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于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思考【精选推荐】

对于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思考【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2-10-15 11:2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思考【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对于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思考【精选推荐】

 

 摘要: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竞争的经济, 谁拥有较多的资本, 谁就处于优势地位,相对贫穷的人们, 只要通过受教育才有向上发展的希望, 只有以自己的勤勉进取去赢得自尊和成功。

 也就是说, 教育机会的公平, 对广大老百姓来说是最大的公平。

 新华网报道, 按照国际通行的高校学费标准, 学费一般占人均 GDP20%的比例。

 中国一名大学生的费用相当于中国人均 GDP 的 80% 左右, 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尽管从绝对值(如换算成美元的数额)

 来看, 中国似乎不比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多, 但中国高等教育平均收费与中国国民平均收入之比例是美、 英、 日等发达国家的 6 倍以上!

  有分析表明, 我国老百姓教育开支占收入的比例, 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较高的。

 一名大学生的花费等于一个一般中国农民 1 3 年以上的纯收入, 对于相对贫困线下的农民则需要 40 多年的积累。

 据高校自己统计的数字, 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 20﹪。

 也就是说, 现有的高校收费标准, 让 20﹪的家庭难以承受。教育部前副部长张保庆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 高校学费收费过高, 超过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

 他说, 他和他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 也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大学。

  中国的教育经费本来就捉襟见肘, 政府又将数百亿教育经费投放到少数名牌大学, 而更需要投入的基础教育却资金严重匮乏。

 政府搞了危害国计民生的教育产业化以后, 普通民众在教育支出的重压下苦不堪言, 尤其是广大贫困农民和中下层人民的孩子就被卡在高校门槛之外了, 因为他们根本交不起学费!

 教育的高收费已经严重阻止了底层人民通过“教育”改变其子女命运的希望, 堵塞了社会正常的人才流动渠道, 这样就造成了社会阶层的严重分化, 穷人的孩子很难有出头之日了。

  教育的产业化, 以及商业化的脱变, 必然会出现教育的不公平。

 由于受到经济的影响和制约, 一些富家子弟将会受到高等教育, 而穷人子弟只能接受一般的教育, 现在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录取就是一个例子, 它已经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质疑。

 当那些富人们把子弟送到贵族学校, 甚至国外读书、 留学、 深造, 作为洗钱的一种方式的时候, 而穷人的孩子还在为一日三餐发愁, 挣扎在饥害交迫的边缘, 他们必然会在教育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

  教育的产业化, 使许多低素质的人滥竽充数成了大学生, 从而整体上降低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搅乱了整个人才市场。

 而且在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 许多优秀的大学生因无钱、 社会关系较差无法就业, 而学习较差但经济条件好的学生, 由于社会关系好却顺利就了业, 这样就造成了人才的不公平竞争, 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埋下了障碍, 造成了新一轮的社会矛盾。

 把神圣的教育事业当作产

 业来发展, 虽然经济上会有暂时的收获, 但它必将付出无法挽回的惨重代价。

  高校扩招是一个错误。

 教育是一项文化事业, 其发展必须循序渐进, 不能搞一夜间就建起一座高楼大厦的蠢事。

  从苏格拉底的大学理念开始, 大学一直是作为一种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空间而存在的。

 她的职责是以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关怀、 创新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独立个体为目标, 为理性的国家培养合法的公民。

 大学, 她不应该只是培养工具的场所, 也不应该成为一个交易市场。

 大学最不应该成为一个道德普遍堕落的场所, 一个被迫放弃良知的前沿阵地。

  1 998 年, 在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经济主要拉动方面的出口受到影响, 中国经济处于一个暂时的困难之中, 为了保住当年经济增长, 政府的有关方面一直在寻找出路。

 就在这个时候, 任职于亚行的汤敏先生(后来被人们一直称为“教育产业化之父”)

 给国务院写信, 建议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 扩大招生、 提高学费、 把原来计划外和计划内两种不同的招生方式进行并轨、 “让老百姓把钱从银行里拿出来花”。

  这个建议很快就被政府部门所采纳, 于是在全国范围内, 高校的扩招一时成为风气, 高校的收费也节节攀升。

 让我吃惊的是, 中国教育的“大力发展”, 居然起因于发展经济; 让我难以置信的是, 中国教育的“全面改革”, 居然不是教育专家的研究论证, 而是一个“金融大腕”的异想天开!

 这不是把中国教育当儿戏吗?

  与 1 998 年相比, 1 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3 年共扩招 300 多万人。

 三年扩招, 硕果累累。

 三年之内, 中国普通高校每年由 1 08 万人增加到 270 万人, 三年中翻了一番多; 三年之内, 普通高校在校生由不到 340 万, 增多到71 9 万人, 增加了 80%; 三年之内, 我国的高考升学率由 36%增加到 57%, 高等教育规模偏小的矛盾得到了扭转。

  从此让中国人沾沾自喜的是, 我们只用了 3-5 年时间, 就走完了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韩国等发达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用了几十年才完成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

 中国大学扩招的神话就是这样诞生的。

  扩招的一个结果是, 大学的规模都迅速地扩大了, 一夜之间, 中国国内出现了许多巨型大学, 本科生动则两三万、 四五万; 研究生动则上万; 同时, 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扩建, 上千亩地已经不算大了, 几千亩、 上万亩才是真大; 学校下属系、 系下属专业的三级管理已经不行了, 要四五级管理, 中间必须要有学

 院, 甚至还要有校区; 专科学校、 学院的名字不好听了, 必须叫大学, 而且一定要强调是一流大学; 博士点、 硕士点几个、 十几个已经不行了, 必须要几十上百个。

 然而, “大的大学”并不意味就是好的大学。

  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所谓大学者, 非有大楼之谓, 乃有大师之谓也。

 ”而中国现在的巨型大学, 有的仅仅是大楼、 缺的不仅仅是大师, 更严重缺少的是教师。

 1 999—2001 年期间, 与普通高校学生规模近一倍的增长速度相比, 教师总量只增长 31 % 。

 这样全国高校生师比达到 1 8。

 2∶1 , 有的高校甚至超过 35∶ 1 。

 由于高校生师比例过高, 导致部分课程的班级规模越来越大, 一些高校的课堂人数甚至超过 200 人。

 这样的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同时, 教师配置也存在严重的专业结构性短缺问题。

 一些基础课及与高新技术相关专业任课教师严重缺乏, 基础课甚至由缺乏教学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担任主讲教师。

 按照国家教育发展“十五”计划, 全国普通高校生师比应该达到 1 5∶ 1 。

 这样算来, 高校教师队伍缺口高达 1 1 万。

  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说, 如果斯坦福的校园面积增加一倍, 学生的人数也增加一倍, 那么, 这所大学要花 20 年才能达到原有的教学质量。

 中国在几年间就完成了高校扩招, 硬件很快就上去了, 而软件却迟迟没有跟上, 没有优秀的教师, 就难以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大学毕业生的文化素质普遍下降了, 老百姓都说现在的大学生连以前的高中生都不如。

 扩招的目的是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如果以降低大学生的素质为代价, 那么扩招还有什么意义呢?

  大学纷纷扩招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财富, 生源实际上就是市场的代名词, 高昂的学费成为大学滚滚财源的保证!

 但是这样的结果就几乎是放弃了教育。

 由于大学扩招, 有的大学研究生人数几十倍地增长, 而教授人数却不可能这么快地增长, 因此有的教授一个人就要带 40-50 个研究生, 这样好像不是教授, 都成了中小学的班主任, 像这样的带法, 能带出合格的研究生吗?

  2005 年 8 月,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大师讲了一句“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立即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不满。

 在中国青年报和新浪校园频道的联合调查中,

 4802 人投票表态, 同意杨大师观点的仅占 2。

 1 % , 不足百人; 赞成另一位大师丘成桐观点的则占 92。

 3% 。

 丘的观点是, 以目前国内的本科教育模式, 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 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 尤其是修养和学风正在下降。

  实际上, 大学扩招就是教育产业化的恶果, 它把大学变成了交易批发文凭的市场, 而不是培养人才的圣地, 使大学校园里充斥着铜臭味, 因此从这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就很有水分了。

 大学扩招只能成为一个泡沫, 一个笑话, 如果再不悬

 崖勒马, 后果不堪设想啊!

 现在已经把大学弄得乌烟瘴气, 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还会把整个教育搞得一塌糊涂。

  高校扩招的初衷是解决就业难题, 但就业人数的总量并没有减少, 而且问题还越积越多, 尤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现在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 体力劳动的岗位偏多, 而知识分子的就业岗位偏少, 也就是说农民和工人的就业岗位比较多, 广大农村和基础产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另外, 中国要跨入工业大国的行列, 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的有技能的产业工人, 因此高中毕业生的就业一般不会成为难题。

  与此相反, 许多大学生的就业却成了难题, 由于大学重理论而轻实践, 他们到社会上后反而高不成低不就, 很难找到心满意足的工作岗位。

 现在的公家单位都人满为患, 而高科技企业又少之又少。

 如果让这些人去干苦力, 就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也是对国家包括家庭财力的巨大浪费, 况且他们自己还不愿意去干那些有失大学生身份的工作。

 而且现在的学生一到社会上就成了书呆子, 缺少创业精神和能力, 只能依赖于单位与家庭, 这样他们的就业机会就会更少了, 这样一大批高学历的人才一旦不能就业, 就必将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一项对全国近百所高校进行的“2006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多的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 2005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仅仅有 33。

 7% 。

 根据人事部进行的“2006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2006年大学生的需求量将大幅下降, 将由去年的 21 4。

 1 万个岗位下降至 1 66。

 5万个, 降幅达到了 22% 。

 同时, 今年整个中国内地共有 41 3 万名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 比去年增加了 22% , 但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 66。

 5 万。

 而在广东, 去年有 24。

 5 万万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 而今年增加到了 30 万名, 这个比例上升了 22% 。

 随着高考升学率的直线上升, 大学生的就业率将会猛跌, 这个反比例是谁也无法改变的, 那么谁该对此负责, 谁该反躬自省呢?

  高校扩招, 必将形成大学生的就业高潮, 也就是新时代的知识青年问题, 但时代不同了, 不能用“上山下乡 ”的简单办法来解决。

 如果社会不能顺利地接纳他们, 不能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职业, 有的人就会去犯罪, 那可不是一般的犯罪, 而是高智商的犯罪, 现在已经在社会上初露端倪, 以后将成为社会的一大隐患。

  从近十年来中国大学扩招中的混乱无序, 盲目的升级运动, 忽视和牺牲掉的大学精神, 虚假繁荣背后所潜藏的人文危机, 对大学教育体制被金钱、 权利锈蚀

 后的种种弊端, 道义和真理的放弃等等乱象来看, 中国的大学已经病入膏肓!

  无论是 21 1 工程, 教育产业化, 还是大学的扩招, 这都是一场虚张声势的闹剧, 是教育的现代神话, 都是浮夸风、 放卫星, 是只重数字不重实质的弄虚作假, 是教育上的大跃进, 它必将给教育界、 国家和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的教育投资在侧重点上发生了偏差。

 那就是过度重视高等教育, 而忽视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作用, 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1 999 年, 在义务教育经费总量中, 政府预算内拨款占 50% -60% , 但对于非义务教育的高等教育, 政府却负担 70% 以上。

 中国大学生人均拨付经费 9000元, 而小学生人均只有 530 元。

 2001 年, 中国义务教育总投入的增长率为1 8.2%, 低于非义务教育总投入的 21 .3%和全部教育投入 20.2%的平均增长率。

  中国在教育经费总量不足的情况下, 高教比重偏高。

 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是中小学、 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

 在欧洲的一些高福利国家, 在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小学、 初中、 高中)

 基本上全部依靠公共资源, 即使在美国、 日本、 韩国等基础教育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 公共资源所占的比例也达到 75%以上。

  纵观当今中国, 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 不需要那么多的高知识分子, 而更需要大量的既有一定文化, 又有一定技术的劳动人才, 高中生(包括职业教育)

 是最合适的人选, 因此我们应该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建设上, 而不是大学教育上。

  从教育宏观调控上, 政府应适当缩小高等教育的财政投资规模, 加大对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投资力度, 调整财政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 增加财政对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投入, 这对提高国民素质, 增强综合国力, 使整个国家的政治、 经济、 文化步入良性循环都是大有益处的。

  上高中难于上大学, 这是近几年内发生在青海和宁夏两省的怪事。

 以青海为例, 2002 年高考招生录取率达到 85.9% , 可高中入学率只有 53% 。

 而宁夏的普通高校录取比例是 58.6% , 高中入学率只有 48.65% 。

 这种问题同样存在于其他一些省份。

 据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 我国 1 5 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高中及中专学历的人口比例仅占 1 4.36% 。

 这一比例低得让人吃惊。

 未来几年内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将进入高峰期, 从 2002 年起, 我国初中毕业生超过 2000 万。

 2005 年 1 5—1 7 岁人口达到 7700 多万人, 给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带来新的人口压力。

 目前高中阶段教育容量不足, 已成为制约劳动人口文化水平提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同时也使我国教育结构出现“两头高、 中间低”的格局, 大部分初中生都会被淘汰掉, 产生了教育发展的结构性失衡, 严重地制约着中国教育的大力发展。

  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偏低, 成为我国人力资源素质提...

推荐访问:对于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 思考 精选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