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10篇

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10篇

发布时间:2022-10-09 10:10:04 来源:网友投稿

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10篇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 摘 要:本文针对传统思想政治 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国家教育改 革纲要为指导,提出“四个回归”:回归 学情、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10篇,供大家参考。

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10篇

篇一: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

 要 :本 文 针 对 传 统 思 想政 治

 课 堂效 率 低 下 的 问题 ,以 国 家教 育 改

 革纲要 为 指导 ,提 出“ 四 个 回 归” :回 归

 学情、回归生活、回归学生、回归实践。

 新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更加 关注学情

 分析,根据班级 学习情况制定改进措

 施 ;以学 生 为主 体 ,增 强 师 生 互 动 ,改

 变教 师 的 职 能 角 色 ;以 生活 实践 为核

 心 ,改 变传 统 课 堂 以理 论 为 主 导 的教

 学状 况 。“ 四个 回 归” 的 落 实 ,促 使 我

 们 打造 更加 高效 的思想政 治课 堂 。

 关 键 词 l 思 想 政 治 课 堂 ;高 效 ;

 回 归

 我 国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

 ,党 的 十八 届 三 中全 会 重 申

 了《国家 中 长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要 (2010~ 2020) 》所 确 定 的 教 学 改

 革思路,思想政 治教学方式的改变也

 进入了新阶段 。思想政治教师应以打

 造高效课堂为 目标,结合 日常教学经

 验 ,总结与反思当前教学方式 ,不断促

 进 学 生 素 质 的 全 面 发展 ,让 学 生 成 为

 课堂真正 的主体,构建完善 的教学模

 式 。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教

 学效 率 ,本 文 提 出 四个 回 归 :回 归 学

 情 、回归生活、回归学生、回归实践,以

 国家教育改革纲要为指导,推 动思想

 政治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

 一

 、 回归 学情

 笛 卡 儿说 过 :“ 我 思故 我 在 。” 对 当

 前思想政 治课堂 的学情 进行 思考分

 析 ,不仅 是思 想政 治教 师 的 责任 ,更 是

 每一 位学生 应承 担 的义务。学情分

 析 ,通 常 是 指 对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特

 点、习惯 、兴趣、成绩等方面 的具体分

 析。.当前 ,对思想政治课 的学情分 析

 较为缺乏 ,要改变思想政治教学方式,

 真正做到“ 回归学情” ,方案设 计应包

 括班 级现 状分 析 、改进 措 施 、对 思 想政

 治教师的建议等。

 1.班 级现 状分 析

 进行思想政治学情分析 ,首先要

 分析班级现状 ,包括班风的整体状况、

 学生的思想境界是否有了大的跨越、

 课 堂研 讨

 班干部 的思想 工作 能力是 否有 了提

 升、学生是否养成 良好的思想政治学

 习习惯等,找出存 在的问题 ,积极做好

 思想引导工作并加以改正。以某一班

 级为例 ,该班的思想政治课 程总体成

 绩偏低 ,究其原 因,是差生面较广 ,大

 部分 学 生 对 思 想 政 治 课 程 不 重视 ,一

 定程度上影 响 了班 级总 体成绩 的提

 高。通过调查,发现班里部分学生 的

 父母因为工作忙 ,很少顾及家庭教育 ,

 致使该部 分学生 养成 自由散 漫 的习

 惯 ,思想 境 界 不 高 ,平 时贪 图 玩 乐 ,有

 些甚 至空余时 间沉迷于上网,对其 他

 学生造 成不 良影 响;该班的思想政 治

 教师 由于兼任 几个班 级的教学任务 ,

 工作繁忙 ,与学生或家长 的联系较少 ,

 思想政治作业也处于形式层面 ,即使

 发现抄袭现象,也很少主动查 问。这

 一

 系列的原因,造成该班的学习氛围

 不浓 ,思想政治成绩难以提高 。

 田林琳 ,女 ,1989 年生 ,硕 士研 究生,研 究方 向:思想政 治教 育。

 2.改进措 施 与建议

 (1)加 强学 生 思想 教 育 。首先 ,教

 师要针 对学 生 的实 际 行 为强 调文 明礼

 貌 ,加强常规的思想道德教育。其次 ,

 定 期 召开 班 干 部 会 议 ,及 时 了 解 班 级

 学生 的思 想 状 况 。最 后 ,要 多 了 解 和

 关心成绩差的学生,悉心开导 ,尽力做

 好“ 心理 专家” 和“ 引 导者 ” 。

 (2)做好班级学风建设。首先,班

 干部 要加 强 与思 想 政 治 教师 的联 系 ,

 做好教师的协助员。其次 ,教师与班

 干部 要 做 好 “ 思 想 后 进 生 ” 的 转 化 工

 作 ,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 ,争取得到家

 长的配合 。此外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

 学习能力 的培养 ,提升学生 的创新精

 神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如思想政治

 知识竞赛 、良好道德行为普及活 动 比

 赛 、道德现 状或 国内外政 治形势辩论

 会等。最后 ,要做好学生 的思想政 治

 作业 自主管理工作 ,提高作业的质量 。

 (3)多与家长沟通联系。首先 ,教

 师 要与 家长保 持 正常 、经 常性 的沟 通 ,

 力争家长配合,共 同做好学生 的思想

 工作。其次 ,重视家长会及 家访 的作

 用 ,经常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思想

 状 况 。最后 ,教 师 要 向家 长 了解 学 生

 的校外活动 ,双方共 同参与对学生 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促进学生的健康

 成长 。

 二、回归 生活

 康德说 :“ 给我物质 ,我就用它造

 出一 个宇 宙来 。” 洛克 说 :“ 知 识 归 根结

 底 由经验 而来 。” 物质 与 经验 是 生 活 的

 本源 ,理论与实践知识 的掌握 ,往往离

 不开 生 活 。因 此 ,思 想 政 治 课 堂 要 回

 归生活,就要与生活多联系,充分发挥

 思想政治教学与时俱进 的特点。由于

 学生处于初 步认识世界 的阶段 ,具有

 很强的好奇 心,在认识事物方面感性

 居多 ,他们 的社会 阅历与知识结构受

 到一定的限制 ,所 以在课堂教学 中,只

 有将抽象的理论转化 为学生较为熟悉

 的生活常识,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1.有 机结合 思 想政 治教 学与 重 大

 堂的

 回归 【

 [】

 。

 考

 E - m a _l:xz z k6 66 @ 1 6 3 .com

 事件

 思想政 治课程 具 有很 强 的 实践 性

 与时代性 ,枯燥的理论知识往往引不

 起学生 的兴趣,他们更感兴趣的是 国

 内外时事 。因此 ,思想 政治 教师在课

 堂教学时,可以多引用时事 ,使其能够

 与思想政治教学有机结合 ,从而提高

 思想政 治课 堂 的吸引力 。

 2.思想政 治课 堂 应 与社 会 生 活相

 关 联

 社会生活是学生接触外面世界的

 主要窗 口,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中,可

 以多 利 用 社会 生 活进 行 教 学 ,特 别是

 学生身边的社会 实际,达到让学生快

 速 理解 课 堂 教 学 内容 的 目的 。例 如 ,

 在讲述“ 公 民的政治参 与” 时,可以引

 入“人大代 表选举” 的例子,利 用课余

 时间组织 学生到居委会、村委会进行

 实地调查 ,了解选举权 、被选举 权、选

 举方式、候选人资格以及相关程序等,

 还 可 以根 据 调 查 报 告 ,在 思想 政 治 教

 学课堂中模拟选举 ,从而使学 生的学

 习感受更 深,对思想政治知识 的理解

 也更 透彻 。

 3.用真实的生活补充与完善思想

 政 治 课 程

 将思想政治课程与真实 的生活相

 关 联 ,能 够 有 效 培 养 学 生 的观 察 力 及

 思考能力 ,更好地分析与解决 实际问

 题。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应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善于创新 ,敢于

 创新,以国家教育改革纲要及新课标

 为指导,真正做到回归生活,用真实的

 生活来补充与完善思想政治课程 ,使

 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生活技巧 ,积累

 更多的生活经验,并结合思想政治教

 育提高 自身的道德情操 ,提升热爱祖

 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境界 。

 通过以上分析 可知,思想 政治课

 堂 回归 生 活 的 教 学 方式 ,能 够 增 强 思

 想政治教学 内容的吸引力 ,提高教学

 方式 的说服力,提升课 堂氛 围的感染

 力 ,从而使思想政治课 堂的教学实效

 更加 突出 。

 三、回归 学生

 教育改革 的一项重要 内容就是增

 露嚣黪鞋

 课 堂研 讨

 强学生的主体 意识 ,给予学生充分 的

 自主权与参与权 。回归学生需要思想

 政治教师改变传统观念 ,将 学生作 为

 教学主体来对待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

 学过程 中更多地 体现 师生交 往与互

 动 ,做到一起努力 、共同发展。学生资

 源 应 与 教材 、教 师 资 源 处 于 同 等重 要

 的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权利,改

 变传统教学 中教师为单一主体的课堂

 状况 。

 1.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 堂教 学

 模 式

 由于学 生的创 新意识较强 ,教学

 并非是教师讲得越多越好,相反 ,给予

 学生 更 多 的理 解 ,学 生 自己发 现 的 知

 识也会更多 ,其 中最关键 的是激发学

 生 自主学习意识 ,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

 这就需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

 学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

 主导 的新 的思 想 政 治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新的教

 学方式 ,如 让学 生有 目的地 学 习 ,然 后

 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 ,让各小组代表

 上 台填写 内容答案 ,教师引导全班学

 生进行点评 ,最后作 出总结 。这种教

 学方式能够有 效避 免传统 的简单 说

 教 ,小组竞赛 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

 与进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从而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2.改 变思想政 治教 师的职 能 角 色

 在传统 的思想政治教 学中,教 师

 的职能角色 主要是 “ 教” ,而新的教学

 方 式则 要 求 教 师 的 职 能 角 色 转 变 为

 “ 导” ,这样 的转变可以提高课 堂教 学

 的灵活性与趣 味性 ,增强师生之间的

 互动性,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主动参与、

 积极创新,有效提高学生的 自主学 习

 能力,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多,感情也更

 融洽,既活跃了课堂氛 围,又突出了学

 生的主体性 ,整个教学过程会变得更

 加 愉快 。

 四、回归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实践是理论

 的应用。思想政治课属于理论性较强

 的学科,一 直以来也是 以理论教育 为

 主。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最终还

 是要 回归实 践 ,即强 调 “ 实践 性 学 习” ,

 学生掌握 了教材 内容之后 ,应在教师

 的指导下,在实际生活环境中反省与

 感悟相关知识,并对 自身 、社会现象 、

 自然事物作 出正确的认识与评价 ,突

 出实践的作用 ,重视生活实践经验 。

 1.鼓励学生在 学习中多结合实践

 知 识

 在回归实践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 授者和

 问题解答者 ,而是 鼓励学 生多结 合实

 践 知 识 的 引 导 者 ,要 求 学 生 多 听 、多

 看 、多操作 ,真正 做到理论联系实 际,

 从而 使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达 到 更 好 的

 效果 。

 2.培养 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创新

 的精 神

 回归实践可以让学生懂得更多的

 生活真谛,其关键 在于培 养学 生主动

 参与、敢于创新的精神,从要我学变成

 我要学 ,在实践 中感 知学 习 的乐趣。

 回归实践将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的效

 果更具成效,当学生成为探索者 与发

 现者 之 后,他 们 的学 习热情 会 加倍

 提升 。

 综上 所述 ,四个 回 归增 加 了教 师

 对班级现状 的掌握 ,提高 了学生 的主

 体性 ,改变 了以理论为主导 的教 学状

 况,打 造 出更 加 高效 的思 想 政 治课

 堂。中

 冶鞋拳张

 参考文献 :

 [ 1] 郭松江,阎 占定.增强 高校思想政

 治理 论课 课 堂教 学 实 效性 路 径探

 析EJ ] .思想教育研究,2012(3).

 [2] 吕荣娟,潘敏.关于高职思想政治

 理论课 合作学 习教学方式[ J] .职

 教 论 坛 ,2010( 12) .

 [3] 汪晓萍,张轩.高职 高专思想政治

 理论课 课堂教 学策略探析EJ] .思

 想理 论教 育导刊 ,2013(4).

 E4] 马 宝娟,卢倩倩.关于提 高思想政

 治 课 堂 教 学 实 效 性 的 几 点 思

 考[J ] .教学与管理,2012(30).

 [5] 徐小柏.思想政治课堂活动中存在

 的问题 及 对 策[ J ] .教 学与 管理,

 2013( 24) .

 (130118

 吉林 农业大 学 )

篇二: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

| 育 | 管 | 理—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 年第 06 期/2 月(下)—50“四个回归”背景下辅导员思政工作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张守华(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050)摘 要 当前“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工作要求和大思政的工作格局,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政工作胜任力提出更高要求。辅导员只有立足于“四个回归”的工作要求,回归本分与初心,不断改进思政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才能真正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关键词 四个回归 辅导员 思政工作 胜任力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既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教育重要论述的高度概括,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全体教师共同的使命和任务。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学生身心成长、学业进步、能力提升的领路人。如何引导学生回归本心,回归梦想,关键在于辅导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方法。思政工作胜任力是高校辅导员内在的、稳定的统一体,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绩效密切相关,包含能力水平、素质动机、心理品质、个性特征等特质。在当前“‘以本为本’、 ‘四个回归’”和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下,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思政工作胜任力,才能真正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1 回归本分与初心,提升思政工作的能力(1)加强理论学习,当好政治导师。习总书记讲,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传道者要先明道信道。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首先要加强个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实际的工作中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自身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践行“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真正做到爱党护党为党,正人先正己。其次,要时刻牢记一名教师的使命与担当。习总书记说,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这份工作从小处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一生幸福,从大处讲关系到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成效。这要求辅导员要时刻保持一个赤子之心,一份家国情怀,时刻牢记教师使命,扎实履行好工作职责,真正做到爱生为生,引领学生成长。(2)把握学生特点,提升管网用网能力。当代大学生是伴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是互联网的原住民。网络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喜欢在网上宣泄情感、分享生活、发表观点,可以说是无时不网,无处不网,一网情深。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线下很沉闷,线上却很活跃;课上沉默寡言,课下讨论互动中却亮点迭出。这要求辅导员必须与时俱进,跟上学生的节奏,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辅导员不但自身要有文化,懂得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网络文化,还要以青年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将这些高尚的文化思想传播给我们的学生,做青年文化的引领者和舆论领袖。同时,要利用好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 群等新媒体平台,加快信息传输能力,延伸工作触角,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2 改进思政工作内容,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业能力双提升(1)以党建带团建,引领学生成长。党建和团建是辅导员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党建带团建,是发挥各级团组织生力军作用的根本保证,是确保团建工作政治方向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通过广泛深入地对大学生进行党的理论知识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使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不断提高党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建设一支思想先进、素质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凝聚党执政的思想共识,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做好团员推优入党工作,广泛吸纳学生精英加入党组织。同时,发挥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和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为周围的师生亮牌服务,团结带领更多的团支部和青年团员勤奋励学、昂扬向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一二课堂联动,营造良好学风。辅导员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既包括党团课、党团日、主题班会、谈心谈话、政治理论学习,也包括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娱活动、学习竞赛类活动。回归本分,要求给大学生合理“增负”,促使学生刻苦学习,夯实知识基础,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要求辅导员要多举办一些与专业竞赛、创新创业、沟通交际、沟通礼仪等相关的二课堂活动,实现二课堂活动与一课堂教学的联动互促。同时,辅导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畅通与专业教师的沟通渠道。通过深入宿舍、教室,全方位了解学生的真实出勤、作息和学习情况;建立学分预警机制,对于学业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建立台账,开展谈话、沟通,找准问题症结,发挥学生党员、班干部和班导师的积极作用,开展一对一帮扶,确保每一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学风。(3)管理服务并重,护航学生成长。推进“四个回归”,要求辅导员要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反思以往工作的缺陷

 教 | 育 | 管 | 理—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 年第 06 期/2 月(下)— 51和不足,敢于打破常规,突破窠臼。学生管理工作既要关注点,又要兼顾面;既要沿袭传统,又要注意创新;既要重管理,更要强服务;既要重完成,还要重痕迹管理。奖惩勤贷助等常项工作要在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凸显其育人功能;发展党员、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指导、优秀学子典型选树、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要注意差异性和个性化。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是辅导员走群众路线、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思政工作温度的发散。管理与服务并重,严管和厚爱结合,才能让每一个辅导员走进学生生活,洞悉学生思想,了解学生诉求,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护航学生健康成长。3 创新思政工作方法,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1)注意“大情怀”与“小清新”的结合。辅导员不仅需要爱党爱国爱生的“大情怀”、又红又专的理论灌输和感恩励志的鸡汤润养,更需要将思政教育带下神坛,把高大上的理论融入到生活化的场景之中。具体到工作中,学生们喜欢卖萌,辅导员就不能总是板着脸;学生们喜欢文艺小清新,辅导员也不能守旧刻板;学生们喜欢刷朋友圈,晒生活、晒心情、晒学习,辅导员也要学会秀工作、秀典型、秀情怀。

 “大”与“小”的结合,会让辅导员的工作既有党性的高度,又有人性的温度,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诚恳的态度,最终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入脑入心的效果。(2)注意传统思政话语体系与网络流行语的结合。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也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使用并传播。传统的思政话语体系是严肃的、刻板的、枯燥的,而“神马都是浮云”、 “羡慕嫉妒恨”、 “蓝瘦香菇”、 “萌萌哒”、 “么么哒”、“扎心了,老铁”、“双击 666”、“单身狗”、“有钱就是任性”等网络流行语却具有新颖、时尚、生动、简洁、易懂、诙谐的特征,既能折射出大学生现实的生活焦虑,又能彰显他们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表达,深受欢迎。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政教育实践中,既要听懂看懂学生的“网言网语”,又要会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流行语,讲述“两个维护”、 “四个意识”、 “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以一种低姿态的幽默方式实现教育传导的群体带入感和共情力。(3)注意个人努力与发挥学生骨干作用的结合。在高校,一般情况下,一个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大概在两百人左右,有的甚至更多。繁琐的学生工作事务完全由辅导员一个人单独完成,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辅导员要着力选拔、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品质优良、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强、热心集体事务的学生骨干队伍。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学生矛盾纠纷处置、思想动态调查、网络舆情反馈等方面,发挥他们的助手作用;在学习竞赛、遵规守纪、实践服务等方面,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在日常管理和教学活动方面,发挥他们沟通师生的桥梁作用;在集体活动、舍风班风营造等方面,发挥他们的凝聚作用。学生骨干参与学生事务管理,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有效举措,这既给学生干部压了担子,也搭了台子,很多学生干部通过锻炼提高了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管理与育人的双赢。参考文献[ 1 ] 毛霞.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特征构成及培养对策研究 [ J ] .思想教育研究,2014( 01 ) :102-104.[ 2 ] 钱元. 当“80 后”的辅导员遭遇“95 后”的“朋友圈” [ EB/OL ] .http://uzone.univs.cn/blog/blog_444_6bp1v85ec0q9s5395ec1.html,2015-09-21.(上接第 33 页),培育了学生的品质,增强了爱国热情,更坚定了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小学生的个人理想必须和国家、民族利益相结合,使其具有高层次的现实价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贡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要积极鼓励小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建立科学的个人理想,并为自身理想的实现而不懈努力。2.3 多方合力创新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小学生理想的信念教育是一项长久的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充分联系起来,通过建设家校合作,社区合作等模式,强化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取得实效,贵在坚持不懈,关键在融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影响孩子去影响家长,通过影响家长反过来影响孩子,在良性的互动中达到更大的成效,甚至鼓励家长参与到校外实践中,借助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美篇等多种网络手段,向家长及时分享活动情况,传递正能量。社区强调了人群内部成员之间的文化维系力和内部归属,而大部分城市学生是生活在社区当中,借助社区的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联合社区加强正能量事件的宣传和发扬,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价值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落实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将其转化为实践能力,将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3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生理想信念中构建“中国梦”的模式分析,要认识到小学生理想信念中融入“中国梦”的价值,进而分析小学生理想信念中构建“中国梦”的模式的建立,将“中国梦”融入到对小学生的思想信念教育当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参考文献[ 1 ] 肖安庆.借力“中国梦”强化中小学理想教育 [ J ] .基础教育研究,2013.[ 2 ] 戚静,王鑫.情感体验: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口 [ J ] .思想理论教育,2012.[ 3 ] 朱东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教学的灵魂和主线 [ J ] .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 ( 11 ) .

篇三: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

浮躁起来。黑格尔说:“ 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碎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所束缚,并且部分地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 目前学界的有识之士已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大声呼吁大学必须开设文、史、哲课程。教育既是一种被动的、他律的培养人的方式,教人必须怎样、应该怎样:同时,也是一种主动的、自律的培养人的手段,它促使人追同为什么这样。所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在一定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使人形成自省的精神,达到自律的境界。近年来学界提倡的人文、科学二精神与这种自觉、自醒、自律的教育不无关系。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只有通过主体摄取、内化,才能形成自省、自律的人文精神,而自觉、自律的精神又可反作用于主体.促进知识的内化。2.尊师重道的迷失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学记》指出:“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茸然后民知敬学。” 由于科技教育式重、人文教育式微,更由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经历的特殊的文化危机,致使尊师重道的自性教育弱化,由尊师到尊知,由尊师到尊权。教师的神圣地位被边缘化,道更不复存在。有人说:老师是一盏灯.为学生照亮前进的方向:老师是一面旗,把众多的学生聚集其麾下。这说明做人与尊师的关系及尊师的重要意义。尊师体现在三个环节中:一为尊师之人格,二为秉师之道,三为承师之业。尊师是为重道.重道必先尊师,可谓师之所在,道之所存也。但尊师并非唯师唯上,而是主张积极超越。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章太炎也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我们并不反对学生注重科技、注重知识的学习,因为知识的学习和摄取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培养的直接方法、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而是反对以权代师、以知替道。3自律勤奋教育的迷失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近年来教育界存在着盲目地以西式功利教育和愉快教育替代中国传统的成人教育与勤奋教育的倾向。功利教育是西方工业革命后产生的一种典型的以社会价值为核心、以培养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实用型人才为宗旨的教育模式。而“ 愉快教育” 则是西方晚近时期出现的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绝对主体,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培养方式。这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是在西方资车主义时期传统教育过于僵化、无视教育主体、教育产生异化的条件下提出的。我们对此进行有步骤的学习、介绍和借鉴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将其贴上“ 教改” 的标签,盲目照搬,简单地取代中国传统的“ 勤奋教育” ,则是有害无益的。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丰富的勤奋教育思想.如唐代教育思想家韩愈即云:“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奋教育” 是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它可以锤炼人的意志.形成人的良好品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并将此内化为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另外,科学探索从来就没有“ 愉快之路”可寻,正如马克思所形容的那样:科学探索之人口,恰如地狱之人口。没有下地狱般的勇气,是难以取得成绩的。总而言之,自性教育的核心是成人教育或做人教育,教育首先体现的是育人功能,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非动物式的简单驯化和操练。教育之本质是“ 育人” 而非“ 制器” 。值得注意的是,人文精神教育并非仅仅一般意义上的人文知识教育.而是使受教育者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接纳人文知识.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内化为一种精神存在。当然,强调自性教育并非否定科学技术教育。今天.人类文明正迈向“ 后工业社会” ,中西方智者已开始觉醒并追寻久违的古典理性,同时以东方文明来调适其后现代的困惑。江泽民同志在“ 七一” 讲话中说:“ 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该在深刻反恩人类自近代以来人文教育衰微,堕人泛科学主义误区的基础上.摈弃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二元对立的格局.使二者比翼齐飞,协调发展。高等教育的回归孙大廷[ 作者简介】孙大廷,吉林太学高教所副教授( 吉林长春130012)( 责任鳊辑:海文)回归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回到本原的地方,二是在数学的意义上指寻找最大相关性的变量。总的讲,教育与教一70一 万方数据

 育学在追求教育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既在追本溯源。又在寻求与教育价值最为相关的变量,二者均可用回归一词概括之。但是.由于历史是发展的.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深人,教育的回归必然是发展的回归,螺旋式上升的回归。近代西方的教育史就是一部回归史: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口号是“ 回到古希腊” 。古希腊是欧洲的母亲,地中悔东岸的爱奥尼亚哲学学派格外关注自然理论,后经柏拉闺和亚里士多德加以丰富之后.阿基迷德使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得到完善,并建立起了一般的科学原则——在无情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中寻求清晰而大胆的假设.用严格的推理和实验的方法加以推演.在变异的宇宙万物中寻求不变的法则。由于科学是” 对生活中最简单事物怀有浓厚兴趣和本能信念的产物” .所以“ 回到古希腊” 就是摆脱宗教的藩篱,回到现实生活,实现人的解放。这一次思想观念的回归,对科学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把哥白尼之后,科学的殉道者布鲁诺1600年被处死视为近代科学的嚆矢,400多年来科学的进步及科学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基于科学而产生的世界观取代了其他方面所形成的旧观念而独步一时。因为科学与高等教育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科学观念的回归.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并促进了教育的回归。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的进步与繁荣使得知识专业化和专门化。知识的专业化和专门化是近代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二,近代大学的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的移植。求实与创新是科学的精神实质,大学的精神也同样是求实和创新。第三。科学使大学远离了宗教,走进了现实生活。第四。世界各国大学的办学理念趋于一致——以科学促进社会的进步;课程设置趋于一致——教育已成为一门科学。科学和教育的回归又产生了现代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人类进入20世纪后,高等教育对科学和人类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更为巨大而深远,这是不争的事实。回顾人类20世纪的高等教育,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甚至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以科学教育为重心的,“ 科学” 成为体现并左右现代高等教育价值实现的核心变量。如果把科学知识的传授.科学方法的训练均称为“ 科学” 的话.而把高等教育促进人类的进步定义为“ 高等教育的价值” ,那么,高等教育的价值与科学就会建立一种近乎数学上的函数关系,并且“ 科学” 是“ 高等教育价值” 的唯一自变量。而“ 科学的教育学” 恰恰确切地表示了这种函数关系。高等教育与科学在数学意义上的回归基于科学的现实实用性,是近代文明的必然结果,当然也与落后国家和民族的觉醒及对自我存在方式的否定相关联。人们在淋浴着科学所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对科学与唯科学主义的教育进行了反思和批评: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自我的冲突( 人的异化) ,科学与科学教育学恐难辞其咎。如果说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更多的是源于人的唯利本性,科学与科学教育学的作用只是为虎作伥而已,那么,人的异化不能不说是现代唯科学主义高等教育的最大弊端。正如爱因斯坦所言:“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使人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由此可知,科学并不是影响高等教育价值实现的唯一变量,教育必须进行第二次回归。高等教育的第一次回归是在“ 向古希腊学习” 的旗帜下进行的.教育的第二次回归的旗帜应谈是“ 向孔子学习” ——“ 如果人类要在2l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这是1988年7月在巴黎召开的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的宣言。“ 吸取孔于的智慧” 就要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人做人:养成完美的人格,教人如何安身立命。以社会为本位是孔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以天下为己任,积极人世,富于社会责任感。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孔子教育的目的:仁者不欲,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而孔子的教育又以道德教育见长:其德育教育的根是信仰教育( 大同) ,培养人生理想,追求高尚的境界;其方法是自我认识、克己自制、善于改过:其原则是躬身实践、终身不辍。可以说孔子的教育体现了终极关怀的教育思想,他的学说是“ 仁” 学,所体现的是人本主义思想。孔于的教育是我国乃至世界“ 人文教育” 的范本。“ 向孔子学习” 就是要纠正现代高等教育的弊端,完成高等教育的第二次回归,解决科学教育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而教育就是培养有灵魂的人。如果说科学教育是增加人的灵性的话,那么人文教育就是铸造人的魂。人文教育的宗旨是将人类最为优秀的文化遗产,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崇高的信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修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的人。但是,今天所讲的人文教育不能不带有一点批判的味道:“ 更多的坚持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用精神世界的健康和谐发展去平衡和消解由于物质主义肆虐所带来的人的发展的缺失和遗憾” 。人文教育的回归,使我们找到了影响高等教育价值实现的第二个变量——“ 人文” 。虽然在寻找第二个变量时.对科学教育进行了些许的批判,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在追求人类进步和文明时科学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尤其在中国,科学的落后所给我们民族带来的耻辱,以及科学的进步给我们带来的荣耀,这本身就是人文教育。“ 科学” 和 万方数据

 “ 人文” 固然是二元的,但绝不是矛盾的,它们应该和谐地统一于现代和未来的高等教育中。所以在决定影响现代高系的是和谐的科学与人文教育学。等教育价值实现的函数中.“ 科学” 和“ 人文” 是两个最基本的变量,它们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两翼,表示这一函数关( 责任煽辑:海文)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中的思维误区孙伟忠[ 作者简介】孙伟忠,吉林大学高教所助教( 吉林长春130012)近年来.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已成为热门话题。围绕如何整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论述也较多。但笔者发现,许多人在此问题的思维方式上存在着误区。误区之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二元对立。近年来.人们在充分享受到科学发展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开始将视野对准了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战争威胁等,并认为现在的教育已经过多地被科学教育所占据。在寻求解决问题途径时,将目光指向了人文教育,相信人文教育的复苏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这样的思维模式隐含着严重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二元对立的思想,似乎只有否定现实,只有延缓或停止发展科学教育,才能使得人文教育得以回归,才能使得问题得以解决。可是,我们试问哪一位能够放弃汽车、电话、电脑等等这些现代物质设施?人是精神动物,人类需要人文精神,但人类更需要物质,离开物质何以谈人文精神?当然.物又是为人服务的.为人的精神服务的。物质与精神,人类缺一不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人类同样都需要。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历史进程是无法逆转的,我们没有必要总把历史描绘成“ 伊甸园” ,。现代的伊甸圊” 比“ 过去的伊甸圊” 更好。我们承认并且正视科学教育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努力解决,但绝不能是以否定现实的方式。科学教育也决不仅仅是技术教育,科学教育内在地包含着科学精神的教育。误区之二:“ 完人” 式的教育目标。与上一个观念相比较,他们并不否定科学教育,认为现实中的受教育者需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完美结台。而促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台的首要步骤就是教育目标的重新确立。但在确立教育目标时,认为受教育者“ 这也应该会。那也应该行” ,于是教育目标就形成了“ 完人” 式的教育目标。一方面。这种“ 完人” 式的教育目标本身就有一种乌托邦的性质;另一方面,以这种教育目标去衡量所有的受教育者时.只能导致教育目标的虚无与破裂,实质上等于没有教育目标。这些人总是站在“ 应然” 角度上,实质上是要求受教育者成为完美的人.社会也只有由完美的人构成才能完美。实际上教育不可能把受教育者变成完美的人,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事实是.如果教育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即使不是这种乌托邦式的,也都会导致教育目标失去其本身价值,成为空洞的外在规范。误区之三:必修性的人文课程和科学课程。课程是教育目标得以贯彻的重要手段.多数人认为只有设置必修性的人文课程或科学课程才能保证受教育者获得必要的人文教育或科学教育。就这一点,学者们在谈如何加强科学教育或人文教育的措施时,多半都涉及到了,而且还台列举上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类似做法。这样的做法表面看起来很合理又不失其有效性,但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剥...

篇四: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

4 卷 第 2 期 Vol .4 No .2教师教育学报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7年 4 月 Apr . ,017DOI

  :

 10.13718/ j . cnki . jsjy .201 7.02.01 5【编者按】由贺祖斌教授主持,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的 “ 高等教育大事年度盘点 ” 学术沙龙, 截 至 2016 年已经举办了

 11 期。这种别具一格的学术沙龙形式和持续多年的讨论与探索得到学术界高 度认可,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参加本次讨论的学术沙龙成员有华中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 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骆伟森、周伟、谢明明、蒲智勇、潘杰宁、张羽、宋晓洁、张艳婷、 王金花、苏家玉、李欣怡、徐玲玉。近年来,该学术团队坚持独特的视角,对中国高等教育年度大事件进 行深度分析和独立评论。我们期待每一年以这种专业性、针对性的探讨,管中窥豹,见证我国高等教育 发展的轨迹。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十大事件评析— - “ 高等教育大事 年 度 盘 点 ”学术沙龙主持 :

 贺祖斌(玉 林 师 范 学 院 ,广 西 玉 林 537000)摘 要 :

 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十大事件 :

 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召开,全面提升育人水平; 强调高等教育四个“回归”,积极推进“双一流”建 设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发 布 ,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 展 ;加人《华盛顿协议》,推动工程教育走向世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动态调整高校学位授 权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推进教育国际合作;高校科研资金管理新政出台,促进 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公 布 ,素质教育更加切实可行;高考招生计划调整,再次触及教育公 平 。本文梳理了这十大事件,作者以学者身份主持讨论和点评,讨论者从不同角度对各大事件进行多元化的评 析 ,从而多维度地呈现了 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前沿动态,回顾与思考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轨迹。关 键 词 :

 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一带一路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位授权;高考招生计划中 图 分 类 号 :

 G 649 .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2095-8129(2017)02-01 12-13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连续举办“高等教育大事年 度盘点”学 术 沙 龙 的 第 1 1 年 。1 1 年 来 ,坚持对高等教育重大事件进行年度盘点与分析已成为我们 研究团队的一项学术制度。在 2011年出版的《中国大学这五年(2006 — 2010)》的基础上,我们团队 将近年来有关中国高等教育大事件的评析进行整理,于 2016年 又 结 集 出 版 了 《中国大学这五年 (2011 — 2015)》。思考大学的发展是高等教育研究者的一种姿态,也 是 一 种 责 任 。探 讨 大 学 发 展 、 升华大学精神,是我们坚持的共同追求。纵 观 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会议的隆重召开到强调高等教育的“四个回归”,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的发布到中国加人收稿日期=2016-01-16作者简介:贺祖斌,教育学博士,玉林师范学院校长、教 授 。

 《华盛顿协议》,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到动态调整高校学位授权,从“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化行动到高 校科研资金管理新政出台,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公布到高考招生计划的调整,这一系列事 件反映了 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轨迹。从国家政策到地方推动、从学校改革到学 生发展,这 些 事 件 为 2016年高等教育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全面提升育人水平(―)事件回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于1 2 月 7 日 至 8 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 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 人 、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二)

 集体讨论宋晓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又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张艳婷:移动互联网促进了高校的信息化发展。在多元化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挑 战更加严峻,承担的任务也更加繁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李欣怡:我所关注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的有机整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提高教 育质量,更好地推进“双一流”建 设 ,实现教育强国之梦。周伟:我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可以通过上课的形式深化理论学习,也可以把思想政 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实践相结合,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等。苏家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是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关心社会发展、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我们的国家。(三)

 主持人点评贺祖斌: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 特 的 文 化 、独 特 的 国 情 ,这决定了 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国任何阶段的教育尤 其是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都有必要兼顾这三方面的独特性。我国高等教育不能脱离中国的历 史 、文 化 、国情,中国发展道路永远不能脱离自己的国情,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 的历史和文明以及中国的国情都要求我们坚定信念,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 化自信。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在兼容世界思想文明成果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 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 学 、以德施教。因此,做 好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应 注 重 四 个 方 面 。一 是 要 坚 持 教 书 和 育 人 相 统 一 。

 “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是教书兼育人,而是教书中必然包含着育人,教书育人是一个完 整 、统一的职业性社会活动过程。二 是 要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教 师 的 思 想 、行动直接影响学 生 ,教师的一言一行也备受关注,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升育人水平,把言传身教内化为 教书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要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有

 一句名言,即“板凳敢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诠释了什么叫“潜心问道”。与 此同时,关注社 会 、参与实践也应该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四是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是 学术研究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动力和源泉。在坚持学术自由的同时,必 须坚持学术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学创新和健康发展。二 、强调高等教育四个“回归”,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事件回顾教 育 部 1 0 月 1 5 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武汉高等学校工作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 宝生在座谈会上强调,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高校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做到四个“回归”。一是“回 归常识”。教育的常识就是读书。二是“回归本分”。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教书育人。三是“回归初 心”。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四是“回归梦想”。教育梦就是“报国 梦 、强国梦,具体体现就是‘双一流’建设”[2:。(二)

 集体讨论路伟 森 :要认真落实好四个“回归”,首先要明确教师的作用;其 次 ,应该给予教师适当的福利待 遇 ,为教师提供多向的职业发展轨道,吸引更多的有为青年投人教育教学事业。只有明确教师的位 置 ,才能真正落实好四个“回归”。张羽:回归初心”不仅是对高校而言,而且也是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以及每一位学生提出的要 求 。高校造假、抄袭时有发生,原本求知创新的学术殿堂,被功利主义思想污染。究 其 原 因 ,也许是 忘记了初心。李欣怡:从我自身感觉看,由于网络信息的冲击,阅读量减少了。由于阅读量较少,大学生为教 学改革课程储备的知识量有限,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无法实现知识的碰撞和思想上的共鸣,也无法获 得丰富的信息。作为在校研究生,我非常认同 贺 老 师 的 观 点 :除 了 上 课 和 休 息 外 ,每 天 关 机 3 小 时 ,多读一点书……少一些刷屏点赞,多一点博览群书,专注追求,获得最大的宁静、快乐与幸福。”苏家玉: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有些高校过分注重学科建设,往往忽视了教育的主体是 学 生 。在高校评价中就业率一度成为最重要的指标,而学生精神层面的成长却得不到重视。这些 对教育本质的遗忘不利于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蒲智勇:高等教育“回归本分”,离不开一流的教学与师资。尤其在高校新人职教师的培养方 面 ,国家也作出了努力。教育部今年首次启动了高校新人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这对提升教师教学 水 平 、推进“双一流”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王金花:现在一部分大学生追求的不是精神文化的满足而是物质上的攀比,让他们引以为豪的 不是中华文化的习得与道德修养的提高,而是物质消费。四个“回归”的提出要求高校重视精神文 化的建设,有助于扭转这种攀比现象。(三)

 主持人点评贺祖斌:当前,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 大 背景下,要求高 等 教 育 要 做 到 “回归常 识 、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这四个“回归”言 简 意 赅 ,是对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和基本 逻辑的通俗表达,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双一流”战略实施以来,教 育 部 、各省相继出台相应 的政策,并投人专项资金,支持“双一流”建 设 ,这 也 是 自 211工 程 、985工 程 、2011协同创新之后高 等教育又一次重大改革,也是新一轮高等教育大发展机遇。“教育的常识就是读书”。这些年,我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一些大学调研和教学评估,每到一所高 校就会开展一项大学生阅读调研。据调查统计,在这些学校一年没有在图书馆借书的在校学生达 到 4 0 % 〜5 0 % ,这 是 一 个 令 人 吃 惊 的 数 据 。在 互 联 网 时 代 ,我 一 直 主 张 大 学 生 要 “少 刷 屏 ,多阅

 读”,大学校园要有适宜读书的氛围和人文环境,要有书香的味道。一些大学教师对学生读书要求 不 高 ,学生功利性读书比较普遍,阅读的贫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改革。高等教育的本分就是教书育人。但 是 ,目前少数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学 敷 衍 ,学风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道德败坏,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声誉。

 因此,高等教育回归本分刻不容缓。高 等 教 育 回 归 本 分 ,要求大学教学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 一 ,科学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高等教育回归初心,就是要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培养 德 、智 、体 、美 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要求我们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有 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3]。高等教育回归梦想,应该走中国特色的高等 教育强国之路,应建设一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但重视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而且还应建设一批 世界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和职业学院。建设一流大学体现的是一种理念、一 种 意 识 、一 种 追 求 ,是争 创一流、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这应该是所有大学都应具备的。因此,我认为,强调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是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不断进行自 我调整和自我完善而对社会需求作出的积极回应。三、《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发布,高教实现跨越式发展(―)事件回顾4 月 7 日,教育部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这是中国首次发布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也是 世界上首次发布高等教育质量的‘国 家 报 告 "[4]。这份“国家报告”显 示 :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 对中国经济社会历史性变化起到人才和智力的决定性支撑。新 世 纪 以 来 ,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 式 发 展 ,2015年 在 校 生 规 模 达 到 3 700万 人 ,位 居 世 界 第 一 ;各 类 高 校 达 到 2 852所 ,位居世界第 二 ;毛人学率达到4 0 %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这份报告还推出了全新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二)

 集体讨论蒲智勇:这份“国家报告”推出了全新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客观地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当下存 在的不足。谢明 明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高校的基础设施、教 学 、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许多方 面却依然比较薄弱,如 :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高水平教师和创新团队数 量 不 够 ,质量意识不强。这些薄弱方面直接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张羽:所谓高等教育毛人学率的提高只是一个平均值,过分地强调或追赶一个数值,可能会忽 视各省市之间高等教育的差异,从而拉大高等教育在各省市之间的差距。高等教育毛人学率增长 的背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深思。苏家玉:这份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高等教育“体量”成为世界之最。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人学人 数的增加,首先是人均师资、经费严重不足;其次是专业设置不够优化,质量意识下降。这些都在考 验着高校的办学能力。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数量上已取得可观的成绩,但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仍有 待提高。宋晓洁:从这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可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 5 % 以上的科研成果集中在 高校”。重点高校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贡献度启示新建本科高校也需要...

篇五: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

>>>术之内,多为事业源泉”,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勋名瑰玮之士”,就必须“笃学”“有恒”和“时习不衰”;“无论毕业、就业,以至建业以后”,学问之事,“终须时习不衰,温故知新,熟读精思,精益求精”。唯有如此,方能“突破当前障碍,开拓未来”[11] 。为此,金大先后制定了“主辅系制”“等级计分制”“学点制”,以及教学、研究与推广三合一的“三一制”等制度,以激励学生的勤学习与勤实践。金大甚至还“用心”地做出了“假期前后两日缺之席,均双倍计算”的规定 [9](P164-165)

 ,以规约一下个别同学的非诚信请假。仁,是净化“情感”之“泉”。情感,是个体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而让学生养成良好情感的方式,西方首推“博爱”,因为他们信奉“博爱总能制服一切”的观念;而中国则推重“仁”,因为我们赞同“孔子尚仁”“仁者无忧”的思想。这两种观念在金陵大学这里完全融合在了一起——金陵大学数十年如一日地向学生灌输的思想就是:博爱谓仁。执掌学校四分之一世纪的陈裕光学贯中西,在对于学生的“仁”的教育方面,既有中西合璧的涵盖了待人接物处事方方面面的《学生仪节》等修身养性律条式的沐浴,又有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熏陶。校长仁爱、仁厚、仁义的举止,在金大校园有口皆碑。行胜于言,表率既是一种成功的示范,也是一种无字的规约。联系起来不难看出,金陵大学“诚、真、勤、仁”人才质量标准之“四维”,堪称促进学生“知、情、意、行”教育内容之“四维”全面发展的“基、本、源、泉”。而这样培养出来的金大学子的共同特征就体现为培养规格之“四维”的博、雅、精、专。博,是博学、博识;雅,是优雅、雅致;精,是精英、优秀;专,是专业、专才。参考文献[1]

  王运来.诚真勤仁光裕金陵——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82.[2]

  景辰.“管理”一词的来源其实是“管仲之理”[EB/OL].https://www.sohu.com/a/300205908_507826.[3]

  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南京大学大事记[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193.[4]

  陈裕光.校长训词[N].金陵大学校刊,1942-03-01(01).[5]

  陈 裕 光 .赠 本 届 毕 业 同 学 [ N ] .金 陵 大 学 校 刊 ,1942-06-29(01).[6]

  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南京大学大事记[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203.[7]

  陈裕光.校讯[N].金陵大学校刊,1944-05-01(01).[8]

  张宪文.金陵大学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9]

  编辑组.南大百年实录(中卷)——金陵大学史料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

 编辑部.发刊词[J].金陵周刊,1927(01):首页.[11]

 陈裕光.毕业赠言[N].金陵大学校刊,1945-07-16(01).笔谈: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 本 期 特 稿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要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制定覆盖全学段、体现世界先进水平、符合不同层次类型教育特点的教育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要制定紧跟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实现高等教育质量观在常识、本分、初心与梦想上的回归。作为人们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思想观念,高等教育质量观是直接或间接影响高等教育行为的基本理念,对高等教育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背景下,我们应当总结过去、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学达性天”与“实事求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回归 □ 彭宇文作者简介:

 彭宇文(1964-),男,湖南长沙人,法学博士,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法治建设研究;武汉,430072。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162019/5·总177期<<<度、实践维度和世界维度解读高等教育质量观,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限于篇幅,本文拟从千年学府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遗存的两句话语出发,对笔者所理解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回归问题进行一定探讨。一、“学达性天”——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回归高等教育质量观的首要问题是对质量标准的认识,新时代高等教育必须对标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要求,才能实现高境界。长期以来,我们受制于中国现代大学源于西方的现实,注重以西方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作为我们的对标,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本土化、特色化的标准,在办学理念与模式等多方面的思想认识模糊不清或摇摆不定。其实,回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契合中国特色教育发展的内容,现在完全有必要正本清源,回归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本土特色。“学达性天”是清康熙皇帝为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承理学、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贡献而题写的匾额,虽寥寥四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研究者在分析其内涵时认为,“中国儒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就是通过教育,通过做学问,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条目’),通过‘养性’,达到‘性命合一’,达到‘性’与‘天’齐,达到‘性’与‘天’的统一。这既是中国文化人几千年不变的追求,也是中国教育几千年不变的目标。”[1] “学达性天”强调通过学习领悟天理,恢复天性,从而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到底是由一大批形形色色的数据化指标构成,还是更应当体现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与天人合一内涵?反思近些年来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实践,我们确实应当跳出从西方大学中寻找答案的固化思维,回归到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去思考与挖掘。“学达性天”所展现出来的,可能是一种最不可能用纯科学化的方法量化出来的境界,但是这种直指高等教育初衷与本源的境界,也许才正是我们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应该对标的一种最高境界。高等教育质量对标的高标准,根本上应当是中国特色的高标准。我们现在建设的高等教育,强调的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那么其核心内涵到底是什么?一般认为,中国特色体现在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三个方面。但笔者认为,这三个方面可能更多的还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因素或背景因素,还不是我国高等教育自身所具有的最本质的特色。因此,关于什么是高等教育的中国特色,什么是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以及什么是这个标准的本质性内涵,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反复思考和深入研究。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提升。而恰恰是“学达性天”这样的中国智慧,可以为我们的思考研究提供更为深刻的参照系,以之为基础,建立一个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适合的标准。二、“实事求是”——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回归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既需要“顶天”,对标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标准,也需要“立地”,务实而深入地开展有关工作。岳麓书院的匾额中有一个词“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将之借用,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对于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而言,实事求是意味着一种基本态度,应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反思当前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我们确实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够实事求是的问题,脱离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实际来考虑问题,脱离了高校教学工作的一线实际来考虑问题,所以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不那么务实,不那么落地,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实践中存在的诸多偏差更需要我们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予以纠正。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并达成共识。多年以来,我们陆陆续续提出了许多教育理念,并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贯彻实施。但实事求是地说,关于教育理念的传导机制在现实中还存在着不够到位、效果递减的问题。笔者通过主持某高校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观

 17>>>察项目的研究发现,现实中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或者说出现了一些突出的反差情况。如:学校倡导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思路,与师生的实际认知之间存在差距。通过调研学生对课程组织方式的重要性的看法,结果显示,对“系统讲授”的认同度最高,高于“讨论和研讨活动”“实验与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这些结果表明,学生对学校倡导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路,尚缺乏充分认识与认同。又如:一段时间以来,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理念的重点是教师教学技术的改进,注重培训教师对新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这反映在对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究竟是教师的教学技术还是人文素养,哪种因素更为核心更为关键,在认识上存在差距。访谈调研发现,不管是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还是对学生学习的关爱与关注,从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同感而言,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归根结底不只是一个教学技术问题,而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与仁爱之心。学生评价最高的老师,反而是没有刻意接受过现代技术培训的老师,是对学生最有爱心、对教学充满热爱的老师。这样一些反差表明,高等教育领导层、管理层、研究者、教师、学生、服务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认识和行为的偏差。这样的偏差可能会导致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走入误区,这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变革从上到下简单化灌输的习惯性传导机制,构建上下结合的互动化传导机制,更多地深入到一线去实事求是地发现与思考问题,提升教育理念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还需要突破传统的路径依赖,由行政主导变革为行政指导与学术主导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政治运行机制相关,长期以来,高校的内外部管理习惯于以强势的行政权力为主导,反映在质量建设上,无论是质量标准还是质量评价,往往由行政权力主导。这样形成的路径依赖,使得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核心主体的教师、学生反而难以发声,甚至不愿发声,越来越不去主动思考相关问题,而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这句话很简短,但抓住了当前教育问题的关键,蕴含着很多可做的文章。如果在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中不充分激发教育主体的生机活力,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只是教务处、研究生院等行政管理部门在自说自话,不能把质量建设落实到每一个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的行动中去,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就难以取得应有的实际效果。坦率地说,现在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内卷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看似非常完美的政策在实践中却难以得到认同并产生实际成效,而只是成为管理者自说自话的载体而已。我们通过调研观察发现,许多关于教学质量管理的文件,貌似良好的顶层设计,而在自上而下推进的过程中,其实际效用常常逐步递减,最终与基层实践脱节,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制度设计的初衷。所以,必须认真反思行政权力运行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切实调动起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术力量的能动性,使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总结这些年来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价实践,我们发现,现在还是需要回到教育供给侧来思考问题,正本清源,使高等教育质量观回归到其应有的本源。作为高等教育公共产品的供给者,我们应当反思过去过于迁就市场、迎合需求的弊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新形势新矛盾中,重拾定力,回归初心,坚守应有的精神品质,引领并优化需求,为社会提供更为有效、更加适合的高等教育供给。从教育供给侧来思考怎么构建一个最适合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问题,也许岳麓书院会给我们很多启发,把“学达性天”与“实事求是”这样一些蕴含着深厚哲理的思想读透弄通,相信一定会有助于我们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真正回归。参考文献[1]

  陈怡.“学达性天”解读[J].大学教育科学,2008(03):78-80.笔谈: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 本 期 特 稿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42019/5·总177期<<<早在2010年,我发表过两篇关于高校教学评估的文章,即《改进高校教学评估》[1] 和《教学评估: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2](P87-92)

 。在这两篇文章中,我在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意义予以解读和首肯的前提下,针对我国首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出现的“诸如简单化、标准化、庸俗化,以及劳民伤财、形式主义等问题”,提出了“通过进一步明确评估目的,调整简化评估指标体系,改进评估程序方法,建立相对独立的评估主体,以强化教学评估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和权威性”[2] 的建议。举目世界,凡高等教育强国无不是重视通过高等教育评估以引领和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比如,美国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最强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与其重视并经长期发展改进形成了一套专业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强,院校自评与外部评估相结合,体系完备的成熟的大学评估体系,并通过该关于本科教学评估的理性思考 □ 眭依凡收稿日期:

 2019-06-28作者简介:

 眭依凡(1956-),男,江苏镇江人,教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杭州,310058。   主持人语:

 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为了促进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湖南大学自2012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六届“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高层论坛”,受到了高等教育理论界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应《大学教育科学》之约,现将出席第六届高层论坛的部分专家的发言内容整理成笔...

篇六: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

日期:2019-12-08基金项目: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课题(SYSK2020-05-09)第一作者:刘 洋(1979-),女,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通讯作者:宋德群(1966-),男,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时代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研究与实践刘 洋a ,孙婧a ,宋德群 b ,李东泽 a ,赵金a(沈阳农业大学 a.食品学院;b.学生处,辽宁 沈阳 110161)摘要:

 高等学校开展学风建设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历史必然,如何引导大学生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与任务。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目前高等学校大学生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管理能力弱;专业兴趣不浓;厌学情绪增加;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法落后;读书无用论蔓延,过多受父母保护等问题,结合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学风建设实践实际,加强学风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完善教学管理职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专业教育融入大学生社团建设,拓展专业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精准帮扶救助,全面开展大学生的学风建设;规范大学生学习行为,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等促进学风建设的实践措施,合力营造高等院校的优良学风。关键词:

 新时代;高等院校;大学生;学风建设;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

 G641 ;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713(2020)05-0600-0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作为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六个下功夫”,即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2] 。本科生是高等教育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学风建设是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是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的迫切要求 [3] 。在当前“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等院校学风建设工作尤为重要。一、高等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现实意义(一)学风建设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学风建设是高等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所高等院校学风的好坏与培养质量密切相关 [4]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经历中逐渐形成的,大学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5] 。高等院校的学风建设关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三观”形成 [6] 。加强立德树人,抓好学风建设,积极为大学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引导大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位大学生的学习成果上的“回归常识 [7] ,把学风建设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全过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风建设中 [8] ,营造大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自觉养成勤奋求实、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和敢于创新的学风,经过大学校园文化的熏陶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二)学风建设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迫切性学风建设关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植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高等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基本职能 [9]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到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DOI:10.3969/j.issn.1008-9713.2020.05.014刘 洋.新时代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研究与实践[J].2020-09,22(5):600-604.■ 教育与教学栏目

 刘 洋等:新时代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研究与实践 第 5 期 · ·高等院校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学风好坏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风建设关乎学术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是每一名大学生都应当牢记和尊崇的。由于社会各类思想的冲击,很多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学术意识浅薄,考试作弊、数据造假和论文抄袭等现象屡见不鲜。很多高等院校只停留于考试前的诚信教育与倡议,大学生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学风教育,没有真正重视学风建设,在学习和科研中态度还不够端正,只有加强学风建设,让大学生在学习和科研中自觉坚守学术道德,自觉培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让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教育中占据重要一席。二、高等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从双一流院校到普通高等院校学风建设的主流都很好,多数大学生都能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能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充实自己、积累知识和增长才干 [11] 。但是,仍有不少大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目标不明确,有得过且过的学习心态。(一)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第一,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耳朵里不断听到最多的是“等你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大部分同学把考大学作为学习生涯的终极目标,认为上大学只需要混日子,不需要付出努力,不需要在学习上继续下功夫。第二,高等教育强调的是大学生自我管理。初入大学,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再加上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容易造成他们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导致在大学学习期间自我约束能力差 [12] ,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课堂上普遍存在吃东西、玩手机、聊天或睡觉现象,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第三,升入大学后,教学管理模式发生很大变化,任课教师只负责所教授课程的教学任务,不会整天监督大学生学习情况,不同于高中的管理模式使部分大学生突然失去了明确的目标,找不准努力方向,学习生活昏昏沉沉。第四,部分大学生将期末成绩及格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对课堂学习仅仅认为是考试简单的“背诵和搬运”,学习主动性不强,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出现“终点思维”占据主导、动力不足等问题,进而表现出学习出现惰性行为,常常过着玩到困、睡到自然醒的“16 周幼儿园生活”和考试前两周日夜突击的“高考生活”,普遍存在日常性大学学习的主体作用不明显、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现象。(二)大学生专业兴趣不浓,存在一定程度厌学情绪由于信息的不对等,部分大学生在高考时对专业的选择比较盲目,一般从朋友介绍、专业名称字面含义了解相关信息,缺少对专业的全面了解,进入大学后,部分大学生会发现所期待的专业学习和实际学习存在一定差距,对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是很感兴趣。虽然很多院校有转专业和大类分流等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但因有专业人数和学生成绩等很多条件限制,真正能完成转专业的人数较少,不能真正做到人人选择自己喜欢的院校和专业。以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为例,大一新生以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招生,大二须分流到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粮食工程三个专业,受学长和固化思想的影响,多数大学生不主动选择粮食工程专业,导致分流到粮食工程的大学生学习较差,学习缺乏信心,对专业发展前景不看好,存在明显的严学情绪,班级学习氛围受到影响。(三)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法需要创新首先,高等院校教师不仅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承担较大的科研压力,再加上部分高等院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科研成果是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使得有些教师在教学方面投入不足,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其次,高等院校大多数教师均非师范毕业,他们课程理论知识扎实,但没有学过系统的教学方法,没有进行过专业的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无法满足大学生多样化需求,灌输式教学现象普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部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讲授,缺少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局限于表面化认知,留给大学生思考、实践的环节较少,长此以往,大学生对专业发展、行业需要思考不足,缺少实践环节,很少有意识地争取各种机会参加食品专业科研团队的社会调研、课题申报和学术交流活动,以及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无意识、不积极和不灵活。(四)读书无用论蔓延,过多受父母溺爱保护当代大学生成长在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生活条件优越,物质条件丰富,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601

 沈 阳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22 卷 · ·能力强,但是过多受父母的庇护,习惯于家长安排自己的一切生活,吃苦精神不够,很少主动思考我应做什么、我要做什么才能成长成才。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与此同时,受社会上一些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条件的影响,部份大学生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认同“读书无用论”,把大学定义为“混文凭”而不思进取。三、新时代高等院校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一)加强学风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家精神引领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 [13] ,作为培养人的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号召大学生以科学家为学习榜样,树立正确的作风学风。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通过大学生成绩单、参与听课、走访和面谈,以及设计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大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大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习惯和问题,深入细致地发现、分析大学生在校期间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开展学风建设与教育,强化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因人施策,找准动力源,对一些大学生存在“终点思维”进行纠正,建立长效机制。(二)完善教学管理职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应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教风,给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一,高等学校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把本科教学作为高等学校的根和本,把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优先在本科教学使用,确保大学生回归到学习这一第一要务,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氛围。第二,高等学校要注重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提升,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组织教学竞赛和课堂教学反馈等途径,督促教师学习新知识、开拓新思路和掌握新方法。教师采用大学生喜爱的“翻转课堂”、讨论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形式吸引大学生注意力,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能力,成为主动学习的践行者 [14] 。第三,专业课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肩负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作用 [15] 。教师要充分挖掘所授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素,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从专业知识的讲解点到价值观的引领、学风的带动。(三)将专业教育融入社团建设,拓展专业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专业课程在社会实践中的范围,强化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强化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实操性,既要保证大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要让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具体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尤其专业教育有机地融入社团活动,使得大学生社团建设与专业教学活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大学生真正把专业学习获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根据每个专业特点设立各类社团,将大学生的自我兴趣与专业结合,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社团活动积极性与专业参与度,大学生社团聘请专业课教师作为社团建设的指导教师,落实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的倡议,真正推动专业课程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要求,全面提升高等院校专业教师参与社团建设的积极性,确实将高等教育的“课程思政”实践融入专业教育。食品学院成立了“食尚·FOCUS”宣讲团、粮品“食代”烘焙社团和陶咖陶艺社团,将专业社团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将大学生在第一课堂中学习积累的知识转化为课外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弥补专业学习的漏洞,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四)实施精准帮扶救助大学生,全面开展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全面掌握大学生成长成才毕业需要完成的学业环节,找准大学生在校全学程各环节需要帮扶解决的实际问题,尊重大学生个性差异,全面实施两帮扶与两救助,一同进步。1.有针对性地实施尖子生攀登帮扶,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学习方面的尖子生,重点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选择对科研感兴趣、学习成绩好的大学生先与优秀研究生结对子,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二年级开始与老师结对子,加入课题组,开始参与科研工作,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参与学术报告展示,鼓励大学生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食品学院 2020 年成立本科生卓越工程项目计划培养班,每年遴选 30名大学生进入卓越班学习,重点加强班级学员英语、数学、化学及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大学生提前进入课题组开602

 刘 洋等:新时代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研究与实践 第 5 期 · ·展科研实验、参加科技竞赛和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实施就业个性化帮扶,提升就业竞争力 构建与行业的协同育人机制,聘任企业家担任大学生班主任。企业家班主任担任就业导师,从专业实习...

篇七: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

教育“四个回归”笔谈6康安峰高等教育“四个回归”要有校本特色

 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跃升的巨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 5 月视察北京大学的重要谈话中,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四个“重大论断”,充满了对高等教育的热切期望,表明了总书记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大关切和建设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强国的殷殷期待。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举行召开的。这既是对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回顾总结,又是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划前瞻,意义非凡。一、高等教育“四个回归”的提出及内涵2018 年 6 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的主旨发言。发言高屋建瓴,旨意深远,视“推进四个回归”为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点之一。在此次会议期间举行的“以本为本 四个回归 一流本科建设”论坛上,150 所高校联合发布了《一流本科教育宣言》。《宣言》主张,要把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作为高校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追溯以往,高等教育“四个回归”的理念最早是陈宝生部长在 2016 年 10 月 15 日教育部召开的武汉地区高等学校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的。由武汉地区高等学校工作座谈会到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再到《一流本科教育宣言》,“四个回归”构成了一条贯穿始终、指导工作的逻辑主线。“四个回归”的内涵主要包括:一是回归常识: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二是回归本分: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三是回归初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回归梦想:要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四个回归”的提出,是对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和基本逻辑的通俗表达,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系列讲话和论述的高度概括,在我国高等教育推进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1]二、高等教育“四个回归”要有校本特色所谓校本特色,一般是指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及社会需求,在一定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办学机制等。当下,“四个回归”即是指引高校办学的一个基础理念。(一)要符合讲话精神陈宝生部长在讲话中明确提到,对照“四个回归”,高校要广泛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首先明确应该干什么,其次明确应该怎么干。要广泛凝聚共识、汇聚磅礴合力,聚心聚力到人才培养上,把“四个回归”的要求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收稿日期:2018-07-09作者简介:康安峰,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西赣州 ,341000)万方数据

 高等教育“四个回归”笔谈7这充分体现了高校落实“四个回归”应有校本特色的要求。(二)要贴合高校实际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迈入普及化阶段。全国目前拥有 1200 多所本科高校。各高校之间本科办学的情况千差万别。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充分说明了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四个回归”,各个高校要有校本特色。(三)要展现理论多元陈宝生部长关于高等教育“四个回归”的讲话,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很多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在会后很快就举行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传达会。高等教育的“四个回归”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些传达会的主要学习内容之一,只是各单位对高等教育“四个回归”的归纳概括各有侧重。学界对“四个回归”的解读亦是多种视角,精彩纷呈。例如,袁占亭教授认为,回归常识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控扼之要,回归本分是高等教育基本运行规律的不易之典,回归初心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点题之论,回归梦想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1] 郭立场副教授认为,要回归常识,砥砺“真本领”;要回归本分,打造一流教师队伍;要回归初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回归梦想,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3]三、高等教育“四个回归”校本特色的实现路径从高校的视角来看,落实“四个回归”应该做到:(一)回归常识,就是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常识,一般指从事各项工作以及进行学术研究所需具备的相关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回归常识,就是回到相关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对于高校来说,回归常识就是指高校的办学育人要遵循教育领域内的基础知识,不与教学规律相背离、相矛盾。教学规律由教育领域和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构成,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规律。高校办学,既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教学的特殊规律,还要尊重与包容自身所设的各本科专业,依据其专业个性和教学的特殊规律办学。如此,各校的校本特色自然能够得到体现与凸显。(二)回归本分,就是要承担教学育人本职本分,亦作本份,即本身分内的义务。回归本分,就是再认自身所承担义务。对于高校来说,回归本分就是指高校要承担起教学育人的义务。要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而培养人才又是其重中之重。回归本分,高校首先就是要培养人才,在教学中培养人、塑造人。要通过制度设计。来保障和落实教学育人的中心地位,来激发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的积极性。各高校在办学历史、办学实力、专业布局、办学资金等方面差别很大,由此决定了其保障教学育人中心地位、回归本分的制度设计也应该有校本特色。(三)回归初心,就是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初心,意指做某件事的初衷、最初的原因。回归初心,就是指澄清心志,重温做某件事的初衷与动因。对于高校来说,回归初心,就是要实现办学的目标。对高校中的各个本科专业来说,就是要实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设的培养目标,即在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前提下,追求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层级有区别,本科专业布点不一样,学校所在区位也不同,决定了各校的不同专业甚至相同专业之间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例如,某大学的某个师范专业,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等部门培养师资,而近年来该专业80% 以上的应届毕业生以虚置的自主实习规避了学校的集中实习,60% 以上的毕业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样的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是有较大出入的,背离了办学的初心。(四)回归梦想,就是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指在现在想未来的事或是可以达到但必须努力才可以达到的情况。回归梦想,就是坚持对未来的那份期望,不改变方向。对于高校来说,回归梦想,就是要致力于服务社会,以自身的能力服务社会。弗莱克斯纳认为,“大学会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会根据社会需求和事实等做出相应的变化”,但他同时指出“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万方数据

 高等教育“四个回归”笔谈8合什么,大学应该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欲望”。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是宏伟目标,也是宏大叙事,而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力、能力服务社会、服务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则属于具体落实。张晓文新时代本科人文教育价值定位与回归路径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和走向成熟的伟大时代,更是我国教育迈向新台阶、焕发新生命、成就新辉煌的时代。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重申了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了新时代本科教育人才培养重任,更彰显了全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使命。为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人才,在新时代我们不得不审思本科人文教育的价值和回归路径。一、新时代本科人文教育的价值定位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本科教育是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抓手。然而目前本科人文教育尚未引起重视,引发人才塑造扭曲,社会发展畸型等诸多弊病。因而,如何思考本科人文教育的时代价值与育人价值乃现实所需。(一)本科人文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党和国家一直关注的教育问题。2018 年 5 月 2 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了四个“重要论断”: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体量最大,而且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础。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阶段,本科教育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基础工程。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应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人文教育的内在指引作用。本科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培养人,如何将“立德”与“树人”紧密结合,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提高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指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我国本科教育自然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本科教育必将受到新一轮社会经济大变革的影响。因此,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现阶段理应重视人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指标,营造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立学的良好学风,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培养具有人文素养、人文情怀、人文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收稿日期:2018-07-10作者简介:张晓文,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重庆,400715)*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西南民族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的教育保障体系研究” (项目编号:SWU1809435)研究成果。万方数据

篇八: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高等教育个体价值回归研究姓名:

 罗凌斐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指导教师:

 徐求真20071223

 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从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结合的角度入手, 首先分析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高等教育价值的具体演变和内涵, 指明了历史上的高等教育基本价值出发点在于其社会价值,包括政治价值、 经济科技价值等, 并对高等教育的各种社会价值取向进行了评价, 同时也对个体价值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

 再通过对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相关阐述, 说明高等教育的个体价值理论已有长久的历史基础, 也表明高等教育的个体价值存在有着多种理论依据。

 从国外各主要国家高等教育的阐述了受个体价值影响的高等教育的实践, 并得出对我国的启示。随后分析了高等教育回归个体价值的意义, 它意味着个性平等理想的实现, 意味着个体潜能更好的发现和发挥, 意味着在群体至上的中国个人独立地位的上升。

 指出了高等教育的个体价值不仅有着理论支撑, 而且面临着发展推进的好时机。

 因此, 在减少传统文化与思想等一些影响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回归个体价值取向的高等教育之发展将走向多元化、 人文化和个性化。

 最后从影响教育价值取向的主体、 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入手, 以高等教育本身为先决条件, 论述了促进高等教育的个体价值实现的途径:

 重视教育价值主体; 推动教育价值客体的发展; 完善教育价值环境, 促进高等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个体价值; 价值回归

 A b str a c tA B S T R A C TD ir e c te db yD ia le ctica l m a te r ia lisma n dH isto r ica l m a te r ia lismo fM a r x ism , th eA r tic leco njo intth ep o in to fth eo r ya n dp r a ctice , h isto r ya n dp r a x istoa n a ly z eth ee v o lv e m e n t a n d in te n sio n o fH ig h e rE d u c a tio n v a lu e in d if f er en tp erio d so fC h in a ,a n dp o in to u tth a t th esp r in g b o a r do fth e b a sicv a lu eo fH ig h e rE d u c a tio ninh isto ryisso cia l v a lu ew h ic h in v o lv ep o lity v a lu e , e c o n o m y v a lu e ,sc ie n c ea n dte c h n o lo g yv a lu e . T h e n e stim a te th ev a ilo u s so cia l v a lu e te n d e n c ie s a n d h a c k le th e in d iv id u a lv a lu eth o u g h tin o ld C h in a . F r o m th e ed u ca tio nthoulg hto fh u m a n ism , ra tio n a lism ,p o stm o d e m ism , w ec a nse eth elo n gh isto r yf o u n d a tio n in in d iv id u a l v a lu eo fH ig h erE d u ca tio nth eo ry ,a n dth e in d iv id u a l v a lu ete n d e n c yH ig h erE d u ca tio n h a sp r a c tic e df o rlo n gtim es in o th e r co u n tries. It W a Sab iga p o c a ly p seto O U rco u ntry. T h enth ea rticle a n a ly zedth em e a n in go fr ea liz a tio n o f in d iv id u a l v a lu e o fH ig h erE d u ca tio nin v o lv eth r e ea S p ects,th er ea liz a tio n o f th e id ea l th a t v a r io u sin d iv id u a lityiseq u a l,th e m o r ed isc o v e r y a n d e x e r tio n o f in d iv id u a l p o te n tia l, th e in d iv id u a lpositionu p g r a d e dinco llectiv ismC h ina . T h ein d iv id u a l v a lu eo fH ig h erE d u ca tio nh a Sp le n tyth eo r ysupports, itf a c e dw ithg o o dtim e a n dr e a lismb a se tod ev elo p . E lim in a tedth ein f lu e n c e o ftr a d itio n c u ltu r e a n dth o u g h t,w e su g g e stth a t th eH ig h erE d u ca tio nw ithin d iv id u a lv a lu ete n d e n c yw illbcc:

 0m ed iv e r sif y ,h u m a n ity a n d in d iv id u a tio n .A n a ly z in gth esu bjectivity,o bjecta n d circu m sta n ce f a c to r s,th ea u th o r U S eH ig h erE d u ca tio na sp reco n d itio n ,a n dd isc u ss th ero u te to r ea liz e th e in d iv id u a l v a lu e o f碰g h erE d u ca tio n f r o m th r e ef a c to r s:

 F ir st,ta k eth esubjectivity o f ed u ca tio n v a lu ese r io u sly . S e c o n d , im p e lth ep r o g r e sso f th eo bjecto f ed u ca tio nv a lu e. T h ir d ,co n su m m a te th e c ir c u m sta n c e o f ed u ca tio n v a lu e top r o m o teth e r ea liz a tio n o fin d iv id u a l v a lu eo fH ig h erE d u ca tio n .K e yW o rd s:

 H ig h erE d u ca tio n ; in d iv id u a lv a lu e ; v a lu er e g r e ssio n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直星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面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砀叁螋签字日期:

 扣口F年7月f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直昌太堂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直基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弋鄂重、 块导师签名:

 彳々ⅪI廷I,签字日期沪髟年f月箩日签字日期:

 渺年乞月‘莎日

 引言引言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高等教育目标、 内容、 过程和评价在内的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

 当前, 传统、 现代的教育价值观以历史浓缩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为在某种价值追求牵引下不断变化的过程, 高等教育发展在目前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已充斥整个高等教育的现实中, 要遵循何种价值取向, 这不仅要从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出发, 还要考虑到时代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呼唤。高等教育价值主要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推进, 高等教育的个体价值研究越来越紧迫。

 作为以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必然要思考如何满足个体发展需要、 如何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如何使高等教育成为人的内在需要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并促进高等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 从目前来看, 还少有研究高等教育个体价值的专著出版,对它的研究散见于高等教育论著的某些章节或段落, 这是高等教育的个体价值理论研究上的某种缺失. 文章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的价值选择存在的不足之处, 另一方面从理论和现实的视角对高等教育个体价值的回归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影响高等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因素提出了几点建议. 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也是本研究的主要思路。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高等教育价值是对高等教育地位和作用的抽象和升华, 其目的是研究高等教育存在的。

 合目的性” 意义。

 目前的研究集中在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高等教育个体价值的重要性。高等教育价值其实是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

 社会价值最终要落脚在个体价值上, 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价值是个体价值实现的有力保证. 因此, 论文研究的关注点从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回至Ⅱ 其个体价值。选择高等教育的个体价值进行研究就是为了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价值理论, 引导人们把对高等教育关注的视角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回到对个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上。

 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 是教育本质对高等教育的追求,本研究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中西文化的碰撞, 人的个体需求日益强烈, 而且只有个性独立、 素质良好、 能力超群、 思维活跃的人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

 这种状况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更要关注其个体价值。

 另外, 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也遇到了很多的困惑:1

 引言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被忽视, 实用主义盛行, 工具价值观席卷整个高等教育领域, 本体价值被工具价值遮盖、 个体价值被社会价值覆盖, 这是重视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个体价值研究的结果。

 高等教育社会( 工具)价值是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高等教育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价值取向, 而高等教育个体价值是“人本位” 的价值取向, 是时代特征对高等教育的追求. 因而进行高等教育的个体价值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本文从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演变和国内外个体价值教育思想与实践入手, 在分析高等教育回归个体价值的意义、 条件、 方向后, 对高等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 提出个人观点. 当然, 重视高等教育个体价值并不表示忽视其社会价值. 因为高等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 必定会促进其社会价值的实现, 高等教育社会价值的实现最终也将保障其个体价值的实现, 从而达到高等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2

 第1章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回顾第l章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回顾1. 1教育的价值与价值取向与教育相关的最基本的两个因素是社会和个人。

 教育价值自然涉及教育的社会价值与本体价值两个方面, 体现在教育对社会与个体需求的满足。

 教育价值的概念有多种, 我们采用广州大学王卫东教授的观点:

 教育价值就是指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种客体, 对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的发展需要的一定满足。

 囝由于客体的多样性和不同主体需要的层次性, 决定了教育价值的多样性。

 当教育作为一种活动时, 它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满足, 这就是教育的本体( 个体)价值, 亦即教育的最基本的价值。

 当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时, 它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一定满足, 即教育的工具( 社会)价值。

 正由于教育价值的多样性。

 教育价值的选择就成了争论的焦点,尤其是高等教育, 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 它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直接, 高等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同本位论, 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还是以促进社会发展为主, 正是高等教育价值争论的表现。教育价值的选择实际上指的就是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教育主体和作为主体的教育在其实际活动中, 特别是在他们和它的活动结果中所实际遵循、 指向、 建构和实现的价值关系。

 口教育价值取向以教育主体的自主选择为形式, 并且通过教育主体的教育实践表现出来。

 教育的价值取向不但受价值主体对教育本质和功能的认识的影响, 还受一定的社会和历史制约。

 人们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所提供的社会条件下提出自己的需求、 进行自己的选择。

 所以, 教育价值取囱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

 因此,不同的社会时代, 总是有着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 相同的社会时代总是有着相似的教育价值取向。1. 2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变迁正如以上分析, 教育的价值是满足教育者个人的发展需要还是社会的发展。

 王卫东. 教育价值概念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夯析[ J】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6( 2)。

 王卫东. 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价值观( 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 0 2. —卜lO3

 第1章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回顾需要, 这是教育价值选择中的两种典型的价值取向. 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的地位、 需要和认识水平各不相同, 加上受教育者自身要求也不同, 因此, 对于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历来就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

 从教育对于社会的价值来看, 有教育的政治价值取向、 教育的经济价值取向、 教育的科技价值取向、 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等。

 下面就过去我们关于教育的价值方面的选择进行一些分析, 反思过去的教育价值取向, 正确认识教育的社会价值,使社会和个人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1. 2. 1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在阶级社会里, 教育从来都是被统治者用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教育的政治价值取向在中国古代一宣占统治地位, 最具代表性且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其大学理念的核心内容为儒家经典著作‘大学》 中所阐明的“大学之道” .‘大学’ 提出大学教育的纲领是:。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 新)民, 在止于至善” . 孔子把教育看成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主张“学而优则仕” 。

 他的私学就是要培养懂得治国之道的士君子. 此后, 儒家学派发展成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支配了中国思想和教育两千多年.汉朝出现了封建社会的国立高等学校——太学。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儒家私学培养的是达者作官, 退者独普其身、 维护社会安定的驯服子民, 而董仲舒提出办大学的目的与之对比已有差别, 他完全站在封建政权的立场上办大学, 意在把人事权完全控制在统治者手中, 用国家统一的教育思想来实行教育。

 国家办大学使得统治者有可掌握的人才, 从这个时候起, 大学官办思想成为了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基本教育政策。隋唐明确提出国家办大学的两项任务:

 培养官吏和树立风范, 教化百姓、维护纲纪。

 o 因此科举制度作为国家选宫考试制度的建立, 意味着统治者开始通过对高等教育制度的控制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

 科举制度建立还有一个重大意义, 它开始突破封建社会世袭的门第观念, 是中国最早讲究学历的一种选才制度, 也是高等教育学历的最早表现形式。

 到宋代, 朱熹在儒家经典中选出‘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 作为最基本的学习内容, 成为之后的官学教材. 封建统治者通过教育内容的控制来实现高等教育为自己服务, 造成几。

 高奇著. ‘中田高等教育思想史( 第二版)'[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 0 1. p 8 34

 第1章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回顾千年来受教育者自觉地接受这种政治价值导向并一味追求教育的政治价值。至明清期间, 高等教育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 已成定制。

 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 加强封建统治、 强化中央集权也表现在对高等教育的控制方面。

 首先是对科举考试加强控制。

 指定考试的标准答案和标准教材( 明太祖起以朱熹的‘四书集注》 为标准答案, 明成祖时编撰‘五经大全》 、 ‘四书大全》 、 《性理大全》 为标准教材). 其次是实行思想控制, 如明代的。

 孟子问题” , 清代的文字狱等, 统治者利用高压的政治手段使高等教育局面死沉, 从而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由于清末的落后, 资本主义凭其先进的武器和先进的生产力, 借助鸦片战争打开了清帝国的大门, 开始了瓜分中国领土的浪潮, 同时让国人看到了自己与他国的差距, 也看到了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方面的价值。

 可见,高等教育政治价值取向禁锢了中国几千年的局面直到近代才开始有所改变。1. 2. 2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传统中国教育白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后, 儒家经典几乎成为封建教育的全部内容. 从18 4 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开始, 也是中国学习西方, ...

篇九: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

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2020 年 5 月第 19 期May 2020No.19“四个回归”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引领大学生志趣培养葛玉芹,秦爱军,刘忠翔,任丽坤,张 燕,张 望(河北中医学院 护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一、引言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辅导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是联系大学生和学校之间的重要纽带,更是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人。辅导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和言行举止。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相关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以“四个回归”理念为背景,就高校辅导员如何科学引导和高效培养大学生的志趣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二、关于“四个回归”理念背景的简述“四个回归”是紧扣当代大学生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提出的重要理念,其主要目的是要倡导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立足教学实际,坚定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四个回归”分别是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常识、本分、初心和梦想既是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对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三、关于志趣的特征分析志趣是向理想迈进的重要动力,也是激发大学生创造性,提高大学生主动性的内在源动力。1.多元化。志趣是没有局限的,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环境都可以成为志趣开始的地方,但是,拥有志趣的人却有着不同的人生实践经历。志趣的多元化还体现在不同的水平和评价标准上。2.自主性。志趣更多的是一个主观层面的意识,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志趣更多地与其个人原因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这也是志趣呈现出主观性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试想,如果所有人的志趣都是统一的,没有任何个人特色可言,那么,志趣还有何价值和意义。志趣虽然具有主观性,但是其并不完全等同于个人欲望和追求,它是个人欲望和追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建构性。一个人的志趣所在是他个人真实地选择和想法的构建,其代表的不仅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作出的选择,更代表着一个人经过深入思考后的结果。志趣的构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积累,需要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意志和情绪,慢慢走向成熟。四、当代大学生志趣培养现状当代大学生享受着非常优越的志趣培养环境。从他们结束高考的那一天起便如释重负,之前很多被压抑或者搁置的志趣又拥有了自由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而大学又为他们的志趣培养和提升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干净、优越的环境,大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志向理想来定向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志趣。五、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志趣培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从目前高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来看,辅导员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管理工作当中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责任,辅导员专业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其在大学生成才之路上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众所周知,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整个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稳定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所接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及认识到的各种各样的人都会成为影响他们价值理念的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虽然享受着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他们的思想当中也会有非常积极正能量的一面,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思想上的不成熟,其表现为这一代大学生太过[摘 要]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 “四个回归”完整诠释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基础规律和发展方向。如何有效贯彻“四个回归”教育理念,将“四个回归”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是当前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四个回归”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引领大学生志趣培养的分析与探究显得十分重要。[关键词]“四个回归”;高等院校;辅导员;大学生;志趣培养[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四个回归”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引领学生志趣培养研究》(2019030305014)[作者简介]葛玉芹(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河北中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秦爱军(1964—),男,河北赞皇人,本科,河北中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忠翔(1975—),男,吉林长春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燕(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河北中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老年护理;张望(1983—),男,河北正定人,本科,河北中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9-0351-02 [收稿日期]2019-09-12351 - -

 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2020 年 5 月第 19 期May 2020No.19追求自由,缺少使命感和责任感,价值取向也越发多元化。2.辅导员是大学生志趣上的守护者。志趣,包括志向和兴趣,兴趣是志趣培养的初级阶段,志向是大学生未来想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是非常广泛的,他们对于很多新鲜事物都很容易产生兴趣,但是谈及志向,很多大学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辅导员就应该成为大学生志趣上的守护者,要做好大学生志趣的守护工作,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支持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要主动帮助大学生去树立和坚定自己的远大志向,成为国家所需的栋梁之材。六、在“四个回归”指导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志趣培养工作1.辅导员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高校学习和生活中,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联系最为紧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会涉及大学生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辅导员自身的形象、素质以及个人魅力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大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想做好大学生的志趣培养工作,就必须要在实际工作当中给予自己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为大学生做出正确的表率,成为大学生心目中最值得信任的人。笔者建议,高校辅导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

 (1)辅导员在实际工作当中,特别是在大学生面前要高度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让自己成为大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正面榜样。(2)辅导员要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要不断完善教育管理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培养大学生的志趣。(3)辅导员要积极主动地走进大学生群体,与大学生交朋友,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2.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需求。高校辅导员不仅仅是大学生的教师,更是他们的生活导师和人生导师。培养大学生的志趣必须要找准正确的切入点,因此,笔者建议辅导员必须要在实际教学与管理工作当中,多去观察大学生,多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关注到他们的心理活动。当代大学生不同于之前,他们非常看重自身的发展,想要张扬自己的个性,想要与众不同,想要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关注。3.多组织和开展与志趣培养相关的活动。辅导员是大学生最亲近的师长,很多时候也是大学生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求助对象。辅导员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主动走进大学生群体当中,利用课堂或者课下闲暇的时间组织学生们聚到一起,多聊聊天,谈谈心,鼓励大学生们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七、结语综上所述, “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其既是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的新希望。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面貌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但是其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的目标和宗旨却始终未曾动摇,高校必须要高度重视起“四个回归”理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和政策。参考文献[1]海景龙,于蓉. “回归本分”对辅导员理清工作边界、实现职业突围的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18.[2]张文诺.大学本科教育回归什么,如何回归?—— — 以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为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郝凯.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志趣的研究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8.[4]石儒标,王贵明.辅导员权力的异化与回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Counselors-led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e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ur Returns"GE Yu-qin, QIN Ai-jun, LIU Zhong-xiang, REN Li-kun, ZHANG Yan, ZHANG Wang(College of Nursing, Hebe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ijiazhuang, Hebei 050200, 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FourReturns" completely interprets the basic law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How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Four Returns" and put them into practice isan important issue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t present. This paper makes a deep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est led by college counselors from the perspectiveof "Four Returns".Key words:"Four Return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 cultivation of interest352 - -

推荐访问:高等教育做到四个“回归”的意义分析 高等教育 回归 意义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