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XX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9篇

XX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9篇

发布时间:2022-10-07 17:35:04 来源:网友投稿

XX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9篇XX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XX县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体。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既是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9篇,供大家参考。

XX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9篇

篇一:XX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县文旅融合发展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体。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既是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的重要途径。XX 市 XX县有 1400 年的建县史,文化底蕴浓厚,文化资源独特,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让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活”起来,成为全市乃至全国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理想之地。

 一、文化资源基本概况 XX 县是全国 4 个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之一,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 79.3%,是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和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啰儿调”的发源地,是唯一登录中国正史的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乡。XX 最具代表性和开发挖掘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

 (一)享誉全国的非遗物质文化。主要有民间文艺西兰卡普,摆手舞、铜铃舞、板凳龙舞等特色舞蹈,薅草锣鼓、薅秧歌、游江号子、斗锣鼓、玩牛等民间音乐。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世界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2006 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独具特色的土家民俗文化。一是土家风俗。土家人习惯住杆栏式建筑吊脚楼,喜欢吃面面饭、包海椒、渣菜,穿戴方面头系白帕或戴披披帽,身穿青布超襟、对襟衣,红白喜事搞得热热闹闹。二是土家节庆。包括春节过赶年,端午节吃粽子,六月十九拜观音、扯神药、取神水,七月半过鬼节等。

 (三)巾帼英雄秦良玉文化。秦良玉是历史上有名的巾帼英雄,秦良玉文化内涵丰富,目前现存遗迹主要有秦良玉太保祠、秦良玉陵园、三教寺和万寿寨等。

 (四)历史悠久的巴渝文化。XX 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形成了长江上游独特的巴文化,分布着商周时期的观音寺遗址、沙湾遗址等,有土家族风格的吊脚楼群与汉族传统风格的古建筑群组成的云梯街。XX 年 11 月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XX年被评选为“XX新十二景”之一。

 (五)以银杏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银杏堂始建于唐朝,与梁平双桂堂齐名,有“川东二堂”之美誉,占地 8200 平方米,有四重大殿和若干间僧舍组成,形成“殿殿相接、道道相通”的建筑格局,寺内各式神像图案精美,神态逼真,各类碑刻林立,书法极佳,宗教文化浓厚。

 二、文旅融合发展成效 (一 )提升打造文旅融合景区。全面启动 XX 古镇云梯街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拟于 XX 年 11 月正式开街。实施银杏堂文物修复保护性工程,万寿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漆树坪爱情花谷,推进三教寺秦良玉陵园配套服务设施、县城旗山公园、冒顶山公园等项目建设,建成滨河公园文化长廊,完成“吊桥”改建工程,推出集住宿、特色餐饮、休闲观光、土家文艺演出为一体的五星级农家乐万寿古寨,全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载体初见成效。

 (二)策划打造文旅融合标杆产品。为全面促进 XX 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展现以巾帼英雄秦良玉为代表的土家民俗文化,策划了巾帼土司城项目,该项目总规划面积X 亩,预计总投资 20 亿元,以“一山一水一城一人”为依托,将重点建设毕兹卡康养度假区、太保祠、土家风情园、三十六寨精品度假酒店、毕兹卡创客社区、芭蕉滩田园综合体等核心产品,最终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文化创意、科普教育、

 影视旅游一体的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成为土家族文化的寻根地、祭祖地、展示地和高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实现高端文艺演出“ 零” 突破。投资 1.2 亿元建成天上黄水大剧院,造型美观,大气恢弘,充分突出了“天上黄水”歌舞主题,由国家级艺术团队倾力打造的一部土家大型歌舞。是一部以 XX 山水文化为“点”,以土家儿女追求美好生活为“魂”,以唯美浪漫的现代高科技舞台为“景”的大型演出,极具民族性、艺术性、震撼力的土家大型歌舞。

 (四)常態开展民俗才艺进景区活动。在县内各大景区和黄水镇等游客聚集区,均会举办民俗文化才艺展演活动,让土家摆手舞、玩牛、斗锣、舞龙舞狮、哭嫁等民俗才艺和文化进景区表演,充分展现 XX 县土家文化魅力,既丰富了游客娱乐活动,又成为各大景区一道靓丽风景,增强了景区吸引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合发展紧密度不够,未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一个新课题,融合的目标、手段、重点任务等内容没有统一固定的发展模式,需在发展过程中边探索边提炼。但目前没有融合发展专门规划的引领,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举措,没有建立推动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同

 时,在文旅融合过程中,更多的是侧重于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宣传营销,忽略了旅游文化产品的策划、包装及推广。

 (二)文化挖掘利用不够,缺乏震憾性、标志性文化旅游“大餐”。XX 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极具独特性,如: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啰儿调和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XX 古镇,牌子都很响亮,但由于宣传、挖掘不到位,与其品牌影响力“名不符实”,目前全县还没有成功推出一个成熟性和震憾性文旅融合代表产品。

 ( 三)文化氛围营造及衍生产品不够,土家风情浓郁度不足。目前全县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景区尚处于规划策划阶段,缺乏有档次、有特色的土家饰品专卖店,土家文化展示馆,土家美食体验店,土家娱乐项目等,外地游客来到 XX县后,感受不到土家文化的“土”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尤其是能让游客看了还想看、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景区景点目前还没有。

 (四)队伍建设不够,缺乏综合型人才。缺乏土家文化挖掘、提炼等学术型人才;缺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策划编制、产品建设打造及相关宣传营销等专业型人才;缺乏既懂旅游又熟文化的“双面”型人才。

 (五)宣传营销不够,土家文化知晓度低。在县城、重点旅游乡镇、主要景区节点、沪渝高速出口、火车站等重点区域和领域缺少特有的文化“符号”,旅游宣传的重点突出体现在风光类产品、节会活动等方面,众多游客知道 XX 黄水、大风堡、千野草场,但对秦良玉等土家文化还是不甚了解,其知晓度仅局限于本县“圈内人”。

 四、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 一)在规划引导上融合。一是充分融合文化、旅游、民族宗教、规划、农业、国土等部门行业规划,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全县文旅融化发展规划。二是以旅游景区和项目开发为载体,充分挖掘土家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内涵,把旅游文化根植于旅游景区(项目)开发建设、宣传营销、运营管理全过程,确保策划规划的前瞻性、可行性和游客的参与性、体验性。三是做好文化旅游发展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依法保障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用地需求。

 (二)在项目建设上融合。一是打造经典文化观光旅游项目。着力打造以 XX 古镇、三教寺、秦良玉陵园、万寿寨、银杏堂、悦崃土司城、土家碉楼、姚家院子为代表的文化遗址观光项目,以秦良玉、马氏土司为代表的土司文化项目,以 XX 云梯街为代表的巴盐古道文化项目,提升景区文化内涵,让景区真正“活”起来。二是打造民俗风情体验项目。强

 力招商实施以巾帼土司城为代表的土家文化综合体项目,集中展示土家建筑、土家服饰、土家饮食、土家婚俗、土家歌舞等土家特色文化,让游客切身体会到土家文化的原真性,实现“文化养心”目标。三是打造文化产业园项目。重点谋划实施创意文化产业园、文化旅游博览园等,按照 A 级景区标准完善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四是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土家织锦、土家刺绣、土家服饰、土家绣花鞋及鞋垫、土家藤编、金音石砚等极具地方特色文化的旅游商品、工艺品、纪念品进入旅游市场,进一步增加旅游商品市场的文化活力。五是大力创作、编辑、出版一批反映 XX 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特色产业的歌曲、书籍,引导文化旅游企业围绕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目的地创作影视、动漫、图书、演出等文艺作品,增加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符号。六是立足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和生态文化规划建设土家民俗博物馆、秦良玉太保祠、黄连博物馆、莼菜展览馆、巴盐古道博览馆以及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科普展览馆等,纳入旅游线路产品宣传推介,吸引广大游客参观、体验。七是鼓励重点景区、重点餐饮、农家乐引进推广以土家咂酒、土家头碗、都粑块、酸酢肉、莼菜、蕨菜、斑鸠叶豆腐、绿豆面、流水豆腐干、马武白酒等为代表的地方特色美食,通过“味觉营造”方式提升游客对 XX 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三)在宣传营销上融合。建立部门协作、政企合作、行业合作、区域合作的宣传推广机制。文化部门要积极宣传推广“三个一”(一首土家民歌、一套土家服饰、一支土家舞蹈)民俗工程,大力开发面向市民和游客的文艺作品,在各类文化展会中增设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展示。旅游部门要在市场推广中宣传 XX 文化特色,将特色文化产品纳入市内外旅游项目推广计划。要运用新兴媒体、大数据和创意策划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根据不同客源地、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群体的游客偏好,精准投放广告信息,精细开发和培育市场。引导文化旅游企业围绕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目的地创作影视、动漫、图书、演出等文艺作品,实现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

 (四)在科技创新上融合。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文化旅游商业模式,深入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引导并支持企业研发“智慧旅游”各类平台终端,重构业务流程,实现内容个性定制、景点导览互动、消费在线支付和体验即时分享等新型消费形态。重视科技创新对文化旅游消费内容的启发效应和消费方式的创新带动,支持企业将高科技手段融入主题乐园、情景体验、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影视再现、建筑景观及特色演艺中,增强文化旅游产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五)在持续发展上融合。进一步加大综合型、专业型人才引进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加强现有队伍综合素质提升,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供智力保障。进一步加大现有文化资源保护力度,确保各类资源不被人为破坏。引导文化旅游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采用联合、重组、兼并、上市等方式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资源,培育覆盖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影视制作、特色演艺、旅游投资、酒店经营等领域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企业集团。鼓励非公有资本以股份制、合伙制及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兴办“专、精、特、新”的中小微型文化旅游企业,补充完善文化旅游产业链,丰富文化旅游市场。

篇二:XX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围绕县委、县政府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部署,县政协将“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列为****年重点协商计划,并选择“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分课题。为此县政协调研组深入我县有关乡镇、涉旅单位及企业进行走访并分别召开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专程赴**、**、**等地考察学习,了解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做法和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传统村落基本现状 传统村落,旧称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长的历史沿革,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是体现地域文化、建筑特色、民俗风情的活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

 我县历史悠久,有**氏、**氏、**氏、**氏、**氏、**氏、**氏、**氏等诸多世家大族,形成了以姓氏为主的村落,如**、**、**、**济、**、**村;因**江纵贯全境,货物运输中水陆码头众多,形成了以商铺、码头为特点的众多村落,如**、**、**、安**;因宣纸、茶叶、竹木等丰富物产,形成依景、依物的特色村落,如**、**、**等。

 **县传统村落分布较广,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目前,我县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1 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 个、中国传统村落 4 个、**省传统村落 10个。全县有不可移动文物 841 处(全省第三),其中分布在村落中古建筑 802 处。全县现有国保单位 5 处,省保单位 10 处,县保单位 37 处。

 二、我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组织调**摸底,建立村落档案。2012 年以来,我县按照住建部等部委《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进行传统村落摸底调**,建立传统村落档案,及时录入全国传统村落信息系统平台。开展了国家、省级传统村落申报,编制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村和**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已通过评审;**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并上报省厅待批,**村在《**省历史文化名村**村保护规划》基础上,着手编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保护规划。

 二是建立保护机制,落实保护责任。成立了县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县古建筑流转保护利用暂行办法》和《**县文物保护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设立**济景区管理处和**景区管理处,负责**济村、**村历史文化名村相关规划的编制、保护项目的实施和违法建设行为的监管工作。注重发挥村干部和民间文保协会的作用,让他们承担起传统村落保护排头兵的作用,广泛发动村民主动参与到传统村落保护中来。

 三是整合各方资金,推进村落保护。自 2012 年以来,累计争取国家、省文物专项补助资金 1.2 亿元。以**村样板工程的实施为龙头,对**济古建筑群、**花戏楼、**、**氏宗祠、****故居等一批国保、省保和县保单位进行了保护维修。同时,整合了徽派建筑保护专项资金、国家古建筑消防专项资金、**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项目资金等,实施传统村落内的道路、供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推进矿山砂石整治、**违拆违、文明创建、三线四边整治、美好乡村建设等工作,使传统村落内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是合理利用资源,发展文旅产业。积极申报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中:宣纸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宣笔制作技艺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涌溪火青绿茶制作技艺、花砖制作技艺、后山剪刀制作技艺、宣纸制品加工制作技艺、榔桥木梳制作技艺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济、**、**、**等充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青山秀水与名胜古迹交相辉映、优美田园与民俗风情相映成趣的亮丽风景。全县依据传统村落、古建筑建成的景区已达 6 个,其中国家 4a 级景区 3个、3a 级景区 3 个。

 但是,伴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县在保护利用传统村落方面还存在诸多困境:一是许多传统村落的原生个性正在逐渐失去,连片上规模的传统村落群和自然生态风貌依旧的传统村落越来越少;二是许多古建筑和设施都出现了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衰退,传统村落在保留传统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三是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工作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四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研究滞后、专业人才匮乏,古建筑工匠奇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道远。

 三、对我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建议 传统村落,既是我县深厚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也是我县全域旅游发展的特殊资源,更是“青清净静”魅力**县的魅力所在。传统村落不可再生、不可复制,要加紧保护、科学利用。现结合外地做法和我县实际提出一些建议:

 (一)持续强化宣传引导 一是针对传统古村落内古民居产权人和村落居民,进行宣传引导,使他们认识古民居的特殊价值、增值空间、利好趋势,增强保护意识,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

 二是收集全县传统村落的图片、文字、民间故事、传说等信息资料,挖掘与传统村落相关的史实和文献,编印宣传画册,出版书籍,公开发行。将传统村落在内的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保护知识纳入中小学生乡土教材,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是邀请专业制作公司将**、**、**、**等古村落拍成电视专题片,通过互联网广为宣传。吸引外界关注投资**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二)有效落实保护措施 一是积极探索以“委托管理”、“产权流转”、“异地迁建”方式推进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引进有实力的专业化公司与印象皖南公司合作,通过收购、租赁等方式参与保护,发挥其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保值增值、市场融资、业态打造的主导作用。

 二是做好堵疏结合的文章。建议在**济、**等传统村落外围选址建新区,切实解决农民建房纲性需求,严格控制传统村落内新建住房;新区建房的体量、高度、风貌要与传统村落相协调。

 三是实施以奖代补的政策。对村民私有产权的古建筑,进行保护维修后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调动房屋主人翻漏修缮古建筑的积极性。

 四是做好村落系统的保护。加强传统村落生态系统修复,控制周边林木砍伐,美化农田生态景观,提倡种植乡土花木;对古道古桥、古树名木、村庄水系进行保护和提升;不轻易填塘、改河道、硬化里弄及粉刷墙体。在推进文明创建、三线四边”整治、美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中,要注意维护古建筑和传统村落原貌。

 五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擅自拆毁、倒买倒卖古建筑、古树、古桥等传统村落资源的违法行为。

 (三)做好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的融合工作 一是挖掘利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建议组织专业人员和乡土能人,整理家谱、族谱、乡村记忆,优美传说;整理传统艺术、地方民俗、人文典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快以文字、图画、照片、影像等形式整理成册。二是挖掘提炼传统文化。对**济、**、**、**等村各自形成的村落建筑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伦理道德文化、生态文化等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并创作成雅俗共赏的文艺作品,策划成当地村民能够参与表演的实景专场演出、民俗礼节活动、游客体验活动。三是围绕传统文化开发旅游产品。积极引导村民利用自有的古民居发展(茶叶、宣纸、宣笔、琴鱼、云岭糕、锅巴、**县香菜、**酒等)特色商铺、手工艺店铺、茶馆、私房菜馆,让传统村落“活“起来。以此彰显我县传统村落的文化魅力,做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拓展旅游产业,让村民共享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成果。

 (四)强化组织领导和人才培训工作 制定我县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体目标和分阶段计划,明确实施主体,形成以乡镇为主体,“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组织成立由建筑、规划、民俗、艺术、文物保护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咨询委员会;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纳入县委党校村干部培训计划。发现并培养一批古建筑工匠,传统文化能人,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人才支撑。

 关于文化旅游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振兴旅游产业,使我区文化与旅游更加深度结合,发挥产业最大效益,营造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根据区政协年度工作计划,于 20xx 年 9 月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和有关人士对我区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时一个月的调研。调研组先后赴岩寺、西溪南、潜口、呈坎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村庄进行了实地调查,召开了文化界、旅游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 8 次座谈会,并到××考察学习。通过调研,全面了解了××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认真地分析了当前我区文化旅游建

 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区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资源优势和当今旅游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旅游资源及发展情况

  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利用我区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政府主导和市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文化文物资源初步得到利用,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

  (一)文物资源较为丰富

  ××区已有 4 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单位面积所占的比例位居全省前列。××区古民居品味高、数量多、分布广,受到业内人士普遍称赞。其中历史文化保护区“一村两国保”的呈坎村有 21 处国保建筑,是名符其实的“国保”村;唐模村以水口、水街、孝子湖、古银杏树彰显特色,被国家园林界视为××水口的经典村落。另外西溪南、灵山、洪坑、蜀源等 14个古村落也别具特色。除此之外,岩寺还有“桐子山”和中科院命名的“岩寺皖南龙”遗址,又有小岩元代古岩寺摩崖石刻等文化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存明清各个时期××古民居、古遗址 1100 余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多面广

  近年来,**毛峰手工技艺、唐模××水口文化分别获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推陈出新了《舞和合》、《柳翠娘》、《花棍舞》等民俗节目,受到了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有岩寺的上九庙会、世间流传的烂肚宝故事、潜口腊八庙会、灵山灯会等,其风格各异,闻名遐迩。

  (三)××藉历史名人灿如星河

  古老的××,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文风昌盛,××区历史上共有进士 219人,每百人出 0.22 个进士,高于全国平均数 27.5 倍。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理学名扬四海,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更是不甚枚举。卓有影响的有:南宋朱熹就盛赞“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兄弟“双贤”罗愿、罗颂。罗愿于 1175 年撰成《新安志》10 卷,是本省第一部地方志书;被誉为明代“文坛五子”之一的西溪南人汪道昆,著有《太函集》、《太函副墨》;明代著名戏剧评论家岩寺人潘之恒,著有《黄海》;清代洪坑人洪亮吉(1746—1809)直言敢谏,率先提出人口问题,写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的人口问题专论《治平篇》,比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人口论》还早 5 年,并著有《洪北江全集》;民国时期唐模人许承尧是著名教育家、收藏家、诗人,著有《疑庵诗集》、《歙故》(又称《歙事闲谭》),并主纂《歙县志》;此外还有明代制墨四大家中的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扬州八怪占其二的汪士慎、罗聘,著名画家、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岩寺人江兆申,当代著名教育家、徽学泰斗潜口的汪世清等等。

  (四)文化旅游商品逐步走向市场

  以竹雕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成为后起之秀,并涌现出了曹篁生、洪建华、朱伟等领军人物,他们多次在一些大型展览会、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展示了我区竹雕行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同时**毛峰、徽墨、徽派盆景、蜂蜜、××苗木等传统工艺不断得到挖掘,有的初具规模,逐步走向工业化生产,为今后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五)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大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众多的历史名人,注定了××区旅游项目的品味高。其中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模、“江南第一村”中国易经·八卦古村落-呈坎、千年古镇-西溪南、华东第一原生态高山湖-丰乐湖,还有潜口明清民居博物馆、呈坎贞靖罗东舒先生祠、新四军军部旧址等一大批旅游景点景区,并拥有“××文物古迹游”、“名山秀水古××”、“××乡村体验游”、“红色圣地足迹游”等旅游线路和项目,是旅游理想的目的地。

  (六)怡人的优美生态环境

  ××的青山碧水,森林覆盖率为 71.39%,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号称“天然氧吧”。特别是古民居、古村落与自然天人合一、高度和谐,宛若一幅幅山水画,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亮点和优势。

  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开放强区、农业稳区、民营兴区、旅游活区”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旅游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在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下,先后启动了潜口明清园,呈坎古村落,唐模、西溪南,龙山湖景区以及华商山庄的开发,创造了三个国家级 4a 景区,一个 3a 景区。××区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来徽游客逐年增加,门票收入进一步增长,这为今后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近年来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它将直接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文化旅游产业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当前,一些部门没有把文化旅...

篇三:XX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融合进展相关专题调研报告汇编(5 5 篇)

  目录 1.加快全市文旅融合进展调研报告 .................................... 2 2.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利用调研报告 ................................ 4 3.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进展状况协商报告 ................................ 8 4.赴区内部分市县考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进展状况报告 ................. 14 5.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进展考察调研报告 ............................... 17

 加快全市文旅融合进展调研报告

  xx 作为沿 x 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和 xx 流域文化的重要代表,自然资源禀赋优良,历史文化绚烂夺目,工业文化特色鲜亮,民间文化百花齐放,乡村旅游潜力巨大,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连续夺得“中国 xx 之城”“中国 xx 之乡”等国字号名片,具有推动文旅融合进展、推动 xx 文化旅游带建设的独特资源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产业进展,从推动文化园区建设、谋划重点文旅顶目、加强文物和非遗保护、扶持文化精品创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加快文旅融合进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当前,旅游业将连续处于黄金进展期,xx 要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努力“打响文化资源牌”,主动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 xx 都市圈的后花园,为城市转型进展注进强劲动力。

 一、解放思想,完善机制,优化文旅融合进展环境。进一步转变文化理念,树牢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瞧念。成立文旅融合进展领导机构,对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文旅融合重点顶目、文旅产业集群进展等方面进行系统化和全方位规划。在 xx 市“十四五”规划中,设立文旅融合专项规划,加大对

 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公共服务与文旅服务相结合,完善文旅顶目基础设施和周边交通、公共服务等设施。

 二、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擦亮 xx 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利用 xx 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发挥 xx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书法之乡,安丰塘作为世界浇灌工程遗产等品牌优势,着力打造 xx 文化旅游品牌。推动 xx 三个景区 4A 级创建,连续支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A 级旅游景区品牌创建。围绕全市旅游资源三大重点区域和新桥产业园、xx 西部、xx 采煤沉陷区深度谋划旅游顶目,重点将 xx 打造成为更具知名度和作用力的精品景区,xx 古城——xx 打造成为国际化旅游精品线路。实施古镇古街区古村落提升工程,将 xx 历史街区进行系统保护。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新技术,进行深层次跨界和跨业态组合,深度挖掘文旅融合 IP,建设聪慧景区。

 三、主动谋划,培育亮点,制造更多文旅融合顶目。进一步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十四五”文旅融合重点顶目库,以重点顶目为抓手,推动文化旅游融合进展。推动 xx 文化博物馆、xx 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及“xx 窑”遗址公园等重点顶目建设;以侵华日军 xx 罪证遗址、xx 民国建筑群等相结合,打造以爱国主义练习、国情练习、煤矿工业文明等为一体的现代新兴文化旅游顶目;以花鼓灯、推剧、火老虎等民间艺术为抓手,以办好少儿艺术节、花鼓灯鼓舞大赛等为平台,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重点顶目;主动向国家争取 xx博物馆立项并尽快投进建设;抓住 xx 水道建设契机,推动景瞧带建设,进展乡村旅游;完善城市文化服务功能,激励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 xx 平添现代化文化旅游景瞧。

 四、注意开发,说好故事,推出更多文化旅游精品。主动推动文化遗产资源生产性保护,打造高质量且具独特性的文旅精品,提升 xx 文化旅游产品的故事性、艺术性、创意性,增加产品竞争力,满意宽广旅游者消费升级和文化旅游体验新需求。加强对 xx 豆腐制品、紫金砚、xx 窑陶瓷、剪纸及花鼓灯文

 化产品、《xx》历史文化产品的开发研制。立足 xx 深厚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推出一批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产品。

 五、搭建平台,加强招商,提升文旅产业进展水平。尽快建立市级文旅融合投融资治理平台, 谋划一批“十四五”重大文旅融合顶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的知名文旅企业、文旅战略投资者和专业运营商,培育专业化、特色化的中小微文旅企业以及文旅创客基地,满意多层次的文化旅游需求。降低文化旅游产业准进门槛,激励中小型企业进进文化旅游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调配作用,构建多元投资主体,激励多种形式资本进进文化旅游产业。六、加强培育,主动引进,注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在 x 有关高校合作,优化文化旅 游专业设置,尽快培育适合本市的文旅产业专业人才和治理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培育和引进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具有现代文化产业经营治理理念和阅历的复合型人才,构建具有竞争意识、较强力量和国际化视角的精干文化产业队伍。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利用调研报告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突破和进展。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现有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区域经济进展转型的引擎,也成为 xx 经济社会进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这一实际动身,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人士,对我县文化旅游资源开

 发保护和利用工作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执行实地察瞧、听取汇报、座谈商量等形式,全面知道了我县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和产业进展状况,结合我县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瞧法建议。现将调研状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状况 我县文化旅游资源大体包括三类,文化方面以 xx 陶瓷烧制技艺、xx 刺绣等国家级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其中国家级 x 个,省市级各 xx 个,县级 xx 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xxx 人;文物方面以 xx 等不可移动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主,其中国家级 x 处,省级 x 处,县级 xx 处,还有馆躲文物 xx 类xxxx 件;旅游方面主要是近几年建成的旅游景区,其中 4A 级 x 个,5A 级 x 个。除此之外,还有 xx 第六次前委扩大会议旧址、xx 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尚待进一步开发。

 二、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状况 一是非遗保护传承有序推动。在县文化馆设立了非遗保护中心,在镇村成立了保护站,县镇村三级非遗保护网基本形成。编制了《xx 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征集 xx 等非遗实物 xxxx 件。两个国家级非遗顶目进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为进一步做好传承工作奠定了基础。xx 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xx“文化和遗产日”、“非遗进校内”等各类活动持续开展,刺绣、黑瓷等非遗精品,受到联合国以及国家级非遗组织的认可和嘉奖。以 xx 等企业和合作社为代表的非遗产品开发企业方兴未艾,非遗传承队伍结构日益优化。

 二是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明显。文物保护治理机构和机制健全完善,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扎实推动。xx 古墓群抢救性考古挖掘取得重大突破。xx 省考古议论院 xx 考古基地在 xx 村挂牌设立。文物活化利用持续开展。xx 遗址被省文物局命名为 xx 省文化遗址公园,xx 村史馆获得全省首批社区博物馆称号并对外

 绽放。革命依据地货币文献展、xx 陶瓷民间收躲展,特色文物走进“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等主题展览持续不断。全市首期文博干部田野考古培训、xx 陶瓷保护与开发研讨座谈会等文物学术沟通活动间续开展,宣扬推介了 xx,有力推动了全县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

 三是文化旅游融合进展。制定出台了《xx 县文化旅游产业进展扶持嘉奖方法》及相关配套政策,编制完成了《xx 县旅游进展总体规划》、xx 景区镇区融合进展规划、xx 保护利用设施规划和 xx 基础设施建设顶目规划。完成了 xx等,xx 等工程。推出了考古研学游、特色亲子游、乡村休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成功举办了“过年七天乐,畅游 xx”、“xx”等活动,xx 文化旅游形象不断提升。

 三、存在问题 一是宣扬不够,作用有限。虽然我们在宣扬促销方面也投进了很大的精力,但和打造旅游的力度相比照旧不成正比,整体宣扬为主、重点宣扬不足,景点上的宣扬还是以景点自发为主,可以说是零打坏敲、小打小闹的宣扬促销,对全县旅游宣扬缺乏统一的定位和思考,难以形成宣扬促销、人气拉动、景点提升这样的良性循环格局。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连接 xx、xx、xx 等景区的旅游环线建设推动缓慢,非凡是通往 xx 等景区还是乡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加之与旅游相匹配的停车场、餐饮、消遣、购物等配套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作用了旅游的舒适性和满意度。

 三是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够。列进文物保护范围的红色文化资源顶目,尽大多数都没有得到专业的保护和利用,革命老区品牌没有树立,一些具有红色练习意义的革命旧址亟待保护和开发建设。

 四、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建议

 一是加快 xx 古墓群的立项开发和利用。xx 文化遗存,已被公布为第七批省保单位,目前正在主动申报第八批国保单位。我们应抢抓机遇,借助 xx 古墓群体现 xx 文明的精华,呈现 xx 国陵寝制度和葬丧文化的同源、进展、演化轨迹,丰富 xx 遗址考古的内涵,加快 xx 古墓群的立项开发和利用工作,打造xx 文化旅游的新名片,增加文化自信。

 二是建全完善进展机制。正确把握全域旅游的内涵,树立全域旅游新理念,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进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摸清文化旅游产业现状,通盘考虑和谋划文化旅游产业的宣扬、招商、顶目包装、基础设施配套、旅游环线建设等问题,建全完善统筹协调、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进展机制,把涉及文化旅游进展的资源和要素都调动同来,把文化旅游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三是细心策划宣扬。借助革命老区、xx 国家 AAAA 景区等品牌,对全县全部涉及文化旅游的镇办村社、部门行业、服务机构、经营场所和宣扬广告产品,进行统一策划、包装,实现战略品牌目标形象的整体塑造。创作推出一至两部地域特色的大型文化旅游主题演出或历史剧目,呈现独具魅力的“xx 印象”。制造我县导游图、旅游景区图,在全县进行宣扬,营造深厚的文化旅游进展环境。

 四是加大开发建设力度。统筹谋划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在财力有限的状况下,加快 xx 景区、xx 文化遗址公园、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既要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又要努力而为,全力以赴,既要顺应时尚,又要体现特色。尤其要重视对投资小,见效快的资源和景点的开发利用,力求用最少的投进,实现最大的收益,用最小的开发,产生最好的效应。

 五是加快旅游环线建设。加快 xx、xx 等景区旅游环线建设,尽快打通景区 xx 路和连接景区景点的环线通道,对现有通往各景区旅游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非凡是改造建设进进景区的道路。在境内主要交通干道和大路沿线设置旅

 游交通标识系统,主动争取重要交通沿线的加油站、高速大路旅游服务区建设顶目,完善旅游询问、休憩站点、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体系。

 六是注意人才培育。加强对文化旅游工作人员非凡是各景区导游人员的技能培训和 xx 文化历史培训,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加强与省内外各类高等院校合作,在我县创办实习、培训基地。县职教中心要执行定向培育,开办文化旅游专业班,培育一批专业人才;注意引进、培育各类适用人才,加强对民间艺人的挖掘和培育,激励民间艺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是拓宽投资渠道。激励有条件的旅游景点执行全部权与经营权分别,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经营权等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进文化旅游产业。同时在经营过程中,注意保护农夫作为产权人的利益,农村公共资源作为所在村的集体利益,激励农夫参加旅游活动,形成大旅游的氛围和格局。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进展状 况协商报告

  围绕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进展课题,市政协办公室于 x 月上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进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于 x 月中旬组织相关委员和部门围绕调研报告开展了专题协商。现将协商状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旅产业融合进展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市紧抓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有利契机,立足地域特点,围绕全域目标,整合区域资源,注意文旅融合,集聚要素,强化投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进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文旅产业进展业态不断丰富。依据“一核、两翼、三带、四区、六线、多节点”的进展思路,加大资金投进,加强全域要素基础设施建设,文旅产业得到了较好进展。截至目前,全市有旅游景区(景点)xx 家,旅行社 xx 家,星级农家乐 xx 家,文化企业 xxx 家(其中中型以上文化企业 xx 家),特色旅游购物店 x 家,销售特色文旅商品 x 大类 xxx 种,文旅产业从业人数近 x 万人,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体系。xx 区 xxxx 年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是文旅产业融合体系逐步形成。近年来,培育进展文创旅游商品研发基地 x 家,策划举办了两届文创旅游商品大赛,培育研发了 xx 等一批优秀文旅商品,对大型魔幻情景体验剧《xx》进行了打磨提升,对 xx 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了 xx 旅游新镇、xx 文旅小镇等一批特色旅游文化小镇。xxxx 年,先后成功举办了环球旅游盛典、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总决赛、第十届丝绸之路大漠 xx 国际旅游节等节事活动,xx 旅游的关注度和知名度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文旅产业进展成效逐步显现。目前文旅产业已成为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带动城乡居民增收脱贫、实现高质量进展的重要引擎。xx...

篇四:XX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广新局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情况报告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松潘县在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中注重植入文化旅游元素,不断提升各旅游景区景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还远远不够,仍存在一些问题。为加快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在今后工作中需采取以下几方面推进措施。

  一、文化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目前,全县文化旅游市场共有娱乐场所 18 家,书刊零售 6 家,音像制品 7 家,网吧 11 家,演出团体 4 家。文化旅游用品销售 8 家,基本形成了文化旅游演艺、网络文化、文化旅游娱乐、新闻出版、印刷、文化旅游用品等 6 个门类在内的文化市场发展格局。

  (一)创意设计业

  我县在川主寺传子沟村设立唐卡画院和旅游业有机的融合发展,该项目的实施推动民族文化旅游元素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形成有中国文化旅游特色的创意设计发展路径。促进创意设计与现代生产生活和消费需求对接,拓展大众消费市场,探索个性化定制服务。为创意设计推广、交易和交流合作提供平台。

  (二)演艺、娱乐业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原创剧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了松州艺术团演艺企业创作生产,编创的《天地松州》剧目增强面向市场服务群众的能力。支持了开发具有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健康向上的原创娱乐产品和新兴娱乐方式,促进娱

 乐业与休闲产业结合。

  (三)注重文化旅游建设与人居环境相协调

  在松潘古城 a、b 标段建设中鼓励文化旅游创意和设计服务单位参与新型城镇化中提升城乡居民宜居水平。强化文化旅游传承创新,有效保护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和历史建筑,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艺术的规划水平和设计品质,完善图书馆、文化旅游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旅游设施功能,提高展陈水平,努力使城市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空间。鼓励装饰设计创新,突出文化旅游内涵,创造舒适优美的个性化家居环境。

  (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鼓励文化旅游创意和设计服务进入旅游业,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水平,建立完成的川主寺民俗风情街道,上磨藏寨等促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促进发展参与式、体验式等新型业态。鼓励文化旅游创意、演艺、工艺美术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和旅游商品。支持建设富有文化旅游特色与内涵的休闲街区、特色村镇、旅游度假区,加快培育文化旅游精品。

  (五)促进文化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向体育领域拓展,完成了山巴乡赛马场的建设支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提升体育用品及衍生产品附加值。丰富传统节庆活动内容,支持各地依托自然人文资源举办特色体育活动。

  (六)突出区域文化旅游特色,促进产业发展

  一是多元的地方民俗文化旅游:在古城里,生活着藏、羌、回、汉四个民族,各民族和谐相处,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等文化旅游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

 民间文化旅游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不同的文化旅游交相辉映,民间文化旅游艺术源远流长。藏、羌、回、汉各民族艺术多姿多彩,锅庄、舞龙、舞花灯、松潘小调等无不带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尤其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羌族多声部,其艺术性、独特性在国内外独一无二,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旅游遗产名录。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羌族多声部从小姓乡逐步登上世界的舞台,绝大多数村民利用这一文化旅游资源创收,在小姓乡**%以上的青年男女走在各大演绎场所就业,通过这项创收的总和达到全乡 gdp 收入总和的**%以上。而被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旅游遗产名录的“笛厦”、回族花灯舞、春牛舞等精湛的民间艺术,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依托悠久的民间艺术,组织成立了古城文艺队,将松潘曲子等民间艺术进行整合,向世人展现当地与众不同的民俗风情。更使松潘的自然、气候、生物、人文变得多姿多彩,体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地域性和独特性。也正是这些历史文化旅游积淀,让松潘人酝酿了一个宏伟的构想弘扬松潘历史文化旅游传统、打造松潘国际旅游胜地。

  二是藏区新型文化旅游创意基地——唐卡画院:创建于2010年11月,公司创建所有资金来自省委组织部帮扶。公司股东为传子沟村民委员会。公司现有管理人员 7 人,签约画师***人,下设行政部、产品开发部、产品营销部、资产管理与计财部。公司以悠久灿烂的藏族文化旅游为依托,致力于传承、保护、发展民族传统工艺。公司主要从事制作和销售民族传统工艺品:如唐卡、羊绒产品、纯手工制品等,是四川省藏区为数不多的一家集产、供、销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开发机构。截止 20**年年底,公司共支出 284968(其中唐卡绘制费用 184**元,各类包装盒制作费用 50**元,披肩订购费用 20**元,购买金箔、唐多等绘制唐卡物资 30**元。共收入 450**元(销售各类唐 187**元,各类披肩 13**元。随着集体经济藏茶院的投入运营,唐卡、披肩旅游工艺品的加工链条日臻完善,全村

 实现了年年增收,年年分红。

  三是成立羌绣专业合作社毕业于阿坝师专的大学生陈满江将所学专业与民族文化旅游相融合,回家创业办起了我县首家巧娘藏羌手工刺绣专业合作社,带动乡上的妇女一起在家创业。镇坪乡是松潘县最大的羌族聚居地,居住在这里的羌族妇女基本人人都是羌绣的一把好手。成立合作社后,陈满江调动起了就近村里闲暇妇女的积极性,一起实现在家创业。农闲时,镇坪乡的羌族妇女们就会聚集在巧娘藏羌手工刺绣专业合作社,一起绣羌绣,她们绣出一件件精美的山水图案,备受消费者喜爱的有绣鞋、围腰、门帘、羌族服装等。羌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旅游传承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造型、精美的纹饰图案及层次分明的颜色,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一针一线的羌绣中,绣出了对民族文化旅游的热爱,绣出了中华儿女勤劳的传统美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够,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步履维艰。

  一些单位对文化旅游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思想认识不到位,具体表现为:一是对改革创新感到有压力,有畏难和等待观望情绪,缺乏工作主动性和首创性。二是需要多部门共同研究编制的文化旅游产业(行业)发展政策及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宏观指导不力。三是城乡文化旅游差距拉大,农村文化旅游建设滞后,广大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上网难问题仍十分突出。(二)投入不够,文化旅游事业经费捉襟见肘。

  公益性文化旅游事业投入不够。财政对文化旅游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增长落实不够。按照《文物保护法》要求文物保护单位必须有标识。州、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因经费原因至今没有完全设立。

  (三)人才匮乏,文化旅游产业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缺少产业领军人物,文化旅游单位存在“进不来,出不去、上不来、下不去”的人事情况,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文艺创作人才,专业表演人才严重匮乏,不适应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三、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促进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要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胜地,高原生态家园”为目标,坚持诚信、创新、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弘扬“极力争取”的精神,通过改革,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增强文化旅游事业和文化旅游企业活力,培育文化旅游市场主体,规化旅游市场行为,逐步完善运行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发展策略;

  为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县文化旅游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议:(一)加大政府投入,发挥社会力量,加快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以政府为主体,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建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要根据松潘县“十三五”规划,结合我县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制定发展计划,加快文化旅游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二)加大投融资力度,培育骨干文化旅游企业,整合文化旅游资源,重塑文化旅游市场主体。

  松潘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加快运转,整合国有文化旅游资源,盘活国有文化旅游资产,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管理职责和经营范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培育成为导向正确、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旅游产业集团。(三)成立文化旅游产业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成立行业协会等社会管理机构,建立文化旅游管理社会化的有效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扩大管理覆盖面,为文化旅游市场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服务环境。

 (四)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培育和壮大文化旅游市场。

  县财政每年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我县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新兴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可采取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予以资助。有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管理细则可由县委宣传部和县财政局联合制定。

  (五)发展文艺演出业。

  鼓励、引导和扶持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团体创作具有特色的民族音乐、舞蹈,以国家级水平为目标发展藏、羌、回族歌舞,鼓励、支持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逐步建设适应市场需求和歌舞节目要求的演出场所,抓好国家级、省级风景区文艺节目演出,增加游客在我县行程中的文艺演出项目。继续办好春节民俗展演、“五一”黄金周、“十一”国庆节等民族节日,切实抓好景区、景点突出民族特色的歌舞演出以及各种公益性和营业性演出。

  (六)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业。

  以群众休闲娱乐需求和旅游需求为导向,发展广大人民乐于参与的群众艺术、乡村旅游等自娱自乐项目。发展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的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娱乐项目。发展多功能、综合性、文明经营的文化旅游娱乐场所。大力吸收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投入文化旅游娱乐业。

  四、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

  (一)充分发挥县域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重点提高大特色文化旅游

  ——在已举办了两届“花灯会”的基础上,把灯展放在松州西山上,打造西山、点亮西山,让西山成为灯会的中心与亮点,以后的每届灯会地点不变,内容题材可变。

  ——松潘花灯“引进来、走出去”。松潘花灯以包容的胸怀吸引全国各地的

 “灯”在松潘相聚,吸引他方他人眼球,让他方他人看到松潘花灯、聚焦松潘花灯,提高松潘“花灯会”知名度;

  松潘“花灯会”走出去到他方举办,让全国各地知晓松潘花灯、了解松潘花灯,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汇聚松潘。

  ——继续挖掘藏、羌、回、汉民族民间文化旅游遗产,不断充实“花灯会”内容,努力打造“花灯会”亮点。

  ——把藏、羌、回、汉民族民间文化旅游遗产在旅游配套设施上用活,特别是在提升民族民间民宿上,有效融入藏、羌、回、汉民族民间文化旅游遗产元素。

  最终将古城花灯会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民俗节日,力争进入文化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节日志》项目;

  (二)积极实施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带动战略

  一是文化旅游项目带动工程。坚持把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投资导向和政策机遇,精心研究,积极衔接,围绕论证、贮备、立项等环节,全力抓好一批正在实施的项目,积极论证一批需要实施的项目,挖掘贮备一批将来实施的项目,以好项目、大项目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完成西山城墙,建好西山遗址公园申报工作;

  ——完成国立松州博物馆;

  ——完成阿坝州非遗博览园,将其纳入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利用建设项目申报工作;

  ——努力打造松州“唐韵文化旅游影视基地”

  二是文化旅游企业培育工程。通过项目带动和招商引资,壮大一批关联度高、发展空间大、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企业,注册成立一批有发展前景、发展潜

 力的文化旅游企业,培育一批对未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影响、起决定作用的文化旅游大企业。

  ——继续积极推动国家级羌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保护区建设

  ——建设松潘多元文化旅游展示区

  ——全面建设核心的文化旅游保护、传承、体验和利用示范区;

  ——打造“华夏原音”之乡(羌族多声部民歌)以小姓多声部民歌为主题,融合当地羌族文化旅游的各要素,借助当地秀美的自然环境,依靠政府或企业的资金投入极力打造“华夏原音”之乡。在本土发展节庆旅游,培育节庆文化旅游空间,既保护了小姓乡羌族多声部民歌文化旅游空间的本土性,又借助新培育的节庆文化旅游空间达到了对其的保护。

篇五:XX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XX 县文化和旅游局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XX 县文化和旅游局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以乡村文化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争取的政策和主要成效 1.筑牢乡村文化基础。积极推动全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加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的力度。争取上级资金 200 多万元为全县 140个省定贫困村建设文化活动室,配备了电脑、图书等器材均已到位。目前,全县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到 95%以上,140 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全部达标建设。依托建成的文化阵地,持续开展儒学讲堂、阅读推广等文化引领活动,激发群众干事创业、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2、培养乡村文化人才。挖掘和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加大乡村文化人才培训,积极支持民间文艺团体、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发展。目前,依托已建成 16 个基层文艺培训基地、12 个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非遗研培工作站等人才培养载体,定期邀请 XX 大学、中国民俗学会等专家学者,举办戏曲、非遗等专题培训班,大力培养基层文化骨干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3.丰富乡村文化活动。不断发掘并整合具有 XX 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以举办中国 XX 七夕情侣节、XX 文化节、XX

 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的形式,推动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目前,我县已连续举办 X 届中国(XX)七夕情侣节,打响了XX 爱情文化品牌。

 4.旅游开发带动增收。编制了《XX 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在做好现有景区改造提升的同时,重点实施了 XX、XX 村、XX村、XX 村、XX,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其中 XX 村、XX作为乡村旅游示范点成功创成国家 A 级景区,XX 通过开展民俗体验、农事采摘等可实现年增收 600 余万元,XX 通过开展民宿、旅游等可实现年增收 60 余万元。目前全县拥有国家 A级景区 15 处,省级森林公园 2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2 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XX 个,省级旅游强镇 X 个、旅游特色村 XX个。

 5.旅游扶贫促进增收。依托乡镇企业或合作社实施旅游扶贫项目建设,通过土地流转,提供保洁、安保等工作岗位的方式推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十三五以来,先后投入资金 1115万元实施了 12 处旅游扶贫项目,累计有 944 户、1593 名贫困群众通过按年分红或到扶贫项目务工等途径,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6.农事体验助力增收。根据县内不同区域的作物种植习惯,分别开发了 XX、大樱桃、草莓、猕猴桃等农事体验和采摘活动,通过发展旅游采摘,不仅仅为农户畅通了销售渠道,并且可以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目前全县精

 品摘园 200 余处,实现年增收 300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文化人才短缺。文化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县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全县 12 个镇(街道)文化站内仅有站长一人,且多数都兼任其他工作,村(社区)更没有专兼职文化工作干部。文化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基层文化工作难以开展。

 2.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靠省、市级财政投入,我县多数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运行经费捉襟见肘。基层文化站的活动经费每年不足 2 万元,一村一年一场戏,县配套补助资金仅 10 万元,经费远远不够,活动开展受限,想抽出资金搞文化建设更是力不从心。

 3.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县 629 个行政村的文化小广场、农家书屋、儒学讲堂等村文化服务中心虽已实现全覆盖,但配套设施设备不够完善,离达标还有一定差距,而很多村(社区)的基层文化设施由于乡村“管理者”身份缺失,难以实现农村活动场所的可持续服务。有的村场所设施老化,损坏严重;有些村连配备的桌椅等设施都逐渐流失、或长期闲置、或被挪作它用。

 4.旅游带富普惠性不足。虽然通过乡村游等方式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贫困群众的收益覆盖面相对较为狭窄,旅游带动的普惠性发挥不足。比如,全县有 140 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并不是每个村都有适合开发的旅游资源,

 相对零散的旅游开发还会引起一定的资源浪费,导致资金投入撒芝麻盐,效果不够明显。

 5.旅游带富能力发挥不足。县内的大型旅游景点管理模式有待创新,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县内的一些景区存在有规模的没有活力,有活力的缺乏资金的窘境,比如县内的 XX 景区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有号称“江北第一石花洞”的九天洞,但是在旅游开发上仍然停留在旅游观光,旅游产品开发等上下游产业链没有激活,没有有效的带动 XX 景区周边群众受益,并没有形成 XX 游人如织、山脚经济繁荣的现象。

 6.个人旅游开发缺乏规划。XX 县有较多个人投资开发的旅游项目,比如 XX、XX 村、XX、XX 等,很多项目缺乏中长期规划,存在想到了就投一点、没有好点子就吃老本的现象,同时因为旅游开发项目资金回笼周期较长,没有强力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也存在不敢过大投资的现象,在发展空间上仍然受到较大限制。

 7.区位道路交通不便。XX 县受到区位影响导致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不足,XX 县距离 XX 主城区有接近 100 公里的距离,并且没有直连城区的高速路,通过莱芜走高速需要绕远 40 公里,不走高速耗时接近 2 个小时,所以没有能够享受到主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 XX 县位于 XX、XX 的结合部,距离其他地市主城区的距离都较远,很难成为主动旅游的旅游目的地,来游玩的大部分是过路游客。

 三、意见建议和下一步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议国家、省、市、县相关部门加大对文化的资金投入,支持乡村文化的振兴发展,建议拓宽投资渠道,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到文化建设上来,以促进文化繁荣发展。要不断加大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扶持力度,进行“精准扶持”,简化文化设施资金申请流程,对在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工作热情。

 2.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杜绝“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坚持着眼长远,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村民人数、经济状况、未来发展等因素,确保符合农村实际。要广泛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提高农村活动场所建设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结合实际情况,稳扎稳打,不劳民伤财、不盲目攀比、不强求一律。逐步建立乡村文化管理员长效机制,做到文化设施有人管理,文化器材有人维护。

 3.统筹公共设施建设。我县属山区县,位置偏远,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全市设施建设规划难以覆盖、中心城区带动效应难以辐射,建议加大对山区县的扶持力度,统筹考虑山区县设施建设。在公共设施建设标准方面,建议充分考虑山区县实际,符合山区县特点,最好分类设置标准和考核指标,以减轻山区县负担。

 4、增加政策扶持力度。从县级的层面来说,能够为投资

 者提供的扶持力度是有限的,相较于其他地区能够给与投资者的政策往往缺乏吸引力。比如我县的牛郎织女景区,之前已经与很多投资公司洽谈,对于牛郎织女的资源优势都非常的感兴趣,但是最终没有谈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提供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希望市里在旅游扶贫政策制定、旅游扶贫资金审批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对于 XX 县这样的偏远区县给与适当的政策倾斜,能够真正的帮助我们实现“招大商”的目的,真正的将 XX 县的旅游资源引爆,可以真正的发挥出大景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实现景区周边的全面振兴。

 5.统筹市级文旅资源。我县区位相对独立,很难与市里的其他景区实现连点成面,常年来往往是单打独斗。希望市里在制定一些旅游扶贫政策或者是旅游项目开发的时候能够将 XX 的旅游资源与其他区县的进行深度融合,真正的将 XX的旅游资源作为全市的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开发,真正的将全市的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合力。6.打造旅游引爆点。我县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就是牛郎织女景区,并且在全国也是唯一一处“在天成像、在地成型”牛郎织女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牛郎织女传说受众广,吸引力强。但是前期因为旅游开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现在暂停营业,如果是能够真正的将牛郎织女景区盘活,建设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爱情文化旅游主题乐园,实现一年四季有的看、有的玩,能够让游客住得下、留得住,是不仅可以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好项目,更是能够推

 动 XX 县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现在一直在积极的与投资商进行洽谈,希望在需要市里支持的时候能够给与相应帮助。

 7.宣传推介 XX。县级层面影响力较弱,并且我们可以进行的宣传推介范围较小,希望市里可以从市级的层面帮助宣传和推介 XX,比如可以对我们对外投放广告方面给与适当的补贴,同时希望市里可以在更高的平台帮助推介宣传 XX 的旅游资源。

篇六:XX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近年来,xx 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发展促进文化旅游繁荣,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县文化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产业规模从小到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文化娱乐及演艺业、现代传媒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制造、旅游业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娱乐及演艺业。以 xx 县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文娱演艺业是 xx 成长最为迅速的文化产业。经过 x 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 xx 年底文化体制改革后,县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8 月份,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对剧团改革发展进行了集中宣

 传报道。xx 年 4 月 20 日,部分在京文艺界全国政协委员组成考察团,专题考察公司转企改制后的成果和效益。目前,县评剧歌舞团固定资产超过 x 元,演职员从建团初期的 x 人发展到目前的 x 人,其中国家级、省级演员 x,平均每年演出 x 场,年收入 x 万元。剧团创作并演出的精品剧目获得了全国华表奖、文艺振兴奖、曹禺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多次参加“红丝带万里飘”预防艾滋病全国巡演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成为全国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同时,以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心的文化广场成为了文艺人才培养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每年举办夏秋彩色周末、企事业单位专场演出 x 余场,卡拉 OK 点唱、集体舞健身、各种文娱比赛等群众直接参与近百万人次,在推动自治县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xx 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xx27 日,“河北省农村题材影视剧生产基地”、“河北省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基地”授牌仪式,在 xx 回族自治县文化中心礼堂隆重举行,标志着我省首家农村题材影视剧生产和创作基地正式落户 xx。此外,在央视一套播出并荣膺电视连续剧最高奖“飞天奖”的电视剧《当家的女人》姊妹篇—《进错门的女人》在 xx 县农村题材影视剧生产和创作基地拍摄完成。

 (二)现代传媒业。广播电视是我县媒体传播业的主体,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的有关文件要求,xx 年 8 月 x 日注册成立了 xx 回族自治县时空文化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自 x 年实施有线电视双通工程以来,有线电视信号已通达全县 105 个自然村,完善的农村有线电视网,为产业扩张延伸了广阔的发展空间。x 年 3 月 6 日完成政法四级网的光缆铺设和光纤熔接工作,并对政法网所有光节点进行了检测和试通,三、四级光链路正常;x 年 4 月14 日完成了全省宣传系统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工作,并顺利通过试运行。此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共投资 200 余万元,建立了 5 个乡镇、101 个村基层站点,目前已形成“一报两台”、“三网百站”的立体宣传格局,筑牢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大阵地。xx 年,全县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x 年,建成首批 11 个数字农家书屋。xx 年 7 月开通 xx 旅游局新浪和腾迅官方微博;xx 年 x 月开通“xx 旅游欢迎您”官方微信平台;xx 年 5 月 30 日,xx 书画院开工奠基仪式在潮白河工业区隆重举行,目前正在建设中;全县共有网吧 19 家,歌舞娱乐场所 3 家,分布在县城及五个乡镇。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制造业。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个即“花丝镶嵌”手工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个“景泰蓝”制作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五个,分别为:“大麻七肉饼”、“切糕何”、“回族婚俗”、“回族丧葬习俗”、“烤肉宛”。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技艺于 x 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x 年 6 月马福良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x 年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优秀个人奖;该公司也于 x 年被河北省政府列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骨雕艺术由象牙雕刻演变而来,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从北京流入 xx 回族自治县。xx 的骨雕生产大户主要有三家——xx。骨雕生产主要有拼活、包活、彩活三种工艺,其流程是先把牛骨切割、打磨成片,然后粘接在事先做好的木胎上,经过磨光、雕刻、熏彩、装排而成,部分产品再配以铜艺、铁艺等装饰,更显流光溢彩,风格多样。

 骨雕制品包括各种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有佛像、仕女、武士、马、象、狮、白菜、塔寺等十几个品种。

 (四)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xx 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旅游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目前,xx 县拥有清真寺、渔具城、采摘园等旅游景点多处,2A 景区 3 家,旅行社 x 家,四星级酒店 1 家,星级生态文明农家院 x 家,农家乐 x 余户,还有在建旅游项目多个,分别为北方国际万果园、田园牧歌玫瑰农庄、半边店生态旅游村等。另外,xx 县旅游局每年举办单车游、徒步游、休闲采摘、观光垂钓等多个大型旅游活动。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接待

 能力和服务质量有所提高。x 年,全县接待游客 x 万人次,旅游销售收入 x 亿元。xx 年,接待游客 x 万人次,旅游收入x 亿元。xx 年,接待游客 x 万人次,旅游收入 x 亿元。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点

 (一)靠特色打造品牌。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以评剧歌舞团为例,xx 县委、县政府专门赋予团长赵德平“三权”,每年安排剧团专项工作经费,同时帮助剧团解决演员安置等方面实际问题,形成了剧团的特色和品牌。目前,xx 评剧歌舞团单场演出效益已超过许多国家级院团,抢占了全国 20 多个大中城市的文化演出市场,成为叫响全国文化战线的一面旗帜。

 (二)靠优势壮大规模。京东第一温泉度假村依托丰富的天然地热资源,相继实施了二期和三期扩建工程,建成了以温泉为特色,集洗浴、疗养、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产业基地; 依托传统民族手工业基础,大力发展景泰蓝、花丝、骨雕等加工制造业,打造了“京东珐琅之乡”的文化品牌;依托底蕴深厚的民俗、饮食文化,形成了清真八大碗、京东肉饼、肥牛等系列民族特色饮食系列;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引进建设了国际渔具城、清真食品交易商城等大型专业市场,使文化旅游产业内容不断丰富。

 (三)靠质量推动发展。媒体传播业是县级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县电视台为例,突出新闻和专题栏目两个重点,大力实施“提升工程”。一方面,加强对新闻业务的监管和指导,建立健全了相关机制,提高了节目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另一方面,立足打造品牌栏目,推出了《魅力 xx 游》等一批观众喜闻乐见的新栏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提高了制作播出质量,拓展了市场空间。目前,我县电视台受众覆盖达 x 平方公里。

 (四)靠管理规范秩序。xx 县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原则,在建立健全举报、督办、培训等一系列制度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治理活动,认真落实文化旅游市场管理责任制,严格规范行业经营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实现了市场管理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规范的经营秩序,促进了产业加快发展。

 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制约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产业化意识较弱,资源整合不够。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地位、作用认识还不到位,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目标和所应配套的政策以及所能产生的巨大效益还未能达成应有的共识,对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率不高,相关行业联系不密切,因而缺乏统领性的指导,需要制定中长期发展纲要。

 (二)文化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经营单位资源分散,集约化程度不是太高,尚未形成多方位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集群,缺少带动性强的产业集团;经营层次低,效益偏差;上档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偏少,市场占有份额低。

 (三)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文化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需要一大批既熟悉市场经济又懂文化的经营者。文化旅游产业的人才匮乏,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文化旅游经营者文化程度低,不讲社会效益只求谋利,造成低质庸俗的文化旅游产品充斥市场。如何培养和提高文化旅游管理经营人才的素质,已经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审视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步伐,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坚定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是当务之急。一要正确认识新形势。当前的文化旅游产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历史时期。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 1000-5000 美元是人们文化旅游需求增长最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而无论从全国还是 xx 来讲,人均GDP都已超过了 1000美元,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处于有利的大环境之下。二要正确认识自身具备的独特优势。xx 具有良好的区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借助都市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特色方面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此外,我县拥有评剧团、温泉、潮白河、清真食品、民族文化、民族工艺品等优势资源,在媒体传播、光盘复制及包装印刷、乡村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好条件,这些文化旅游产业资源都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三要正确认识新机遇。随着北京新规划的实施、城郊休闲文化游的兴起和 xx 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到 xx 的外来常住和暂住人口、流动人口会越来越多,文化旅游产业的消费市场会越来越大。

 (二)找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制约。在对文化旅游认识上,计划观念、事业观念、县域观念比较强,市场意识、产业意识、开放意识相对较弱,思想观念偏于保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化的思想基础比较薄弱。二是发展基础制约。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基础比较差、水平比较低,虽有一部分文化旅游企业,但绝大多数规模小、水平低,小而散、散而低的问题十分突出。三是产业政策制约。文化旅游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但目前我县还没有制定完善的扶持政策。四是人才制约。文化旅游产业人才不多,特别是缺乏具有开拓精神、懂经营、善管理的“领军”人才。

 (三)加大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开发力度。综合优势、基础和前景三个角度考虑,我县应在很有潜力的三个方面的资源上加大开发力度。一是以评剧团为代表的演艺娱乐市场的开发。包括现有的以走出去为主的流动演出市场、打入大中城市的有相对固定场所的演艺娱乐市场和县内与休闲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演艺市场以及文艺影视音像市场的开发。以剧团现有优势资源打造流动舞台,以文化广场为阵地,通过约请艺术界名人开展主题艺术演出,打造 xx 城市舞台。二是以广电为龙头的媒体传播市场的开发。包括无线、有线和广播网络、广告业、影视产品生产销售、文艺企划及传播、宽带网络等开发。利用我县毗邻京津位置优势,整体规划和包装 xx 区域的网络传媒,对外开展招商活动,通过积极参与“5.18”、“9.26”、“热气球节”以及省外等大型活动推介宣传,开发我县这一传媒市场的优势作用。三是珐琅花丝、骨雕等主体的文化加工制造业市场的开发。首先要成立行业组织,形成面向市场的整体合力;其次是强化包装宣传。通

 过网络制作网页,通过报刊、电视台等手段打造整体实力、诚信、特色形象;第三,积极组织参加行业活动,加大产业产品的交流推介力度,形成品牌效应。

 借鉴先进经验,结合 xx 实际,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需解决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高度重视。深化对文化旅游产业重要性、规律性的认识,切实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摆上重要位置,同等条件下,引进和发展文化旅游经营企业,对文化旅游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资金扶持。

 二要制定规划。与县域总体发展规划相统一,由县委宣传部、文化、旅游等部门牵头,发改、建设、财政、人社、广电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拟定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园区,对迁入园区的企业,在税收上予以减免。并积极谋划建设 xx 文化活动中心和 xx 县体育馆。

 三要整合资源。对民营工艺品等行业通过组建行业协会、规划园区等措施引导其集约发展,通过整合资源以解决全县现有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少而小、小而散、散而低的突出问题。

 。

 四要政策扶持。突破政策制约,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贷款贴息、管理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为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营造一个倾斜宽松的政策环境,在引进和吸纳高级人才时,对其家庭及其成员予以特殊照顾,解决因住房和工作带来的影响。

 五要健全组织。对工艺品行业,由工商联、文化、旅游部门牵头组建行业协会;对影视传播和网络业,可由广电部门牵头建立协会;对演出娱乐业,可由宣传部门牵头建立协会。

 。

 六要扩大招商。xx 的文化旅游产业由于实力弱、缺资金、缺人才问题突出,靠自身滚动、自我发展难有大的作为,需要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借鸡生蛋。围绕西部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可以重点引进广播影视、网络制作、文化休闲、特色饮食等项目落地,以项目建设,促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篇七:XX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体广电和旅游局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

  县发改局:

  今年以来,全县文化旅游工作以加快建设旅游名县为目标,以文体旅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围绕项目建设、宣传营销、服务提升三大重点聚焦发力,主要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一、文旅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县游客接待 XXX 万人次,增长 XX%,占年度计划的 XX%;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XX 亿元,增长 XX%,占年度计划的 XX%。其中,丹霞景区接待游客 XX 万人次,同比增长 XX%,占年度计划的 XX%;乡村旅游接待游客 XX 万人次,增长 XX%,占年度计划的 XX%。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居全市第二,仅次于 XX 区;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增长幅度均位居全市第一。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业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上半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 XXXX 万元,增长 XX%。

  第三季度,全县旅游市场进入高峰期,预计全县接待游客 XXX 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的 XXX 万人次增加 XX 万人次,同比增长 XX%;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XX 亿元,与上年同期的 XX 亿元增加 X 亿元,同比增长

 XX%。其中,丹霞景区预计接待游客 XXX 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的 XXX万人次增加 XX 万人次,同比增长 X%。

  第四季度,预计全县接待游客 XXX 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的 XX 万人次增加 XX 万人次,同比增长 XX%,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X 亿元,与上年同期的 X 亿元增加 X 亿元,同比增长 XX%。其中,丹霞景区预计接待游客 XX 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的 XX 万人次增加 X 万人次,同比增长XX%。

  二、下半年工作措施

  下半年,重点围绕项目建设、服务能力提升、新型业态培育、特色品牌打造、文旅市场整治等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全县完成接待游客 859.12 万人次,与上年的 660.16万人次增加198.96万人次,同比增长30.1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7亿元,与上年同期的 45 亿元增加 14.7 亿元,同比增长 32.3%。其中,丹霞景区接待游客 262.35 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的 232.3 万人次增加30.0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93%。

  一是多措施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抓好牵头负责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丹霞口民俗村演艺剧场项目力争 7 月中旬建成并实现首演;XX 丹霞读者小镇酒店及职工生活区建设项目、高老庄复原工程、七

 彩古街项目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加大丹霞休闲康养谷项目招商工作,确保集装箱酒店、房车营地等项目及早落地。

  二是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全面落实丹霞 5A 级创建工作任务,组织开展创建工作“回头看”,按照创建标准,重点围绕易反弹问题再次开展自查整改,持续抓好景区服务质量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创建氛围营造等工作,确保丹霞景区 5A 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评定;扎实做好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工作。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高质量建设乡村旅游专业村,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农耕文化园、民俗体验馆、休闲度假区、农业示范园等旅游产品。策划推出一批融自然观光、文化体验、户外运动、康体养生、研学实践、餐饮购物等于一体的特色鲜明、综合配套的多日游复合型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延长游客在 XX 的停留时间;开发推出一批地标性文化旅游商品,提升七彩月色街、丹霞口民俗旅游村、丹霞景区西入口商业街等特色旅游餐饮购物街区服务功能,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业态。

  三是高标准布局产品业态。持续抓好南台、芦湾、五泉、红沟 4 个乡村旅游专业村提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做靓产业特色,为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树立标杆。依托红色旅游资源,乡村休闲产品开发,城郊区位优势,新培育发展汪家墩、暖泉、东寨 3 个旅游专业村,加快培育景区辐射型、民俗体验型、农业观光型、通道景观型等乡村旅游业态,积极开发农事采摘、花卉观赏、垂钓、特色民宿、

 民俗文化展示、农家特色美食品尝等乡村旅游项目,集中打造产品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乡村旅游升级版。加快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以丹柳公路为依托,加快水系景观建设,规划布局南台乡村、丹霞新村,依托水务局农场、沙河林场建设一批特色民宿,加快东寨村民宿项目建设力度,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加快乡村旅游示范点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旅游专业村、旅游示范镇、田园综合体、星级农家乐创建工作,不断提升旅游品牌质量。

  四是多形式开展品牌营销。不断深化“旅游全民大宣传行动”,坚持大众营销理念,持续做好传统营销,充分运用微信、微博、手机APP 等新媒体、新技术,将 XX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样的旅游产品进行展示,对旅游资讯、业界动态等内容进行实时更新推送。依托我县丰富多彩的资源禀赋,精心设计吸引力强的各类节庆和体育赛事活动,持续举办“中国枣乡•魅力 XX”文化旅游艺术节等节会活动,筹划举行生态马拉松赛、马拉松自行车骑行大会等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吸引游客、聚集人气、拉动消费。大力宣传“看完丹霞游乡村”、“本地人游乡村”的旅游宣传品牌,强力推介 6 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邀请主要客源市场旅行商来我县考察踩线、对接合作,促进旅游文化产品推广。配合各镇及早谋划全年特色节会活动,确定主题、列出内容、排出时间,开展“菜单式”、“赶集式”营销,让旅行社就地组团,有效解决乡村旅游营销形式单一,客源不足的问题。精心策划开展观鸟赏雪、滑冰徒步等冬春季旅游活动,拉动冬春季旅游消费市场。

 五是常态化整治市场秩序。立足打造旅游市场秩序监管“首善之区”,积极探索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治理的新途径、新方法,构建多元化、立体化、全覆盖的旅游市场综合执法监管体系。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整治行动”,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坚决打击欺客宰客、恶性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早斩断旅游“黑色利益链”。完善旅游投诉和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健全游客满意度测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记录、严重违法企业和从业人员“公开曝光”和“黑名单”等制度,全面落实旅游投诉先行赔付制度,推动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深入开展文明旅游行动,宣传文明旅游公约,营造文明旅游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继续实施旅游人才培训项目工程,重点对 A 级景区、星级饭店、餐饮住宿经营单位、乡村旅游点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技能培训,培养一批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积极推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职业准入制度,全面提升服务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XX 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XX 年 7 月 18 日

篇八:XX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余主任、市旅发委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县政府向省旅发委、市旅发委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指导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向多年来对**旅游工作给予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不足之处,请予以指正:

 一、基本情况 **是以哈尼族、彝族、傣族为自治民族,多民族和睦共处的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共辖5乡2镇3街道81个村(居)委会 763 个村(居)民小组,国土总面积 2858 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6.8%)。2016年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0.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 81.7%;生产总值 72.11 亿元,财政总收入 6.3 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4.24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1426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690 元。境内山坝相间,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最高海拔 2580 米,最低海拔327 米,坝区常年无冬,终年无霜,县城年平均气温 23.9℃,素有“天然温室”之美誉,是距省会昆明最近的热区。随着昆曼国际大通道的建成,老国道 213 线改扩建,以及泛亚铁路、永金高速公路、**通用机场等项目建设,**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县五大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积极抢抓省市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措施机遇,组织成立**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立县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以建设旅游强县为目标,充分挖掘“一片四线”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2016 至 2020 年县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1000 万元以上,全力打造“避寒养生 花果**”旅游品牌形象,努力在“十三五”期间把**建设成为云南最美热区、云南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冬季避寒旅游胜地。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以大项目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一是以规划为引领,树立项目储备意识。按照我县旅游规划总体修编,“十三五”期间共谋划旅游储备项目 42 个,2018 年计划新增 5 个。目前果香四季国际旅游度假区已纳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山云华界农业旅游庄园纳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滨江傣族蒙面情歌园、哈尼罗槃王宫等 6 个前期项目纳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为下步精准招商做足准备。二是高站位远谋划,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入库。积极与旅游企业对接,做到应统尽统、应纳尽纳,今年以来共入库果香四季、山云华界、印象大酒店等 7 个项目,完成投资 4.72 亿元。三是狠抓项目建设,统筹推进重点项目。投资 70 亿元的果香四季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并

 成立由县长及云南建投集团副董事长为组长,双方共建共担责任机制的项目建设指挥部,抽调各部门精兵强将全力跟踪服务项目建设;投资 3.4 亿元的山云华界农业旅游庄园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8 年可建成投入运营;投资 3.2 亿元的红河谷热海投入试运营;投资 5000 万元的印象大酒店完成项目建设;投资6.5 亿元高标准高规划建设十里滨江旅游休闲带,做美做优道路景观建设。四是以示范创建为目标,夯实旅游基础。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投入 170 万元公开招投标,委托北京清尚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开展**县全域旅游策划编制工作,并于 12 月 8 日完成编制策划第二轮汇报。全力做好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前期工作,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为全域旅游发展打实基础。

 (二)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大力加快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制定了《**县加快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工作方案》,打造坡垤村、者嘎村、曼来移民新村片区等 10 个乡村旅游示范点。重点推进坡垤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启动坡垤农业旅游庄园策划,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引进“**坡垤谷农业旅游有限公司”,整合项目资金 1600 万元完成整体村落改造。利用“旅游+农业”模式,推进曼来移民新村片区乡村旅游发展,整合项目资金 1880 万元,全面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旅游项目提档升级,完成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推进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项目建设,加大乡村旅游接待户业务技能

 培训,成功举办七届荔枝节。目前,曼来移民新村片区共有农家乐和民宿客栈 6 家,床位 83 个,可同时接待 1000 人以上用餐。今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经市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县依江风辣木体验庄园被评为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单位;经县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领导小组评定,**县城外城饮食城等 7 家单位被评为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县傣乡情农家乐等 4 家单位被评为二星级乡村旅游接待单位。目前,我县共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单位 18 家,其中:四星级 2 家、三星级 12 家、二星级 4 家,星级农家乐对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打响“厕所革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2017 年**县共投资 405 万元建设旅游厕所 9 座,不断深化、创新突破,完善“以商养厕”运营模式,抓管理、抓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旅游厕所脏、乱、差、少、偏的实际问题。在旅游厕所选址上,我们充分满足群众之所需,不做雪中送炭,只为锦上添花,超前布局、合理规划,更重要的是让群众及游客的文明程度、文明意识得到大幅提升,也对其他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起到示范作用。目前,我县结合棚户区改造项目,共完成惠隆佳园特色小镇 3 座旅游厕所建设,云南省低海拔训练基地 1 座旅游厕所改造建设,红侨五队及莫郎 2 座旅游厕所建设;在县城新农贸市场新建商贸城旅游厕所 2 座。我们将以 “厕所革命”为抓手,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向智慧旅游

 等领域延伸。

 (四)充分挖掘资源打造旅游节庆活动品牌。今年以来,**共投入 255 万元成功举办春节系列活动、龙潭正月十六街、甘庄花街节、白族三月会米干节、曼来荔枝节、傣族蒙面情歌节、甘庄彝族火把节、梯田人家“喍奢扎”、哈尼狂欢十月年等节庆活动,精心举办好每年一届的“金芒果文化旅游节”,并在传统举办活动基础上创新办节方式。水果、土特产、美食一条街等活动陆续推向市场化运作,更增加了啤酒音乐嘉年华、越野车邀请赛等互动性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到**旅游过节。金芒果节期间,我县星级宾馆酒店入住率达到 100%,接待省内外游客共 28.95 万余人次,实现社会旅游收入 1.15 亿元,同比增长20%和 35%,进一步提升了“花果**”旅游形象。**作为云南省低海拔体育训练基地,积极推动以滑翔伞、山地自行车等活动为载体,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体育场馆设施不断完善、提档升级,吸引了中国第一支软式网球队到**进行为期半年的冬季集训,积极备战明年举办的亚运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县内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快县市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化旅游规划滞后,与全域旅游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文化带旅游、旅游促文化的发展机制还未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目

 标、结构框架还不清晰,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还未完全显现。二是基础设施薄弱,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旅游景区景点及旅游活动场所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景点周边及县城区住宿条件单一,缺乏精品客栈、公寓、民宿等多样化的住宿渠道,在旅游六要素中,娱、购环节薄弱,能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不多、选择甚少。三是缺乏旅游专业人才。现阶段旅游人才的引进、培养尚未形成体系,缺乏旅游经营和市场开拓专业人才,未配备专业旅游车队和导游团队,旅游服务接待能力较弱。四是我县财政薄弱,项目资金投入不足,贷款融资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决策部署,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积极争取列为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重点招商、精准招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区景点基础配套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好宣传营销,抓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加快文化旅游经营人才、企业家队伍建设,强化现有文化旅游产业管理和经营人员素质。鼓励和扶持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提档升级,建立景区景点与宾馆酒店联动服务机制,评选旅游星级宾馆酒店、特色餐饮名店、旅游商品店、时鲜果蔬店,促进地方特色餐饮业发展,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四、恳请帮助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恳请省旅发委将**县纳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二)我县重点项目果香四季、山云华界已开工建设,但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土地调规难的问题,恳请省旅发委帮助**县政府向省司法厅协调解决果香四季项目地的土地问题,以及山云华界融资难的问题,并将果香四季、山云华界两个项目纳入省级旅游重点建设项目。

 (三)恳请省旅发委将曼来镇移民新村纳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及“两山”理论创新实践点。

 (四)恳请省旅发委给予旅游扶贫示范村坡垤村更多的资金、政策倾斜。

 (五)**是昆曼国际大通道、楚河经济干线穿境而过的重要节点,为了做好**大道的旅游城市景观大道提档升级,恳请省旅发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

 (六)我县正积极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但由于**县级财力薄弱,资金缺口问题较为突出,恳请省旅发委给予帮助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经费。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

 

篇九:XX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 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2013 年 11 月 20 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皖南,南依黄山,西临九华山,襟抱太平湖。自汉初置县,迄今已有 2100 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自然景观优美的古老城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 841 处(居全省第三位,全市第一位),其中国保单位 5 处、省保单位 10处、县保单位 37 处。*县是中国*之乡、宣笔之乡和木梳之乡,*生产技艺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县有国家级非遗名录 1 项、省级 1 项、市级 9 项,正申报省级非遗名录待批项目6 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 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8 名。目前全县已建成开放景区 12 家,其中文化景区 10家,4A 级景区 4 家,3A 级景区 5 家。景区数量和等级都位居全市前列。星级农家乐 10 家,其中五星级 3 家,四星级 2 家,三星级 5 家。2013 年新申报四星级五星级农家乐 6 家,已通过省旅游局的检查验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单位大力支持下,我县以建设文化旅游强县为目标,聚力打造*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四大品牌,有力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2012 年,*县共接待国内游客 万人次,同比增长 22.99%,旅游业总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20.29%。1-10 月,全县共接待国内外

  游客

 万人次,同比增长 34.99%,实现旅游收入 14.82 亿元,同比增长 32.91%。文化旅游占全县旅游份额的

 %以上,文化旅游从业人员达 7000 余人。

 二、主要做法 一是政府主导推动,形成发展合力。*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高规格的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形成统一协作的工作体制。在工作推进上,对重点项目实行县领导联系制,将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和进度督导落实到人。为健全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加快文化强县建设实施意见》、《关于鼓励支持*县城市规划区外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意见》及其补充意见、《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旅行社引客入*“二日游”奖励办法》,出台了《*县文物保护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明确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保障措施。健全完善了财政、土地、奖励等扶持政策,设立了古村落保护专项资金。积极加大宣传促销,成功举办了全县首届导游员讲解员技能评比和地方特色厨艺大赛,开展了文化旅游发展主题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全县上下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发展定位。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和具有较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

  对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修编,初步形成了以总体规划为龙头,集单体规划、详细规划、景点控制规划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初步确定了“一区”(县城旅游集散中心区)、“两线”(东部生态旅游环线和西部文化旅游环线)、“四大主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非遗文化和生态文化)的旅游发展格局体系和“一核”(县城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区域)、“两带”(丁家桥至黄村至榔桥镇文房用品及特色工艺品产业带和沿青弋江文化旅游带)“四区”(*川镇新兴产业与文化服务业块区,昌桥乡、蔡村镇、汀溪乡、琴溪镇文化旅游业、影视制作业块区,丁家桥镇、黄村镇、榔桥镇特色工艺品产业块区,云岭镇、茂林镇、*镇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示范区块)的文化产业格局体系。同时,相继完成了云岭红色旅游大景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水西双塔、黄田村古建筑群两处国保单位的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及小方塔等重点单体建筑维修方案编制,为全面提升*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档次和品位奠定了基础。

 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县坚持文旅融合、保护与开发并重、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兼顾的原则,形成了文旅互动、文旅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

 三是突出项目带动,形成强力支撑。积极融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坚持打造“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非遗文化和生态文化”四大精品。一是强力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成立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协作组和专业招商局,专门负责文化产业招商引

  资工作,研究制定文化招商工作方案,出台相关投资激励政策。目前,全年新引进文化旅游项目 8 个,在建重点项目 9 个,完成投资 2.7 亿元。启动云岭军事体验中心和新四军文化广场建设,完成皖南事变史料陈列馆提升打造工程对外开放。以李白与汪伦的友情文化建设为重点,实施“十里桃花长廊”工程,启动*文化商业街建设。结合县人大 2 号议案办理,推动安徽省旅游集团公司加大在*景区的建设投入,实施了南阳客栈停车场、渡口水上景观码头、文昌阁文化布展、标识标牌更新、景区环境整治和夜景亮化等 21 个项目,目前 9 个项目已竣工,其余正在实施中。投入 2.14 亿元建设中国*传习基地,目前已完成*博物馆主体结构和幕墙安装,正在进行内部布展方案招投标等后续工作。传承和发扬“宣笔制作技艺”,中国宣笔文化园项目已于 10 月 8 日开工建设。实施全国文物维修保护样板示范工程。经过积极争取,我县黄田村古建筑群保护利用列入全国文物保护样板示范工程,该项目总投资 1 亿多元,年内开工维修。二是配套开发城市建设项目。按照“山水城市”的发展理念,力争将县城打造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显著、宜居宜游宜业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增城区绿地 7.7 万平方米。开展省级文明县城等创建活动,初步统计已投入资金6000 余万元,全面整治了 10 条主街道、7 个城区进出口和一批小区公园。围绕“一城三区”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市政重点工程,城市生态水系景观工程幕溪河改造工程各标段正加紧建设,幕溪

  河公园已对外开放。党校新校区、*中新校区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县医院扩建项目全面完成。在县城新区,结合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建设了文房四宝大市场、茶文化市场、星级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三是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大力实施交通会战,2013年县财政投入 10 余亿下决心改善*县交通条件,目前已经完成投资 8 亿多元。扎实推进“两高两快”项目,芜黄高速项目前期工作完成资料收集整理;按期完成合福高铁*县段线下工程量。205国道界山至双坑段改建工程完成招标和征地拆迁;榔树口至浙溪桥段路面改善工程已完工;榔树口至双坑段年内主体工程完工。322 省道宣*快速通道工程鼓楼铺至化肥厂段 19.3 公里境内已开工建设;*茂线改建工程主体完工。与九华山连接线厚岸至青阳东堡公路开始征地拆迁,与 318 国道连接线云岭至北贡线正在进行工程招标。此外,县内旅游交通环线洗白线升级改造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四是加大重点景区环境整治。大力实施查济古民居配套设施建设,共投入 3000 多万元,完成了 11 公里的旅游步道建设、2000 多平方米的古建筑抢救性维修、10000 多平方米的步行街立面改造。新建游客服务中心 1393 平方米、生态停车场 11000平方米、生态广场 1410 平方米、生活污水处理站 1 座,配建了供排水管道。同时我县还结合“三进三解三推动”教育活动,组织党员群众多次开展了景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规范完善引导标识系统,保证游客出入便捷、游览顺畅,景区形象得到显著提升。

 四是加强传承保护,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加强文物保

  护基础工作。完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统一制作安装了保护标志牌。

 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制作技艺是全省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中国*集团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宣笔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黄村镇被评为“中国宣笔之乡”。

 三是加大申报工作力度。查济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首届中国景观村落,黄田村入选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和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镇入选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目前,*镇和黄田村正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四是创新古村落“多元化、社会化”和民居“流动化、市场化”保护模式,探索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全县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制定出台了《*县古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明确了古民居保护的责任人,并提出了流转具体措施。通过流转等途径,进行产权或使用权合理化调整。并鼓励在不改变古民居用途的前提下,利用古民居开办小型博物馆、专题陈列馆、民俗馆等特色文化项目,拓展古民居使用功能,激活古村落保护利用机制。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全国大多数省市县将旅游业作为地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旅游产业的开发,我县旅游客源被周边旅游目的地分流的态势日趋明显,*县旅游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和挑战,大有不进则退的危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旅游资源有待深入挖掘。对*的友情文化、云岭的

  新四军文化、*的书画文化、黄田的孝道文化、查济的徽文化、赤滩的民俗文化、水墨汀溪的养生文化等人文资源深入挖掘和整理包装不够,纯粹“卖景点”的现象突出,*、*、查济等景区不大不强,缺少有核心竞争力的景区。*县旅游城市形象还未形成。二是 旅游产业综合服务功能 有待提升。全县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文化娱乐等环节相对薄弱,各旅游景区之间交通网络不畅、等级较低,没有形成快速便捷的循环通道,制约游客进出我县的旅游交通瓶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品种少,景区内文化娱乐项目少,缺乏参与性项目,难以留住游客,游客人均消费偏低(*县 720 元,全省 896 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 个百分点)。

 三是 旅游投融资 渠道有待拓宽。旅游企业特别是旅游景区融资难,加之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力度不够,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态势还未形成。虽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高品位的旅游项目,却因缺乏资金投入,导致全县许多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进展不快,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旅游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资源环境保护力度有待加强。近年来,由于资源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不强,没有形成联合执法的机制,旅游景区及景区道路沿线“乱采、乱挖、乱建”现象比较突出,景区道路以及 205 国道*县南陵段超限、超载现象较为普遍,一些景区河道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等等,严重影响了景区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发展思路

 以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核心区、安徽省旅游强县和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按照立足优势、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效应,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使*县成为集生态休闲、红色记忆、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努力实现我县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向文化旅游强县的跨越。

 (二)主要目标

 到 2015 年,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 6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 22 亿元;将*景区打造成为国家 AAAAA 级景区,将月亮湾景区打造成国家 AAAA 级景区,建成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 6 家,省级四星级以上农家乐 20 家,省、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5 个;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地位突出,成功争创安徽省旅游强县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到 2020 年,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 10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 45 亿元;打造一批旅游知名品牌,将云岭景区打造成为国家 AAAAA 级景区,将黄田景区、*文化园景区打造成国家 AAAA级景区,培育 3 家旅游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地区生产总值 30%以上及第三产业增加值 50%以上,旅游从业人数

  占城乡就业人口 20%以上,旅游业成为*县的首位产业,实现“旅游强县”战略目标。

 (三)工作举措

 重点实施“11411”五大工程,县财政决定今后每年投入文化旅游发展资金 1000 万元,重点用于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一是建设一个旅游集散中 心。依托城市框架的拓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将新四军文化、*文化、皖南特色文化等文化元素融入城市主题文化景观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营造城市旅游文化氛围。通过国家生态县、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旅游强县等创建,加快规划建设集风味饮食、商品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主题鲜明的特色街区,提升城市综合旅游功能、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实施文房四宝大市场、西区景观长廊、高铁车站旅游接待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将县城打造成具有皖南特色的生态旅游、环境宜居城市和具备中转、集散、服务游客等功能的旅游集散中心,成为*县文化旅游支撑中心。

 二是打通一个内成环、外相联的旅游快捷通道。打通榔桥至茂林绿道环线,加快洗白路、溪桃路等县域内旅游公路网络及其配套设施的改造步伐,改扩建一批重点旅游城镇和景区的旅游交通道路网络。完善全县主要景区(点)及旅游公路旅游标志标牌,规范景区、交通干线上旅游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广告牌设置。优先发展旅游客运,延伸城乡公交至各旅游景区。推进绿色长廊建

  设,在公路和青弋江两侧实施绿化措施,栽种青檀林、凤尾竹等景观树种,对沿线山坡栽种桃树、映山红等花果经济林和风景林。加快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步伐。依托“两高两快”交通干线,加强旅游区域协作,主...

推荐访问:XX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融合 工作情况汇报 发展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