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周恩来廉洁自律故事

周恩来廉洁自律故事

发布时间:2022-10-11 09: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恩来廉洁自律故事,供大家参考。

周恩来廉洁自律故事

 

 周恩来廉洁自律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 他在缔造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为党和人民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他毕生严于律己, 清正廉洁, 不求索取,但求奉献, 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 连自己的骨灰都撒到了中华大地上, 完全彻底地实践了他“ 活着为人民服务, 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的宏愿。

 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构成了周恩来特有的纯真的人格魅力, 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的爱戴和钦佩, 甚至连他的一些国内外政敌也不得不为之折服。

 周恩来廉洁自律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也是一贯的。

 在此, 仅就同当前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求相关的一些方面,列举一些具体事例……

 对待个人生活

  衣着——在人们的印象中, 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 风度翩翩。殊不知, 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 大都穿了几十年, 有的破损了, 精心织补后继续穿。

 有一次, 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 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 礼服” 早该换换啦。

 他笑笑说:

 “ 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

 ”“ 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 别人看着也没关系。

 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

 ”他的衬衣磨破了, 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

 1 9 6 3 年, 他出访亚非欧1 4 国, 到了开罗, 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 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给外国宾馆去洗, 只好请我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 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 以免搓破。

 大使夫人看到后, 感动得边洗边流泪。

 至于他穿用了几十年的破旧的睡衣、 皮凉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国产手表等, 已作为珍贵文物, 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饮食——周恩来的家常饭菜很简单, 主食经常吃些粗粮, 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

 他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的家常饭菜。

 他说:

 “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

 ”他在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 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 不搞特殊, 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

 他不仅自己这样做, 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

 有一次, 他出差到上海, 听说有的领导同志带着夫人、 孩子到地方去, 所有的食宿费用都由地方开支, 非常生气。

 回北京后, 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工作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

 “ 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 吃住行等所有开支, 地方一概不要负担, 都要给客人出具账单, 由本人自付。

 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

 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 颇为传神地反映了他在饮食方面的律己要求。

 有一次, 这位机长看他吃饭, 掉了个饭粒在桌上, 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 笑着吃了。

 看到这种情景, 这位机长后来感慨地说:“ 我心里不禁百感交集。

 什么叫廉洁, 看看总理就知道了。

 ”

 住房——建国初期, 周恩来搬进了中南海西花厅, 一住就是2 6年, 直到他去世。

 西花厅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 潮湿阴冷。身边工作人员于心不安, 多次提出修缮, 但他坚决不同意。

 1 9 5 9 年底, 趁他和邓颖超出差外地时间较长, 工作人员对西花厅进行了保护性维修。

 他回京一进门就惊讶地问:

 “这是怎么回事?

 谁叫你们修的? !

 ”他还说:

 “我身为总理, 带一个好头, 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 也影响一大片。

 所以, 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按照他的要求, 工作人员撤掉了新添置的地毯、 沙发、 窗帘、 吊灯等陈设。事后, 对这次“ 修房风波”, 他主动在国务院会议上作了三次检讨, 向到会的副总理和部长们说:

 “ 你们千万不要重复我的这个错误。

 ”

 用车——周恩来对自己乘坐的轿车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后来他经常乘坐的专车是红旗轿车。

 他说:

 “ 别人不坐我坐, 我喜欢国产车。

 ”国家进口了一批高级奔驰车后, 有关部门想给他换一辆。

 他不同意,严肃地说:

 “那个奔驰车谁喜欢坐谁坐去, 我不喜欢, 我就坐‘红旗’。

 ”在用车问题上, 他公私分明, 毫不含糊。

 他去理发, 到医院看病, 探亲访友, 去看戏等, 都算作私人用车, 总要叮嘱身边工作人员照章付费, 从工资中扣交。

 周恩来的基本生活要素, 衣食住行的俭朴作风, 受到了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交口称赞。

 有位秘书说:

 “总理除了工作, 个人一生别无他求。

 特别是生活的俭朴, 更是众口皆碑。

 ”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到了什么程度。

 同周恩来接触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 对他廉洁俭朴的生活作风也是赞不绝口。

 宋庆龄说:

 “ 周总理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 和他在政治上一样, 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

  对待亲人和亲属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共同奋斗的亲密战友, 又是相濡以沫的终身伴侣。

 他们一生奉行“互敬、 互爱、 互信、 互勉、 互助、 互让、 互谅、

 互慰”的“八互” 原则, 堪称恩爱的模范夫妻。

 尽管这样, 周恩来对邓颖超不但没有丝毫关照, 反而要求格外严格。

 邓颖超是早期中共党员, 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凭她的能力、 贡献、 资历、 经验和声望, 完全可以胜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

 但是, 周恩来始终不予考虑。

 他说:

 “ 只要我当一天总理, 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职。

 ”

  1 9 7 4 年筹组四届人大领导班子时, 毛泽东批准提名邓颖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也被周恩来给压下来了。

 直到他去世后,1 9 7 7 年全国人大选举邓颖超任常委会副委员长, 她才知道毛泽东早有批示。

 1 9 8 4 年4 月, 邓颖超曾对亲属们说:

 “ 解放初期成立政务委员会, 人家要我上, 你们的伯伯不同意; 恢复妇联时, 人家又要我上,他还是不同意; 定工资时, 蔡大姐是3 级, 我是5 级, 到他这儿就给划到6 级。

 国庆十周年上主席台, 他看到名单里有我, 又画掉了。

 就因为我是他的妻子。

 现在我当副委员长, 又是政治局委员、 纪委书记,这些工作都是党分配的。

 但如果你们伯伯在, 他一定不会让我担任。

 ”邓颖超讲这些事的用意, 是在教育后辈。

 她深有感触地说:

 “名人之妻难做。

 你们是名人的侄儿侄女, 也同样难。

 你们只有好好严格要求自己, 谦虚谨慎, 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

 1 9 6 8 年, 周恩来的一个侄儿和一个侄女先后赴延安和内蒙古插队劳动。

 由于他们表现好, 1 9 7 0 年经当地群众推荐, 按照正常手续, 分别应征参军了。

 当他的侄女穿着新军装, 高兴地回到北京看

 望伯父母时, 他一见面就问道:

 “ 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 但内蒙古那么多人, 专挑上了你, 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

 我们不能搞特殊化,一点也不能搞。

 ” 经过耐心动员, 他终于让侄女脱下了军装, 重新返回内蒙古草原插队劳动。

 侄儿也听伯父母的话, 痛快地办了离队手续,重回延安插队劳动。

 对待干部子女

  周恩来没有子女, 但抚养过一些烈士遗孤。

 对这些烈士子女, 他既关怀备至, 又严格要求, 十分重视对干部子女的培养教育。

 早在建国初期, 他视察北京1 0 1 中学时, 就以清朝八旗子弟为例, 告诫干部子女们不要特殊化, 不要脱离劳动, 不要脱离群众。

 他说:

 “ 你们如果特殊化, 脱离了群众, 人民是不会答应的。

 ”他引用秦始皇溺爱秦二世, 结果秦朝亡于秦二世的教训, 要求大家以史为鉴。

 周恩来的话, 不仅在当时, 而且在当前和今后都是很有教益的。

 对待身边工作人员

  周恩来对身边工作人员很关心、 很热情, 但对他们的要求也很高、很严, 决不允许有一点特殊化。

 周恩来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外出开会或工作, 只准带耳朵、 眼睛,不准带嘴巴, 也就是不准随便发表意见, 以免人们误以为是周总理的指示精神。

 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是谁管的事, 就该谁知道;不该知道的事, 决不去打听。

 工作人员出差, 不许购买内部供应的优惠廉价商品, 不许收受礼物。

 对待请客送礼

 周恩来个人请客吃饭一律自费。

 他的客人很多, 有来西花厅拜访的、 谈话的, 还有来请示工作的。

 每当快要吃饭时, 他总说:

 “ 别走了, 一块儿吃饭吧, 今天我请客。

 ” 他请客吃饭, 一般都是简朴的家常饭菜, 不大吃大喝。

 1 9 5 2 年初夏, 他邀请冰心夫妇俩到西花厅做客, 共进晚餐, 吃的是四菜一汤, 而唯一的好菜是一盘炒鸡蛋。

 谢冰心回忆说:

 “ 这使我感到惊奇而高兴。

 惊奇的是总理的膳食竟是这样地简单, 高兴的是总理并没有把我们当作外人。

 ”

 周恩来不收受馈赠礼物。

 1 9 6 1 年春节前夕, 他收到家乡淮安县委托人捎来的莲子、 藕粉等土特产, 当即委托办公室回信, 并寄去1 0 0 元钱。

 信中说:

 “周总理和邓大姐认为, 在中央三令五申不准送礼的情况下, 你们这样做是不好的。

 ” 有一次, 他过去的一位老警卫员给他捎来一筐新鲜橘子。

 他问清值2 5 元钱后, 让寄去5 0 元。他说:

 “ 多余的钱让他处理, 不这样做, 就制止不了他, 这样以后他就不再送了。

 ”

 周总理常常恳切地教育和告诫领导干部, 务必严于律己, 廉洁奉公。

 教育领导干部要过好“ 五关” , 即过好思想关、 政治关、 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

 讲到过生活关时, 他说:

 “ 生活关分两种: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物质生活方面, 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 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

 精神生活方面, 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 以人民的疾苦为忧, 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

 毛泽东同志的名著《纪念白求恩》 中这样写道:

 “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

 益于人民的人。

 ” 周恩来就是这样的人。

推荐访问:周恩来廉洁自律故事 周恩来 廉洁自律 故事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