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廉洁历史故事【精选推荐】

廉洁历史故事【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2-10-10 15:5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廉洁历史故事【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廉洁历史故事【精选推荐】

 

 廉洁历史故事

  二、 历史典故

  廉洁修身 1、 东汉

  东汉时, 南阳太守羊续, 他憎恶当时官僚权贵的贪污腐败, 奢侈铺张。

 他为人谦洁、 生活朴素, 平时穿着破旧衣服, 盖的是有补丁的被子, 乘坐着一辆破旧马车。

 餐具是粗陋的瓦器, 吃的粗茶淡饭。

 府丞焦俭, 是他的下级, 为人也很正派, 与羊续关系很好, 他看自己的上级生活太清苦了 , 他听说羊续喜欢吃生鱼, 就买一条鱼送给羊续。

 焦俭怕羊续拒收, 就笑着说:

 “大人到南阳时间不长, 可能不知这就是此地有名的‘三月望饷鲤鱼’ 所以我特意买一条送给您, 平时您把我当作兄弟, 所以这条鱼只是小弟对兄长的一点敬意, 您知道的, 我绝非阿谀逢迎之辈, 因此, 务请笑纳!

 ” 羊续见焦俭这么说, 觉得不收下倒是见外了 , 于是笑着说:

 “既然如此, 恭敬不如从命。

 ”

 等焦俭走后, 羊续便把这条鱼, 挂在室外, 再也不去碰它。

 第二年三月焦俭又买了一条鲤鱼, 心想一年送一条总可以吧, 知道买多了, 羊续不会要。

 到羊续府上, 焦俭刚说明来意。

 羊续便指着那条枯干了 的“三月望饷鲤鱼” , 说:

 “你去年送的还在这里呢!

 ” 焦俭愣住了 , 摇摇头叹口气, 带着活鱼走了。

 2、 包拯《诫廉家训》

 北宋包拯, 他为官清廉公正是妇孺皆知的, 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 。

 包拯一生, 身居高位, 廉洁无私, 痛恨贪官污吏, 到了晚年, 担心后人会出不肖之徒, 于是就在家中立了 一块石碑, 上面镌刻着著名的《诫廉家训》 以警戒后人。

 其意大致是:

 “凡是包氏后代子孙中有贪污受贿者, 不能被称为包氏后代, 甚至死后, 也不能葬入其家族的墓地中。

 不遵从此训令者, 一概不是包公子孙。

 ”

 3、 马寅初拒贿

  我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 社会活动家马寅初解放前曾担任浙江省财政厅长。

 有一天, 德清县有一个想当县长的人托人将一千大洋送给马寅初, 请马寅初开开后门, 让他就任某县县长。

 马寅初勃然大怒, 骂道:

 “不要脸的东西, 这种人今天能用钱打关节, 真的当了县长, 一定是个贪官。

 凭这一条, 他就不能当县长。

 立即吩咐来人把钱退回。

 4、 周恩来总理的衣服

  周总理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 破了补, 补了再补(有许多补丁) , 已经磨得无绒了仍舍不得丢弃。

 一件衬衣已经旧得换了 袖口领子, 一件衣服补得颜色已经不一了 , 他还在穿, 当别人要求他换新的时候, 他总是说:

 “旧的还可以再穿。

 ”

 “只要我当总理, 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 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 四个大字的木屏风, 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

 在国务院的会上, 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 总理说:

 “只要我当总理, 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 1959 年, 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 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

 有一天, 在西花厅开会, 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

 “钱正英, 贺老总告诉我, 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 有没有这回事? ” 钱答:

 “有, 是一座水利展览馆。

 ”总理沉默了 一会儿, 摇摇头, 轻声地说了一句:

 “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

 ” 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 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

 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 总理既未严厉批评, 又未责成处理, 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 更无丢官的危险, 完全可以蒙混过关。

 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 钱回部后, 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 传达。

 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

 将这座价值 400 多万元的建筑, 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 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5、 以廉为宝

  春秋时, 司城子罕清正廉洁, 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 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 子罕拒不接受, 说:

 “您以宝石为宝, 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 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6、 杨震暮夜拒金

  东汉时, 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 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 并怀金十 斤相赠。

 杨震说:

 ” 故人知君, 君不知故人, 何也? ” 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 说:

 “天黑,无人知晓。

 ” 杨震说:

 “天知, 神知, 你知, 我知, 何谓无知? ” 王密这才明白过来, 大感惭愧, 怏怏而去。

 7、 一钱太守

  东汉时, 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 他改革弊政, 废除苛捐杂税, 为官司 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 临走, 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 就从中拿了 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

 8、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 他派人给母亲送了 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 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 并写信给他说:

 “你身为县吏, 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 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 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9、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 在广州城外, 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 便会贪婪成性。

 他信这些, 照饮不误, 饮后还写了一首诗:

 “古人云此水, 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 终当不易心。

 ” 他在任期间, 果然廉洁自律, 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10、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 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 带了几箱书随行, 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 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 高宗叹息道:

 “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

 ” 很可怜他, 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 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11、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 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 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 蘑菇、 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 他没有接受。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指百姓)

 话短长。

 ”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 诗中体现的是刚烈之气。

 12、 不私一钱

  明朝时, 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 深得民心。

 一次, 一名太监经过这里, 向他索要贿赂, 他打开府库, 说:

 “钱都在这儿, 随你来拿, 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 回京后, 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

 “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 ” 太监听后, 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 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 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 议政完毕, 和坤有意戏弄王杰, 拉着他的手说:

 “好白嫩的手啊!

 ” 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

 “王杰手虽好, 但不能要钱耳!

 ” 和坤羞愧而去。

 13、 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 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 由于孩子哭闹不已, 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

 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 曾子便捉猪来杀, 妻子阻止说:

 “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 曾子说:

 “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 凡事跟着父母学, 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 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曾子深深懂得, 诚实守信, 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若失言不杀猪, 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14、 廉洁的孔繁森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 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

 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

 由于生活拮据, 他到血库要求献血。

 在外人眼里, 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

 1993 年, 妻子到西藏探亲, 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

 由于看病, 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 只好向孔繁森要钱, 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 500元, 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 800 元。

 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 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 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 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

 “学校让交学杂费, 我写信给爸爸, 爸爸让我跟您要。

 ” 他妻子一听, 眼泪刷刷地流了 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 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 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

 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

 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 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

 他给群众买药, 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 少则百十元钱, 多则上千元。

 他因车祸牺牲后, 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 8 元 6 角, 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 泪。

 15、 晏婴一裘

  春秋齐景公时, 齐国的良相晏婴一生崇尚节俭。

 他平日粗茶淡饭, 妻室只着布衣, 从不奢望丝绸。

 晏婴自己有一狐裘, 一直穿了三十年, 别人讥笑他, 他却泰然处之。

 景公称赞他勤政廉洁, 并赐给他千金之裘, 但他却坚辞不接受。

 16、 苏轼钱财规划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21 岁中进士, 前后共做了 40 年的官。

 做官期间, 他总是注意节俭, 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 1080 年, 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 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 他穷得过不了日子,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 弄到一块地, 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 他还实行计划开支:

 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 然后平均分成 12 份, 每月用一份; 每份中又平均分成 30 小份, 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 按份挂在房梁上, 每天清晨取下一包, 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 他还要仔细权衡, 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 只准剩余, 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 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 以备意外之需。

 在困境、 逆境中, 苏轼以勤俭节约来维持生活、 度过难关, 不失为良策。

 17、 诸葛亮的廉洁故事

  三国时期, 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 ,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是蜀国相诸葛亮严于律己, 一身清廉使然。

 诸葛亮一生“抚百姓, 示官职, 从权制, 开诚心, 布公道” 。

 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深为其所动, 之后跟刘备征战南北, 奇功屡建。

 刘备死后, 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蜀国国事, 事无巨细, 每次都鞠躬。

 他 5 次亲率大军, 北伐曹魏, 与曹魏短兵相接。

 18、 三辞新居

  王树声就任总军械部部长后, 按照规定有关部门打算给他修建一套设备齐全、 装修较好的住房。

 但王树声谢绝了。

 他考虑, 国家正在搞经济建设, 到处都需要花钱, 自己能为国家节省一点是一点, 只要能住下, 有个办公、 会客的地方就行了 。

 他坚持不建单独小院楼房, 只建一般平房。

 这样, 他全家六口人, 就居住在一幢狭窄低矮的平房里。

 这所房子外无围墙, 屋内装饰一般, 陈设简朴, 只有一些日常的木质家俱, 和普通的人家没有什么区别。

 总军械部撤销后, 他到军事科学院工作, 原来居住的大院房产转属另一单位。

 组织上考虑他多有不便, 决定为他另觅地方, 建造新居。

 有关部门的同志很重视, 积极帮助王树声挑选房址。

 开始, 规划人员给王树声找的房址在玉渊潭附近。

 这里紧靠八一湖, 近临引水河, 绿荫环抱, 环境幽静, 风光宜人。

 老将军一眼就看中, 正待说定, 忽然看见不远处有几间民房, 即问这碍不碍事。

 规划人员说, 如果要在这里建房, 就动员那几户人家搬迁。王树声思忖片刻, 摆手说, “还是算了吧, 凭什么要撵人家老百姓!

 ”

 后来, 规划人员在故宫筒子河畔找到一处明清时古建宅院, 当时无人居住, 就请王树声过目。

 陪同的人怕老将军看不上, 就指着护城河说:

 “您瞧, 这地方难得呀。

 将来盖起了新房, 坐在窗下就可以钓鱼了。

 ” 王树声连连说:

 “嗯, 不错, 不错!

 ” 接下来他问:“这么好的地方, 为什么没有人居住呢? ” 陪同人员说, 这原来是西藏某上层人物的住所, “文革” 中搬走了, 如果首长选中这个地方, 把老房拆改一下就行了。

 王树声一听,连连摇头说:

 “不妥, 不妥, 少数民族同志的住房不能占, 这是民族政策, 他现在不住,以后还是会把他请回来的。

 再说这是古建筑, 破坏不得的, 麻烦你们再选一处看看吧。

 ”

 又过了一段时间, 规划人员又在北京饭店西边, 找到一处四合院, 也无人居住。

 王树声到现场看后也比较满意, 但一问, 这原是某民主党派的办公场所。

 王树声断然说:

 “算啦, 算啦, 怎么好占人家民主党派的机关呢。

 ” 陪同的人忙说:

 “他们早就被红卫兵赶跑了 !

 ” “那是胡闹!

 ” 王树声浓眉一锁道:

 “民主党派关系到我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我王树声怎么能占人家的房子, 他们迟早要回来办公的。

 ”

 就这样, 建新房的计划一再落空。

 王树声一家仍住在原来简陋、 低矮的平房里, 一住就是十几年, 直到他去世。

 19、 毛泽东的廉洁故事

  1932 年, 红军打到漳州, 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

 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 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 , 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 就把脚一伸, 说:

 “这双袜子还是 1929 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 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 你看还是好的。

 不过再不能换袜子了, 袜面也太稀薄, 经不起洗了。

 ” 主席说着, 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

 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 也不知用了 多少年, 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 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

 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 但是他硬是不要。

 现在想想, 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 毛主席的廉洁, 在当时是少有的廉洁。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 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

 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 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

 由于生活拮据, 他到血库要求献血。

 在外人眼里, 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象。

 1993 年, 妻子到西藏探亲, 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

 由于看病, 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 只好向孔繁森要钱, 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 500 元, 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 800元。

 妻子不忍心...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