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如何纪念抗战(精选文档)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如何纪念抗战(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2-10-15 19:3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如何纪念抗战(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如何纪念抗战(精选文档)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如何纪念抗战?

 从台北西区的主干道中山北路一路北上, 快到圆山大饭店时往东拐, 进入基隆河边的北安路不久, 就可看到巍峨的三拱门牌坊和外形颇像北京故宫太和殿的殿堂。

 这组掩映在葱茏树木之中的中国古典式建筑, 就是“国民革命忠烈祠” , 因为位于圆山脚下, 俗称圆山忠烈祠。

 圆山忠烈祠是许多海内外游客到台北必看的景点, 但对大陆游客来说, 是少有人踏足的“禁地” , 原因想必是因为对供奉其中的某些“忠烈” 和他们的功过, 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盖棺论定。

 近年来, 国共两党“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 这一敏感景区也在慢慢“脱敏” 。

 有大陆人士会低调前来参观, 记者继几年前首度踏足后, 于 10 月 25 日“台湾光复纪念日” 当天再度探访。

 褒扬“忠烈” 其来有自 所谓“忠烈祠” , 是历代为褒扬忠义精神, 建祠追祀为国殉难忠臣烈士之处, 祠名“忠烈”。

 目前已知的古代忠烈祠有位于山西忻州、 奉祀春秋时期晋国义士的忻州忠烈祠等。

 1914年民国政府设忠烈祠于太岁殿, 祭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这是民国时期最早的忠烈祠。

 1936年,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布《历次阵亡残废受伤革命军人特别优恤办法全案》 , 正式提出“各县设置忠烈祠办法” 。

 1940 年国民政府公布《抗敌殉难忠烈官民祠祀及建立纪念坊碑办法大纲》 《忠烈祠设立及保管办法》 , 忠烈祠开始进入大规模设立阶段。

 大陆地区现存忠烈祠中较有名的有这么几处:

 岳麓山忠烈祠, 始建于 1939 年, 位于岳麓山, 为纪念在长沙会战中抗日阵亡的第 4 路军将士而修; 腾冲忠烈祠, 位于云南腾冲县国殇墓园内, 建成于 1945 年 7 月 7 日, 奉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 20 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 商城忠烈祠, 位于河南商城县东南郊, 建成于 1943 年 7 月 7 日, 奉祀抗日战争时期陆军第 84 军阵亡将士。

 此外, 规模最大、 规格最高的当属南岳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位于湖南衡阳, 为纪念抗战阵亡将士于 1938 年筹建, 1940 年动工, 1943 年竣工, 当年 7月 7 日举行落成大典, 张自忠、 佟麟阁、 赵登禹等 38 名将领首批入祀。

 在台湾, 忠烈祠可以说是“遍地开花” 。

 1 94 5 年 1 0 月 25 日, 台湾光复。

 次年, 全台各县市开始设置忠烈祠, 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各县市的忠烈祠有些是类似圆山忠烈祠的宫殿式建筑, 有些则是为贯彻蒋介石当局消除日据时期“神道信仰痕迹” , 将当地的日本神社改建而成。

 神秘禁地一探究竟

 圆山忠烈祠是台湾地区地位最高的“忠烈祠” , 也就是代替原定的“首都忠烈祠” 。

 1967年 12 月 11 日开工改建, 由何应钦担任“改建委员会主任委员” , 1969 年 3 月 24 日完工。其间, 蒋介石“在原设计图样中指示甚多, 并在兴建中莅临工地 20 余次, 每次莅临必详询施工情形” , 可见对忠烈祠高度重视。

 建成后的圆山忠烈祠蔚为壮观。

 迎面是由三个拱门组成的大牌坊, 中间是蒋介石 “敬题”的“忠烈祠” 三个镏金大字, 两侧匾额分别题写“成仁” “取义” 。

 牌坊背面, 中间是“万古流芳” , 两侧分别是“千秋” “忠义” 。

 穿过牌坊, 就是宽敞的青砖步道, 两侧遍布绿色植物, 正前方是门前摆着两只由整块大理石雕成的石狮子的前殿。

 前殿门内立着告示牌, 上面写着“肃静、 脱帽, 请勿吸烟” 。

 进入前殿, 壮丽宏伟的正殿与两侧偏殿映入眼帘。

 正殿当中是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忠烈祠” 匾额。

 拾阶而上, 殿内空空荡荡, 正中摆放一张巨大的供桌, 上供一个牌位“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 , 供桌边的角落里存放“中华民族远祖黄帝之灵位” , 到遥祭黄帝陵时才会置放于供桌之上。

 大殿灯光昏暗, 寂静无声, 更显肃穆庄严。

 两侧偏殿屋檐当中都挂着“烈士祠” 的匾额。

 东侧为“文烈士” , 西侧为“武烈士” 。按照 1978 年台湾“国防部” 公布的《国民革命忠烈祠入祀办法》 , 能入祀者除辛亥革命各次起义烈士外, 还包含讨袁、 护法、 东征、 北伐、 “剿匪” 、 “讨逆” (处理“闽变” “两广事变” ) 、 抗战及“勘乱复国” 等几个时期阵亡或殉职者, 入祀烈士经“国防部” 造册报请当局领导人核准, 共计 30 多万人。

 步入“文烈士祠” , 三面墙上一排排放满密密麻麻的牌位, 供奉的烈士以牺牲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单人牌位均为领导人或具有特殊贡献的烈士, “并依国民革命之时代任务” 区分如下:

 (一) “开国烈士” , 民国前 17 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第一次革命至推翻满清止, 所牺牲的“革命同志” 包括陆皓东、 方声洞、 秋瑾、 林觉民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等。

 (二) 讨袁烈士,包括宋教仁、 陈其美。

 (三) 护法烈士, 其中比较知名的有朱执信。

 (四) 抗日烈士, 其中有罗福星、 莫那鲁道等台湾抗日烈士。

 1978 年, 日据时期台湾抗日烈士也入祀忠烈祠, 改变了大陆人在忠烈祠“一统天下” 的状况。

 最后一部分就是所谓的“戡乱复国烈士” , 文字说明称:

 “从民国 35 年中共扩大叛乱至今, 凡党、 政及敌后志士为国牺牲者属之。

 其中以山西省主席梁敦厚等率五百人在太原成仁, 史称‘太原五百完人’ 特别发扬了民族正气。

 ” 按照规定, 每年春秋两祭, 文烈士祠由台湾“内政部长” 主祭, “五院” 秘书长陪祭。

 西侧配殿供奉的是“武烈士” , 同样按照东征、 北伐、 “剿匪” 、 “讨逆” 、 抗战及“勘乱复国” 等各个时期区分, 将级军官为单人牌位, 校尉级军民为百人牌位, 士、 兵级则以集体名册置藏箱中供祀。

 尽管有大量的集体牌位, 但三面墙的牌位密度远胜“文烈士祠” , 恰恰印证了“古来征战几人回” 。

 按照规定, 每年春秋两祭, 武烈士祠由台湾“国防部长” 主祭, 台军参谋总长及陆海空军总司令陪祭。

 “武烈士” 中有许多大陆同胞熟知的人物。

 东征

 烈士中有廖仲恺, “剿匪” 将领中有国民党第 9 路军第 18 师中将师长、 第一次对苏区“围剿” 前线总指挥张辉瓒。

 张辉瓒于 1930 年在龙岗战役中被俘, 按照忠烈祠的说法是“被俘不屈, 壮烈殉国” 。

 而大陆民众知道他, 很多是因为毛泽东的著名词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 :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 抗日将领中有张自忠、 赵登禹、 佟麟阁、 谢晋元、 高志航、 戴安澜等人。

 “勘乱复国” 将领中, 戴笠、 邱清泉、 张灵甫等都是大陆历史影视作品中常出现的人物。

 文、 武烈士祠的展柜和环绕前殿、 正殿、 配殿的回廊, 有一些人物遗照和事迹简介, 张自忠、 秋瑾等烈士的头像以及武汉会战、 徐州会战等战役示意图和简介等布列其中。

 其中,抗战占了最大比例, 或许是因为 8 年抗战是“国军” 最光辉的一段历史, 值得大书特书吧。

  据台湾官方史料统计, 从“九一八” 事变到 1945 年, 会战 22 次, 大小战斗 4 万余次,“国军” 伤亡官兵 300 余万人, 其中少将以上有 203 人, 中将以上 34 人, 张自忠上将更是同盟国 50 国中战死的最高级军官。

 至于有些文章说, 被日军炮击阵亡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牌位也供奉在祠内, 记者这次再度一个牌位一个牌位地查证, 还是没有发现。

 是非成空圆山悠悠 圆山忠烈祠现在在台湾的主要功能有二:

 一是当局举行“中枢” 祭典和各界人士缅怀先烈之处; 二是台北的知名景点。

 每年 3 月 29 日、 9 月 3 日, 台湾当局领导人都会率文武百官前来举行春秋两祭, 仪式包括奏“国歌” 、 宣读祭文、 向烈士灵位行三鞠躬礼, 过程庄严隆重。

 马英九去年 5 月上台以来, 至今已到这里参加过 2 次秋祭、 1 次春祭。

 每年 10 月,也会有不少海外华侨前来缅怀先烈。

 除祭祀“忠烈” , 圆山忠烈祠还有两个特殊的祭典, 一是遥祭“国父陵” 即中山陵, 二是遥祭黄帝陵。

 每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就职后, 都要到这里来遥祭“国父陵” 。

 陈水扁 2000 年 5 月 21日也就是首次就职次日, 即率吕秀莲等人到这里遥祭“国父” 。

 2008 年 5 月 22 日, 马英九也在这里举行遥祭“国父陵” 仪式。

 这样做既体现对孙中山先生的尊崇, 也有彰显所谓“政权延续” 之意。

推荐访问: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如何纪念抗战 败退 台湾 抗战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