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

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

发布时间:2022-10-11 12:1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供大家参考。

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

 

 第一篇

  12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 2022 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反腐败斗争和作风建设犹如逆水行舟,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必须严守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提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综合效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强化“不敢腐”的惩治震慑,“高压态势”一寸也不能松。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关键时期,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彰显了我们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坚强决心,这既是政治宣示、政治要求,更是在新的赶考路上全面从严治党再出发的动员令、冲锋号。因此,必须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人民群众反对和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以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魄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既要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也要坚持受贿和行贿一起查,不断提高治理腐败的效能;要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标本兼治,既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吃喝、餐饮浪费等歪风邪气露头就打、反复敲打,也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毫不妥协、坚决纠治,做到严格查处不留情、坚决惩治不手软,从而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应,从源头上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打造河清海晏、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形成“不能腐”的监督约束,“制度笼子”一刻也不能散。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制度笼子不断扎紧。但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存量还未清底,增量时有发生,腐败背后各种风险暗流涌动,高压之下仍有人心存侥幸,不收手、不收敛,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交织,威胁党的执政根基。制度是最好的防火墙。把严的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最关键的是扎紧扎细扎密扎牢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受到监督和制约,全程在阳光下运行。要不断建立健全反腐败体制和机制,推动形成一套管长远、管普遍的制度体系,压缩权力行使的自由空间,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剪断灰色利益的运输链条,聚焦关键事、关键人、关键环节,打造密度到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从而真正实现制度管权、制度管人、制度管事。

  提高“不想腐”的思想觉悟,“思政考试”一分也不能丢。在各种诱惑纷至沓来的新形势下,有的党员干部偏离了最初从政的那颗初心,有的人富了口袋、空了脑袋;有的人理想信念滑坡,在纸醉金迷面前败下阵来;有的人无视党和人民的利益,将手中的权力变成了利益交换的筹码。正所谓“远行无急步”,要确保党员干部的“思政考试”一分不丢,功夫还得下前面、下在平时。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来武装头脑,通过引导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充分认识和深刻领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从严管党治党和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鲜明态度、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不断筑牢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和党性基石;要充分用好纪律教育、党性教育、廉洁教育,结合以案说法、以案明理、以案为鉴、以案促改等方式,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不断增强一以贯之坚定不移从严治党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第二篇

  12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会议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年轻干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做好新时代的“纪律尖兵”“学习尖兵”“实践尖兵”,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奋力书写精彩答卷。

  。

 以纪为绳,做纪律好、作风硬的“纪律尖兵”。“惟俭可以养廉,惟勤可以生明”,全面从严治党始终在路上,年轻干部要矢志不渝坚守廉洁初心,时刻以党纪党规为“准绳”,绝不触碰廉政纪律“高压线”。清正廉洁、作风过硬是每一位年轻干部做人的“底气”、做事

 的“硬气”和从政的“正气”,年轻干部应当在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国之大者”,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政治生涯始末,将纪律规矩作为前行的人生“导航”;在行动上时刻紧绷纪律之“弦”,自觉抵制金钱美色诱惑,坚决不以恶小而为之,在日常小事上守得住操守,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得住考验。年轻干部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踏实勤勉的工作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和庸懒散拖,在奋斗路上有效率有追求,不盲从不迷茫。

  以学为重,做敢争先、勇奋进 的“学习尖兵”。“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年轻干部初到岗位,政治素养还稍有欠缺,政治能力还尚有不足,应当时刻保持高度重视的态度,以共产党人奋进的精气神,牢固树立崇高理想、远大抱负,坚定学习先进思想、先锋模范,始终把锤炼党性修养放在学习的第一位,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在工作能力上,年轻干部深入一线,应时刻保持“本领恐慌”,做好上级单位和基层人民的“联络员”,始终从实践经验中不断学习为民服务的真本领,掌握乡村发展规律,学好基层工作方法,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勤学苦练、提高能力,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顶梁柱”“压舱石”。

  。

 以学促行,做拿得出、用得上的“实践尖兵”。“艰辛成就伟业,实干赢得未来”,年轻干部需要将以实干为导向,切实在学习中结合自己的岗位多思多想多悟,打通学习与实践的断层,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并进、学用相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脚下沾有多

 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年轻干部要找准定位、明晰职责,切实转化理论学习的成果,走出办公室,走出“舒适区”,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牢记“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出去都是办法”,以饱满向上的精神、实干担当的勇气、敢于争先的站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第三篇

  近日,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干部监督是为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坚强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干部监督工作是我党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命的重要手段,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重要保证。推进干部监督工作纵深发展,就必须一以贯之的坚持“上、中、下”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组织监督,亦称“党的监督”,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监督,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手段。强化组织监督是我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也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更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领导

 水平和执政能力坚实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领导干部严格自律,要注重自觉主动接受监督,对党忠诚老实,党员、干部决不能以任何借口而拒绝监督,党组织也决不能以任何理由而放松监督。”自上而下的干部监督,力度更重、威慑更大,充分运用好巡视、巡察等党内监督手段,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将监督责任扛在肩上,做到知责、尽责、负责,充分发挥作用,让其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要从严贯彻党内法规,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守底线,切实将干部监督贯穿到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

  加强大中至正的同级监督。同级监督,也称“内部监督”,是依靠本级组织的要素,监督权力运行,降低廉政风险,提升监督实效的工作体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要“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委员、党的工作部门和直接领导的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情况的监督”。从党内法规层面明确各级纪委的党内监督责任,要把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加强对所辖范围内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情况的监督,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同级监督还要求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监督、敢于亮剑、敢于问责,不搞好人主义,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决杜绝不愿监督、不好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切实将监督责任落地落实。

 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民主监督,亦称“群众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监督权力,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举措。党的十

 九大报告指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民主监督是党外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方式,是党保持廉洁、防止生命力减退的重要条件,也是党内监督有益补充。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正确行使监督的权利,不断拓宽群众监督的途径,全方位了解权力的运行,加强监督的实效。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推荐访问: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 工作条例 纪律检查委员会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