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全面深化改革(全文)

全面深化改革(全文)

发布时间:2022-10-15 12:5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面深化改革(全文),供大家参考。

全面深化改革(全文)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改革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的主旋律,考研[微博]政治中更是常见的命题知识点。今年两会上, 更是成为议论的重点。老师建议 2016考研学子加强注意, 进一步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 提出时间

 2013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 对“改革”进行了升级。

 二、 总目标

 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 整体性、 协同性, 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 先进文化、 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 让一切劳动、 知识、 技术、 管理、 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 具体要求

 1、 经济方面的改革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建立城乡 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税收制度,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 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放宽投资准入, 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2、 民主政治方面的改革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发展基层民主。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强化权力运行和制约和监督机制:

 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3、 文化方面的改革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4、 社会建设方面的改革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5、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改革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是毛中特中“五位一体”知识点的重要阐述, 涉及的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和生态文明方面的方案、 措施较多。

 老师建议大家结合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报告, 详细了解相关内容, 做到熟悉、 了解以应对考研政治毛中特相关知识点的考查, 顺利取得高分。

 来源:

 文都教育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专访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施芝鸿 人民日报记者徐隽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 日期:

 2013-1 2-02 浏览字号:

 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 先进文化、 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 让一切劳动、 知识、 技术、 管理、 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这一改革总目标的提出有何意义, 如何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位一体” 的改革图景是怎样的, 如何把握“三个性” 的改革方法论和“三个让”的改革根本目标? 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施芝鸿。

  记者:

 确立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意义是什么?

 施芝鸿:

 确立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意义在于, 使全党全国人民都明确认识到:

 到 2020 年, 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要朝着什么样的聚焦点、 着力点去奋斗, 从而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积小胜为大胜, 确保改革攻坚战取得成功。

 我们回顾历史, 改革开放 35 年来, 在每一个发展阶段, 我们党都与时俱进地提出改革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不但是有方向、 有立场、 有原则的, 而且始终是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的。

 记者:

 怎样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施芝鸿: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安排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们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 包括经济、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 法律法规安排, 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联、 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包括改革发展稳定、 内政外交国防、 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 才能提高治理能力; 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一个政党、 一个国家, 即使有再好的制度, 也是要靠人去执行的。

 因此,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既要靠制度, 又要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 靠高素质干部队伍。

 从这个意义上, 可以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看成是我们党继提出工业、 农业、 国防、 科技这“四个现代化” 之后, 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 。

 这表明, 我们党和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正在不断朝着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目标前进, 正在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

 全会《决定》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化、 定型化提升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 这不是偶然的。

 在全会《决定》 中, 现代化这个关键词共出现了 21 次之多。

 这是因为, 现在,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目标。

 所以, 全会《决定》 不但是以问题为导向, 而且也是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指向的。

 记者:

 为什么说“三个性” 是改革的方法论?

 施芝鸿:

 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 整体性、 协同性, 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2年年底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 作为改革的重要方法论提出来的。

 全会《决定》 把“三个性” 写入总目标, 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论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 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涉及许多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 各个领域、 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 互动性明显增强, 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

 对涉及面如此广泛的改革,必须同时推进配套改革, 才能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比如, 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涉及土地制度、 财税制度、 城市管理制度和城乡 二元结构等多个领域, 如果仅就市场交易本身进行调控, 效果总是有限的。

 这还仅仅是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

 如果从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来看, 协同面更广、 系统性更强, 更应当注重改革的系统性、 整体性、 协同性, 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 治本和治标相结合、 渐进和突破相衔接。

 记者:

 “五位一体” 的具体改革目标实现后, 我国社会将会呈现怎样美好的前景?

 施芝鸿:

 到那时, 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必将成为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实现同步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成为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 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定型、 社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同时, 还应当充分估计到, 深化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 就能推动实现进一步解放思想、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同人的精神进一步解放的良性互动。

 就能使我国西部地区以及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 贫困地区从担心不能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焦灼中解脱出来; 使进城农民工从不能顺利实现市民化、 不能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使广大农民从没有更多财产权利、 不能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 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后顾之忧中解脱出来; 使民营企业、 小微企业从不能同其他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的不公平感中解脱出来; 使社会底层青年群体从不能打破体制壁垒、 扫除身份障碍的社会阶层固化中解脱出来; 使中等收入群体从对职业生涯和财富增长的不稳定感中解脱出来; 使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从不能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固化中解脱出来; 使农村留守儿童、 妇女、 老年人、 残疾人、 困境儿童从对社会关爱服务体系和分类保障的阳光能不能早日照耀到他们身上的疑虑中解脱出来; 使各级干部从应对各种考评压力、 单纯以生产总值增长论英雄、 为生产总值增长率全国排位的纠结中解脱出来。

 记者:

 “三个让” 的改革根本目的体现了我们党怎样的治国理政思想?

 施芝鸿: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提出, 让一切劳动、 知识、 技术、 管理、 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这“三个让” 中的前“两个让” , 是对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的重申, 生动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高度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 高度尊重和保护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内的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高度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经营、 诚实劳动创造的财富, 高度尊重和调动社会主义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个让” 中的第三个“让” , 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则是对党的十五大报告精神的重申, 这表明, 改革为了人民、 改革依靠人民、 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思想, 在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是一以贯之的。

 来源:

 人民日报 201 3 年 12 月 2 日责任编辑:

 李杰

推荐访问: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 全文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