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5篇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科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从文献上看,中外各国普遍非常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科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从文献上看,中外各国普遍非常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和国家改革的重要措施。美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强调以共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来引导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发展的方向,认为学习应当承担起传统文化价值观内化为人们道德文化品质的重任。各种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都集中展现了美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国家向学生以及国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同时也是向青少年传播政治制度、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英国国家课程十分强调通过学科教育体现英国传统文化内容,主要通过英语、 历史、 艺术与设计等学科内容来进行英国传统文化教育,而且也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文化遗产资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新加坡近 20 年在中学普遍开设了《儒家伦理》课程,创立了独特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在各门学科中都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如节日、礼仪、风俗、音乐、戏曲、神话等,还有蕴藏在课文中的孝亲、守时、礼让、睦邻、公德心等优良传统美德。韩国一方面通过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机构和各类社会机构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挖掘和宣传;另一方面则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不拘泥于传统,包容现阶段的多元文化国情,同时胸怀世界的新时代人才,这也是韩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持续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我国台湾地区把传统文化教育始终贯穿于学校的课
堂中,体现在学科开设的课程内容上。
近年国内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日益增多,许多学者系统地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性,并对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提出了建议,如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岂之的《张岂之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河南大学教授李申申等人的《传承的使命: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问题研究》和王泽应的《中国优秀传统德育思想的开发和转化研究》 等。同时, 更多从事基层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也广泛地参与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中,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为关键词在 CNKI 中进行精确搜索, 就分别得到相关文章 90 多万篇 和 5 万多篇。
通过对国内外各类研究成果的梳理,充实了课题研究的理论资源, 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虽然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在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追求世界教育潮流的新理论,而忽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缺乏培养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系统。因此,在基础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改革,不仅是因为有着最多的受众,更是因为它所具有的先导性作用。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性、强化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人文精神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006 年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
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于 2014 年 3 月 26 日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 2017 年 1月 25 日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传统文化进校园”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宣传普及工作,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是避重就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课程是必须的载体。但目前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课题主要是从
宏观层面对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的研究,以学科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题则比较少。在当前国内外缺少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研究、传统文化类课程缺少统一的技术规范指导的情况下,探索小学科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路径,十分必要。
二、 课题的界定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学科渗透式教学,即将某个学科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通过各门学科课程化整为零地实施教育。这种课程模式,便于将这个学科领域的各方面内容分门别类,使学习者在各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情感。
三、 课题研究目标
结合小学《科学》课程特点,挖掘小学《科学》课程典型内容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通过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内、课外科学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四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国建筑 民间工艺 技术与工程 挖掘课程典型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琴棋书画 古玩器物 四大发明 中华武术 传统节日 传统音乐 衣冠服饰 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 传统文学 传统中医 地域文化 饮食厨艺 传说神话 动物植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科学》课程 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1.调查报告 2.社团活动 3.实地参观 4.社会实践
1.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2.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课内 课外
框架内容说明: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的内容,从小学科学课程四大不同领域中精选典型内容,找到课程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挖掘潜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通过课内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课外组织开展调查、社团活动、实地参观、社会实践等活动,实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五 、 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科学》课程的六年制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六 、 课题研究方法
1、访问调查法:在开展课题研究学校,通过对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访问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知晓率,掌握科学学习过程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通过对科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全面了解小学科学教学中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从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层面掌握课程融合的工作开展情况。
2、个案分析法:从一至六年级学生中抽样作为个案分析对象,跟踪观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的发展状况,通过认真分析,衡量课题研究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3、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课题开展各阶段性成果与课题开展前期
现状,分析课题开展工作的有效性,诊断课题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确保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梳理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及时地挖掘和总结,并上升为理论成果,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榜样和借鉴。
七 、 课题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理论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确定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具体内容包括:组织课题组成员,确立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人员的分工与协作,编制实施方案;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收集学习研究有关资料。
2、实施阶段根据实验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实现初步研究目标。在这一阶段中,定期组织实验研究交流活动并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3、结题推广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整理整合教学案例,总结小学科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实践经验,推动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八 、 对课题保障条件的论证 中华民族有着 5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通过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筚路蓝缕,生生不息,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国人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让学生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小学《科学》内容丰富,涉及多个领域,课程具有很大的
开放型和挖掘空间。本课题是在原有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精选典型内容,挖掘小学《科学》课程典型内容中潜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把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同时课题开展不受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制约,课题实施易于操作。
课题组成员由从事一线科学教学和教学管理的中青年教师组成,同时涵盖农村、乡镇和市直学校,所有成员对本课题有研究兴趣和基础,也有投入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课题组成员为课题开展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调查问卷、咨询等工作,为本课题研究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大多数成员都有从事主持或参与科学课题研究的经历,是一个理想精干的研究团队。研究成员所在单位图书馆和微机室资料充足,能够满足课题研究需要。同时,邀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曲阜市教师教育中心教研人员对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又有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及导师团队的引领,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计划性、科学性、有效性。
篇二: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弘扬传统文化活动方案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近现代以来,随着各民族日益深入和广泛的交往,不同文化的价值日益被人们认识,多种文化模式并存,导致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碰撞已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下面是有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欢迎参阅。
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范文 1
根据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有关构建和谐校园的文件精神,为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特制定我校开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的主要内容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园环境,践行“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忠”:以精忠报国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孝”:以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为主线,贯穿培养学生生活真情、情感亲情等方面的要求;“雅”: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主线,贯穿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情趣、志趣方面的要求;“诚”:以诚实守信、以诚相待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道德品质修养方面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创新学校文化,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和谐校园;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动,使青少年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通过实践体验,使青少年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小青年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基本原则:一是贴近生活原则。二是继承创新原则。三是实践体验原则。
三、工作要求
1、抓好队伍建设。教师既是主题活动的推动者,更是活动的践者和示范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取信于学生,让全体师生成为“忠、孝、雅、诚”的行动者。
、营造学校新文化。理念表现出一种精神,精神体现出一种文化。各班要通过这次主题教学活动,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推动校园文化的积淀和创新,为学生在学校生活营造学校的新文化,使其在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
、创新活动方式。各班在活动的组织中,要以活动为载体,以任务做驱动,克服空洞的说教,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范文 2
优秀的传统文化,代
表着文明、高雅;优秀的传统文化意味着健康、和谐。从《诗经》中“载驰载驱”“我心则忧”的许穆夫人,到《楚辞》中“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日省三身”“君子慎独”的孔子,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孟子,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从对祖国山河“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深沉热爱,到“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的庄严责任……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她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成果、探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书香人文校园,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积极营造文明校园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根据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
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确保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学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讲文明,养成文明礼仪”;“争当礼仪标兵,构建和谐校园”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 “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象和关系,推动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全方面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1、规范校园、班级文化建设。
、规范学生语言,净化校园语言环境;
、规范学生行为,每周结合道德行为教育主题进行行为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及课间活动,使校园活动安全、健康、雅致、和谐,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加大力度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班级育人氛围。
四、主要内容: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园环境,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1、校园文化建设氛围:用文化打造校园,以环境感染师生。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以“以块为主,以条为辅,条块结合”形式。寓“传统文化”和“行为习惯”于校园的一砖一墙,一草一木,让校园成为师生共享文化魅力的乐园。
、教师活动主要内容:教师既是主题活动的推动者,更是活动的实践者和示范者,要以高尚的品行、人格魅力引领并推进主题教育活动。
具体要求如下:
“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尽已所能,以实际工作成效体现对祖国的忠诚;
“雅”:增强终身学习意识,以广博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知识技能提升个人修养和品味。
“诚”:真诚待人,关爱学生,杜绝打骂等体罚现象,以宽容心态对待周围人和事。
、学生活动主要内容:“忠”:以忠贞爱国、精忠报国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和文明礼仪等教育,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以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劳动、遵守纪律为荣,培养学生博爱精神和品德;以危害集体、损人利己、好
逸恶劳、违法乱纪为耻,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遵纪守法的道德行为;让学生明辨是非、知耻明理、知耻改过、自尊自爱、自尊自重。
“孝”:就是要教育学生感恩和服从教育。以孝敬老人、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为主线,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知恩图报,让学生懂得:一个人无论在家、在学校、在任何一个群体,还是在社会、在国家、乃至全世界,都需要有一种服从“规章”、“规则”、“法律”、“大局”、“真理”的意识。要求学生从遵守校规校纪开始,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规的自觉性;从为他人多做好事、为班级多做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
“诚”:是以诚实守信、以诚相待、求真务实为主线,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修养,让学生做到:讲求诚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反对“虚、假、骗”行为。
“雅”:是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主线,教育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情趣、志趣。A、让学生做到“六无”:校园无纸屑、地上无痰迹、教室无杂物、墙上无污迹、走廊无嘈杂、桌椅无刻印。B、做到“五带”:把礼貌带给朋友、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回家里、把谦让带给他人、把诚信带给社会。C、做到:说话轻声,走路慢行,待人礼貌,讲究卫生,文明用餐。
“礼”:就是要文明礼貌,对人以礼节、礼貌相待,
教育学生注意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的礼貌言行。包括升旗礼仪、就餐礼仪、课堂礼仪、尊师礼仪、同学间交往礼仪、穿戴礼仪、借用物品礼仪、迎客礼仪等。A、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B、会施行礼仪,如:握手、鞠躬、敬礼、礼尚往来等。C、见到老师、长辈、同学、亲戚朋友主动打招呼。D、使学生懂得在任何场所和所有职业行为中都有礼仪相让的行为规范,如:对老、弱、病、残、孕的人让行、让座、让言等行为都是一种人道主义;关心、照顾需要帮助的人,如有冲突,应礼让他人;上学、放学时向父母打招呼,关心父母,孝敬长辈和老人,待客热情礼貌等。总之,礼仪教育,是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部分;礼仪教育的本身就是在进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弘扬“礼仪之邦”精神遗产的爱国主义教育;礼仪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在的自律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创文明、友善、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五、活动形式:
分层次、分阶段、分部门落实主题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1、一年级以文明礼仪教育的“雅”、“礼” 重点为主,对学生进行礼仪意识的启蒙教育。二、三年级以“忠”、“孝”、“诚”为重点。
、结合文明班评比活动,12 月份加强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检查力度,重点抓学生的礼貌、礼仪及课间追逐的现象,使得不文明现象无处藏身。并及时对表现得出色的队员和班级进行表扬。
、利用升旗仪式后,对全体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国旗下讲话将围绕“忠、孝、诚、雅、礼”为主线,增强师生行为举止文明的自觉性和意志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携手创建和谐校园。
、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礼仪》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确定每周的礼仪训练重点,每周着重训练一个方面,检查一个方面,巩固一个方面。
、以大队部“快乐书香”读书活动为切入点,以多样化的辩论会、讨论会、社会实践、演讲、歌咏会、自编自演节目、手抄报、漫画、宣传画、礼仪活动竞赛、征集名人名言警句、口号等形式主题活动班队会为契机,认真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书籍,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读书征文活动。
六、活动的过程:(活动时间分为部署动员、实施推进、成果展示三个阶段。)
1、部署动员:利用师生大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全
体师生明确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实施推进: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队会、广播站、校园网、校内外橱窗、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家庭方面:(1)早起后见到爸爸妈妈要说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
(二)学校方面:(1)每节课下课的师生再见语为: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2)每天早上读古诗或亲近母语等内容。
(3)每周有一次晨读由语文教师带读并讲解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料。
(4)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排练演唱、演奏等文艺节目。组组织学生开展诵读篇目的书法、绘画比赛。
、成果展示:通过诵读比赛、文艺演出、书画展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展现全校师生风采。
七、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明确传统文化教育各类人员职责。校长挂帅亲自抓,书记、分管教育教学副校长全力抓,教导处、班主任具体抓落实,学校其他各部门、全体教职工配合抓,形成的良好格局,具体如下:
领导小组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xxx
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范文 3
一、活动目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涵储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是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是优质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三园小学是九六年新建的一所新型学校,现有 18 个教学班,千余名学生,60 多位教师。近年来,我校在办学过程中注重抢占教育的制高点,以教育现代化为龙头,全方位地实施素质教育,在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分别被评为“省文明单位”、“省档案管理先进学校”、“省读书先进集体”、“市办学评估优秀学校”、“市课改实验先进学校”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日益提高,学生的获奖成绩也很显赫。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将是最完美的教育。由此,我校决定将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与创建特色学校结合起来,从 2005年十月启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经典导读工程”。进一步铸造学生的民族精神,打牢学生的文化根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品质,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从而达到:
1、通过诵读经典,加深儿童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吸收,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儿童养成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
学生的民族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提升语文能力,打好语言文字功底,激发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原则
1、兴趣先导,寓教于乐。
、各学科之间互相配合。
、课堂指导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家庭与学校相结合。
三、活动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活动,主要选择《论语》、《孟子》、《老子》、《诗经》、《庄子》等重要的先秦典以及《史记》和历代诗、词、文、赋,尤其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 72 首等,包含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代文学作品,采用拼音注释读本,组织儿童诵读。
四、活动方法
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导读效果。传统文化内容较深,教师在指导诵读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
1、要坚持以引导、激励...
篇三: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工作实施方案及项目申报参考
1.
组织专业资源 —— 保障研究和实验的可持续发展 总课题组集合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国内重点高校、省市级教科研单位及校外教育机构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并为各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提供指导与服务,以确保实验工作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2.
建立实验学校(园)
—— 普遍开展实验 普遍欢迎有志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高校、高职、中小学、幼儿园参与课题实验,颁发资质牌证。
总课题组可提供的服务和指导:
通过网络平台、信息资料等多种方式提供服务和指导
每年或每两年组织课题年会、全国性培训活动
每年或每两年开展论文、教案或优质课评比活动,优秀教师评选活动
对实验学校的要求:
按总课题组的要求参与课题活动
进行相关实验
及时向总课题组反馈信息和资料:提供开展校内相关活动的信息,推荐校内的优秀论文、教案、活动设计,反馈学校和教师的相关需求
每学期一次总结学校实验成果与经验
成立课题小组,设一名联系人,负责与总课题组保持联系
3.
建立研究基地 —— 树立典型,发挥辐射作用 实验学校(幼儿园)中有条件者可申请建立研究基地,由总课题组提供个性化服务指导,与总课题组合作开展更为深入的实验研究。
总课题组可提供的服务和指导:
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案设计
总课题组组织专家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提供专业化、科学化、个性化、具有针对性的书面建议;提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面的发展策略及方案指导。
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师培训
总课题组提供专家跟踪式服务一年。专家可以分四次深入学校,指导学校通过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方法学习和具体实践开展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教科研工作;专家将与学校通过网站、邮件等方式保持沟通,进行日常指导,带动学校教师科研能力的逐步提高。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硬件设计与建设
总课题组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方案设计与建设指导。一方面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进行建设,突出地域及学校特色;另一方面根据学校具体需要,在功能上可结合书法教室、学生阅读室、德育教室、兴趣小组活动室等进行建设,高效利用空间。通过环境、氛围的创设,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供室内装饰装修设计效果图、施工图;室内教学用家俱(课桌椅、资料架、展示台等)设计效果图、实施详图;必要时专家可深入学校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方案开发。
校本课程研发咨询指导,校本活动方案设计咨询指导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研发组,总课题组通过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活动方案样例提供等方式指导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研发工作,并对研发工作成果给予分析、建议和必要的修改。从而协助学校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课程研发能力。
突出地方和学校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创设
总课题组组织专家提供针对新建校和旧校改造所进行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设计。可选取建设校园主题雕塑、主题文化墙、文化长廊、教育活动园地,以及进行楼内教学空间布置等形式。提供总体方案、效果图、实施详图。
对研究基地的要求:
按总课题组的要求参与课题活动,选择上述工作项目中一项以上进行相关实验
成立由学校领导牵头的课题研究小组,分析本校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教学方面的现状,明确学校参予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制定、落实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及具体措施
分析教师队伍和学生现状,通过制度和组织形式的保障,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教师参予教育科研的热情
设一名联系人,与总课题组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及时向总课题组反馈信息和资料。提供开展校内相关活动的信息,推荐校内的优秀论文、教案、活动设计,反馈学校和教师的相关需求以确保通过专家引领、由总课题组提供切实有效、符合学校自身发展愿望、符合学校自身教育理念的相关教育科研指导
逐步完善本课题研究所需的教育教学环境
每学期一次总结学校的实验成果与经验
4.
建立实验区 —— 紧密结合地方教育机构的工作 选择有条件的地区,与地方教育厅局、教科所、教研室合作,建立课题实验区,颁发资质牌证。
总课题组可提供的服务和指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区域教育发展诊断与规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区域活动方案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课程教材开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养计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区域推进成果总结、交流
对实验区的要求:
指导和管理区域内的实验学校和研究基地开展科研和实验工作
及时向总课题组反馈信息和资料:提供开展区域相关活动的信息,推荐区域内的优秀论文、教案、活动设计,反馈区域内学校和教师的相关需求
组织区域内的中华文化经典教师培训
定期开展学校和教师的考核与评优
每学期一次总结区域实验的成果与经验
成立课题小组,设一名联系人,负责与总课题组保持联系
5.
组织社会活动 —— 增强认同、加强交流、开阔视野
利用相关节日、纪念日等机会,组织实验学校/基地与家庭、社区联动,开展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家庭、社区的认同与支持,增加对学生学习与应用的激励。
适当时机,组织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竞赛、汇演、国际交流等,为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的交流学习、成果推广搭建平台。
6.
发展实验区、实验校(基地)、子课题的程序 地方教科研机构和基础教育中小学校可以采取申报课题实验区、实验校(基地)、子课题的方式参予课题,具体申报程序详见附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管理服务办法》。
子课题项目申报分类参考
有条件的课题实验区、实验学校(基地)可以同时申报子课题。子课题以研究内容为主进行分类,每一大类可分出多个细目,以下分类仅供参考,各申报单位可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确定恰当的子课题。
1.
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内容、方法、途径研究
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内容研究
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的推进方式研究(如区域推进、学校推进、班级推进、小组推进、家校配合推进等)
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手段方法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如德育、语文、历史、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艺术、书法、数学等)
2. 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的环 境、资源创设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如书、刊、报、音像制品、多媒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用教室建设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环境创设研究(如墙壁、厅廊、雕塑、板报、橱窗等)
3. 中小学、幼儿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教育教师培训的可行性模式研究
研训一体化校本教师培训的研究
区域教师培养的研究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学习对青少年全面素质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学习能力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语文素养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影响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语言文学素养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影响
6.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对学校品牌创建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团队凝聚力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校园文化创设中的地位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发展特色创建的影响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和谐运转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配合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配合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制
4 2014 年 年 3 3 月
篇四: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教育” 活动实施方案一、 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连绵五千年, 积累了 丰厚的文化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 人类的文化宝库, 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
园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发展, 推动幼教改革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教研活动, 学习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知识, 继承“仁、 义、 礼、 智、 忠、 信、 孝、 勇” 的民族秉性。
我园以“自然育人, 育自然人” 为办学理念, 系统整合教育资源,逐步形成我园“快乐健康、 富有活力、 温馨和谐、 自主创新” 的园本文化, 全面提升我园的核心竞争力, 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 培养一批“知感恩, 会说话, 靠自己, 敢尝试” 的新时代的“龙的传人” 。
二、 活动主题 1、 小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以课题组提出的尊敬父母、 团结友爱、 热爱集体、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拾金不昧等为主题, 开展系列活动。
中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 开发具有特色的活动课程, 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认识,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让幼儿接受优秀文学熏陶, 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丰富知识启迪智慧、 发展潜能。
大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以开展古诗词教学为切入点, 让幼儿从诗词中体会韵味, 品味诗词的无穷意境, 从而体会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 活动目标:
发掘、 构建我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 快速提高我园教师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组织领导:
组
长:
梁
蓉 副组长:
杨芳丽 成
员:
全体语音组成员 五、 活动原则:
1、 全面性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在每一个幼儿身上得到落实,使每一名幼儿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2、 整体性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要体现在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 形成体系。
3、 发展性原则:
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不急功近利。
六、 活动过程:
(一)“走进经典” 系列教育活动
1、 读(9-10 月份)
由语言教师负责利用入园时间、 午休、 双休日等时间组织幼儿背诵《三字经》 每周背诵 10 条, 语言教师对每周所背内容作适当文字疏通, 确保人人熟记内容; 。
2、 讲(10-11 月份)
教研组开发校本课程, 举办《三字经》 解读专题讲座, 引导幼儿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3、 赛(12-1 月份)
幼儿园围绕《三字经》 开展诸如诵读、 知识竞赛、 书画、 故事会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寓教于赛, 以赛促学。
(二)
强化学生古诗文课内外阅读 文学经典, 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 既是语言的经典范例, 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蕴涵着民族的精神和思想历程,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极好素材。
我们将利用语言课堂强化了 幼儿古诗
文诵读和古代经典名著阅读。
各班语文教师根据语言教材的编写, 进行适当的拓展, 确定每周一首必背古诗篇目。
(三)
兴趣小组特色活动:
根据幼儿的爱好和特长, 结合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利用中秋、 国庆、 重阳、 元旦等传统佳节, 开展书法、 国画、 舞蹈传统艺术活动小组, 让有特长的幼儿在活动小组中得以张扬, 使中化传统文化教育得以拓展和延伸。
七、 活动措施 1、 加强领导, 科学规划。
我园领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领导小组, 努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相关教研组组织落实、 各领域老师协同配合的局面,并把该项活动纳入幼儿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之中。
2、 立足园本, 制定方案。
幼儿园将结合师幼的具体情况, 立足本园实际,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方案要具体、 明确、 易行, 有主要措施和具体做法, 内容简要、由易到难, 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形成我园自己的特色。
3、 指导检阅, 规范提高。
幼儿园为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好检查和监督工作, 并将其纳入幼儿园特色建设评比、 文明班级考评之中, 将开展的专题活动作为开展幼儿园文化建设工作评比的重要依据, 使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成为我园的自觉行为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常规性活动。
力争每学期定期开展全校性的大型成果汇报展示活动, 为幼儿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舞台, 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提供交流的平台。
篇五: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7〕5 号)和《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办发〔2018〕4 号)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传承发展 AA 本土文化的优秀成分,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建设“五个 AA”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彰显 AA 文化特色,弘扬AA 精神,不断增强 AA 地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二、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一)总体目标:到 2025 年,与全省同步,基本形成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协调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果,核心思想理念深入人心,中华传统美德广泛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充分彰显,具有中国特色、湖湘风格、AA 特质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AA 文化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二)工作思路:构建“五大体系”,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体系、教育普及体系、保护传承体系、创新发展体系、传播交流体系;实施“七大工程”,即传统文化经典研究阐释出版工程、AA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优秀传统文化“五进工程”、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创作工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平台建设工程、AA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程、AA 文化走出去工程;建设“五大基地”,即湘南文化研究展示基地、红色文化保护展示基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综合保护展示基地、AA 特色文化产品原创基地、昆曲文化交流基地;培养“一支队伍”,即培养一支规模庞大、布局合理、素质精良、结构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队伍。三、主要任务(一)深入研究阐发。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深刻阐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需,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五个 AA”的深厚根基,深刻阐明 AA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构建有中华基因、AA 特色的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 AA 文化历史渊源、内涵特质、精神内核、创新创造等的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加强地方史及相关档案编修,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二)加大教育普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积极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传统手工艺等进校园。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和党风廉政建设重要内容。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加强对传统节日、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文化传统和习俗的活态利用,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 AA 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把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体现在社会规范中,与制定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相结合。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加强乡土文化教育,编撰出版一批乡土文化教材。(三)加强保护传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
好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发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文物保护传承作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积极实施《AA 市古民居保护办法》,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加强传统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打造特色民族文化品牌,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四)推动创新发展。科学编制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等专项创作规划,提高创作生产组织化程度,彰显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风范。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A 特色文化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创新艺术表达,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等的扶持,推出一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利用现代手段,推动传统文化与新材料、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有机融合,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和原创文化品牌。(五)促进传播交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提高文化传播交流水平。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移动互联网等各类载体,开设一批专题专栏,大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重点推进新媒体融合传播,构建科学完善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格局。四、重点工程(一)传统文化经典研究阐释出版工程1.深入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A 地域文化,推出一批成果。加强 AA 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打造AA文化品牌,组织专家学者围绕AA的伏羲文化、义帝文化、农耕文化、矿冶文化、理学文化、瑶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内容加强研究阐释,编撰出版《湖湘文化区域精粹·AA 篇》《AA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林邑遗珠——AA优秀传统文化拾粹》(暂定名)等。编撰出版发行《AA 市志》,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抓好名镇志、名村志、特色志的编修,传承地方文化血脉。(责任单位:2.开展 AA 文化资源普查,建立 AA 文化资源数据库。评估认定 AA 文化资源
的种类、数量,摸清 AA 文化家底。重点做好地方戏曲剧种、文化古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和文物的普查工作。健全完善AA文化资源数据库,建立AA文化云,推进 AA 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和传播。(责任单位:(二)AA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1.加强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全面掌握全市革命文物保存现状,形成革命文物资源目录和专题数据库。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规划,规范有序、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对革命文物分布密集地区、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组织编制区域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完成湘南起义旧址群、中央红军长征AA旧址群等专项规划编制。对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革命类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确保文物安全。重点做好汝城会议旧址、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中共嘉禾南区支部活动旧址萧克故居、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陈家大屋、桂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旧址、红四军普乐活动旧址群、黄克诚故居、唐天际故居、欧阳海故居、郴县国共抗日合作谈判旧址李家大屋等维修保护和展示利用工作,湘南起义纪念馆策划推出一批红色文化主题陈列展览。推进湘南起义文化园、红军长征 AA 文化园等革命文化园区建设,打造湘南起义旧址群、“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等红色文化品牌。(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推进文化遗址园区建设项目工程。进一步加强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临武渡头汉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开展申报省级大遗址与考古遗址公园工作,力争申报工作实现新突破。(责任单位:3.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加强市县两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展览馆、陈列馆、剧场、非遗保护传承中心等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加强市文化艺术中心(四馆一厅)、非遗排演场所、生产传习用房、技艺展示厅等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完成 AA 市博物馆新馆、嘉禾县博物馆、桂阳县博物馆、临武县博物馆、欧阳海故居陈列馆、桂阳刘家岭宋代壁画墓博物馆等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4.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进一保护”。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进市场、进文艺演出,进行数字化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继续推进“临武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和建设工作。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联合相关高校、研究机构,通过建立工作室、工作站等方式,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研发生产推介一批特色非遗文创产品。对年事已高的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抢救性记录保护,组织各类传承人和非遗管理者参加研修、研习和培训,提高非遗传承人群和工作队伍的整体素养。(责任单位:5.加强 AA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AA 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并根据该条例及时修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组织实施《AA 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AA 市裕后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AA 市板桥首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AA 市板桥刘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历史建筑认定及保护工作。推进实施裕后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裕后街为轴线,李家大屋为核心,重点保护犀牛井、曹家祠堂、清淑桥、化龙桥、米码头、陈家大屋、李家大屋、南塔岭革命烈士墓群等文物古迹,重现“湘粤古道”历史风貌。推进实施板桥刘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半边街为轴线,清德第为核心,重点保护清德第、德萌天禄、古建筑群、水塘、后山等文物古迹,重现“唐朝宰相刘瞻故里”历史风貌。推进实施板桥首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首家街为轴线,首氏宗祠为核心,重点保护首斌故居、首氏宗祠等文物古迹。加强历史建筑、古遗址保护。重点抓好中心城区北街陈家大屋、裕后街李家大屋革命旧址、义帝陵、苏仙岭摩崖石刻群等项目建设工作。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按照《AA 市古民居保护办法》,组建 AA 市古民居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和重大事项会商机制,统筹解决古民居保护工作重大问题。开展传统村落全面普查和挂牌保护,建立 AA 市古民居保护名录。严格控制传统村落项目建设,推动传统村落科学有序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旅游、文化体验游等。(责任单位:(三)优秀传统文化“五进工程”1.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
教学中,进一步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运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推动湘南学院、AA 职业技术学院、AA 技师学院、湘南幼专等高校开设优秀传统文化选修或必修课,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和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相关专业建设。引导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对接区域文化艺术、民间工艺、民族特色产业设置相关专业,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与技艺大师、非遗传承人等合作建立工作室,开展技艺(文化)传承创新等活动。鼓励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昆曲进校园”“书香校园”等系列活动常态化,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校园氛围,逐步构建具有 AA 文化特质、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逐渐形成“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校园文化格局。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责任单位:2.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机关党建的重要内容,作为机关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指标,组织面向全体机关干部职工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利用节假日开展传统文化体育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地方戏曲进机关,丰富机关干部精神文化生活。(责任单位:3.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墙、文化活动中心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融入道德讲堂、社区课堂、市民学校、老年大学等社区教育培训活动,融入送戏进社区、送书法进社区、送春联进社区、诗词朗诵、歌咏比赛、舞龙舞狮、非遗展演等文体活动中,融入文明家庭、文明楼道、文明社区等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社区形成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4.优秀传统文化进乡村。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程相结合,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以文明村镇创建为着力点,实施文化兴村行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建设新乡贤文化,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力争 2018—2020年,每年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6 个左右,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30 个左右,“一市十镇”基本达到整域“美丽乡村”建设标准。2021—2025 年,重点
加强整县、整乡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普查、评估、认定,配合全省建立民间艺术之乡资源数据库。(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5.优秀传统文化进生产生活。充分利用各地自然禀赋、人文历史景观、民族民俗风情和传统戏曲、手工技艺等独特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市场运作,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深入挖掘城市自然、历史、人文特色,梳理历史文化脉络,塑造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时代特点的城市风貌。开展“AA 文化进万家”活动。办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安仁赶分社、宜章夜故事、汝城香火龙等民俗活动,展示传统节日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办好红色旅游文化节,推进红色精品景区建设。整合罗霄山片区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革命老区等特色优势,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文化教育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