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8篇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8篇

发布时间:2022-10-09 13:55:05 来源:网友投稿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8篇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102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1分,共0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8篇,供大家参考。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8篇

篇一: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21- - 202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1021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1 分,共 0 1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1 .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来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比,其特点是 (

 ) 。

 A A .基础性

 B B .针对性

 C C .专业性

 D D .实践性

 2 2 .在我国,集体协商中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或出现了事先未预料到的问题时,经双方 同意,可以暂时中止协商。但中止协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 (

 ) 。

 A A .1 10 0 天

 B B .0 30 天

 C C .0 60 天

 D D .半年

 3 3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

 ) 。

 A A . 150% 的工资报酬

 B B . 200% 的工资报酬

 C C . 250% 的工资报酬

 D D . 300% 的工资报酬

 4 4 .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 (

 ) 。

 A A .1 1 年

 B B .2 2 年

 C C .3 3 年

 D D .5 5 年

 5 5 .某女职工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产假应不少于 (

 ) 。

 A A .5 75 天

 B B .0 90 天

 C C .3 113 天

 D D .0 120 天

 6 6 .根据《劳动法》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设置 (

 ) 。

 A A .劳动检查机构

 B B .劳动督查机构

 C C .劳动检察机构

 D D .劳动监察机构

 7 7 .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工资或者医疗费用的裁 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 (

 ) 。

 A A .不予受理

 B B .应予受理

 C C .驳回起诉

 D D .告知其按普通民事争议起诉

 8 8 .在社会保障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 5 1935 年发布的《社会保障法》,其发布国 家是 (

  ) )。

 。

 A.

 德国

 B B .美国

 C C .英国

 D D .法国

 9 9 .工伤保险实行的原则是 (

 ) 。

 A.

 过错责任原则

 B B .无过错责任原则

 C C .公平责任原则

 D D .以过错责任原则为基础,无过错责任原则为补充

 10. 下列社会保险项目中的保险费只由用人单位缴纳的是 (

 ) 。

 A.

 养老保险费

 B B .医疗保险费

 C C .失业保险费

 D D .工伤保险费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2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 错选均不得分)

 11. 劳动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其原因在于 (

 ) 。

 A.

 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B B .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

 C C .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

 D D .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方法

 12. 与《劳动法》相比,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我国《就业促进法》新增的就业歧视类型的有 (

 )

 A.

 宗教信仰歧视

 B B .民族歧视

 C C .健康歧视

 D D .户籍歧视

 13. 以下各选项中有关职业病人待遇的正确说法有 (

 ) 。

 A.

 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B B .劳 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

 C C .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初的用人单位承担

 D D .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14 .未成年工不能从事的劳动有 (

 ) 。

 A A .矿山、井下劳动

 B B .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C C .有毒有害劳动

 D D .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15.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 安全生产的法 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的职权有 (

 ) 。

 A.

 进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B B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 者要求限期改正

 C C .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以及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

 D D .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16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 》 对企业内部设立调解委员会的要求有 (

 ) 。

 A A .所有企 业应当依法设立调解委员会,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工作人员

 B B .大中型企业应当依法设立调解委员会,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工作人员

 C C .小微型企业应当依法设立调解委员会,并配备专职或者兼 职工作人员

 D D .小微型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也可以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推举人员,开展调解工作

 17. 以下各种当事人起诉的情形中,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的有 (

 ) 。

 A.

 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B B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的

 C C .企业停薪留职人员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D D .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 法向人民法院提 起诉讼的

 18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有 (

 ) 。

 A A .广泛的社会性

 B B .严格的强制性

 C C .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性

 D D .特定的技术性

 19. 失业保险基金筹集的补充渠道有 (

 ) 。

 A A .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收入

 B B .合法的投资收益

 C C .国家财政补贴

 D D .用人单位缴费

 20. 以下各选项中属于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残疾人福利的有 (

 ) 。

 A A .教育福利

 B B .文化体育福利

 C C .残疾 人福利设施

 D D .就业福利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4 4 分,共 0 20 分)

 21 .劳动法律事实 :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 灭的客观情况。

 22 .工会法 :

 是调整工会与国家、用人单位以及职工和会员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3 .工资 :

 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 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 酬。

 24.

 社会保险法律关系 :

 是指社会保险主体之间依法形成的收取和交纳社会保险费、支付 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相互权利义务关系。

 25 .社区服务 :

 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 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

 四、简答题(每小题 8 8 分,共 6 16 分)

 26 .简述关于工作时间的法律规范的特别作用。

 答:工作时间法律规范的特别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工作时间制度,协调劳动报 酬分配关系。(2 2 分)

 (2) 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2 2 分)

 (3) 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利的实现。(2 2 分)

 (4) 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促进社会就业。(2 2 分)

 27. 简述社会优抚的性质。

 答:社会优抚具有社会保障和褒奖的双重属性。(3 3 分)一方面,社会优抚为军人及其家属提 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他们的生活水平高于当地群众的一般生活,具有物质保障的性质。另一方面,社会优抚通过群众性的拥军优属活动,对革命军人进行褒扬,使对全体国民的一种宣传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褒扬性。(3 3 分)

 从社会法的角度来看,社会优抚虽然其对象具有特殊性,但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因此 ,社 会优抚法属于社会法的范畴。(2 2 分)

 五、论述题(共 4 14 分)

 28. 试述劳务派遣与一般劳动关系的区别。

 答:劳务派遣与一般劳动关系的区别在于:

 一般劳动关系中,是用人单位直接招收和使用劳动者;而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是通过派 遣单位招收劳动者,劳动者的招收和使用发生了分离,即招工与用工的分离。(4 4 分)传统的劳 动关系中,劳动者与一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并在该用人单位的指挥下利用其提供的劳动场所和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劳动成果归属该用人单位,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成果情况从该用人单位领取 工资报酬,并由该用人单位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5 5 分)而在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中,被派遣的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之间建 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成为名义上的用人单位,但是被派遣劳动者并不在该劳务派遣单位从事劳动,而是被派遣到另一个用人单位,即用工单位从事劳动,出现了所谓的“有关系无劳动,有劳动无关系”的情况。(5 5 分)

 六、案例分析题(共 0 20 分)

 29. 李某为某市(设区的市)城市居民,其家庭成员除其本人外,还包括其失业父母和妻子 及一名未成年子女。李某有固定工作,月收入 3 30 000 元,其收入在李某所在城市属于中等水平。

 但因需供养其他四名家庭成员,李某觉得压力很大。后来李某打听到,其所在城市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 0 700 元/月,这样折算下来,李某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还低于当地城最低生活保 障标准。于是,李某向当地的市政府申请社会救助,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李某,其收入远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符合救助条件;且李某即便申请,也不应直接向市政府申请,而应当向其户籍所在的市辖区政府申请。

 试分析:

 (1)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李某是否可以申请社会救助?

 (2) 关于申请程序,市政府工 作人员的答复有哪些不妥之处?

 答:

 (1) 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定,凡城市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5 5 分)本案中, 尽管李某的收入远高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其他家庭成员均无收入,这样算来,其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只有 600元/月,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因此可以获得相应救助。(5 5 分)

 (2) 我国现行法规定,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 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 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6 6 分)本案中,李某直接向市政府申请,程序上不符合规定;但市政府工作人员 的答复也有不准确之处。(4 4 )

 分)

篇二: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

 1021 )

 一、论述题 1.试述劳动合同成立与劳动合同生效的关系 答: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劳动合同成立是劳动合同生效的前提,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 (3 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自愿就劳动合同条款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劳动合同即告成立,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 (4 分)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3 分)只有依法成立的劳动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产生当事人期望的法律后果 (4 分)2.试述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答: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主体不同 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为单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为劳动者团体和用人单位或其团体 (3 分)(2)目的不同 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是建立劳动关系;订立集体合同的主要目的,是为确立劳动关系设定具体标准 (3 分)(3)内容不同

 劳动合同以单个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集体合同以集体劳动关系中全体劳动者的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3 分)(4)效力不同 劳动合同对单个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对签订合同的单个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团体所代表的全体用人单位,以及工会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都具有法律效力 (3 分)(5)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争议采用普通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处理;集体合同争议,各国一般采取政府协同劳资各方协调处理的方式 (2 分)3.试述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中用人单位的义务与权利的主要内容 答:用人单位的义务有:(1)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安全卫生制度,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发生,减少职业性危害 (2 分)(2)对职工广泛开展劳动安全卫生教育 (1 分)(3)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对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还要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劳动 (2 分)(4)按规定提供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条件 (1 分)(5)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1 分)(6)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 分)用人单位在履行法定职业安全卫生义务时,也同时享有

 以下权利:(1)有权依法制定内部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并要求劳动者必须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2 分)(2)有权对企业内部的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的执行实施监督检查,纠正违章操作行为 (2 分)(3)有权对违反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并造成事故的劳动者给予纪律处罚 (2 分)4.试述我国社会保险法律调整应遵循的原则 答:现阶段我国对社会保险的法律调整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3 分)社会保险需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其提供可能和创造条件,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财富较为丰富时,国家才有能力提供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险;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制约着社会保险的水平,社会保险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分)(2)社会保险一体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 (3 分)实行社会保险一体化原则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社会保险社会化要求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鼓励劳动者积极参与监督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同时实行社会保险管理的社会化,即把原来的各部门、各单位分散管理的形式逐步转为统一的社会化管理,将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方面的事务性工作转为社会化服务,逐步健全全社会统一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2 分)(3)保障功能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3 分)社会保险制度是为实现社会公平而设立的,它需要每个劳动者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与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挂钩 要处理好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保障与激励的关系 (1 分)5.试述劳动法与社会法的关系 答:“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 ”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社会法的定义 (2 分)因此,社会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是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社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都与保护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定有关,(2 分)但这两个法律部门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不同的;(2 分)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军人优抚、住房福利等社会关系 (2 分)社会保障法中的社会保险与劳动法中的社会保险,两个法律部门中有交叉部分 (2 分)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 a a :

 1021 )

 一、论述题 1.试述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的联系与区别 答: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的联系与区别如下:劳动合同

 成立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确立劳动关系意思表示一致,并就劳动合同条款协商一致,签订了协议 (2 分)劳动合同生效是指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起始时间 (2 分)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劳动合同成立是劳动合同生效的前提,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 (2 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自愿就劳动合同条款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劳动合同即告成立,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 (4 分)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只有依法成立的劳动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产生当事人期望的法律后果 (4 分)2.试述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1)建设单位在申报建设项目时,应按规定同时提出安全卫生设施的方案,所需经费应纳入总投资计划,审批部门应一并审批 (4 分)(2)设计单位在设计主体工程项目时,应同时编制《职业安全卫生篇》,详细说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和应采取的措施及其预期效果等,并严格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4 分)(3)施工单位对安全卫生设施应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

 同时施工,并保证质量 (2 分)(4)工程项目竣工后,当地劳动、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对工程的安全卫生设施进行试运行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4 分)3.试述养老保险的特点 答:养老保险具有如下特点:(1)强制性 (2 分)养老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 (2 分)(2)补偿性 (2 分)劳动者所领取的退休金和获得的其他待遇中有一部分是自己所缴纳的保险费的返回,还有一部分是对劳动者劳动贡献的回报,具有一定的补偿性质 (2 分)(3)广泛性 (2 分)养老保险的适用对象是所有退休、退职的劳动者 养老保险所保障的对象是所有的劳动者,并不进行某种选择和区分 (1 分)(4)社会性 (2 分)养老保险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1 分)4.试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答: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四项:(1)合法原

 则 (2 分)处理劳动争议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不仅处理程序要合法,争议处理机构的组成、处理的期限、法律法规的适用等都要合法 (2 分)(2)公正原则 (2 分)这一原则要求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的各个阶段,不论适用实体法还是适用程序法,对双方当事人都应当一视同仁 (2 分)(3)及时原则 (2 分)及时原则意味着,任何主体在处理劳动争议时,都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尽可能快速、高效地处理和解决劳动争议 (1 分)(4)着重调解原则 (2 分)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应着重采取调解方式使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化解矛盾 (1 分)5.试述与社会福利的其他项目相比社区服务的特点 答:与社会福利.的其他项目相比较,社区服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社区服务不只是一些社会自发性和志愿性的服务活动,而是有指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服务体系 (3 分)第二,社区服务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产业,它与经营性的社会服务业是有区别的 (3 分)第三,社区服务不是仅由少数人参与的为其他人提供服务的社会活动,它是以社区全体居民的参与为基础,以自助与互助相

 结合的社会公益活动 :(4 分)从目前看,社区服务广泛覆盖了妇女 j 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青壮年人和优抚对象、驻社区单位等各类群体,服务项目广泛涉及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保障等内容 (4 分)6.试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有:(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3 分)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主体是用人单位 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即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 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就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提供劳动力的被管理的地位;而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管理地位,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 分)(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 (3 分)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的意志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质,因此,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并不是平

 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 (2 分)(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2 分)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 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 实现社会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得以实现的过程 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2 分)

篇三: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央电大法学本科《劳动法学》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15 年 11 月整理、更新至 15 年 1 月试题)

 26.简述国家和政府促进劳动就业的职责。

 答题要点:

 国家和政府促进劳动就业的职责有:(1)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2)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3)国家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4)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27.简述工会在劳动法监督检查方面的权利有哪些? 答题要点:

 工会在进行劳动法律监督时的主要权利有:(1)知情权。(2)独立调查权。(3)要求、建议权。要求、建议有权的行政机关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职工权益的行为进行处罚。(4)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权。(5)参与事故调查,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权。(6)支持举报控告权。(7)舆论监督权。

 26.简述工会的权利与义务有哪些? 答题要点:

  根据《宪法》、《劳动法》和《工会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工会具有以下权利:

 (1)组织权。(2)代表权。(3)参与权。(4)监督权。(5)协商谈判权。(6)劳动争议处理权。

 工会的义务有:(1)维护义务。(2)监督义务。(3)支持义务。

 27.简述职工探亲期间的基本待遇有哪些? 答题要点:

  职工在探亲假期间待遇包括以下两项:(1)工资待遇。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2)探亲路费的承担。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 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26.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的作用有哪些? 答题要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的作用主要有:(1)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2)劳动合同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3)劳动合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

 27.简述工资分配的原则。

 答题要点: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我国工资分配原则有以下四项:(1)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

 (2)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原则。(3)宏观调控原则。(4)用人单位自主决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原则。

 26.简述劳动法渊源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

  (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5)其他法律规范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6)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7)地方规章。(8)国际法律文件和国际惯例。

 27.简述劳动就业的法律特征。

 答题要点:

  劳动就业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有以下主要法律特征:

 (1)劳动就业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2)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公民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求职的愿望。(3)劳动就

  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4)劳动就业必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

 26.简述政府促进劳动就业的职责有哪些? 答题要点:

  政府促进劳动就业的职责有:(1)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2)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3)国家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4)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27.简述劳动合同的特征。

 答题要点:

  劳动合同具有以下特征:(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2)劳动合同具有从属性。(3)劳动合同是双务、有偿、诺成合同。(4)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26.简述工伤保险的特征。

 答题要点:

  工伤保险的特点是:(1)工伤保险对象范围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2)工伤保险的责任具有赔偿性。(3)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工伤事故的责任归于用人单位还是职工个人或第三人,用人单位均应承担保险责任。(4)工伤保险的投保人为用人单位。(5)工伤保险待遇相对优厚,标准较高,但因工伤事故的不同而有差别。。

 27.简述劳动争议的特点。

 答题要点:

  劳动争议具有如下特点:(1)劳动争议的产生是建立在劳动法律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即劳动争议的前提必须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劳动关系。(2)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一方为用人单位,一方为劳动者。(3)劳动争议的标的是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26.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答题要点:

  劳动法中所指的劳动,有以下特征:(1)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2)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3)劳动法上的劳动带有劳雇关系。

 27.简述社会保险的特征。

 答题要点:

  社会保险具有下述基本特征:(1)基本保障性。(2)国家强制性。(3)互助互济性。(4)主体特定性。(5)待遇的差别性。(6)补偿性。(7)社会福利性。

 26.简述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答题要点: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为单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为劳动者团体和用人单位或其团体。(2)目的不同。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是建立劳动关系;订立集体合同的主要目的,是为确立劳动关系设定具体标准。

 (3)内容不同。劳动合同以单个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集体合厨以集体劳动关系中全体劳动者的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4)效力不同。(5)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

 27.简述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与劳动保障监察的区别。

 答题要点:

  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与劳动保障监察有如下区别:(1)监督主体不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主体除了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以外,还有一些专项行政管理部门;而劳动保障监察的监督主体则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所属劳动保障监察机构。(2)监督范围不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只是在自己特定的权限范围内对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某一方面的实施情况进

  行的监督检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则负责对企业遵守和执行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3)监督过程中行使的职权不同。

 26.从立法目的角度而言,工作时间有哪些显著特点。

 答题要点:

  从立法目的角度而言,工作时间有显著特点:

 第一,既有标准工作日的规定,又有标准工作周的规定,同时也有其他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二,无论是标准工作日,或是标准工作周的法律规定,都仅仅确立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上不得突破的上限标准,用人单位可根据自己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确立低于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的工作时间制度。第三,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制度,是工作时间制度的基础,法律允许实行的其他工时制度,都必须依据上述两项标准测定相关的定额和因素。

 27.简述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的特征。

 答题要点:

  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具有以下特征:(1)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实施具有强制性。(2)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劳动过程为其保护范围。这一特点,决定了职业安全卫生制度必须针对劳动过程的特点和劳动过程所涉及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等,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措施。(3)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为主要途径,通过消除劳动过程中不安全和不卫生的因素,实现对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这一特征决定了职业安全卫生制度必须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基本方针。

 1.简述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答题要点: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即劳动法的效力范围。它包括:(1)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2)劳动法的时间适用范围即时间上的效力。(3)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对人的适用范围即法律对哪些人发生效力。

 2.简述我国劳动争议的范围。

 答题要点: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 2 条规定了我国劳动争议的范围:(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具体包括因执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纠纷。(4)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1.简述劳动者休息时间的种类。

 答题要点:

 关于我国休息时间的种类,是依据生产经营特点、民族传统习惯、劳动者的基本活动的需要等因素,由立法加以规定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

 (2)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3)公休假日。(4)法定节日休假时间。(5)探亲假。(6)年休假。

 2.简述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题要点:

  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共同构成社会福利体系,二者都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维持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基本任务,以实现社会公平为主要价值目标的物质帮助形式。

 但二者也存在区别,主要有:(1)经费来源不同。职工福利的经费由行业或单位负担;公共福利的经费则由国家或社会负担或筹集。(2)享受主体不同。职工福利的享受主体只限于特定的职工及其家属;而公共福利的享受主体则是全体社会成员。

 1.简述劳动法的适用范围的含义及其具体范围。

 答题要点: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即劳动法的效力范围,一般意义上的劳动法的效力范围,是指劳动法

  在空间、时间、对人的效力范围。(1)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空间范围既劳动法的地域适用范围,劳动法的地域范围,直接与不同立法权限制定颁布的法律相关。(2)劳动法的时间适用范围即时问上的效力。劳动法在时间上的生效和失效时间,即劳动法的时间效力。(3)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对人的适用范围,既法规对哪些人发生效力。

 2.简述我国争议的范围。

 答题要点: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 2 条规定了我国劳动争议的范围:(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具体包括因执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纠纷。(4)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26.简述劳动者休息时间的种类。

 答题要点:

 关于我国休息时间的种类,是依据生产经营特点、民族传统习惯、劳动者的基本活动的需要等因素,由立法加以规定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是劳动者用膳和工间休息,恢复体力和脑力的时间。(2)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为了确保劳动者休息权的全面实现,每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少于 l6小时。(3)公休假 El。是指劳动者工作满一个工作周以后的休息时间。(4)法定节日休假时间。法定节日是指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5)探亲假。是指与父母或配偶分居两地的职工,在一定期限内所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带薪假期。(6)年休假。是指国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劳动的繁重紧张程度每年给予的一定期间的带薪连续休假。

 27.简述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题要点:

  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共同构成社会福利体系,二者都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维持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基本任务,以实现社会公平为主要价值目标的物质帮助形式。

  但二者也存在区别,主要有:(1)经费来源不同。职工福利的经费由行业或单位负担;公共福利的经费则由国家或社会负担或筹集。(2)享受主体不同。职工福利的享受主体只限于特定的职工及其家属;而公共福利的享受主体则是全体社会成员。

 1.简述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

 答题要点:

  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主要有:(1)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民法是调整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人身关系,劳动法虽然有一部分也涉及财产关系如工资报酬和人身关系如职业安全,但这些关系是基于双方主体的劳动关系而产生的。(2)两者的主体不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可能是公民、法人或一方为公民另一方为法人。劳动法的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3)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民法以双方平等主体等价有偿为原则。劳动法除一般性双方平等原则外,对某些主体还有特殊保护原则如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劳动法的某些关系也不可能是等价有偿的,如社会保险中的一些关系。

 2.简述职业安全卫生的特征。

 答题要点:

  在劳动者的各项权利中,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权是最基本的权利,基于对这项基本权利的保护而建立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具有以下特征:

  (1)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实施具有强制性。这种强制性表现为:它排除了用人单位通过任何形式免除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责任的可能性,同时也不允许劳动者本人基于任何动机放弃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2)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劳动过程为其保护范围。职业安全卫生关系是基于劳动关系而产

  生的保护关系,因此,所有的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规范都只限于劳动过程之中。(3)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为主要途径,通过消除劳动过程中不安全和不卫生的因素,实现对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

 1.简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答题要点:

 劳动关系的特征有:(1)劳动关系是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劳动能力和智力劳动能力,劳动使用者提供劳动过程所需要的生产条件和工作条件,双方在直接的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2)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或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

篇四: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与社会保障法 01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 分钟

 客观题

 单选题(共 20 题,共 40 分)

 1. 以下各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公共福利的是( )。

 A

 老年人福利 B

 卫生方面的福利 C

 教育方面的福利 D

 住房方面的福利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2. 社会救助法属于( )。

 A

 劳动法的体系 B

 社会法的体系 C

 经济法的体系 D

 民法的体系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3. 根据法律规定,不可以招收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单位是( )。

 A

 文艺单位 B

 边远地区企业 C

 体育单位 D

 特种工艺单位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4. 负有对职工广泛开展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义务的主体是( )。

 A

 用人单位 B

 劳动行政部门 C

 职业安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D

 企业工会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5. 下列人员中能依法实行综合计算工作制的是( )。

 A

 企业中的外勤人员 B

 出租车司机 C

 企业中的推销人员 D

 铁路巡检工 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6. 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参与民主管理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 )。

 A

 所有企业 B

 国有企业 C

 私营企业 D

 集体企业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7.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高级专家经批准可延迟退休,但正职不超过( )。

 A

 60 周岁 B

 65 周岁 C

 70 周岁 D

 75 周岁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8. 下列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当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 B

 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当安排有就业愿望的人员 C

 为方便照顾残疾人,应该统一、集中安排他们的工作 D

 义务兵退出现役后,国家、政府应该根据其个人意愿安排工作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9. 根据《劳动法》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 )。

 A

 劳动保障检查活动

 B

 劳动保障督查活动 C

 劳动保障检察活动 D

 劳动保障监察活动 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0. 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产生于( )。

 A

 19 世纪上半叶英国 B

 19 世纪上半叶德国 C

 19 世纪下半叶德国 D

 20 世纪初美国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1. 以下各种奖金分类中属于为增加社会财富创造条件的是( )。

 A

 超产奖 B

 质量奖 C

 节约奖 D

 创造发明奖 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2.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不实行加班加点工资制度的工时制度是( )。

 A

 计时工资制 B

 计件工资制 C

 综合工时制 D

 不定时工时制 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3.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经批准设立的职业中介机构实行( )。

 A

 季度审验 B

 年度审验 C

 2 年一次审验 D

 免检免验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14. 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其中属于社会救助范畴的是( )。

 A

 通信方面的邮资免费 B

 军人的伤残抚恤 C

 交通方面的半价优惠 D

 社区对军人家属生活的照顾 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15. 我国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的订立,( )。

 A

 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B

 可以采取书面形式 C

 采取口头形式 D

 必须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同时使用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6. 实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的小时数平均每月不得超过( )。

 A

 10 小时 B

 24 小时 C

 36 小时 D

 48 小时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7.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职工个人不必缴纳的保险费是( )。

 A

 生育保险费 B

 失业保险费 C

 养老保险费 D

 医疗保险费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8. 下列关于劳动合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劳动合同具有从属性 B

 劳动合同是双务合同

 C

 劳动合同是实践性合同 D

 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19. 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 )。

 A

 《国际劳工宪章》 B

 《国际劳工标准》 C

 《国际劳工条约》 D

 《国际劳工章程》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20. 某女职工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产假应不少于( )。

 A

 75 天 B

 90 天 C

 113 天 D

 120 天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多选题(共 20 题,共 40 分)

 1.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假的是( )。

 A

 年休假 B

 探亲假 C

 事假 D

 婚假、丧假

 参考答案:A,B,D;考生答案:A,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2. 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中,对特殊岗位人员的资格认证的范围主要有( )。

 A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B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

 生产经营单位的其他从业人员 D

 特种作业人员

 参考答案:A,B,C,D;考生答案:A,B,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3.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实施在( )。

 A

 固定性的工作岗位上 B

 临时性的工作岗位上 C

 辅助性的工作岗位上 D

 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

 参考答案:B,C,D;考生答案:B,C,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4. 下列关于就业歧视的说法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

 A

 用人单位录用女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B

 残疾人只能在特定的地点从事社会劳动 C

 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排除传染嫌疑前,不能从事特定工作 D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

 参考答案:A,C,D;考生答案:A,C,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5. 我国现行非标准工作时间的形式有( )。

 A

 缩短工作时间 B

 计件工作时间 C

 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D

 不定时工作时间

 参考答案:A,B,C,D;考生答案:A,B,C,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6. 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社会监督一般包括( )。

 A

 执法部门的监督 B

 普通群众的监督 C

 群众组织的监督 D

 报刊等传媒监督

 参考答案:B,C,D;考生答案:B,C,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7. 我国工伤保险基金的构成是( )。

 A

 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B

 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C

 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D

 个人缴费

 参考答案:A,B,C;考生答案:A,B,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8. 社会优抚的保障对象是( )。

 A

 军人及其家属 B

 复员军人 C

 退伍军人 D

 转业军人

 参考答案:A,B,C,D;考生答案:A,B,C,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9. 我国企业的自主福利包括( )。

 A

 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 B

 为职工办理补充保险 C

 开办食堂、托儿所 D

 开办洗澡浴室

 参考答案:B,C,D;考生答案:A,B;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10.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一般包括( )。

 A

 雇佣关系 B

 劳动关系 C

 与就业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D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参考答案:B,D;考生答案:B,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1. 在我国,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的有( )。

 A

 社会保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救济 D

 社会优抚

 参考答案:A,B,C,D;考生答案:A,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12.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规定职业中介机构禁止的行为有( )。

 A

 介绍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就业 B

 为无合法身份证件的劳动者提供职业中介服务 C

 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D

 向劳动者收取押金

 参考答案:A,B,C,D;考生答案:A,B,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13. 根据我国《劳动法》和《集体合同规定》的要求,集体合同的订立程序有( )。

 A

 要约 B

 审定签订合同当事人资格 C

 进行集体协商 D

 签订集体合同

 参考答案:A,C,D;考生答案:A,C,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4. 关于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B

 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C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 D

 劳动合同期限三年以上的,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参考答案:A,D;考生答案:A,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5. 我国养老保险待遇给付的依据是( )。

 A

 劳动风险 B

 职业种类 C

 工龄 D

 缴费年限

 参考答案:A,C,D;考生答案:C,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16.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工资报酬。视为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情形包括( )

 A

 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 B

 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探亲假、婚丧假 C

 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 D

 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

 参考答案:A,B,C,D;考生答案:A,B,C,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7. 以下各选项中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费用表述正确的是( )。

 A

 救助属于无偿,不得收取费用 B

 为减轻国家财政开支,可以适当收取费用 C

 救助站不得向受助人员、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收取费用 D

 不得以任何借口组织受助人员从事生产劳动

 参考答案:A,C,D;考生答案:A,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18. 以下各选项中属于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残疾人福利的是( )。

 A

 教育福利 B

 文化体育福利 C

 残疾人福利设施 D

 福利补贴

 参考答案:A,B,C,D;考生答案:A,C,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19. 未成年工不能从事的劳动有( )。

 A

 矿山、井下劳动 B

 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C

 有毒有害劳动 D

 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参考答案:A,C,D;考生答案:A,C,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20. 国际劳工组织的特点是三方性原则,因此参加国际劳工大会的代表有( )。

 A

 政府 B

 财团 C

 雇主 D

 劳工

 参考答案:A,C,D;考生答案:A,C,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主观题

 案例分析(共 1 题,共 20 分)

 某厂以正常工作安排为由,拒付职工的加班工资。职工不服,推举 2 名职工代表 50 名职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委员会收到申请书 8 日后决定受理,并于 3 个月后作出裁决,裁定该厂依法支付职工的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试分析:1.此案中职工推举 2 名代表申请仲裁是否有法律依据?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处理过程中是否有不合法之处?为什么?(试题分值:20 分) 答:一、此案中职工推举 2 名代表申请仲裁有法律依据。<br/>

  二、有不合法之处。因为 1、收到集体劳动争议申请书 8 日后,才决定受理,超过了应该 3 日的规定。2、集体劳动争议,自仲裁庭组成之日起应 15 日内结案,本案已超限。3、仲裁裁决后,应向当地人民政府汇报,本案未回报即结案,不符合规定。

 参考答案:正确答案:1.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人数在 10 人以上,并且具有共同请求的,可视为集体劳动争议。(4 分)本案涉及的职工一方当事人在 10 人以上,且具有共同请求,属于集体劳动争议。(3 分)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处理该案中存在以下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 5 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4 分)此案中,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集体劳动争议申请书 8 日后,才决定受理,超过了 5日内受理的规定。(3 分)(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 45 日内结束。(3 分)本案于 3 个月后作出的裁决,已超法律规定的时限。(3 分)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02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 分钟

 客观题

 单选题(共 20 题,共 40 分)

 1. 关于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应当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 B

 岗位设置目的是促进就业,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C

 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兼具营利性与公益性的特征 D

 国家对安排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的人员给予岗位补贴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2. 主管全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部门是( )。

 A

 国务院 B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C

 全国总工会 D

 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3.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一般开始于( )。

 A

 14 周岁 B

 15 周岁 C

 16 周岁 D

 18 周岁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4. 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其中属于社会福利范畴的是( )。

 A

 通信方面的邮资免费 B

 军人的伤残抚恤 C

 军官离退休养老制度 D

 社区对军人家属生活的照顾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5.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

 A

 保险公司支付的保险金

 B

 保监会监督保险公司的行为 C

 劳动者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D

 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就业服务项目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6.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主要适用于( )。

 A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B

 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C

 核设施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D

 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7.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 )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A

 第二级 B

 第三级 C

 第四级 D

 第五级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8. 我国现阶段在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试行的年薪制,其...

篇五: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 论述题题库( ( 排序 版) )

 ( (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

 说明:1.试卷号:1021。

  2.适用专业及层次:法学本科。

 3.资料整理于 2019 年 5 月 17 日,涵盖了 2010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2019 年 1 月试题] 答: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有:

 第一,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方主体是劳动者,另方主体是用人单位。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即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就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提供劳动力的被管理的地位:而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管理地位,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第二,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的意志。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质,因此,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并不是平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

  第三,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1.试述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2011 年 7 月试题] 答: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第一,建设单位在申报建设项目时,应按规定同时提出安全卫生设施的方案,所需经费应纳入总投资计划,审批部门应一并审批。

  第二,设计单位在设计主体工程项目时,应同时编制《职业安全卫生篇》,详细说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和应采取的措施及其预期效果等,并严格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第三,施工单位对安全卫生设施应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并保证质量。

  第四,工程项目竣工后,当地劳动、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对工程的安全卫生设施进行试运行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2.试述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2012 年 7 月试题] 答: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为单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为劳动者团体和用人单位或其团体。

  第二,目的不同。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是建立劳动关系;订立集体合同的主要目的,是为确立劳动关系设定具体标准。

  第三,内容不同。劳动合同以单个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集体合同以集体劳动关系中全体劳动者的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第四,效力不同。劳动合同对单个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对签订合同的单个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团体所代表的全体用人单位,以及工会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都具有法律效力。

  第五,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劳动合同争议采用普通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处理;集体合同争议,各国一般采取政府协同劳资各方协调处理的方式。

 3.试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2015 年 7 月试题] 4.试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2018 年 1 月试题] 答: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有:

  第一,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主体

 是用人单位。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即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就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提供劳动力的被管理的地位;而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管理地位,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第二,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的意志。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质,因此,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并不是平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

  第三,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5.试述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2010 年 1 月试题] 答: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劳动关系的参加者依照法律规范的要求缔结劳动关系,所缔结的劳动关系便具备了法律关系的形式,而法律关系则以劳动关系为实际内容。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现实基础,而后者是前者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国家总是依据客观存在韵劳动关系,制定劳动法律规范,从而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也正式通过法律关系韵形式褥到巩固和保护。

  它们之间区别体现在:

  (1)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

  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物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劳动法律关系则是一种思想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2)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

 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有共同劳动存在就会有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法律关系则是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所以它的形成必须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3)两者的内容不同。

 劳动关系是以劳动为内容的,当国家没有制定相应的劳动法律规范时,这种关系因不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就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任何一个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都既享有权利也承担义务,同时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6.试述劳动法与社会法的关系。[2011 年 1 月试题] 答:“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社会法的定义。

  因此,社会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是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社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都与保护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定有关,但这两个法律部门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不同的;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军人优抚、住房福利等社会关系。社会保障法中的社会保险与劳动法中的社会保险,两个法律部门中有交叉部分。

 7.试述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的联系与区别。[2018 年 7 月试题] 答: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的联系与区别如下:劳动合同成立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确立劳动关系意思表示一致,并就劳动合同条款协商一致,签订了协议。劳动合同生效是指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劳动合同成立是劳动合同生效的前提,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自愿就劳动合同条款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劳动合同即告成立,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

 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只有依法成立的劳动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产生当事人期望的法律后果。

 8.试述劳动合同成立与劳动合同生效的关系。[2012 年 1 月试题] 答: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劳动合同成立是劳动合同生效的前提,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自愿就劳动合同条款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劳动合同即告成立,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只有依法成立的劳动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产生当事人期望的法律后果。

 9.试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2017 年 6 月试题] 答: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四项:

  第一,合法原则。处理劳动争议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不仅处理程序要合法,争议处理机构的组成、处理的期限、法律法规的适用等都要合法。

  第二,公正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的各个阶段,不论适用实体法还是适用程序法,对双方当事人都应当一视同仁。

  第三,及时原则。及时原则意味着,任何主体在处理劳动争议时,都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尽可能快速、高效地处理和解决劳动争议。

  第四,着重调解原则。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应着重采取调解方式使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化解矛盾。

 10.试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的主要内容。[2014 年 1 月试题] 答: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内容:

  第一,合法原则。处理劳动争议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不仅争议的处理程序要合法,争议处理机构的组成、处理的期限、法律法规的适用等都要合法。

  第二,公正原则。公正原则要求在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必须做到公平正义、不偏不倚,保证当事人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

  第三,及时原则。及时原则意味着任何主体在处理劳动争议时,都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尽可能快速、高效率地处理和解决劳动争议。

  第四,着重调解原则。着重调解原则要求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应着重采取调解方式使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化解矛盾。

 11.试述劳动争议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必须符合哪些法定条件?[2014 年 7 月试题] 答: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必须符合的法定条件主要有:

  第一,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

  第二,必须是因不服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向法院起诉,未经仲裁的案件不得直接起诉。

  第三,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同时,当事人不得将仲裁委员会作为被告向法院起诉。

  第四,起诉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第五,起诉不得超过法定的时效期限。

 12.试述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区别。[2010 年 7 月试题] 答: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同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并构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子系统,但三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

  第一,实施的对象不同。社会保险是以建立劳动关系之后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为限;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则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帮助对象。

  第二,实施的依据不同。社会保险是依据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的法律事实而实施的;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实施则依据全体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及家庭成员的负担等状况而定。

  第三,实施的条件不同。社会保险是一种缴费制度,即劳动者必须履行缴纳保险义务,才能享受社会保险;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实施,则不需要以缴费为前提。

  第四,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资金来源于劳动者个人、社会(包括劳动者所在的用人单位或雇主)、国家三方共同负担;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基金则主要来自于国家或社会筹集。

 第五,实施的时间效力不同。社会保险的时间效力从总体上说,是经常性、长期性的,就个别劳动者而言,是从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开始直到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消失为止;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从总体上说,具有临时性和不固定性。

  此外,还有保障水平不同,保障手段不同等等。

 13.试述社会优抚的特征。[2016 年 7 月试题] 答:社会优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社会优抚的身份具有限定性。社会优抚的范围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条例和政策来确定,具有明确的法定范围。优待的对象是现役军人(包括武装警察)及其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抚恤的对象包括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疾军人。

  第二,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社会优抚是针对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综合运用各种保障措施,肩负起全面保障的责任。其中军人的伤残抚恤、军官离退休养老制度等,均属于社会保险的范畴;而社区对其家属的照顾及扶持,又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交通方面的优先购票、半价优惠、邮资免费又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

  第三,社会优抚的待遇优厚。相对于其他社会保障对象来讲,社会优抚的待遇比较优厚。这是因为社会优抚的对象特殊,对国家和民族贡献大、牺牲多,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褒奖和优待。

  第四,社会优抚的实施相对规范。对于社会优抚制度,国家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专门的法规对其保障对象、保障范围、保障标准、保障形式、管理体制等内容明确规定,健全规章制度,相对于其他保障项目而言,军人保障制度在实施中比较规范。

 14.试述我国社会保险法律调整应遵循的原则。[2013 年 7 月试题] 答:现阶段我国对社会保险的法律调整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第...

篇六: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21)

 简答题 1. 筒述国家和政府促进劳动就业的职责。

 答|国家和政府促进劳动就业的职责有, ⑴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2 分)

 ⑵政府要釆取各种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2 分)

 ⑶国家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2 分)

 (4)国家釆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増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2 分)

 2. 简述工会在劳动法监督检査方面的权利有哪些。

 答:工会在进行劳动法律监督时的主要权利有:

 (1)知情权.(1 分)

 ⑵猟立调査权。(1 分)

 (3)要求、建议札(1 分)要求、建议有权的行政机关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职工权益的行为进 行处罚.(1 分)

 ⑷建议组织职询高危险现场礼(1 分)

 ⑸參与事故调査,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权。(1 分)

 (6)

 支持举报控告权。(1 分)

 (7)

 典论监督权。(1 分)

 3. 简述劳动法社会监督的主要的待点和分类. 答,在劳动法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是对行政监督和工会监督的必夏补充,其主蟠点是 I⑴监督 主体具有分散性和广泛性,任何組织和个人都有权对劳动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査・(3 分)

 ⑵监督方式兼具特定性,即社会监督的方式 Tft 限于举报和投诉.(2 分)

 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社会监督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⑴普通群众的监督。(1 分)

 ⑵群众组织的监督•(1 分)

 ⑶报刊等传媒监督。(1 分)

 4 .简述医疗保险的特点. 答,医疗保险具有以下特点, ⑴这种保险形式与其他保险形式之间的交叉性较大.其他保险形式中,也都包含着对发生疾病的医 疗费补偿和疾病津贴的内容。(3 分)

 ⑵医疗保险具有一种补充保险的特点。其他保险形式所不能涵盖的风险,只能通过医疗保险实现保 障。(3分)

 ⑶医疗保险的范围站个社会公民,不限于单位职工,不限于城市居民.(2 分)

 5. 简述女职工、未成年询残疾劳动者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的意义・

 答:对女职工、未成年询残疾劳动者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其重要憲义在于:

 ⑴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进步与发展,以社会公平、人的权利充分得以实现为薑耍标志。

 (2 分)

 (2)有利于保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女职工、未成年工和残疾劳动者是一国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不仅具有一®劳动者的就业需求,还有自身的特殊需要。(2 分)

 ⑶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无论对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还是对残疾劳动者的持殊保护, 都有利于提高人口质激和劳动者素质,而人口质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 件.(2 分)

 (4)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兴旺发达。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首先取决于该民族人口的兴旺发达。(2 分)

 6. 简述我国对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现役军人家属的优待姒在郭几方面? 答:我国对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现役军人家舄的优待主要有:

 ⑴版役优待。(2 分)

 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子女、兄弟姐妹,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征兵条件的,优先批准 廣现役, (2)随军及就业安置优待。(2 分)

 ⑶子女人学优待。(2 分)

 ⑷医疗优待和住房优待。(2 分)

 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 II、病故军人遗■享受医疗优惠待遇和住房的优先、优惠待遇。

 7. 确定和调整景低工费标准应当综合参考哪些因素? 答: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确定和慎整是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⑴劳动者本人及平均 II 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 分)

 (2)

 社会平均工资水平:(2 分)

 (3)

 劳动生产率| (1 分)

 (4)

 就业状况,(1 分)

 (5)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 分)

 8. 简述社会救助的原则。

 答:社会救助的原则有:

 ⑴反贫困原则。社会救助的目的,就是在较短的时期内消灭绝对贫困现象,并且激大限度减少相对 贫困.(3 分)

 ⑵生存权原则.生存权是基本的人权,(3 分)

 (3)

 积极救助原则・(2 分)

 9. 简述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 答: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

 (1)

 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民法是调整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人身关系;劳动法虽然 有一部分也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但这些关系是基于双方主体的劳动关系而产生的。(3 分)

 (2)

 两者的主体不同,民専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可能是公民、法人,成一方为公民另一方为法人;劳动 法的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3 分)

 ⑶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民法以双方平等主体等价有偿为原则;劳动法除 F 性双方平等原 则外,对某些主体还有特殊保护原则。(2 分). 10. 简述我国社会保障法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我国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有:

 (1)普遍性原则。(2 分)

 ⑵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2 分)

 ⑶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2 分)

 (4)

 社会化原则。(2 分)

 11. 筒述劳动法社会监督的主要的特点和分类. 答:在劳动法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是对行政监督和工会监督的必要补充,其主要特点是, (1)监督主体具有分散性和广泛性,任何組织和个人都有权对劳动法的执行情况堆行监督检査。(3 分)

 ⑵监督方式兼具特定性,即社会监督的方式 f 限于举报和投诉。(2 分)

 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社会监督 f 包括以下几种:

 ⑴普通群众的监督。(1 分)

 ⑵群众组织的监督。(1 分)

 ⑶报刊等传媒监督.(1 分)

 12. 简述医疗保险的特点. 答:医疗保险具有以下特点:

 ⑴这种保险形式与其他保险形式之间的交叉性较大。其他保险形式中,也都包含着对发生疾病的医 疔费狀和疾病津贴的内容。.(3 分)

 ⑵医疗保险具有一种补充保险的特点。其他保险形式所不能涵盖的风险,只能通过医疗保险实现保 障・(3分)

 ⑶医疗保险的范围座个社会公民,不限于单位职工,不限于城市居民.(2 分)

篇七: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 论述题题库

 说明:试卷号:1021;

  资料整理于 2018 年 12 月 7 日,资料涵盖 2012 年 1 月至 2018 年 7 月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18 8 年 年 7 7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的联系与区别。

 答: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的联系与区别如下:劳动合同成立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确立劳动关系意思表示一致,并就劳动合同条款协商一致,签订了协议。劳动合同生效是指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劳动合同成立是劳动合同生效的前提,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自愿就劳动合同条款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劳动合同即告成立,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只有依法成立的劳动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产生当事人期望的法律后果。

 2018 8 年 年 1 1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有: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主体是用人单位。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即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就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提供劳动力的被管理的地位;而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管理地位,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的意志。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质,因此,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并不是平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

  (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2017 7 年 年 6 6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答: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四项:

  (1)合法原则。处理劳动争议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不仅处理程序要合法,争议处理机构的组成、处理的期限、法律法规的适用等都要合法。

  (2)公正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的各个阶段,不论适用实体法还是适用程序法,对双方当事人都应当一视同仁。

  (3)及时原则。及时原则意味着,任何主体在处理劳动争议时,都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尽可能快速、高效地处理和解决劳动争议。

  (4)着重调解原则。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应着重采取调解方式使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化解矛盾。

 2017 7 年 年 1 1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与社会福利的其他项目相比社区服务的特点。

 答:与社会福利.的其他项目相比较,社区服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社区服务不只是一些社会自发性和志愿性的服务活动,而是有指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服务体系。

  第二,社区服务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产业,它与经营性的社会服务业是有区别的。

 第三,社区服务不是仅由少数人参与的为其他人提供服务的社会活动,它是以社区全体居民的参与为基础,以自助与互助相结合的社会公益活动。

  从目前看,社区服务广泛覆盖了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青壮年人和优抚对象、驻社区单位等各类群体,服务项目广泛涉及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保障等内容。

 28.试述社会优抚的特征。

 答:社会优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社会优抚的身份具有限定性。社会优抚的范围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条例和政策来确定,具有明确的法定范围。优待的对象是现役军人(包括武装警察)及其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抚恤的对象包括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疾军人。

  (2)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社会优抚是针对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综合运用各种保障措施,肩负起全面保障的责任。其中军人的伤残抚恤、军官离退休养老制度等,均属于社会保险的范畴;而社区对其家属的照顾及扶持,又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交通方面的优先购票、半价优惠、邮资免费又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

  (3)社会优抚的待遇优厚。相对于其他社会保障对象来讲,社会优抚的待遇比较优厚。这是因为社会优抚的对象特殊,对国家和民族贡献大、牺牲多,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褒奖和优待。

  (4)社会优抚的实施相对规范。对于社会优抚制度,国家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专门的法规对其保障对象、保障范围、保障标准、保障形式、管理体制等内容明确规定,健全规章制度,相对于其他保障项目而言,军人保障制度在实施中比较规范。

 6 2016 年 年 1 1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我国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体系的构成。

 答: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社会保障发展的目标,我国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体系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社会保障实体法。社会保障实体法是具体规定社会保障项目的法律规范,是社会保障法的核心内容。为使众多的社会保障项目都有法可依,社会保障实体法应该涵盖所有的社会保障项目。我国社会保障实体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和社会优抚法。

  (2)社会保障组织法。社会保障组织法是规定被授权或被委托履行社会保障职责的组织的设立及其职责、权限等内容的法律规范。各类社会保障组织分别负责社会保障事务的决策、管理、经办、基金运营、监督等项工作。

  (3)社会保障基金法。社会保障基金法是规定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营、管理、监督等内容的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事业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保障法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

  (4)社会保障程序法。社会保障程序法规定社会保障工作程序以及社会保障争议的调解、复议、仲裁等内容。

 5 2015 年 年 7 7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有: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主体是用人单位。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即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就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提供劳动力的被管理的地位;而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管理地位,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的意志。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质,因此,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并不是平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

  (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5 2015 年 年 1 1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养老保险的特点。

 答:养老保险具有如下特点:

  (1)强制性。养老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

  (2)补偿性。劳动者所领取的退休金和获得的其他待遇中有一部分是自己所缴纳的保险费的返回,还有一部分是对劳动者劳动贡献的回报,具有一定的补偿性质。

  (3)广泛性。养老保险的适用对象是所有退休、退职的劳动者。养老保险所保障的对象是所有的劳动者,并不进行某种选择和区分。

  (4)社会性。养老保险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4 2014 年 年 7 7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劳动争议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必须符合哪些法定条件? 答: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必须符合的法定条件主要有:

  (1)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

  (2)必须是因不服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向法院起诉,未经仲裁的案件不得直接起诉。

  (3)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同时,当事人不得将仲裁委员会作为被告向法院起诉。

  (4)起诉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5)起诉不得超过法定的时效期限。

 4 2014 年 年 1 1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内容:

  (1)合法原则。处理劳动争议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不仅争议的处理程序要合法,争议处理机构的组成、处理的期限、法律法规的适用等都要合法。

  (2)公正原则。公正原则要求在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必须做到公平正义、不偏不倚,保证当事人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

  (3)及时原则。及时原则意味着任何主体在处理劳动争议时,都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尽可能快速、高效率地处理和解决劳动争议。

  (4)着重调解原则。着重调解原则要求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应着重采取调解方式使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化解矛盾。

 2013 3 年 年 7 7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我国社会保险法律调整应遵循的原则。

 答:现阶段我国对社会保险的法律调整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社会保险需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其提供可能和创造条件,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财富较为丰富时,国家才有能力提供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险;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制约着社会保险的水平,社会保险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保险一体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社会保险一体化原则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保险社会化要求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鼓励劳动者积极参与监督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同时实行社会保险管理的社会化,即把原来的各部门、各单位分散管理的形式逐步转为统一的社会化管理,将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方面的事务性工作转为社会化服务,逐步健全全社会统一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3)保障功能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社会保险制度是为实现社会公平而设立的,它需要每个劳动者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与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挂钩。要处理好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保障与激励的关系。

 2013 3 年 年 1 1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中用人单位的义务与权利的主要内容。

 答:用人单位的义务有:

  (1)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安全卫生制度,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发生,减少职业性危害。

  (2)对职工广泛开展劳动安全卫生教育。

  (3)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对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还要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劳动。

  (4)按规定提供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条件。

  (5)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6)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用人单位在履行法定职业安全卫生义务时,也同时享有以下权利:

  (1)有权依法制定内部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并要求劳动者必须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2)有权对企业内部的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的执行实施监督检查,纠正违章操作行为。

  (3)有权对违反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并造成事故的劳动者给予纪律处罚。

 2012 2 年 年 7 7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答: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为单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为劳动者团体和用人单位或其团体。

  (2)目的不同。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是建立劳动关系;订立集体合同的主要目的,是为确立劳动关系设定具体标准。

  (3)内容不同。劳动合同以单个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集体合同以集体劳动关系中全体劳动者的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4)效力不同。劳动合同对单个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对签订合同的单个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团体所代表的全体用人单位,以及工会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都具有法律效力。

  (5)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劳动合同争议采用普通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处理;集体合同争议,各国一般采取政府协同劳资各方协调处理的方式...

篇八: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 ( 中央电大) ) 本科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 论述题 库( ( 分学期版) )

 说明:试卷号:1021。

 200 20 年 年 7 7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答: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劳动关系的参加者依照法律规范的要求缔结劳动关系,所缔结的劳动关系便具备了法律关系的形式,而法律关系则以劳动关系为实际内容。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现实基础,而后者是前者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人们依据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制定劳动法律规范,从而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发展变化了,要求劳动法律关系作相应调整,于是劳动法律关系也会随之变化。

  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

  (1)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物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劳动法律关系则是一种思想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依据国家制定的劳动法律而形成,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2)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有共同劳动存在就会有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法律关系则是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所以它的形成必须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征为前提。

  (3)两者的内容不同。劳动关系是以劳动为内容的,当国家没有制定相应的劳动法律规范时,这种关系因不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就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任何一个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都是作为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出现的,同时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200 20 年 年 1 1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劳务派遺与一般劳动关系的区别。

 答:劳务派遣与一般劳动关系的区别在于:

 一般劳动关系中,是用人单位直接招收和使用劳动者;而劳务派遭中,用工单位是通过派单位招收劳动者,劳动者的招收和使用发生了分离,即招工与用工的分离。传统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一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并在该用人单位的指挥下利用其提供的劳动场所和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劳动成果归属该用人单位,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成果情况从该用人单位领取工资报酬,并由该用人单位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在劳务派遭这一用工形式中,被派遭的劳动者与劳务派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遭单位成为名义上的用人单位,但是被派遣劳动者并不在该劳务派遭单位从事劳动,而是被派遭到另一个用人单位,即用工单位从事劳动,出现了所谓的“有关系无劳动,有劳动无关系”的情况。

  209 19 年 年 7 7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养老保险的特点。

 答:养老保险具有如下特点:

  (1)强制性。养老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

  (2)补偿性。劳动者所领取的退休金和获得的其他待遇中有一部分是自己所缴纳的保险费的返回,还有一部分是对劳动者劳动贡献的回报,具有一定的补偿性质。

  (3)广泛性。养老保险的适用对象是所有退休、退职的劳动者。养老保险所保障的对象是所有的劳动者,并不进行某种选择和区分。

  (4)社会性。养老保险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209 19 年 年 1 1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有: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方主体是劳动者,另方主体是用人单位。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即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

 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就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提供劳动力的被管理的地位:而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管理地位,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的意志。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质,因此,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并不是平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

  (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2018 8 年 年 7 7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的联系与区别。

 答: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的联系与区别如下:劳动合同成立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确立劳动关系意思表示一致,并就劳动合同条款协商一致,签订了协议。劳动合同生效是指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劳动合同成立是劳动合同生效的前提,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自愿就劳动合同条款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劳动合同即告成立,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只有依法成立的劳动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产生当事人期望的法律后果。

 2018 8 年 年 1 1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有: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主体是用人单位。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即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就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提供劳动力的被管理的地位;而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管理地位,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的意志。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质,因此,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并不是平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

  (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2017 7 年 年 6 6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答: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四项:

  (1)合法原则。处理劳动争议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不仅处理程序要合法,争议处理机构的组成、处理的期限、法律法规的适用等都要合法。

  (2)公正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的各个阶段,不论适用实体法还是适用程序法,对双方当事人都应当一视同仁。

  (3)及时原则。及时原则意味着,任何主体在处理劳动争议时,都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尽可能快速、高效地处理和解决劳动争议。

  (4)着重调解原则。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应着重采取调解方式使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化解矛盾。

 2017 7 年 年 1 1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与社会福利的其他项目相比社区服务的特点。

 答:与社会福利.的其他项目相比较,社区服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社区服务不只是一些社会自发性和志愿性的服务活动,而是有指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服务体系。

  第二,社区服务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产业,它与经营性的社会服务业是有区别的。

  第三,社区服务不是仅由少数人参与的为其他人提供服务的社会活动,它是以社区全体居民的参与为基础,以自助与互助相结合的社会公益活动。

  从目前看,社区服务广泛覆盖了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青壮年人和优抚对象、驻社区单位等各类群体,服务项目广泛涉及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保障等内容。

 28.试述社会优抚的特征。

 答:社会优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社会优抚的身份具有限定性。社会优抚的范围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条例和政策来确定,具有明确的法定范围。优待的对象是现役军人(包括武装警察)及其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抚恤的对象包括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疾军人。

  (2)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社会优抚是针对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综合运用各种保障措施,肩负起全面保障的责任。其中军人的伤残抚恤、军官离退休养老制度等,均属于社会保险的范畴;而社区对其家属的照顾及扶持,又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交通方面的优先购票、半价优惠、邮资免费又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

  (3)社会优抚的待遇优厚。相对于其他社会保障对象来讲,社会优抚的待遇比较优厚。这是因为社会优抚的对象特殊,对国家和民族贡献大、牺牲多,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褒奖和优待。

  (4)社会优抚的实施相对规范。对于社会优抚制度,国家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专门的法规对其保障对象、保障范围、保障标准、保障形式、管理体制等内容明确规定,健全规章制度,相对于其他保障项目而言,军人保障制度在实施中比较规范。

 6 2016 年 年 1 1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我国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体系的构成。

 答: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社会保障发展的目标,我国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体系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社会保障实体法。社会保障实体法是具体规定社会保障项目的法律规范,是社会保障法的核心内容。为使众多的社会保障项目都有法可依,社会保障实体法应该涵盖所有的社会保障项目。我国社会保障实体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和社会优抚法。

  (2)社会保障组织法。社会保障组织法是规定被授权或被委托履行社会保障职责的组织的设立及其职责、权限等内容的法律规范。各类社会保障组织分别负责社会保障事务的决策、管理、经办、基金运营、监督等项工作。

  (3)社会保障基金法。社会保障基金法是规定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营、管理、监督等内容的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事业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保障法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

  (4)社会保障程序法。社会保障程序法规定社会保障工作程序以及社会保障争议的调解、复议、仲裁等内容。

 5 2015 年 年 7 7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有: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主体是用人单位。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即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就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提供劳动力的被管理的地位;而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管理地位,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的意志。为了保

 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质,因此,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并不是平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

  (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5 2015 年 年 1 1 月试题及答案

 28.试述养老保险的特点。

 答:养老保险具有如下特点:

  (1)强制性。养老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

  (2)补偿性。劳动者所领取的退休金和获得的其他待遇中有一部分是自己所缴纳的保险费的返回,还有一部分是对劳动者劳动贡献的回报,具有一定的补偿性质。

  (3)广泛性。养老保险的适用对象是所有退休、退职的劳动者。养老保险所保障的对象是所有的劳动者,并不进行某种选择和区分。

  (4)社会性。养老保险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

推荐访问: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题库 社会保障 期末考试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