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五水共治情况调研-调研报告5篇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五水共治情况调研-调研报告5篇

发布时间:2022-10-08 11:45:03 来源:网友投稿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五水共治情况调研-调研报告5篇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五水共治情况调研-调研报告 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两篇年美丽乡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两篇 篇 篇1:: 去年年末,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局、通盘考量,提出了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五水共治情况调研-调研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五水共治情况调研-调研报告5篇

篇一: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五水共治情况调研-调研报告

15 年美丽乡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两篇年美丽乡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两篇

 篇

 篇 1::

  去年年末,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局、通盘考量,提出了要在 2013 年获得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2015 年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岩头镇以“两提两争”主题实践活动为总纲,以全面改善城乡发展环境为抓手,以完善工作机制为保障,将美丽乡村建设作全年性、战略性任务来抓,用大决心、大力度保障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同工作要求相比,同先进地区相比,岩头仍有许多不足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在岩头这样一个生态优势明显、地域特色鲜明、后发优势强劲的发展中的山区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现实版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是加快山区发展的有力抓手。岩头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镇,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托和放大生态这一后发优势,推进错位式、差异化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正是基于对岩头特色优势的深刻认识, 基于对新农村建设规律的全面把握, 基于对岩头优势劣势的科学洞察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二)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岩头在全面分析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制定了 2013年 1 号文件《岩头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原则、总体目标、工作要求和工作保障,使“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把新农村建设从一个方向性的概念具化为可操作的工作。

 (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岩头镇紧紧跟随党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生态文明理念的题中之义,以国家级生态镇、省级森林城镇、市级卫生镇的创建为契机,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继续保持生态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既是上级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应尽的责任。

  (四)是提升岩头形象的重要载体。在建设过程中,岩头着重体现地方的生态特色和产业特点,通过对新农村建设整体化实施、品牌化经营的探索,把美丽乡村品牌的打造作为当前工作的载体和工作的方向,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今后岩头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助推器。

  二、岩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情况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高、任务重、时间紧,为按期实现工作目标,镇党委、政府按照“四美、三宜、两园”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为亮点,以“幸福社区”建设为关键,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力争在 2013 年创成美丽乡村示范镇。

  (一)狠抓组织领导。成立岩头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岩头镇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分解表(2012-2014)》 , 进一步明确具体要求、 完成时限、 责任领导与责任人。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实行效能“积分警示制”、专项行动跟踪督查制、美丽乡村建设攻坚周例会制、班子领导承诺履诺制等制度,形成“统一领导、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层层督查”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目标规划。在制定实施方案的同时,在《岩头镇总体规划(2010-2030)》和详细性控制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完成五尺、 表山、 鲤溪三个社区的建设规划以及镇城区污水管网专项规划,编制出《芙蓉古村保护利用规划》、《苍坡村保护利用规划》、《岩头村丽水街保护利用规划》。

  (三)狠抓投资提升。1-5 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22 亿元,任务完成率 31.51%,41 省道南复线、溪山大街等工程有序推进。已完成招商选资 8637 万元,任务完成率 95.57%;签约楠溪江垄溪度假村、楠溪江国际养生保健中心(一期)等 5 个项目,对楠溪江国际养生保健中心(二期)工程等 11 个项目进行了包装推介,并于 4 月 6 日成立永嘉县岩头商会,全力打造吸引“凤凰还巢”的“金橄榄”、“幸福巢”。

  (四)狠抓“六个一”项目。一条丽水街北段旅游文化商业街已全面铺开立面改造、建筑重建和景观道路提升工程;一批文化展馆已全部开始施工,其中中国农村改革馆和诗词馆已竣工;一条乡间绿道已分三部分进行施工,8 月底全面竣工;一个游客接待和文化创意中心即将完成设计方案;一批特色酒店和民宿已全面进场装修,确保 8 月底前竣工投用;一台文化大戏于五一期间在芙蓉、苍坡、丽水街等古村落宗祠(戏台)上精彩演出。

  (五)狠抓环境治理。以“四边三化”专项行动为抓手,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共拆除违章建筑约 7.7 万平方米,年度任务完成率 64.17%;通过建设村级垃圾收集点、配备了村级保洁员等方式切实强化村级卫生治理;岩枫路口-苍坡沿线绿化工程顺利竣工,完成迹地造林 1388 亩,任务完成率 144.28%;聘请专业团队对境内楠溪江、五尺支流、张溪支流及村级河道实行长效保洁;完成诸永高速沿线坟墓生态化改造。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难点

  (一)工作意识尚需提高。广大干部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倡导者和执行者,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但从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少数镇、村干部存在着畏难情绪和“小算盘”的思想,工作主动性、大局观不够强,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二)建设资金尚需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我们还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保证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开展。

 (三)建设眼光尚需放远。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程,但在目前的规划中很少突出各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特色,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存在“千村一面”现象。

 另一方面,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 没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常常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象。

  (四)经营力度尚需加大。长久以来岩头已经积累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狮子岩、古村落等经典品牌,但都没有形成大的规模化效益。而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形载体,更是岩头今后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打品牌,我们在如何发展品牌、利用品牌方面力度不太,成效也不明显。

  四、先进地区经验做法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安吉、桐庐、江宁、青芝坞等地区走在了全省前列。认真分析这些先进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对照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 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创新发展理念是首要。脱离实际、盲目建设、牺牲农民利益,这绝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大力培育精品项目、激发农村内生活力,这才是“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的必由之路和最高目标,也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三个部分。安吉通过将近一年的酝酿、规划,通盘考虑了自身实力、外部合力与内在潜力各方面因素,形成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规划方案,为村庄环境的综合提升、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探索构建可憩可游、宜商宜居、且安且吉的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这一建设愿景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二)创新工作机制是动力。创新联动机制,江宁区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六个部门单位帮扶一个重点村的办法,打造出了“五朵金花”,并要求帮扶部门 2/3 的招待费用要在该村消费。创新筹资办法,安吉积极探索村企合建、市场运作、民间参与、以奖代补、出资投劳并举等模式,以有效缓解资金制约压力。创新管理思路,建立完善社会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创新产业项目是关键。遵循“一次规划、分批实施,串珠成链、因地制宜”的工作方式,安吉深入挖掘每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展示个性化乡土文化,通过改造农家民宅、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树立良朋镇迂迢村和鄣吴镇玉华村的“书画文化”、章村镇郎村村的“畲乡风情”、报福镇石岭村的“农家休闲游”等微品牌,形成“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等 4 条精品观光带,从小到大层层推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使安吉的美丽乡村花团锦簇、生机勃勃。

 (四)创新品牌经营是核心。一个良好的品牌能够带来极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必备要素,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自 2008 年创建伊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频频聚焦安吉,迅速地将安吉中国美丽乡村的品牌推向了全国;2009 年 10 月,全国首次“部局”联办、多方联动的中国(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高层论坛暨 2009 首届中国(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品牌效应带来签约外资项目 11 个、总投资 3.56 亿美元,签约内资项目 23 个、总投资 101 亿元。

  五、想法与建议

  2013 年是我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岩头将全力抓好招商选资、城乡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以下日川-芙蓉-丽水街-苍坡美丽乡村精品线为脉络,以芙蓉山庄等旅游项目为支撑,以精品村、文明村、生态村创建为节点,以“中国第一田园风光古镇”为目标,进一步打响岩头“美丽乡村”品牌。对此,特提出以下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依托现有的融资平台,探索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新模式,做好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加快规划编制,抓好现有规划实施,制定更深入、更细致的专项规划,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和制度的指导约束作用,形成全域化与精细化相结合、“大景区”与“小盆景”相辉映的发展态势,使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更加全面、科学。

  (二)进一步突出项目建设。突破缺少上档次项目的障碍,发挥“六个一”、芙蓉山庄等等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把项目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招商选资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项目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 以项目检验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成效。

 加大项目包装力度,主动做好项目衔接,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支持。

 (三)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统筹旅游资源,集中力量招商,借助岩头商会力量,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氛围,通过招商选资工作,加快楠溪江国际艺术研究中心、楠溪江国际养生保健中心(一期)等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发展旅游衍生产业,进一步拉开产业链,着力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和养生保健产业两大板块,从而实现产业升级。

  (四)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加大舆论宣传动员力度,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利用楠溪江山水文化旅游节、 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等大型节会活动, 积极做好美丽乡村品牌经营文章,强化市场化营销理念,提高策划经营水平,创新合作途径,通过积极宣传造势,全面打响岩头耕读文化、宗族文化、山水文化和红色文化特色品牌,增强岩头区域竞争力。

  (五)进一步扩大建设效果。美丽乡村不仅要环境美丽,更要群众生活幸福,达到“形神兼美、内外兼修”的效果。要抓环境优基础,通过镇域环境净化、沿线立面改造、店招店牌整治、村外田园风光和青山白化治理五大工程,发挥常态化管理作用,抓好点、线、面全方位美化。

 要抓统筹惠民生, 做好完善社区服务、 促进产权制度改革、 建设农房集聚点等工作,把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与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村集聚有机统一起来, 以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标准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岩头镇将严格规划设计、挖掘本土要素、突出重点项目、经营特色品牌,真抓实干、创新破难,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圆满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篇

 篇 2::

  xx 山现辖 3 县 3 区,总面积 4049 平方公里、总人口 230 万,城市化率 61.2%。2012 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937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10920 元。

 近年来, 我市认真贯彻省委、

 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发展要求,下大气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开展整治的中心村、示范村达 120 个,共实施各类建设项目 1400 余个,已完成 1000 余个项目,占 70%以上。其中,26 个省级重点示范村基本建成,首批 50 个市级示范村建成,惠及农村人口 6 万余人。

  一、美好乡村建设主要做法

  (一)打造七线五区,推进美好乡村由示范点向示范区拓展。围绕辐射全域 xx 山,我们确立建设美好乡村“七线五区”,打造全市美好乡村的示范区、样板区。“七线”即依托交通干道,对道路沿线及两侧可视范围内村庄进行整治,建设 7 条各具特色的美好乡村示范线(马濮旅游大道竹林景观、环大青山世外桃源景观、围乌路青山路江南水乡景观、新老 314 省道都市乡村景观、226 省道华夏文明景观、206 省道现代农村景观、105 省道自然休闲景观)。“五区”即依托乡村人文、山水、经济资源,以项目为抓手,联动推进资源开发和村庄整治,建设 5 个美好乡村特色示范区(环大青山文化旅游特色示范区、环七成圩自然风光特色示范区、王富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区、昭关温泉度假特色示范区、环鸡笼山休闲旅游特色示范区)。围绕“七线五区”,成片打造,辐射周边,构建美好乡村建设新格局。

  (二)坚持农民主体,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重点推广当涂县探索出的“八个一”工作法,以民为主建设美好乡村。“八个一”即一个理...

篇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五水共治情况调研-调研报告

处¥产业升级焕生机,水过之处皆风景 五水共治助力共同富裕■ 谢燕娜董莎競作为国内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之一 , 北仑区始终践行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 ” 的发展理念 , 通过 “ 五水共治 ” , 问诊产业 , 搭脉经济 , 在污染源头上大做

 "减法 ” 、 在综合整治上精做 “ 加法 ” 、 在产业融合上巧做 “ 乘法 ” , 绘就了一幅 “ 生

 态美 、 形态美 、 业态美 ” 的宜居城市新画卷 。減头琴染做 “ “ 績法" , 馥就 “ “ 生态美"自 2011 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治水工作

 以来 , 北仑区累计投入治水资金超百亿 。

 通过截污纳管 、 面源减污等治理措施 , 着

 力削减源头污染 , 形成了制度规范 、 设施

 完善 、 处置高效的污水处理新格局 。源头骨控精细化 。

 完善城镇污水管

 网建设及截污工程 , 全域建成污水管网

 1718 公里 , 全面提升污水管网覆盖率 。

 在现有道路污水主管全覆盖基础上 , 大

 力推进污水支管管网建设 , 累计建成

 102 个污水支管工程项目 , 实现污水主

 管和支管无縫对接 。

 对于主管网附近未纳

 管的 , 列入截污纳管 “ 最后 50 米 ” 改造

 计划 。

 对无法纳骨的村级小微企业废水 、

 废油全部收集转运 , 杜绝乱排现象 。污水处理标准化 。

 区域内有新周 、

 岩东 、 小港 、 春晓及白峰 5 座城镇生活

 污水处理厂 , 出水全部达到 《 城镇污水

 处理厂排放标准 》 的一级 A 标准 。

 其

 中 , 新周污水处理厂经改造提升 , 跃升

 为全市首座类 W 类水出水标准的污水处

 理厂 。

 此外 , 亚浆 、 逸盛等大型企业自

 建污水处理设施 , 其中亚浆废水污染物

 排放浓度指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30% 。

 截至目前 , 区域日均污水处理总能力达

 64 万余吨 , 位列全市前茅 。管网养护专业化 。

 实行 “ 两级管

 养 , 属地为主 ” 的管理模式 , 区级层面

 成立宁波北仑岩东排水设施运维管理有

 限公司 , 对主城区排水管网以及餐饮等

 涉洗行业共计 550 个隔油池污水预处理

 设施 , 统一实施专业化的日常运维 。

 10

 个街道成立城镇公用设施管理站 , 负责

 辖区内污水设施维养管理 , 确保 “ 清

 水 ” 绕港城 。編合整洽 It

 “ “ 加法" , 绘就 “ “ 彩态美 “ “北仑以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为目

 标 , 以 “ 美丽河湖 ”

 “ 美丽海湾 ” 和

 “ 生态河埠头 ” 建设为载体 , 不断提升

 水质梶标工作质效 , 成功创建 4 条省级

 美丽河湖 , 今年 4 月被列入 2021 年度

 浙江省首批 “ 幸福河湖 ” 创建试点县之

 一 ( 全市唯一 )

 。景观提升 , 展现水美风貌 。

 完善小

 泱江 、 岩泰 、 芦江三大水系规划 , 持续

 IIiiHBIBSiiliJBDMj

 .il

 J

 in®

 —>

 笳

 1 1

  IM

  Uill

  g g

  ILJLI1J

  I1J推进芦江水系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

 谋划泱江风情等示范带 , 实施一批海

 绵城市建设项目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项

 目 。

 如春晓街道昆亭村 , 修建阶梯式

 拦水堰坝 , 保障山涧大溪坑常年流水

 不断 , 配套建设占地 7500 平方米的

 上刘公园 , 村庄内生机盎然 , 曾获浙

 江省文明村 、 宁波市 “ 水美村庄 ” 等

 称号 。科学修复 , 筑牢生态屏障 。

 加大

 与科研院校合作力度 , 在梅山湾实施

 鱼虾贝类增殖放流项目 , 目前可探知

 的鱼 、 虾 、 贝 、 藻及鸟类等主流生物

 已增至 80 余种 , 促进了生态平衡 。

 通过植物替代法 , 开展互花米草等外

 侵物种防范治理 , 清除互花米草近

 100 亩 。

 同时 , 开展科学补水调度 ,

 保持湾内水位和盐度 , 为湾内生物营

 造稳定的生存环境 。瑞岩溪道 ( 朱省海/摄 )

 生态河埠头 ( 杨云中 / 摄 )文化挖掘 , 彰显地方待色 。

 加强水

 文化设施建设 , 挖掘沿河历史文化 , 结

 合区域民风习俗 , 规划 “ 一村一品 ” ,

 打造韵味十足的生态景观 , 累计绿化村

 庄河岸近 30 万平方米 。

 依托文化赋能 ,

 打造精品生态河埠头 , 将洗涤污水统一纳

 管处理 , 配套建设廊架 、 凉亭 , 成为周边

 居民文化熏陶 、 科普教育 、 休闲娱乐的新

 阵地 , 目前全区已建成生态河埠头 280 余

 座 , 其中精品生态河埠头 33 座 。产业 m 合做 “ “ 秦法" , 壊就 “ “ 业态美 ” ”善用水资源 , 做活水文章 , 将 “ 绿

 水青山 ” 变成"金山银山 ” , 北仑结合

 “ 美丽乡村 ” 和 “ 精品线路 ” 建设 ,打

 造美丽家园 , 释放生态效益 , 助力乡村

 振兴 。探索 “ 乡村水旅 ” 新模式 。

 将沿溪

 古居改造成具有区域待色的民居民宿 、

 农家乐等 , 同步治理水环境问题 , 实现

 开发与治理的良性互动 。

 打造 “ 秀美山

 川线 ”

 “ 东方大港博览线 ” 等多条精品

 旅游线路 , 有力地带动周边百姓创收 。

 目前全区共有民居民宿 70 余家 , 其中 ,

 春晓街道 6 号美墅馆荣获浙江省醉美乡

 愁民宿 、 宁波市三叶级客栈等称号 。打造 “ 节水兴农 ” 新业态 。

 深挖农

 业节水潜力 , 积极开展农业节水灌溉 ,

 重点围绕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开

 展农田水利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

 累计建成灌区 45 个 , 其中省级节水型

 灌区 2 个 , 大大提升了农田灌溉水利用

 效率 。

 依托灌溉优势 , 全区建成精品产

 业园区 ( 基地 )

 13 个 、 产业示范点 44

 个 , 面积达 1.5 万亩 , 呈现多元发展 、

 多点开花的局面 。发展 “ 亲水运动 ” 新产业 。

 依托梅

 山湾丰富的生态资源 , 打造 “ 万人沙

 滩 ”

 “ 帆船游艇 ” 等休闲亲水环境 , 每

 年定期举办 “ 家庭帆船赛 ”

 “ 皮划艇

 赛 ” 等运动赛事 , 中国足球协会沙滩足

 球训练中心等落户梅山 。

 自 2017 年底 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以来 , 梅山湾年均

 接待游客 160 万人次 、 旅游营业收入

 1.3 亿元 。十年治水 , 持续擦亮生态北仑金名

 片 , 美丽北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

 水旅

 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让更多生态红利转

 化为富民资本 , 为北仑高质量发展建设

 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注入了更多活水 。

篇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五水共治情况调研-调研报告

市 加强 美丽乡村建设 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XX 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本文分析了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更好更快推进 XX 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XX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后,农业部办公厅随之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系列行动。XX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指出,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农民美好生活的家园。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进展顺利,但由于开展时间短,加上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美丽乡村建设或只限于局部的试点示范,

 或局限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一两个方面,这与我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差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需要在现有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进行理论与实践创新,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实现全体农村居民共享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近年来,XX 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回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期盼,率先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XX 年、XX 年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区,XX 年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市区。尽管如此,XX 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与制约因素,笔者试图以此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XX 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点、线、面”结合,打造美丽乡村全域美

 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域规划、全域统筹,邀请加拿大 AIM 公司、上海同济大学等专业团队“把脉问诊”,结合村庄布局、地形地貌、历史文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高质量完成全市 13 个乡镇(街道)总体规划和 183 个村庄规划编制。一是打造“十镇百村”示范“点”。通过实施建房规范化、乡村点亮化、村庄洁净化、沟

 渠路硬化等“十化”工程,重点打造了 10 个特色镇、100 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围绕“十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财政资金 2.6亿余元,改善示范镇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依托乡村的绿水青山生态优势,利用数千亩的荷花、油菜花、桃花、梨花自然资源及古民居群等文化底蕴,定期举办“荷花节”、“油菜花节”、“桃花节”、“梨花节”等美丽乡村文化节,打造了三都镇流华湾、唐洞街道大王寨、蓼江镇张家坪等一批特色示范点,其中流华湾村获评国家 3A 景区,有效推动了农业农村从单一的生产居住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拓展,走出“美丽乡村+文化旅游”新路子。二是打造“一湖两线”风景“线”。以水面 160 平方公里的东江湖周边村庄、贯穿 XX 的 S903 线和 S322 线“一湖两线”为重点,投入财政资金 5 亿余元,大力开展“绿化攻坚”,引导村民开展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四旁”植树,扎实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形成了东江环湖环湖路风光带及省道沿线三条精品乡村旅游线。兴宁、白廊、黄草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三是打造美丽乡村普惠“面”。全面规范农村建房,向全市所有村组免费发放《XX 市農村建房规划设计图集》,引导农房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风貌,有效破解了“村民不会建房”、“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有新村无新业”等问题。强化资金帮扶,全面落实国家危旧房改造政策,对 20

 户以上集中建房点还通过以奖代投方式每户奖 1.6 万元,统筹用于新村庄美化、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建设。同时,积极开展村庄梳理式改造提升,推动拆改结合、拆用结合、拆美结合,建设了一批具有 XX 风韵的“湘南民居”。三年来,全市按照规划图集建房 5618 户,集中建房点建设 100 个,已完成 20 户以上集中连片建房点 73 个。

 (二)“ 整、改、拆” 并重,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

 一是抓卫生整治。出台东江湖区域镇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理办法,启动污染源治理工程、供水工程、河流治理工程、生态恢复工程。湖区居民实现了每户有“四格式”化粪池、每组有污水集中处理点、每乡镇有垃圾中转站,在黄草镇建设了垃圾日处理能力为 6 吨的碳化热裂解处理场。利用亚行贷款资金,投入 5500 余万元,建设垃圾收集转运站 11 座,垃圾收集转运能力覆盖所有乡镇。为乡镇配备入户分类垃圾桶78464 套,240L 垃圾桶 9605 套,各类垃圾收集转运车 83 辆,硬化垃圾收集点 400 个,为垃圾分类减量、转运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力推进湖区畜禽规模养殖退养和网箱退水上岸,东江湖周边 594 家生猪养殖场全部关闭退出,拆除违规网箱23.2 万平方米,拆除水上餐饮平台 3400 平方米。二是抓厕所革命。在“一湖两线”、人口集中路段、重要交通路段旅游景点,通过以奖代投,制定了农村公厕图集,统一标准,全

 市兴建了 160 座农村公厕、村组分散污水处理 2816 处、村组集中污水处理 274 处。同时,全市农村全面开展了四格式化粪池改建,已完成了 8000 多户,基本上消除了农村旱厕。改变了过去农村脏乱差形象,农村生活习惯得到了彻底转变。三是抓拆危拆旧。明确拆除范围,统筹分类推进,层层签订责任状,对全市土坯房、废旧杂房、废猪(牛)栏和旱厕进行了全面拆除,对农民自愿拆除的给予 40 元每平方米的奖补。全市广大农村危旧杂房、残垣断壁基本拆除完毕。同时加大复垦力度,每拆一处、绿化一片、靓丽一村,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

 (三)“ 管、投、评” 并举,构建长效管护大机制

 一是建立科学管护体制。坚持“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做到设施运行常态化、配套管理长效化。完善村庄常态保洁制度,各村按人口的 5‰比例配备保洁员,全市共聘请农村专职保洁员 3012 名。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了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运作模式,形成市里统筹、乡镇管理、村组主抓、农户受益的农村生活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确保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有效。二是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积极整合小城镇建设、洁净乡村行动、农村拆违拆旧、东江湖亚行贷款生态保护等项目资金 10 亿余元,拉动社会投资

 30 余亿元投入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美化亮化绿化工程中,通过以奖代投方式,形成了“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良性投入机制。三是完善督查考评机制。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评估,实行月排名、季考核、年总评,市财政从统筹城乡发展资金中每年安排 600 余万元作为乡镇(街道)洁净乡村行动奖补资金。每季度进行一次单项考核,考核结果与乡镇环境整治经费挂钩,以奖代补,并与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单位干部职工和各村(社区)职业化干部的绩效工资和年度评先评优挂钩。同时,加强监督,把群众监督、行政督查相结合,采取明察暗访、定期检查、突击抽查和随机复查等方式,查找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二、XX 市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建设资金缺口大

 美丽乡村建设最主要的问题是钱不够,大部分村支书表示上级政府给予的资金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的资金相比,缺口很大。笔者在走访中遇到诉说,有个村打算建个文化广场,初步预算 25 万元,县、镇两级政府共给了 9 万元,村民筹资 2 万多元,还有 13 万多元的缺口至今没有着落。事实上,美丽乡村建设是村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干好这一事

 业得主要依靠村集体。但联产承包以后,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资产,也无生财能力,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

 (二)没有优势产业做支撑

 绝大多数村没有优势产业、没有经济实体和村办企业,这也导致村集体资金来源匮乏,不利于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链短,没有往价值高端延伸,提供给市场的多为初级产品,缺乏深度加工。具有 XX 地域特色、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叫得响的知名农产品品牌不多。可以说,产业发展滞后是美丽乡村建设最短的一块短板。

 (三)村民主动性不强

 村民群众总的来说是欢迎美丽乡村建设的,但目前大都还停留在“要我建设”的层面,没有上升到“我要建设”的境界,出资出劳出主意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调查显示,36%的村支书认为,搞美丽乡村建设,从村民那里根本就筹不到钱。村民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性未能充分调动,意味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群众基础还比较薄弱。

 (四)乡村文化建设滞后

 首先,文化活动设施比较单薄。条件差点的村庄就一间棋牌室,条件好点的村庄再加一间党员活动中心兼文化中心,

 一个水泥广场——上面安装部分健身设施。文化室内普遍藏书不多。当代青年比较喜欢的电子阅览室、公益网吧尚未见到。文化讲座的教室及其投影设备没有。

 其次,文化生活内容相对单调。主要是棋牌娱乐,有的村已开始兴起广场舞。比较高端且实用的现代农业知识讲座、市场经济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和读书心得交流会较少。文化生活单调,村民们在一起交流的机会较少。

 再次,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在小农经济条件下,养成了散、乱、奢的习惯。散,自由散漫,不守规矩。乱,乱搭乱建,乱放乱扔。奢,讲排场搞攀比,办酒成风,送人情成了沉重负担; 薄养厚葬,大量占用土地 资源。

 三、更好推进 XX 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政策支持,保障资金供给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是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的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在政策上,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一协调各部门的政策。继续实施农产品流通减免税、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补贴与农业生态补偿制度,

 积极推进精准扶贫政策,努力探索新常态下惠农惠民的新政策。在财政资金扶持上,把各级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财政资金向农村道路硬化、危桥危房校舍改造、农村电网建设以及山水林田湖保护与生态修复倾斜。

 (二)增强村集体经济“ 自主造血” 功能

 首先,发展集体企业。各村应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创办集体企业,从集体企业的盈利中拿出部分资金,兴办美丽乡村事业。美丽乡村建好了,反过来又会促进集体企业发展。

 其次,引入民营资本,发展股份制企业,集体以土地等资源入股。这是一条比较便捷的路径。比如,东江街道龙泉村在 XX 市率先成立和美龙泉土地股份合作社,向社员发放《XX 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股权证》10 本,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股权证的方式明确下来。

 再次,组织村民群众适量筹资。经村民集体讨论,表决同意,制定制度,在全体村民可承受的限度内,适量筹集经费。这样既能增加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又有助于增强群众的责任意识。

 (三)做大做优产业

 首先,促进产业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就是各乡村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走专业发展道路; 规模化,就是集中连片生产,达到最佳市场效益规模;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经营过程,借助现代信息平台,智慧发展产业。

 其次,延伸产业链,实现农副产品价值叠加。这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如湖南人喜爱的辣椒,做成辣酱,价值翻倍; 做成辣精油,价值翻几倍。延伸产业链,需要创新,增加技术和管理投入。从发展路径来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是比较现实可行的。

 再次,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优化相融合。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发展经济,也要优化生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因此,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把特色农业、循环农业、森林经济、花卉苗木、乡村旅游、民俗发掘等作为产业发展优先考虑项目,走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的路子。

 (四)激发村民主动性

 首先,激发村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这种主人翁精神,既要通过宣传教育来唤醒,也要以适当的机制来激发。这就

 需要不断完善村民自治等制度,保障村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行使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让大家充分感受到当家作主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激发起主人翁意识。

 其次,让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到利益。村民群众是最讲实惠的。美丽乡村建设如果能带给他们利益,他们就会支持,并积极参与。比如白廊镇沿湖公路两旁的村民,起初号召村民建设美丽庭院,大家犹豫迟疑,互相观望。几家先进户率先行动,建起了美丽庭院,接着开发了乡村旅游和农家乐,产生了经济效益。这下子犹豫观望的村民改变了态度,纷纷要求在自家建设美丽庭院。由此可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建立与村民利益联动的机制。

 再次,将村民组织起来。群众在组织中行动,在行动中受教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应注重发挥村支两委的作用,尤其注重发挥新兴村级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理事会、新村( 建设)

 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因为这些新兴村级组织植根于村民自身需求和利益之中,更能有效表达和保护村民群众利益,调动村民参加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五)繁荣乡村文化

 首先,加大对乡村文化设施的投资力度。针对乡村文化设施单薄的现状,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增加对图

 书资料、电子阅览设备和教学仪器、农家书屋、乡村剧院、古村落古建筑保护等方面的投资。

 其次,培养一支乡村文化队伍。农民中隐藏着很多能人,不乏“乡村文人”“乡土艺术家”,发现和培养他们,有利于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再次,开展村民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发展乡村文化必须贴近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满足他们的需...

篇四: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五水共治情况调研-调研报告

22年-2023年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创新,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墩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在向“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宜 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农村、幸福农村、和美农村的目标奋进。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累计已投入资金*万元元,对赵*、*墩、*场、* 场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其中赵 *作为省级美丽乡村进行了申报,并成功迎接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

 一是乡村更加洁净。推行了农村垃圾处置和长效管理机制,全社区已配有保洁人员 **人,人均保洁经费不低于 40 元,基本农村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置。

 二是环境更加美化。以绿化为主要措施,加强村庄道路两侧和农户庭院的绿化,新种绿化乔木*万株,进一步改善了生活居住环境。

 三是品牌更加响亮。赵*的村容村貌、*墩的雪梨种植等 美丽乡村建设主品牌进一步打响,多次作为考察点迎接了各级领导的考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效,但离上级

 2022年-2023年

 总体建设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亟待加以高度重视,并尽快着手进行改善。

 (一)建设资金投入“量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是向上争取资金难。虽然从中央到省里,无论是相应配套政策还是直接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都可谓是历史性的空前加大,但对于广大农村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二是地方配套投入难。我镇是经济欠发达乡镇,地方财政紧张,难以完全足额配套到位。三是社会投资引入难。美丽乡村建设很多是公益性项目,没有回报, 因而难以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即使如农业、旅游等产业项目也因回报周期较长,回报率不高,不能有效吸引工商资本投入。四是资金筹集渠道拓展难。我社区农村大多集体经济薄弱,合作社不发达,农民收入低,相对发达地区的多渠道投入差距明显拉大。

 (二)乡村规划引领“力不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 进行引导。一是规划特色性有待加强。乡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没有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元素,缺乏乡村特色性;二是执行 规划不严肃,存在有规划却不按规划实施,变更规划频繁等现象,规划统筹引领作用没有充分有效发挥,乃至存在“边 干边看”的现象;三是土地要素受制约,规划的实施需要土地

 2022年-2023年

 配套,在用地指标日趋严控的背景下,如何做好用地规划是关键;四是村民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一些村庄的规划与村民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三)环境整治成果“基不固” 环境整洁是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而要巩固环境整治的成果,却面临诸多困难。一是公共设施维护难。由 于资金等各方面原因,农村环卫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和修理; 二庙是乱搭乱建制止难。虽然加强了打非治违力度,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虽得到了抑制,但如长效管理机制不建立,随时会出现反弹。三是生活习惯改变难。村民虽然切身感受到村庄整治后生活环境的变化,但是其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卫生习惯,制约了其长期保持良好环境卫生状况的意愿。

 下一步建议:

 (一)加强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日常督促检查等制度,建管并重,持续跟进。强化督促检查考核,形成完善的巡查考核工作机制,提高村庄日常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二)建立相对稳定专业的管护队伍,加强培训,明确标准和要求,提高管护人员的责任感、素质、能力水平,做到运行有序、管理到位,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长效化轨道。

 (三)优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集、清运、

 2022年-2023年

 回收处理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办法, 逐步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统筹规划,合理选址,科学设计垃圾填埋场。

 (四)加大监督和奖惩力度。签订“门前三包、院内达标”责任书,根据本地实际完善《村规民约》、《卫生公约》等约束机制,增强村民的契约自治意识、法治意识,为推进乡村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农村环境执法大队,加大对乱堆乱放垃圾,违反村规民约等行为的曝光与惩戒力度。

 (五)加大组织引导力度,组建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妇女联合会、村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 真正使群众成为实施主体和管理主体。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建立健全村民自建自管等行之有效的美丽乡村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等长效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保鲜”注入不竭动力。

 (六)注重改变农民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转变生活观念、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引领他们摒弃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约束和引导村民改陋习、树新风。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发展为村风民俗优化的精神工程,让农民群众真正享受现代文明。

篇五: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五水共治情况调研-调研报告

振兴战略之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暨“做实在人、当实心砖”活动要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这个主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3 月 30 日,我带领局宣传教育科工作人员到罗屯镇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梳理如下。

 一、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历史视角“务农重本、国之大纲”的清醒认识,基于一个拥有13 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理性判断,更体现了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义不容辞的初心不忘。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实施乡村振兴,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

 一是端稳自己饭碗的需要。民以食为天,能不能吃饱饭、吃好饭始终是关系社会稳定的最根本的问题。细数中国历史上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不因为生存危机所致。解决好 13 多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面对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悲观论调,198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就突破了 8000 亿斤,向世界宣布中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这充分说明:粮食问题是民生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一个国家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是补齐现代化短板的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农业现代化这条短腿和农村现代化这个短板还没有补齐。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农民决不能成为现代化的旁观者、失落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既是补短板、强弱项的迫切需要,也是由农业现代化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扩展。唯有如此,我们才算是真正全面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在“共同”上做足文章,切实缩小区域、城乡和行业收入差距。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缩小城乡差别,把公共资源导入农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二、美丽乡村是衡量乡村是否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准 今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奋斗目标,农村美不美成为衡量乡村是否实现

 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准。为答好乡村振兴战略这张“试卷”,我们对罗屯镇乡村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调研,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镇美丽乡村建设风生水起 为响应国家政策,适时提出美丽乡村提档升级行动。罗屯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首先,通过开展村容靓化、阵地构筑、典型选塑、片区带动四项活动,不断提升农村文明指数和群众幸福感,极大地改善了群众们的生活品质。同时,在保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同时,该镇积极申请上级支持,大力开展“五化四美” 乡村建设,重点打造了省级美丽乡村刘庄村,市级美丽乡村罗屯村、屈庄村、吴庄村,实施以广场、供电、排水、坑塘升级、污水处理、垃圾收集、村庄标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另外还继续推进全镇域环境的综合提升,对镇域内坑塘及村周围闲散地进行节点治理和绿化,通过疏通水系、清淤扩容、洗坡治理、栽种绿化树木等措施,对村内的废旧坑塘进行综合治理,恢复农村坑塘美化环境、调节水源、防涝抗旱、发展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改造村内闲散地,清理多年积存的垃圾,种植花草苗木,硬化道路,将之改造成为园林绿地,为村民提供了集休息、观赏于一体的休闲场所。截至目前,该镇 34 个行政村有 21 个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13 个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乡村规划缺失、房屋设计凌乱。第一,房屋的建筑形式

 缺少规范,房屋的高矮大小不一,外立面设计得五花八门,外墙砖及屋顶的颜色不统一,房屋外观要么极其简单,要么千奇百怪,导致“只见新房不见村”。第二,房屋建设没有与本村的历史、文化、习俗、传统相结合,照搬城市住宅建设模式,导致乡村不像乡村,失去了原有的乡土特色。第三,房屋建设与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没有形成有机的衔接、和谐的统一,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杂乱无章,无法满足当代农民现代化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

 二是宣传力度需要加强。罗屯镇的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隋海村、刘庄村,除了田园之美、乡村风情,还精心打造了隋海惨案纪念馆、民俗博物馆和党史教育馆、农家乐、文化产品体验店等,周边村庄知晓多、参观多,镇内、县内人士尤其是县外人士知晓少,影响力、辐射面都需加强。

 三是推动产业兴旺的步伐还需加快。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长远之策。作为罗屯镇,有万亩莲藕基地,有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有隋海惨案纪念馆、民俗博物馆和党史教育馆、农家乐、文化产品体验店等,要紧紧围绕上述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

 三、对**镇美丽乡村进一步提档升级的建议 下一步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三生三美三宜”即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宜业、宜居、宜游。

 (一)乡村规划管理要做到“五个一套”。要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的现代化,使乡村成为美丽宜居的乡村,使农民过上美好现代的生活,就必须先解决乡村规划问题。一套法规制度。结合罗屯镇本地实际,制定本地乡村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管控办法、规划导则,明确建设项目的占地规模、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外观风貌、建设时序、奖惩措施等。一套规划设计。规划与设计应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特点、历史文化传统等,房屋建设要与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实现有机衔接,正确处理好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关系,实现产业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环境“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一套审批程序。要避免不报就建、先建后报、报这建那、报小建大、不按规划与设计导则建房等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房屋建设、道路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的规划审批、开工建设的审批程序。一套议事机构。根据目前乡村治理的实际,成立规划小组、设计小组、施工监理小组、监督检查小组等专门小组,制定议事规则和奖惩办法,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处理有关事项。一套保障体系。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作为乡村规范建设的专项资金。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细化乡村违法建设的处罚措施,同时也要建立人才保障机制。

 (二)进一步加快产业振兴步伐。指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融入自然之美,彰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乡土色彩,围绕“生产美”,借助小农水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改善群

 众田间作业条件。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生态美”,利用一些环保治理项目,对废弃坑塘进行生态治理。对村口、路边及房前屋后空闲地进行绿化美化,不断优化百姓的居住环境。围绕“生活美”,通过开展清洁庭院创建、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好媳妇好婆婆评选、五好家庭户等评选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美好家园的创建活动。下一步,要坚持“文化为魂”、“一村一韵”,注重孝贤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的挖掘与保护,精心打造旅游品牌,推出“春季赏花踏青、夏季赏荷采莲、秋季采摘百果、冬季观雪看民俗”的四季旅游线路,让游客在亲近自然中享受田园之美。

 (三)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好酒也怕巷子深。在做好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的同时,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罗屯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好思路好做法,宣传罗屯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美景,宣传木版年画、太空莲等旅游产品,吸引城里人远离喧嚣、享受田园之乐,吸引更多游客来罗屯旅游观光。(从罗屯调研回来后,我们专门为罗屯制作了微信“不负如来不负卿,罗屯十里油菜花等你来”,从油菜花入手,对罗屯美丽乡村进行了广泛宣传,收到了良好效果)。

推荐访问: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五水共治情况调研-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乡村 调研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