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音乐的起源9篇简述音乐的起源 第四章 中外流行音乐欣赏第一节流行音乐概述一、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流行音乐(Popularmusic)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述音乐的起源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简述音乐的起源
章中外流行音乐欣赏 第一节 流行音乐概述 一、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通俗音乐。流行音乐起源于欧洲,后来在美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它的器乐作品节奏鲜明,风格多样,演奏方法繁多,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声乐作品直接反映生活、易于传唱、演唱不拘一格。从欧美流行音乐的产生发展过程来看,大致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萌芽阶段,出现了游吟歌手。文艺复兴是流行音乐的成长期,十八世纪的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早期,就已经有轻松、活泼的音乐作品出现。在亨德尔和莫扎特的创作中,开始出现大量精巧、流畅、天真而又活泼的作品。大大突破了以往音乐的典雅、纯正的宗教性,在音乐风格和功能上为流行音乐开了先河。巴洛克时代欧洲许多城市出现了带有音乐的通俗喜剧;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了反映革命内容和重大事件的流行歌曲。19世纪末,是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时期。黑人音乐对现代流行音乐带来了深刻影响;拉丁美洲的舞蹈音乐受欧洲音乐的影响,在旋律、节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伦巴、桑巴、康加等流行舞曲,美国出现了歌唱剧团,生产了大量的流行歌曲创作者,当时的歌曲《老乡亲》《啊!苏珊娜》等至今仍广为流传。
20 世纪,美国黑人爵士乐作为现代流行音乐的先驱迅速兴起,这种发祥于路易斯安娜洲的新奥尔良市,在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基础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乐成份的全新的音乐形式,以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阶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被认为是欧美现代流行音乐的开端和 20 世纪世界音乐文化最重要的现象之一。作为美国的一种流行音乐,它对世界影响之广、之深、之久是任何其他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不能与之匹敌的。接着,一战后诞生的“乡村音乐”在 30 年代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乡村音乐具有浓郁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以小提琴和吉他作为主要乐器,表演上说唱结合,自弹自唱;音乐上旋律简单,风格淳朴,同时吸收了许多民间的曲调。直到今天还在世界流行乐坛占有重要地位。50 年代后,现代科技电子工业的发展,为流行音乐的发展、传播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摇滚乐成为最受青少年欢迎的音乐形式。埃尔维斯·普莱斯利、鲍勃·迪伦、滚石、披头士等一大批巨星的出现使现代流行音乐进入到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
在我国,流行音乐的源头也可以追溯到很远。如先秦的“郑卫之音”、明代以后随着城市发展而产生的一些城市民歌,宋朝的“ 凡有井水处,皆歌柳郎词”也是当时流行歌曲普及的真实写照。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 80年左右的历史。1927 年黎锦晖创作了《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紧接着,一批音乐人先后加入了流行歌曲的创作。主要有:黎锦光的《采槟榔》、《夜来香》;陈歌辛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姚敏的《蔷薇蔷薇处处开》、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等。在演唱方面,则有周旋、白虹、龚秋霞、姚莉、李香兰、李丽华、王人美、欧阳飞莺等人,构成了中国流行歌星的原生代。30年代成为我国流行音乐第一个繁荣时期。由于历史原因,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被中断了,一直到 70 年代才再次兴起。新时期的内地流行音乐虽然只有短短 20 多年,但也经历了“翻唱风”、“西北风”、“摇滚热”、“94 新生代”、“网络歌手热”、“超女热”等多个发展阶段,
流行音乐从一个被社会意识形态所批判的对象变成了被大众广泛接受的一个初步形成规模的娱乐产业。此外,在现代中文流行音乐范畴内,来自于香港的粤语流行歌曲和台湾的国语流行歌曲构成了中国流行音乐主要的两大色块。
流行音乐——爵士乐
流派 形式 时间 风格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前身 布鲁斯
约 20 世纪前
由“"田间呼喊"的独唱形式发展而来,无固定段数,可即兴演唱多段
威廉·汉;B·B·金;约翰·李·胡克
拉格泰姆
19 世纪末
具有复杂的切分
斯科特·乔普林;詹姆斯·斯科特
《枫叶拉格》
爵 士 乐 新奥尔良爵士乐
19世纪90年代
集体即兴演奏
查尔斯·博尔登;杰利·莫顿
《波特王跺脚舞》
芝加哥爵士乐
19世纪90年代
增加了萨克斯管,音乐更加紧凑、激烈
比克斯·贝德白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摇摆乐
20世纪30年代
由大乐队演奏,带有黑人风格,并极具舞蹈性。
本尼·古德曼;埃林顿公爵
比博普
20世纪40年代
旋律不连贯,节奏支离破碎,拍子含蓄,和声变化频繁。
查理·帕克;迪齐·吉列期匹
冷爵士
20世纪40年代末
音调轻柔、淡雅,音质柔和干爽
迈尔斯·戴维斯;戴夫·布鲁贝克
硬博普
20世纪50年代
节奏强劲,风格狂放,讲究合奏、合唱
索尼·罗林斯;阿特·布雷基
自由爵士 20世纪60年代 采用自由调性,具有全新的节奏概念,将世界音乐融入其中,把乐音概念扩展至噪音。约翰·科尔特兰
摇滚爵士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摇滚乐和爵士乐结合 "血、汗和泪"乐队;"芝加哥"乐队
拉丁爵士 20世纪30年代 在爵士乐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打击乐器,将复杂的拉丁节奏渗入到爵士乐之中。
斯坦·盖茨 《来自伊潘尼玛的女孩》
融合爵士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在爵士乐的基础上融合了摇滚乐、世界音乐等成分,大量的使用电声乐器和电子乐器。赫比·汉恩考克
酸爵士 20世纪80年代末 爵士乐与嬉蹦乐(Hip-Hop)结合 吉尔斯·彼得森
流行音乐——乡村音乐
流派 类型 时间 风格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乡村音乐
山区音乐 20 世纪 20年代 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有较浓的乡土气息。
吉米·罗杰斯
西部摇摆 20 世纪 30年代 集合了舞蹈节奏、提琴音色、大乐队阵容、爵士唱法和架子鼓、失真吉它的新型风格 鲍勃·韦尔斯
蓝草音乐 20 世纪 40年代 多声部音乐,伴奏乐器班卓琴等。
蓝草男孩乐队
新时期的乡村音乐 20 世纪 70年代 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以及较浓的乡土气息;演唱中使用较多鼻音,有时还使用滑音等各种演唱技巧;伴奏以传统的班卓琴和提琴而独具特色。
约翰·丹佛;肯尼·罗杰斯 《乡村之路》;《露西尔》
流行音乐——摇滚乐
流派 类型 时间 风格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美国摇滚乐前身
节奏布鲁斯 20世纪70年代 声音有力,节奏持续不断、向前推进。保留了黑人音乐即兴演奏的传统。
埃里克·克莱普顿;翠西·查普曼《改变世界》《给我一个理由》
叮砰巷歌曲 19 世纪末 内容以爱情为主,充满浪漫情调,或略带怀旧、伤感,或比较欢快、风趣;通常由职业歌手按谱演唱,讲究声乐技巧,有乐队或小合唱队伴奏。
平·克劳斯比;杰若米·科恩;理查德·罗杰斯;乔治·格什温 《老人河》》《音乐之声》《蓝色狂想曲》
美国摇滚乐
主流摇滚 20世纪50年代 节奏变化快,反拍力度厚重;演唱风格强劲有力。
小理查德 《露西》
温和摇滚 20世纪50年代 结合了波普的成分,形成了比较温和的摇滚乐风格。
埃尔维斯·普莱斯利 《想你、要你、爱你》;《温柔地爱我》
山区摇滚 20世纪50年代 摇滚乐与山区音乐结合而成,与主流摇滚一样具有强烈的、不断向前推进的节奏,只是强烈程度有所减轻和冲淡,不用呼喊的演唱方式。
"埃弗利兄弟"演唱组
民谣摇滚 20世纪60年代 反映当时青年的情感愿望,表达对人生、社会、及世界的看法。比 50 年代摇滚乐在思想深度更进一层。
鲍勃·迪伦 《随风飘逝》
英国摇滚乐
英国摇滚乐 20世纪60年代(披头士)
温和、精美,很少反叛性。
披头士乐队 《昨天》;专辑《佩伯军士的孤心俱乐部乐队》
英国摇滚乐 20世纪60年代(滚石)
粗犷、猛烈,发展了主流摇滚中的强劲风格。
滚石乐队 专辑《乞丐盛宴》;《任血流淌》
第二节
作品欣赏 [ 作品欣赏]
弯弯的月亮 [ 作品简介] 《弯弯的月亮》是中央电视台的电视音乐片《大地情语》中的一首插曲,李海鹰作于 1989年。当时李海鹰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写出了曲子,可谓“神来之笔”。这首歌通过对典型的南国水乡风景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现代文明与古老风情的交融与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惆怅情怀。
[ 作者简介 ] 李海鹰,中国著名作曲家。1954 年生于广州。从小喜欢音乐,很早就开始显露音乐才华。李海鹰创作过一系列有影响的影视音乐作品。代表作:《弯弯的月亮》、电视剧《外来妹》的主题歌《我不想说》、电视剧《一路黄昏》的主题歌《走四方》、电视剧《女人天生爱做梦》的主题歌《我的爱对你说》、《七子之歌--澳门》、《幸福得像花一样》主题歌《爱如空气》等等。在这些歌曲的创作中,他集作词、作曲、编曲于一身,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歌曲一经播出便大受欢迎,被广为传唱,流行范围很广。他还为电影《鬼子来了》、《赛龙夺锦》等写歌编曲。
[ 演唱者简介 ] 刘欢,1963 年 8 月 26 日生于天津,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方音乐史》教授。从 1986年一曲《少年壮志不言愁》到今天,刘欢创作和演唱了许多广受大众欢迎的歌曲,他的音乐达到了中国流行音乐少有的最广泛的流行度,既能被古典音乐界承认,同时又能被广泛的大众所认同。是当今中国流行乐坛最受听众欢迎、最具代表性的歌手!他的演唱气势磅礴、情感炙热,具有感染力。其中《弯弯的月亮》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中国流行音乐最具经典意义的作品之一。其他代表作有《心中的太阳》《弯弯的月亮》《亚洲雄风》《好汉歌》 《千万次的问》《从头再来》《少年壮志不言愁》《你是这样的人》《绿叶对根的情谊》《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 欣赏提示] 《弯弯的月亮》这首歌曲带有广东乡土特征,旋律真挚优美,文人气息浓重。第一段主要写景,用一组慢慢转换的镜头,由远及近,步步推进,由虚到实,由景入情,引出诗人幻觉中的“阿娇”。第二段侧重抒情,仿佛看到阿娇摇着船、唱着歌的动人场景。第三段揭示主题,道出使人感到惆怅、忧伤的原因:“只因为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表达出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现代人对故土的赤子之心。
歌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段式。所谓的单三部曲式就是在结构方面,有三个明显的相对完整而独立的段落组成,即:呈示的第一部分,发展的第二部分和结束的第三部分。当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音乐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时叫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当第三部分不再现
第一部分内容并与其它段落形成对比时,则称为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弯弯的月亮》的基本图式如下:
A
B
A
主题材料的呈示
新素材
主题材料的再现
A 段从“遥远的夜空”开始,是主题素材的呈示;B 段采用了新素材。四小节的“WO”的衬词是它的引入部分,“我的心充满惆怅…穿透了我的胸膛”为主体部分,和 A 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意蕴悠长,耐人寻味。使音乐获得一种总结、升华的感觉。C 段回到“童年的阿娇”和“衬词”之后结束。
A 段共有四段歌词,采用了分节歌形式和顶针续麻的民谣创作手段,用叙事手法娓娓道来。分节歌是指一个曲调配上多段的诗句组成的歌词,并且歌词常常押韵;“顶针续麻”是修辞学上的常用辞格之一。其特点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局的开头,俗称“顶针续麻”。A 段音乐主题总是从低音“5”往上扬起,幅度或长或短,短的如:“遥远的夜空”只有三拍,长的如:“有一个弯弯的月亮”有五拍,更长的是“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有八拍。这个音乐主题美丽而且意味深长,营造了诗话的场景。
A段演唱两遍后,出现的 4-5 小节的乐句,旋律几乎在 5321 这几个音上徘徊,衬词与二度前倚音运用虽然出现了几小节,但非常有韵味,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既是前面歌曲的补充与发展,又是主题音调的回。歌曲回到 A 段重复两遍后又一次回到这个补充乐句。
B 段中也有四个小节,与 A 段的补充乐句风格一致,不仅起到了与 A 段的连接作用,而且也为进入 B 段的高潮部分起到了导入的作用。B 段旋律多在高音区,在配器上使用了可以充分展现音色的埙,加上刘欢的演唱处理,使其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华彩乐段。
B 段的中间段加入了两处平滑的曲调,音乐柔和流畅,旋律上的级进下行对 A 段中主题较多的跳进起到了填补的作用,也形成了旋律上的对比。歌中“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耐人寻味,意义悠远深长,含蓄而又深沉地将感情的抒发和艺术家对时代、社会的责任融为一体。
[作品欣赏作品欣赏]
阿姐鼓 [ 作品简介]
《阿姐鼓》是第一张在全球 56 个国家同步发行的中文唱片,赢得无数国际赞赏:英国《Q》杂志全年度《五张最佳 WorldMusic 唱片之一》,美国录音协会《经典唱片奖》。它将迷人的东方情调与人文的真善美主题完美融合,是 90 年代流行歌曲民歌化潮流中的代表作品。
[ 作者简介 ]
何训田,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作曲指挥系主任。他创立的 RD 作曲法被世界公认是划时代的音乐改革,是中国第一位用自己的音乐理论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平仄》、《梦四则》、《感应》、《天籁》、《黄孩子》、《阿姐鼓》、《央金玛》。德国德累斯顿弦乐团,英国 BBC 交响乐团,东京交响乐团,多伦多交响乐,美国纽约新乐乐团和香港管弦乐团等演奏团体曾为他的作品在欧美作世界首演。他是华人音乐史上第一位创下全球 56 国同步发...
篇二:简述音乐的起源
江农垦师专学报 2000 年第 3 期浅 析 音 乐 的 起 源金 润 锦(黑龙江农垦师专艺术系, 阿城 150301)摘 要:音乐的起源是人们追寻、探究已久的课题, 本文概括了从古至今, 由中到外众说纷纭的起源说。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 只有源于生活、源于劳动的社会实践, 最能反映音乐起源的本质。关键词:音乐起源;劳动;本源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641(2000)03—0062—04 劳动创造了人, 人类的进化则是不断劳动的结果。
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创造着精神财富。
音乐, 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 更确切地说,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传述历史始于有语言、文字之后, 而作为音响艺术的音乐, 即便有了文字, 当初也难以确切地记载下来。
现代人们了解最初的音乐, 主要是依靠出土文物和遗留下来的少量文字记载(可能记载不详或未必准确, 或多是神活与传说)来研究, 或从“ 比较音乐学”(据现存的仍处于原始状态的种族, 进行相对的比较或推测)角度来揣摩。学习, 了解音乐历史, 是音乐教师及音乐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 以利于增强对音乐实质的理解, 提高艺术修养。
为此, 我们首先应去追寻音乐的源头, 弄清音乐最初的样子, 理解它纯正的含义, 这样, 我们才能懂得它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一、古今中外的音乐起源说 音乐究竟是怎样起源的? 古往今来的众多学者都对此做过无数次的长期研究和探索, 对这一问题说法不一, 曾做出各自不同的解释, 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巫术起源说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 人类为了生存, 不得不群居生活, 有着极为简单的生产关系, 即共同共劳, 平分劳动成果。
在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下, 原始人为了求生存, 必须与险恶的大自然苦斗。
在不能战胜, 也无法解释大自然的某些现象时, 就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 原始人把精神力量神秘化, 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巫术。
法国的音乐学家孔百流主张音乐是从原始民族巫术中产生出来的。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也有类似的观点, 认为“ 歌舞之兴, 其始于古之巫乎?”认为音乐起源于远古的巫术。(二)阴阳说《吕氏春秋·仲夏记》记载: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 本于太一。
太一出两仪, 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 合成乐章……先王定乐由此而生。
认为音乐起源于阴阳变化。(三)感情说远古人类也是有感情的, 孙家寨舞蹈纹陶盆的群舞, 互相拉着手跳舞, 这就是感情的表达方式。远古人类在获得猎物以后, 常常聚集在一起以歌舞庆贺, 也就是娱乐, 现在世界上比较原始的民族中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
荀子说:“ 夫乐者, 乐也, 人情之所以必不免也。
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 行于动静, 而人之道, 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
他认为音乐产生于人类对于快乐的需要。我国的《史记》指出:“ 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
……乐者, 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于人心之感于物也”。《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了四段民歌起源的传说, 都说明歌曲是由于表达感情的62
需要而产生, 如“ 壮音” 一段就是其中一个充满感情的音乐传说。
由引可见 , 音乐是人类表达抒发情感的最初外在表现表式,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艺术论》)。(四)语言抑扬说人是有血有肉、感情丰富且极为细腻的高级动物。平时人们在语言交流中, 说话是平和、稳定、均匀的。
一旦情急时, 随着血压的上升, 心跳的加剧, 人们不自觉的激动、亢奋, 由此便会导致神经的高度兴奋、激昂, 从而发生语调变化。
声音随着气息的时急时缓而或轻或重, 把声音的高低起伏连结起来, 就成为歌曲, 这就是音乐的语言抑扬说。法国哲学家卢梭及英国哲学家史宾塞, 主张人类在感情兴奋、激动时所产生的昂扬语调即是歌曲。我国的《毛诗序》中也有相同的观点:“情动于中而形于音、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十九世纪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等亦赞同此说, 他们认为叫卖吆喝声大都成为旋律, 由此可见音乐与语言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五)模拟自然说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客观存在的声响, 如虫叫、鸟呜、风声、雨声、动物的吼声、流水声……, 此说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音乐出版家克罗威斯特认为, 人类从这些自然的音响中得到灵感, 因而创造了音乐。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也认为, 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 我们是模仿禽兽的小学生。
从蜘蛛那里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那里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那里学会了唱歌。
据说布衣族人祈祷小米丰收歌, 就是其祖先从瀑布声中模仿而来的。(六)异性求爱说以“ 进化论”闻名于世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 音乐起源于鸟鸣声。
史前动物往往以鸣声追求异性, 声音越优美则越能吸引异性, 于是争相发出更动听、悦耳的声音。
动物, 特别是鸟类的鸣声已具有乐音或节奏的因素, 大自然不少鸟类的呜叫是有固定音程的, 如杜鹃、百灵等, 三度、四度音程最常听到, 所以原始音乐音程的形成可能有模仿鸟鸣的因素。
最古老的吹奏乐器骨笛和陶埙, 其发音高度与鸟鸣非常相近。
达尔文由此联想到音乐的起源, 认为声音是语言以前的音乐, 更是雌雄择偶的手段, 原始民族中有些部落的歌就是模仿鸟叫声音, 小鸟啁啾, 鸣声动人, 这一学说在当时曾轰动一时。(七)信号说德国的音乐心理学者修顿普佛在其著作《音乐的起源》中提到 , 原始时代人们为了与远方联络, 相互喊叫所发出的声音若保持一定的时间, 则演变成音乐。
男女老幼几个人同时叫喊则会发出八度音程, 在同一时间更多的人叫喊即产生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于是产生识别音高的概念。(八)本能说婴儿生下来就会吮吸母亲的乳头 ;一遇强光人就会眯眼或闭眼躲避以减少刺激;手触模到滚烫的东西会迅速速拿开……这些都是人的本能行为, 因此一些人认为音乐是与生俱来的, 也是人的本能的一种释放。纵观上述各种看法, 虽然莫衷一是, 各有道理, 但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地弄清音乐起源的问题, 他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加深、丰富了我们对音乐形成的认识。
从历史唯物论观点出发, 笔者认为, 音乐起源与劳动生产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 源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劳动, 最能揭示音乐起源的本质。 二、生产劳动是产生 、创造音乐的根源 尽管古今中外对音乐的起源出现过众说纷纭的多种说法, 但终究没有离开人们与生存环境、自然现象的观察, 没有脱离切身的生活体验, 而且更多的是在生活和劳动实践中的直接感受。我国古代哲学家多主张模拟说, 模拟说包含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将音乐形象从属于音响原型, 将主观从属于客观, 但却带有机械唯物反映论所具有的缺点, 而流于否定艺术思维的独立性, 否定它的社会效能和艺术的概括作用。
他们不懂得音乐起源与劳动生产的密切联系, 仍只是片面的从天性本能出发, 而不是从社会实践的观点出发来解释模拟的动机。马克思主义认为“ 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所谓彻底 ,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音乐的起源, 则应该相信它与人类劳动有着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联系。
劳动创造63
了人类本身, 也创造了音乐之所以产生并赖以存在的一切必须条件, 人们借以歌唱的歌喉, 用以奏乐的双手, 能够欣赏音乐的耳朵以及赖以艺术思维的大脑, 都是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逐步发展而完善的。
反之, 如果没有在劳动中创造并被不断强化了的肢体、器官和脑髓, 音乐艺术的产生便是不可想象的。
劳动还创造了音乐艺术自身, 众所周知,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远古时期, 社会性的集体劳动, 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 如果说音乐有一个起源,那应该是起源于节奏的敲击, 其实, 在最初的阶段, 劳动的节奏和音乐的节奏就是合而为一的 。在古代集体劳动生活中, 人们为了协调劳动动作, 为了减少在劳动中的疲劳, 以及因感受到劳动的欢乐而发出某种劳动呼声, 那就是初期的歌唱。劳动是多种多样的, 如打夯、伐木、舂米、划桨、拉纤等不同劳动产生不同的节奏, 因而伴随着各种不同的劳动而来的音乐也各不相同。
现代民歌中之所以有打夯歌、船夫号子、秧号子等等区别, 也正是由于劳动情况不同所致。在劳动过程中, 劳动工具所发出的音响也可以说是最原始的音乐。
以后由于音乐运用的范围扩大了, 而且不一定直接伴随着劳动过程, 乐器的独立性也随着加强。
于是某些劳动工具就逐渐转化成为专用的乐器, 所以原始乐器又大都与劳动工具或生产用具分不开。
例如最早的弦乐器如“ 管篌”之类, 乃系由捕捉鸟兽的弓逐渐演变而来。从后来产生的乐器中, 也能找到类似的例子, 如大鼓书用以伴奏的“梨花板”就是由破碎的“ 梨铧片”演变而来。
当然, 我们并不认为古乐器全都是脱胎于劳动工具或生活用具, 但其在创造发明之初,经常受到劳动和生活经验的启示却是十分自然的事。结合劳动的呼声, 劳动工具所发出的音响, 再加上劳动动作就构成了原始歌舞的雏型。
原始人在劳动间歇时常常喜欢模仿劳动动作以为娱乐,或者为了叙述一次狩猪的经过而将当时的情景用声音和动作再现出来, 并且加以必要的概括、夸张, 于是就形成了独立的歌舞艺术。《竹书记年》所述“ 击石拊石, 从歌九韶 , 百兽率舞”, 正表现出了原始歌舞的情状。
因此最初的音乐是人类劳动生活的再现, 是从劳动中直接产生的。音乐的形成就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是群体创造的产物, 而不会是某个历史人物轻易而举的个人创造。
正如人类本身的进化经历了成千上万年的岁月一样, 音乐的产生也必然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诚如鲁迅先生所说:“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 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 为了共同劳作, 必须发表意见, 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 都觉得吃力了, 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 , 那么, 这就是创作……, 是`抗育杭育派" ” 。
鲁迅先生这段话, 十分生动又极有哲理,虽然并非专谈音乐, 但联系到音乐起源的问题, 仍然能给人以启迪。法国西南部的拉斯科岩洞, 保存着两万年前穴居的原始人类绘制的牡牛、马、野山羊等动物群的壁画。
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内, 发现了距今至少一万年以前原始绘画艺术遗迹。
证明了在旧时器时代晚期, 人类的审美意识已经形成。据此推理, 人类的音乐观念也应进入某种萌芽状态, 并以一定的音乐形态表现出来。
据现有考古资料, 恐怕只能追溯到新时器时代, 这正是人类文明的曙光在地平线上升起之时, 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音乐, 便也在劳动的母胎中孕育而出。音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着自身的存在形式, 表达着不同时代人们的音乐美学趣味,“音乐只存在变化, 而不存在进化”, 因此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音乐也不是否定式的前进, 而是一个永远不断丰富的过程 。
在今天的地球上, 最原始的音乐和最现代的音乐同样都可以激起人们强烈的生命感受和审美体验。关于艺术起源的问题, 研究的历史已有许多年, 历代哲人学者都冥求苦索, 可以说至今仍未形成一个公认的一致性结论。
事实上, 我们对艺术起源问题的探求并不在于是否能找到一个完满的答案, 而是人们通过对这个问题的不懈追寻, 不断思索艺术的本质和美的本质。“清源”往往有助于“正本” , 它能使艺术创造获得纯洁的动机并产生原始的动力。收稿日期 :2000—02—28 (责任编辑 :韩 卫)64
篇三:简述音乐的起源
起源之巫术说“巫术说” 是西方二十世纪初很有影响的一种艺术起源说。主张此说的学者认为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社会里人们对现实世界看得十分神秘于是举行巫术礼仪活动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是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他们企求用这种特殊的形式对自然界施行魔法控制自然力。那么人类原始音乐艺术就应运而生了。
· 泰勒提出来的。
另一位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美国美学家托马斯·芒罗等都对此说作过广泛研究认为音乐艺术起源于巫术是所有艺术起源中最有说服力和最有生命力的理论。
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古代的野蛮人让这些幻想来塞满自己的住宅周围的环境广大的地面和天空。
”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巫术就走进原始人类的生活舞台。
同类相生 或谓结果可以影响原因。
第二是凡接触过的物体在脱离接触以后仍然要以继续互相作用。
”这就是说在人类刚起步的年代还不具备专门的艺术想象力他们只盲目地把毫无因果关系的巫术和艺术柔和在一起看作是因果关系的借以控制和摆脱神秘莫测、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艺术就这样不自觉地面世了。不过佛雷泽认为这种“艺术”不是我们现在概念的艺术而是指人类控制自然的各种技术手段。
·芒罗则说得更直接 “在早期村落定居生活的阶段巫术和宗教得到了发展并系统化了我们现在称之为艺术的形式被作为一种巫术的工具用之于视觉或听觉的动物形象人的形象以及自然现象下雨或天晴的再现经常是用图画偶像假面和模仿性舞蹈来加以表现这些都称之为交感巫术祈求下雨就泼水祈求打雷就击鼓而符咒则经常被用之于雕刻和装饰被认为能带来好运气和驱逐魔鬼。„„而礼仪的活动说、唱、舞蹈都被用来保证巫术的成功。
这些技巧常有改进 但巫术总是能鼓励艺术的发展。
” 托马斯· 芒罗 《艺术的发展及其它文化史理论》 绘动物就是为了把动物作为魔法仪式和顶礼膜拜的对象。比如画一头野牛就能获得战胜真野牛的魔力。由于艺术具有这般神奇的魔力因此原始人才费尽心力去创作。
论去解释史前洞穴壁画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许多洞穴壁画画在洞穴的深部这显然不是为了展览除了有某种神秘的巫术目的外别的解释很难成立。第二一些地方的岩壁被一画再画形象重迭而它周围的岩壁却一层不染。据推测可能是画了第一幅画后发生了预期的巫术效果给原始人带来了好运气。于是这块有求必应的地方就受到特别重视。所以考林乌德认为用巫术论去解释艺术的起源实际上是用功利论去解释艺术的起源。因为在原始人的心目中它具有极大的功利价值。
当人们对于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还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时 便举行一种狂热的巫术礼仪活动。
体现了原始人强烈情感和期望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样式揉合在这种末分化的活动中如醉如狂虔诚而野蛮热烈而严谨这些与他们的生存息息相关的艺术因此而出现了。所以鲁迅也认为原始人在洞穴中画野牛可能是为了“禁咒野牛” 《门外文谈》 《且介亭杂文》 。但是魔法说不能完整地解释原始艺术的起源。首先有大量的原始艺术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和魔法观念既无内在又无外在的联系。其次巫术礼仪和艺术都属社会意识形态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实践的反映这两都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不是一者决定另一者
篇四:简述音乐的起源
古典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神木县矿区一小张建军
• 一、古典音乐的概念 • 1:广义的古典音乐是指西洋古典音乐,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
2:狭义的古典音乐是指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 二、古典音乐的起源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早在文字发明之前,当我们的祖先由类人猿进化为人,为了使生命个体能够存在和种族能够延续,在人类必须从事的两项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劳动和生殖中,随同工具的使用和语言的产生,就孕育了音乐。事实上,人的左、右脚行走,心脏和脉搏的跳动,就是最简单的节奏;而原始人单调的语言只要有高低的语调变化,也就蕴含了旋律的因素。在春秋时期,华夏大地百家争鸣的浪潮碰撞出璀璨的火化,而同时代欧洲正处于一片荒蛮之中,中国音乐在迎接黎明曙光的时候,欧洲音乐还在漫漫长夜里徘徊。
• 古典音乐的发展 •
• 中国远古时期的音乐为舞乐时期,是五声音阶(Do,Mi,Sol,La),到了周代加了二声,而为七声音阶。相传伏羲氏(纪元前2700左右)造琴、瑟等乐器,而女娲氏(纪元前3000年)即有笙、簧、管乐器的演奏,可见中国乐器始于远古的历史是可追溯的。在黄帝时期伶伦制作箫、笛,在当时常于人们祭祀、宫廷歌曲、舞乐等,在文献中可考查,如当时人们也有用牛尾为舞具,以跳舞来强调节拍等,为舞乐之广为流传。
篇五:简述音乐的起源
林师 范 学 院 学 报19 95年第6 期浅 谈 音乐 的 起 源 间题汪健【 内容 提 要 】音 乐 史 学 界 对 音 乐的 起 源 问 题 各 持 己 见。本 文 对 此 例 举 了 有 关材 料,分 析 了以 拄 的 各 种“音 乐 起 源 说”,指 出 其存 在 的 片 面 性;而 后 认 同 了“音 乐 的 起 源 是 劳 动、宗 教、求 偶 等 方面 的 社会 因 素 构 成 的,是社 会 实 践 的 产 物”这 一 观 点。音乐起 源 一 直是 音 乐 史 学工 作者 研 究的重 要 课 题。由于 有 关史 料 和实物 不易 留 存 于 世及 其 它 一些 原 因,音乐起 源 的 真象 很 难 用 确凿的 证 据 加 以 阐明,所 以 关 于 音 乐 的 起 源 问 题,往 往各 持 异 说,众 说 纷 纭。下 面 谈 谈 自 己 的 肤浅看 法。首 先,如 恩格 斯 所 说: “劳 动创造 了 人 类 木身。”劳 动 发 展 了 我们人 猿 祖 先 的 双 手 和 其它机体。在 劳 动过 程 中,人 们 需要 一 些简 单 的 交流,于 是 语 言 产 生 了,劳 动与语 言 两 者 又 成为促 使脑髓 发 展 的 最 主要 的 推 动 力。因 些,劳动的进行,语 言的 产 生,人 脑 的发 达,为 音 乐艺 术的 产生,准 备 了 条 件。其 次,劳 动也创 造 了 音 乐 艺术。劳 动 实践本身,给 予音 乐 以 内 容,劳 动 的 动 作 和 呼声,给予 音 乐 以 节 奏 和 音调,而 社 会 生 产 斗 争 的 需要,则 成 为人类创 造 音 乐艺术 的 基 本 动 力。中 国在 两 千 多 年 前,人 们 便 注意 到,有 的歌 曲是 出 于 劳 动 的 呼声。例 如:刘 安 在 《 淮南子 》 中 说: “今 夫举 大木者,前 呼`邪 许’,后 亦 应之。此举 重 劝 力 之 歌也。
”相 传黄 帝 时 所 作 的《 弹 歌 》: “断 竹,续 竹,飞 土逐 灾。”这 一 原 始 简单 的 歌词,是 描 写 古代人们 追 打动物 的 场面.从 这 里我 们 可 以 得 出这 样 的 结论: “音乐 起 源于 劳 动。
”在 社会发 展的较 高 阶段,音 乐与 劳动 的 关系就 复 杂 起 来,再 不 象 原 始 时 代那样 明确。阶级 社 会 中,影 响 音 乐 艺术 的发 展 及 其性质 的,除劳动生 产 之 外,还 有 阶 级 斗 争 以 及 各 种 各 样的观 念 形 态—宗 教、道 德等等。马 克思 主义 认 为,劳动 创 造 了 人 类本 身,这 是毫无 疑义 的,但 由此 推 论 音 乐 也 起 源于 劳动,则未 免 失 之 笼 统,不 具备一 定 的 社会 条件,劳动 并 非 能够 产 生 音 乐 文 化,虽 然 劳 动是最基 本 的 社 会 实 践,但 至 今 为 止,有 关 我 国 原始音 乐 的 资 料 包 括 出土文 物 史实 和 传说 的 记 载,大 体 距今不超过 七 千 年 左 右,即不 曾 越 过 新石器 时 代范 围,而在这 以 前,我 . 古 人 类 已 劳 动了至 少 几 十万年,及 至 上 百 万 年,但 至 今 我 们不 能得 知,在 那 一 段没 长的 岁 月 里,劳 动 , 创造 了 什 么 音 乐 文化。在 中 口 吉 代曾有人认 为,音乐 的 起 源是 由于宇 宙 中一 种超 人 的力量—所 鹅“太一”.还有 人 认 为 音 乐 起 源于 对 自 然 界声 音 的 模仿,象模仿 山 林 溪 谷 的 声 音造 成 歌 曲,根 据 鸟 的 鸣声,规定 音 高标 准 等。有 人 将 音 乐的 起 源 完全归之 于某些 个人 的 创 作,特 别 是 统 治阶级 中个
人的 创 作,也 有 人 认 为 音 乐 起 源 于 古 代 的 巫术。在西 洋,曾 有 人认 为音乐 是起 源于 某 种 动物本能 或 情感的 表现,也 有 人 认 为音乐 是 起 源于 性 欲 的 表现,象鸟 兽 用 鸣 叫 求 爱那 样 等 等。关 于 远 古时 期的 音乐文 化,我们今天 所 掌握的 史料 还 很 少,除 了 数 量 有 限 的 出土文 物外,还 有 一 些后 世 记 录 下 来 的 神 话 传 说。在 《 吕氏春 秋·季 夏 纪·音 初 篇 》 中 记 载: “禹 行 动,见涂 山 之 女,禹 未 之 遇,而巡 省 南 土,涂 山 氏 之女,及 今其 妾,候 禹 于 涂 山 之 阳,女 及 作歌,歌日:`候人 兮琦’。
”这 首 歌 是 中 国 古 代 的 一 首 抒情 歌 曲,时 始 作 为 南 音,在这 四 个 字中,只 有 前两 个 字 有思想 内 容,后 两 个 字只是 因 为 感 情 激动,而 发 出的 感 叹词,这 首 歌 曲主要 表现 男 女之间 的相 思 之情。在 《 吕 氏 春 秋·仲夏 纪,古 乐篇 》 曾 有 这样 的 记 载: “昔 阳 康 氏 之 始,阴 多 滞 伏而 湛 积,水道 童塞,不 行 其 源,民 气 郁 阔 而 滞著,筋 骨 瑟缩不 达,故作 为 舞 以 宜 导 之。”从 这个记载 中我们 可 以 看 出,古 代 人 舞 和 水灾斗 争之前 的 一 种战 斗 演 习,是 人 们相 信 自 己 的 力 量,能 战胜 大自然 的 决 心。在 古代,诗 歌、音 乐 与 舞 蹈三 者 是结 合 为一 体 的。古 人 在这样 带 有 综 合 性 的 艺 术中,把他 们 从 劳 动 实践 中所 得 到 的 认 识、思 想和 情感 充 分体 现 出来。《 吕 氏春 秋 》 中还 有 这 样 一个 记 载: “夏 后氏 孔 甲,由 于 东 阳 贫 山,天 大 风 晦盲,孔 甲 迷惑,人 于 民 室,主 人方乳,或 日,后来是 良 日 也,之 子 是 心 大 吉,或 日,不 胜 也,之 子必 有殃 后 及取 其 子 以 归 曰,以 为 余 子,谁敢 殃 之,子 长 成人,幕动诉 撩斧 祈 斩 其足 逐 为 守 门 者,孔 甲 日:`呜 呼’!有 疾 命 矣夫,及 作 为 《 破 斧之歌 》 实 始为 东 音。”我 们 从 这 一 则 叙 述 中可 以 看 出东 音是 古代统 治 阶 级 个人 创 造 出来 的。在 我 国 艺 术 萌 芽 时 期 的 氏 族 公社 社 会 生产 中,与 劳动 并 存 着 原始 宗教、求 偶等 社 会 现象,就 是 生 产 劳 动 也 常 常 离不 开 祈 福 祭 祀 神抵。音乐 的最初 创 造 可能 是 反 映 这 多 方 面 生 活内 容 的。就 其 音 乐构成 的 基 本 要 素 来说,除 了劳 动 赋 予 音乐节 奏 的 启 示 之 外,大 自然 中 的 日升 日 落,寒暑 更 替,疾 风骤 雨,鸟 飞 鱼 跃,鹿 奔马 驰,何 处没有节 奏 ? 音调 的来 源 也 不 会 局 限于 劳 动 的 呼 声、虫叫声、大 海的 波涛 声、松 林 的怒 吼 声等 自然界 的 音响,人 类本身 语 言 所 固 有的 喜 怒 哀 乐各种音 调,都 可 能 是 音乐 音 调 的 最初 来 源。从 以 上 传说来 看,原 始音乐是社 会 实践 的反 映,是 全 体 氏 族 成 员 集 体 创作 的 产 物,其 目的在于 为整个 公社 服 务,在 于 传 授 生 产 经验 和斗 争 知 识,在 于 组织全体 公 社 成 员,对 自然 界或 氏 族 敌 人 的 斗争。从古 人 对斗 争 胜 利 的 歌颂,又 可 以 想见 他们 的 乐 观 精神,原 始 音 乐 艺术 是 与 当时 人 们 对现 实 世 界 的 认识 有 密 切 联系的。认识 的局 限 性,使 他 们 一方面 用 自 己 的力量 进行 斗 争;另一 方 面,又用 幻 想 的 方 式 去理解 巫 术,宗教 是 达 到 他 们 物 质 愿 望 的 手 段. ,因 此 原 始音 乐 艺术 常 与 巫 术、宗 教 等 相 结合。无 论将 音 乐 的 起 源 归 之于 某 种 神 秘 的 力量,归 之 于 某 种 心 理 活 动,归 之 于 某 种 自然 环境 的 触 发,或 归 之 于 某 些 个 人 的智 慧,虽 然 有些 说 法,并不 是 毫 无 可 取 之 处 的,但 总 的 说 来,它 们往 往 以 片面 代 替 全 面,以 推 想 代替 事 实,多 少 免 不 了 是 唯 心 的,或 是 形 而 上学 的。所 以,我 们 说 音 乐 的 起 源,不 局 限于 某 一 方 面 的 说法,而 是 劳动、宗教、求偶 等 方 面 社 会 因 素构 成的,它是 社 会实践 的产物。【 责 任 校 对索言 】
篇六:简述音乐的起源
的起源与作用音乐的起源与作用一、 音乐的定义 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 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Music)
。
广义的讲, 音乐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 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列起来的声音。 它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门类。
《祝福你》《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因为爱情》
为什么 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 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 就产生了高低、疏密、 强弱、 浓淡、 明暗、 刚柔、 起伏、 断连等等, 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
特别对人的心理, 会起着不能用言定的关联。
特别对人的心理, 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二、 音乐的起源 关于音乐的起源, 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异性求爱” 的产物。
这种说法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 求偶、 危险、 食物等
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 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 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 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 这便是最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 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 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 往往敲打石器、 木器以表达喜悦、 欢乐之情, 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三、 音乐的作用 表达情感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灵魂培养高尚的情操。 音乐还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帮助人的记忆 治疗疾病我国古籍《礼记》 已认识到音乐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古希腊人已认识到音调对不同入的情绪影响是有差异的。
20世纪中叶以来音乐已成为一种具体医疗手段在临床中应用。留声机留声机
高血压患者 临产的产妇 音乐治疗某些孤独症与抑郁症 减压、 焦虑症、 恐惧症、 失眠症等等减压、 焦虑症、 恐惧症、 失眠症等等 音乐对青少年开发右脑潜能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胎教? 早教!
但并非所有的音乐都都身体有利。
节奏过快的音乐则会使人感到紧张、 焦虑节奏过慢的音乐又会使人混混欲睡。
篇七:简述音乐的起源
起源之我见 关 于音乐的起源一说,自 古有很多 的说法 ,有人说它起源于美好的爱情;有人说它起源于神圣 的宗教;亦有人说它起源于巫术。古文献反映的音乐起源多 源的观点:
一、 音乐作为一种精神力 量的需要而产生 ; 二、 为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 ; 三、 音乐在产生 过程中曾模仿大自 然音响与鸟类的鸣声 ;四、 音乐直接起源于劳动生 产过程。
在前两者的情况中 有音乐的产生 , 并且是具有一定风格、 形态、 特征、 形式的音乐。
音乐研究者们各自 站在自 己的角 度, 手 握一定的有力 证据, 畅谈着关于音乐研究的自 我见解。
各学科知识成果的获得与突破, 莫过于两种方法 :一种是“踏破铁鞋”, 另 一种是“绞尽脑汁”。
固然音乐也不例外。
音乐而今学科划分看来, 其归为文科类, 再分则归属于文学范畴(西方亦有归为哲学范畴), 不论怎样, 音乐都是人类所创造的, 所以总而言之,音乐的表现是一种行为方式, 固然没有办法 塑造空间 形象, 所以从音乐本身 着手 研究音乐的本质 于起源是很难得。
对中国音乐起源的研究, 学术界的先辈 们也只是在古代保留下来的文献记载以及留下文物中 研究的。
他们用 这些记录音乐的文献和音乐表现的载体, 通过纵向与 横向的研究, 进行一定的分析、 探讨、 研究、 设想、 推论、 定义……从不同 的角 度、 深度,一定程度上阐述了 中国音乐起源。
从我个人的角 度来看, 音乐, 也许它既不来自 于宗教, 也不来自 于巫术, 或许也不来自 于爱情。
为什么那么说呢, 因 为音乐 起源于远古时代,也许当 时并不能称之为乐, 因 为其没有一定的旋律, 但音乐 、 音乐, 其以各“音” 组成, 而所谓的“音” 早在类人猿的时候就已在人群中产生 。
当
然, 当 时我们还没有所谓的宗教信仰, 类人猿的思维还没系 统的发展到能产生 巫术的程度。
或许, 也只是具我个人猜测而言, 当 时所谓的“爱情”也仅仅只是两性的本能, 就如同 现在的动物一样, 并不是能产生 音乐, 产生 情感的爱情。
所以, 音乐是人们在认识自 然界万物的声 音的基础之上,为相互之间 进行沟通, 抒发内心情感, 把所听到的声 音又选择性地组织、编排起来的、 以乐音和噪音为表现媒介和载体的、 用 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现实生 活的行为方式。
我曾 经在阅 读中 看到关 于中 国音乐的起源由这么一说:
中国音乐起源于人性的“冲动”。
自 然, 这里所用 “冲动” 并不只是狭义上的情感冲动,它更多 的是在人体中作为一种动力 而存在, 其意包含有对自 然现象的冲动、对自 然及极限的挑战、 对未知事 物的求知、 对已知事 物的创新、 发展和对人的个性行为的偏好等等。
其指使人类进步, 创造自 然所没有的事 物, 改造世界。
早在远古时期生 产力 低下, 起初人类主 要以涉猎为生 , 而后出 现种植、畜牧等生 产方式, 但这些都是随自 然变化而适应的, 所以远古人类与自 然接触较“亲密”。
自 然界固有存在的音无数次的刺激当 时的人类, 人作为一种有思想的动物, 对他们有了 经验性的认识。
在认识自 然后 , 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 人由被动向主 动转变, 固而后有人定胜天的说法 。
随着人对自 然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 具有分辨能力 的人们能够分辨出 乐音和噪音, 甚至逐渐的认识到声 音的来源及其音效。
在生 活劳动过程中, 不同 物体的碰撞发出 的声 音, 人无意间 注意到人为的声 音会有自 然声 音的音效, 而后人性的“冲动” 开始指引人进行“音事”
活动。
人们慢慢的用 其它人为音创造性的模仿自 然音, 或直接用 人声 模仿鸟鸣, 或者把音通过自 己的意愿轮流交替地出 现。
人用 自 己具有的创造能力 , 渐渐将“音事 ” 内容及形式丰富起来, 一些简单的音听过由层次、 秩序的排列 形成了 一定的旋律, 音乐的雏形就形成了 。
但这里所谓的旋律是极其简单的, 也十分朴实自 然。
音乐在自 然中从无到有, 从雏形到“丰翼” 的这一过程就是音乐的起源。所以, 音乐起源我们可以这样定义:
以劳动为背景 , 客观存在的自 然(现象)
为根本、 人对自 然的认识为基础, 无意的发现为条件, 人性的“冲动”为动力 , 有意的创造为手 段, 作用 于生 产、 生 活、 满足人们的需求为目 的,使自 然声 音升华出 来, 形成音乐。
101 班
乐心悦
篇八:简述音乐的起源
音乐的起源 流行音乐是在都市文明中发展起来的。有人认为其源头可上溯至古代希腊、 罗马帝国城市中的游吟歌手, 但绝大多数的学者还是倾向现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兴起于 19 世纪的欧美工业化城市。
在 19 世纪上半叶, 流行音乐尚未形成独立的体裁形式。
当时的流行音乐主要有两种形式:
通俗化的的古典音乐和精雅化的的民间音乐。
前者是将古典音乐中的一些篇幅短小、 音乐语言通俗易懂的小品或选段加以改编,使之变得简单, 然后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使其为更多的人接受。
19 世纪中出版的许多根据歌剧和交响乐的片段改编的钢琴四手联弹乐谱就是供广大市民家庭在茶余饭后消遣用的。
后者是将质朴单纯的民间音乐用现代音乐手段加以美化包装, 削弱地方色彩, 使其能够在更大的范围里流行。
如爱尔兰民歌《伦敦德里小调》(丹尼男孩)
和《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 19 世纪 中经过作曲家的改编后, 在欧美各国广为传唱。
即便到了今天, 这种通俗化的古典音乐和精雅化的民间音乐依然在流行音乐(尤其是器乐曲)
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进入 20世纪后, 流行音乐逐渐产生了一些独有的体裁形式, 如爵士乐、 摇滚乐、 “叮砰巷” 风格的流行曲等, 开始了独立发展的新时期。
然而此时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 反而在层次和深度上比 19 世纪更甚。
“乡村与西部” (Country and Western)音乐原是一种典型的处于原始状态的美国民间音乐。
20 年代后, 经过广播电台、 唱片公司等媒介的发掘推广, 很快进入了流行音乐领域,成了美国流行音乐中的一处重要分支。
在 60 年代中美国的“民谣复兴运动” 、 80 年代欧美流行乐坛的“世界音乐” (World Music) 潮流乃至中国的“西北风” 中都可以看到民间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巨大影响。
还有些民间音乐则与流行音乐完全融和为一体了。
像拉美的一些舞蹈音乐(如:
控戈、 伦巴和桑巴等)
就很难确定其窨应归属于民间音乐还是流行音乐的范畴。
本世纪 20 年代初, 以格什温的《布鲁斯狂想曲》 为代表的美国“交响爵士” (Symphonic Jazz) 运动试图将爵士音乐语言与交响音乐的形式相结合。
50 年代的“第三潮流”(Third Stream) 音乐和 60 年代末的“艺术摇滚” (Art Rock)
则是从音乐思维的层面上将这两种音乐相融合, 比“交响 爵士” 更进了
一步。
70 年代末兴起的“新时代” (New Age) 音乐更是综合了自中世纪的天主教圣咏、 原始部落的宗教乐舞、 直至当代锋派的实验音乐。流行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 轻松活泼、 易于流传、 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见《中国大百科全书. 音乐 舞蹈卷》)。
“流行音乐” 是根据英语 Popular Music(Pop Music)
翻译过来的, 又称“通俗音乐” 。
“流行音乐” 与“古典音乐” 、 “民间音乐” 一样, 是一种音乐形式、风格和流派。
“流行音乐”
并不等于“流行的音乐” 、 “通俗的音乐” 。
“流行” 、 “通俗” 只是“流行音乐” 的重要的特征。
例如:贝多芬的《致艾丽丝》 世界流行, 但它属于“古典音乐” , 而非“流行音乐” ; 爵士乐在中国并不很流行, 但它却是“流行音乐” 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支系。
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 古典音乐三者之间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以至于有时候很难将其截然分开, 同时在产生的时间上、 传承及社会存在的方式上等方面又有许多不同。
产生时间上的区别 民间音乐最为古老, 可以上溯至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
在人类已进入工业文明的今天, 所谓的民间音乐通常特指那些产生并流行于农业地带的音乐或由此类音乐演变发展而来的音乐。
古典音乐萌芽于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音乐, 又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 王公贵族的扶植,中产阶级市民的参与, 在 18、 19 世纪中达到全盛。
流行音乐的出现则要晚得多, 是在 19 世纪上半叶随着近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城市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流行音乐史中的两次飞跃 ————爵士乐和摇滚乐分别出现于本世纪初和 50 年代, 恰好于现代工业中的“电力革命” (电力能源的广泛应用)
和“电子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开发应用)
相同步。
传承方式上的区别 民间音乐以口传心授为主, 形态相对比较稳定, 发展演变比较缓慢。
有时一首民歌历经几百年而依然保持原貌。
民间音乐的流传范围受地域空间的限制较大, 相互间的影响渗透亦相对较少。
各地的民间音乐都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民间音乐的这种某一特定局部的稳定单调恰恰构成了其整体上的丰富多彩。
古典音乐的传承是以学院式的严格训练来实现的。
学生通过大量的书面文献和体系化的理论学习来了解把握传统, 又以高度的理性自觉来突破传统, 以求创新。
古典音乐既有承袭前人, 保持传统的一面, 又有不断创新, 飞速发展的一面。
流行音乐的传承也是以口头为主,
几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体系化理论和书面文献。
但流行音乐借助了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唱片(录音)
和广播电视, 故而受地域空间和时代的限制比较少。
听众的喜新厌旧又使得流行音乐不断翻新。
但由于受制于流行音乐家自身的素养和听众的欣赏习惯, 流行音乐的形态演变远不及古典音乐那般迅速。
社会存在方式上的区别 民间音乐是一种集体创作的音乐, 一首民歌往往要历经几代人的不断加工完善。
民间音乐的主要功能是自娱自乐, 创作表演者与接受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的角色区分。
古典音乐是一种精英文化, 欣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知识。
严肃的古典音乐家总是力图在作品中最充分地展示个性, 20 世纪的先锋派音乐更是完全不顾大多数接受者是否能充分理解其作品的内涵。
流行音乐是一种用工业化方式生产的音乐商品, 音乐家的个性与理想的展示常受制于市场需求。
为满足不同地域、不同阶层、 不同年龄的人们的消费需求, 流行音乐呈现出混杂多变的面貌, 使人很难确切把握其整体文化特质。
流行音乐只是一种载体,承载着当代社会所存在的任何一种思想意识。
流行音乐大致包括以下分支 (一)
爵士乐及摇滚乐, 均起源于美国。
爵士乐从诞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摇滚乐也将近半个世纪。
它们流播到全世界每个角落,至今长盛不衰。
这两种超越时空的流行乐种是当代流行音乐的主流。在发展过程中它们还有各种变种, 如爵士乐分热爵士、 冷爵士、 鲍普乐及现代爵士乐等; 摇滚乐分民歌摇滚、 爵士摇滚、 硬摇滚(重金属摇滚)、 软摇滚、 交响摇滚(艺术摇滚)
及歌剧摇滚等。
(二)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社交舞曲和民间舞曲, 如欧美上层社会流行的圆舞曲、小步舞曲、 加伏特舞曲、 波尔卡舞曲和玛祖卡舞曲, 以及拉丁美洲、南美洲的伦巴、 探戈、 桑巴舞曲等。
这些社交舞曲及民间舞曲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 优美动人的旋律以及丰富多姿的普罗科菲也夫称这乐、 环境音乐、 广告音乐、 以及供剧院、 歌舞厅、 夜总会及家庭等场所使用的娱乐及自娱性音乐(包括卡拉 OK 曲库中的大多数曲目)
.
篇九:简述音乐的起源
9 卷第1期V 0 1. 19N o . 1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 U R N A LO F 乃皿N G E H o IIP o I:Y rIE C }玳ICIN S T IT U T E20 0 3年3月M a r . 20 0 3论音乐的起源黄玮1, 黄瑾2( 1. 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学部, 河南郑州4 50 0 0 7 ; 2. 中原油田局机关第一小学音乐组, 河南濮阳4 57 0 0 1)摘要:音乐艺术以抽象的声音为客观物质材料,以空气振动为媒介, 以时间为存在方式, 因此音乐起源问题的探究远比其他艺术门类复杂。
在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学说是:
劳动起源说、 模仿起源说、 游戏起源说。关键词:
音乐起源; 劳动起源说; 模仿起源说; 游戏起源说中图分类号:
J60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8—7 4 19 ( 2003)01—0055—02早在两千多年前, 中西方的文化哲人们就从科学与哲学的角度开始了对音乐由来问题的探索。
然而, 由于音乐艺术以无概念、 无实体、 无内容的声音为其客观物质材料, 以空气振动为媒介,以时间为存在方式, 因此音乐起源问题的探究, 远比其他艺术门类复杂得多。
声音的抽象性, 给“音乐是上帝的语言” 或“宇宙神秘意志的显现” 等起源说提供了借口; 听觉的不确定性, 给音乐的阐释造成了困难; 而时间的不可逆性, 又使得远古的声音绝不能和其他事物一样被保留。
虽然古书史论中有大量关于音乐起源问题的记载, 但由于缺乏实证, 古往今来的众学者对音乐起源问题的认识,只能是一种哲学思辨上的猜想和推断。
正如罗伯特・舒曼所言:
“不管在什么领域, 要证明其基本法则, 都没有音乐这么难。
科学可以应用数学和逻辑, 诗有其格律, 其他艺术形式取于自然, 也以自然为其裁判, 音乐却是可怜的孤儿, 没有人说得出她的父母是谁。
” 几千年来, 为了揭开音乐身世的奥秘, 哲学家、 美学家、 史学家、 艺术家从不同的出发点, 按不同的阐述角度, 作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
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几种。一、 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关于音乐问题的最具代表性的收稿日期:
20 0 2—11—19作者简介:
黄玮( 19 r7 3一), 女, 重庆万州人, 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学说。
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音乐学家沃拉斯切克和德国经济学家毕歇尔。
前者在其著作《原始音乐》 中, 后者在其著作《劳动与节奏》 中指出, 在原始社会的集体劳动中, 为协同动作, 提高效率所产生的音响节奏是音乐起源的主要动因。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来认识劳动起源说, 音乐的由来与劳动实践确有着密切的联系。
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 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
人猿相区别, 劳动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首先, 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 也创造了音乐之所以产生并赖以存在的一切必需条件:
歌唱的喉咙、 奏乐的双手、 听赏音乐的耳朵、 艺术思维的大脑, 都是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的。其次, 劳动创造了音乐艺术本身。
远古时期,社会性的集体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当人在劳动工作时, 为减轻疲劳和协同动作, 便会发生有节奏的呼喊声。
这种呼喊声, 既是原始人类共同协作的力量象征, 又锻炼了他们的节奏感觉, 为原始音乐简单节奏的产生, 提供了客观基础。劳动节奏是音乐产生的动力和理论可在非洲黑人音乐中得到证实。
非洲音乐, 大部分由节奏构成, 非洲人的听辨能力很差, 对节奏反映的敏感度却使人吃惊, 有些音乐没有旋律, 就是用一些敲击物来获得各种复杂多变的节奏音响。
从节奏律动中获得一种审美愉悦。
乐器的发展演变, 更进一步证实了劳动节奏在音乐产生中的地位。
世界各国考古发现的实物证实, 人类出现最早的乐器是可用来敲击的鼓, 出土文物中的陪葬乐器也大多是鼓、 钟、 馨等和劳动工具相互并用的打击乐器, 而打击乐器的最显著的特征, 便是节奏。
基于此, 当代美国音乐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 一书中特意指出:
如果音乐有个起源, 那便是起源于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56 ・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3年第19 卷节奏的敲击。二、 模仿起源说模仿说是音乐起源问题中最古老的理论。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 中就有“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 以麋辂置缶而鼓之” 的记述。
在西方, 该学说的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得更具体, “在许多事情上, 我们是模仿禽兽, 作禽兽的小学生的。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 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 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
他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本能, 音乐乃至整个文学艺术均来自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模仿。吹奏乐器的产生发展, 给模仿说以有力的佐证。
从历史的角度看, 很多吹奏乐器, 开始并不是用来演奏的, 而是模仿某种动物叫声, 作为吸引猎物和吹出某种声音驱赶猛兽。
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 才发展为笙、 管、 笛、 箫等可用来演奏的乐器。大量模仿性音乐作品的存在, 又证明了该理论建立的正确的一面。
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 、 法国作曲家圣・桑斯的《动物狂欢节》 、 中国古曲《流水》 、 民乐曲《百鸟朝凤》 、二胡曲《空山鸟语》 等, 都以自然音响为模仿对象,以栩栩如生地再现自然界音响而为人们所欣赏。而德国作曲家特奥尔多・米夏埃利斯创作的《森林的铁匠》 、 艾伦贝格创作的《森林火车》 、 奥尔特创作的《钟表店》 , 更被誉为模仿自然描绘性标题音乐的三大杰作。模仿说自提出后, 长期支配欧洲的现实主义理论, 直到19 世纪末仍具有极大的影响。
但由于该学说无法解释音乐由来的动因, 即为什么模仿,因此, 当今多数人仅把模仿作为音乐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 而很少有人再把其作为音乐起源的动力。三、 游戏起源说游戏说是音乐起源问题中争论最为激烈的一种理论。
此说由康德提出, 后经席勒和斯宾塞加以发挥和补充, 所以又叫“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该学说认为, 游戏和艺术都是在劳动过程中人的力量的自由发挥。
原始人在与自然搏斗中需要一种力量时, 就自觉不自觉地一起用有节奏的呼喊、敲击唤起力量, 当人的力量战胜困难时, 人就会从这种有节奏的喊叫声中, 由痛感转变为快感, 并获得一种自由松弛的游戏美感。
人战胜自然时的力量越大, 游戏的冲动也就越大, 而游戏冲动中获得的自由快感, 就是音乐起源的基础。据此, 游戏起源说认为, 音乐是和舞蹈、 诗歌同体产生的, 原始人类有规律的各种节奏敲击是器乐独立化的最初游戏方式; 人在战胜自然后出现的各种吼唱, 则是声乐艺术起源的最初形式。游戏说注意到了艺术和游戏都没有直接的实用价值这一共同特征, 都忽视了艺术比游戏具有更深的内容这一特殊性。
更重要的是, 游戏说看不到游戏和艺术创作都后于生产劳动, 最终为生产劳动所决定。
故有人认为, 该学说对音乐的起源作了错误的解释。除了上述三种趋于认同的音乐起源说外, 较有影响的还有以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为代表的“异性求爱说” , 以法国哲学家卢梭和英国哲学家史宾塞为代表的“语言抑扬说” , 以德国心理学家修顿普佛为代表的“信号说” 以及法国音乐学家也巴略主张的“巫术起源说” 等, 真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上述诸种学说,探究音乐的由来, 我们仍应把握这样两条原则:1、 从时间上看, 音乐的起源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不会是某个历史人物轻而易举的创造。正如人类本身的进化也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岁月 一样, 音乐的产生也必然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 从起因上看, 既要强调人类劳动是音乐得以产生发展的物质基础, 又不能忽视社会群体把规范化的劳动加以复现、 演习、 排练的审美发展过程的地位和作用; 既要看到原始文化的形式方面音乐与巫术的相关性, 又要看到原始文化的内容方面, 音乐与劳动、 战斗等物质性生存斗争的相通点。
只有历史地、 辨证地、 全面地去理解, 才能对音乐的身世作出科学的认识。参考文献:[ I]孙继南等.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M ].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 9 1.[ 2]沈旋等. 西方音乐史简编[ M ].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 9 9 .[ 3]马西平. 音乐基础与欣赏[ M ].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 9 9 .[ 4 ]张前等. 音乐美学基础[ M ].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 9 2.O n th e o r ig ino fm u siH u a n g W e i, H u a n gJi,z万方数据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