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10篇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112021关于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调研报告参考参考范文 2021关于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调研报告参考参考范文 《荀子乐论》曰:乐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1 2021 关于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调研报告参考参考范文2021 关于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调研报告参考参考范文
《荀子乐论》曰: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谐。每逢新春佳节,长年奔波在外的乡党们,都会夹挤在千百万迁徙的队伍里,像候鸟一样回到父母妻子、亲朋好友的身边,回到梦牵魂绕、有着万般乡愁和记忆的家乡。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县干部群众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引导建立勤俭节省、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笔者借假日走亲访友之机,对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工作状况调研报告如下:
一、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但日常生活中的客事办理名目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封建迷信、相互攀比、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陈规陋俗普遍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行避开地演化为文明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隐隐的痛点,也成为部分群众屡屡返贫的主要缘由之一。
遏制婚丧陋俗和不良社会风气,推动农村社会风气向善向上向好转变,切实饯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势将成为不行逆转的浩荡洪流。
2
二、突出问题
(一)婚嫁方面:一是彩礼过重。一般多达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还要置办时尚家俱、电器,有的还提出购买汽车和单元房等等要求;二是讲排场,比阔气,迎亲要用高档小轿车,少则七、八辆,多则数十辆,还存在很大的交通平安隐患;三是待客中的不文明现象严峻。打麻将者通宵达旦,酗酒划拳现象经常发生,不文明的闹婚行为越演越烈,不但增加事主负担,还简洁滋生一些社会问题。
(二)丧葬方面:一是由于受入土为安封建思想的影响,绝大多数干部群众对殡仪制度改革持观望态度,墓葬规格愈高占地愈多;二是丧事自入殓到出殡时间以风水先生测定为准,孝子孝女与主要亲属被要求披麻戴孝日夜守灵,吊唁人员络绎不绝、花圈泛滥,造成很大的铺张和环境污染隐患;三是邀请乐人(龟兹)多在 20.40 口左右,表演节目少有把关,宣扬迷信和低俗文化的迹象时有发生。
(三)奢华宴席:在婚丧嫁娶客事操办过程中,宴席铺张铺张现象格外严峻,全鸡、全鱼、带把肘子缺一不行,烟酒的档次不断攀升,每桌酒菜价值均在 4.8 元之间,宴席数量也多在 60.150 桌之间,给事主造成较大经济负担。
(四)随礼负担:受礼尚往来和水涨船高世俗观念影响,随礼数额从过去的 10 元、20 元,到如今的 50 元、1 元,机关干部少则 1 元,多则数百元。一般家庭每年随礼要 30.1
3 元上下,不少人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随礼、尴尬重负。
(五)客事繁多:在操办婚丧嫁娶的同时,借助孩子满月、父母祝寿及生日、乔迁、升学、升职、参军、购车、立碑等理由进行宴请,宴请理由与范围不断扩大,也曾在某网络媒体看到过因出狱而大摆宴席庆祝的报道。
三、基层声音
咱们北方人都好面子,婚丧客事行情必定上涨,有钱人涨了面子,没钱人涨了债务,此风绝不行再涨。其实,大部分家庭都盼着,村里能牵头恢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月的红白理事会,抓紧管一管、治一治,彻底消退基层干部群众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多年来养成的陈规陋俗就会随之瓦解。家住 XX 街道办 XX 社区的 XX 感受颇深。
据了解,该村为于两年前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修订本村的红白理事会管理制度和本村喜庆事宜的操办标准、规模,在村公开栏进行公开,并纳入村规民约。凡需要办理婚丧客事的家庭,必需准时报告社区红白理事会及村(居)两委,并在统一指导下按章办理。目前,白灵社区红白理事会已累计参与指导婚丧客事百余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宽敞干部群众的拥护。
四、建言献策
(一)突出重点树正气。集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为重点内容的文明家园建设,遏制农村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大操大
4 办、铺张铺张、盲目攀比的铺张之风,杜绝巧立名目收礼敛财、天价彩礼等增加群众负担的行为,形成节省光荣、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把农夫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把农村的新风正气树起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宽敞农村得到进一步推广与落实。
(二)加强宣扬教育引导。以乡风文明一条街、道德讲堂、农夫夜校、村广播室、善行义举榜、文化(墙)广场等为主阵地,以农村集(庙)会、文化活动、红白喜事为契机,加大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宣扬力度。要把握时代要求,深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教育,针对性地开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厉行节俭、反对铺张铺张等优秀传统的宣扬教育,通过正反案例说教和算帐对比等形式,引导群众树立健康高雅、节俭文明、喜事新办的理念,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铺张等铺张之风。
(三)强化制度约束管控。要深化调研、梳理落后陋俗、不良风气和群众反映猛烈的突出问题,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调研等形式,结合镇村经济社会进展水平和群众的风俗习惯,针对性地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道德规范等规章制度,对红白喜事范畴、宴席标准、规模、人情随份予以上限把握;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要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公务人员家庭、各类模范、新乡贤带
5 头做移风易俗的提倡者、引领者和推动者,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真正成为树新风正气的典范;探究设置陋俗曝光台,对不听劝戒大操大办的人和事准时进行鞭笞和曝光。
(四)开展民风家风建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的贵重精神财宝。以农村社区或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培育形成崇德向善的纯朴民风和厚道家风,以移风易俗为重要内容,挖掘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宣扬推广一批优秀的家风家训典型。通过讲家风故事与记录家训、争辩家训、晾晒家训等形式,使勤俭持家、艰苦朴实等优秀家风家训成为每个家庭成员传承和崇尚的奇特价值理念。
(五)深化文明家庭创建。结合农村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坚持群众创、群众评、群众选的原则,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统一程序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及道德模范、渭南标杆、XX 好人系列创建申报评比活动,做到三到户三上墙,即创评标准、申报评议、定星挂牌三到户,评创评标准、评议结果、星级标牌三上墙,户户参评、户户挂牌,引导农夫群众讲文明话、做文明人、当文明户,扎实推动移风易俗进入千家万户。
(六)狠抓文明村镇建设。抢抓秀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机遇,不断巩固拓展农家书屋、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等精神文明阵地,乐观组建邻里守望公益志愿者服
6 务队伍,提倡就近开展送暖和献爱心活动,充分利用农闲和传统节庆日,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丰富群众的业余时间,占据群众的思想阵地,潜移默化引导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篇二: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省“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调研报告- 让文明乡风的道德力量滋养乡镇乡风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石,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关系着广大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湖南省落实情况如何?农村地区移风易俗遇到了哪些新情况、新问题?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和炫富攀比等问题是否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基层党员干部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面临哪些新困惑和新困难?带着这些问题,省文明办调研组先后奔赴怀化、岳阳、湘潭等多个市州农村地区对移风易俗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喜忧参半的现实状况
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环境越来越美、生态越来越好,环境卫生已不再是制约乡风文明的最主要因素。过去普遍存在的攀比炫富、高价彩礼、封建迷信等陋习在部分地方得到初步遏制。与此同时,一些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陋习开始出现,生态安葬理念在农村普及面临现实阻碍。
破旧立新意识逐步觉醒。随着移风易俗纳入各级党委绩效考核、弘树文明乡风宣传触角不断向农村延伸,农村乡风正气得到弘扬,陈规陋习旧俗得到初步遏制。调研中,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过去由于缺乏政府层面的推动和规章制度的制约,对名目繁多的“无事酒”,攀比炫富的婚丧事虽深恶痛绝,但往往碍于情面也只能硬着头皮从众跟随。开展移风易俗,对各类喜庆婚丧事宜规模和范围都进行了规范,既打消了大家对人情面子的顾虑又减轻了经济负担,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对移风易俗呼声很大、欢迎程度很高。岳阳市云溪区 2016 年“两会”上,云溪镇人大代表曹燕等 10 名代表就联名提交了《关于拒绝泛滥请客,净化礼尚往来的建议》,要求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移风易俗树新风,引起了很
大反响,引发了与会代表共鸣。
铺张浪费势头初步遏制。目前,全省已有大约 40%的文明村镇建立了“四会一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村规民约)制度,计划 2018 年底实现文明村镇全覆盖,2019 年底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四会一约”的推行,婚丧喜庆事宜有了专门的监管机构和制度章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它事不办正逐步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特别是岳阳、湘潭、怀化等地推行“禁塑禁燃”、以鲜花代替冥币,严格限制治丧时间、婚葬车队规模,大力推行以村级为主体统一配备不锈钢餐具、可循环桌布、电子鞭炮等红白事办事用品,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护了生态环境。
陈规陋习顽疾分散存在。受攀比心理、敛财心理和补偿心态所致,一边是部分地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城郊乡镇婚嫁还存在比房子、比车子、比彩礼、比排场的现象,另一边是贫困农村家底薄的青年因拿不出彩礼成为“剩男”的现象依然局部存在。错位的婚恋观助长了婚嫁论财的风气,导致了重利轻义、一切向钱看错误价值观在农村蔓延。名目繁多的“人情宴”,随礼高金额愈演愈烈。以寿礼为例,在湖南省湘北部分地区 36 岁可办寿宴,逢整五、整十可办,“三年一小宴,五年一大贺,十年一隆庆”成为常态,随礼方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同时,低俗庸俗媚俗的婚葬礼仪在农村部分地区大行其道,错误偏激的婚丧价值观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新因素。
生态安葬理念落实困难。近年来,湖南省民政等部门在制度层面对生态安葬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大建公益性公墓,推行火葬、树葬、花葬、撒散、格位葬等节地生态安葬。但受入土为安传统观念和不土葬就是不孝顺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墓地价格的飙升,“死不起”现象愈演愈烈,以及富裕人群购买
墓地建豪华墓等行为的负面影响,在多个市州特别是湘西、湘南地区群众对生态安葬接受度较低,推广普及难度很大。从对各市州抽样调查情况看,群众对火葬等生态安葬接受度普遍不高于 30%,生态安葬在农村地区占比不超过 25%。
二、精准有力的实践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湖南省在充分征求文明委成员单位、各市州文明办和基层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湖南省文明办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意见》,省、市、县三级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也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回应群众关切,制度设计上倡导“两办五不办”。从对湘潭、岳阳等地的调研和其他市州反馈情况看,群众意见主要集中在“离谱”的宴请名目、密集的宴请频次和繁重的人情开支上。部分地区家庭人情支出竟然占到整个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因“情”负债甚至因“情”返贫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成为影响脱贫攻坚的原因之一。为解决此种“怪象”、刹住“歪风”,年初湖南省启动了“刹人情歪风、治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专项行动,并在岳阳市试点推行“两个可办和五个不办”移风易俗新风行动。“两个可办”即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五个不办”即生日、乔迁、升学、参军、开业不办酒席。据初步统计,活动开展近一年来,岳阳全市农村烟花爆竹燃放同比下降了 80%,人情开支下降了 40%,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中央新闻联播、湖南新闻联播推介。
推动责任落地,部署落实上明确“四主”。移风易俗是一项崭新的农村工作,没有可复制的经验直接照搬,为此在管理体制上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制度安排。以各地实践经验看,移风易俗成效比较显著的地方都有四个共同点。一是实行党委
主责。推动成立党委一把手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坚持一把手负责制。二是推行纪委主导。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震慑力作用,开展“公职人员婚丧喜庆事宜”专项整治行动,倒逼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移风易俗新风。三是明确乡镇主抓。乡镇根据乡情民情组建“四会一约”,明确婚丧事操办流程、标准,细化奖惩措施,推动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自治格局。四是落实村级主体。按照“一会一约两队三书”(一会:成立红白理事会;一约:村规民约;两队:宣传劝导队、执法队;三书:责任书、倡议书、承诺书)工作模式,强化队伍建设,在村一级建立《登门告知制度》《举报奖励制度》等制度。
扩大示范引领,关键少数上实行“三限”。事实证明移风易俗必须要以抓住关键少数为突破口。长沙、邵阳、怀化、娄底等多地以公职人员、基层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为示范,通过限规模、限金额、限对象的方式,对红白事操办时限、随礼金额、车队乐队规模等划定上限标准,严刹盲目攀比之风。实行“行政干预+村规民约自治”的方式,通过行政引导营造“软环境”,通过村民自治制定“硬杠杠”,有效推动了农村广大地区倡俭治奢从“小气候”向“大气候”转变,真正做到了以关键少数的先行先试带动绝大多数的自觉践行。
宣传引导铺路,新风推进上注重“四抓”。弘树文明乡风虽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也绝不是无章可循。实践中,湖南省通过宣传引导贯穿全局,抓村镇创建、抓先进典型、抓协调联动、抓奖惩同步。在宣传平台选择上既注重中央媒体等高端推送的影响力,又不放弃接地气基层微宣讲的实效作用。在宣传内容上紧扣群众反映强烈的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分阶段、分主题推出有针对性的宣传内容,做到宣传有事例、有看头。在宣传形式上选择群众喜闻乐见和
易于接受的方式,制作大批移风易俗公益广告、动漫宣传片、音视频和 H5 微信页面等,受到群众好评。与此同时,坚持把移风易俗与美丽乡村建设、“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村镇创建、脱贫攻坚、新乡贤文化建设等同步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新格局正在形成。
三、值得思考的现实困惑
移风易俗在推进实践中遭遇了不少困难和难题,既面临着陈旧不良思想意识和旧俗旧习的束缚,又有新情况、新矛盾的现实阻碍。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首先要对移什么风、易什么俗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
移风易俗是精神文明的体现,美丽乡村不能代替文明乡村。千年风俗一朝改,思想转变是关键。错位的认知是工作走偏的根源。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移的是不良歪风,易的是陈规陋俗。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全省部分地方乡村干部对移风易俗的认识不够清晰、理解出现偏颇,更有乡村干部认为村庄建美了、环境变好了就是移风易俗的最大成果,错误的将美丽乡村和文明乡村同质看待,工作中不聚焦文化涵养的建设,不注重弘扬优秀传统道德的情况还比较普遍。
移风易俗是全面的破旧立新,农村各地要学会“自扫门前雪”。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就是要对当前农村风俗习惯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对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象坚决摒弃,促进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农村地区蔚然成风。然而民族地区风俗习惯千差万别,群众认知程度高低不一,这决定了不同地区推进移风易俗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的过程,是一个尊重村情民情和群众真实意愿的过程,在统筹推进的同时更应注重地区文化习俗的不一性,在移风易俗具体举措上要区别使用。
移风易俗是为民的重要阵地,敢于动真碰硬的干部不能少。人民群众对移风易俗的呼声越大,我们推动工作落实的干劲就应该越大。然而旧思想、旧习俗的禁锢,部分人群对新时代移风易俗不理解、不支持都会成为移风易俗这一民生工作落地落实的阻力。作为移风易俗工作实践者的党员干部,既要有一心为民办实事的理想追求,也要有不惧困难问题的心理准备和敢于动真碰硬、不怕得罪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移风易俗的过程才会真正成为惠民利民的过程,移风易俗的成果才能转化为推动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的新动能。
四、推动工作的对策建议
目前,湖南省在推动移风易俗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形成一些有特色、有亮点的做法。同时也要看到,移风易俗地区不平衡、推动不充分的问题还存在,与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应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决胜全面小康、让乡风民风美起来的高度看待这项工作,广泛发动群众,不断把移风易俗工作引向深入。
抓宣传引导凝共识。大力推动“除陋习、树新风”实践活动,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观念。以党员干部、家族长辈和农村青年为重点,讲清陈规陋习蔓延的危害,增强群众移风易俗自觉性。曝光一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反面典型,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评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推出一批反映移风易俗内容的通俗读物,创排一批体现移风易俗主题的文艺节目,拍摄一批展示移风易俗新风的微电影等,引导人们养成良好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用好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乡风教化资源,运用民间小戏等形式,加强对农村高价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习俗的引导,用文化涵育乡风文明。
抓关键少数杀歪风。推进移风易俗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文明乡风建设
的重要内容。要紧盯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狠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互相攀比等不正之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时代新风的推动者和文明湖南的传播者。同时,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以文明村镇创建为载体,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活动,制定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的随礼标准、酒席规模等进行合理界定,激活传统道德力量和村民自治意识,从根本上带动“民风”转变,让广大群众感悟认同核心价值观,让每名群众都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受益者。
抓榜样引领扬正气。结合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合格党员的重要体现。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的作用,把推动移风易俗与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让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吹拂每个派驻村。重视发挥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的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表彰农村凡人善举,用群众身边榜样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进一步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发挥文明村镇在推动移风易俗中的“排头兵”作用,把破除陋习的要求贯穿于提升创建成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有效引领文明乡风。
抓群众自治促落实。移风易俗包含的内容很多,政府推动是一个方面,重点还要靠群众自治,这项工作突破了,其他方面工作就可以带起来。推动红白理事会全覆盖,规范红白事宜办理流程,以“宣传、引导、监督、服务”为基本职责,发挥理事会刹歪风、正民风的作用。用好用足村规民约“小宪法”,发挥其在推动移风易俗中的约束作用。区分传统文化习俗与抵制不良陋习的关系,明确继承传统与转化创新的关系,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总结推广集体婚礼的做法,引导人们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奢侈婚礼,让红事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家风传承和
感恩教育。倡导厚养薄葬观念,让白事充分体现对逝者的追思、对生命的尊重,树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新风俗
篇三: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XX 村移风易俗工作调研报告一、 农村红白喜事存在问题
1、农村红白喜事费用惊人。红白喜事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大事,大操大办之风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扬芬港镇村民收入的提高,大操大办之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根据 2014 年扬芬港镇阙里墅村调查发现,村里办丧事最高达到十五万元左右,一些排场小的丧事也在九万元左右,办完丧事的人家没有不耗尽积蓄的,更有甚者背上沉重债务。
2、红白喜事份子费用逐年提高。村里红白喜事最低随份子要 200 元,关系好的500 元,直系亲属 1000 至 1 万元不等,而且大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给人造成巨大经济负担,也破坏邻里亲戚之间的感情。
3、大操大办演变为变相敛财。由于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人情份子越来越重,不少人没事找事办庆典借机敛财,除了婚丧嫁娶孩子满月外,建房搬家、孩子上大学、店面开张,更有甚至买个车都要组织庆典,许多不想大操大办的群众由于不堪重负,不得不也开始琢磨大操大办。
二、大操大办的成因
1、受传统陋习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视葬礼这件事,《幽梦影》中曾有这样评论:天下唯鬼最富,生前囊无一文,死后每饶楮镪;天下唯鬼最尊,生前或受欺凌,死后必多跪拜。关于丧事过程中的繁文缛节之多,仪式之繁琐,各种浪费现象之严重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 死者为大”的观念意识还普遍存在群众的意识中,明明知道烟花炮竹污染环境,宴席菜太多会造成浪费,但是顾及到是祖辈相传的习俗和周围人的眼光,不得不大操大办。许多群众被迫服从于传统陋习、传播着陋习、忍受着传统陋习之害。许多存在了上百年传统陋习固化在人们思想中,无人敢打破这些规矩,导致大操大办成为群众不能承受之重。
2、行业内恶意诱导。多年来,农村红白喜事带动许多“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相互联系,暗中勾结,形成一条龙服务,不断抬高红白喜事的场面和费用标准。村街一般有红白喜事时都要邀请专门策划人,俗称:“经理”、“ 大了”,大了根据主家经济水平,给你制定红白事的方案,一旦方案定下来就等于整个行业都接到了订单,比如丧事,卖棺材的给你介绍棺材的材质、尺寸,做纸活的告诉你得做多少纸人纸马,做祭品的、僧道音乐会就会纷纷给当事人家里提供各种建议,无非一个原则,最大程度让你花钱。虽然整个过程是你自己在做选择,但是实际上是你别无选择,你没办法在一个大操大办的生活圈里坚持己见。从事红白喜事的各种“服务行业”一直在“竭诚”为你服务,实际上是诱导你将大操大办推上一个更高的水平。
3、面子和人情作祟。一方面当事人是不愿意大操大办的,另一方面亲朋好友对水涨船高份子钱也很有意见,但碍于情面又不得不随风而行,社会上的红白喜事已经标准化了,“明码标价”的存在于人民群众头脑中,在自己经济可以承担的情况下,人们还是选择大操大办,要面子,不要里子,甚至为争面子,而牺牲里子。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人家有事我都随了份子,自己最起码要回收一下多年的付出,最起码别赔的太狠,于是跟风大办,导致大操大办之风屡禁不止。
三、大操大办的危害
1、浪费严重,导致奢靡之风盛行。红白事中大摆筵席现象尤为严重,一般红白喜事一桌 10 个菜、规格高的到达 14 菜,高规格迎亲车队阻碍着交通;大量烟花炮竹污染环境,也造干净了人们的腰包;许多菜没动就被当做剩菜倒进垃圾桶,烟酒随手丢弃更是常见;丧事结束的孝服不是随火烧掉,就是丢弃在地上;一口棺材要用去 12 至13 整棵红松或柏木等优质木材;各种祭品,包括面点、菜蔬、水果,以及花圈、鲜花、纸人纸马不是烧掉就是扔到沟里,诸如此类情况数不胜数,助长人们攀比奢靡之风。
2、大办致贫,导致村街发展滞后。丧事中僧道音乐会、狮子舞、军乐队、高跷会、
旗锣伞盖、孝服、装裹衣服、棺材、灵棚、纸活(纸人纸马、花圈之类)、祭品、宴席、鲜花费用累积下来超过一户农民 3 年的收入,仅烟花炮竹一项就达到万元以上,甚至有的低保户红白喜事放炮一项也花费五千元左右,一般丧事要请音乐会四道,少的也有两道,每道会吃喝烟酒等费用四千元左右,好的棺材价格可达到 10 万左右,最便宜的也达到五六千元。办喜事请歌舞演出已经常态化,宴席攀比之风由来已久,越比越高,少的达到四、五百元一桌,有的达到千八百元一桌。群众辛辛苦苦,通过勤劳耕作获得的财富一夜耗尽,使许多贫困家庭更加贫穷,村街流传一句话:老百姓病不起,更加死不起。
3、愚昧民智,导致封建迷信盛行。随着村街群众生活条件提高,人们对红白喜事更加看重,于是红白喜事中一些粗俗的迷信活动盛行,破坏了社会风气,束缚了人民头脑,例如有人由于忙碌白事后,精神疲劳,身体不适,有些传统说法就认为是被逝者勾去魂魄,什么请神算命、收魂做法之类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一幕幕愚昧的闹剧,耽误病情,损害了身体。大操大办阻挡文明乡风,阻碍人民思想进步,拖慢群众致富脚步,造成群众生活上的负担。
四、推动移风易俗的措施
2014 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以来,阙里墅村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村中头等大事来抓,狠刹大操大办之风,制定了 3 个月村风演变工作计划,通过 3 个月三阶阶段强力推进,实现村街移风易俗,树立了文明乡风。
第一阶段:
宣传引导
转变观念
阙里墅村从扩大正面宣传教育入手,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先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阙里墅村舞蹈文艺社团编排大量文艺节目,宣传文明乡风和婚丧喜事大操大办的危害。每当召开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时,就村委就强调大操大办害处,广泛宣传附近友村的先进做法,制造积极正面的舆论导向。号召广大党员干
部群众相互监督;及时对有婚丧事大操大办苗头的人员说服教育,进行正确引导。
第二阶段:充分达成共识
顺势移风易俗
通过一个月宣传引导,村里人渐渐认识大操大办危害,对改变陋习、节俭操办红白喜事达成了普遍的共识。对愿意移风易俗,改变以往大操大办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有了村街舆论的支持,阙里墅村顺势召开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大操大办现象入手,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制定一整套红白喜事的新规,杜绝各种浪费和铺张,以及含有封建迷信的仪式和活动,并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宣读,举手通过,新规在全村张贴公示 7 天。
第三阶段:成立专门机构,全程协调监督
阙里墅村趁热打铁,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村党员干部或村中德高望重的人员担任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全权负责村中红白喜事,对婚丧喜事的宴请标准、办事规模,违约处理方式等都做出了明确要求。每件婚丧喜事,红白理事会负责人都全程参加,监督工作落实情况,为当事人缓解各方面压力,去除家族中阻力,保证移风易俗工作顺利推行,一改原先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使该村风气焕然一新。
附:阙里墅村红白事费用标准
阙里墅村婚丧嫁娶规定
喜事:第一天宴席 :喜面;
第二天宴席:每桌标准不得超过 300 元。
不准请歌舞演出、不准放炮,送亲车不得超过 6 辆
丧事:三天均为四菜一汤
除逝者儿女外,其他亲朋只佩戴孝帽一顶;
音乐会,只允许请一道
不准哭灵,祭品只限水果
丧礼期间不准放炮
亲友不得送花圈、花篮
文明祭奠,不得有宣扬封建迷信的内容。自查自纠主要问题,政治思想方面。一是政治意识弱化。注重具体业务工作,对党和国家政策、政治大局关注不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有时对一些不当言论,不敢当面反对,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在工作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有待提高。二是理论学习虚化。对政治理论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有要求就学,无要求就不学,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对一些法治理论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理解层次,存在“实用主义”现象,学用脱节,学用结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
工作作风上有差距。一是认为自己是工作多年了,有时产生松口气、想歇歇的念头,致使工作有时不够主动,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自身建设上有差距。虽然注重加强了自身建设,注重了各种场合严格要求自己、管住自己,但有时还是有随大流的思想,认为自己已有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热忱,可以暂时应付一下目前的工作就可以了,没有一个学习业务知识的计划和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有力措施。
学习的要求和动力不够。对学习的要求不够高,学习的资料较浅,学习的范围较窄,系统性、专业性、深入性不强,从而使得学习的效果不明显。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主要表此刻:一方面,学习的自觉性不强。没改变那种“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学习习惯。自我较注重单位安排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而对其他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另一方面,学习的钻劲不够。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做了笔记,但往往浅
尝辄止,没有作深入消化,领会内涵,全面贯彻;第三,学习重点不清。自我没有认真把握学习重点,但求面面俱到,结果忽视了直接相关工作需要的重点学习。
职责意识不够强。由于大局意识不够,往往只管自我职责以内的事,其它的事就少有过问。有时,自我明明看见其它同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碍于面子或是认为不该自我管,也就没有主动提出来帮忙改正,而是放之任之;有时自我认为无足轻重、无碍大局、可干可不干的事,也就无动于衷;有时本该今日干完的事,也随便拖到明天干。
处理问题理论联系实不够。尽管我也经常学习,但学习的深度不够。我经常告诫自我要用辨证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可总是讲在嘴边,忘在手边,结果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对具体问题分析力度不够,不能全面运用发展的、联系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和处理问题。
整改措施,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另是非的具体标准。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真正统一。
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葆工作中的蓬勃生机和活力。我们的事业是在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发展和前进的,这是保证我们在思想和工作中永远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法宝。这就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经验,提出新思想、新方案,拿出新举措,才能开创工作新局面。
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要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甘愿奉献毕生精力;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
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对我而言,还是要加强业务学习,同时要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使自己更全面地发展.提高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
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干净干事的模范。坚定廉洁信念,牢记廉洁、文明执法是队伍的生命线,牢固确立人民授权为人民的观念,坚持做到公正执法,清正廉洁,不以权、以岗谋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权力机关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全面认真系统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在工作和学习中牢记...员的六条基本要求,按照合格...员的标准要求自我,时刻把坚定共产主义梦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我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立党为公,甘于奉献。
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进取工作;善于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深挖其中的规律性;善于从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善于根据个人具体情景和自身工作特点,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本事。经过学习,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梦想信念,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职责意识、忧患意识,在强化服务意识上下功夫,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献智献力;时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职责感和紧迫感。堂堂正正做人,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以树立机关干部良好形象为自我行动、处世的准则,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我,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努力做到勤政廉洁。
篇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5 篇 【篇一】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xx 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从最贫困的行政村、最贫困的自然寨、最贫困的群众改起,从群众最需要最关注的串户路、垃圾污水处理、室内环境、庭院硬化等改起,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指导、压实工作责任、规范项目实施等有力措施,狠抓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废弃资源再利用、串户路和庭院硬化、拆危除杂及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建设,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全区 77 个行政村 804个自然村寨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卫生厕所改造 19582 户,完成率 38.4%;累计完成庭院硬化 33886 户,完成率 92.77%;累计完成串户路硬化 1000.44 千米,完成率 84.83%;累计完成6472栋55.75万平方米老旧危房拆除工作,完成率97%,累计完成老旧房屋透风漏雨整治 1358 户,完成率 78.05%,省下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1365 户已全面完工,完工率 100%;实施完成 955 户“小康菜园”,正在实施 212 户;建成 5 个非贫困镇(街道)的垃圾中转站清运系统,启动 5 个贫困乡镇垃圾中转站清运系统的建设;招录培训上岗“一组三员”2019 名,配备农村垃圾斗3000余个、垃圾收运作业车500余台、机扫作业车50余台、果皮箱 3000 余个、垃圾桶 10 万个;启动 204 个集中连片村寨的
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建设,覆盖 4 个乡镇 31 个行政村,累计完成投资 3.25 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短板有待进一步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厕所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尤其是 5 个贫困乡镇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部分边远村寨还不同程度存在通讯基础设施滞后、季节性缺水等问题,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给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当前融资政策收紧、税收政策调整的背景下,筹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的压力加大,导致通组路、串户路、“三改三化”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二)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涉及部门多,需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推进工作。但 xx 区目前普遍存在部门人员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容易导致部门工作协调配合不到位、对接沟通不顺畅、业务指导不细致等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铺开后,更需要有关部门、平台公司、镇(乡)、村(居)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精细、精准程度。
(三)多规合一有待进一步衔接。乡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衔接不到位,功能设计和
项目实施因地制宜不够,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未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思路,造成地域文化和乡土气息不突出、设施闲置或运营不充分等问题,“千村一面”导致乡村特色未得到充分体现。
(四)环境卫生整治有待进一步推进。由于缺少冲洗厕所的水,部分村公厕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建在室内的农户私厕则基本闲置。村庄绿化全面推进缺乏有效措施,大部分群众存在重视硬化、轻视绿化的思想,村落和房屋整体品味较低。垃圾箱、垃圾斗、清运车、中转站等设施配置标准和规模无法满足垃圾分类处置需要,运行费用保障不足,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有待加强。“一组三员”履职不充分、作用发挥不好,有的村寨日常保洁不到位,生活、养殖污水横流,亟待建立和完善长效治理措施。
(五)群众主体意识有待进一步培育。村规民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群众利用村规民约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不强。一些农户卫生习惯落后,室内物品摆放不整齐,室内外环境卫生脏、乱、差,培养群众文明生活习惯的任务艰巨。部分村民素质不高,对改造好的景观和设施维护意识不强,使用不当甚至随意损毁,给乡村基础设施的后期运营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经验和成效缺乏系统的总结、提炼和丰富,难以激发群众参与和支持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资金保障。积极筹措和整合各类资金,区直有关部门要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及其他各类涉农资金,加大融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公共设施运营管护经费,努力形成多元投入的良好格局,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持续显现。
(二)强化规划引领。以乡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为指导,加强各类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做到多规合一。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公共空间及庭院整治、农房风貌提升、村庄绿化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乡村规划编制。通过学习借鉴、技能培训、对外引进等方式,加快乡村规划师队伍建设,强化规划实施的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快培育和引进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市场主体和技术管理人才。
(三)加强部门联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牵头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主动与责任单位及乡镇对接协调,各责任单位加强配合,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形成高效运行的工作格局。同时进一步做好底数排查、措施细化、效果分析等工作,总结提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
(四)因地制宜推进重点工作。整合技术力量,加强指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健康厕所建设、串
户路和庭院硬化、老旧房屋整治等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小康菜园”建设,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村级公厕及农户私厕改造工作,配套完善“两池一洗”(化粪池、便池和冲洗设备)及排污设施。在改造中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风俗习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合理制定改造方案。宣传推广青林乡田坝村二组人居环境整治经验,秉持“用心越多、花钱越少”的理念,鼓励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用最少的资金、最本土的材料,打造出最具内涵的村庄院落。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小型工程项目,组织当地工匠组成小工程队进行施工,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五)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垃圾转运站建设,配齐环境卫生整治设施设备,逐步健全农村垃圾收运体系,探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条件较好的乡镇先行开展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一组三员”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加快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按照“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要求,整合林业、环卫、水利、环保等管护资金,围绕农村垃圾收运、污水处理、绿化养护、河道治理、公共设施维护等内容,依托村民建立农村综合管护队伍,加快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机制。
(六)培育群众主体意识。同步推进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相关的农村治理体系建设,软硬结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牢基础。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村组干部、党员的带头示
范作用,引导、教育村民转变生活习惯,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深入开展“三新一清洁”行动,大力推进清洁文明户、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以点带面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推进乡村德治建设。坚持“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原则,建立完善引导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广泛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村民自治。
【篇二】
2018 年以来,该镇党委、政府在旗委、旗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立足镇情实际,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强化治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干净整洁、优美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正逐步形成,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分析,我镇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着重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如何准确把握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以强有力的措施推动落实,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保障成果的延续,是保障我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进一步配套完善了环卫基础设施。依托一事一议项目,为 9 个行政村购置了垃圾车 9 辆、洒水车 1 辆、吸粪车 1 辆、电
瓶车 6 辆、装载机 1 辆,垃圾箱 142 个、木质小垃圾箱 100 个,新建垃圾填埋场 7 个、垃圾池 20 个、厕所 19 个。
二是以制度保障促工作落实。经镇人代会表决通过了《xx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秸秆管理办法》,广泛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持续落实“户清扫、组收集、村转运”长效机制,按照每户 100 元的标准收取环卫经费 43.58 万元,按照“1:1.3”的比例,争取补贴 56.654 万元,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公益性岗位 162 个,做到了有制度、有人员、有经费。累计清理并填埋垃圾 8208m3,打造了主要公路和旅游线路周边 47 个重点村组和 9 个示范组。按季度开展环境卫生现场评比督查,将考核结果与村级环卫经费和“两委”成员绩效工资挂钩,奖优罚劣。
三是选树先进集体个人,强化引领示范作用。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通过政府以奖代补,每个行政村重点打造一个美丽宜居村庄、两个最美庭院。结合今年油菜花旅游文化节,隆重表彰18 个“环境卫生整治先进村民小组”、20 户“干净人家”、11 名“优秀保洁员”,让村民们拿扫帚集体搞卫生成为 xx 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是依托微治理模式,着力加强村民自治。今年,我镇在楚鲁图村哈那河组试行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办法,以户为单位,按区域划分成三个网格,每个网格再选一个网格长,网格长督促农户和保洁员做好农户房前屋后、村庄公共区域、田间地头、巷道
村道、退耕还林项目区及集体草场的环境卫生。由小组长任网格总负责人,组织各网格长每月对各网格内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对网格均分和个人得分最高的发放流动红旗。对不及格的农户,第一次进行劝导,第二次在红黑榜和微信群进行公示,第三次与项目安排和惠农政策享受挂钩,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形成相互督促、互相竞赛的良好风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存在认识误区。受限于山旱区立地条件,当地群众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对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领悟不深不透,认为建设美丽乡村是政府行为,群众不需要参与其中。
二是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为实现贫困人口就地就业,我镇于2019 年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公益性岗位保洁员 74 人,但部分村民认为村组有保洁员,所有的卫生清扫工作都应由保洁员负责。部分村民甚至不打扫自己的门前房后,造成环境卫生整治存在脱节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督促群众开展卫生整治工作。
三是部分村干部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缺乏足够认识,责任落实不到位。现我镇各村的环境卫生问题基本都是突击整治,存在应付检查的情况,缺乏“建机制、持久抓、见长效”的责任落实,导致整治的成果多为阶段性,缺乏保障与延续。
三、意见建议 (一)着力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以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将传统手工技艺、民俗风情、传统戏曲等传统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作用,利用“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制度,采取领导讲党课、主题宣讲、实用技术培训等形式大力开展“新农民”思想教育培训。
(二)持续推进微治理模式推广。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全面制定村规民约,建立长效清洁机制,充分结合各村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微治理模式,持续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提高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坚持在全镇及各村组范围内开展“五好家庭”、干净人家评选,通过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推动乡村移风易俗。
【篇三】
一、xx 村人居环境现状 xx 村位于关庄镇西北部的槐山脚下(属于合并村,原虎河村并入 xx 村),距镇政府 17.5 公里,耕地面积 3103 亩,主导产业是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杂果,面积 4170 亩,林地面积 4000 亩,核桃 3000 亩,花椒 1000 亩,全村 7 个村民小组,141 户 443 人,党员 23 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37 户 90 人,已脱贫 28 户 80人,2018 年实现整村脱贫退出。脱贫攻坚以来,在机关的大力帮扶下,xx 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等有机结合,围绕“脱贫之日就是美丽乡村建成之时”的思路,累
计协调和投入资金 1000 多万元,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通村公路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一系列项目建设,xx 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全村“脏”的问题明显减少,“乱”的现象有效管控,“差”的状况逐步改观,“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正在 xx 村逐步变为现实,xx 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2018 年成功创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吃水、道路交通、住房改善、垃圾回收等问题,加快补齐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短板。争取资金 177.8 万元实施了 xx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 363 万元完成了 xx 村整村坡屋顶改造工程;投资 200 万元完成了虎河组通组...
篇五: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22 卷第 12 期Vol.22
No.
19黄河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NGHE
S&T
COLLEGE2220 年 2 月Dec.
2424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动河南乡村振兴— — 河南省乡风文明建设调查报告河南省行政学院课题组( 河南省行政学院 , 河南郑州 45002 )摘要 :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
抓好乡风文明建设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是
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
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 积极推进
乡风文明建设 ,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 但也存在一些新问题 , 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乡风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
乡村振兴 ; 移风易俗;文明建设中图分类号: C919.3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454
-724X(2424)
19
-0454-4515572/j.
inn.
2094
-724X.
5424.19.008Improvo
Ruroi
Customt
and
Cultarr
th
Promotr
the
Ruroi
Revitalization
Strotegy
in
Henan
Province------ Idvostigation
and
Reyort
on
the
Constriction
oV
Ruroi
Civi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Research
Guap
in
Henan
University
of
Administration( Henan
University
U
Administratiou ,
Zhengzhou
Cty ,
Henan
Province
,250013
)Abstroce :
Rur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Oant
paO
ot
o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py ,
ang
U
is
a
vey
impoOant
ang
uryent
tasP
to
do
welt
in
the
improvement
of
oral
chlturo
so
ns
to
promot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py.
Accord ing
to
the
hieot
uyuirement
of
the
central
noaomit
to
pumote
the
o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py ,
Henan
provincial
paOy
committee
ang
eoaomit
actively
pumote
the
constoction
of
oral
civilization ,
ang
have
achievef
oPvions
social
effect.
However ,
there
also
list
some
new
puPWms ,
which
may
ustO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ral
revf-
talization
stratepy.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no
b
improving
the
oral
celture.Key
wo O s
:
oral
revitalization
-
cestoms
being
changeC ;
civilization
constoction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
战略决策 ,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的历史任务 。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
要内容 。
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
实施 , 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改革开放 44 多年来 ,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乡风文
明建设 。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 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 , 采取了一系列继承传统 、 扬善抑恶 、
凝聚力量的重大战略举措 ,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
但是 ,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 , 仍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
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 可以说我国乡风文明建设任重
而道远 。一 、 、 河南省乡风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 , 河南作为农业大
省 , 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
要求 , 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 , 找准载体抓手 , 重点突
出典型宣传引领 , 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 稳步扎实推进乡村移风易俗 , 加强精神文
明创建和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 在投入
上加大力度 , 在实践中着力推进 , 使河南省乡风文明
建设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大好局面 。
截至 2017
年年底 , 河南省有 24 个村镇入选全国文明村镇,
收稿日期 :
2424
-42
-36课题执笔人 :
王松德 ( 1963 — )
, 男 , 河南登封人 , 河南省行政学院科社部主任 , 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等。
。. .。
。
河南省行政学院课题组: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推动河南乡村振兴59330 个村镇入选省级文明村镇 , 县级以上文明乡镇
比例达到 62.5%
2 提前完成了中央文明委 “ 2020 年
前达到 5 。
% ” 的创建目标 。
全省共有 272 个全国文
明单位 、 569 个省级文明单位 。
这些文明单位积极
参与农村结对帮扶活动 , 帮扶 1-5 万多个村 2 有力支
持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全省脱贫攻坚工作 。
河南
省共有 9 个家庭在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中当选;
54 所学校在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评选中当选 。
河南
省文明家庭 、 文明校园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 一 )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
务,以深化 “ 双评双创 ” ( 深化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
评选 、 星级文明户评选 , 深化文明村镇创建 、 文明集
市创建 )
活动为着力点 , 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 。
一是组织引导得力 。
根据
《 河南省乡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 》 要求 , 各地普遍成
立由党委 、 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 2 有关部门为成
员的市 、 县 、 乡三级乡风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整合各
种资源 , 统筹协调落实 。
二是宣传教育深入 。
各地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社会发
展各方面 , 使之成为农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
惯 。
比如 , 安阳市汤阴县以县委机关夜校为引领 , 在
全县十个乡镇 298 个行政村全面推进农民夜校建
设,让广大村民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 掌握扶贫惠
民政策 , 学会生产科学技术 ,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
三
是重视实践活动 。
各地根据实际积极创新载体 2 开
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体验 、 感
悟 、 认同 。
以优秀传统文化 “ 正人心 、 美风俗 ” , 实现
优秀传统文化回归 , 村民们说, “ 和睦家园行动改变
了村风和民风 , 找到了我们心中的根 ” 。
如濮阳市
把每月第一个星期日确定为 “ 幸福家庭日 ” , 积极引
导家庭成员围绕 “ 经营家庭 、 经营婚姻 、 经营幸福 ”
开展家庭道德实践活动 。( 二 )
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活动长期以来 2 广大干部群众虽然对很多旧风恶俗
深恶痛绝 , 但碍于情面 2 也只能硬着头皮从众跟随 。
近年来 2 随着河南省文明乡风宣传不断深入和工作
力度不断加大 , 乡村陈规陋习已得到初步遏制 , 乡风
正气得到大力弘扬 。
一是示范创建成效显著 。
按照
"省级定方向 、 市级出意见 、 县级立标准 、 乡村抓执
行 ” 的思路 , 出台 《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三年
行动计划 》
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示范乡镇和示范村
建设工作 。
截至目前 , 河南省已建设示范乡镇 951
个 2 示范村 19
654 个 。
二是建立健全社会组织 。
按
照村民自治 、 民主管理的原则 2 河南省大力加强 “
一
约四会 ” ( 村规民约 , 建立红白理事会 、 村民议事会 、
道德评议会 、 禁毒禁赌会 )
建设 , 目前河南省 96% 以
上的行政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 ,28
99 个行政村
建立了 “ 四会 ” , 为红白事划定了合理标准 。
三是
“ 关键少数 ” 带领 。
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 2 — 些地
方注重以关键少数带动 2 充分发挥先进群体的示范
引领作用 , 推动党员干部家庭在移风易俗 、 家风家教
方面走在前列 、 当好表率 。
如焦作市大力开展 “ 廉
洁从家出发 ” 家风教育活动 , 通过发放 《 家风抵万
金 一一 致全市领导干部家庭的倡议书 》 , 印制 《 “ 廉
洁从家出发 ” 家规家训集锦 》 2 组织领导干部家属观
看廉政戏剧 、 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等形式 2 切实加
强对配偶 、 子女 、 亲属的教育管理 。
四是深化村民自
治 。
各地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 , 在村民协商
自愿的基础上 2 引导农民自我教育 、 自我约束 、 自我
管理 。
比如 , 林州市通过在全市推行 《 村规民约 》 ,
规定什么事可以办 、 什么事不可以办 2 有的村还出台
“
土规定 ”
“
土办法 ” 进行约束 2 狠刹 “ 麻将风 ”
“ 迷信
风 ”
“ 薄养厚葬风 ” 等社会陋习 , 谁违反红白事相关
规定 2 村两委人员就号召村民不去他家随礼,不能享
受年底村集体分红等 。
五是推崇孝善敬老 。
河南农
村有 “ 五保 ” 户和托养农村老人约 6.5 万人 2 — 些地
方把乡风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 重点面向贫
困老人 , 大力开展孝善敬老活动 。
如 2 临颍县开展孝
亲感恩 “ 五个一 ” 活动 ( 每天一个问候 、 每周看望一
次老人 、 每月陪老人进行一次户外活动 、 每年为老人
体检一次 、 为老人生日煮一碗长寿面 )
, 将传统孝德
具体化 。( 三 )
乡村精神文明创建成效明显
各地不断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乡风
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坚持为民利民惠民 , 全面提
升农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
一是创建文明村
镇 。
省文明办通过修订 《 河南省文明村镇测评体
系 》 , 将乡风文明要求贯穿文明创建全过程,并会同
省委农办 、 省财政厅出台文明村镇创建政策激励措
施 , 列支 2000 万元奖励全国和省级文明村镇 , 让文
明村镇群众有荣誉 、 得实惠 、 受尊重 。
目前 2 河南省
县级以上文明乡镇已达 1242 个 , 占到乡镇总数的
68.9% 。
一些市县也相继出台文明村镇创建激励政
策 。
比如 2 汝州市对不同星级文明村奖励 3 万~
6 万
元村庄建设资金 2 对村内学生和老人分别提供发放
学习用具 、 免除学杂费和免费乘车 、 免费体检等优
惠 。
二是乡村环境得到改善 。
一些地方积极回应新
。
。. .。
。
52黄河科技学院学报时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 全面提升农村基础
设施水平 。
信阳市光山县东岳寺村本是一个极为偏
僻落后的国家级贫困村 , 但紧挨泼陂河水库 , 不仅自
然风光秀美 , 而且移民搬迁后新建的房舍稍加改造
就具备接待游客能力 。
目前,河南省文联将该村确
立为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 , 吸引了十多所高校艺术
院系的师生来此采风创作 。
很多尝到甜头的村民不
再外出务工 , 专心在家经营家庭旅社 。
三是树立榜
样引导 。
各地广泛开展道德模范 、 好媳妇 、 好儿女 、
好公婆 、 新乡贤等选树宣传活动 , 充分发挥榜样示范
带动作用 , 用身边凡人善举感化人 、 教育人,给人强
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体验 。
比如 , 汤阴县白营镇北
陈王村村委会后边有面墙 , 被称为好人榜 , 凡是做过
好事的都会上榜 。
上一次榜可以攒 1 个好人分 ,52
分就可以奖一袋大米 , 90 分就可以奖励一辆自行
车 ”( 四 )
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 , 河南省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设 , 以构建 “ 结构合理 、 发展平衡 、 网络健全 、 运行有
效 、 惠及全民 、 覆盖城乡 ” 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
标 , 大力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优秀
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 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
一是持续完善基层文化服务设施 。
河南省百城提质
工程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同步谋划同步考核,
在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方面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的统筹 , 推动各级政府加大基层综合性文化中
心建设的资金投入 ” 各地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
“ 重点民生实事 ” 之一 , 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 持续加
大投入 , 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遍布城乡 。
二是大力
开展文化惠民服务 ” 河南省文化部门大力开展老百
姓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 , 广泛开展 “ 中原文化
大舞台 ” “ 戏曲进乡村 ” “ 教你一招 ” “ 舞台艺术送农
民 ” “ 红色文艺轻骑兵 ” 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
动 。
现在全省每年仅 “ 戏曲进乡村 ” 活动就达两万
余场 , 实现了乡镇 、 行政村全覆盖 。
以文育人 , 让农
民更具情感寄托 。
三是加强传统文化传承 。
独特的
文化资源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 各地立足自
身特色 , 加强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
和传承保护 , 构筑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 “ 根 ” 和
“ 魂 ” 。
比如 , 浚县将正月古庙会作为弘扬当地传统
文化的龙头 , 每年吸引周边 6 省近 90 个市县 520
多万游客慕名而来 , 有 “ 中国最受欢迎传统庙会 ”
“ 华北第一大古庙会 ” 之称 。
此外 , 当地还以工艺美
术为载体 , 积极推动泥咕咕 、 石雕石刻等民间工艺品
产业化发展 、 市场化运作 , 逐步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文
化产业特色 ”二 、 、 河南省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河南省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
效 , 但在个别地方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
一
是观念转变不彻底 。
一些基层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
的长期性 、 重要性认识不足 , 认为乡风文明建设只是
软指标 , 要 “ 先富口袋 , 再富脑袋 ” , 精力都放在抓经
济建设上,对乡风文明重视不够 , 号召得多 、 落实得
少 , 说起来重要 , 干起来次要 , 忙起来不要 , 诸如此类
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客观存在 ” 有些地方干部对
“ 大操大办风 ”
“ 赌博风 ”
“ 攀比风 ” 等不正之风睁一
只眼闭一只眼 , 有的不仅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 还
助长了歪风邪气 。
二是推进力度不够均衡 。
由于各
地各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 自然条件 、 经济条件 、 认识
程度不同 , 造成抓乡风文明建设的力度和成效也大
不一样 。
调研发现 , 得益于近年来各级政府扶贫力
度的不断加大 , 一些贫困村的村容村...
篇六: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dquo;深化移风易俗、推进殡葬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与 全省扶贫宣传工作会议讲话稿 合集全省扶贫宣传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全省扶贫宣传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总结 2017、2018 年的宣传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安排下一步工作。降初局长对此次会议高度重视,不仅亲自审定会议方案、会议材料、会议表扬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而且还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宝贵时间,亲自出席会议并作了风趣幽默、画龙点睛的“四个四”重要讲话,降局长对宣传工作的亲力亲为就是对我们的关心厚爱、鼓舞鞭策,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刻把握,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刚才,会议通报表扬了 2017-2018 年度全省扶贫移民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通讯员,5 个先进单位和 1 位先进个人代表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介绍了狠抓宣传工作落实落实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希望同志们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特别是 2013 年以来,从未被省局评为过先进单位的市(县、区)局和涌现过先进个人的单位要加油鼓劲,力争最后两年有突破。借此机会,我向受到表扬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系统从事宣传工作并为此付出了艰辛劳动和做出了积极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下
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脱贫攻坚战果丰硕,宣传工作成绩斐然
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扶贫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省脱贫攻坚的力度、广度、深度、精度达到新的水平,已摘帽 x 个县,退出 x 个村,脱贫 x 万人,在国家对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四川连续两年被列为综合评价好的省份之一,贫困发生率从 x%下降到 x%。目前,正以空前磅礴之势向深度贫困和全面胜利发起最强总攻。近两年来,全省扶贫宣传工作在全省扶贫系统的共同努力推动下,进一步营造了强大的宣传声势、提升了宣传效果,在全国脱贫攻坚的宣传“大合唱”中发出了响亮的“四川声音”。2017-2018 年,全省扶贫宣传成果总数为 12 万篇次,扶贫宣传排名全国第 3 位。主要成效体现在 4 个方面。
第一,坚持思想引领,对准定盘星。全系统坚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运用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干部职工会、专题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学习领会,提高了政治站位,汇聚强大精神力量。特别是总书记在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后,我们组织四川日报连续推出 8期社论,宣传阐释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特别是脱贫攻坚重要指示
精神。先后举办全省扶贫移民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座谈会和征文活动,形成了一批有理论高度、实践深度的学习成果,20 余篇学习成果获得国家优秀征文。组织局处领导干部赴基层开展宣讲辅导 50 余场次,有效引导基层扶贫移民干部看清方向、把好航向。全省通过持续大力的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二,注重规律把握,抢占制高点。一是紧跟热点事件开展宣传。对总书记非常牵挂的 xx“悬崖村”,积极协调主流新闻媒体推出《向书记汇报--您牵挂的“悬崖村”明天会更好》《“悬崖村”的崖边突围》等系列重磅报道,既迅速回应了社会关切,又有力推动悬崖村“藤梯”换“钢梯”、绝壁穷村变旅游新村、“满山找信号”到“家家有光纤”的“蝶变”。二是紧盯焦点问题引导舆论。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舆情监测和处理机制,每天预警提醒,及时正面应对、快速高效处理,做到了重大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有效杜绝了负面舆情的发生。三是紧扣重点工作策划活动。抓住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等时机节点,精心策划开展了主题宣传活动。成都西博会期间,我们策划举办了全省脱贫攻坚成就图片展,并在成都火车站、机场、地铁和核心商圈广告屏及全省各大网络媒体、电视台集中推送播放了“四川扶贫”商标公益广告。大力推出了一批具有生命力的扶贫文艺宣传作品,电影《最后一公里》在全国公映,电视剧《索玛花开》在中央一套热播,川剧《变脸》在全省 21 个市州巡演,这些优秀的扶贫作品,形象生
动地全面展示了我省脱贫攻坚的重大成就;微电影《我的拱市村日记》,真实记录了我省的全国脱贫攻坚获得者蒋乙嘉的感人故事;深入开展“万千百十”文学扶贫活动,创作发表扶贫优秀作品 800 余篇(首),《高腔》《通江水暖》《大国扶贫》等精品力作在全国反响热烈。
第三,突出平台构建,拓展主阵地。一是政务简报提质。注重以谋制胜、以质取胜,采写和推送了全省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两年来共编发脱贫攻坚简报 401 期,国务院扶贫办信息采用 42 条。二是办刊水平提升。注重政策引导、业务指导,每年投入 99 万元,高水准出版发行《四川扶贫与移民》杂志 11 期 3.85 万册。三是门户网站提能。坚持综合宣传、塑造形象,全新改版升级网站栏目,累计上载扶贫行业信息 3 万多条,日均点击量近万次。四是新兴媒体提效。突出即时快捷、互动沟通,适时精选信息,通过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目前,微博累计发布信息 5390 多条,关注粉丝量 3.54万人次;微信累计发布信息 3380 多条,关注粉丝量 2.92 万人次。同时,优化了“六有”大数据平台功能,开发手机 APP,新设政策和简报专栏,及时上载权威信息,方便基层干部随时了解脱贫政策。
第四,强化要素保障,筑牢压舱石。一是加强统筹推动。省委宣传部、省脱贫攻坚办统筹策划重大宣传活动,每月统一调度部署。省局坚持将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推进、同检查,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政策法规处、宣传信息中心具体
办,形成了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办的宣传合力。二是加强经费保障。逐年加大宣传经费投入,省局机关宣传经费每年保障 400 余万元。筹措 330 余万元,每年为全省 11501 个贫困村每村订阅 1 本《中国扶贫》杂志。投入 30 万元,建立机关影像工作室,全面收集制作扶贫影像资料。三是加强队伍建设。这几年,省局一方面注重借势借力、积极争取外部宣传力量支持,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香港卫视、凤凰卫视、新浪网等媒体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协调机制,形成了稳定的宣传力量,与四川电视台、四川康巴藏语卫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定期策划推出重大宣传报道。另一方面加强系统内部宣传力量建设,新设立宣传信息中心,增加编制 8 人,具体负责扶贫宣传业务工作;举办全省宣传业务培训,加强了通讯员、网站微博微信管理员、杂志采编员、信息简报采写员“四支队伍”建设,全省扶贫宣传力量空前强大,宣传报道能力明显提升。
二、准确研判形势任务,牢牢把握舆论方向
扶贫宣传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前不久,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提出了新的重要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国务院扶贫办召开了扶贫宣传工作会,印发了进一步做好扶贫宣传思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扶贫宣传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全省扶贫移民部门要看清
大势、融入全局,坚持正确方向,把准工作重心,以新作为实现新使命。
第一,要切实增强做好扶贫宣传工作的责任感。现在距离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有两年多时间了,在这个关键节点、收官阶段,扶贫宣传工作要有更大作为,既不能缺位,更不能失位。大家要清醒认识到,在全球形势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各种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利益诉求多元分化,社会思潮复杂多样。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手段的催化之下,移动应用、社交媒体、问答社区、网络直播、自媒体等新兴媒体裂变式发展,网络舆情周期大大缩短,热点事件发酵大大提速,给我们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极大挑战。这些年,尽管我省脱贫攻坚事业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工作中的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够精准、不够到位的问题,少数贫困群众对工作不满意的问题,部分村民的攀比心理、失衡心态,一些孤立事件都很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而煽动群众宣泄负面情绪,形成舆论风波,这些都为做好扶贫宣传工作增添了不确定因素。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宣传工作的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时时刻刻把宣传工作抓在手上,坚决打好主动仗、抢占制高点,牢牢掌握话语权,发挥好宣传工作引领思想、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四个作用”,为服务扶贫移民大事业加油鼓劲,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擂鼓助威,持续凝聚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支持“脱贫困、奔小康”的强大合力。
第二,要用心用力抓好扶贫宣传工作重点任务的落地落实。明年全省扶贫宣传思想工作的总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两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内容为主、以质取胜,唱响主旋律,提振正能量,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再上新台阶营造良好氛围,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撑。要重点抓好 4 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在全国出版发行,对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要通过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支部党员大会、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二是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最新决策部署。要通过多种途径,把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好,特别是要把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的新部署新举措,传递到每一位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引导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让党的脱贫攻坚部署深入人心。三是全面宣传脱贫攻坚巨大成就和经验创造。要大力宣传脱贫攻坚的新气象新进展新成就新创造,生动鲜活讲好扶贫故事,树好扶贫形象。特别是要加强减贫进展的宣传,选取一批典型摘帽县和退出村进行重点
宣传,鼓舞士气、示范引领;要加强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宣传,旗帜鲜明选树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先进典型案例、先进典型经验;要加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宣传,展现脱贫攻坚的推动力;要加强全社会合力攻坚的宣传,展现中华民族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加强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宣传,展现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领导力。四是做好扶贫舆情的监测、引导和处置。要保持对扶贫舆情的高度敏感性,强化涉贫舆情监测和预警防范,时时精准监测各类传播平台特别是新闻媒体舆情,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舆情,建立完善网上网下一体化快速应对处理机制,第一时间主动发声,迅速回应社会关切,澄清误读误解,批驳不实信息,切实防止乱贴“扶贫标签”、涉贫不良舆情发酵等情况的发生。
第三,要不断创新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民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多样化,如果说不好就没人听,不会表达就会被表达,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话语权。我们要主动适应新的时代变化,改进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解决好“怎么说”“说得好”的问题。一是加强新媒体的推广运用。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广覆盖、强推送的强大功能,积极推广和运用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局的“两微一端”和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手机 APP,做好稿件报送工作。要加大力度推进本地扶贫宣传新媒体平台建设,提高新媒体到村到户的覆盖面,共同打造全系统新媒体矩阵。要抓住全媒体融合契机,打通报、刊、台、网、端平台,针对不同受众多渠道、多层面开
展宣传报道,全面扩大正面主流声音。二是加大扶贫题材作品创作。要重视文艺宣传,积极组织地方文艺队伍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地方剧、歌曲、诗歌、小说等文艺创作,推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艺作品。要大力支持有关方面拍摄脱贫攻坚纪录片、微视频,记录脱贫攻坚伟大历史进程,全面反映辉煌成就。三是精心策划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做好一般性、常规性宣传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做好主题策划、重点宣传、深度报道。特别是要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围绕脱贫攻坚工作重点、亮点、难点、热点问题,围绕“大事件、大手笔、大效果”主题,积极协调组织各类媒体记者开展调研采访活动,推出有深度、有质量的新闻报道,打响本地扶贫品牌。四是积极筹备举办脱贫攻坚成就展。从今年起,国务院扶贫办将每年选取一定数量的县、乡、村开展脱贫成就展览。脱贫攻坚战胜利后,国家和省上还将举办脱贫攻坚大型成就展,省局今年已经举办了西博会脱贫攻坚成果展,准备在省科技馆长期举办脱贫攻坚成果展,相关前期工作已经启动。目前正在开展今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期间的成果展。各地也要提早作好统筹谋划,注意收集脱贫攻坚图片、视频、实物等,在为省上提供展出资料的同时,为各地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举办成果展览活动作好充分准备。
三、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开创扶贫宣传新局面
脱贫攻坚越到后期,宣传工作就越重要,任务也就越来越艰巨。
各地扶贫移民部门一定要建立完善有力的工作机制,努力开展扶贫宣传的新局面,全面展现扶贫开发部门的新业绩、提升扶贫开发部门的新形象。
第一,进一步完善责任落实机制。要强化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必...
篇七: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于 2021 年 全 县 干 部 群 众 移 风 易 俗 工 作 的 调 研 报 告范 文 《荀子·乐论》曰:“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与睦。” ; ;每逢新春佳节,长年奔波在外的乡党们,都会夹挤在千百万迁徙的队伍里,像候鸟一样回到父母妻子、亲朋好友的身边,回到梦牵魂绕、有着万般乡愁与记忆的故乡。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县干部群众移风易俗确立文明新风,引导建立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笔者借假日走亲访友之机,对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如下:
一、背景
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升,但日常生活中的客事办理名目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封建迷信、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陈规陋习普遍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可避免地演变为文明社会进程中的一项隐隐的“痛点”,也成为部分群众屡屡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遏制婚丧陋习与不良社会风气,推进农村社会风气向善向上向好改变,切实饯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势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浩荡洪流。
二、突出问题
(一)婚嫁方面:一是彩礼过重。一般多达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还要置办时尚家俱、电器,有的还提出购买汽车与单元房等等要求;二是讲排场,比阔气,迎亲要用高档小轿车,少则七、八辆,多则数十辆,还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三是待客中的不文明现象严重。打麻将者通宵达旦,酗酒划拳现象经常发生,不文明的闹婚行为越演越烈,不但增加事主负担,还容易滋生一些社会问题。
(二)丧葬方面:一是由于受“入土为安”封建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干部群众对殡仪制度改革持观望态度,墓葬规格愈高占地愈多;二是丧事自入殓到出殡时间以风水先生测定为准,孝子孝女和主要亲属被要求披麻戴孝日夜守灵,吊唁人员络绎不绝、花圈泛滥,造成很大的浪费与环境污染隐患;三是邀请“乐人(龟兹)”多在 20-40口左右,表演节目少有把关,宣扬迷信与低俗文化的迹象时有发生。
(三)奢华宴席:在婚丧嫁娶客事操办过程中,宴席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全鸡、全鱼、带把肘子缺一不可,烟酒的档个不断攀升,每桌酒菜价值均在 400-800 元之间,宴席数量也多在 60-150 桌之间,给事主造成较大经济负担。
(四)随礼负担:受“礼尚往来”与“水涨船高”世俗观念影响,随礼数额从过去的 10 元、20 元,到现在的 50 元、100 元,机关干部少则 100 元,多则数百元。一般家庭每年随礼要 3000-10000 元上下,不少人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随礼、难堪重负。
(五)客事繁多:在操办婚丧嫁娶的同时,借助孩子满月、父母祝寿及生日、乔迁、升学、升职、参军、购车、立碑等理由进行宴请,宴请理由和范围不断拓展,也曾在某网络媒体看到过因出狱而大摆宴席庆祝的报道。
三、基层声音
“咱们北方人都好面子,婚丧客事行情必定上涨,有钱人“涨”了面子,没钱人“涨”了债务,此风绝不可再“涨”。其实,大部分家庭都盼着,村里能牵头恢复上次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红白理事会”,抓紧管一管、治一治,彻底消除基层干部群众的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多年来养成的陈规陋习就会随之瓦解。”家住城关街道办白灵社区的老曹感触颇深。
据掌握,该村为于两年前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修订本村的红白理事会管理制度与本村喜庆事宜的操办准绳、规模,在村公开栏进行公开,并纳入“村规民约”。凡需要办理婚丧客事的家庭,必须及时报告社区红白理事会及村(居)“两委”,并在统一引领下按章办理。目前,白灵社区红白理事会已累计参加引领婚丧客事百余例,取得了更好地效果与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
四、建言献策
(一)突出着重树正气。集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为着重内容的“文明家园”建设,遏制农村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
目攀比的奢靡之风,杜绝巧立名目收礼敛财、天价彩礼等增加群众负担的行为,形成节约光辉、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把农民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把农村的新风正气树起来,增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得到进一步推广和落实。
(二)强化宣传教育引导。以乡风文明一条街、道德讲堂、农民夜校、村广播室、善行义举榜、文化(墙)广场等为主阵地,以农村集(庙)会、文化活动、红白喜事为契机,加大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宣传力度。要把握时代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针对性地开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等优秀传统的宣传教育,通过正反案例说教与算帐对比等形式,引导群众确立健康高雅、节俭文明、喜事新办的理念,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奢靡之风。
(三)加强制度约束管控。要深入调研、梳理落后陋习、不良风气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谨代表大会、入户调研等形式,结合镇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群众的风俗习惯,针对性地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道德规范等规章管理制度,对红白喜事范畴、宴席准绳、规模、人情随份予以上限控制;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要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公务人员家庭、各类模范、新乡贤带头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指导者与推进者,自觉接受群众与社会监督,
真正成为树新风正气的典范;探究设置“陋习曝光台”,对不听劝戒大操大办的人与事及时进行鞭笞与曝光。
(四)开展民风家风建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农村社区或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培养形成崇德向善的纯朴民风与厚道家风,以移风易俗为重要内容,挖掘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宣传推广一批优秀的家风家训典型。通过讲家风故事和记录家训、讨论家训、晾晒家训等形式,使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等优秀家风家训成为每次家庭成员传承与崇尚的美好价值理念。
(五)深化文明家庭创立。结合农村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坚强群众创、群众评、群众选的原则,统一准绳、统一安排、统一程序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及道德模范、渭南标杆、陕西好人系列创立申报评选活动,做到“三到户三上墙”,即创评准绳、申报评议、定星挂牌“三到户”,评创评准绳、评议结果、星级标牌“三上墙”,户户参评、户户挂牌,引导农民群众讲文明话、做文明人、当文明户,扎实推动移风易俗进入千家万户。
(六)狠抓文明村镇建设。抢抓“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机遇,不断巩固扩大农家书屋、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等精神文明阵地,积极组建“邻里守望公益志愿者服务队伍”,倡导就近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充分利用农闲与传统节庆日,广泛开展群众喜
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丰富群众的业余时间,占领群众的思维阵地,潜移默化引导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篇八: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镇党委移风易俗工作情况汇报 移风易俗于民心,文明乡风沐汉阴。为加快推进我县农村文明乡风建设工作,为建设整体脱贫和同步够格的幸福汉阴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在县政协党组的统一安排下,县政协文史办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围绕“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进行了专题调研。3 月 9 日至 16 日,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带队兵分四路,先后赴宝鸡市千阳县考察学习,深入全县南北两山和川道 10个镇的 30 余个村组、院落实地调研。3 月 15日,县政协主席史正林同志主持召开了各界政协委员、各方人士、有关部门(镇村)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协商座谈会。本次调研采取外出考察、镇村调研、实地走访、座谈协商等形式,广聚民意、广纳群言、广泛协商,为我县文明乡风建设摸实情、建诤言、献良策,在社会各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形成了委员参与多、部门配合多、调研镇村多、网友热议多、群众期盼多的特点,寻求了建设文明乡风的最大公约数,凝聚了政协协商民主的最大向心力。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风民俗的现况 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全市乃至全省形成了明显的汉阴特色,总体来看,城镇好于农村、川道好于山区、窗口好于部门,特别
是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方面,与当前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普遍。目前,我县农村在婚丧喜事方面普遍存在着讲究排场、盲目攀比现象。农村结婚攀比之风主要体现在四个比:比房子、比车子、比彩礼、比排场。在大办丧事上,有的大讲排场,动辄就是 3 到 5 天,一天几十桌酒席,还要做道场、歌舞演出等等。有的家庭老人去世,办丧事听信于风水(道士)先生择日子,在家停丧数日才出殡,耗时费力,污染环境又伤财。这种“大操大办”的现象,已与“勤俭节约、婚礼简朴、厚养薄葬”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不仅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
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二)婚事“彩礼”负担沉重。在我县农村特别是山区,青年男女订婚除了男方要有新建或装修的新房外,普遍都要给女方一笔彩礼,少则三五万,多则十几万,彩礼大、房子阔、车子好、酒席多就觉得有面子。如在漩涡镇堰坪村座谈中,村干部介绍到,他们村女方索要彩礼一般都在 10 万元以上,天价彩礼掏空了不少贫困家庭多年的积蓄。因此,“啃老”并相互攀比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不少农村青年因为家底子薄拿不出彩礼而成为“剩男”。这种错位的婚恋观,助长了婚嫁论财的风气,极易误导农村青年形成“重利轻义”、一切向钱看的错误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人情宴”名目繁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而来名目繁多的“满月酒”、生日宴、升学宴、乔迁宴、生病慰问礼、“接风宴”、“升迁宴”等“人情宴”,让农村群众应接不暇、疲于应付。调查中据群众反映,山区普通家庭平均每年都要送出礼金 1到 2万元,有的群众吃着低保、借债也要“撑面子”,使传统礼仪和表达亲情、友情的方式严重变味,好像不随礼恭贺就不能表达亲情、友情,“人情宴”演变成“人情债”,“人情债”苦不堪言!
(四)“赌博风”屡禁不止。由于农村文化活动较少,“人情宴”名目繁多,加上“喜事”战线较长,就为部分群众提供了
“玩和耍”的场子,久而久之,打牌就上升为赌博,小赌变成大赌,大赌变成聚众赌博,有的甚至借钱赌博,赌注从几元到几百的都有,打牌赌博摇身一变成为了农村的日常文化活动。据调查,春节期间赌博更甚,成了农村青年互相交流的普遍方式,牌桌上的“票子”成了有没有挣到钱的最直观“证据”,有的年轻人辛苦一年挣的钱一个春节就输完了。赌博之风日甚,其危害不仅是输光钱的问题,还会引发亲情悲剧,增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当事者有苦难言,群众深恶痛绝,社会反映强烈。
(五)封建迷信蔓延滋长。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人们习惯于遇喜事大事就要“看日子”、“看风水”、“算一卦”,加上农村群众科
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等多重因素,使得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有所抬头。在农村中,不论哪个家庭有人去世,几乎都必定做道场,以封建迷信形式治丧;逢年过节,升迁嫁娶,动土建房、开业庆典必定请风水先生或算命先生,有的甚至修庙宇、供神灵,这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断侵蚀和禁锢群众的思想,使农村群众难以树立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观念,阻碍了农村群众向上向善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
二、我县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脱贫攻坚过程中扶贫先扶
智(志)必须攻克的难点。当前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陈规陋习顽疾尚存,乡风文明缺乏形成氛围。据调查走访,我县农村文化生活不够丰富,还停留在传统宣传模式上,贴近农村实际,寓教于乐、易于群众接受的宣传阵地不足,农民闲暇之余打牌赌博的情况较为普遍,而且呈现出越是山区,打牌赌博的频率和赌资越大,“大操大办”的风气也越盛行的现象;小打小赌带来的好吃懒做,以及“大操大办”带来的攀比浪费等陋习严重影响文明乡风的形成。
(二)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乡风文明缺乏硬件基础。相对于千阳县村村可见的村史馆、
村规民约墙、百姓大舞台、乡风文明一条街、十大孝子展示墙、婚丧嫁娶节俭倡议宣传栏等,我县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虽然有的村建设了农村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和广场等,但大部分农民缺乏高雅的生活情趣,镇村也未对现有资源加以高效利用,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乡风文明的基本要求相距甚远。
(三)村容村貌亟待改善,乡风文明缺乏必要条件。尽管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并没有随之养成,生活陋习与生活条件的改善不相适应,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公共卫生成为村容村貌的新问题,尤其是垃圾乱扔、柴草乱堆、污水乱泼的
“三乱”现象随处可见,污染了农村环境,其次是绝大多数村无公厕、无专门环卫人员,农村公共卫生环境堪忧,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刻不容缓。
(四)常住人口结构改变,乡风文明缺乏建设主力。调查数据显示,我县有 7.8 万以上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经商,占农村人口的 30%以上,占农村劳动力的 50% 以上,而这些人口都是村里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壮年,村里留守的常住人口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等“3、6、9”人员。外出打工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所在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削弱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使乡风文明建设缺少了主力军。
(五)贫困现象依然存在,乡风文明缺乏保
障机制。有贫困就不是真正的文明。我县计划 2020 前摘掉国家贫困县的帽子,届时将有6.38 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但现有社会低保体系覆盖面有限,在农村的覆盖率低,救急救不了穷,还不能彻底改善农村孤、老、弱、病、残、贫等弱势群体的处境,需要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予以解决。
(六)乡规民约流于形式,乡风文明缺乏有力推手。我县农村“一约四会”(乡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建设不够健全、不完善。个别村和社区即使制定了乡规民约,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也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大多流于形式,效果不尽人意,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思想转变不彻底,尚未形成鲜明导向。千年风俗一朝改,思想转变是关键。部分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只是软指标,效果不是立竿见影,没有将其放到应有的位置,号召的多、落实的少。有的党员干部从观念上没有带头转变,从行动上没有带头践行,对“大操大办风”、“赌博风”、“攀比风”等不正之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习以为常,有的甚至将其作为牟利手段,不仅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还助长了歪风邪气,在农村没有树立“移风
易俗、文明乡风”的鲜明导向,没有形成文明向上的新风尚。
二是宣传教育不到位,尚未形成浓厚氛围。由于宣传教育没有一个全盘、系统的整体部署,职能部门之间、部门与镇村之间各自为阵,力量分散,资源整合不够,致使部门作用发挥不到位,乡贤文化体育组织几乎空白,大部分镇村文化中心没有起到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宣传教育“重城镇、轻农村,重川道、轻山区”的问题未得到解决,内容贴近农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没有经常开展,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一支不走的宣传教育工作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三是示范引领不深入,尚未形成有力带动。
由于像沈氏家训、身边好人评选、道德模范表彰、志愿服务活动等活动在农村开展的不够广泛深入,还未实现由点到面的纵深推动,没有形成点对面的有效辐射,加之“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模式尚在逐步推进过程中,先进文化和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先进示范、典型引路”的带动效果不理想。
四是制度平台不完善,尚未形成有效机制。去年以来,中省市先后就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印发了意见,县上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在推进移风易俗上做了大量工作和积极探索,但由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善、务实管用制度和运行机制,“执行弱化、效果淡化、总结泛化、推进虚化”的现象还仍然存
在,乡风文明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尚未形成。
五是部门配合不密切,尚未形成工作合力。由于有些工作没有延伸到最基层、服务到最基层、落实到最基层,仅靠村“三委”班子一方推动,村民自治对乡风文明建设乏力,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尚未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久久为功的工作合力,没有打通乡风文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处于“上热下冷”的状态,难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全覆盖和持续发展。
六是监督考核不精准,尚未形成内生动力。由于尚未建立“主体明晰、职责明确、制度完善、奖惩分明”的监督考核机制,抓住管人、管钱、管事三个重要环节,各镇各部门
建设文明乡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基层党组织和老百姓的主体活力、内心愿望、首创精神没有充分激发出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没有形成。
四、推进我县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剖析原因,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牢牢抓住学习贯彻市委《关于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带来的新契机,在借鉴兄弟市县经验的同时,结合县情民情特点创新实践,以“党建+”系统思维为引领,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群众主体、
典型引领、上下联动”的工作原则,坚持“破立并举、软硬结合、建管并重、抓点带面、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按照“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完善‘一约四会’、补齐三块短板、推进四个行动、依托五大载体,做到‘五有五动五纳入’”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破、立、治、管、效”五个环节,着力落实县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法治+德治”的“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模式,着力打造“党建+新民风”,汇集全县广大干群的智慧和力量,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力争“一年初见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成新风”。
(一)抓住“关键少数”刹歪风,围绕“一条主线”树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建设
文明乡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文明乡风的重要内容。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一要勇于“破”陋习,紧盯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依法依纪狠刹“大操大办”、“打牌赌博”、互相攀比、借机敛财等不正之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前列,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社情民意的建言者、文明新风的推动者、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人文汉阴的传播者,让新观念、新规则入耳入脑入心,带动村风民风向上向善;二要善于“立”新风,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坚持正面引领、典型示范、持续深化、整体提升,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活动,
以“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的随礼标准、酒席规模等进行合理界定,激活传统道德力量和村民自治意识,逐渐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准则,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导村民主动转变观念思想,从根本上带动农村“民风”的转变,形成“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让广大群众感悟认同主流价值观,让每个人都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受益者。
(二)突出“两个重点”建机制,完善“一约四会”强管理。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突出抓好“机构+制度”这两个重点是关键。建立运转高效的协调领导小组,出台县委《关于大力推进全县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常态化推进新民风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
保障。尤其要发挥好“一约四会”作用,加强基层的“管与治”。制定“乡规民约”应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遵循“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宜于落实”的原则,切忌“千村一面”和“假、大、空”。建立完善“四会”,特别是红白理事会应达到“五有”标准,即有统一配备的场所、有专项使用的经费、有纳入公益岗位的人员、有务实管用的制度、有内容健康的活动(民政部门统一配备活动板房,把工作人员纳入公益岗位)。同时要充分发挥“三线两化一平台”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深入开展“说论亮”道德评议等活动,引导...
篇九: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3 篇精选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 一) )
按照镇人大 XX 年工作安排,2 月 12 日至 2 月 22 日,第一代表小组成员就本镇移风易俗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走访。本次调研活动集中针对:移风易俗是什么?到底移什么风易什么俗?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方法、步骤,特点以及达到的效果,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集中讨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全面的了解了目前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情况。总的来看: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宣传效果渐入民心,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成语,意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新中国移风易俗活动起源于 1952 年爱国卫生运动,七十年代后扩展到改变旧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红白事的新事简办。反对索要彩礼,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
风俗本是一国一民族或地区族群传承性的生活文化,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上,它展现为五彩缤纷的风土人情。风俗的多样性,往往是因自然条件和人性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精辟见解。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时代发展,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会发生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高,生活趋于安逸,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逐渐显现出来,基本已成为加重群众负担的另一主要形式。
近年来,各类媒体相继报道了各地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风俗习惯,发人深思。典型的案例有:我国某地农村出现的天价彩礼事件,彩礼"三斤一响","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即百元人民币要称三斤;“一响”小轿车;“万紫千红一片绿”,即一万张面值五元的钞票,一千张面值 100 元的大红票子,加上一堆面值 50 元的钞票,算下来光彩礼钱的几十万。拿目前陕西脱贫的标准 3015 元来算,彩礼钱既是脱贫标准的 100 倍以上。新郎被扒光泼狗血拿灭火器喷;父母被当“畜生”拉车;儿子即将结婚,父亲 18 年前结婚借的彩礼钱才刚还完等等。笔者认为这样的恶俗、陋俗出现实为不妥,优良的传统已被彻底遗弃。
XX 年 10 月 19 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 xx 县举办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开展,为全国创造出实践经验。
XX 年 11 月 28 日新华社电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XX年12月6日,xx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决议》,标志着移风易俗工作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XX 年 12 月 13 日,xx 县探索“三治融合”的县域治理新模式系列活动中的德治,为移风易俗工作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从古至今,各级各部门对移风易俗工作都非常重视,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陈规陋俗已成为阻碍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及“五个强镇”建设目标,多措并举除陋习将成为常态化。
二、xx 镇“移风易俗”做法和成效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助推移风易俗。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全面从严治党的会议精神,以开展“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为着力点,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以“道德评议”为抓手,提高思想认识;以健全各类工作制度为根本,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脱贫攻坚为载体,践
行“学、兴、当”摒弃“等、靠、要”;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严格修订“村规民约”助推村民自治。一是通过实地走访,组织村民大会、村居民院落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征求群众意见,撰写初稿提请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形成制度章程;二是软硬兼施,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标语、宣传牌、微信、组织开展活动,将村规民约融入民心,营造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三是设立曝光台,不定期在广场大屏幕曝光不文明现象;四是积极开展文艺汇演,将群众身边事表现出来,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探索实践“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一是召集各村督管、承办酒席负责人签订责任书,严格依照村规民约规范操办酒席;二是按照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要求,探索“红白理事会”及“村民理事会”,实行村民推选理事会负责人,过事统一行动、统一标准,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三是严格过事报备制度,签订过事承诺书,落实环境卫生、食品监管负责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去年以来,xx 镇先后投入 80 余万元力促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移风易俗系列活动的开展,成功阻止辖区内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事宜 4 次,树立朱氏家族婚事新办移风易俗典型 1 场,借助国庆、元旦节假日举办移风易俗专项文艺演出 2 场次;道德评议 42 场次,评选正面典型126 人,反面典型 25 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虚荣攀比心理严重。操办“婚丧嫁娶”过事事宜,普遍存在抹不开面子、比排场的问题。认为别人家高标准操办了,自己家不那样办,人言可畏,心理上不平衡。比如儿子结婚或嫁女子,在彩礼方面,人家收彩礼是 10 万元,自家的彩礼 3 万元,内心感觉自家的姑娘便宜不值钱;父母亲高寿去世,人家摆酒席 80 桌,自己只摆了 30桌,别人会说自己不孝顺,是个老抠门,人活着的时候不能风风光光,人死了还不能;
二是跟风现象不断出现,“过事”成为敛财的一种手段。普遍存在“不过事,钱送出去了收不回来,不是亏了”的畸形心理。人家家里添小孩了,大人 60 大寿,都去了,我们不去,显得不重视人家,去了都送礼,自己不送,待在那里不好意思;自家有事,人家都来了,人家有事,不去就不合适,人情世故不好处理,滋长了小事不断出现的现象经常发生,甚至出现“么事造事过”的不良风气。
三是生活富裕,炫富心理在心中悄然升起。存在“以前日子一般般,现在日子过好了,房子有了,车有了,耍下牌子让人知道,这是让人瞧得起的一种表现”,找点事过,看下谁能来庆贺,看下谁不来,谁看不起自己,针对有些人还专门发请帖,希望人家出现在自己的过事现场充门面,“但有些人只是认识,说了不来怕会招人说闲话人”的现象。
四是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带好头。一是亲戚朋友过事,把送礼、出席作为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认为人家有事去了,后面有啥事好说话,联络感情成为工作的一小部分;二是把家里过事认为是荣归故里的一种表现,亲戚朋友来送礼热闹,是一种受人尊敬的体现;三是党员干部家里过事,成为部分同僚及有心人巴结逢迎的一种方式,过事范围无法控制,“圈子”文化成为工作文化,报备制度形同虚设。
五是传统风俗夸大化,精神内涵逐渐向物质化延伸。主要表现在:一是节日气氛营造、安排从自发组织延伸至有钱好办事,无钱事难办;二是年轻人从思想上已么办法接受现状,奉献精神受到抑制,如传统的烧狮子,花鼓子,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受当今社会价值观等影响无法延续,致使花炮燃放无节制,据调查,“过事”现场花炮燃放费用可达过事全部费用的一半以上,动不动就是上万块的花炮;三是餐桌文化及酒文化导致浪费现象特别严重,以前农村过事自行操作的八大件,蒸菜等现在已基本演变为酒店承包制,每一桌的费用从最初的 200 元以内演变为如今的“666”“888”“999”甚至千元以上,剩菜剩饭从以前的基本没有到现在成桶装成车拉。
六是村规民约形同虚设。一是村居民普遍对村规民约的认识不够充分,宣传做的还不到位,在走访单永锋等贫困户时,说到:宣传单领回去看都没看放那就不管了,有些人直接扔了,还有些人看了,但是还是不太理解,认为是作秀,规范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差距较大,没有人上门说过这事,导致村民自治流于形式,遵守村规民约成为空
谈;二是村规民约中体现出奖惩的一系列措施没有机构,没有保障,无法公开透明,无法实施,主体责任不明确;三是各村督管、客头签订的责任书流于形式,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面情软、怕得罪人导致签订责任书成为走过场,对自己的要求不严,规矩意识及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强。
七是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意识匮乏。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活垃圾乱扔乱放,垃圾填埋坑及垃圾处理池较少,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二是群众生活习惯差,环境意识不强,污水直排现象严重,改厕改圈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环境治理出现一阵风现象;三是奖惩措施力度不大,不切合实际,环境督导力度不扎实。
四、工作建议
1、试点成立“红白理事会”过事机构。由村民共同推选理事会秘书长,由红白理事会统一承办,确定过事类型,过事标准、规模,过事场所,市场监管所及民政干部联合督导,形成监管、运行长效机制,形成奖励、惩处机制,对支持移风易俗工作的要予以适当奖励,对反对、不理解、不支持该项工作的要有惩罚措施,从源头上予以制止。
2、集中调研走访,尽快提请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集镇规划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议》。规范烟花爆竹售卖点,建立烟花爆竹购买实名登记制度,签订燃放承诺书,承诺书要制式制
作并具有一定法律效力,镇纪委及辖区派出所应参与执法过程。
3、加大移风易俗宣传,敦促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使其约有实效。一是创新宣传形式,加大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自媒体、微信等宣传形式的转变力度,探索工作动态视频化传播机制,通过 LED 循环播放的形式,逐步形成以 xx 镇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五个强镇建设、先锋行动为主题的特色专题栏目,广泛调动各级群体参与的积极性;二是组织好各类文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志愿者协会、文艺爱好者积极性,搭建平台,将群众身边的故事、身边的变化转变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予以展示;三是加大不文明现象的曝光力度,镇纪委及环保专干不定期巡回检查,将抽查情况及不良生活习惯予以曝光,直至整改到位,通过“亮丑”“揭底子”同陈规陋俗宣战;
4、聚焦家规、家训、家风,继续延伸道德评议。积极组织乡贤、离退休老干部、党员、代表开展研讨研习,评议的内容应再挖掘,评议的形式应再创新,评议的效果应再深化,逐步营造群众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抵制陋俗的良好氛围,敦促群众做有责任心、有孝贤心的五好居民,切实做到“先锋行动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人人参与。
5、加大驻村干部培训力度。一是加大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长的培训力度。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网络的普及,群众掌握政策的渠道更多,培养一批知识型干部入村工作更有利于村域治理发展;二是加大联村干部培训力度,树立主人翁意识及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融入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之中;
三是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多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干部视野,不做井底之蛙,不洋洋自得,不满于现状,用大爱无疆、甘于奉献的精神,大胆尝试,突破创新,真正做到村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四是充盈经费,成立村域经济发展基金组织,调动在外创业人士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类合作社及村域经济组织,团结村民共同致富,针对公益事业要立足长远,不活在当下,针对困难救助应具有保障措施,要借鉴众筹理念,传播正能量;五是落实有力的奖惩措施,在严格各项纪律要求的前提规定下,针对脱产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得当,对村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应予以奖励,奖励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严格把关。
6、加强“村民自治”工作力度。一是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各项议事制度的确定,议题的选择,会议的落实,出发点和根本点都在于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因此着重征求意见是关键。二是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村民监督委员会要直接参与村民议事会议,积极调动辖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参与议事会议,对议题内容充分发表意见,实现全民参与,夯实监督力量,确保议定事项落实有力。
精选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 二) )
近年来,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一些陈规陋习有所抬头,特别是在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的操办方面,出现了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收钱敛财的不正之风。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带来的是表面繁华,满足的是短暂虚荣,但脱离了基本国情、背离了优良传统,于党于国、于家于己,都有百害而无一例。一些党员干部借婚丧嫁娶之名盲目攀比借机敛财,讲排场、比阔气,份子钱越随越多,酒席越摆越贵,场面越来越大。浪费了人财物力,损害党的形象、违背党的性质宗旨,群众深恶痛绝。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如果任其传播蔓延,就会像无形的墙隔开党和群众,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县委对此高度重视,为了解县乡镇婚丧嫁娶情况的现状,摸清群众心态,狠刹部分党员干部铺张浪费之风,倡导勤俭节约的优良风尚,提出有效整改措施,推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县专门就此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分县委办公室、县纪委两个调研组,分赴 9 个乡镇开展专题调研。3 月 19 日至 21 日上午,县纪委调研组来到 XX 镇开展调研工作,采取入户调查、电话询问、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典型个案和召开调研会等方式展开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现状
3 月 19 日上午,县纪委调研组分赴张巧、洼刘、大高和 XX 四个村对 10 户近期办理婚丧事宜的村民进行了走访,召开关于农村婚丧嫁娶调研活动座谈会,与多名群众代表、村支部书记和镇领导干部进
行了深入交流,分发调查问卷 55 份,对 5 个...
篇十: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移风易俗工作材料一本通:方案、发言、汇报总结、调研报告、倡议书及倡导标准、承诺书、宣传标语口号目录
第一篇:关于开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活动方案
第二篇:表态发言《移风易俗,倡树新风》
第三篇:乡镇移风易俗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第四篇:xx 镇促进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
第五篇:《倡导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社区倡议书
第六篇:方案附件 1:xx 镇移风易俗倡导标准
第七篇:方案附件 2:xx 镇党员干部职工移风易俗承诺书
第八篇:方案附件 3:xx 镇移风易俗宣传标语
温馨提示:本文汇编了乡镇移风易俗专题的各种常见材料,内容全部贴合乡镇政府,稍加修改即可使用。
关于开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主题活动方案
各村、各单位:
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培育文明乡风,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文明素质,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决定在全镇开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大力弘扬时代新风。突出党员干部带头、率先垂范,突出群众自觉、全面参与,突出部门联合、通力协作,突出机制保障、常抓不懈,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新方式,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
二、目标任务 通过在全镇开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活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恶俗禁办”新风,反对铺张浪费、攀比炫富、封建迷信和黄赌毒,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逐步实现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
三、主要内容 以倡导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恶俗禁办”为切入点,扎实开展移风易俗“五大行动”,尊重民俗、抵制庸俗、拒绝粗俗,引导广大群众破旧立新、崇德向善,形成文明节俭的新风尚。
(一)
文明乡风宣教行动。深入开展“四倡四反”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开展讨论,自觉破除陈规陋习,形成社会共识。组建移风易俗宣讲团,深入各村、单位、学校、企业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广泛开展“精神脱贫”宣传教育,树立“扶贫不养懒汉”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讲好贫困群众身边的脱贫故事,扶贫先扶志,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开展送电影、送戏、送文化下乡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文艺节目演出,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公益广告阵地建设,通过打造一定数量的文化墙和宣传栏,把村规民约、“好家风、好家训”及孝老爱亲、节俭养德等中华传统美德在各村的显著位置固化宣传。建好用好农村“道德讲堂”,以正面典型引领,反面事例警示来宣扬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
(二)婚丧礼俗整治行动。倡导婚事新办,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新型婚恋观,消除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不良现象。以“丧事简办”为目标,倡导厚养薄葬、丧事简办,控制规模,文明办丧。倡导订婚、满月、祝寿、升学、乔迁等喜事小办或不办,提倡以一束鲜花、一个电话、一句问候等方式表达贺意、联络感情。反对喜事滥发请柬、过度“闹喜”等
恶俗陋习。开展农村不良风气专项整治,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以及乱埋乱葬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涉农犯罪,震慑不良风气,树立新风正气。
(三)
乡风民风评议行动。建立完善乡规民约,组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将移风易俗“四倡四反”内容纳入其中,完善红白事宜报备流程,划定红白喜事合理标准和规模。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对村民婚丧事宜、孝敬老人、保护儿童、诚实守信等乡风民风进行定期评议。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乡风教化等方面作用,组织开展“最美乡贤”活动,用乡贤引领民间舆论、群众评价的力量,褒扬社会新风,批评不良现象。
(四)
党员干部引领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自家做起,主动引导子女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及时劝阻、制止各种陈规陋习和违法乱纪行为,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带头文明节俭办婚丧事,带头火葬和生态安葬,带头文明低碳祭扫。实行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事前、事后报告制度。
(五)
群团组织助推行动。发挥群团组织带动作用,广泛开展“四倡四反”移风易俗行动,不断深化城乡共建,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镇工会要引导各企业和各单位工会组织大力宣传婚丧嫁娶简办的新风尚,
号召广大职工做移风易俗带头人。镇团委要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新型婚恋观,自觉带头做到不铺张浪费、节俭办婚事,做孝老爱亲、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表率。镇妇联要积极动员家庭妇女参与到移风易俗活动中来,持续开展好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主题活动,传递社会幸福感。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 年 1 月 10 日-2 月 28 日)。
各村、镇直相关单位分别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职责形成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倡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有关管理制度、规则导则、标准要求、奖惩措施等。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版面标语等多种宣传媒介开展集中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 年 3 月 1 日-12 月 31 日)。
各村要于 2020 年 4 月 30 日前建立“一约四会”组织,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破除婚丧陋俗,全面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切实减少浪费,减轻群众负担。各村、各单位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对各村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毒禁赌会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村规民约制定和落实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明确深化措施和工作台账。按照每月一个主题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1 年 1 月-长期)。各村各单位要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集中行动与完善机制、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全面推进各项工作。2021 年 1 月起,对“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全面推进。选出 2—3 个工作先进、特色鲜明的村典型或先进人物、团队,组织“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工作集中宣传。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一套适合 xx 实际的移风易俗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日常监管常态机制,真正实现民风乡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
五、相关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一项顺应群众期盼,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为加强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任副组长,各村书记、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镇开展此项工作。切实把移风易俗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当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组织力量深入调研,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精心部署,确保取得明显效果。
(二)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按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既要强调牵头部门责任,又要强化各职能部门和各村的主体作用发挥,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全面履行属地责任,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采取召开动员会、现场会等形式有计
划、有步骤地逐级组织实施。要强化过程督促指导,研究解决存在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新的对策思路和方法举措,确保移风易俗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强化监督管理考核。要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纳入党建、意识形态责任制、精准扶贫、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内容。切实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督导,镇党政办、纪委、组织办、宣传办、民政办、综治信访办等部门将组成联合督导小组,定期对各村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实行常态化督查通报,形成发现问题、督查通报、立即整改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镇宣传办设立监督电话 0xxxxxxxx,镇纪委设立举报电话 0xxxxxxx ,接受社会监督举报。
附件(在本文最末尾):
1.xx 镇移风易俗倡导标准 2.xx 镇党员干部职工移风易俗承诺书
3.xx 镇移风易俗宣传标语
中共 xx 市 xx 区 xx 镇委员会 xx 市 xx 区 xx 镇人民政府 2020 年 1 月 9 日
移风易俗 倡树新风
我镇将以长抓不懈、持之以恒的韧劲和坚强有力的举措,以三个强化为统领,着力营造强势推进的浓厚氛围,切实把移风易俗活动抓紧抓好。
一是强化教育引导。一如既往的在全镇上下利用《移风易俗倡议书》、明白纸以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宣传教育。
二是强化典型推动。在全镇范围内选树一批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加强对各村红白理事会的管理,打造工作样板,抓好辐射带动。
三是强化制度规范。进一步建立健全良好的运行机制,用制度来规范约束,用制度来管事管人,达到以制度促规范提升的目标,真正使文明新风在辛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移风易俗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自全县“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xx 镇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全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禁止烧秸秆等工作,帮助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文明素质,加强了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了文明新风尚,几个月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宣传氛围浓厚。充分利用宣传栏、文化活动中心、新农村文化墙、微信、LED 显示屏等阵地开展宣传教育,提高针对性和感召力。号召镇、村党员干部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具体做到“五带头、四倡导”。结合秸秆禁烧、垃圾整治工作发放致农民朋友一封信、利用宣传车广播宣传、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是农民群众人情负担减轻。各村居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里的婚丧嫁娶事宜,由红白理事会来主持操办,对村规民约进行了收集修订完善,把禁止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纳入村规民约之中,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导村民主动转变观念,改正不良思想和陈规陋习。同时发挥各村小组红白喜事管事人员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培训,对办理流程、标准要求等进行了明确要求,使其在帮助操办红白喜事时,主动规劝事主
按照移风易俗要求举行。杜绝了原先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既为家庭节省了开支、还减轻了负担。
三是呈现“六多六少”喜人成果。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大喇叭派上用场,农家书屋、文体广场成了热门去处,文艺骨干队伍、乡贤文化能人也成了最受欢迎的人,呈现出“六多六少”的喜人成果,勤劳致富、科学致富的人多了,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人多了,损害他人利益的人少了,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人多了,不讲卫生、说脏话的人少了,孝老爱亲、互相谅解的人多了,发生邻里纠纷、违法乱纪的人少了,读书看报、娱乐健身的人多了,喝酒打牌、说是弄非的人少了,争当先进、不甘落后的人多了,好吃懒做、要补助的人少了。
四是身边好人善如潮。注重充分挖掘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发布身边好人榜,树立了“最美保洁员”、“环境整治先锋”、“移风易俗好榜样”等典型,为村民树立看得见、学得来的身边典型,推进移风易俗理念进入千家万户,示范带动村民争当先进、争做模范。
虽然我真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再添新措施,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持之以恒,立足长远,攻坚克难,常抓不懈。
我们将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村级年度考核内容,作为评
选“优秀党支部”、“先进村”等先进的重要依据。并结合精准扶贫,通过驻村工作队耐心反复做群众思想工作,在全镇兴起“文明有我、全民动员”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观念;进一步完善镇文化站及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把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引进农村、送到基层,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继续抓好“身边好人榜”等典型评选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广场舞、百姓大舞台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在寓教于乐中形成与新农村要求相适应的文明风尚。
X 镇促进乡村移风易俗 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县文明办相关文件要求,我镇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乡村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破除陈规陋俗、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社会新风为目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乡村破除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虚荣攀比、封建迷信等陈风陋俗,倡树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以此达到乡村和谐、崇德尚善、文化繁荣、婚俗节俭、文明治丧,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一、成立组织,建章立制,遏制不正之风 为改变这一陋习,我镇以移风易俗为契机,持续推进文明乡风活动。成立了 X 镇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周文杰同志亲自担任,副组长由镇长李文彬同志、镇人大主席张沛志同...
推荐访问: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移风易俗 调研报告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