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路径6篇

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路径6篇

发布时间:2022-10-09 08: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路径6篇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路径 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学能力素质(规划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诊断评价能力、理解交往能力、教研科研能力);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路径6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路径6篇

篇一: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路径

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学能力素质( 规划设计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 表达能力、 诊断评价能力、 理解交往能力、 教研科研能力); 专业发展( 技能与知识、 潜能、 培训的要求、 期望)。

 ③身体心理素质:

 广泛的兴趣爱好; 热情诚恳; 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自我调节能力; 坚强意志品质; 民主平等合作精神; 期望与理想; 忍耐与坚持。2. 教师职责指标。

 ①育人管理职责:

 围绕办学目的和办学思想开展的工作; 学生的思想道德关怀; 满足学生获得尊重、 信任、 公正待遇的要求; 满足学生获得帮助的需求。

 ②教学科研职责:

 学习环境的组织( 气氛、 教室布置、教学资料的利用); 教学工作( 教学准备与教学规划、 教学方式与教学任务的适应性、 教学方式与学生需求的适应性、 教学任务与学生需求的适应性、 循序性与连续性、 学业评定与进步的监控、 纪律); 教科研工作( 研究与教学的适应性、 研究与学校发展的适应性、 研究与自身发展的知识性)。

 ③协同工作职责:

 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教师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教师与校外机构的关系); 行政工作( 参与教研组工作、 参与年级组工作、 参与学校工作、 参与其他工作)。3. 教师绩效指标。

 ①育人管理成效: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有实效; 所带班级班风、 学生品德好; 全体学生获得了尊重:

 信任、 公正的待遇; 满足了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

 ②教学科研成效:

 教学氛围好; 教学资料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准备充分; 教学任务适当; 教学方式方法恰当; 学业成绩评定科学; 遵守教学纪律; 教科研成绩显著。

 ③协同工作成效:

 教学关系融洽; 工作关系协调; 参与教研组、 年级组、 学校等组织的相关工作。㈢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进行继续教育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认为当前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是:

 以新课改为核心, 突出学科教学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教师培训应立足两个整合:

 一是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整合;二是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

 应与学历教育区别开来, 学历教育是把合格教师必备的知识作为重要内容, 特别强调建立比较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培养较强的学科能力。

 而继续教育则更强调实用性、 针对性和时代性,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作为继续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 继续教育应采取多层次、 多形式、 多渠道的培训方法, 除了选派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上级业务部门参加职务培训、 骨干教师培训、 信息技术培训、 专题研讨会和赴省内外考察外, 校本培训应成为当前继续教育的最有效的培训模式。总之, 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思想、 新观念、 新创意, 对教师的知识素养、 组织能力、 思想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 先进的教育技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才能迎接新的挑战, 才能在课程改革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责任编辑:

 陈巧云)新课程的实施, 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场巨大变革, 它将使基础教育从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等一系列都发生重大变化。

 面对这一变化, 它不仅要求一线教师的职业角色要转型, 同时也呼唤实验区的教研员职业角色必须变化。

 教研员角色能否变化到位, 能否与新课程实施同步发展, 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创造力能否真正得到解放, 关系到课改工作能否得到顺利的推进。

 当前, 作为县区一级的教学研究人员,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必须重新反思和定位自 身的工作角色, 努力做到以下三个转变。一、 要从原来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以下简称为纲要)明确提出:

 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

 这一分权化管理, 标志着课程编制、 开发和实施由原来的国家统一、 自上而下、千人一面的传统模式即将结束。这一改变要求教研员:

 一是不再单纯扮演国家课程意志的具体体现者和忠实的执行者, 而应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探求精神的“研究者” , 尤其是面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 教研员更应该是这样。

 教研员首先要深入课堂、 深入教学第一线, 与教师一起摸爬滚打, 悉心研究, 在与教师切磋交流中真正理解校本课程的特质, 然后才能作出准确到位的指导。

 二是要克服重学科知识而轻课程研究的片面倾向。

 由于在传统观念上人们把课程视为学科知识, 所以有些教研员常把自己的学术根植于狭窄的学科领域, 注重学科知识, 缺乏对课程理论的探索, 导致课程理论素养相对贫乏, 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

 因此, 要改变这种情况, 教研员必须同时具备“学科意识” 和“课程意识” , 主动地追踪中外课程理论和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 汲取养料并内化为自己的理论思维, 积极探索课程实施中碰到的问题, 为一线教师排忧解惑, 真正成南靖县教师进修学校庄加荣教研员的职业角色要实现三个转变 万方数据

 为课程的研究员。二、 要从共性化课程的追求者转变为个性化课程的倡导者《纲要》 明确要求:

 “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 倡导课程内容自主化, 鼓励和促进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自主筛选与重组, 使同一学科, 同一年级的课堂教学呈显出个性化面貌, 构建个性化课程。在以应试为目标的时代背景下, 教研员自身的意识总是被一套标准化课程和教学大纲所主宰, 诸如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可控的教学过程, 预知的教学结果和统一的评估尺度。

 这些, 均为教研员所熟悉并共同恪守, 并通过有计划的教研活动严格地规范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 导致教师的课堂流程共性化。

 这种状况, 在新课程实施的情势下不能再承续下去了。

 要改变这种情况, 就要构建个性化课程。

 首先, 要求教研员要积极引导教师去突破原有的指令性的清规戒律, 以创新者的姿态去塑造个性化的课程;要尊重教师教学的独特性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 反对盲目摹仿“名师” , 淡化所谓的“示范课” , 引导所有的教师上出“自己” 的课。

 第二, 应提倡教师对教材作出适当的“裁剪” , 依据自己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作出安排, 切忌简单照搬他人的教学方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具体的人。

 尤其是要精心促进教师去珍视“童心世界” 的宝贵课程资源价值,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出发。

 去选择、 拓深、 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上好“本班” 的课。

 第三, 应唤醒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 主动建构与社会、 世界和生活的广泛联系, 积极开发有特色的课程资源, 从而使鲜活的现实生活与教科书的内容同化为课程统一体, 上出学生“喜欢” 的课。

 第四, 应鼓励教师充分开放课程的生成过程, 使课程与教学充满生机。

 课程的实施不应以一种既成结论来封闭课堂探讨的“边界” , 也不应以统一的标准去限制千姿百态的课程进展, 以创设有‘活力’ 的课。

 总之, 尊重教学的多元和个性差异, 珍视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这是新时期教研员应去追求的课堂教学最基本的价值。三、 要从业务指导者转变为教师专业自主化发展的促进者< 纲要》 特别强调:

 课程实施中师生双方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 认为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 教学相长,共建课堂的进程。

 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体验, 悦纳学生不同的意见, 使课堂实施趋向多元发散, 开放民主的新境界。

 根据这种精神, 教研员的角色也必须变化。以往被教研员视为常规工作之一, 就是到学校听课,囤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 0 4 年第3期 万方数据通过课堂现场的听, 对教师的授课水平进行鉴定, 其鉴定的结果被纳入校长的行政管理之“内容” , 并与教师的评优、 评先、 晋级紧密挂钩。

 所以, 此时的教研员权威形象在一线教师心目中是一种监控, 许多校长也喜欢借助于教研员的这种作用和形象来对教师进行业务评价。

 这种情况肯定无益于新课改。

 因此, 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主体能动作用, 促进其专业自主化发展, 新时期教研员应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鉴定者、 指导者的身份, 转变为与教师双向互动、 平等交流的探讨式的伙伴, 真正成为教师朝专业化方向发展的促进者。

 要达到这一目标, 首先, 要求教研员要重构与教师的关系。

 新课程普遍认同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真诚的对话关系, 教研员与教师的关系更应当如此。

 更确切地说, 教研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伙伴甚至知己, 其职责在于帮助年轻教师走向成熟化, 年长的教师走向风格化, 骨干教师走向审美化。

 其次, 教研员要更新评价观念。

 教研员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建立并强化专业发展的自信, 有利于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不光以教学方案的详尽、 课堂结构的完整、 教学容量的饱满、 板书设计的精致等传统观念来评价课堂教学而牺牲教师个性的充分展示;要变以“他评” 为“自评” 为主, 提倡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分析反思, 激发在反思基础上自主发展的强烈内需。

 再次,教研员要身临教学第一线, 与教师共同投入到课程改革的艰苦实践中去, 用自己的感悟、 激情, 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水平去赢得教师的信赖和尊重。总之。

 当前作为教学研究人员一定要把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 发挥理论与实践的优势, 尽快转变角色, 主动适应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 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做课程改革的宣传员、 研究员、 实验员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 责任编辑:

 黄睦和)

篇二: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路径

25

 卷

 4

 %第 期卷 第 2 期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xi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Apr.

 2025VoU

 25

 No.

 2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发展理路郭胜(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无锡 214153)摘要 :

 在教育 “ 云时代 ” ” 全 面到来的背景下 , , 要 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就必须重新定位职业院校

 教师的角色 。

 教师自身定位不准 、 学校管理存在偏差和外部环境支持不足是目前职业院校教师角色转型

 面临的困境 。

 通过原因分析 , 重新定位高职院校教师角色 , 探究教师发展路径 , 提倡教师以自我为起点 , 依

 托校内资源 , 借助校外平台 , 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 。关键词 :

 “ 云时代 ” ; 高职院校 ; 教师 ; 角色定位 ; 发展中图分类号 :

 G 显 1 高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4806(2021)02-0105-04The

 Role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in

 the

 New

 EraGuo

 Sheng(Wuxi

 Vocationai

 Institute

 of

 Commerce,

 Wuxi

 C14153 ,

 China)Abstract :

 With

 the

 age

 of

 cloud

 education

 ccwing,

 C

 ordee

 to

 accelera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i

 education

 V

 China,

 the

 role

 of

 vocationai

 teachers

 must

 be

 redefined.

 Currently,

 teachers "

 role

 transformation

 is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inaccurate

 role

 positioning,

 the

 deviation

 of

 schooi

 management

 and

 the

 lach

 of

 support

 from

 externai

 environment.

 By

 analyzing

 the

 causes ,

 this

 paper

 redefines

 the

 role

 of

 highee

 vocationai

 teachers

 and

 explores

 theie

 development

 paths.

 Teachers

 shoulU

 start

 from

 themselves ,

 rely

 on

 internai

 resources

 and

 off-campus

 platforms

 to

 get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theie

 value.Key

 words :

 the

 age

 of

 cloud ;

 highee

 vocationai

 colleges ;

 teachers ;

 role

 positioning ;

 bevelopment“ 教育兴则国家兴 , 教育强则国家强 ” , 教育不

 仅是匡正个体的标尺 , 更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

 新

 时代 , 我国教育育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 新的教育

 方式 、 新的学生特征和新的教育环境都对教育提

 出了更高要求 , 占高等教 育 “ 半 壁江山 ” 的高职教

 育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

 要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

 的技术型人才 , 高职院校的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 ,

 在终身发展理念中寻求自身发展的突破口 , 在多

 维度发展视角下追求全面发展 。一 、 时代重任 :

 “ 云时代 ” 需 要重新

 定位教师角色期我年 , 疫情之下 , 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 教师

 的教学工作无一例外汇集在 “ 云 端 ” , 可以说教育

 收稿日期 :

 2020-12%8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 “ 十三五 ” 规划课题 “ 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师培养路径研究 ” (D/2 — 0/ 我 /09)

 作者简介 :

 郭胜 (1964-0, 男 , 安徽怀远人 , 各授 , 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与管理 、 高职职育 。卷 06。

 。. .。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 21 卷“ 云 时代 ” 已 经全面到来 。

 “ 云时代 ” 是一个革命性

 的过程 , 是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 。

 教育要

 为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 , 就需要彻底变革 。

 面对 “ 云时代 ” , 教 师必须将 “ 云 物大智 ” 的 新理念

 引入教学过程 , 完成以创造知识取代传授知识的

 转变 。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就要真正面对学

 生这个特殊的 “ 云端用户 ” , 顺应 “ 云时代六勺发展

 形势与要求 , 建成全方位 、 全过程 、 多功效的教育

 课程体系 。

 所以 , “ 云时代 ” 的高职院校教师要重

 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 提高适应时代的能力 , 借 助校

 内外资源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 ( 一 )

 )

  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是新时代高职教育

 现代化的基础百年大计 , 教育为本 ; 教 育大计 , 教师为本 。

 近几年 ,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 , 高职教育获

 得了很大的发展机遇 , 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

 战和压力 ,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水平已经成为影响

 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

 在以德为先 、 全 面发

 展 、 因材施教认合发展等教育现代化理念指导

 下 , 强化高职院校教师培养 、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

 展 、 推动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升已经成为刻不

 容缓的时代要求 。

 进行创新性改革 , 实现内涵式

 和可持续的高职院校教师自身发展 , “ 建设一支师

 德高尚 、 教育观念新 、 改革意识强 、 具有较高教学

 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 、 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六 潘

 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实现新时代高职教育

 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 二 )

 )

  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养是教师自身可

 持续发展的保障新时代 2 高职院校教师面对的是极有个性的

 我 0 后 ” 学生群体 , 想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较

 好的效果 , 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 。

 首先 , 教

 师应该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 ,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

 向 , 时刻铭记 “ 培养什么人 、 怎样培养人 、 为谁培

 养人六勺历史责任 , 并将其践行到日常教学中去 。

 其次,高职院校教师应拥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知识

 和良好的专业知识 , 熟悉所授专业的核心理论 , X

 解该专业的发展方向 , 能够进行特色化的课堂设

 计 2 优选教育教学方法 2 这是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

 和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

 最后 , 高职院校教师应

 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实践操作技能并具备良好的科

 研创新能力 , 能够结合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实际情

 况 , 将其中的工作问题和岗位能力要求分解转化

 成教学要点 , 并根据教学需要和企业生产需要开

 展创新研究 、 探索教学改革叫面对以上要求 , 高

 职院校需要破除教师发展体制机制的深层障碍,

 开启全面建设高职院校高素质 、 专业化 、 创新型教

 师队伍的新征程叫二 、 现状分析 :

 新时代高职教师必

 须学会角色转型面临困境从 2005 年 《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

 决定 》 到 2012 年 《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

 教育的决定 》 , 再到 20 — 年国务院印发 《 国家职业

 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 , 国家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标准

 要求越来越清晰 , 但很多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

 规划仍停留在国家总体的规范标准之下 , 对个体

 的发展未进行行一步规划 。

 20 家年初 , 在新冠疫

 情影响下 , 各学校 “ 建课不 停教 、 汽课不 停学 ” , 所

 有教师不得不面对快速到来的教育 “ 云时代 ” , 实

 操课的开展困难重重 。

 可见 , 德入 “ 云时代 ” , 高职

 院校教师要更加注重结合岗位需求来不断提高业

 务能力和工作技能,学会角色转型 。( ( 一 )

 )

 教师自身定位陷入困境教师自身定位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过

 程中出现许多棘手问题 , 教师很难评估自己的劳

 动成果 , 久而久之便会丧失教学热情和自身发展

 的精神动力 , 呈现出较强的职业倦怠感 。

 该困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一是很多教师面对先 2

 后 ” 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强 、 自我调节能力弱 、 自主

 学习需求旺盛 、 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缺乏的现状

 无能为力 , 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严重脱节 , 讲

 课内容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 , 教学方式无法得到

 学生认可 , 教师困惑于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

 二

 是着着几几年高职扩生 2 教师工作量大增 2 一线教

 师除了完成规定的课时量 , 还要担任班主任 、 社团

 指导老师 、 学生技能大赛指导老师并承担教师教

 学能力大赛和招生宣传 、 就业推荐等工作 , 没有足

 够的时间进行理论研究和企业锻炼 , 导致自身无

 法及时掌握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和最新技术 , 教

 学方法保守 、 知识陈旧 , 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自

 信心 。

 三是当下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 职业教

 育体系基本建成 , 但教师自身发展还没有成熟的

 体系和完善的制度支撑 , 高职院校教师自身发展

 得不到应有的社会文化和环境支持 , 影响到高职

 教师的工作效率 , 使其难以满足社会和高职院校

 的教育教学要求 , 挫 伤了教师的自尊心叫

 在以

 上因素主导下 , 高职院校教师既要完成一定量的

 教学任务 , 又 要要行专业实操 , 同时要兼顾理论教

 学和实践指导的双重任务 , 而自身发展却得不到

 101。

 。. .。

 。

 第 2

 — 郭胜南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师的角色定位与发展理路有力支撑 , 这使得他们的专业水平 、 教育教学能力

 得不到有效提升 , 久而久之, 高 职教师就会陷入角

 色定位模糊的困境 。( ( 二 )

 )

  院校管理偏差造成制约院校管理的偏差 , 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高职

 院校教师的发展空间 。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

 一是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不接地气 。

 近几年 , 国

 家虽然针对职业教育发展设计出台了很多文件 ,

 但一些职业院校管理层并没有及时落实 , 更不必

 提建立民主 、 科学的专业管理体系具其中较为

 典型的就是 , 学院对标教学和科研任务进行绩效

 考核,教师对标职称晋升评审和奖项评选要求完

 成工作量 , 这些情况导致教师工作行为趋于功利

 化 , 制约了教师的潜能激发和专业发展 。

 二是高

 职院校教师发展策略被束之高阁大多数高职

 院校仍未建成完整 、 科 学且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

 师资发展体系 , 现行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管理工

 作仍然停留在学历教育 、 理论学习与考证培训上 ,

 再加上培训渠道和项目单一 、 场地和设备简单 、 经

 费和师资缺乏 , 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

 三是校企合

 作缺乏深度 , 仅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浅

 层次上 , 没有完全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 课程标

 准设置 、 实训基地建设等深层次合作机制 , 多数高

 职教师仍然无法真正深入生产-线掌握前沿技术

 知识和技能,影响了教师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和

 应用型科研的开展 , 间接制约了教师的自身发展 。( ( 三 )

 )

  校内外平台支持不足近些年 , 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 , 为推

 动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 给 职业

 院校教师发展提供了大量平台 , 但是收效却不尽

 如人意 。

 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

 一是教师自身发

 展政策执行缺乏刚性 。

 《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行动计划 ( 2+5 —20 所 年 提 ( 教 职成 〔 2+-9 号 )

 提出 :

 “ 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

 6 个 月 。

 ” 《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

 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 ( 教职成

 — 54

 7 号 )

 强 调要 “ 落 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

 度 , 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 、 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

 制度 和 《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

 素质提高计划 批 -7 —— — 年 )

 的 意见 》 ( 教师

 〔 2 — 640 号 )

 启动了 新一轮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

 员培训 。

 尽管国家层面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明确的

 任务目标 , 但由于欠缺相对完善的在职培训体系

 和评价奖励机制 , 各职业院校对教师的培养培训

 存在短期行为 , 对于教育部规定的五年一周期的

 教师全员培训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 学校层面不

 能提供全员培训的机会 , 对周期内没有完成规定

 培训的老师也没有实际的处罚政策 , 在执行国家

 政策时缺乏刚性 , 对高职教师缺乏约束力 。

 二是

 硬件投入无法满足教师自身发展需求 。

 相比普通

 高等院校 , 高职院校对硬件设施要求更高,但是高

 职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中占比较

 小 , 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 、 福利 、 培养培训 、 提

 升机会 、 科研经费等得不到充分保障 , 教师的个体

 需求得不到满足 , 自身发展缺乏动力 。

 三是对教

 师发展管理水平偏低 。

 目前各层级教育管理者只

 是将教师发展视为常态化工作 , 按照上级的顶层

 设计按部就班加以实施 , 缺少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培训项目设置不够多元化 、 专业化 、 宣色化 体 训

 内容缺乏实用性 、 针对性 体 训形式不够人性化 、

 缺乏灵活性 , 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对自身发展缺乏

 激情 。三 、 发展理路 :

 从打好 “ 素稿 ” 到增

 添 “ 亮 彩 ”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过程就打好基础 、 不断

 进步的过程 。

 教师要以自我为起点 , 找到自己在

 职业教育中的定位和职业认同感 , 借助校内外资

 源和平台 , 为自身发展 “ 底稿 ” 上色 , 扬长避短 , 形

 成优势 , 最终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 。( ( 一 )

 )

 以自我为起点 , , 打好 “ “ 素稿 ” ”高职院校教师要正确定位自身角色 , 形成良

 好的心态和较强的职业教育认同感 。

 为此 , 高职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塑造自身形象:首先 , 应加

 强自身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教育 。

 具体而言,

 就是要借助校内外交流机会 , 接受身边优秀教师

 的言传身教 , 聆听外部专家宣讲 , 体验教师职业价

 值;借助榜样示范引领 , 坚定职业教育理想 , 增强

 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 。

 其次 , 应不断提高自

 身的专业理论水平 。

 通过攻读学位 、 校内听课 、 网

 络学习 、 参加学术沙龙等途径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

 把握教学的重点 、 难点 、 突破点, 促 进自身发展 , 从

 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

 具体来

 说 , 就是要通过强化理论学习 , 拓展专业知识 , 明

 确专业目标任务 , 时刻关注并把握专业发展方向,

 认识到经济转型 、 技术技...

篇三: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路径

教育2021.01未来教育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 其形态、功能将发生巨大改变。

 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 参与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同样会受到较大影响。

 目前教师要参与的确定性知识“训练”和“传授”活动,将在未来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在新时代的社会需要下,未来教师的角色被赋予了新的丰富内涵。一、未来教师发展的角色定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在教育中的运用,传统的由教师、学生、课程构成的三维结构教育方式必然发生根本性变革,转而向学生、 数字化学习环境、 交互式学习资源、 智能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等构成的多维结构教育方式过渡, 教师的角色也将被赋予新的特征。(一)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在未来教育中, 学生是自身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参与者, 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而在于根据学生特点甚至是学生的发展空间,思考怎样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意味着教师提供知识信息的方式和教育学生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经济社会和网络时代,信息存在的形式和来源更加丰富多元, 教师要从传统的既定知识信息的提供者、传递者,向信息源的发现者与传播途径的开拓者转换。(二)学习资源的开发者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重塑着教师的角色。

 未来的教师一方面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在各种信息整合下对课程素材的识别、积累、选择和利用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 并且将接触到的各种思想观念、 相关知识点等高价值负载的信息整合到课程内容中, 不断丰富素材性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教师也将作为学习资源系统的管理者, 通过强大的信息搜索手段,将各种课程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资源系统,不断优化资源结构,从而全方位地支持学习者自主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三)学习活动的参与者随着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高度融合,混合式学习环境将成为教学的主流, 无缝整合教师、学生、家庭成员等教育活动参与者,未来教师发展的角色定位、专业素养与成长路径□ 王振存 王北生 张清宇本期导读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师教育最为关注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改变, 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层次地挖掘课程本质,做好学习研究,努力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本刊特推出《专家视角》栏目,分享专家学者就某一问题发表的真知灼见。专家视角41DOI:10.16586/j.cnki.41-1033/g4.2021.01.015

 教师教育 2021.01提升学校教育功能的辐射力, 使学校成为整个社会的学习中心。

 显然,作为相应环境下的教师, 不仅要承担学习指导者、 个人教育顾问、社区智库规划员、教育巡查员的角色,甚至还需要运用信息技术, 承担教育测评设计师、教学规划师等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服务者,无时无刻不参与其中。(四)学习过程的领航者在“互联网 + ”的新时代,真实和虚拟的世界都将是学生学习的场景。

 而未来教师则像虚拟学习代理人一样, 把远程交互和面对面交互按照多种方式结合起来, 承担起学习过程的领航者的角色。

 作为领航者,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自动更新学习的计划和内容, 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激活影响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共同围绕学习任务,实现定制化的教学目标;作为领航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是全方位的,无论线上还是线下, 都需要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大化地发挥非认知因素的功能。(五)个性学习的指导者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因教学方式程序化和模式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形成个性化发展的学习习惯。

 首先,在教育形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悄然发生变化的新时代, 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使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精细化需求。

 其次, 在人工智能、“互联网 + ”等技术的支持下,各种知识信息资源的平台已经初步形成, 学生个性化的选择也已成为现实。

 如果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功能, 教师可以对所掌握的学生个性学习和知识增长的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形成对学生的客观评价,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供客观依据。(六)学生情感的呵护者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灵魂的交流, 尤其是对未成年学生来讲。

 可以预见的是,智能化、数字化的未来社会将更加凸显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价值。

 作为学生心理和情感发展的呵护者, 未来教师要在充满爱的未来教育中, 为实现良好教学和学生健康成长做出更大贡献, 用真诚和热爱赢得更多的社会尊重。二、未来教师发展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形态、 学生学习方式必然要发生深度变革,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未来教师以何种方式参与这个进程,且能达到何种程度与深度,是未来教育变革的核心问题。

 因此,未来教育固然需要教师承担多样化与专业化的角色,以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更需要教师具备未来教育变革中更高水平的专业素养。(一)研究素养新技术下的共生课堂将成为未来教学的主要方式, 教师所能提供的传统的教学支撑点会发生很大的转变。

 教师只有提升新时代背景下的研究能力, 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学习、教学与教育变革的挑战。成为研究者, 是教师促进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 通过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刻把握新的教学质量和标准, 更好地成为未来知识学习、 教学与教育变革的践行者与推动者。

 此外,教师要更深入地研究学生,洞悉学生的认知与成长规律, 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客观的学习评价, 进行更具实际意义的因材施教。(二)创新素养未来教师工作的适应性和发展性, 主要表现为教学理念和实践创新, 这和教师创新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息息相关。

 教师的创新素养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 即在新技术条件下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素养, 以及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所需要的素养。

 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以创造性地改进教学、 开展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创新素养提升,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专家视角42

 教师教育2021.01教师创新素养是教师自身发展的灵魂。未来教师要以不断变化的未来社会需求为目标, 把教育教学看作研究的对象和创新的抓手,在教学中持续不断地自我创新,并带领学生一起走向学习创新之路。(三)跨学科素养教师的跨学科素养, 是未来教育持续深度变革对未来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

 未来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 还要通过 “全情境式”的学习,关注学科核心概念及学科间的大概念, 发展统一性、 协作性和高阶思维的能力,形成知识的整体观。提升教师跨学科素养, 要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和科技发展前沿, 综合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

 跨学科课程教学是未来教师跨学科素养提升的关键举措, 要在日常教学活动设计中准确设置综合知识问题情境, 促使学生综合素养有效提升。(四)信息素养未来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应用多种信息工具和重要信息源认识、评判、解决问题。

 教师不仅要能够以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技术知识主动从生活实践中查找、探究新信息,还要具备合理分辨、理解质疑、评估批判、归纳存储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是教师适应未来教育的重要生存能力和学习能力。在“互联网 + ”时代,教师需要将所获取的知识进行衔接、整合及创新,强化信息重组、交流、共享和管理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以及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三、未来教师发展的成长路径未来社会的知识积累速度将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同样,知识的淘汰速度也急剧增快。

 这些均致使未来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成长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更加强烈, 客观上为未来教师的成长带来了充足的机会, 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以育人为本为指引,激发教师人文情怀长期以来, 教师的职业教育强调教育对社会的工具性价值, 而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而未来社会中,教师的育人导向更显重要, 其社会价值或理性价值的实现将愈发明显。

 未来教师将目光更多地转向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精神品质上来,注重人文情怀的培养,不断丰富内在的世界。未来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是教学人文环境的主要塑造者和受益者。

 为更好地激发教师的人文情怀,应注意:首先,需要明确未来社会的教学活动中, 虽然高科技的应用更加广泛, 但教育中传递爱的活动或者在爱的氛围中传授知识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

 其次,需要教师超越技术主义的藩篱,跨入人文主义的领域, 培养教书育人的高尚心境、情趣和胸怀,自觉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培育在教育活动中传递爱的能力, 并将此作为职业成长中的重要课题。

 最后,在未来教育目标的要求下, 教师既能够高质量地传授知识,又要有文化自觉,以高尚的人格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在教育奉献中成就自我。(二)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提升教师课程能力未来教育的培养内容除了学科知识本身,还包含有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更加丰富的内涵。

 在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引之下,各学科、各学段有效衔接和融合的能力,将成为未来教师学习掌握的重要能力。未来教师提升课程能力, 关键在于课程内容的整合和跨界思维的融合。

 首先,要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 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束缚,在选择、甄别、整合中跨界思考,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和丰富课程内容, 逐步培养和提升自身的课程整合能力。

 其次,未来教师需要结合校本实际,多角度审视课程方案,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课程融合。

 最后,运用普专家视角43

 教师教育 2021.01遍联系的思维,建立“多关联性”的课程。(三)以“互联网 + ”为平台,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互联网 + ”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基于教师群体共有的专业背景、 专业情感及专业意识构建的学习团体。

 基于“互联网 + ”的教师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学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未来教师成长的新特点,促进教师加速成长。首先, 学校由教师成长的管理者向助学者转变。

 搭建交流协作平台,组织教育辅导专家和网络信息技术专家,建立跨校、跨领域的教学团队,为教师学习提供学术性支持、技术性支持和组织性支持,提升整体培育质量。

 其次,以互联网为媒介, 激发和挖掘教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专业素质发展的内驱力,激发追求新知的欲望。(四)以信息技术为方法,改善教师信息素养互联网为社会提供了一个信息的海洋,大数据使教师的可持续、 个性化成长有了更加肥沃的土壤。

 未来教师能够以信息技术为方法, 根据大数据的分析做出判断、 提出方案,选出最有效的私人定制化教学方案。改善未来教师的信息素养, 促进教师成长, 关键在于将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进行深度融合。

 未来教师要积极收集各种有益于自身成长的信息资源,在获取信息后,能够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评估各种信息的价值。

 教师要有捕获信息的敏感性, 也要有筛选信息的果断性。

 改善教师信息素养,目的是要服务于未来教师素养和未来教学水平的双重提升。教师要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和整合,并结合自身学习和教学实际的需要,为自身成长和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撑。(王振存、王北生系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清宇系河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助教)(本文系河南省 2018 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 “未来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变革问题研究” 的研究成果, 课题批准号:JKGHZDZB-06 )(责编 马孟贤)专家视角2020 年 12 月 14 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透露,目前全国 2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预计 2020 年内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全部出台减负清单。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工作负担到底有哪些? 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减、应如何减才能让教师安心从教、静心从教? 我们向您真诚约稿,期待您能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来稿须知:1. 来稿须是作者未公开发表过的原创文章,观点鲜明,有独特见解。

 请勿一稿多投。2. 来稿请以 Word 或 WPS 文档格式,通过附件形式发送至本刊电子信箱。

 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明文章标题及作者姓名,在文末注明作者单位、联系方式等详细资料。3. 本刊对拟采用稿件有删改权,如不同意删改,请在稿件中注明。来稿信箱:

 hnjy0371@126.com 联系人:桑涛 联系电话:

 0371-66345827联系地址:郑州市惠济区月湖南路 17 号 1 号楼河南教育报刊社 邮编:

 450044《专家视角》向您约稿44

篇四: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路径

标下青年教研员的角色定位 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 王凌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 富有弹性和创新活力的课程体系, 这必然要引发师生关系、 教研员与教师关系的深刻裂变。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 教研员的角色身份必须由课程与大纲的诠释者、 教学业务的管理主体和指导者转变为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者、教师的合作者、 教学的参与者和多方位的服务者。

 要适应这样的一种形势, 广大教研员都必须经历一场深刻的观念和工作行为的重大转变。

 特别是刚刚踏上教研员工作岗位的青年教研员更要认真思考新课标下教研员、 研训员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本人思考如下。

 一、 学习进修, 勇于探索, 当好研究者。

 如今我们身处的是信息社会, 是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

 作为一名教研员特别是青年教研员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和理论研究, 不断吸收新信息, 学习新理论, 要站在学科的浪尖上, 要学会发现问题、剖析问题、 解决问题。

 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上是不够的, 应该在研究的基础上学会创造。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内容, 例如怎样命题, 命题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研员在基层教师中的威信, 是能否胜任教研员的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 在命题时我们不仅要思考试题结构和难度的科学性、 合理性, 更要赋予试卷时代性并研究试卷的导向性, 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引导教师教会学生“渔”而不是只给学生“鱼”,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还要考虑到各项指标能否满足领导、 学校、 家长的期望值等等; 例如怎样开展有效的或者说是高效的教

 研活动, 要从推进课程教材改革的角度开展教学研究, 要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指导教学实践, 牢记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 开展各项教育改革, 采取灵活、 多样、 高效的方法来搞好教研活动, 并努力做到减负增效, 做好教研员本职工作。

 本人发现教研活动越是联系实际,越是受欢迎, 教师的参与度越强, 比如课件交流, 听课, 评课等等, 但是怎样听课、 怎样评课也是值得研究的, 操作方式不同, 取得的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例如, 怎样做课题, 作为教研员有责任鼓励、 带领和指导基层教师在科研上有所作为, 但是作为教研员是否具备了相当的能力呢, 这是能否真正成为研究者的判断标准之一, 教研员应该学会以课题驱动研究, 在实践中探索学科教学规律。

 二、 为人师表, 精诚团结, 当好合作者。

 青年教研员要有良好的师德, 并能团结人, 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共同发展。

 本人觉得学会合作很重要, 第一, 要有合作的意识, 要主动与他人合作, 善于借力, 例如培训市场化, 教研校本化等都是一种合作的思路, 还要鼓励基层教师相互之间合作, 合作有利于资源共享, 合作有利于事半功倍, 合作有利于激发灵感, 合作有利于功克难题; 第二, 要广泛合作, 首先, 青年教研员要精诚团结, 工作有分有合, 互相支持, 互相借鉴经验; 其次要与基层教师合作, 获取一线经验体会; 还要与兄弟区县的教研员展开交流合作, 丰富活动, 拓宽视野;更要与市教研员展开合作, 获得专家的引领和指教, 正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 还要与其他社会工作者开展合作, 多渠道促进本学科的健康发展。第三, 要善于合作, 合作技巧非常重要, 注重沟通与协调, 要做到上情

 下达, 下情上传, 还要做到内情外传, 外情内传。

 教研员所处的关系网很大, 基层教师、 基层单位领导、 组内同事、 其他学科教研员、 学院领导、 局领导、 市教研员、 其他区县教研员等等都是需要沟通的对象。只有沟通顺畅, 协调得当, 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 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否则就是事倍功半, 有时甚至是吃力不讨好。

 只有开展好合作, 才能更好地共同学习,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三、 积极实践, 推进课改, 当好参与者。

 推进二期课改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本人认为青年教研员应率先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不能脱离教学第一线, 只有扎根课堂教学实践,教研指导才有针对性。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实践。

 其一, 课程开发, 当好培训者。

 即配合新教材的使用,开发相应的对教师有帮助的 240 培训课程或课研训一体化课程, 在培训中积极尝试新理念, 新教法, 以被培训者为中心, 从而让教师体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重要性, 并激发他们的新思路, 新方法, 从而让教师在培训中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培训效益; 其二, 合作教学, 即选择使用新教材的某所学校的某个班级, 然后和该班英语教师共同承担该班的一个学期或是一个学年的教学任务, 互相听课、 评课, 开展一定的研究;其三, 示范教学, 即选择一定的研究主题, 到基层借班上课, 并向教师公开展示, 共同研讨; 其四, “边上课、 边教研”, 即选择使用新教材的某所学校的某个班级承担一个学期或是一个学年的教学任务, 熟悉教材的每个环节, 了解学生的反馈。

 四、 深入基层, 拉帮传带, 当好服务者。

 作为青年教研员, 不能高高在上, 应深入基层, 认真调研, 要坚持到基层听随堂课, 发现和提炼教学问题, 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及时给基层学校和教育局领导出谋划策; 同时要坚持分层指导, 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以面促点, 要设法给各个层面的学校和教师树立成功的例子,让榜样示范, 让成功激励成功; 还要注重对各校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加强指导和培养, 做好骨干教师的带教工作, 为本区培养学科骨干力量;更要搭建好舞台, 给教师和学生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

 当然, 随着课改的深入, 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 我们作为青年教研员会面临新的挑战, 新的疑惑, 这需要我们不断寻求平衡点, 学会选择,学会扬弃, 学会把握机遇; 更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色, 只有准确定位, 才能更快地进入角色, 做好本职工作。

篇五: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路径

016 年第 17 期]????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教师学校职能的转变, 教研员的角色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教研员该如何定位、 怎样在明确定位下有效开展工作,是我们应该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与本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将教研员定位为“研、 训” 教师。“研”, 就是教研;“训”, 就是培训。在日常工作中, 将教研、 科研和教师培训等工作有机融合, 不断创新和拓展研训思路, 优化研训过程, 提高自身专业研训能力。

 具体实施中, 做到科学统筹,明确工作思路; 再通过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与教师培训有机结合的形式, 实现以研训工作促全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以课题研究带校本教研, 使区本与校本教研逐渐有效对接的良好局面。关键词:

 角色定位; 研训一体; 教学能力提升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对课程的直接落实者—— — 教师, 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 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而作为一名教研人员, 是固守陈规, 只做好“研究、 指导、 服务” 的工作, 还是顺应新形式,进行新的角色定位, 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改变工作策略, 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是我们必须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一、 新课程改革下关于“教研员的角色定位” 的思考(一)教师学校职能的转变, 必然带来教研员角色的转变《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 [教师(2002)3 号]》 中明确指出: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已逐渐转入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的新阶段。

 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的教师培训机构, 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任务十分艰巨。

 作为教师学校的教师, 角色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也对教研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发[2012]41 号)

 总体目标明确提出:

 到 2020 年, 形成一支师德高尚、 业务精湛、 结构合理、 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并提出教师培养培训的相关要求。

 教师要达到这一要求, 自身学习提高固然重要,更需要专业部门的培训与有效引领。(三)教师工作与培训现状, 对教研工作提出新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机会不断增多, 对教师专业提升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原有的以理论培训为主的培训方式, 已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与教师的培训需求, 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深入教学一线进行指导与跟踪服务; 需要带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寻求真问题, 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一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以达到真正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

 与之相适应的, 作为一名教研人员, 要不仅能研, 还要会训。

 那么, 教研员如何把教研工作与教师培训工作有机结合, 在抓教研工作的同时, 做好本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工作, 是在新课程改革下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 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通过不断探究与实践, 确定了教研员“研、基于“教研员角色定位” 的实践与思考郑桂斌 (沈阳市于洪区教师进修学校)教改路上9[2016 年第 17 期]的乐趣和快乐。

 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 诗歌朗诵会、 演讲赛活动等等, 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 建议家长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气氛,家里要有报刊、 杂志、 书籍。

 学生随时可以拿到一张报、 一本书来读, 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让阅读走进他们的生活。

 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畅游, 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 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四、 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语文老师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 学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之后, 让学生会仿写, 并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本子, 记下课外阅读中的理解感悟, 积累下阅读中遇到的优美文辞,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平时要注意督促检查, 让学生能够持之以恒。

 只要学生有了习惯,通过一年或几年的训练, 就一定会积累下丰富的素材,做到下笔流畅、 妙笔生花。

 如:

 教学沈从文的 《端午日》 时, 在学生体验、 感悟了赛龙舟的精彩场面之后,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或看过的拔河赛的场面, 并用几句话写出拔河赛的紧张、 激烈的气氛。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解决书籍少的难题。

 学校的图书室开放的时间不是很长, 很有限度, 有的只许学生阅览, 不能借出有的借阅只限于教学辅助一类的书有的图书馆成了“藏经阁”, 仅仅为摆设。

 对于广大学生来说, 如果连学校都不能给他们提供起码的阅读条件,他们还能去哪儿寻觅呢? 作为语文教师, 应尽可能地与学校联系, 让学校的图书馆、 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

 也可在班内发动全体同学的力量, 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 向学生介绍好的读物, 推荐名著, 推荐优秀书报、 期刊等。提高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 这里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希望我们携起手来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努力奋斗。一线探新56

 [2016 年第 17 期]刘仁军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训” 的定位。“研”, 就是教研;“训”, 就是培训;“一体”, 是将教研、 科研和教师培训等工作有机融合, 整合优质的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资源, 形成最大的合力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发展水平。“研训一体” 对教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研、 科研、 培训工作要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适应本区教学实际,最重要的是要切合不同层面教师的真正需求。

 在“研、训” 定位下, 要不断创新和拓展研训思路, 优化研训过程, 提高自身的专业研训能力, 最终达到提升本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二、 基于教研员角色定位下的实践探索(一)科学统筹,明确工作思路1. 明确重点工作内容2013 年以来, 本学科教研工作明显增多, 任务也加重了许多, 除了常规的工作, 如通过对教师进行集中的教材、 教法辅导、 下校听课调研、 搞教研活动、菜单式服务等方式完成教学检查、 教师梯队培养、 教学质量提高等任务外, 本学科有两项任务必须重视并要很好地完成。(1)省级课题的实验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二五” 立项课题“新课程视阈下优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研究”于 2012 年末获批立项并开题, 2013 年开始课题实验,2015 年 3 月结题。

 我区有 6 所学校参与了此课题的研究, 需要带领这 6 所学校开展研究工作并把研究成果在全区推广, 以此带动全区的教学研究工作。(2)市级“研训一体” 培训项目的有效落实2014 年, 我区开展了“研训一体” 学科教师全员培训的市级培训项目, 小学数学学科也参与其中, 确定的培训主题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通过“研训一体” 这种方式, 把培训需求进一步回归到现实问题的情境之中, 把相对独立的培训工作回归到教研工作之中, 以实现教研、 培训一体化“1+1 大于 2” 的效果。2. 明晰主要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多、 工作量大、 工作质量要求高, 如果分开来做, 完不成任务不说, 效果也不会好, 必须统筹安排, 实现有机整合。

 我决定将省级课题、 市级“研训一体” 培训项目、 区级教研活动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三位一体, 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确定的工作思路是以“新课程视阈下优质小学数学教学结构研究”课题为抓手, 采取“一专题研究、 两结构构建、 三阶段推进” 的策略展开。

 一专题研究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专题研究; 四结构构建即“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和“综合与实践课” 的模式研究与构建; 三阶段推进指“专家引领、 骨干示范、 大赛推进” 的培训进程。

 这样, 我们创建了“三位一体” 教研、 培训模式, 本着边学习、边实践、 边研究、 边反思的原则, 积极探索区本教研、校本教研与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新路子, 使教研工作与时俱进,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二)扎实推进, 促教师教学能力提升1. 课题研究与区本教研有机结合,开展全员培训(1)专家引领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活动,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进行数学教师全员培训与骨干教师培训。

 我们邀请省、 市、 区级数学教研员到我区进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专题讲座。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 专题研究, 我们邀请在此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名师到我区进行培训指导。

 我们走出去, 参加“全国小数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 活动, 带领骨教改路上10[2016 年第 17 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要知道学生能够把课文读出来, 有感情地读出来, 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再创造。

 不同的人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何让学生读出感情, 能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

 要求学生读正确、 读流利、 有感情。

 还要注重朗读的过程和效果,一定要做到读前有指导, 读后有评价。

 朗读必须到位,必要的时候要一字一腔地教、 一字一腔地练, 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 去体验、 去感悟, 从而受到熏陶感染。

 一般来说, 自由读、 个别读可以放在文本解读之后, 通过朗读将感情的抒发推向高潮, 让理性认识得到深入。

 例如:

 在教学朱自清的 《春》 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时, 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遍(要求:

 ①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 有感情, 注意美感。②思考:

 作者对“春” 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读完后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作者对“春” 独特的感受。

 教学梁衡的 《夏》 时, 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去体会、 感悟夏天紧张、 热烈、 急促的特点。二、 加强指导,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 从阅读, 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 接触人家的心情。” 但是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以讲代读, 以分析代欣赏, 在文本分析过程中, 过分注重自己的讲, 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思考,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因此,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如:

 默读法、 跳读法、 精读法、 略读法、 速读法等, 读书要随时圈点、 勾画、 批注、 摘抄,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其次, 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去研究词句、 语言和修辞, 体味语句的本义,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

 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寻求答案; 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 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阅读的过程和方法, 体验在探究中获取新知和能力的乐趣。例如:

 教学朱自清的 《春》 一文时, 顺着学生读出的感受:

 “春天是新生的娃娃。

 春天是美丽的小姑娘。

 春天是健壮的小伙子。” 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问道“春天是娃娃, 是小姑娘, 是小伙子,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请说出理由。”(要求:

 抓住关键的字、 词、 句, 着重突出自己的感受和领悟, 说说喜欢的原因)

 这下可热闹了, 有喜欢新生娃娃的, 有喜欢美丽的小姑娘的, 有喜欢健壮的小伙子的。

 我让学生们一一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并在书上批注。

 如:

 喜欢娃娃。

 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刚睡醒张开眼是新, 山朗润、 水涨起、 太阳红都是新。

 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 树上的、 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

 泥土的气息、 青草的味儿, 甚至空气、 鸟鸣、 牧曲满是新的。春天的一切, 整个春天都是新的。

 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 目的既是让人们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

 又是为了让人们从娃娃身上, 看到未来, 看到希望。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 仅凭几节语文课, 就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是很难的, 也是不可能的。有人曾说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因此, 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必须促进课内外的有效衔接。

 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去体验、 感悟。

 要让学生理解生活,品味生活, 感悟生活, 让他们懂得语文无处不在, 只要用心, 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语文学习。

 另外, 仅仅靠教材的几篇课文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够的, 也是不现实的。

 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能提高阅读能力。

 鲁迅说过:“大可看看各样的书, 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 也要泛览。” 对这一点是有着广泛的共识的。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就充分体现这一点, 并作了规定:

 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 260 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同时在“名著推荐与阅读” 中列出了多部古今中外名著。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对学习才有更大的帮助。

 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才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增长知识、 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一线探新55

 [2016 年第 17 期]干教师及实验校教师远赴北京、 上海、 北戴河参观学习, 组织我区课改实验校的数学骨干教师及实验校教师去名校参观学习。近两年来, 我区数学教师在家门口听到了国家级、省市级专家的多场高层次的培训讲座, 这是以前所没有的。

 在此过程中, 教师们学习新理念、 探索教改新方法, 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 教学研究因为有了专家的引领而使目标更明确、 方法更得当。(2)骨干示范骨干示范的目的在于激发教师们的研究热情, 引发大家的思考:

 究竟应该怎样才能上出一节成功的数学课?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数学课堂? ...

篇六: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路径

9卷第10期 ■ i 果超.表材•来砝 Vol . 39, No . 102019 年 10 月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October , 2019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研员的角色变迁:回顾与反思— 以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孙 芙 容 ,胡红珍,韦靖猜(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温州325000)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研员角色变迁历经了初创期、发展期、挫折 期 、恢复期、规范期、完善期六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从双重化、复杂化到专业化的 发展特征。在课程改革的内涵发展阶段,面对新时代社会诉求,教研员角色应积极 创新,努力成为教育现代化时代的教育变革领先者、核心素养时代的课程建构的专 家领导者、立德树人时代的教师队伍建设组织者以及教育公平时代的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服务者。关键词:教研员;课程改革;角色变迁;角色创新中图分类号: G 4 2 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0186(2019)10-0068-07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教育领域推进了八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研组织作为课程改革支撑 力量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由于受专业发展制度、 自身行为习性、专业理论素养以及社会环境等内 在与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研员角色的更新 仍面临诸多亟待突破的现实困境。[1]回顾教研员 角色发展历程,分析教研员角色变迁特点,有助 于探讨新时代教研员的使命担当。―、历史背景透视:课程改革中教研员角色 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共开展了八次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此同时,基础教育教研制度 也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初创期、发展期、挫折 期、恢复期、规范期、完善期。[2]1_2回顾课程改 革历程可知,课程改革是一种持续的行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 程。[3]作为课程改革支撑力量的教研组织,也应 课程改革之势开启自身变革,实现自我发展。教 研员作为教研专职人员,其角色职责也随课程改 革的需要而不断进行调适。(一)初 创 期 (1949一1956 年)该时期处于我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基础教育课 程阶段。教 育 部 1950年 颁 发 了 《中学暂行教学 计 划 (草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份教学计划, 设置了门类齐全的学科课程;1952年颁布了 《中 学 暂 行 规 程 (草案)》和 《小学暂行规程 (草案)》,对中小学的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等重 要问题作了规定。1950年 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正式成立,1951年秋季全国各地开始使用人民 教育出版社新编和修订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科 书。为促进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在作者简介:孙芙蓉,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t 研究;胡红珍、韦婧婧.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68 •

 学习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教研组织从无到有。

 1952 年 《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小学暂行规 程 (草案 )

 》 以 及 1 9 5 5 年 《人民教育》的评论 都 强 调 “各省市教育厅局必须加强教学研究工 作”,这使得各级教学研究组织相继设立。专门 机 构 (各级教研组织)和专门人员(教研员)的 设立,标志着我国教研制度的正式确立。这一阶段我国教研员根据政策文件的指示展 开工作,其角色职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 一,组织教师培训。

 1 9 5 3 年 1 1 月政务院第 195 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 示》中明确指出,“提高小学教师质量,是把好 小学教育的决定因素。今后必须有领导地、有计 划地组织在职教师进行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政 治、文化与业务水平”w 。教研员在提高师资质 量的过程中既是组织者也是学习者,与教师一同 接受培训,不断进步。其 二 ,教材教法研究。

 1953 年政务院通过的《关于改进和发展高等师 范教育、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启事》要求, “一切教师对新教材都必须很好地钻研,学习苏 联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学习苏联的教学研究组, 着重钻研新的教材;并在通晓教材的基础上,相 应地改进教学方法”。教研员作为学科带头人, 除了加人教材教法的研究外,还积极参与教材参 考资料的编写,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其 三,互相听课以及观摩教学。

 19 5 4 年中央颁布 的 《关于改进 1954— 1 9 5 5 学年度中学教育工作 的通知》要求,“组织教师加强业务学习,特别 是教育理论学习,结合教材教法的研究,通过听 课、观摩等多种形式进行。”教研员作为教研活 动的组织者,一方面深人学校了解情况,另一方 面从情况中提出问题进行深人分析研究,提出值 得肯定的做法以及改进意见。在新中国成立初 期,教研员的工作保证了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 为后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 )

 发 展 期 (1957— 1965 年)该时期处于我国第三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 段。

 1958 年 “大跃进”引 发 了 “教育大革命”, 学制大量缩短,课程被精简,劳动课程增加,改 革实验注重思想教育和多种学制的试行。

 1957 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 案)》 (以 下 简 称 《条例》)和 《关 于 〈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的说明》。

 《条例》 中明确指出教研组具有“各科教师的教学研究组 织”的性质。在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导下,教研员 执行的任务主要有四项。其一,开展学科教研工 作。这一时期各个专业的学科教研室逐步建立, 教研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大面积地提 升教学质量。其二,编写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因统编教材难以适应各个地区的情况,教师在备 课中难以把握教学重难点等问题,需要教研员共 同参与编写相关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以供中小 学教师教学参考。其三,中小学教师培训。由于 我国普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教研员开始协助教 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进修活 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并使业务素质达到 此时发展的需求。其四,参与学制教学改革实 验。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政策下,教研员 需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恢复课堂教学的正常秩 序、进行中小学的教具革新与研制,参与中小学 学制多样化改革实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三)

 挫 折 期 (1966— 19 7 6 年)该时期处于我国第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 段。在 十 年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课程和教学 经历了一场浩劫,专职教研组织也遭到破坏甚至 被取消。这一阶段教研员主要有三项工作。其 一 ,尝试恢复教学研究。各地在编写教材期间, 需要围绕教材编写开展研讨,需要深人实践进行 调查研究,积 极 适 应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思 想 ,对不合适的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调整。其 二 ,参与教学管理。由于没有专职的教研组织, 各地成立的教材编辑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一 定的教学业务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中小学教学计 划的制订、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制定印发教学用 书目录、对教材使用和教学内容进行管理。其 三 ,参与新版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原有的中小学 教材是资产阶级的产物,在 “文化大革命”时期 被禁止使用。各地随即成立了教材编写组,原来 的教研员也被调整职位参与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四 )

 恢 复 期 (1977— 19 8 4 年)该时期处于我国第五次、第六次课程改革阶 段。

 1978 年 1 月教育部以颁发《全日制十年制 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为起点,开启课 程领域的拨乱反正。[5]基于课程改革实施需要,• 69

 •

 全国各地的教研组织陆续恢复,专职和兼职的教 研员人数持续增加,基本形成了深入学校的教研 网络。[2]88本阶段教研员职责范围主要表现为以 下四个方面。其一,恢复教学业务管理。“文化 大革命”结束后,教研员教研的重点落到课堂教 学 ,积极配合教育部对学制和教学计划进行规范 和完善,并对各个学校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 实施状况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其二,参与课 程教材建设。按照国家《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 计 划 (修订草案)》《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 学计划试行草案》文件的要求,教研员开始参与 指导中小学校依据国家规定课程设置开课,按课 程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参与组织编写、审定地方 教材以及各种教学参考书,弥 补 “文化大革命” 以来我国教材的短缺。其三,加强教师研修培 训。为帮助教师适应这一时期课程改革的水平和 需要,尽快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教研员通 过派出学习、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开展教材教法进 修活动、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教育理论的学习 研究。其四,组织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为 深 入 了 解 “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第一个教学计划 和教学大纲的实行情况,教研员深人学校课堂, 检查教学指导工作并开展教材教法研究,对薄弱 的学科进行探讨。教研部门组织的这些基础性教 研活动,保证了改革开放初期基础教育的基本秩 序和稳步发展。[6](五)规 范 期 (1985—1999年)该时期处于我国第七次课程改革阶段。在课 程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突 破 “集权制” 一统天 下,倡 导 “一纲多本”,地方课程得到重视。[7]在 教材方面,编写和审查相分离,中小学教材由国 定制逐渐向审定制转变。此阶段教研员的职责主 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推动教学常规管理由 恢复走向加强。在 1993年 《关于减轻义务教育 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 示》文件的指导下,各级教研部门工作集中在帮 助教师提高课程实施能力、规范教育教学常规、 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减轻学生课后作 业负担。进 入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原来的 考试评价制度难以适应当时的教育现状,教研员 承担了新一代考试评价工作的考试说明编写、组 织命题、统一阅卷以及成绩统计分析等任务。其 • 70 •二,在课程教材建设上由参与走向主持。在教材 实 行 “一纲多本”的环境下,教研员成为教材编 写的主要成员,特别是在本地区教材的编写上承 担了主要工作。其三,协助教师培训由整体性走 向针对性和专业性。1995年 《教师资格条例》 颁布,使得我国教师的素质得到了重视,教研部 门和师训部门合作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完成了 教师学历教育。其四,推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走向规范化。进 人 20世 纪 90年代后,在教育科 研发展形势的影响下,教研员的教研工作逐步使 用规范的科研形式,在部分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扩大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总结、推广和宣传。( 六 )

 完 善 期 ( 2 0 0 0 年至今 )2001年 6 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以 下 简 称 《纲要》)颁布,标志着第八 次课程改革开始。为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保证 新课程顺利推进,《纲要》指出,“各中小学教研 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 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教研组织 的职能从原先的教学研究、管理两大职能变为以 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等职 能。[2]5在此阶段,教研员的职责主要表现如下。

 其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根 据 《纲 要 》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 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的要求, 2〇〇2年《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革的通知》要求对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进行 改革。在强化课程评价和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的背 景下,教研员一方面要负责建立注重发展性和过 程性的科学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还要负责解决如 何适应新课程理念,科学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学业水平测试问题。其二,在教师培训方面逐 渐聚焦教师专业化发展。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的过程中,教研员通过参与研制教师专业标准, 开展定期的培训加强教师对新课程实施能力的培 养,以及组织教师基本素质的培训与展示等不同 的形式来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其三,在教学研 究上增强科学性。在 21世纪新课程背景下,教 研活动基于课程的角度,以课程教研为中心,对 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取代 了之前以教材和经验为主的教学研究。其四,逐 步推进新课程实施。在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的过程

 中,教研员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加强了各个 方面的联系,保证了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新课 程大范围实验实施后,教研员加强了对偏远地区 的教学指导,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二、职责因时调整:课程改革中教研员的角 色变迁(一)

 教研制度创立中教研员角色的双重化1949 一 1978年 ,我国经历了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教学计划、多种学制的试行有了 一定的实施经验。由于教研组织从一开始被定性 为非行政组织,在这样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 员的主要职责是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8]凸显了 教研员角色的双重化。这种双重化不仅是教研员 角色发展迈向专业化的基础,更是当时所处社会 环境下的一个应然结果。在 “教育大革命”和 “走自己的路”教育政策指引下,全国上下大力 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小学教育、举办农工业中 学 ,培养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改革教育制度、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全面探索中国教育的发 展道路。受此影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教 研员角色职责的关键,教学研究与指导成为推动 教育发展的核心方法。教研员深人中小学教学课 堂,组织教师进行教研,及时了解教学问题,改 进教学、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时期我国的课程改革尚处于摸索状态, 课程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教研员在实际工作中 承担的角色也处在探索的过程之中。然而在提升 教学水平任务紧急,教学研究与教学指导的双重 角色更加突出的情况下,教研员在实际工作中也 承担了许多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制订中小学教学 计划、印发教学用书目录以及管理教材使用和教 材内容等教学业务方面的事务,辅助教研员教学 研究与指导角色的顺利扮演。(二)

 改革开放进程...

推荐访问: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路径 新时代 路径 教研员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