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精品】建设生态宜居涪陵【精选推荐】

【精品】建设生态宜居涪陵【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2-10-10 20: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建设生态宜居涪陵【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精品】建设生态宜居涪陵【精选推荐】

 

  提升人居生活质量 打造宜居涪陵研究

 摘要:

 宜人的居住环境是人类居住的理想, 也是城乡 发展永恒的追求。

 近几年, 随着涪陵城市化进程加快, 人民群众关于改善居住环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原有粗放式的发展已经与 全区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破旧的危旧房和背街小巷、 杂乱无章的城市建筑与宜居的标准相距甚远, 与百万涪陵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距甚远。

 本文结合涪陵区现有的自 身条件,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对如何将涪陵区打造为生态宜居城区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生态 宜居

  近年来, 虽然我区经济社会整体建设取得了 显著成绩, 但是与先进城市相比, 还有较大的差距, 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基础设施水平不高, 城市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等现状。

 然而, 西部大开发、 重庆 314 总体部署、 一小时经济圈、 六大区域中心城市等众多政策机遇的叠加, 给予我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明确今后涪陵城市发展定位, 把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来对待, 迅速且全面拉开相关建设, 为实现“领跑“和” 率先“奠定坚实基础。

 一、 生态宜居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宜居城市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是居民对城市的一种心理感受, 是所有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规划和建设的目 标。

 宜居的较低层次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基本要求, 如安全性、 健康性、 生活方便性和出行便利性等; 较高层次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 然环境的舒适性、 个人发展机会等。

 生态宜居城市指的是经济、 社会、 文化、 环境协调发展, 人居环境良好, 适宜人类工作、 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是较高层次的宜居城市。

 二、 涪陵区建设宜居城市分析 涪陵区属重庆市工业较发达地区,

 有着"西部榨菜之乡 "美誉的涪陵, 工业体系以化工、 医药、 烟草、 铝加工等工业为支柱,近些年,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给城市带来了 较重环境污染。

 经过多年的努力, 城区面貌有了 巨大的改变, 空气质量也有很大改善。但是, 总的看来, 我区城市经济还不够发达, 城市空间还不够优化, 城乡 环境还不够优美, 城市特色还不够明显, 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 人居环境与 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与工业化、 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客观需求不相适应。

 ( 一)

 优势

  1. 区位优势。

 一是地理位置优势——涪陵位于长江乌江交汇之处, 三峡库区的腹心, 是重庆、 贵州所辖乌江流域的重要物质集散地, 有“千里乌江第一城” 美誉, 是重庆市一圈与两翼的咽喉之处。

 二是交通网络优势——涪陵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重庆的交通副枢纽。

 水路, 长江、 乌江两条黄金水道,

  西上即达重庆、 四川, 东下通联华中、 华东各省, 逆乌江而上可达鄂湘边界及黔东各地; 陆路, 渝怀铁路、 渝利铁路、 南涪铁路以及规划中的重庆沿江铁路, 渝涪高速公路、 沪蓉高速公路横贯全境; 航空, 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仅 40 分钟的车程。

 2. 生态环境优势。

 从生态资源来看, 喀斯特自 然地貌造就的奇山异水, 沿乌江及流域资源片区, 有乌江峡谷、 天台峡谷、 小溪、 小田溪、 大溪河、 武陵山、 石夹沟等众多景区, 自 然风光奇秀, 生态资源存量丰富。

 所有这些都成为涪陵区不可多得、 且不可替代的战略性竞争资源。

 3. 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优势。

 李渡片区起步较晚, 处于待开发状态, 土地资源储备丰富, 加之地势平坦, 具备了 后方优势,为拓展涪陵城市发展提供了 大量空间, 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了 最有利的保障。

 4、 地域文化优势。

 从文化积淀来看, 涪陵区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

 自 夏商以来的 3500 多年里, 濮人、 巴人和土、 苗、 汉族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披荆斩棘, 渔猎农耕, 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濮人岩棺, 巴人墓葬, 汉墓唐碑, 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渔翁遗迹,程朱理学发源地北岩寺, 明清古城墙, 名 扬中外的水下碑林长江古代水文站白鹤梁, 二路红军发源地罗云根据地等等, 造就了 涪陵灿烂珍贵的历史文化及革命遗迹

  5、 政策优势。

 涪陵是重庆市屈指可数的同时享有三峡库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庆 “一小时经济圈” 三大优势之利的城市。

 ( 二)

 劣势

  我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城市功能不够完善。二是旧城改造任务非常艰巨, 江南片区的破、 旧、 乱, 与生态宜居城区的形象极不相称。

 三是产业发展不平衡, 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相对发达的工业与明显薄弱的第三产业、 社会事业并存, 商业氛围不浓厚, 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商业街区。

 四是专业人才匮乏, 人口 素质有待提高。

  ( 三)

 机遇

  一是经济全球化浪潮下, 和平、 发展、 合作是当今时代潮流, 大环境总体有利于发展。

 二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升级, 314总体部署逐步实施, 两江新区喷薄而出, 发达地区资本加快向西部转移, 我市必将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和投资的热点。

 三是国家实施库区后扶战略, 重庆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加快建设一小时经济圈, 有助于我区以此为契机提档升级。

 进一步完善社会和城市功能。

 四是随着主城区外环时代的到来, 江南工业走廊的实施, 长寿区纳入主城区发展, 我区逐步向入主城核心区靠近,后发优势必然日 益显现。

 ( 四)

 挑战

  一是城乡 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 总体

  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工业体系以传统产业为主, 大部分行业居于产业链、 价值链的中低端。

 二是财政实力不够雄厚, 政府财力不足以完全承担起生态宜居城区建设的成本。

 三是思想观念还不够开放, 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改革。

 三、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对策与建议

  我区应主动将发展置于重庆市的发展大局之中, 与全市各区县在区域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认识自 我、 错位发展, 逐步将我区打造成为工业优势突出的国家山水园林大城市、 生态保护模范的大城市。

 届时, 全区人民将生活在一片天蓝、 地绿、 水碧、山青、 气爽, 城在林中, 房在树中, 街在绿中, 人在景中, 社会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

  ( 一)

 打造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应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

 实施以“四路( 江南江东江北李渡滨江路)

 和两江( 长乌两江)

 四岸绿化带、 以三环路、 四环路、 南门山景观通廊等主要干道建设为重点, 大规模、 全方位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和城区绿化带建设, 向着城区园林化、 道路林荫化的方向迈进, 从而实现城市绿化建设的新突破。

  (1) 打造滨江景观生态环形走廊。

 应依托长江乌江交汇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 保护历史遗产为灵魂、继承弘扬优秀传统、 服务市民和广大游客为目 标, 紧扣清山绿水两大主题, 通过滨江绿带、 跨江桥梁以及与之相连的道路绿化带,

  使大面积的公园、 绿地通过林荫大道、 景观道路、 滨水绿带互相串联, 全力打造极具有涪陵特色的滨江绿化带景观, 从而将滨江片区建成为涪陵城市具有浓郁历史和现代文化气息的城市核心景观风貌区。

 使其成为我区旅游景点, 成为我区城市的一块“名片 ” 。

 ( 2)

 加大江南旧城改造绿化力度, 改善居住环境。

 老城区人口 密度大, 老旧建筑较多, 建筑容积率高。

 一是可以通过“拆房还绿、 拆违透绿、 借地布绿、 见缝插绿” 等措施, 结合城区开发和旧城改造, 开展公园、 广场绿地建设, 千方百计增绿。

 二是逐步改造建筑外立面, 可以通过给外观丑陋的建筑物穿新衣、 利用爬山虎等植物附着在外立面添绿等措施逐步改造城市建筑; 三是充分利用涪陵城市地形地貌高低不平的特点, 实施立体绿化,使坡坡坎坎大面积实施生态景观建设。

 ( 3)

 高起点打造李渡新城区。

 在李渡城市建设发展中要巧化自 然生态为绿色景观, 高质量、 高标准、 高品位的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区, 实现满目 青翠, 花团锦簇。

 。

 ( 二)

 全面加快交通网络建设

  宜居城市应该是生活舒适便捷的城市。

 生活的便捷主要反映在内连外达交通便捷。

 一是完善区内重要交通设施建设, 加快换乘枢纽和公交站场建设, 建设高标准、 高质量的交通换乘枢纽,实现轨道、 地面公交等多种方式的换乘, 引 导市民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转换。

 二是加快外部快速交通体系建设。

 主动融入主城,

  围绕江南工业走廊、 渝涪高速公路沿线积聚人口 , 适时谋划轻轨交通对接主城, 实现半小时通达。

 ( 三)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集聚百万人口

  江南城区要着力实施退二进三, 实施产业转型, 以商业、 金融、 房地产、 总部经济、 医疗服务、 中介等为主导行业, 努力提升城市形象。

 李渡新城区应坚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加快推进以电子信息、 新材料、 生物制药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 在政务经济、 教育经济、 现代物流经济等的共同引 领下,努力实现五十万以上人口 集聚, 带动区域第三产业发展, 与江南城区共同形成百万人口 集聚。

 适时将涪陵化工公司从南岸埔片区搬迁到白涛或者龙桥化工园区, 在南岸埔发展廉租、 公租房, 承担居住功能。

 ( 四)

 开发历史文化资源, 打造人文涪陵

  坚持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生态宜居城区建设的不竭源泉,突出文化对经济、 社会发展的引 领和提升作用, 打造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人文环境。

 全面实施文化兴区战略, 不断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历史文化资源开发, 突出抓好榨菜博物馆、北山道院、 荔枝园、 白涛核军工洞等历史景区的建设, 同时,

 结合涪陵历史文化, 高起点策划新的文化旅游项目 ,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 五)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强化源头防治, 坚持把环保标准作为招商引 资项目 落户的第一标准。

 结合区情实际, 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四大行动。

 推进“蓝天行动”, 优化能源结构, 减少粉尘和二氧化硫污染, 抑制道路、 工地粉尘, 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

 推进 “碧水行动”, 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利用, 要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加快辖区河流综合整治力度, 要努力实现“污水不下河、 河水变清、 死水变活” 的整治目 标。

 推进“宁静行动”,逐步扩大“宁静小区” 的创建范围, 控制工业、 工地及机动车噪声。

 推进“绿地行动”, 统筹旧城更新和新区开发, 保护聚云山、大梁山、 北山坪等自 然山体和江岸生态, 保护区域森林, 增加全区公共绿地。

 通过推进环境保护“四大行动”, 让老百姓享受到“青山绿水, 蓝天白云”。

推荐访问:【精品】建设生态宜居涪陵 涪陵 生态 精选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