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炎黄子孙的传说故事9篇

炎黄子孙的传说故事9篇

发布时间:2022-10-06 17:45:04 来源:网友投稿

炎黄子孙的传说故事9篇炎黄子孙的传说故事 跟黄帝有关的传说故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跟黄帝有关的传说故事》的内容,具体内容:黄帝的传说故事体裁广泛,内容丰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炎黄子孙的传说故事9篇,供大家参考。

炎黄子孙的传说故事9篇

篇一:炎黄子孙的传说故事

帝有关的传说故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跟黄帝有关的传说故事》的内容,具体内容:黄帝的传说故事体裁广泛,内容丰富,故事性强,具有艺术性特征。那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阅读。:黄帝和炎帝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一个就是偏居东方的姬姓部族,黄帝是首领。据说黄帝和炎帝同是少典的子孙,同出于一族,后来分散迁徙,一个住在姬水附近,一个住在姜水附近。日久年远,两部风俗习惯的差异,越来越大,变成两个族类。繁衍扩张以后,再行接触。炎帝神农氏这一支发展较早,他这个帝号名氏,含有在南方和长于耕种的意思。据说神农生于厉乡,又说他生于列山之石室,称厉山氏或列山氏(列又写作烈。列、烈、厉,都是一字一声之转变)。厉乡到春秋时为厉国,大概在现在的湖北随县北百余里。他的子孙在西周时有申、吕两国,都在现在的河南南阳一带。神农的故事都和耕稼有关,古时候平地多湖沼,不便居住。山地布满了森林茂草,和野兽同处,由披兽皮、吃生肉的游猎生活,慢慢进到耕田食谷。五谷是从那里来的呢?自然是地下生出来的。地下那里来的种子?推源溯始,我们的古传说,说"天雨粟"——从天上掉下来的。神农拿它来播种。神农怎么知道播种?他是生而使然,传说他"三岁知稼穑"。这一族开始发展农业,他们的功劳,都由神农氏代表着,而神化了神农。他们开辟山林,多半利用火,放火烧山,烧出一片平地,灰就是天然肥料,所以神农又叫烈山氏。他们开始大量吃植物的种子,有了疾病,自然也容易想起吃某几种植物或者可以治疗,后来就推神农为植物药的发明者,说他"

 救民病,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农业生活比较稳定,他们慢慢的扩展。当时自河南中部以东多沼泽,不适农耕,这一族顺着豫西群山向北分布直到山西的南部。这一带地势较高,便于耕种,他们大概安居得很久(有的传说说神农传七十世)。东方的黄帝西来,两个部族又融合混同。

 古史上对于黄帝的称谓,种种不一。他的帝号,又叫皇帝,又叫黄精之君,又叫中央之帝。他的姓氏,因为居"轩辕之丘",称轩辕氏。因为他是有熊国君,称有熊氏。长于姬水,所以姓姬。他是少典国君的子孙,又姓公孙。其余还有黄帝氏、帝轩、黄轩、轩黄、轩皇等名称。这些名字多半和他住的地方有关。他最初活动的地域约在现在的河南中部,后来到达山西南部和陕西边境,《史记》说他"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这自然是游牧部落的常态。他是有熊国君,有熊是后来的河南新郑县,县西北有轩辕丘,又有黄水,《水经注》说:"黄水出太山南黄泉,东南流经华城西。至郑城东北与黄沟合,注于洧水。"黄帝的名称或者和黄水、黄沟有关。太山又叫自然山,在新郑县西。有的书上称黄帝为黄自然。据今想来,"自然"两个字或是"有熊"之误。新郑附近还有许多地方都和他的传说有关。《庄子》上说:"黄帝见大魏于具茨之山。"具茨山大概在现在的新郑西禹县北边。又说:"黄帝登崆峒,问道于广成子。"崆峒山在临汝县南六十里,临汝西有广成泽水。"黄帝既登崆峒,遂游襄城。"襄城在现在的襄城县西。

 《史记》上说:"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荆山之阳。"首山在现在的襄城县南五里,两边逛逦直接嵩、华。这些说法都足以说明黄帝活动的范围。《列子》上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新郑附近有华城,有华阳亭,就是

 古华胥国。古书上往往说豫州有华山,豫州现在是河南省,所说的华山,在洛水东边,大概就是现在的嵩山。现在的登封、禹、密数县间,古人称做华,这里又是夏朝的兴起地。我们现在自称中华,从前又称华夏,就起源于此。古时新郑附近最多薮泽,水草丰盛,禽兽众多,适合于游猎,黄帝当时是游牧部族,在那里最相宜。他这一族在文化方面比较落后。

 :炎黄子孙

 相传在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联合起来组成了部落。黄帝和炎帝就是其中两个大部落的首领。

 那时候,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灾,就得搬家。有一次,炎帝部落在搬家的时候,来到了黄帝部落占据的地方,他们看到那里条件很好,就决定长期住下来。

 可是黄帝部落的人不愿意,结果双方互不让步就打起仗来。经过三次战斗,炎帝部落被打败了。炎帝向黄帝认输,表示愿意听从黄帝的命令。黄帝就答应了炎帝部落住下来的要求。

 黄帝的妻子亲自教给炎帝部落的人养蚕缫丝,黄帝让人把造车、造船的技术教给他们。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药送给了黄帝。他们相处得很好。

 后来,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这个联盟的领袖。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就开始了。所以中国人就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自称是"炎黄子孙"。

 黄帝陵就在中国陕西省黄陵县的一座长满了苍松翠柏的山上,现在每年清明时节,都有许多海,内外炎黄子孙到那里去祭祖。

 :黄帝的降生

 一个庸庸碌碌的人,生也好,死也好,生死除了对他自己有意义以外,对社会人群毫无影响,历史上更不会记到他。这样,真叫人有死了一个蚂蚁之感。一代伟人,人们回想起来,他生死似乎都不是偶然。他对后人的影响,使人觉得他的降生真是惊天动地,死亡真是山崩水竭。暄赫和寂寞是别人的感觉。这种感觉搀进传说,加入了多量神话。据说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氏的儿子,母亲名附宝,她有一天晚上看到绕北斗第一星,天枢起了一道电光,照耀四野,因而怀孕。二十四个月生黄帝,生的时候,紫气满屋;长大,身高过九尺,"河目、隆颡、 日角、龙颜"。我们想一想看:一个黑暗的晚上,只有微弱的星光闪烁着,北斗比较明亮,忽然绕着它起一道青白的电光, 四野通明,这是什么景象?这是说他在黯淡的古史上的地位。我想还应当有霹雳一声雷,惊醒了中国文明。精神上他与常人不同,后人觉得他形貌也应与众有异,于是就真的与众有异。黄帝生下来很小就会说话,有的说他还没满七十天。十岁就对当时情形有相当明了,明了自己的责任。长成,当然是个聪明非凡的人物。

 当时偏西的姜姓部族,"刀耕火种",繁荣已经很久, 比其余的部族强盛有力,地位较高,他的首领为各部的共主。当时神农氏的后代叫参卢,号帝榆罔,势力渐渐衰弱,各部落纷起争夺,里面最强暴的是苗族,又叫"九黎之民"(他们并不是现在的苗族,这一点后人把他弄错),首领叫蚩尤。他们散布的区域和姜姓部族大致相同,或者还偏西南些。他们和姜姓部族杂居,免不掉血统混合,所以有的记载说他们也是炎帝之后。蚩尤又叫阪泉氏,蚩尤这名称,似乎是他们首领的通称,并不专指一个人。他们的文

 化并不太落后,铜器似乎是他们首先用的。据说山上骤发大水,金属矿随水流出,蚩尤得到它制造兵器。一个强悍好斗的部族,又有犀利的兵器,对于当时的骚扰,可想而知:人们也把他们看成一种可怖的怪物。后来的传说中,他们就真成了怪物。他们似乎有许多部落,酋长都叫蚩尤,于是后来就传说他兄弟八十一人。他们或者身上雕涅花纹和穿着奇特的衣服,于是就说他们"兽身人语"。他们战斗时或者用铜块铜片保护头部,有简单的头盔,于是就传说成"铜头铁额"、"牛耳,鬓如剑戟,有角。与轩辕斗, 以角柢人":等等说法,不一而足。姜姓的炎帝起初采取和好政策,重用他们,让他们监临四方,他们自然侵略兼并。炎帝命他们住到东方少昊的地方,侵入了姬姓的范围,蚩尤似乎不愿意和东方强盛的部族冲突。炎帝已很微弱,蚩尤想吞并他,代为共主,在"涿鹿之阿"发生战争,把炎帝打得落花流水,"九隅无遗",把炎帝的地方都占了去。

篇二:炎黄子孙的传说故事

、 炎黄子孙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二单元“我是中国人” 中的第五课。

 对于低年段的孩子来说,“祖国” 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 这个单元前四课通过对传统节日、 祖国版图、 首都、 国旗等的介绍, 使学生通过具体概念对祖国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而本课则主要借助故事、 图片、 实物等具体形象的手段, 让孩子们了解“炎黄子孙” 的起源传说, 发现同胞共同的外貌特征, 并通过对优秀华人的认识和介绍, 增强孩子们的民族之情, 从而使“我是中国人” 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深入孩子心灵。

 一、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炎黄子孙的由来, 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并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

 2、 能用观察的方法了解炎黄子孙的身体特征, 知道一些关于人种的知识。

 3、 知道香港、 澳门、 台湾同胞、 海外侨胞也和我们一样是炎黄子孙。

 4、 了解华人中的杰出代表, 能以他们为榜样, 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不断进步。

 二、 教学准备:

 1、 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以自由组合的方式(老师事前了解组合情况, 帮助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 培养学生收集、 整理资料的能力。

 )

 2、 资料内容为:

 “炎黄子孙” 的由来的传说故事; 有关黄帝、 炎帝等的传说的故事; 一些杰出华人的故事。

 3、 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 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收集, 老师进行指导, 并给于适当的帮助。

 4、 准备歌曲《龙的传人》 、 小镜子、 课件

 三、 教学课时:

 2 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炎黄子孙的由来及相关的故事, , 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并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

 2、 能用观察的方法了解炎黄子孙的身体特征, 知道一些关于人种的知识。

 3、 知道香港、 澳门、 台湾同胞、 海外侨胞也和我们一样是炎黄子孙。

  课前准备:

 1、 师生了解关于“炎黄子孙” 名字来由的故事以及其它关于黄帝、 炎帝的传说故事。

 2、 学生准备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看图导入 1、

 今天有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小朋友来到了我们身边。

 一起去认识认识吧。

 (点击出示不同国家的 3 个小朋友图片)

 2、

 你发现, 图上的哪一位小朋友和我们的长相最像? 有什么地方相似? (黄种人那一个, 任意说到一项特点均可)

 (黄皮肤、 黑头发、 黑眼睛)

 3、

 请大家拿出小镜子照照我自己, 仔细观察自己身体的特征, 看看头发、 眼睛、皮肤是什么颜色的? 并把观察到的记录在观察表上 (1)

 独立观察 (2)

 完成“我的观察记录表” 1 头

  发

 眼

  睛

 皮

  肤

  (3)

 反馈:

 师:

 完成了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完成后随意拿一个小朋友的记录表上来投影演示)

 你们观察到的和她一样吗?

 4、

 让我们再看看周围的小伙伴, 大家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特征? (讨论)

 5、

 是的。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有着相同的血脉, 黑眼睛、 黑头发、 黄皮肤, 那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烙印。

 龙的传人, 都是炎黄子孙。

 黑头发、 黄皮肤、 黑眼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共同的特征。

 6、

 出示课题::

 炎黄子孙 二、

 活动体悟

  (一)

 了解不同人种特点 1、 黄皮肤、 黑头发、 黑眼睛的我们属于“黄色人种”(点击黄种人孩子, 出示“黄色人种”)

 2. 旁边的两位小朋友和我们的外表长相不一样, 你知道他们分别属于什么肤色的人种吗?(指名说——小结)

 (1)

 这位小朋友(点击白色人种那一个)

 属于白色人种。

 瞧, 世界各地还有许多白色人种的朋友呢!(点击出示各种白种人照片)

 (2)

 这位小朋友(点击黑色人种那一个)

 属于黑色人种。

 看, 这些就是世界各地的黑人朋友啦!(点击出示黑种人照片)

 3. 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的样子和我们“黄色人种” 有什么不同呢?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抓住肤色、 发色等简单说说)

 完成观察表格 2 人

 种 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眼

 睛

  头

 发

  皮

 肤

  鼻

 子

 其

 它

  4、 反馈 5、 师小结:

 全世界人口众多, 但大致可分为三大种族:

 蒙古人种、 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 也就是根据肤色来分的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我们中国人是黄色人种。

 (二)

 了解“炎黄子孙” 来由 1、 我们是炎黄子孙, 那你们知道, 我们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 吗?

 (1)

 指名说 (2)

 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炎黄子孙” 来历的故事吧!(点击播放炎黄子孙来历的录像故事)

 (3)

 小结:

 咱们“炎黄子孙” 的名字就是来自上古时代的这两位传说人物,“炎” 指的就是炎帝, “黄” 指的就是黄帝, 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2、 听听祖先的故事 (1)

 、 出示炎帝和黄帝像, 他们是炎帝和黄帝, 就是我们的祖先。

  (2)

 、 瞧, 关于炎帝和黄帝故事还有很多呢!(图片出示并标注:

 黄帝造轩辕车、 神农尝百草、 嫘祖养蚕、 仓颉造字等)

 现在让我们各小组来讲讲收集到的炎帝和皇帝的故事吧 ①、 先把你了解到的一个小故事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②、 请你推荐一位讲得简洁又清楚的小伙伴来讲 ③、 学生讲故事 ④、 评价 (三)

 、 教师小结:

 炎帝和黄帝, 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两个帝王, 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他们勤劳、 智慧。

 我们用“炎黄子孙” 来代称我们中华民族。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我们为我们是他们的后代而自豪。

 (四)、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炎黄子孙” 是我们华人共同的名字。

 不仅是我们祖国大陆, 瞧, 在世界不少地方都有炎黄子孙的足迹呢!(投影出示书上香港、 澳门、 台湾以及海外图片)

 1、 你知道这些地方吗? (指名说)

 2、 出示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台湾同胞、 海外侨胞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的录像片断 3、 炎黄子孙不仅包括中国大陆同胞, 也包括香港同胞、 澳门同胞、 台湾同胞, 以及海外侨胞。

 因为他们和我们都是同一祖先, 身上流的都是同样的血, 他们和我们是一家人, 都是炎黄子孙。

 港澳同胞、 台湾同胞、 海外侨胞他们也不忘祖国母亲, 也在为祖国作贡献。

 4、 你知道这些闻名世界的华人分别来自哪里吗? (准备“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出示各地华人图片及标注:

 杨利伟(祖国大陆)、 金庸(香港)、 李安(台湾)、 关颖珊(海外))

 4. 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国, 但是他们都是中国人, 都是炎黄子孙。(出示《我是中国人》)

  读儿歌《我是中国人》。

 (1)

 读一读 (2)

 你的爸爸、 妈妈分别是来自哪里的? 你能改编一下这首小诗吗? (如“我爸爸是湖南人, 我妈妈是浙江人, 我是他们的儿女, 我是中国人。”)

 三、 活动小结 1. 教师小结: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无论我们是什么性别, 无论我们从事那一各行业, 无论

  我们出生在哪里, 生活在哪里, 我们都会为“炎黄子孙” 的名字争光添彩!

 2. 齐唱《大中国》, 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四、 课外延伸:

 将收集到的有关的黄帝、 炎帝的相关传说故事编辑成册, 名为 《祖先的故事》 ,

 在班级展览。

篇三:炎黄子孙的传说故事

子孙的由来

  “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部落的首领。黄帝族与炎帝族 又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 南方的黎族、 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在有关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传说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 发生了一次战争。

 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篇四:炎黄子孙的传说故事

炎帝的传说故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有关炎帝的传说故事》的内容,具体内容:炎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那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阅读。篇【1】炎帝为先民们造福,子民们衣食无忧,生活得越来越好。一年又一年的丰收,使人们 ...

 炎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那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阅读。

 篇【1】

 炎帝为先民们造福,子民们衣食无忧,生活得越来越好。一年又一年的丰收,使人们 的粮食有了剩余,而打猎为生的人们却剩余了肉类和兽皮,缺少粮食。为使人们的生活得以 调剂,炎帝划出了一块空地,以供人们作为互相交换东西的市场。这样一来,大家就可用手 中剩余的东西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

 不过,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人们不知道什么时间用来交换东西最为合适,有时为了 换一样东西,等一整天也等不到可以交换的东西。

 为此,炎帝想了一个办法。他规定每天太阳升到头顶时,人们可以一起来交换东西, 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还可以节省时间,免去人们跑许多冤枉路。后来人们将这种交换东西 的方式称为"日中为市"。

 当时炎帝采用了一种"立杆测影"的方法来确定"日中"的时辰,这也是炎帝的发明 之一。炎帝在观测农业时辰时,在地上立一根木杆,看地上日影变化的情况,日影最短时则 为"日中",便以此时辰定为人们交换东西

 的固定时间。

 原来的"日中为市"本是以物易物,后来炎帝又发明了一种钱币,即贝壳,以其大小 多少来确定东西的价格。贝壳即成为最早的货币,人们将这种货币称为"神农币"。

 "日中为市"的地方是最早在神农镇庄里村,因此,庄里村是最早开创集贸市场的发 源地。

 篇【2】

 据老辈人传说,陈区镇浩庄村(羊头山以东)是炎帝舅舅居住的村庄。村里有位种蕉籽(高粱)的能手,人称"蕉籽王"。同样的年景,同样的耕作,他种的蕉籽总是比别人穗子丰满硕大且收成好。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这年恰逢村上大旱,浩庄人种的蕉籽眼看快要旱死。蕉籽王也不例外,每天坐在田间地头唉声叹气,祈求天降甘霖。

 正在他分外焦急之时,老婆来给他送饭,见他茶饭不思,一脸苦闷。老婆说道,咱们村的老舅爷不是炎帝的舅舅吗?你去找他试试,让他去求求炎帝不是就有办法了吗?蕉籽王一听恍然大悟:是呀!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于是蕉籽王来到老舅爷家,求他到羊头山去找找炎帝求雨。老舅爷眼看庄稼颗粒无收,便立即答应了下来。第二日一大早老舅爷就启程去了羊头山。羊头山上有 120 个泉眼,分管着 120 个地区的水旱灾情。如果哪个泉眼水少了或者断流,炎帝就知道哪个地区有旱情。此时,炎帝已知舅舅那个村——浩庄遭了大旱,正欲解救,见舅舅亲自来找,就说:"无妨!舅舅先坐下喝点水歇息会!"说着把一杯水递到老舅爷手中。老舅爷伸手接水,

 不小心把水杯碰倒,水泼洒了一地。此时,炎帝说,舅舅回去吧,你刚才洒到地上的水就能把浩庄的旱象解除了。

 老舅爷半信半疑地往回返,走到半路上,雨就下了起来,直至走到浩庄村雨已经下透了。可是,由于天旱太久,蕉籽王种的地里只救活了五颗苗。就这五颗蕉籽的收成,却把蕉籽王家里的大缸小缸、大囤小囤都装满了,为此蕉籽王十分感谢老舅爷和炎帝。

 篇【3】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

 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讨伐。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篇五:炎黄子孙的传说故事

 在文字未发明以前, 人类的历史是以怎样的方式流传下来的?来的?口耳相传这些古史传说所描述的时代被称作_ _ _ _传说时代

 我们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这是为什么呢?

 黄帝和炎帝的故事

 结合同学所讲的故事并阅读课文找出:

 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对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对当时及后世的人们在生产与生活方面所做的贡献。

 主要功绩号称炎帝发明耒耜, 教人农耕,尝遍百草, 发明医药,发明陶器, 开辟集市。神农氏黄帝开始建造宫殿, 发明车船, 制造衣裳, 教人们打井。

 让下属发明文字、 历法、 算术、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 养蚕抽丝技术。轩辕氏

 证实这一时期出现了证实这一时期出现了 …………..陶埙陶埙骨笛骨笛半坡遗址出土河南舞阳出土

 证实这一时期出现了证实这一时期出现了 …………..船型彩陶壶船型彩陶壶

 蚕纹陶器蚕纹陶器绳纹陶器绳纹陶器绳纹陶器绳纹陶器证实这一时期出现了证实这一时期出现了 …………..会纺织,养蚕,制造陶器,以船为交通工具,还出现了 原始音乐。这些文物印证了 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这些文物印证了 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考古发掘与古代传说相互印证。考古发掘与古代传说相互印证。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之间有什么关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之间有什么关系?系?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 ,可以从不同 侧面揭示历史事实面揭示历史事实, ,帮助我们了 解没有文帮助我们了 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发展与沿革字记载的历史发展与沿革. .可以从不同 侧

 炎帝阪泉之战涿鹿之战涿鹿之战联联合华夏族华夏族黄帝

 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华夏族人文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华夏族人文初祖初祖? ?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 经过长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 ,经过长期发展发展, ,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干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干; ;他们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从物质有许多的发明创造从物质, ,精神方面改善了 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改善了 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推动了 人类社会的发展类社会的发展. .经过长期经过长期他们还精神方面推动了 人

 祭祀祖先:炎帝和黄帝

 说一说• 读课文内容说一说黄帝以后黄河流域又有哪些传说故事?

 炎黄二帝是通过战争 的方式争 夺部落联盟首 领,那尧、 舜 、 禹是通过什么 方式推 选继承人的呢?

 阅读课文中尧舜禹的传说,说说什么是禅让制?

 大禹的传说反映当时哪些社会情况?疏导法治水黄河经常泛滥, 我国人民自古就有同洪水等自然灾害长期斗争的历史;大禹治水是历史上人们顺应自然规律、成功改造自然的史例。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人民的聚居地;

 1、 创新精神。大禹治水的事迹中,我们能学到哪些精神?2、 坚持不懈的精神3、 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4、 敢于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

 禹在晚年将首领的位置传给了 自己的儿子启, 这种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的王位继承方式被叫做 世袭制

 1、 谈谈你对禅让制的看法。2、 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讲从禅让制到世袭制进步了 吗? 为什么?1、 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 能把各个氏族的微弱力量汇集起来, 跟自然界进行斗争,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当时人类社会处在最低的发展阶段发展。

 但是, 当时人类社会处在最低的发展阶段,原始的民主制度还有很大的局限性。2、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社会的重大进步。

 中华民族人文祖,炎帝黄帝史册驻,炎黄二部战而合,逐渐形成华夏族。黄帝之后尧舜禹黄帝之后尧舜禹,尧舜禅让贤君出,洪水泛滥英雄赴,大禹治水传万古。

 • 请从历史研究、 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等等角度说说你学了 本堂课后的感想。角度说说你学了 本堂课后的感想。

 1.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早生活在(A.

 黄河流域C.

 珠江流域)B.

 长江流域D.

 黑龙江流域A2.

 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

 炎帝B.

 黄帝C.

 尧D.

 舜)E.

 禹A B

 3. 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A. 黄帝、 蚩尤部落B. 炎帝、 蚩尤部落C. 黄帝、 炎帝部落D.

 黄帝、 炎帝和蚩尤部落)

 。C 4. 传说时代“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著名治水英雄()

 。A. 尧B.

 舜C. 鲧D.

 禹D

 5. 传说中古代通过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选举制6.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B反映了 (

 )A. 中国人善于想象B. 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AB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社会的重大进步。•谈禅让制与世袭制禅让制定义:••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 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形式上, 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 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禅让制的利与弊••三皇五帝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度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也被人认为是华夏民族兴盛的原因因为有了禅让才有了贤能的人兴盛的原因, 因为有了禅让, 才有了贤能的人。

 但一些资料证明了夏前的禅让制度也不是自愿进行的, 也有胁迫但些资料证明了夏前的禅•与私心掺杂其中, 史实后人无从考证, 全靠片面之词, 禅让到底是如何进行的, 也无从得知。•而我论述的就是在理想状态下, 也就是本质上的禅让制度:

 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 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利:

 禅让制度可以说是代代精英, 因为每一代帝王都会对下一任进行考核,选拔,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会使每一次帝王更换都带来新鲜的血液, 带给社会一个新的冲击, 促使社会快速发展。

 在位君主自愿禅让, 使得整个过程非常和平, 不会充斥着暴力与血腥, 而新的君主又是众望所归, 这就

 作用:

 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 能把各个氏族的微弱力量汇集起来, 跟自然界进行斗争,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然界进行斗争,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 当时人类社会处在最低的发展阶段, 原始的民主制度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谈谈你对禅让制的看法?

篇六:炎黄子孙的传说故事

炎帝的传说炎帝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传说

 简介炎帝: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炎帝是一位伟大的人物, 是他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 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

 传说他教民耕种,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他遍尝百草, 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

 不仅如此, 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 制造乐器, 倡导物质交换。

 总之, 炎帝炎帝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中是与农、 工、 商、 医、 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

 是传说远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 又称赤帝、 烈山氏,神农氏。医文等各领

 课文写了 一件什么事? 请你填一填。阅 读质疑阅 读质疑()

 观察到()

 吃剩的()

 , 他便亲自试种, 获)

 , 并指导人们种植, 并教给大)

 而造福人类的故事。方法)

 在地上结出了(得(家种植(炎帝稻粒稻穗丰收鸟儿

 炎gǔ

  jī

  càn

  jīn靠集充谷lì

  zhí

  dào

  bǎo

  饥灿金yán

  kào

 jí

  chōng粒píng植nóng

  shí

 wán稻保平农食完

 看图猜字集

 农看图猜字植

 饥饥给谷金平方食完充充靠粒粒灿灿炎集集农稻我会读植保

 我会读词语炎帝稻穗采集采集神农全靠平地种植种植金灿灿充饥谷粒保障保障

 饥饿饥饿教给谷粒金灿灿平地方法粮食完全充饥靠山颗粒灿烂灿烂炎帝采集神农稻谷我会读种植保障

 第二十六课炎帝的传说会写字:拼 音píng

  fāng

  nóng

 gěi农农平jīn

 shígǔwán方给金食谷完

 拼 音结构词语句子píng独体结构部首笔 顺一部平地平安平房平易近人新修的马路十分平整。

 拼 音结构词语句子fāng独体结构方法方便部首笔 顺方部方向前方四面八方他把种植的方法教给大家。

 拼 音结构词语句子nóng独体结构神农神农农村农村部首笔 顺秃宝盖农民农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农村的变化很大。

 拼 音结构词语句子gěi左右结构送给送给还给还给部首笔 顺绞丝旁拿给教师节到了 , 他做了 一张卡片 送给老师。

 拼 音结构词语句子jīn上下结构金灿灿 现金金灿灿 现金部首笔 顺金部金黄金牌在夺得奥运会金牌的那一刻, 他流下了 激动的泪水。

 拼 音结构词语句子shí上下结构食物食物食品食品部首笔 顺食部食堂粮食我们用 谷粒能做出香喷喷的食物。

 拼 音结构词语句子gǔ上下结构部首笔 顺谷部稻谷谷子山谷我站在山顶上大喊一声 , 回声 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拼 音结构词语句子wán上下结构完全完全完成完成部首笔 顺宝盖儿完工完整我完全靠自 己的能力做完了 智力测试题。

 课后作业• 1、把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2、己的家人和朋友听。回家后把课文所讲的传说说给自• 3、。再去问问、 查查有关炎帝的传说

篇七:炎黄子孙的传说故事

二 )年级( 品德)

 学科( 上 )

 册集体备课共(个)

 案 签名:

 李志红 备课时间 2014.10.14 主备教师李志红 所在单位昔阳职工子弟小学 复备时间

 授课教师李志红 所在单位昔阳职工子弟小学 集备课题 炎黄子孙 上课时间 项目 内容 修改栏 教学目 标 知识能力:

 能用观察的方法了 解炎黄子孙的身 体特征, 知道一些关于人种的知识。

 过程方法:

 了 解华人中的杰出代表, 能以他们为榜样, 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不断进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 解炎黄子孙的由来, 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并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

 教学重点 能用观察的方法了 解炎黄子孙的身体特征, 知道一些关于人种的知识。

  教学难点 了 解华人中的杰出代表, 能以他们为榜样, 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不断进步。

  教学准备 1 、 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以自由组合的方式2、 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 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收集,老师进行指导, 并给于适当的帮助。

  课时分配 2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讨论与修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学习导入 1、

  看看自己, 祖先留下的烙印

 (1)

 听《龙的传人》 , 拿出小镜子, 照照我自己:

 仔细观察自己身体的特征。

 看看自己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 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皮肤是什么颜色的? 完成“我的观察记录” 。

  (2)

 再仔细观察其他小朋友,看看大家是不是都有同样的特征。

  (3)

 交流观察记录。

  (4)

 教师小结:

 是的。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有着相同的血脉,听《龙的传人》 , 仔细观察自己身体的特征。

 观察其他小朋友

  黑眼睛、 黑头发、 黄皮肤, 那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烙印。

 龙的传人, 都是炎黄子孙。

 教学环节 2、

  听听祖先的故事

 (1)

 出示黄帝像, 他是黄帝, 就是我们的祖先。

  请学生介绍“炎黄子孙” 名称的由来。(教师提供有关图片资料)(2)

 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黄帝、炎帝的相关传说故事呢?

  (3)

 教师小结:

 炎帝和黄帝,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两个帝王,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他们勤劳、智慧。

 我们用“炎黄子孙” 来代称我们中华民族。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我们为我们是他们的后代而自豪。

 3、 他们和我们不一样

 我们炎黄子孙有着共同的外表特征, 除此之外, 你还知道其他肤色的人种吗? 他们又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其他人种的照片, 进行对比, 四人小组完成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

  小结:

 全世界人口众多, 但大致可分为三大种族:

 蒙古人种、 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 也就是根据肤色来分的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我们中国人是黄色人种。

  教师小结:

 我们炎黄子孙有着共同的外表特征, 这是由于我们的血缘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的祖先早已把我们烙上了中国印了。

 4、 他们和我们是一家人

  说有关黄帝、 炎帝的传说故事

  四人小组完成较为详细的观察

  观看录像片断

  出示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台湾同胞、 海外侨胞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的录像片断

 告诉学生:

 炎黄子孙不仅包括中国大陆同胞, 也包括香港同胞、澳门同胞、 台湾同胞, 以及海外侨胞, 因为他们和我们都是同一祖先, 身上流的都是同样的血,我们是一家人, 都是炎黄子孙。港澳同胞、 台湾同胞、 海外侨胞他们也不忘祖国母亲, 也在为祖国作贡献。

  有感情朗读《我是中国人》 , 配乐读

  感情朗读《我是中国人》板书设计 炎黄子孙 人种

  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鼻子

  眼睛

  头发

  皮肤

  其它 课后反思

  ( 二 )年级( 品德)

 学科( 上 )

 册集体备课共(个)

 案 签名:

 李志红 备课时间 2014.10.14 主备教师李志红 所在单位昔阳职工子弟小学 复备时间

 授课教师李志红 所在单位昔阳职工子弟小学 集备课题 炎黄子孙 上课时间 项目 内容 修改栏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能用观察的方法了解炎黄子孙的身体特征, 知道一些关于人种的知识。

 过程方法:

 了解华人中的杰出代表, 能以他们为榜样, 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不断进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炎黄子孙的由来, 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并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教学重点 了解华人中的杰出代表, 能以他们为榜样, 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 通过收集他们的事迹、 了解他们的成就、 画画他们、和他们说句话等形式。

 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男生组和女声组两大组, 分别代表男性杰出华人和女性杰出华人, 再分成若干组, 为自己的调查小组取好名字, 分别进行杰出华人的资料调查, 教师事先引导要有各个领域的杰出华人。

 而且各种形式展示都可以。

  教学准备

 课时分配 2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讨论与修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我是华人我自豪:

 (擂台赛)(1)

 出示钱学森、 冰心、 李云迪、 邓亚萍的图片, 他们是谁?你知道他们吗?

 (2)

 进行擂台赛, 各小组分别展示各小组收集到的杰出华人的资料(教师有意识先让学生介绍钱学森、 冰心、 李云迪、邓亚萍的事迹和成就, 再介绍其他的。

 )

  (3)

 进行“了不起的华人知多少” 的知识竞赛(以学生收集到的杰出 华人的资料为 主出题)

  看钱学森、 冰心、 李云迪、 邓亚萍的图片, 说出名字

  图人对照增加对人物的了解和记忆。

  2、 学习榜样人物

 (1)

 画一画这些榜样人物, 也可以贴上照片或图片, 画上装饰

 ( 2)

 你想和他们说句什么话吗? 写在画上。

  (3)

 交流

 (4)

 和学生一起布置“杰出华人” 画廊, 将学生的画贴上

 3、 教师小结, 鼓励学生以这些杰出华人为榜样。

 画榜样人物, 把想说的话写在画上

 同学之间交流 板书设计 炎黄子孙 课后反思

 学生们对炎黄子孙这个概念不了 解, 而且对一些中华名人也很缺乏, 所以学起来不是很畅通, 必须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学习。

篇八:炎黄子孙的传说故事

炎帝传说故事 炎帝陵周边村地名由来 庄里村原名装殓, 老百姓俗称“皇坟” 上。

 周围有很多地名都与炎帝有关。

 如卧龙湾, 据说是炎帝逝世后遗体停放处。

 村北有一块平地叫跑马岭, 相传炎帝逝世后, 一匹白马悲哀异常, 昼夜在此奔跑嘶鸣, 后来不知所终。

 坟的东南面有一块平地叫晒场, 是炎帝打晒粮食的地方, 传说这里也是炎帝树艺五谷的园圃, 所以也叫五谷山、 艺谷圃。

 炎帝逝世后在此装殓安葬, 因此就把这块地方叫做“装殓” , 后来演变成“庄里” , 村名的由来即是由此得来。

 这里是炎帝一生辛勤耕耘的地方, 所以炎帝逝世后, 要安葬于他用汗水培育过的地方, 这里至今仍然流传着颂扬始祖炎帝的歌谣:

 “四月八, 神农活, 炎黄子孙都记着, 祖先种地全靠他” 。

 坟的北面是连绵起伏的山岭, 一座叫米山, 一座叫面山, 炎帝陵后那条小河, 名叫香油河, 有炎帝留下了“米山、 面山, 铜旁铁底香油河” 的美好传说。

 周围的村子如换马、 北营、 长畛, 还有长治县的原家庄等都与炎帝有关。

 据说炎帝娶妻于原家庄, 不久这位妻子便去世了, 后来炎帝又娶妻于离庄里村 4 里之远的长畛村, 所以每年的六月初五日原家庄要到庄里村放谷。

 每遇天旱求雨, 长畛村依仗是炎帝的岳丈家, 要把炎帝请回去, 放在院子中央进行曝晒, 以此来惩罚这位女婿。

 北营村原名是“叫不应” , 相传当时炎帝的病势已经相当严重,走到北营这个地方, 已经不省人事, 人们不住地呼喊。

 但是, 炎帝病

 危, 已经不能答应, 因此就把这个地方称之为“叫不应” , 后来演变成北营。

 换马村是南北通衢大道, 村旁立有“下马碑” , 古时文官至此下轿, 武官至此下马。

 每年的四月初八, 是炎帝陵的祭祖节, 周围的村子故关、 北营、换马、 庄里、 口则等联合举行盛大的庙会, 会期将近一个月。

 有句民谣:

 “走扬州, 下汉口, 不如五谷内当社首” , 就是形容当时庙会的盛况。

 炎帝陵五谷庙, 历朝历代岁时致祭。

 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朝廷派遣官员亲来祭祀并禁樵采, 县令则一年两次到庄里炎帝陵春祈秋报。

 羊头山方言 羊头山南北有两种特殊的方言:

 山南边的高平人把“我” 字喊成“咩”, 山北边的长子人把“我” 喊成“阿”。

 这种特殊的方言称谓是怎样形成的? 在以前, 因羊头山朝高平, 高平一带的村子夜间经常听到“咩, 咩” 的叫声; 而羊头尾向长子, 靠长子一面的山坡上经常见到堆堆羊粪。

 所以, 就传有“吃高平屙长子” 的民间俗语。

 久而久之,高平靠近羊头山南面一带的村子, 人们因为听多了羊的“咩, 咩” 的叫声,“咩” 这个象声词就成了“我” 的代名词。

 比如:

 有人问:“你是哪里人? ” 就回答:“咩, 是高平人。” 而长子靠近羊头山北面一带的村子, 人们因为种地用了羊头山的羊粪, 粮食连年丰收, 总盼着羊粪屙的越多越好, 不停地屙更好。

 时间久了 , “阿” 字就代替了说话时用的“我” 字。

 比如:

 有人问:“你是哪里人? ” 就回答:“阿是长子人。”

 羊头山神农得嘉禾, 创耒耜的传说 (一)

 相传羊头山上出现了一件奇事。

 这年秋天, 他们正在畦田里查看作物, 忽见西南上空飞过来几只麻雀, 当从头顶上掠过后, 忽然落下来一株长熟的禾苗, 这株禾苗上竟结了九个穗头, 且颗粒十分饱满。炎帝捡起来一瞧, 简直大喜过望, 他手捧禾苗欢呼:“我们得嘉禾了!”“我们得嘉禾了 !” 随即又跪在地上叩头:

 “感谢苍天恩赐!” 随从们也跪在地上连连叩头:

 “感谢恩赐!”“感谢!

 感谢!”

 炎帝初当部落首领时, 便考虑到这个问题:

 人口越来越多, 禽兽越捕越少, 一旦捕尽, 百姓将如何活命? 他又想到, 茫茫大地, 作物何止千百种, 其中肯定有人们可食用的, 若是把它找出来, 加以栽培,多多种植, 定能解决吃食的难题。

 苍天赐的这种禾苗叫黍, 次后炎帝在五谷畦里反复试验, 八年后终于种植成功。

 人们头一次吃到香喷喷的小米饭, 说炎帝是神农。

 之后炎帝又陆续培植成功“麦、 豆、 麻、 稻” 等“五谷”, 农业进入一个繁盛时期。

 (二)

 自从炎帝神农发明五谷之后, 羊头山很快变成了 上党一带的中心, 成了周围百姓崇敬和向往的地方。

 百姓们到处传扬着 “炎帝神农创造了耕田的耒耜, 以后种地不用愁了 !” 羊头山五谷畦周围, 站立着里三层外三层的百姓, 人声喧闹情绪热烈。

 你道这是为啥? 原来神农要在五谷畦教百姓耕田了。

 炎帝创造的耒耜, 是一根向后倾斜的木柄叫耒, 木柄下方前边有个底座, 上面斜安放着一块打磨光洁的长圆形厚木板, 下端有个锋利的三角, 这就叫耜。

 一见耒耜, 人们反而有点泄气。

 一则这玩艺太简单, 再则人们猜测不透, 单凭它怎么把厚土层翻过来?

 耕作试验开始了, 炎帝在耒的下端挽了两根绳子, 接着走过来四个粗壮的汉子, 每两人拉着一根, 面朝前方。

 炎帝手扶木耒说:

 “你们照直走”

 !

 接着他喊了一声“开犁”!

 四个人拉着绳子奋力向前走。说也奇怪, 人一拉, 那个三角耜头就往土里钻, 下边的泥土, 便挨着耜的光滑面往上翻, 耒耜过后, 地面的土层被翻到一边, 地上出现了一条深深的土壕。

 当耒耜从那一头拉回来后, 翻起来的新土, 恰把原来的土壕填平了, 又出现了一条新土壕。

 这样拉来拉去, 新土一壕压一壕, 田地却平展展的。

 只半晌工夫, 长长的一块田地耕完了。

 这中间, 观看的百姓纷纷议论:“实在看不出来, 小小耒耜竟这样神”!“炎帝的想法, 真够高明啊”!

 “听说他创造这东西, 花了十几年的心血嘿”!

 试翻土地结束了, 观看的人个个拍手。

 有的人当场画了图形, 量了尺寸, 准备回去制作。

 不几年, 华夏儿女完全依赖狩猎的生活方式结束了。

 炎帝陵传奇---日夜不熄的万年灯 中庙村有位姓邢的老汉, 活了 80 多岁, 1995 年去世。

 邢老汉一生以换油谋生, 经常为炎帝陵的万年灯送油。

 1934 年 18 岁时因为好奇, 到炎帝陵墓里去看了一次“万年灯”, 顺着洞口石台阶下去, 便是一条长长的走廊, 走廊尽头便是一大厅, 大厅中央有盏万年灯。

 万

 年灯芯约有碗口那么粗, 盛满油时, 可以燃烧一年。

 历朝历代, 万年灯的燃油, 均由五谷庙方圆十多里范围内的村村庄庄、 家家户户摊派。邢老汉自看了万年灯后, 便坚持经常为万年灯添油, 但从未在众人面前夸谈, 直到人老体弱无力进洞后才向人们谈及此事。

  五谷庙的传说 高平炎帝陵右侧有座五谷庙, 五谷庙内供祀的炎帝像。

 供奉炎帝为何不叫炎帝庙而叫五谷庙? 传说神农氏七十世而有天下, 七十世中只有八位于农耕文明有大发明大贡献的先祖, 被尊为炎帝, 最初供祀在羊头山上神农城内的祖庙里, 即始祖炎帝临魁尊为黍王, 二世炎帝承尊为麻衣王, 三世炎帝明尊为苦荼王, 四世炎帝宜尊为菽荅王, 五世炎帝耒尊为芒谷王, 六世炎帝里尊为蕉子王, 七世炎帝节茎尊为牛王, 八世炎帝榆罔尊为稻谷王。

 苦荼即茶, 菽荅是豆类作物的总称,芒谷是大麦小麦的古名, 蕉子即高梁学名称作稷。

 后来苦荼王又被尊为药王, 别立药王庙祭祀, 七世炎帝节茎因驯服野牛用于拉犁耕田被尊为牛王也另立庙供奉。

 八世炎帝榆罔辗转到江汉以南, 发展了以稻谷为主的江南农业, 南人在酃县为其建起陵庙——八位大王只剩下五位供在祖庙里, 五位的发明又都是农作物, 因此后人称为五谷王庙,简称五谷庙。

 再后来羊头山上的神农城和五谷庙颓废、 破败了, 元初为祭祀活动方便, 就把山上的五谷庙徙建在庄里村的炎帝陵右侧, 庙里只塑了一尊炎帝像, 但人们仍习惯于称它为“五谷庙”。

 第四节

 故事 神农发明医药 自炎帝神农氏栽培五谷, 创造耒耜, 农业大兴之后, 羊头山的名声很快传到远处。

 四面八方前来朝拜、 学习的人们络绎不绝。

 羊头山顿时热闹起来。

 这天, 等地的部落头领, 来到了羊头山的客舍。

 他们是来谈部落合并, 学习农业技术的, 客舍的侍者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他们第一个要求, 就是要立刻上山, 面见炎帝。

 侍者回答:

 “实在不巧, 炎帝如今不在山上。” 又问:

 “炎帝干啥去了? 几时回来? ” 回答:

 “到发鸠山采药去了, 几时回来没准儿。”“采药干什么用的? ” 来人不明白地又问, “治病救人, 解救病痛呗。”

 来人一听心情十分激动!

 一则是他们头一次听说采药可以治病,十分新奇, 再则他们家里都有病人, 以往生病只能拜求上天, 听天由命。

 如今这里有了治病药, 心情能不激动吗? 经过侍者联系安排, 几个部落头领便住下来, 一边学习农耕技术, 一边等待炎帝。

 一晃半月过去了。

 有一天下雨, 雨大一阵小一阵的, 不能在田里干活, 头领们便提出上羊头山, 到神城参观, 他们想看看所谓医药,是些什么宝贝。

 侍者经过联系, 便带着他们上了山, 神农城果然雄伟壮丽, 宫殿也气势不凡。

 更为惊讶的是仓库里那些药材, 他们原以为既能治病, 肯定是世界上少有的, 最为珍贵的物品, 没想竟是些常见的树皮、 草根, 真使他们没法理解。“若是这些能治病, 咱们那里都能找到哇!”“若是这些树皮、 草能治病, 看来治病也不是什么难事!”

 “要不咱们留下学习吧, 看看炎帝收留不收留咱们? ” 他们正商量,忽听城门口有人呼喊:

 “炎帝回来了!”

 头领们听到呼声, 赶快往门外走。

 这里天雨正浓, 但见炎帝从城门外进来, 因为常年在外, 风吹日晒, 所以显得面目黧黑, 须发全白了, 但精神却格外健壮。

 此刻, 他满身水湿, 身背大包, 手提小包,随从们也是大包小包的, 不用问全是药材。

 众官员听说炎帝回来, 也都也来迎接, 部落上下显得十分融洽和真诚。

 不一会, 炎帝在宫里接见了几个部落头领, 关于部落合并, 推广农业种植, 学习医药的事很快谈妥了。

 一时宾主皆大欢喜。

 接着, 他们便“闲聊” 起来。

 有的问:

 “过去人们生病都是求告神仙, 如今你能用药材给人治病, 你肯定是神仙下凡吧? ”

 炎帝闻听摇摇头说:

 “我可不是什么神仙, 和你们一样, 也是父母所生, 有血有肉的。

 只是我觉得, 大地上生长了千千万万的花草树木和鸟兽鱼虫, 它既能为人们食用, 其中也必然有的能为人们治病。这就需要耐心的经过品尝, 把它一一找出来。

 这可是一件非常艰苦细致的事, 有时还要冒着中毒的风险。”

 “听说你生的和大家不同”, 又一个头领说,“你的肚子和水晶石一样透亮, 喝进肚里的药水, 走哪一经, 行哪一脉, 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

 你说对吗? ”

 炎帝听罢, 哈哈大笑地说:

 “什么水晶肚子, 里外透亮, 全是虚夸!

 只是我的肚子比较敏感, 吃进药去, 是热是凉是补是泄, 感受比较准确。

 别人传来传去, 就传得神乎其神了 。” 说毕他竟搂起上衣,

 亮出肚子让大家看, 这时大伙看得一清二楚, 炎帝的肚子与大伙别无二样。

 “你肯定和我们不同, ”有的仍然不信,“不然, 你为啥叫神农? ”

 炎帝回答说:

 “神农是我们部落的称号, 也是部族领袖的称号。其实我的真名叫魁傀。” 正在这时, 侍者来叫用餐。

 于是炎帝领着几个头人往灶房里走去。

 投奔羊头山 这年初春, 整个北方大地还被冰冻严寒笼罩着, 显得十分寂静。但在羊头山上却是人声鼎沸, 一片欢腾!

 人们站立在山岭最高处, 有的吹鹿角, 有的打木鼓, 有的挥动衣裳, 有的舞动树枝, 尽情地向山下欢呼。

 从山下走来一伙人, 有的背着, 有的挑着, 人们扶老携幼,一边挥手致意, 一边使劲往山上跑。

 你道这是干啥? 原来是最后一批迁徙人员上来了。

 他们要到山顶, 拜见炎帝神农, 听候他的安排。

 在那个“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的时代, 整个中华大地上, 到处是横流的洪水, 人们祗能在荒凉的山岭上栖身。

 他们披树叶、 兽皮,住洞穴, 靠采集、 鱼猎过日子, 因为吃食没有保障, 人们经常挨饿。

 说起炎帝神农, 从小就很不平凡。

 他生得个头高大, 身体粗壮结实, 更为重要的是爱动脑子, 创造性很强, 在打猎时他创造了弓箭,在捕鱼中他发明了渔网, 大大提高了劳动功效。

 正因如此, 刚刚二十岁, 就被部族推举为首领。

 由于他领导有方, 部族很快兴旺起来。

 过了数年, 由于人口增多, 猎物越来越少, 炎帝便带着部族, 沿着关中高地向东迁徙, 他们曾在半坡、 姜寨等地短期停留过。

 路途中, 他夜

 里经常梦见一座美丽的高山, 似乎还有人指点:

 “这里就是你们安身立命、 大展鸿图的地方哟。”

 这次迁徙来的, 大多数是各部族中很有声望的长辈, 炎帝将人接上山后, 当即安排了最好住舍, 让来人歇息。

 第三日早餐过后, 炎帝又兴致勃勃地领着大家参观。

 他边走边说:

 “此山当地人叫首阳山。终年气候温和湿润, 夏不过热, 冬不过冷, 春秋天格外凉爽。

 山顶上有土有水, 而且土壤肥沃、 草木繁盛, 实在是个居住、 开发的好地方!” 当他们踏上东山顶时, 炎帝接着说:

 “此山从远处看, 像只大绵羊, 头在东尾在西、 中间低矮处, 恰似羊脖子。

 这东山顶既高又瘦,很像个高昂的羊头。

 山顶是由大石头堆砌而成, 巨石之间长着合抱粗的高大松树, 郁郁葱葱, 显得很有生气, 此山就叫羊头山吧”。

 紧接着他又领着大伙往西山顶上走。

 西山顶高大如盘, 如今已用石头垒起了城堡, 城墙用黑色画着“人面鱼纹” 图, 大伙认识这是神农族的标识。

 那时尚在新石器时代, 修座城堡谈何容易。

 众人见工程十分艰巨, 惊讶地问:“如此艰难, 不知修它何用” ? 炎帝说:“像羊头山这样的好地方, 我们修筑得越好, 越有人眼红!

 万一有的部落乘我们不备, 突然冲上山来驱赶我们, 岂不危险? 如今我们修了城堡,白天有人瞭望, 夜晚大部分人住在城里, 既可防野兽, 又能防敌人,这不是万世基业吗? ” 这样一解释, 大伙佩服炎帝有远见, 敢创新。相传羊头山的神农城, 乃世界上第一座城堡。

 城堡面积约十余亩, 中间修个大广场, 四周种植花木, 靠东修有灶房、 宫室、 神殿, 靠北修着整齐的住舍, 靠南垒着一排牛羊鸡兔的

 圈棚。

 炎帝指着广场说:“部族大多喜欢唱歌跳舞”。

 这两年, 春夏秋三季, 每...

篇九:炎黄子孙的传说故事

子孙

 “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部落的首领。

 炎帝姓姜、 是炎帝族的首领。

 他们自西方游牧进入中原, 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

 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

 得到黄帝族援助, 攻杀蚩尤。

 黄帝姓姬、 号轩辕氏。

 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 (据说, 阪泉在河北怀来县)

 发生了三次大冲突。

 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

  黄帝族与炎帝族, 又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 南方的黎族、 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 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 汉以后称为汉族。

 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 黄帝族的力量较强, 文化也较高, 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

 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

 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因而, 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

 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民间传说

  在有关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中, 本领最大、 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传说他发明了车、 船、 锅、 镜子, 制造了弩。

 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 伶伦制作乐律, 大挠制定甲子, 岐伯写了医书。

  据说, 黄帝族和炎帝族, 最早居住在陕西。

 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

 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

 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

 九黎族活动的地区, 主要在今山东、 河南和安徽一带。

 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 发生了一次战争。

 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

 黄、 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 可以看到, 黄帝族、 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 逐步以黄帝族为主, 相互融合, 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

 后来, 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 称为“炎黄子孙”。

 为什么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

  一般来说, 我们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可能有些人不同意,说我们是少数民族, 我们不是像汉族人一样是炎黄子孙吧?

  其实, 我们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主要是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来说, 所以我们说是人文始祖。

  东方文明从什么时候开始? 不可否认, 东方文明是以黄河流域为核心和发源地的。

 就像印度文明是也可以称为恒河文明, 埃丵及文明可以称为尼罗河文明, 苏美尔文明可以称为两河文明, 希腊罗马文明可以称为地中海文明一样。

 传统的东方文明涵盖的范围一般来说包涵今天的东亚、 东北亚、 东南亚的一部分、 中亚的一部分、 太平洋西海岸的岛屿, 如日本、 冲绳岛、 关岛等。

 其中中亚地带是多种文明交相影响的地带, 东南亚是指其大陆部分。

  上述所描述的区域和周边其他文明相比, 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东方各社会之间就是在今天相比于其他地区来说仍然有更多的共性。这种共性就是过去 5000 多年历史中形成的, 是历史的积淀。

  而黄河文明主要是以炎黄帝时期的文明基础为发端的。

 它是以炎黄时期为文明的起始点, 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 各种文明的因子之间相互碰撞、 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文化、 艺术、 审美、 习俗、 思想、 政治制度、 军事特色、 饮食习惯、 价值观、 世界观、 宗教、 文字等等。

 这些东西明显区别于其他文明社会。

 毫无疑问, 文明的这些成分萌芽于炎黄帝时期。

  排除民族的偏见以及狭隘的民族观, 炎黄子孙之说并不是不合理

 的。

  至于黄帝、 炎帝、 蚩尤的特点和战争, 并且认为正是这种早期的战争和碰撞, 获得了同时期东方大地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机遇, 促进了黄河流域文明的突破性发展。

  炎帝族的突出贡献是对于原始农业的突破性发展, 在炎帝故乡宝鸡的北首岭遗址中(距今 7000-5000 年)

 发掘大量的石、 骨、 角、 陶制农具和碾盘、 碾棒, 说明当时的先民已进入农耕时代, 大量陶片的出土, 证明他们也已掌握了陶器制作技术。

 据记载, 炎帝神农氏的贡献主要有发明农具、 培育谷物----粟、 制陶、 织布、 尝百药、 作蜡祭、舞蹈、 五玄琴、 创日市等。

 是原始社会衣、 食、 娱乐、 药物、 交易的主要发明者, 这些都是关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是经济方面的。

 但是炎帝族的部落管理水平显然不行, 所以, 炎帝族统治时期, 部落冲突较多。

 这时, 一个善于战争、 管理部落的制度发明者出现了, 这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始祖----黄帝。

  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 黄帝的突出才能在于训练军队、 团结部落、创立新制度、 善于用人、 善于用新的思想来管理部落。

 氏族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要解决这些冲突, 军事手段是最后的支撑, 黄帝正是看到部落冲突不断, 百姓生活艰难, 才努力训练军队, 打造了一支比较善战的部落联合军队, 这支军队打败了炎帝族和蚩尤九黎族, 为黄帝开创一个更大范围的部落联盟打下了基础。

 据记载, 黄帝最主要的贡献在于采集各种原始的政治思想, 创立官僚制度、 德治传统、 礼仪制度, 积极收罗贤人并用好人。

 同时整理和发扬光大了炎帝族的农业革

 丵命成就, 团结了更多的部落, 结束了原始部落之间的野蛮冲突, 促进了 各部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正因为有了 这些制度上的建设和基础, 黄帝的第 8、 9 代孙尧、 舜、 禹才可能进行更大规模的治理黄河的壮举。

  因此, 如果说炎帝神农氏是原始技术、 生产、 交易、 娱乐、 艺术等的发明者, 那么黄帝就是思想、 政治制度、 社会制度、 军事、 部落管理的创立者, 他们是一个完整的文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东方大地的文明样式, 正是传承了他们的原始的基本范式, 不断发扬光大,不断丰富和充实, 演绎而成的。

  中国历史上, 汉族曾是炎黄文明的最强大的继承者, 所以, 汉族人口也发展的最多, 统治的时间相对较长, 其他不同的少数民族也曾在不同的范围实践过统治, 东方大地这个舞台是各民族共同演绎的。尽管随着历史的演变, 各民族之间的差异也不小, 但是和其他的文明和民族比较起来, 这些差异其实还是较少的。

  所以, 炎黄帝是中国人的人文始祖, 这一点应该是无可争议的。当然一些其他的民族也有认同伏羲等为始祖的, 我们认为也无可厚非。

 实际上, 整个东亚社会应该是同根连枝的, 或多或少都相互影响过。

  今天, 我们正处于公民社会的崭新时代, 民族意识逐渐淡化, 历史上的恩恩怨怨, 如过往烟云, 早已成为我们远眺的化石般的故事,也许在许多地方积淀了足够多的记忆。

  不管怎样, 我们不应当忘记在远古时期为中华文明作出杰出贡献

 的炎黄先祖们, 缅怀他们, 是为了在面对人类发展历史上新的挑战的时候有更多的勇气和智慧, 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