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教育教学论文,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2022年)

教育教学论文,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2022年)

发布时间:2022-10-14 10:3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论文,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2022年),供大家参考。

教育教学论文,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2022年)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 起来 内容摘要:

 新课标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转变到主动的求知上来, 在教学活动中, 做到“教学做”合一, 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 获取知识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 快乐语文教学应是我们语文教师首先确立的教学理念。

 也应是学生开阔视野、 培养语文素养、 净化精神感情的一个前提。

 关键词:

 引导灵活, 师生关系, 教学生活化

 一堂“活” 的语文课, 就象一首跃动的诗; 就象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是师生成功合作的体现。

 因此, 搞好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让你的课堂活起来呢?

 一、 教师的引导灵活是关键

 引导是一种艺术, 阅读教学中合理的引导, 将会给学生在知识上以启发, 开启学习的门径; 在精神上以振奋、 活跃思维, 养成会学的能力、 习惯、 享受会学的喜悦。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不应是把结论告诉学生, 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 帮助学生在探究结论的过程中学到方法, 找出规律。

 语文课堂教学的引导灵活, 首先得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探究性、 创新性的培养。

 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 多启发、 多鼓励; 让学生多动脑、 多动眼、 多动手、 多动

 口。

 教师在课堂中应少废话、 少替代、 少包揽、 少埋怨, 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 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1.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 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 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 能够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 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 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从而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

 当然, 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 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创设。

 问题是智慧源泉, 是产生学习欲望的根本原因。

 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可以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现象的回忆, 符合学生从形象到抽象, 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从而产生科学问题。

 所以教师可以用图片、 录像、 演示实验、 谈话等方法再现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 从而引发科学问题。

 2. 利用有趣的现象引出问题

  兴趣是探求新知时最重要的推动力, 是构成自主探索的最活跃成分。

 欧洲新教育家德可利乐认为:

 “兴趣是水闸, 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和指引注意流下来。

 ”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要使学生上好课, 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 因此, 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够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 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生动有趣、 甚至能使学生感到意外的情境, 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问个“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样? ” 并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 从而激活探究的思维。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 可以通过实物、 模型、 演示实验或电教媒体等来展示情景, 以唤起学生的注意, 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后, 把学生对科学现象的陶行知曾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 ;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使教育兴趣引导到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上来。

 二、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 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正确对待、 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 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2. 给学生以尊重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

 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 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

 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 精神的支柱, 由此导致消沉。

 反之, 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

 为此,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意愿、 隐私权等等, 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 赏识学生。

  3. 对学生要有研究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

 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 家庭背景、 个性差异、 兴趣爱好、 心理变化、 发展特点, 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4. 让学生当主人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 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

 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 学会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成才, 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例如:

 我在班级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轮流制,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 获得了学生的好评, 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5. 改变自己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 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 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 征服学生。

 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

 其次, 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 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 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三、 让教学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 的倡导者、 实践者人民教育家” 。

 现代课程论也认为, 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 教育必须回归生活。

 传统的自然教学,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承, 过于强调集中统一, 把自己孤立、 封闭、 僵化起来, 要革除这些弊端, 就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 让学生从生活中进行体验, 从体验中促进理解。

 因此, 科学教学应遵循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 设计一系列有实质性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 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首先, 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使学生在无拘无束、 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 表达感情。

 其次, 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 用生活的理念构建科学教学的大课堂。

 三是扩展生活化的活动时空, 把“教、 学、 做合一” , 在做中学活知识, 用活知识。

 教“活” , 学“活” , 课堂气氛怎能不“活” 。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 学生全方位投入思考;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 学生又大胆实践; 教师激励学生“超越” , 学生思维就飞扬; 教师让学生“选择” , 学生就自作主张; 教师引导学生“创造” , 学生就不断开拓创新。

  总之, 新课程指导我们, 教育应该以“人” 为本, 以“学生”为本。

 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 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我们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充分引导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去掌握, 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 带着自己的兴趣、 知识、 经验、 思维参与学习活动, 并成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教育者, 我们应该把新课程理念带进课堂, 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充满生机,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

推荐访问:教育教学论文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课堂教学 教学论文 语文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