题,然后分小组,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了姓名的起源和演变;发现了《百家姓》是四字韵文、有单姓、复姓等特点;通过调查、统计,发现了身边重名的程度;通过实践,找到了避免重名的一些方法;通过采访等途径,了解了取名字的学问等等。这样的跨学科融合,使语文学习超越了书本、超越了教材、超越了封闭的课堂,在开放的时空中,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2. 关注学法的融通学生学习的过程,归根结底是自我建构的过程。跨学科融合,不是对各科知识的简单堆砌、给予、灌输,而是通过学科联姻、学习方法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可能地促进自我建构,获得最大的发展。以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走进聪明屋”一课为例,为了鼓励孩子善于发现问题,逐步培养学生遇事细观察、勤动脑、善思考的行为与习惯,上课伊始,老师让孩子们猜一个谜语,谜底是不倒翁。孩子们看着老师手中的不倒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不倒翁为什么总是能站立起来呢?带着这个疑·0 2·

 问,老师让孩子们拿出劳动与技术学科的小制作材料“不倒翁”,亲自做一做,看能否解开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几分钟后,小制作完成了,孩子们也自己揭开了这个秘密:原来,不倒翁的底盘上有一组重重的螺丝、螺帽,降低了不倒翁的重心,整个不倒翁的重量几乎都集中在底部;另外,就是不倒翁的底面是一个半球形,所以很容易摆动。而这一秘密的发现是因为孩子自己能仔细观察,边看边想。由此孩子们感受自豪与喜悦的同时,自然领悟到:细观察、勤动脑、善思考,是走进聪明屋的金钥匙。因此,在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劳动与技术课上常用的做一做,数学课上常用的算一算,美术课上常用的画一画,科学课上常用的合作探究……这些学习方法都能够在诸如品德这样的一个学科内让学生综合运用,如果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提高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三、关注资源的融合1.用减法整合资源美国“国家教育进程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学生以单科的形式学习基础知识时,他们在思考和推理过程中并不能有效地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跨学科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有意义的方式 [4 ] 。教学中关注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在这个学科学到的知识、方法等,适时灵活运用到另一个学科,以加深理解,使另一个学科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还减去了在原学科创造训练条件的耗时。如语文课上学习了书信的格式,那么在上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这课的时候,学生通过品德课的学习,了解了沟通的方法,即沟通时要注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理解,态度要温和,表达要真诚等。以往的品德课往往到此戛然而止,然而,跨学科融合视野的教学,又把这个环节作为新的生长点:让学生拿起笔来,针对此前“投诉卡”上的觉得父母让自己最难以接受的做法,给父母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真心话。这样很好地巩固了语文课书信写法的知识,并加以运用,品德课资源的巧妙运用,大大节约了语文课的耗时。在跨学科融合的理念下,可以在数学、科学、劳动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探究、实践环节之后,顺势通过“你有哪些收获”这样的追问,水到渠成地进行德育引领,让品德课做减法;通过说一说、写一写这样的引领,来丰富的学生的写作资源,让语文课做减法,取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2.用加法整合资源跨学科融合,让教师根据教材中文本的特点做加法,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了资源的开发和重组,激活了教学,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让教学资源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生长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以“秋”内容为例。在苏教中图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中,有《秋天到了》这一课,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中,有《秋天到》这首小诗描绘了家乡秋天丰收的美好。同样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中,有“我的编创”栏目“秋虫音乐会”,要求学生模拟秋虫的叫声,再合作表演一场秋虫音乐会。教学中,可以采用语文、品德、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融合形式,用来引发兴趣,提起话题,然后拓展学习内容,如“寻找秋天的脚印”的探究,引导学生分组搜集整理关于秋天的诗、画、歌曲、气候及成因,检阅活动情况,自由展示交流。之后总结活动成果,再次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写一写“我眼中的秋”,引导学生综合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跨学科融合学习,孩子眼里的秋,一定是多彩的、诗意的、动听的,孩子对家乡、对秋天是热爱的。总之,跨学科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期教师的必备素质和教学的努力方向。在跨学科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定不止这三个方面,只要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的,都是我们该关注的。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拓宽学生学习的路径,并培养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创新人才。[参 考 文 献][ 1 ]彭云,张倩苇 . 课程整合中跨学科教学的探讨[ J ] . 信息技术教育, 2004 ( 4 ):

 96 - 101.[ 2 ]陆启威 . 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 J ] .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 ( 11 ):

 22 - 23.[ 3 ]林承珊 . 跨界融合:学校教改的必由之路[ J ] .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 ( 17 ):

 81 - 82.[ 4 ]许书萌,蔡敏.美国高校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J ] .煤炭高等教育, 2008 ( 1 ):

 95 - 97.[责任编辑:张  捷]·1 2·

篇二: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

教法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21 年第 8 期习”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知识迁移能力变得强,创新、创作能力显著提高。

 团队将继续探索该教学法,估计在实践过程还不断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只有敢于尝试、敢于探索,不断总结与反思,才能把“小项目 深学习”教学法运用好,才能让学生的基础知识更扎实,创造力更强!参考文献:[1] 吴言. 项目 教学 法 [ J]. 职 业技 术 教 育,2003,24(7):1.[2] 李华,杨永其,谭明杰. “创客教育”解读[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6,43(5):26-33.[3] 赵小英,刘平. 基于 3D 打印的项目教学法在“创客”培养中 的应 用 [ J]. 学周 刊,2016(34):230-231.[4] 谈静. 创客教育及创客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推广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114.[5] 刘树林,李博. 创客教育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方式、问题、对策[J]. 现代教育技术,2018,28(9):113-119.浅谈学科融合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与数学融合教学为例翁长林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深深的影响着生产力的变革和生活方式的提升,网络时代的来临正在改变着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教学格局。

 学科融合教学是目前教育界相对的聚焦点,给素质教育带来更多的思维与方向,也是很多一线教师尝试和研究的课题。

 从实践上来看,学科融合教学有着自身优势,但是也有着内在的核心要求,导致很多一线教师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偏颇,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理想。

 文中尝试从学科融合的三个维度,即思维融合、知识技能融合、教学方法融合进行探究,谈谈信息技术与数学的学科融合教学的认识和思考。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学科融合翁长林,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二级教师。    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深深的影响着生产力的变革和生活水平的提升,网络时代的来临正在改变着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教学格局。信息化教学条件的提升,给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创新性、积极性提供有利条件。学科融合是学习认知的必然要求,是学科教学的品质诉求,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1] 这是其内在的本质要求。

 我们应该遵循这条原则进行学科融合的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是学科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信息技术变成学生自我知识体系构建的工具,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等思维 [2] 。— 6 4 —。

 。. .。

 。

 2021 年第 8 期 教育与装备研究 课程教法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是关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方法去改善“教与学的环境”或者“教与学的方式”,没有触及学科融合的内在本质。

 本文将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之间进行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探究,探究其教学模式的呈现方式方法,以及其所包含的内涵、基础等,旨在和广大读者、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学科融合的实际运用,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笔者以一节教学案例———“探究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 来进行说明。

 二进制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它难以用直观且有效的方式呈现。

 在信息技术中,程序设计与编译往往依附在创设的情景上。

 将有直接问题导向下二进制的学习转变为控制 LED 灯亮灭的程序编,对于学生来说,一是有趣,二是直观。    一、学科融合的内涵所在:学科之间的思维融合    学科思维的融合,解释了学科之间为什么可以融合的问题。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人的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

 思维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它是一种活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形成、不断发展、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3] 即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概念或判断,情感与能力也得到发展。

 由此可见,知识获取并非在主体(学生)的认识活动以外给予的东西,而是必须在主体的认识活动中构成的。信息技术思维本质上就是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4]数学思维是利用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通过交互,且按照一定的思维规律来认知数学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系列活动。

 数学思维主要具有概括性、相似性(类比性)、问题性和整体性(系统性)等特点。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所产生的,且目的也是为了解决问题。

 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因为处于客观世界中普遍相互联系与制约的不断发展的规律性,决定了我们(主体)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主观能动过程的本性,并由这一本性的认知中产生了效应———即作为间接认识的思维起源于问题。下面以“探究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 课程进行分析。从信息技术的学科思维分析。

 在信息技术的程序控制教学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关于控制灯开关的代码,通过 LED 灯的亮与灭来呈现。其中涉及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知识点,我们先略过不谈,只关注控制代码与结果。

 亮与灭是两个状态,我们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变量来表示。

 在信息技术中,变量是记录事物特定状态的对应表达方式,“ 变” 表示对应的值是可变的、不确定的,“量” 则表示记录的事物所处的状态。

 执行程序的过程就是一系列状态变化的过程。

 对上述过程进行概括:这是人们理解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活动,是使用科学工具进行抽象模拟以寻求问题解决最优化方案的系统过程。

 [5]从数学的学科思维来分析。

 二进制就是使用“0”和“1”两个数字来表示的数。

 基数是 2,规则是“逢二进一”。

 可以理解为整个数学世界里的数字,都可以用一串只含有 0 和 1 的数字来表示。比较两个学科之间的思维,会发现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称之为关联性。

 都是有且只有两个状态:亮和灭,“1” 和“0”。

 这就会让人不禁思考,是否可以将“1”表示为亮,将“0”表示为灭呢? (相反的表示也是成立的)即“状态”与“值”的关联。二进制是数学学科的概念,同时被广泛的运用在计算机领域,计算机数据的存储和预算及其他操作也都是采用二进制。

 数字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 符号串组成的代码,其运算模式正是二进制。

 这也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教学案例相对比较多的原因。学科之间,如果没有思维的连接、交错、延— 7 4 —。

 。. .。

 。

 课程教法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21 年第 8 期续性的话,那么学科之间就称不上融合。

 最多也只是生硬的将学科知识点罗列后穿插在一起。

 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科之间的思维能力融合,才能做到学科融合。

 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学科思维的融合是指能以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结构上发生改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二、学科融合的基础所在:学科之间的知识技能融合    学科知识技能的融合,解释了学科之间可以融合什么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知识技能,就是对应课堂上所要教授或者学习的知识点或技能。

 我们依然分别对两个学科的相应课堂知识点进行分析。在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就是控制一盏 LED 灯的亮灭,到控制多盏 LED 灯的亮灭。

 在程序的编译过程中,我们需要设计出一个合适的程序从而达到要求。

 该程序的执行,能够有效的控制 LED 灯的亮灭。

 在数学学科二进制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位置计数法,位权是以 2 为底的幂,即以 2 的幂来进位。

 那么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就是认识二进制和二进制的计算。分析后发现:①控制灯亮灭状态,刚好可以用 0、1 表示;②控制一盏灯到多盏灯的代码编译,刚好是二进制加减相同。

 为此,两者可以相辅相成,互相解释和证明可以通过直观的 LED灯亮灭情况来反映二进制的表达式和加减。所以在学科融合教学中,将课程知识点融合到一起能够相对有效的进行教学。

 学生能够因个人情况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

 比如有些学生的想象力相对缺乏,对于二进制无法理解的,就可以快速地通过灯的亮与灭来辅助理解;有些学生的编程逻辑欠缺,就可以通过二进制的数学知识点来辅助编程。    三、学科融合的表现所在:学科之间的教学方法融合    学科教学方法的融合,解释了学科之间如何融合的问题。教学是知识传播的艺术,是表达特殊情感的艺术,沟通不同观念的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学习中形成的;教学艺术的表达,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变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角色作用,有效变革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生动的开展教学。

 而学科之间的教学方法融合,则能有效的改变原有的、传统的、常见的教学策略。在学科融合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深入理解领会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基本理念,准确把握学习目标和内容体系,了解学科之间在内容、方法上的联系。

 研究教程、把握结构、深入挖掘学科课程内容之间的思想与内涵,从而调整教学方式、教学手段。

 将教学活动安排、方法选择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过程层次分明,做好过渡与衔接,明确引导思维的方向,保证学科融合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环节流畅,起伏结合,引人入胜。

 有创造性的、科学性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遵循以下的教学原则:①符合整体教学目的和任务(课标分析);②符合该专题内容(课程内容分析);③符合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学情分析);④符合现有条件约束(时间、教学工具);⑤ 符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 (教师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是基于项目(问题)的学习,或者类似的教学方法,比如任务驱动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因为现行的教育机制,更多的是以讲授为主。

 但是,也有不少的学校和老师大胆的尝试,以项目学习、情景问题解决等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科融合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的将多种教学方法高效科学的利用起来,在不同的课堂教学进度中使用,以最优、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

 从而摆脱单调乏味或者从一而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往往是通过教学工具所体现。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较多的使用电脑、控制系统、网络,其优势是有趣、高效、信息量大。

 而数— 8 4 —。

 。. .。

 。

 2021 年第 8 期 教育与装备研究 课程教法学教学中,更多的是以传统课堂为主,缺点也比较明显:无聊与乏味。

 当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通过 Excel 表格,能够快速处理数据,但是又要求具备一定的数学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这些都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

 上述所举例的课堂教学,综合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启发法、讨论法、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教学方法。每个学科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学科的融合,最终呈现的形式更多的是在教学方法上的融合。    四、总结    我们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达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广义上定义为教育传播,狭义上定义为教学活动。

 [6] 我们从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定义中可以提取四个活动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传统学科的教学更多关注于教育信息。

 教育信息是指以知识形式构成的各种课程,在传播过程中会转化为某种“信号”,通过某些“媒介(体)”传播出去。

 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因为信息技术学的本质,往往身兼着“信号”、“媒介(体)”两个身份,即教育信息与教育传播通道。

 从而我们可以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十分适合作为学科融合教学的主力军。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①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教学,需要在学科思维、学科知识技能、学科教学方法三维度都具备融合的基础,才能够做到学科融合,才能称得上一节完整的学科融合。

 ②思维融合是其内驱力,知识技能融合是其动力,教学方法融合是其外在表现。

 只有当内驱力强劲,动力浑厚,表现丰富时,才是一次成功且完整的学科融合教学。一定要避免在数学教学上简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就冠以学科融合的名头,这实际上只是一节信息时代下的数学课。

 它可以是一堂完美的数学课,但一定不是一节合格的学科融合教学课。

 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不少数学学科的内容,但是不能只是简单的以信息技术角度去讲解、去分析,或者一言蔽之;而要站在数学角度进行思考,将两者结合到一起考虑,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做到学科融合教学。

 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其他能力,例如逻辑推理、运算思维、数学抽象、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本文以探究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教学模式为例,试图探究学科融合教学模式。

 基于“学科思维、学科知识技能、学科教学方法” 三维度融合,才是科学、高效的学科融合教学,才能够有教学效果的体现。参考文献:[1] 赵军,陆启威. 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学科融合教育的实践和思考[J]. 江苏教育研究,2016(11):32-34.[2] 孟潜, 陈增照, 李静,等. 浅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 教 育, 2016(10):8-11.[3] 乔建中著. 课堂教学心理学[ M].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23-24.[4] Jeannette M. W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 J ].Communitcations of the ACM,2006,49(3):33-35.[5] 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 合[J]. 课程·教材·教法,2014(2):58-67.[6] 南国农,李运林主编. 教育传播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7.(责任编辑:加顺花)— 9 4 —。

 。. .。

 。

推荐访问: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 跨学科 学科 融合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