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县高危儿管理工作实施方案3篇

县高危儿管理工作实施方案3篇

发布时间:2022-10-09 14:45:04 来源:网友投稿

县高危儿管理工作实施方案3篇县高危儿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县级妇幼保健所高危儿规范管理模式的探讨和评估①王建忠罗英王莉丽高文颖江苏省常熟市妇幼保健所215500中国图书分类号R17文献标识码C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高危儿管理工作实施方案3篇,供大家参考。

县高危儿管理工作实施方案3篇

篇一:县高危儿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妇幼保健所高危儿规范管理模式的探讨和评估①王建忠罗英王莉丽高文颖江苏省常熟市妇幼保健所215500中国图书分类号R1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1- 4411 ( 2013)

 06- 0904- 02; doi:

 10. 7620/zgfybj. j. issn. 1001 -4411. 2013. 28. 02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技术的提高,高危儿存活率明显提高, 但存活者部分却在不同年龄段逐渐出现发育障碍问题,严重影响高危儿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2〕。

 目 前大部分市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都已开展了高危儿的监测与早期干预,但在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大部分还未开展高危儿的规范管理和早期干预。

 由于地域的限制和家长对高危儿知识的缺乏,大部分高危儿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最终可能会影响其智能发育。

 从 2008 年开始,该研究尝试着对高危儿实施管理,制订了包括高危儿纳入标准、管理流程、管理工作要求及各级职责等的管理制度,使高危儿建档数和随访率有了明显的提高。1资料和方法1. 1对象2008 年 6 月 ~2012 年 6 月 在常熟市出生具有高危因素的婴儿, 包括早产、 低出生体重、 巨大儿、 过期产、 病理性黄疸、 先天性疾病、 窒息、 动作发育落后、 异常姿势、 肌张力异常等。1. 2方法建立高危儿专案管理, 凡具高危因素的新生儿, 依托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由社区转诊到妇幼保健所儿保科建立档案并负责管理。1. 3规范管理的措施1. 3. 1专职负责从 2010 年 5 月 开始, 妇幼保健所儿保科对高危儿实现规范管理, 由 2 名熟悉儿童发育、 行为、 心理的副由于儿保科专业人员的严重不足,主任医师专门负责, 而正常儿童的体检工作下放至社区卫生院。1. 3. 2建立转诊制度多次举办基层儿保医生的高危儿筛查技能培训班, 每季度进行检查指导, 每月 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搜素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 反馈给基层儿保医生, 督促他们及时转诊。1. 3. 3提供多元化的门诊服务儿进行 AABR、 DPOAE 检测, 高危儿 5 项评估, 常对于刚建卡的高危规体检及咨询; 结束后告诉每位家长以后每次体检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 , 比如:

 3 次育儿讲座时间, 3、6、 12 月 的智能发育评估, 8 月 的视力及血常规检查等; 对于未能及时复诊的高危儿, 有 1 名儿保医生专门负责发送信息及时提醒, 或采用电话咨询。1. 3. 4高危儿知识讲座针对家长所关心的体格发育、 睡眠、 饮食等问题开办专题讲座, 重点是高危因素对孩子将来的危害。1. 3. 5门诊 - 家庭式的干预模式根据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训练项目 , 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语言、 动作、 认知能力等训练, 同时加做按摩和婴儿操, 并要求家长在家里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1. 3. 6高危儿的随访时间12 月 每 2 月 1 次, 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0 ~ 6 月 每月 1 次, 6 ~有利于基层儿保医生及时发现并转诊高危儿 。2结果2008 年 6 月 ~2012 年 6 月 高危儿随访率管理后 2 年与前 2 年比较,高危儿转诊率、随访次数构成比均有明显提高,而未就诊率明显下降。

 见表 1。2. 1规范表 12008 年 6 月 ~ 2012 年 6 月 高危儿规范管理前、 后 2 年随访情况 〔n ( %)

 〕组别高危儿转诊未就诊高危儿随访次数构成比25% ~ 49%0% ~ 24%50% ~ 74%75% ~ 100%规范管理前 2 年1 450( 7. 09)508( 35. 03)274( 53. 94)32. 4820. 9420. 0926. 49规范管理后 2 年2 547( 10. 27)1912( 75. 06)752( 39. 33)3. 628. 5339. 0548. 80χ2619. 93635. 063209. 28331. 57930. 45039. 107P 值< 0. 001< 0. 001< 0. 001< 0. 001< 0. 001< 0. 001注:1 高危儿的随访次数构成比 = 实际就诊的次数/应该就诊的次数;2 规范管理前、后 2 年的出生人口分别是 20 446 人和 24 807 人;3 未就诊为对于高危儿,基层儿保医生已告知家长需转至妇保所但家长未来。①江苏省常熟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2008173〕2. 2随机抽取只随访 1 次的 100 例家长进行失访原居住地太远占 90. 28% , 没因的调查 ( 电话随访)·409·中国妇幼保健 2013 年第 28 卷

 时间占 15. 90% , 认为自己的孩子没问题占 69. 80% ,对高危儿不了解占 25. 12% 。2. 3随机抽取 100 例高危儿家长进行转诊原因的调75. 29% 的家长是基层儿保医生告知, 24. 71% 的查家长在出院时由产科医生告知。3讨论国内外研究显示对高危儿进行系统管理、 建立社区干预模式、 定期监测高危儿、 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的危害〔3,4〕, 而高危儿的预后将取决于后天环境、 家庭的教育因素和早期干预的时间、 方法等, 在高危儿的管理和早期干预过程中,家庭成员的共识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该次调查显示:

 69. 80% 的 家 长 认 为 自 己 的 孩 子 没 有 问 题,25. 12% 的家长对高危儿不了解, 而规范管理后, 仍有 39. 33% 的家庭在被告知孩子属于高危儿需要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却没有及时就诊。

 反映出家长们对高危因素对孩子的影响了解不够, 对早期干预的意义和重要性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 需要基层儿保医生在门诊的 时候对家长进行这方面的 宣 教。

 此外, 高达90. 28% 的家长认为居住地太远, 15. 90% 的家长没时间, 在国内老年人承担着育儿的主要任务〔5〕, 对高危儿的不了解加上交通不便必然会影响他们的随访次数。

 目前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绝大部分还未开展高危儿的规范管理, 大部分高危儿童散落在各地的社区保健所和一些早教机构, 而社区保健所由于人员、 技术、 门诊时间的限制, 所提供的服务仅限于常规的体检指导; 早教机构的人员不具备医学相关的早期干预〔6〕( 2010 年)

 的调查显示, 即使在知识, 郭淑娟等经济发达的上海, 在二级妇幼保健机构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工作目 前还处于一个事实上的相对 “真空” 地带, 所以家长对高危儿的认识不足加上高危儿社区干预模式的缺乏是造成目前大部分高危儿得不到早期干预的主要原因。

 从 2008 年开始, 该研究尝试着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开设高危儿的早期干预, 最大限度地满足高危儿的就近干预, 由于专业人员紧缺, 所提供的服务有限, 高危儿随访次数构成比超过 50% 的仅占 46. 58% 。

 从 2010 年 5 月 开始, 在行政干预下, 县妇幼保健所对高危儿实行规范管理, 管理后的 2 年内, 专职儿保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加上多次的高危儿知识讲座, 家长对高危儿有了更多的理解, 增加了家长随访的依从性, 使高危儿随访次数构成比超过 50% 的人数提升到 87. 85% 。

 经过 4 年的努力, 干预后的高危儿在 1 岁时的智能检测结果显示:

 除大运动和个人交往能区接近正常婴儿水平外, 其余适应性、 精细动作和语言上赶上甚至略超正常婴儿, 干预组五大能区的发育与正常婴儿组相当( P >0. 05)

 ( 详见 《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影响的研究》)〔7〕。

 调查显示:

 75. 29% 的家长是基层儿保医生告知, 24. 71% 的家长在出院时由产科医生告知, 这需要在社区、 产科病区积极开展更有效的高危儿宣教, 面对面进行预后风险告知, 提高家长对高危儿监测及主动要求医学帮助的意识。大部分 ( 75. 29% )

 的高危儿转诊是由基层儿保医生告知的, 为了提高转诊率, 该研究多次举办社区儿保医生培训班, 内容包括:

 高危儿的五项筛查、 婴幼儿发育行为异常的鉴别、 高危儿的管理流程等, 不仅强化了高危儿的系统管理, 还从基础上充实更新社区儿保医生的专业知识, 加上定期的考核并奖惩、 督促, 提高了社区儿保医生对高危儿的鉴别能力和转诊率。

 规范管理后 2 年与前 2 年比较转诊率由原来的35. 03% 提高到 75. 06% , 未就诊率由原来的 53. 94%降到 39. 33% 。目前, 该研究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开设高危儿的规范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农村, 由于距离太远, 交通不便, 一部分高危儿仍散落在社区卫生院, 如何使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技术惠及到这些孩子, 这是今后应致力的一个方向。4参考文献1鲍秀兰 . 重视高危儿的发育风险和早期科学干预对策〔J〕 .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 19 ( 5)

 :

 3932彭晓珊, 郑淑卿, 宋丽霞 et al. 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观察〔J〕 . 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 24)

 :

 33933郭雯, 俞洁, 陆峰 et al. 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生长发育近期影响的研究 〔J〕 .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8)

 :

 11634Bassler D, Robertson CMT, Kirpalani H. Early interventionsinvolving parents to improve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ofpremature infants :

 A meta - analysis 〔J〕 . Journal of Peri-natology, 2009, 29 ( 5)

 :

 3435刘湘云, 陈荣华 . 〔M〕 .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3:

 252 ~ 2596郭书娟, 曹丽娟, 李云 et al. 上海市 0 ~ 3 岁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服务的现状调研 〔J〕 . 中国妇幼保健, 2010,25 ( 8)

 :

 11037王建忠, 罗英, 高文颖 et al. 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影响的研究 〔J〕 . 中外妇儿健康, 2011, 19 ( 4)

 :210( 2012- 10- 27收稿)〔编校徐强〕·509·王建忠等县级妇幼保健所高危儿规范管理模式的探讨和评估第 6 期

篇二:县高危儿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县高危儿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草稿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关于“面向基层、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切实有效的开展全县高危儿的保健筛查工作,县卫健委决定成立“XX县高危儿管理中心”,并以管理中心为着力点全面推进高危儿管理工作的开展及落实。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高危儿的管理保健工作与母婴保健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发现一例,管理一例,最大限度降低残障儿童比例。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施策、分级管理的综合防治工作原则。

 二、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高危儿的网络化管理工作,对发育障碍儿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源头上提高儿童的发育及发展质量,降低残障儿童比例,提高可治愈致残性疾病的早期治疗比例,改善高危儿的最终发育结局,促进高危儿身心健康发长。

 (二)具体指标

 1、高危儿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合格率 95%;

 2、高危儿双向转诊率达到 95%;

 3、高危儿管理建档率达 95%。

 三、组织领导和机构职责

 (一)成立组织机构

 1、成立 XX 县高危儿管理中心领导小组

 为确保工作有序展开并取得实效,XX 县卫生健康委成立“XX 县高危儿管理中心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XX

 XX 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副组长:XX

 XX 县妇保院院长

 XX

 XX 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成

 员:XX

 XX 县卫生健康委疾病防控与妇幼老龄健康股股长

 XX

 XX 县妇保院副院长

 XX

 XX 县妇保院儿保科主任

 XX

 XX 县妇保院妇产科主任

 XX

 XX 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

 XX

 XX 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

 XX

 XX 县卫生健康委科员

 2、成立 XX 县高危儿管理中心

 为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全面落实,成立县高危儿管理中心,中心设在 XX 县妇幼保健院,人员如下:

 主

 任:XX

 副主任:XX

 成

 员:XX、许健慧等县妇保院儿保中心全体人员

 (二)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统筹安排全县高危儿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将工作内容常态化、规范化,逐步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

 2、县高危儿管理中心工作职责:负责全县高危儿的专案管理工作,监督并协助各医疗保健机构高危儿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持续的理论及技术支持,定期到基层进行工作督导,对高危儿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考核,收集整理质控数据;定期召开全县高危儿管理质控会议,点评及改进全县高危儿管理工作;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县高危儿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3、设有产、儿科、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医疗保健机构、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工作职责:负责对本院和本辖区内高危儿进行筛查、登记、管理及转介,认真完成 XX 县高危儿管理中心的各项考核指标,积极派遣优秀骨干参加高危儿管理技能培训,向县高危儿管理中心提供质控数据,收集特殊疑难案例并汇总,接受县高危儿管理中心领导小组对于高危儿管理工作的

 管理及监督。

 四、工作任务

 (一)高危儿筛查及转介

 1、设有产、儿科、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防保站,依据《XX 市高危儿管理工作规范》,对 0-3 岁的婴幼儿进行高危因素的筛查;做好高危儿登记、转诊、追访及宣教工作,并将高危儿信息上报至县高危儿管理中心。

 2、县高危儿管理中心对上报的高危儿进行专案登记、生长发育监测、咨询指导、神经心理评估、早期干预及转诊、结案。对符合转介标准的高危儿,应携带高危儿管理档案转介至市高危儿管理中心(XX 市妇幼保健院)进一步随访管理。对符合结案标准的高危儿转入当地儿童保健系统继续管理。

 3、县高危儿管理中心(XX 县妇幼保健院)指导开展高危儿专案管理的医疗保健机构开展高危儿管理工作,持续提供技术支持。对由各医疗保健机构转介的高危儿依据《XX 市高危儿管理工作规范》进行诊断性评估,依据病情制定干预方案,诊断明确且符合双向转诊标准的高危儿转介至当地高危儿管理部门继续管理及干预治疗,直至结案,符合专科转介标准的高危儿进行专科转介,并进行专案登记。

 (二)质量控制及管理

 1、县高危儿管理中心负责每年召开一次全县高危儿管理质控会议,负责对各医疗保健机构的高危儿管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对上一年度在高危儿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讨论,并持续改进。

 2、培训考核制度

 县高危儿管理中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高危儿管理技术培训,培训对象为各医疗保健机构高危儿管理人员,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采取理论与技术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做到考核培训率 100%,合格率达 95%以上(理论考核 80 分达标,技术操作考核 90 分达标),每次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改进。记录考核情况并保留印证材料。培训及考核不达标者上报县高危儿管理中心领导小组,在质控会时进行点名通报。

 (三)督导检查

 将高危儿管理工作统一纳入为全县妇幼保健系统督导检查内容。

 五、高危儿的管理促进及行政干预

  1、人员配备:要提高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资质(能力)。卫生院、防保站应配备1-2 名专(兼)职的医护人员担任儿童健康体检、保健宣传和管理工作。

 2、加强高危儿工作的宣传:要加强宣传,提高医护人员对高危儿的认识,掌握高危儿的管理、指导要求,共同做好对高危儿的上报、治疗、指导及管理。

 3、提高高危儿的专案管理质量:卫生院、防保站要严格按照高危儿专案管理方法及标准进行规范的管理和进行科学的家庭指导。要进一步抓好高危儿的管理质量,提高正确诊断率、治疗率、家庭指导率、专案管理率,高危儿管理率达百分之百。

篇三:县高危儿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儿童专案管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吴虹

 对 象•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中重度营养不良、 单纯性肥胖、 中重度贫血、 活动期佝偻病、 先心病等。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家庭访视:

 尽量在出院当天访视, 并且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增加访视次数(如体重在2000克以下或体温不正常、 生活能力差者) 。对于这类新生儿给予额外的指导 对于这类新生儿给予额外的指导• 喂养指导• 保温指导• 护理指导

 喂养指导——早产儿• 必须强调母乳喂养;• 对吸吮力弱的孩子, 可将母亲的奶汁挤在杯中,用滴管喂养。

 逐步增加喂奶次数; 观察体重的增长;• 对32周以内的早产儿, 每次滴管喂养前, 母亲可将小手指(洗净后)

 放入早产儿口中, 刺激和促进吸吮反射的建立, 以便主动吸吮乳头;• 注意食具和手的卫生。

 保温指导——早产儿•定时测体温:

 每4~6小时测一次, 作好记录(每日体温正常应波动在36℃~37℃之间)

 。•室温应保持在24℃~26℃。

 在换尿布时, 注意先将尿布(用暖水袋) 加温。先将尿布(用暖水袋) 加温。•新生儿保温可将热水袋或用装热水的密封瓶放在两床被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婴儿皮肤)

 , 以婴儿手足温和即为适宜。

 保温指导——早产儿• 无上述条件者, 可将婴儿直接贴近成人身体保温。• 体重≥2000克的婴儿, 脐带脱落后每日可洗澡,室温最好在28℃左右, 盆浴水温应调在38℃~40℃为宜, 一切浴巾、 衣物应预热后使用, 出浴后应先将婴儿头部擦干。

 护理指导——早产儿•观察新生儿吃奶、 精神、 面色、 呼吸、 哭声、皮肤(注意黄疸、 硬肿)

 及大小便性质和次数, 并嘱家长如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或到医院检查到医院检查。

 若需吸氧或静脉输液须随时监若需吸氧或静脉输液须随时监测, 应转诊至上级医院。•每次换尿布或做其他护理时, 动作要轻柔迅速, 以免婴儿受凉。

 护理指导——早产儿• 注意更换婴儿的体位, 定时翻身、 侧卧。

 吃奶后应将婴儿头部侧向右边, 以免吐奶或吐奶后吸入呼吸道中。• 注意观察脐部情况。• 新生儿满2周及28天时各测一次体重, 但要注意保暖。

 对满月体重增长不足600克者应分析原因, 进行指导, 必要时转诊。

 营养不良儿童管理管理对象满月体重增长不足600克者。生长监测中连续2次体重不增或下降的儿童。低体重、 消瘦、 发育迟缓儿童。

 营养不良的判断• 体重低偏• 体重不增• 体重下降

 咨询指导询问分类建议生长曲线上升了 吗?升了 吗?曲线向上继续合理喂养曲线平坦曲线低偏寻找原因, 予以指导发现并纠 正不良的饮食行为下红区者转入营养不良专案管理, 1个月 后复诊曲线下斜

 -2-1

 -2-1

 -2-1

 -2-1

 -1-2

 营养不良的分类• 体重低下(年龄别体重低于中位数-2个标准差)

 ,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急性或近期营养不良。• 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高低于中位数-2个标准差)

 ,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慢性长期营养不良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慢性长期营养不良。• 消瘦(身高别体重低于中位数-2个标准差)

 , 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管理方法• 对营养不良的儿童进行专案登记, 加强管理;• 详细询问喂养和患病情况, 分析体重增长不良的原因, 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 每月随访一次, 检查时准确测量体重, 并对测每月随访次检时准确测量体重查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并对测• 连续三次随访, 体重曲线与标准曲线平行或上升者可以结案, 重新纳入健康儿童管理, 否则转上级儿童保健部门营养门诊。

 干预措施• 对营养缺乏者, 要分析营养不足的原因(可从辅食添加、 饮食习惯、 食欲状况及疾病等方面进行分析)

 , 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及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有条件者可根据孩子的年龄计算出应有的入量, 进行膳食评估及营养计算, 解决入量不足或有关营养素不足等问题。• 对由于感染所致营养不良的儿童, 针对感染的病因给予及时治疗, 对反复感染的儿童, 可选用调节机体免疫力的药物, 以达到减少和控制感染的目的。

 干预措施• 对由于照顾不当所致的营养不良儿童, 要采取综合措施, 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和有关常识识, 尽可能给孩子创造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儿童管理活动期佝偻病•凡年龄在2岁以下儿童, 有VitD缺乏的高危因素,有临床症状及体征有临床症状及体征, 可考虑诊断;可考虑诊断•确诊需血生化, 骨X摄片。

 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儿童管理 治疗及结案• 维生素D治疗量, 服药一个月后复查, 显效者(神经系统症状消失、 体征减轻)

 再服三个月维持量,以巩固疗效以巩固疗效, 三个月后可酌情结案。三个月后可酌情结案• 维生素D治疗量, 服药一个月后复查, 若用药后症状、 体征消失即可结案。

 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儿童管理 转诊• 维生素D治疗量, 服药一个月后复查仍无好转,应考虑有应考虑有无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需转儿科内抗维生素 性佝病需转科内分泌门诊诊治。

 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的管理•贫血是由于病理情况引起的血红蛋白降低, 其最常见的原因是缺铁。

 缺铁性贫血是铁缺乏症的严重阶段, 6-24个月的儿童中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 缺铁性贫血必须补充铁剂方能治愈。

 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的管理 判定标准•绝大多数营养性贫血是缺铁造成的, 因此可以用血红蛋白水平指示缺铁性贫血的程度。•0-6岁儿童血红蛋白在11克/分升以下为贫血,0 6岁儿童血红蛋白在11克/分升以下为贫血,低于7克/分升为严重贫血。•一旦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1克/分升, 体内铁储备已经处于耗竭状态。

 看化验单HCT

 <33-34%MCV < 80MCH < 26

 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的管理检测时间婴幼儿期:

 6~8、 18、 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次 。

 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的管理治疗方法•儿童一旦出现缺铁性贫血, 必须通过补充铁剂进行治疗铁剂进行治疗;•血红蛋白在11克/分升以下的贫血患儿,需连续服用铁剂至少3个月, 以纠正贫血并补充铁储备, 同时进行饮食调整。

 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的管理 复诊对贫血患儿, 应在补充铁剂和叶酸后1周和4周复诊1周和4周复诊。

 复诊的目的是观察疗复诊的目的是观察疗效, 调整治疗方案。

 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的管理 转诊• 经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可疑为非营养性贫血的患儿;• 补充铁剂和叶酸后1周复诊血红蛋白继续下降;• 补充铁剂和叶酸4周后复诊血红蛋白未上升。

推荐访问:县高危儿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工作实施方案 管理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