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5篇

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5篇

发布时间:2022-10-07 11:55:04 来源:网友投稿

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5篇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 陕西经济发展的潜力与优势:1.区位优势: 承东启西、联结南北2.能源资源丰富: 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位居全国前列。3.科教实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5篇,供大家参考。

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5篇

篇一: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

经济发展的潜力与优势:1 .区位优势:

 承东启西、 联结南北2. 能源资源丰富:

 煤炭、 石油、 天然气资源丰富, 位居全国前列。3. 科教实力较强:

 普通高校76所, 科研机构、 、 专业技术人员等科教综合实力 名列前茅。4. 文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15个王朝在此建都, 近现代革命文物遗存丰富。

  5. 工业基础较好:

 装备工业有优势, 军工规模居全国第一, 使全国最大的国防工业基地; 航空航天、 兵器、 均民用飞机、 卫星等具有较强竞争力。6. 文化资源丰富多样:

 历史文化、 革命文化、 民俗文化、 现代文化实力 雄厚,文化事业和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

  区位优势明显(承东启西, 连接南北)能源资源丰富(煤、 石油、 天然气)科技实力较强文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工业基础较好文化资源多样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建设西部强省, 主要体现在经济强、 科教强、 文化强。     

  陕西省的工业生产在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中保持快速增长, 成为支撑陕西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在制造业为主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新型能源化工、 先进装备制造、 食品、 医药、 航空航天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其中能源化工、 先进装备制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的思路, 陕西选择关中“一线两带” 建设为突破口。

 

  以陇海线为轴线, 西安为轴心, 把关中平原的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以及几十个产业园和科技园连接起来, 以点带面, 以线串点、 以点带面, 形成以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为特点的产业经济体系, 建设成关中高新技术开发带和关中星火产业开发带。

  陕西省工业发展战略:

 陕北跨越发展、关中率先发展、 陕南突破发展。西安 为 中 心 的 西部地区核心 经济支撑区; 陕北建成能源接续地、 生态环境建设的模范区; 陕南建成融生物资源、 旅游资源和水资源开发为一体的多元经济区。

 

  陕 西农 业 按 照 “ 稳 粮 、 优果 、 兴牧” 的发展思路, 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产业经营为主题, 以果业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 ,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陕西苹果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20%,苹果面积和质量全国第一、 产量全国第二。

 

  陕西农村主导产业区域:陕北以羊、 薯、 杂粮、 果、 大棚菜为主导产业; 陕南以中药材、 桑蚕、 土特产、 绿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 关中北部形成全国最大的果业基地, 关中东部棉花生产基地, 渭河两岸蔬菜基地和畜牧基地, 西安周围奶畜生产和园林花卉生产基地。

  “三纵四横五辐射”取代“米”字型高速公路网。

 陕西省高速公路网建成后, 将达到以下效果:四通八达 省会西安与各设区市以高速公路相连接, 相邻设区市基本以高速路相连通, 陕南陕北与关中当日往返, 陕南与陕北当日到达

 

  254铁路“两纵五横四个枢纽”建设。

 “两纵” 包括从宁夏中卫经甘肃入陕经榆林—延安—西安—安康进入重庆构成的干线, “五横”即神木—朔州铁路、 中卫—太原铁路、 平凉—三原—韩城铁路、 宝鸡—西安—潼关和阳平关—安康铁路;四个枢纽即西安、 宝鸡、 安康和绥德铁路枢纽。

  咸阳机场、 榆林机场的扩建和汉中机场的迁建。

 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8条国际航线、 11条国际包机航线、 115条国内航线的航空网络。

 五、 陕西的高新技术 陕西的综合科技能力居全国第三位, 高新技术如电子信息、 生物工程、 空间技术、 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高效节能技术优势突出, 带动陕西的经济快速发展。首先建设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 以西安、 杨凌、 宝鸡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4个, 分别是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宝鸡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杨凌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区)

 和咸阳、 渭南等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骨干, 在阎良、 铜川等新区的基础上形成中国西部的“硅谷” 。

  

 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把科技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第一增长点。

 陕西构建“一带六区多园”的新格局。

 一带就是关中高科技术产业开发带; 六区:

 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宝鸡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六个国家级开发区; 多园, 西安交大科技产业园、 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产业园、 大学生物工程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园、 西安软件园等8个科技园。

  五个中国第一:第一枚“长二捆” 火箭发动机; 第一只彩色显像管; 第一块集成电路; 第一家民用客机; 第一台100万伏超高压空气断路器。一个世界第一: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小麦和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的染色体工程培育成功“小偃6号”小麦新品种。陕西被称为“航空动力之乡 ” , 火箭发动成功率100%。

   

  

  高校数在全国名列前茅, 普通高校76所。八所21 1 工程大学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省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65个, 居全国第四。

  21 1 工程:

 面向21 世纪, 重点建设1 00 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21 1 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 是国家“九五”计划期间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程, 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

  陕西省进入“985工程”的院校3所: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85工程:

 1 998年5月 4日,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 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

 “为了实现现代化, 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此后, 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 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 简称“985工程”。

 

  在文艺方面, 解放后以柳青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家崛起, 。

 柳青(1 91 6~1 978)现代作家。

 原名刘蕴华。

 陕西吴堡县人, 出版长篇小说《种谷记》 、 《铜墙铁壁》 、 《创业史》 。

 柳青1 952年离开北京,迁到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长期在那里安家落户。

 他兼任中国共产党长安县县委副书记, 不是作为一名作家, 而是作为直接的参与者, 全心全意地投身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过程, 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的生活素材。精心塑造的主人公梁生宝形象既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 又具有革命理想的光芒。

 这是一部精湛的农村历史画卷。

 《创业史》 《创业史》 通过对渭河平原蛤蟆滩梁生宝领导的互助组从建立、 巩固到发展的过程描写, 反映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农村发生发展的历史, 真实地表现了在这场社会大变革中农民的思想、 心理及人际关系的深刻变化。作品从深广的历史背景上深刻地概括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主要社会矛盾冲突, 充分地揭示了中国农村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它还从纵横两个方面落墨, 把现实和历史联系起来,使蛤蟆滩的矛盾冲突具有了丰厚的内容和深沉的历史感。

 它在艺术表现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结构严谨宏伟, 颇具史诗规模。

 

  1 942年6月 生, 西安灞桥区人。小说《白鹿原》 一举成名, 1 998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作者以一种广阔的文化视野对20世纪中国陕西农村的社会、 政治、 文化等进行了全景式的关照。

 人物如白嘉轩、 鹿子霖、 朱先生、 鹿三、 黑娃、 田小娥、 鹿兆鹏、 白孝文等, 都是丰满、 真实生动。白鹿原又恢复了素有的生活秩序。

 牛拉着箍着一圈生铁的大木轮子牛车嘎吱嘎吱碾过辙印深陷的土路, 迈着不慌不急的步子, 在田地和村庄之间悠然往还, 冬天和春天载着沉重的粪肥从场院送到田里, 夏天和秋天又把收下的麦捆或谷穗从田地里运回场院。1 993年以长篇

 

  贾平凹, 原名贾平娃, 1 952年出生, 陕西丹凤人。

 1 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 、 《贾平凹自选集》 , 长篇小说《商州》 、《白夜》 、《怀念狼》 、 《秦腔》 等, 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 等。

 《腊月 ·正月 》 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满月 》 获1 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废都》 获1 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浮躁》 获1 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 贾平凹早期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 视野开阔, 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 富于地域风土特色, 格调清新隽永, 明丽自然。

 后期则开始向空灵的意韵发展, 并且探讨都市中人的生存状态, 但以《废都》为代表的后一种创作似乎并不成功。

 路遥 路遥(1 949—1 992)

 原名王卫国, 1 949年1 2月 3 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 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 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 任《陕西文艺》 (今为《延河》 )

 编辑。

 1 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 , 后被改编为电影, 轰动全国。

 1 991 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 , 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 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 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

 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图书奖项 叶广岑《青木川》 、 冯积岐《村子》 荣获中国图书奖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 陈忠实的《白鹿原》 捧回茅盾文学奖 

  美术方面, 长安画派独树一帜, 创始人为赵望云, 石鲁、 方济众、 何海霞、 刘文西等为代表。赵望云(1 906-1 977)

 , 河北省束鹿县人 。

 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 积极提倡新国画运动, 以大量农村写生作品和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国画创作表现劳动民众现实生活, 被誉为中国画革新的闯将和先驱。

 擅人物、 山水, 笔墨苍厚, 作品写西北山川、 人物, 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画风自然质朴, 以西北自然风土及多民族人文风情为本进行艺术创作, 形成了雄浑博大、 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 表现中国西部风土人情、 山川气势, 形成了当代中国画坛的一支劲旅。口号:

 一手伸向传统, 一手伸向生活。

 

 

  眉户:

 《梁秋雁》 反映农村青年男女冲破包办婚姻,自由恋爱的现代秦腔眉户戏《梁秋雁》 ,当时红极一时,也影响了一个时代青年男女的婚姻观。

 对这出许多人耳熟能详的戏,当时流传一个顺口溜:看了《梁秋雁》 , 三天不吃饭。秦腔:

 《赵氏孤儿》 、 《三滴血》 《火焰驹》 、 《游西湖》 、 《周仁回府》《人生》 、 《红高粱》 、 《野山》 、 《老井》 、 《西安事变》 。

 

 

  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 》 获第22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电影《美丽的大脚》 荣获第九届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体育竞技方面, 田亮在悉尼奥运会上的精彩奉献使陕西终于圆了奥运金牌梦。

 第28届奥林匹克男子双人1 0米跳台冠军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郭文珺荣获女子1 0米气手枪金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秦凯荣获男子双人3米板金牌 

 

  

 

  一、 陕西旅游业概况旅游业是陕西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 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是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2007年, 陕西旅游总收入达到504.1 亿元, 相当于陕西省国内生产总值中占9.4%。

  2003年, 陕西省第一次根据国家标准对全省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 为陕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普查表明, 初步探明陕西省共有旅游资源8700多处, 其中地文景观类约500处, 水域风光约370处, 生物景观类约800处, 遗址遗迹类约300处, 建筑与设施类约5700处, 旅游商品类约500处(种)

 , 人文活动类约530 处。

 二、 陕西旅游产品 陕西省着力“1 68”产品体系布局进行旅游产品开发, 1 是强化和发挥西安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打造“最具东方神韵”的古都形象, “6”是六大品牌旅游景区, “8”是完善纵贯全省的八条精品旅游线路。

 (一)

 六大品牌旅游景区 1 .临潼旅游景区:

 以秦风、 唐韵为主题形象的世界级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

 国家5A级景区,包括骊山、 华清池、 秦始皇陵、 秦兵马俑博物馆等旅游景点。2.延安旅游景区:

 融红色旅游、 祭拜朝祖、 黄土风情、 黄河风光、 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和北方区域旅游目的地为一体。

 包括黄河壶口瀑布、 黄帝陵、 黄土风情及革命圣地延安等。

 黄河是母亲河, 皇帝两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 延安革命圣地有中共中央旧址枣园、延安革命纪念馆等。

  

  黄土高原养育了黄土地的人民, 孕育了黄土文化。

 中国黄土高原风情、 民间文化、 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成为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

 黄土风情是黄土文化的集中体现。

 它融汇了众多兄弟民族的文化精华,又保持了黄土高原的风骨和品格, 形成了粗犷、 豪放、 古朴、 雄浑的独特风格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形式, 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 韵味醇厚、 婉转动听的陕北民歌, 舞姿潇洒、落落大方的陕北秧歌, 激情高昂、 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和洛川蹩鼓, 调高气足、 酣畅淋漓的子长唢呐, 精雕细刻、 表演生动的洛川皮影戏, 说唱结合、 通俗生动的陕北道情等民间音乐、 舞蹈、 表演艺术, 以及乡土气息浓郁、 风格古朴、 底蕴深厚的民间剪纸、 刺绣、 布花、壁挂、 木雕、 纸扎艺术, 秸秆和柳编工艺等都是黄土文化艺术园地中的绚丽奇葩。

 旅游...

篇二: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

9以决定各种物资的合理库存储备数量,乃至实现零库存。2.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方式。VMI是以实际或预测的需求和库存量,作为市场需求预测和库存补货的解决方法,通过物资管理系统,即由出库资料得到需求信息,供应商可以更有效地计划、更快速的反映市场变化和需求。由供应商负责维护其所管理的物资库存信息,实时反映物资的库存、领用,余缺等情况,实现物资实时监控、调配。这样,对电信运营商来讲,大大节约公司库存,还可避免过多物资会因时间过长而造成老化或技术性淘汰。总之,电信运营商物资库存数量多,种类广,库存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在保证生产经营的基础上追求成本最低。在集中采购模式下,针对不同性质物资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策略,既保证了电信网络的安全、生产经营的连续,同时控制了库存,避免了资金积压风险。参考文献:[1]高小博,电信运营商采购管理研究,物流技术,2011(12).[2]杨怡,浅议电力企业物资“ 集中采购” 模式下的库存管理,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3]蒋长兵,库存控制模型技术与仿真,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年3月.陕西在对外贸易中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策略研究刘 华  陕西科技大学摘 要:在访问中亚四国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战略构想。该战略构想的提出,大大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我国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促进陕西与中亚、南亚国家间的交流合作,为陕西对外贸易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本文则立足于陕西实际情况,在考察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对陕西对外贸易中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势与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陕西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策略构想。

 关键词:对外贸易 丝绸之路经济带 策略一、陕西对外贸易的新机遇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连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是一条东西方之间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丝绸之路的形成把中国与西方各个国家的商贸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东西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丝绸之路虽在宋元之后逐渐开始衰落,但这并不能泯灭它的影响,作为东西各国交流的典范,丝绸之路对当代亚欧国家的商贸合作往来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尤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就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将古丝绸之路在现今的发展背景下赋予的新的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空间将会很大程度的进行拓展,同时也将作为一种战略支持,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助力。这是新世纪中国的历史性机遇,特别对地处西部的陕西而言,更是一个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但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涵盖众多领域,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很难一蹴而就,所以首先我们应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明确近期和中长期的重要任务与发展策略。其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陕西对外贸易中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分为不同步骤逐步实现,稳步推进,在发挥陕西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以贸易合作为目标,加快开放步伐,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对外开放格局,使对外贸易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二、陕西在对外贸易中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势1.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始点。西安自古以来便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正是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陕西及西安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西安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地位,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普通的节点性城市,与其他城市平等竞争。但西安仍是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仍是向西部纵深地带延伸的交通干线。出于对西安是对丝绸之路历史性、完整性以及其独特地位的尊重,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对西安古都地位的认同,特别将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设在此。并且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提及在西安建设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的设想,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对这座城市地位的一种评价,更是对这个城市的一种肯定。作为丝绸之路文化符号性城市的西安已经成为了一种战略性的品牌资源。除此之外,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地区,既是中国内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战略高地,也是整个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会展、金融中心。所以说陕西和西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是亚欧大陆贸易之桥的重要支点,也是承东启西的桥头堡。2.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从总体上来看,陕西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向是比较合理的。陕西目前已经形成诸多优势工业部门,比如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兵器、机械等。陕西的第三产业比重较小,但发展潜力大,且正在蓬勃发展。据统计,至2012年,西安市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总值4.50%,第二产业 43.14%,第三产业则达到了52.36%,产业结构逐渐趋向于合理。一般来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农业)的比例越低,第三产业的比例越高,说明经济越发达,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超过了60%。这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安的科技、旅游、文化优势产业等正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相比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尽管比例少,但已逐步发展成了新型农业,尤其是以杨凌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农业。同时,作为国内先进制造业、航空航天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西安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其中西安阎良国家航空基地,是我国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该基地将各高新技术部门集于一体,其中包括航空产业研发、人才培训、整体机器制造、各零部件加工安装以及航空服务等。3.比较完善的物流设施。物流设施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陕西的基础物流设施和其他地区相似,主要包括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以及被誉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物流中心的西咸新区中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中心的空港新城,至2013 年,陕西咸阳机场年旅客运送量已达到 2605万人次,该吞吐量在全国也名列前茅。陕西的航空产业不断完善,为陕西对外贸易树立了坚强的后盾。陕西不仅拥有相对完善的航空设施,更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铁路转站点之一,而陇海和兰新线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欧亚各国交流的重要枢纽。陕西公路则以西安为中心,几条不同国家的高速公路相互交汇,使西安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2015年· 4月· 下期经营管理者学

 术理

 论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 ournal

 1404.文化教育优势明显。据有关统计显示,至 2012年底,陕西西安的高校,其中包括研究生培养机构和普通高等院校在内,共计114所。该数量仅次于北京,在全国都名列前茅。科研单位共计80所,科研人员则多达36430人,其中博士生5340人,约占整个科研人员的七分之一。雄厚的科教研究实力与水平,促使陕西对外贸易结构更加合理,也更加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交流的方向,是陕西经济对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产品创新的潜在驱动力,使陕西更好的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文化方面,自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丝绸之路就成为了促进东西方文化文明交流的重要纽带。陕西的许多名胜古迹都见证了丝绸之路从开通到后来繁荣发展的历史,其中包括汉唐长安城遗址、大雁塔、小雁塔等古文化遗址。西安又名古都,据历史记载,曾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从饮食到衣着,从各种器皿到娱乐⋯⋯这里的一切,无不散发着传统文化的风采与韵味。所有这些独具一格的文化都是陕西文化贸易发展的基础,因此也必然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战略以及加强陕西与欧洲各国文化贸易的交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三、陕西在对外贸易中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挑战1.对外贸易总量小。在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中,陕西省在外贸出口方面虽然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若将其与其他省市横向对比,外贸规模偏小,且增速缓慢的问题就会显现,而且令人担心的是这些差距更是日益增大。2013年,西安进出口总额179.82亿美元,5年间增长约2.5倍,而重庆的进出口总额却增加了近9倍。可见,与同处内陆的重庆相比,西安对外贸易确有总量小,增速慢的问题。2.外贸依存度过低。陕西作为西部内陆城市,在地理上,既不临海沿江也不靠边,运输距离则成为了与沿海和沿边地区相比的巨大劣势,物流成本的增加为出口型企业增加了负担。近几年,西安的外贸依存度一直都在18.2%~22.8%这个低水平徘徊,而国际化大都市的外贸依存度一般都是30%,如此一来,西安与其还有不少的差距,因此阻碍了外贸的发展。3.商品在出口时的结构合理性问题。陕西深处内陆,将其与一些沿海地区相比,就会显现出西部地区整体经济落后,相对贫穷以及在技术投入方面相对较少的问题。所以,西部地区的生产技术落后,这就导致出口商品在加工的深度、技术的含量、差异性等方面与东部地区有加大的差距。出口贸易在陕西地区,主要是资源和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出口商品就相应的以原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对应的深加工、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较少,某些地区的进行出口的初级产品都接近或超过30%。因此,西部地区的出口商品由于结构问题,使得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加强商品在出口时的结构合理化改进。四、陕西在对外贸易中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策略分析对于陕西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是一种机遇,同样也是一种挑战。如何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很好融入对外贸易,那么战略性、系统性、长远性以及合作性则是最大的特点。因此,怎样运用更加深远的眼光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去把握历史发展机遇,怎样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有效的举措把陕西的对外贸易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们面临的战略性新课题。1.积极地响应政府的引导。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必然要推动及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并对此进行战略规划,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和交流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作用。因此,要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对外贸易合作,就必须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对服务方式的优化、对服务内容的完善、对服务质量的提升,对政府的统筹规划、环境改善、平台建设作用要进行充分发挥,对与中亚、南亚国家政府间的交流合作予以最大的关注,各省之间与各城市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进行加强与利用,深化改革陕西对外开放的格局。2.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中心。西安在历史上,就已经是西域各国与中原进行贸易商品的最重要的集散地,而现在的西安又是中国南、北、东、西的中心地带,有其重要的使命,即必须发挥好作为商品交汇地,使得中国东部、中部商品能够向西转移与欧洲、中亚商品通过陆上交通经过丝路其他省份如:新疆、甘肃等地运往中国东部。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了西安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中心的可能。对此,陕西应该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契机,一方面,加强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路、铁路、电信、电力、石油天然气管道,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加快西安出口加工区。目前,西安已经的整合了西安综合保税区与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这就使得前沿的信息技术、大型跨国公司以及各种国际知名金融服务在保税区聚集,积极地申请- - 西安自贸区,这样,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中心作用就可以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不仅能够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各个国家进行贸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对陕西自身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贸易先行。陕西深处内陆,面临着对外开放程度低的问题,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就必须是加快对外贸易的进程。目前,以现有产业基础作为依托,将自身内部资源优势与外部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结合,不断深化探索与中亚和南亚各国在农畜产品的特色加工、民族特色轻工业、能矿资源产品的进口、机电设备的进出口等方面的一般性贸易合作。同时,陕西也有其独特的地缘和区位优势,利用其,大力建设针对周边国家市场的商品贸易集散地,着重发展向中亚和南亚国家的中转贸易。通过不断增加对外贸易种类和数量,将陕西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用贸易拉动经济。4.调整商品在出口时的内部结构。丝绸之路经济带目前作为我国发展的大背景,而西安又作为丝路经济带的起点城市,应该就与中亚的合作领域进行积极拓展,当然欧洲国家更要加强关注,以克服对外贸易不足及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这些出口商品中,对某些传统行业增加投资,如: 纺织业、农产品加工、食品、机械制造、消费品生产等。除此之外,在创新能源等领域与其合作。要进行商品在出口时的结构化调整,必须要确定丝路沿线各国需求,以此作为前提,来适应中西亚、阿拉伯国家以及欧洲地区的市场需求,不断地优势互补,最终可以扩大出口。5.重视外贸人才的培养。陕西虽然高校众多不乏优秀的人才,但如果是发展对外贸易,开辟国际市场,必须有一批擅长经营管理、业务能力强、熟悉国际贸易法律、规则及惯例,且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综合性人才。长期以来,西部地区深处内陆,对外开放度低,缺少外贸人才,从根本上制约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如果想要达到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工作是必须要加紧进行的。目前,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在岗专业人员的培训,可以有计划地选派一些可塑性较强的人才到沿海开放地带及国外学习,提高其开放意识和业务水平回到陕西为陕西的对外贸易提供助力。再来,陕西各大高校经贸类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符合外贸业务需要、并且运用适当的科学知识。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

篇三: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

地缘经济政治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王志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100029)中国所处的特殊地缘环境,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关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重大影响。是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要依据.20to年,中国经济规模上升至世界第二.无疑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引起诸多世界大国的地缘经济政治战略调整.当今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希望同在。关键是认清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地缘经济政治环境及其走势。进行合理的战略定位和布局.一、中国地缘经济政治的难得机遇中国的地绔经济政治环境是特定的.涉及国家的地理位置、疆域结构、周边态势及周边行为体地缘战略等请多方面.就地缘经济政治客观环境和发展态势分析,中国面临着地缘环境优势、经济发展空间及影响力增强等诸多机遇。1.中国具备世界性大国的地缘经济政治基础.世界性大国首先是地理和人口大国。而且综合国力必须领先其他国家,对其他国家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并对国际关系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是世界经济政治的中心。①根据地缘环境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极少的海陆空间十分辽阔的大国,具备陆、海、空等多维纵深优势.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世界陆地面积的l /15.亚洲的1/4。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和漫长的海岸线。在空间纵横跨度上,中国的陆地国土东西相间约5200公里,南北相问长约550c公里,陆地边长达22800公里,是大河流域典型的陆地大国。②根据‘ 联合国海洋公约" 分析考察。中国拥有和管辖自然资源的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的总面积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中国有南北距离4000公里的辽阔弧形海域.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布者许多优良的天然港湾,还有面积达500多平万米的沿海岛屿6000多个.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大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具各良好的地缘经济政治发展的综合优势。中国大部分陆地处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问,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属于温带气候。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积淀非其他地区可比.该地区从古到今都是人类活动中心地带,历史上有古希腊、吉罗马、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近代以来的欧洲文明、美洲文明也诞生于这一地带,当今世界性大都市如伦敦、巴黎、柏林、布鲁塞尔、罗马、纽约、东京、北京都处于北纬40度左右。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处于美国、日本、西欧和俄罗斯等大国影响范围之间,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必将影响北半球的地缘经济政治走向.2.中国是横跨“ 心脏地带” 和“ 边缘地带” 并多维度拓展的地缘经济政治轴心大国.根据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分析,中国的特殊地理环境可以具备“ 心脏地带” 和“ 边缘地带” 的双重优势。发挥地缘政治轴心和枢纽的作用。中国国土面积广大,战略纵深广阔。漫长的海岸线不文具备掌握制海权的先天条件,进而在制空权与航天权等方面发挥天然优势.美国地缘政治学者麦金德的“ 心脏地带” 理论。王恚民,申晓若、魏范强:‘ 围际政治学导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3页.四孙明明等:‘ 动荡中的国家安全) ,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20页.167

 认为“ 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 ①麦金德还预测了中国在“ 心脏地带” 的重要份量,“ 某一新的力量代替俄国对这片内陆地区的控制。将刁;会降低这一枢纽位置的意义.例如。嘏如中国被日奉组织起来去推翻饿罗斯帝国,并征服它的领土的话,邪时就会因为他们将面临海洋的优越地位和把巨大的大陆资源加到一起——哒’ 是占有枢红地区的俄国人现在还没有到手的有利条件。构成对世界自由威胁的黄祸.” ②麦金德虽然使用了。黄祸” 的蔑称,但他清晰地说明了审国所处心脏地带的地缘优势.另一位地缘政治学者斯皮克曼的“ 边缘旭带” 理论认为.全球地缘经济政治的中心不在“ 心脏地带” ,而在。边缘地带” .“ 边缘地带” 比。心脏地带” 具有更良好的地理条件.如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 心脏地带” 与海洋之fl ;】的通道地区.因而。边缘地带” 是控制世界的关键.是世界权力争夺的最重要地区.斯皮克曼关于。边缘地带” 理论对美国的具体建议是· 可以扶植和借助战败国日本的力量,以遏制和分而治之的方法来防范中国的崛起.③虽然斯皮觅曼曾试图以“ 边缘地带”理论为遏制中国提供理论依据.但我们也由此而得出这样的推论.中国可以综合运用。心脏地带” 和“ 边缘地带” 的权力。,固本于。心脏地带” .固城于。边缘地带” .既能以“ 边缘地带” 制约“ 心脏地带” ,也可以依托“ 心脏地带” 来保持对其他“ 边缘地带” 大国的牵制,从而实现多重战略目标.3.综合国力增长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将赢得广阔的地缘经济政治空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先后提出“ 发展才是硬道理” ,“ 发展足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发展是第一要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610年的397983亿元,对外贸易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9727.6亿美元,中国经济年均经济增长保持10%左右,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此前四年中,中国的GDP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和德国,2010年又超过日本,每一次超越都弓I起了全球舆论的高度关注,也激发了中国民众的自豪感.如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非常好,中国经济将保持健康快速增长20年( 经济增长7%以上的水平),完全可以打破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经济保持高速增长50余年的世界记录.中国崛起带来的可能是一种全新的思维、一砷深层次的范式变化( paradi gm shi ft) 、一种西方现存理论和话语还无法解释的新认知。④针对中国崛起的现实,有西方学者提出“ 北京共识” ,并“ 华盛顿共识”比较,认为“ 北京共识” 具有三个内涵即创新、可持续和平等的发展模式、自主的国际关系,是中国独立自主探索的成果。。华盛顿共识” 的所谓私有化、自由化的经济发展道路在东欧、拉美和亚洲造成三个重灾区。而“ 中国模式” 为当今世界的发展理念注入了强劲、健康、鲜活的因素,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为中国赢得更多话语权.4.中国不寻求打破现有国际秩序.已成为世界事务和周边事务的主要参与者.当今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和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能够为中国崛起提供一定程度的制度保障.当今国际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主要国家共同努力、相互妥协的产物,冷战后又有新的调整.许多规则基本反映了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现实,如联合国宪章、多数国际公约中规定的准则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是合理的或基本合理的。中国参与到现存国际体制中,一方面的确受到,。的种种限制,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被束缚了手脚,另一方面,中国参与到现存国际体制中又可得到诸多优惠,并以国际体制赋予中国的权利趋利避害。⑤m【美】哈· 麦金德:‘ 历史的地理枢纽" ,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页.o【美】哈· 麦金德:‘ 历史的地理枢纽) 。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3页.· 【英】杰弗里-帕克:( --十世纪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 .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120页.回庄俊举、张西立:‘ 近期有关“ 中国模式” 研究观点综述" 。‘ 红旗文稿》2009年第2期.o王志民:‘ 时代发展与中国对外战略抉择>,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页.168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就开始以世界大国身份走向世界.据统计,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国际组织的数量为零.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相当于美国的70%.世界平均值的180%.2003年,中国参与的具有国际法意义的、在国际组织中地位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全球协定性的政府问国际组织41个,为美国的91%.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主张尊重联合国和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从1988年开始参与联合国维和,已经派出维和部队超过200丈,人员在两万人次以上.地区遍布亚、非、拉、欧,人员已经占到联合国维和人员的20%,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还应安理会邀请参加了打击索马里海盗的维和使命.已经三次派舰队到相关海域护航.中国正在成为国际规受l I的制定者.国际规则的制宅者必然是国际规则的最大受益者.二、中胃地绔经济政治的现实扰战中国崛起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已逐渐凸显出一系列矛盾。面桩着诸多挑战.周边国家拉拢大国制约中国,以谋取自身利益。而某些大国出于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给中国的发展制造障碍.1.中国地缘经济政治环境也存在着难以弥补的天然劣势.其一,周边强国众多且大都对中国存有觊觎和防范心理.近代以来,中国曾经不断遭受陆.卜的霸权国家如俄罗斯、海上霸权国家如日本以及远道而来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当今中国依然面临若地缘经济政治的二难困境。如果大力发展陆上力量,自然会引起俄罗斯、印度等大国的警觉和防范,中国即使在边疆地区修建军民两用设施,也难免引起周边国家的猜疑。而中国要大力发展海上力量。必然招致日美等海上强国的遏制。其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特别是陆海空兼备的大国,存在着难以应付的多重安全困扰.千百年来,中国历经了无数次外敌从陆上和海上的入侵,甚至陆海空多重夹击.新中国成立以来,不仅面临美国为首的敌对国家构筑“ 新月彤” 包围圈的封锁与制裁,而且还经历了近十次周边战争。包括与越南的两次海上战争.同时.美国还在中国东部设计了所谓“ 第一岛链” 、“ 第二岛链” 、。第三岛链” 等三个岛链,企图将中国变成一个内陆国家。而今,中国几乎与所有海上邻国都有领土争端。台湾与大陆的分治、分离,不仅成为制约中国东南海上力量的。锁钥” ,而且一直是美国遏制中国。第一岛链” 的主要环节.其三,中国作为大国虽地域广阔,却缺乏地缘政治的缓冲区,往往处于冲突的第一线.而美国东西是两洋,南北无列强。美国崛起进程中将拉丁美洲作为其后院.前苏联将东欧国家作为与西方阵营对峙的缓冲区.中国不仅没有“ 后院” 的概念,也没有可供选择的战略缓冲区。新中国成立后,周边国家大都被列强控制,并成为遏制和防范中国的急先锋。20世纪50年代,中国直接处于抗美第一线.20世纪60年代,中国直接处于抗苏第一线.如果今后某一个时期,美国与中国或与中俄抗衡,中国无疑又将处于第一线,仍无法建立战略缓冲区.2.美国高调重返东亚与南海争端加剧,中国地缘经济政治环境更为复杂。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中东反恐战场,对东盟相对疏远,而就在这一时期,中国与东盟关系迅速发展。奥巴马2008年上台后就宣称自己是美国的第一位太平洋总统.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表示,20 11年将是美国重返驱洲的关键年,因为奥巴马总统届时将接连参加APEC、东亚峰会以及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全面巩固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①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o‘ 希拉里东亚峰会将谈及南海问题) ,风凰网“ 新闻晨报” 2010年l O月27日http://ncws.i feng.com/worl d/detai l —2010—10/27/2913028-o.shtml169

 里在东盟论坛上高调介入南海主权争端.与此同时,东盟国家也急切盼望美国重返东亚.在制街中国闯题E.美国政府与东盟国家找到了。共同语言” .。东盟把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看作是自己在亚太安全机制上发挥作用的根本立足点.认为只有美国的参与才能确保哑太地区的稳定” .①伴随着美国重返东亚,有关国家认为aJ 以借美国之力平衡中困.在南海问题上捞取实惠.中国最先发现并利用南海诸岛,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自1947起,中国在南海地图上标班了一条断续线。也称“ 几段线” 。一些国家也曾公开承认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如越南政府分别于1954年和1975年承认西沙和南沙是甲国领土.20世纪60年代.越南出版的地图也将南沙群岛标明为中国颂土.南海发现了大量油气资源激起了某些国家对南海的觊觎之心.越南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等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抢夺南海岛礁,开采南海油气资源.虽然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后始终坚持。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的原则。但有关国家不断抢夺南海岛礁,不仅不与我国共同开发,而采取了“ 动作一得利.再动作一再得利” 的手段,大肆掠夺南海资源.有关国家还在其强占据的岛礁上修建机场、港口等军事设施,发展观光旅游等民用事业。甚至建立所谓的行政管理机构并任命民事官员进行。管理” .3.经济发艘方式转变难度之大将影响中国地缘经济政治走向中围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入均GDP仍排名世界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高速发展过程中依然较多地依靠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面临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日本的快速发展时期相比较。中国GDP每增长1%.对土地的占用量差不多是日本的8倍.②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民生凸显的问题.中国仍有1.5亿人收入低予国际贫困线,赣业、住房、养老、医保、环保等社会福利问题亟待解决.中国经济对外依赖严重,存在着地缘经济上的脆弱性.中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50%以上,是世界上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的火国,也是当今世界上受反倾销制约最多的国家.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能源进口已对国家安全提出挑战.2010年,仅石油进口就占中国石油消费的55%.中国还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超过l 万亿美元的美国国馈,这都将使中国经济难以摆脱受制于人的命运.中国经济可以说是一种依赖经济,在贸易、投资、金融和制度...

篇四: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

0 卷,第3 期 中 国 农 业 资 源 与 区 划 Vol. 40,No. 3,pp205-2102 0 1 9 年 3 月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March,2019doi:10. 7621/cjarrp. 1005-9121. 20190326·乡村振兴·收 稿日期:2018-08-16作者简介:张可心 (1995—),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城乡发展※通讯作者:刘科伟 (1962—),男,陕西宝鸡人,教授,博导。研究方向: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区域与城市规划。Email:xdlkw@126. com* 资助项目: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 “咸阳中医药产业区块集群发展路径研究”(2018KRZ010)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及发展重点研究*— ——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张 可心,刘科伟 ※ ,程 永辉,赵 丹(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 西西安 710127)摘 要 [目 的]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 “三农”问题的综合性系统方案,明确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科学逻辑和发展重点,探索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战略模式,对有效推动区域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研究区域,以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为核心,在评估乡村发展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关中地区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和重点任务。[结果] 关中地区乡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少,传统农业经营增收困难,而环境门槛的提高和资源禀赋的影响,又使得原本薄弱的非农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也加大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压力;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受限的情况下,通过县域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吸引农业人口就近转移,并据此提高农业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同时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挖掘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同时,在农村人口外流、农业可投入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乡村发展要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构建便捷交通、移民搬迁等手段引导居民集中居住,逐步构建合理的镇村体系及其相应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并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构建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彰显乡村特色风貌的乡村。[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应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乡村产业振兴与经济发展模式、镇村体系及公共服务配套模式、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战略模式及实现路径。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兴旺 农民增收 公共服务配置 人居环境整治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9121[2019]03205 -060 引 言农 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1] ,“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观视角下,结合新时代所面临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现实问题,提出的新时代 “三农”问题的综合性系统 “解决方案”,是以往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其核心就是要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国地域辽阔,乡村发展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异明显,乡村振兴必须从各地发展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战略。关中地区地处西部陕西省中部地区,以渭河平原为主要地貌特征,地势平坦、水土热资源匹配良好,农耕历史文化悠久。2016 年关中地区有 8 778 个行政村,1 002 万乡村人口,占全省乡村人口的 59%,村均 1 140 人,乡村人口众多,村庄布局密集。陕西省农业增加值居西北地区第一,仅关中农业占全省 60%以上,是西北地区乡村发展条件和基础最好的地区。近年来,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发展,关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 136 9 万元,与城市居民的绝对差距达到 2. 0233 万元,超过陕北、陕南及全省平均水平,

 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文章以关中地区为例,剖析乡村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研 究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战略措施,对有效推动区域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1 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到产 业发展、村庄建设、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各个方面[2] ,其 各项目标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是要将产业发展落实到农民增收上,实现生活富裕,促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3] 。生 态宜居不仅对农村农业发展和建设提出了绿色发展的要求 [4] ,也回应了新时代农民对 美好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当前,乡村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加剧了乡村振兴的难度,也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必须要关注和攻克的难题。1. 1 农村经济发展受限农业现代化是产业兴旺的基础 [5] ,适 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但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0. 10hm 2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人均农业资源拥有量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关 中地区人均耕地面积 0. 06hm 2 ,人多地少的资源约束,严重限制了关中地区农业的发展,导致传统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后劲不强。非农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繁荣 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根本出路,而环境门槛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乡镇原本就薄弱的非农产业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困境;同时,山区县交通不便、资源禀赋缺失,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的难度较大,这些情况都加剧了关中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压力。1. 2 农村常住人口减少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2006—2016 年关中地区农村常住人口以年均 30 万人的速度减少,2016年关中常年务工人员占当年农业总人口的 30. 3%,行政村数量减少 2 662 个,部分村庄逐渐消亡;且从乡村留守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来看,留守人口中 21 ~40 岁的骨干劳动力仅占 18. 96%,妇女、老人和儿童是留守农村的主要群体[6] ;流出人口以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 为主;与此同时,2016 年关中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 82%,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将缩减农业可吸收的劳动力人口,乡村地区存在严重的隐性失业问题。乡村人口数量持续降低不仅导致乡村振兴存在人力资本障碍,也使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存在规模经济困境,这种公共物品供给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恶化了农村工作环境,加剧了乡村优质资源和要素的流失。1. 3 长效投入机制缺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由地方政府承担,但受二元经济体制和资本逐利性影响,城乡间形成了差异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制;2013 年关中农村地区公用设施建设投入 22. 320 3 亿元,仅占当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入的 18%;且从财政投入体系来看,也仅占当年地方财政支出的 1%,与 2008 年相比占比下降 6%,农村财政投入有效资金下降。以 2017 年西安市各区县 172 个美丽乡村为例,所有乡村均无金融机构贷款;12%的乡村拥有 10 万元以上的社会资金投入,且多位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的投入和农民投工投劳所得,但以西安市为例,60% 以上的村庄无集体经济,这些村庄经济实力弱、筹资难度大,基础设施等公共事业建设明显滞后;同时道路养护、设施维护等建设后期资金投入需求也较大[7] ,大部分乡村也没有 承担基础设施管理、养护、维修的长效机制。2 乡村振兴的理论分析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受限,乡村振兴不能就农村论农村,而是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拓 宽农民收入渠道,在推进农业增产、增效的同时,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8-9] ,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并发挥县域的成本优势和亲缘地缘优势,通过县域城镇化、小城镇建设引导乡 村隐性失业人口就近转6 0 2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年

 移 和分流。农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小而散的农村居民点格局已经不适应现代农村生活方式的需求,也难以保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经济合理的建设和运营,因此在农村人口外流成为常态、过去传统农业经济下的居住形态发生改变的背景下 [10] ,亟 需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引导集中居住、构建便捷交通等手段逐步构建合理的镇村体系和相应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基础设施的布置不仅要满足经济门槛,还要保证设施服务的可持续性。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须在合理镇村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从美丽宜居、提升风貌、传承文化的要求出发,研究现代乡村生产生活活动的人居环境需求,探讨以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及旱厕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为重点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同时加强古村落保护,保留原始风貌,延续村庄历史文脉 (图 1)。图 1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机理模式3 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3. 1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发展完 善土地流转,强化农业支撑保护力度。全面深化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土地流转是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11-12] 。关中地区土地流转应在 “三 变”改革的基础上以股权形式实行有偿流转,并在陇县、太白县等山区县增设贫困股,将精准扶贫和土地流转结合;其次,发挥关中科技资源优势,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编码溯源、搭建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化平台,完善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并采取激励政策对土地流转达到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资金补贴、税收、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业价值链。顺应现阶段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依托临潼石榴、阎良甜瓜、彬县大晋枣等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借助关中科技资源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优势,确保产品安全优质,同时鼓励当地企业、引进外来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业和加工业的衔接,形成具有关中区域品牌优势的现代农业;同时依托关中 14 个文化旅游名镇、62 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宣传关中传统农耕文化,大力开发民俗文化产品或旅游商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休闲旅游业,实现加工业和服务业的连接。强化科技、人才投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关中科技资源优势,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拓展合作领域,在区域内推广专家大院的科技帮扶途径,提高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对农业良种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的扶持;同时运用互联网优势发展电子商务,总结西安、渭南的农产品直销模式,在区域内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针对现存的多样化经营主体,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中选择带头人作为新型职业农民首批培训对象,后期逐渐通过广播宣传及帮扶机制拓展到各家各户;并建立完善的人才引入7 0 2 第 3 期 张可心等: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及发展重点研究

 计 划,强化地方的人才投入力量。3. 2 推进县域城镇化,促进乡村隐性失业人口转移发展县域特色非农产业,提升城镇就业吸纳能力。非农产业发展是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13] ,但受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县 域非农产业发展须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形成具有地方符号的特色产业,只有形成特色非农产业,增强农村隐性失业人口转移的经济基础,才能实现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有效转移乡村剩余人口。关中地区县域城镇化重点应集中于人口、城镇密集区和能源、生物、旅游等资源密集区,分为眉县等加工制造业型、彬县等资源化工型、户县等农业服务型、大荔县等商贸物流带动型、袁家村等旅游服务型;同时还要根据县域产业类型和城镇职能对县城及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分类指导,完善县域功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拉动对农村隐性失业人口的就近转移。建立农民职业培训体系,提升农民就业能力。结合 “人人技能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阳光工程”等农民就业政策,充分考虑农民的不同就业意愿及就业去向,构建多层次的职能技能培训。在技能培训过程中应根据产业类型等融入现代技术应用,通过行政引导积极对接市场和企业,促进技能培训单位与用人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针对农民工这一弱势生活群体,通过行业协会和社会公益组织等建立教育培训基金和培训监管单位,从法律角度保护农民工权利。3. 3 合理引导人口转移,推进乡村人口集中居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集中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对周边村庄人口有较强集聚作用的村庄作为集中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集中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结合移民搬迁工作,统一规划居住区,并加强对农民建房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建成具有关中民俗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同时结合地方民俗文化,发展适应新时代农民需求的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强化乡风文明。构建便捷交通,引导人口相对集中居住。对交通条件较好、不受地质灾害威胁、用地条件较好、但距离城镇及新型农村社区相对较远的村庄,通过完善道路建设,构建便捷交通,加强与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之间交通联系,以便共享公共服务设施,这些村庄最终也将形成相对集中的独立居民集中点。实施移民搬迁,保留居民点与生产作业点间联系。对地质灾害区、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配置困难的乡村,结合 “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和小范围的 “迁村并点”,采取一次性整体搬迁或者分期搬迁的方式,将村庄搬迁到具有一定规模、生活条件较好、并能享受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点,引导人口向县城、重点镇和社区化新村集聚;同时针对耕地、经济林面积较大的村庄可保留村庄原有建筑,以便于居民点和生产作业点间联系。3. 4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深化美丽村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垃圾污水治理。按照优化的居民点体系,分类指导不同层级居民点进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配置,靠近城镇的村庄可对接城市管网,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就近集中处理乡村生活污水;新型农村社区和相对集中的村庄可建设铺设管道,建设涝池或渗井集中处理生...

篇五: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

FORMATION & STRATEGY 2016.22016年第2期第32卷(总第270期)改革与战略REFORMATION & STRATEGYNO.2,2016VOL.32(Cumulatively,NO.270)2016.02.007“一带一路”建设是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西部地区应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和禀赋差异,以对外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统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探索自身发展模式和定位,实现跨越式发展。一、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西部经济发展机遇(一)“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新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对外开放地理格局的重要变化,对我国广袤的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意义重大。如表-1所示,按照《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 《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分别向西和向南延“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西部经济发展:机遇、问题和策略雷德雨(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 贵阳 550028)[摘要]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区域经济贸易联系进一步扩大,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在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西部地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历史机遇、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文章从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总体格局的定位出发,根据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提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拓展西部地区经济空间的发展策略。[关键词] “一带一路”;西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6X(2016)02-0026-03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China Under "One Belt One Road":Opportunities, Problems and Policy SuggestionsLei Deyu(Guizhou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of CPC, Guiyang, Guizhou 550028)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Belt One Road",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ties further expandthe pace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the main problems and comparative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to construct the open economy, promote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upgrad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xpand the economic space of the western region.Key words: "One Belt One Roa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opening-up policy[基金项目]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基金课题(项目编号:15HZKT070)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雷德雨,女,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26

 REFORMATION & STRATEGY 2016.2伸,沿线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共53个国家、94个城市,总人口约44 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总人口的63%和经济总量的29%,是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① 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和我国有很强的互补性,2014年中国与沿线双边贸易值约7万亿人民币,占同期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4。

 ②表-1 “一带一路”涉及国家及畅通区域涉及国家畅通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13个国家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52个国家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新格局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贫困面广量大、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仍然突出。

 ③如表-2所示,《愿景与行动》对西部经济发展进行了新的定位,目标是把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活力,构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表-2 《愿景与行动》对西部省区市的发展定位省区市新疆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云南西藏重庆成都西安“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发挥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二、当前西部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区域经济增长相对差距缩小,但绝对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逐步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2007—2013年,西部地区GDP增速连续7年超过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长动力的空间来源趋于多元化, ④ 即“国内版的大国雁阵模式”。

 ⑤ 但与东部存在较大绝对差距且呈扩大趋势,2013年东部地区GDP 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51.2%,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已达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中城市发展的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也很高。与同期东部相比,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存在明显绝对差距且呈扩大趋势。(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呈现高度化趋势,但内部结构不合理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高度化。2003—2013 年 10 年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19%、43%和38%调整为12%、49%和38%。但工业化水平差异较大,贵州、云南、甘肃和广西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西藏和新疆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后半阶段。

 ⑥ 如表-3所示,西部存在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象。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现象,表现为重工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不足,第一产业存在隐形失业现象。表-3 2013年西部各省区市产业结构偏离度省区市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全国第一产业GDP比重(%)9.1016.307.9012.8012.9016.0010.709.5013.819.908.5010.00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0.80-0.69-0.77-0.68-0.80-0.72-0.76-0.75-0.77-0.73-0.82-0.68第二产业GDP比重(%)55.4047.7050.5051.3040.5042.9036.3055.5046.0257.0049.5043.90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2.061.510.880.971.852.181.572.541.941.462.000.46第三产业GDP比重(%)35.5036.0041.6035.9046.6041.0053.0035.0040.1733.1042.0046.10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0.050.290.080.071.070.380.300.520.68-0.170.200.20数据来源:根据《统计年鉴2014》计算得出。(三)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内陆省区市近年来经济开放水平、广度和深度与沿海地区相比具有较大差距,2003—2013年,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从7864.6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3.48269万亿美元,同期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从279.3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775.5亿美元。从进出口总额的绝对量来看,东西部地区存在极大的差距。2003—2013年,西部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仅从3.30%增长到6.70%,而同期东部地区所占的比重分别为92.40%和83.70%,说明东西部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方面差距较大,亟待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经济外向度。(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但仍相对薄弱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 2003 年的1.08万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0.9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9.9%和24.8%。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相对薄弱。2013年西部地区一些省区市城市用水和燃气普及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公共交通车辆、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以及公园绿地方面也存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象。一些省区市的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处理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亟待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西部地区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27

 REFORMATION & STRATEGY 2016.2(五)

 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生态风险从生态承载能力的角度来看,相比较东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虽然资源富集、环境优美,却存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劣势,宁夏、西藏、青海、甘肃、贵州等西部省区市生态环境属于极强度脆弱型, ⑦ 西部省区市如四川、云南和内蒙古属于生态环境强度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使得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更大的生态风险。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加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等问题,可能在排放拐点到来之前触及到环境承载能力极限而引发环境系统崩溃。

 ⑧三、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西部经济发展策略(一)

 改造传统产业,鼓励优势产能走出去“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城镇化程度不高,存在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因此,对建筑施工、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钢铁建材等需求较大,为国内的优势产能如高铁、核电、通讯、电力设备、家电制造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这一区域也是能源储备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的地区,能源管道和油气设备制造业也面临较大的机遇。同时,“一带一路”环境下投射距离增加,响应速度至关重要,需要即时通讯、大型运输机具,精确定位和智能化的介入手段。北斗系统、大飞机制造、信息安全等企业都有发展空间。

 ⑨ “三线建设”时期西部地区布局了航空、电子、机械等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四川、贵州和陕西等具备较完备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和研发能力。西部地区应利用与沿线产业的互补性,强化优势产业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二)

 实施产业“反梯度转移”战略,走绿色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带一路”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发展进行了定位,目标是在国内段构建从东部到西部、从沿海到内地推动产业转移,实现梯度发展。西部地区资源较为富集,但多处于大江大河的源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资源环境约束较大,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必须吸取东部地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利用后发优势,探索和实现比东部地区传统发展道路更为绿色和低碳的经济发展道路,重点发展自身具有优势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利用信息化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梯度转移和反梯度转移相结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可持续的内生增长动力,培育以提高全要素生产力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方式。(三)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西部地区应根据本地的比较优势和“一带一路”格局中的发展定位,围绕本地融入“一带一路”格局的总体考虑,完善本地的极、核节点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等信息基础设施、高效物流配送网络、保税区、内陆无水港、自贸园区建设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同时,提高西部城镇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西部地区形成金字塔型的城镇体系,培育一系列新的区域增长极,拉动沿线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连接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支撑带。(四)

 发挥旅游和文化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地区旅游和文化资源丰富,其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使得西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数量都很丰富,具有突出的文化地域优势。西部地区应当发挥本地的旅游和文化优势,依托沿线各国的历史文化记忆,开展沿线区域的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活动,加强旅游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旅游景区建设和开发,培育具有较高国内外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五)

 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西部地区应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支持和鼓励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创新开放型经济的体制机制建设。西部地区应主动对接国际新规则,借鉴自贸区在负面清单、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和现代服务发展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开放透明的投资管理制度、推进更加便利的贸易监管制度、推进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秩序。创新政府治理方式,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不断推进自生制度创新、提高经济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注释:①张翼《“一带一路”:开启出海新浪潮》,载于《光明日报》2015年2月5日。②刘东《2.5万亿美元愿景:“一带一路”贸易增长点在哪儿》,载于《中国经济报道》2015年3月31日。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2010年6月。④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课题组《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其转换》,载于 《调研世界》2014年第12期第3至8页。⑤蔡昉《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载于《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第4至14页。⑥陈佳贵、黄群慧、吕铁、李晓华等《工业化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41页。⑦根据《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的划分方法,生态脆弱度大于0.65的为极强度脆弱,生态脆弱度大于0.50而小于0.65的为强度脆弱区。⑧高宏霞、杨林、王节《中国各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与预测— —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内在机理研究》,载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47至59页。⑨慕丽洁 《亚投行可为“一带一路”提供金融解决方案》,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15年4月6日。[责任编辑:黄兴豪]28

推荐访问: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 地缘 陕西 策略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