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城乡差距扩大原因及对策探讨(完整)

城乡差距扩大原因及对策探讨(完整)

发布时间:2022-10-14 18:1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乡差距扩大原因及对策探讨(完整),供大家参考。

城乡差距扩大原因及对策探讨(完整)

 

 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在 经济 增长过程中, 城乡 之间、 地区之间出现一定的 发展 差距是很正常的。

 但如果这种差距过大, 就不可避免地会 影响 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并带来 政治 、

 社会 等很多方面的 问题 。

 新 中国 成立以来, 我国城乡 经济基本保持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态势。

 这种非均衡的发展, 对建立 现代

 工业 基础, 培育整个经济的强力增长点, 发挥了 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在我国整个经济已具有相当基础后, 城乡 非均衡发展还继续惯性推进, 城乡 之间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这不能不引起关注。

  一、 城乡 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

  (一) 收入差距。

  目前 , 反映城乡 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 农村 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001 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6869. 6 元, 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 2366. 4 元。

 从这两个指标来看, 我国城乡 居民的收入差距相当大。

 1. 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 2. 9 倍, 城乡 居民收入比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

 1978 年时城乡 居民人均收入比是 2. 57:

 1, 农村改革开始后这一比例逐步降低, 到 1983 年降到最低点 1. 82:

 1, 随后城乡 收入差距又有扩大, 到 1990 年城乡 收入比为 2. 2:

 1, 1995 年为 2. 71:

 1,目前已经达到 2. 9:

 1 的 历史 最高水平。

 我国城乡 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

 大多数国家不到 1. 5:

 1 的水平。

 按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 1995 年 36 个国家的相关资料, 城乡 差距超过 2:

 1 的国家只有 3 个, 我国便是其中之一。

  2.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接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 2 倍。

 扣除物价因素, 1990 年到 2001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10%, 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约增长 62%。

 3. 农民收入水平比城镇落后 8~9 年。

 目 前农民的收入水平只相当于1992~1993 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4. 农民人均收入比城镇居民收入低 4493 元。

 1978 年时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差 209 元, 到 1985 年差距突破 300 元, 随后几年每年再扩大 100 多元, 到 1992 年差距突破 1000 元, 1994 年突破 2000 元,1997 年突破 3000 元, 2000 年就突破了 4000 元。

 预计 2002 年将突破 5000元。

 1978-1985 年城乡 收入差距每年扩大 20-30 元, 1985-1992 年每年扩大 100 多元, 1992 年以后每年扩大 300~400 元, 最近两年每年扩大 500 元。

  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 而农民的纯收入除要用于消费和储蓄以外, 还有一部分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

 如果扣除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支出, 城乡 差距就更大。

 2001 年农民家庭人均各种支出 2780 元,其中家庭经营支出占 696 元, 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 78 元, 缴纳税费支出 91 元, 非生活消费支出占到家庭支出总额的 31%。

 (二) 社会福利差距。

 我国城乡 居民不仅统计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 在收入统计之外, 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也存在较大差距。

 很多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居民的一种隐性

 收入。

 因此, 城乡 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应比统计上的收入差距要大。

 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 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 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最低收入保障等, 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

 城镇居民以社会福利方式获得的隐性收入难以准确估计。

 有人对 1994 年城镇居民享受的公有住房、 公共医疗及保险福利几项进行统计, 人均大致 1081元, 相当于当年农民人均收入 1221 元的 83. 4%。

 世界银行 1997 年的估计,如果考虑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 城乡 居民人均收入比应在 4:

 1,也就是说, 平均一个城镇居民的年收入超过了一户农民全家的年纯收入。

 (三) 财产差距。

 对城乡 居民的财产情况目前尚无准确的统计, 但从城乡 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来看, 城乡 之间的差距相当大。

 根据 1996 年的统计, 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存款 8831 元, 农村为 1025 元, 二者之比为 8. 6:

 1。

 近几年由于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大大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幅, 城乡 居民储蓄存款的差距应不会减少。

 有人估计 1999 年农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1600 元, 同年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存款 11570 元。

 如果以 3 口之家计, 每户农民家庭存款平均不足 4800 元, 而城镇居民家庭的存款超过 34700 元。

 农民家庭存款余额仅相当于城镇家庭的零头。

 再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 大致可看出财产的差距。

 1995 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收入 90. 43 元, 同期农民人均财产性收 A38. 15 元, 城乡 之比为 2. 37:

 1; 2001 年城镇人均财产性收 3, 134. 62 元, 农村是 41. 05元, 城乡 之比扩大到 3. 27:

 1。

 (四) 生活水平差距。

 城乡 收入差距的最终反映是生活水平的差距。

 1999 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为 6796 元, 而农民人均消费水平只有 1927 元。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农民人均消费水平的 3. 53 倍。

 事实上, 近十几年来城乡 消费水平的差距一直在扩大。

 1985 年城镇居民与农民人均消费水平之比为 2. 31:1, 1990 年扩大到 2. 95:

 1, 1995 年为 3. 4:

 1, 1999 年达到 3. 53:

 1。

 农民的消费水平本来基数就比较低,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 农民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又明显低于城镇居民。

 1990 年到 1999 年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农民的消费水平提高 77%, 而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 87%。

 农民的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相差 9 年左右。

 城乡 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 城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 120. 5台, 电冰箱 8l 台, 洗衣机 92. 2 台; 农村百户拥有的彩色电视机、 电冰箱、洗衣机分别为 54. 4 台、13. 6 台和 29. 9 台, 分别相当于城镇拥有量的 45%、17%和 32%。

 城乡 之间其他耐用消费品如音响、 空调、 电脑、 微波炉等的拥有量差距更大。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消费在整个生活消费的比重, 是国际上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

 2001 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7. 9%, 而农村为 47. 7%, 农村比城市要高出 10 个百分点。

 二、 城乡 差距扩大的原因

  城乡 之间的差距首先与城乡 产业特性有关。

 现在的农村虽然已经包含

 了多种产业, 但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是其与城市区别的一大特征。

 而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 注定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增长必然要慢于第二、 第三产业的发展。

 如果不考虑城乡 其他方面差别, 单从产业自身的扩张性上来看, 农村就 自然 地处在劣势。

 城市产业比农村产业更具扩张性, 一般情况下城市经济发展要快于农村。

 最近 10年中, 我国 GDP 结构中,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了 10 多个百分点, 相应地第二、 第三产业上升 10 多个百分点。

 20 世纪 80 年代由于农村改革率先启动, 农村在经济机制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农村的第二产业曾经有过较快的增长, 但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化, 导致农村乡 镇 企业 异军突起的优势已不复存在。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降了下来, 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不少地方乡 镇企业停滞不前, 甚至还有萎缩。

  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惯性推动促使城乡 差距继续扩大。

 非均衡发展战略不仅使城市的产业快速发展, 而且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也不断加强。

 近几年尽管国家在农村电网改造等方面增加了 投人, 但国家所有大型电力、

 交通 、 通讯以及信息等基础设施无不紧紧围绕城市中心而展开。

 城乡 之间基础设施的差距不是缩小, 而是扩大了。

 如果过去农村为企业发展所能提供的环境和条件与城市相差不大的话, 那么今天城市在基础设施齐全、 资金密集、 信息畅通、 市场活跃等方面优势已经将农村远远抛在后面。

 企业为了追求效益, 新项目的上马普遍都选择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城市及其辐射地区。

 城乡 物质基础的差距将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差距。

  不同的体制仍是城乡 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 城乡 体制的差异大大缩小。

 但几十年形成的城乡 两种不同的 社会 运行机制, 仍然在发挥作用, 福利制度、 税收、 就业、 人口迁徙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都可能会促使城乡 差别进一步扩大。

 比如城镇福利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但 农村 福利制度的建设还没有能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

 即使已有的社会福利项目, 农村与城镇也有很大的差别。

 全国城乡 都实行九年制义务 教育 , 但农村中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要大大低于城镇, 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流失率高于城市。

 同样是义务教育, 国家财政拨款和教师工资城乡 间也存在较大差别。1995 年全国普通小学每个学生的预算内事业支出 265. 78元, 而农村只有 198. 69 元, 最高的上海达 1216. 85 元; 全国普通初中生人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 492. 04 元, 农村只有 392. 59 元, 最高的上海达1535. 83 元。

 在城镇一些理所当然的社会福利, 在农村农民还必须支付费用。

 如民兵训练、 计划生育、 优抚对象、 乡 村公路、 农村教育等都需要农民交费。

 尽管税费改革取消了 这些方面的收费, 但增加了 农业税, 实际上以农业税的形式收取了这些费用。

 农民的年纯收入只有 2300 多元, 距个人所得税收取的低限相差甚远, 但农民的农业收入却要在未扣除生产成本的条件下缴纳 8. 4%的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税费改革后) , 如果将这一税额折合成以增加值为基础的税率, 大致在 40%, 这与其他行业 17%的增值税税率相比, 反差极大。

 城乡 隔离是城乡 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

 即使是城乡 之间存在差异, 城市在产业体系、 基础设施、 制度安排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但只要城市和乡村之间是相互开放的, 各种要素的相互流动会使城乡 之间在 经济 和社会综合 发展 水平上保持相对的平衡, 城乡 之间差距扩大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城乡 间也许在某个方面差距会扩大, 但在另外的方面会得到相应的弥补。

 我国城乡 差距的扩大, 不仅在物质基础上有差距, 最主要的是城乡 间人口流动的限制, 使城市人均的资源总量快速增加, 而农村人均资源很难增长。

 一方面是产业不断地向城市聚集, 各种物质和文化成果向城市聚集,而另一方面人口向城市的聚集被严格控制, 城乡 之间人均经济和文化成果的占有差距就不可避免地要扩大。

  三、 促进城乡 协调发展

  城乡 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 也正是差距的存在才促进了城乡 之间要素的流动, 促进了城乡 的共同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说, 差距也是一种发展的动力。

 但城乡 差距过大, 反过来就会成为发展的障碍。

 如果抛开道德、 社会公正等因素, 单从经济增长来看, 城乡 差距扩大已成为当前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其突出表现有两个方面:

 一是市场制约, 二是人力成本制约。

 市场制约是由于农村大量人口收入水平过低, 使国内巨大的潜在市场挖掘不出来, 扩大内需受到 影响 , 经济增长中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难以化解。

 1980 年时我国县及县以下市场社会商品零售额在城乡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为 65. 7%, 1990 年这一比重降到 53. 1%, 1995 年再降到

 40%, 2001 年只有 37. 4%。

 1985 年时农村消费品市场成交额占全国消费品市场成交总额的 80. 9% , 2001 年农村消费市场成交额的比重只有42. 6%。

 农村市场萎缩成为内需不足的最主要因素。

 人力成本制约是由于大量人口滞留在经济落后的农村, 使在劳动力资源中占到绝对多数的劳动者素质长期难以提高, 一方面大量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中最急需的有一定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的中间层次的劳动者供给不足, 整个社会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衔接, 社会劳动成本提高, 经济竞争力受到影响。

 近几年打工的农民工资水平上涨很少,大量的农民找不到工作, 但不少城市都出现技术工人短缺、 工资不断上涨的现象, 在一般条件下城市劳动者的劳动成本要比农民工的劳动成本要高出很多。

 随着我国“世界工厂” 地位的不断确立, 在人力资源中占绝对多数的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在技术、 技能和知识上不能适应 现代 制造业的需要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可见, 遏制城乡 差距扩大加剧的趋势, 促进城乡 经济协调发展, 不仅是我国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也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

 长远看, 实现城乡 协调发展, 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深化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 要缩小城乡 之间的差距还不大可能, 但采取措施防止差距的过分扩大, 是极为必要的。

 在当前的经济运行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 问题 。

 第一,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国家财政资金、 国债资金用于农业的比例不少, 其中大江大河治理、 生态建设等方面占了相当大

 比例, 虽然国家也投入大量资金对农村电网进行了 改造, 但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直接密切相关的项目并不多。

 国家应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增加农村地区、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促进城乡 协调发展。

 国家不仅要增加用于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也要将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领域, 增加农村道路、 农村教育投入, 要拿出部分资金支持农产品储存、 保鲜等市场设施的建设。

 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尽量使用农民工, 以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

 第二, 建立健全...

推荐访问:城乡差距扩大原因及对策探讨 城乡 对策 差距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