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吾道一以贯之

吾道一以贯之

发布时间:2022-10-15 19: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吾道一以贯之,供大家参考。

吾道一以贯之

 

 吾道一以贯之

  摘 要:

 面对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 许多人对历史教学进行了 深入细致的探究, 但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到底如何有效地实现让学生既要掌握大量信息, 又要发展学科能力的目标” 仍有困惑。

 笔者从高三课堂复习的实效性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准确理解高考命题精神; 辩证看待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探讨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

 高考命题精神; 课标与教材; 教学新模式; 学法指导

 面对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 许多人对历史教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 不管教学改革进行到哪一步, 总不会脱离一个 “实”字。

 但实践者的困惑是: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到底如何有效地实现让学生既掌握大量信息, 又发展学科能力的目标? 为此, 我在近几年的高三历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供大家参考。

  一、 关注近年高考试卷, 全面理解高考命题精神

 近三年江苏高考历史卷, 立意深刻, 构思巧妙, 观点新颖, 开放性题型增多。

 试题的综合性较强, 选择题难度较大。

 高考试卷关注了学科前沿,渗透了 学科的研究成果, 并以此为依托构建“新材料” 和“新情境”, 从整体上来考查考生掌握历史知识、 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来解决新的历史问题的能力。

 近年高考试卷调整了考查内容的呈现形式, 减少了直观的图片资料,增加了文字材料的阅读量, 对考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增强了对历史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 也直接提高了试题的难度。

 从总体来看, 高考试卷考查的基本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即便有的题目 初看与考试范围无关, 但实际上也是“万变不离其宗”, 通过“打擦边球” 或“隐含信息” 的方式而展示, 其命题始终并未脱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要求。

 通过对近年高考试卷的分析, 也就找到了新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方向, 即教师的教学要以“课标” 的模块“学习要点” 和《考试大纲》 为指导, 以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和《江苏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 为依据, 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地整合课本知识,牢牢把握“课标” 规定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切实地夯实基础, 进而提高能力。

  二、 辩证看待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阶段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应以学生为本, 关注学生的合理发展。

 制订教学三维目标时, 要以“知识与技能” 为主线, 渗透“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并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 之中, 要做到三者兼顾、 有轻有重、 有机整合。

 我们知道课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是课改得以顺利进行的纲领性文件。

 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 它的灵魂是历史课标。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 要时刻注意依托课标和教材。

 但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敢于跳出教材看课本, 多思考课标、教材衔接是否合理, 可选择性地、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应依据课标, 把握住每一课的重难点, 认真分析学情, 确定有效性教学活

 动的计划, 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教学中对教材及辅导书要相信但不要迷信, 要敢于创新式教学。

 只有这样, 经过老师准确分析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 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增强课堂教学的复习效果

 江苏高考模式中历史作为选修课, 只是等级考试, 所以很多学生在课外花的时间较少。

 我们教师应该“识时务”, 不能强求让他们花太多的时间, 而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探索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础知识。

  (1)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背书, 去理解。

 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且无人可替代学生, 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 这一环节做不好直接影响到解题环节。

 教师采用抽背、 默写、 填空等办法让学生夯实基础, 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手, 勤动脑, 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

 选择题即时、 限时训练。

 选择题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江苏历史高考总分 120 分, 选择题占到了 一半分值。

 况且选择题一共才 20 题,每题 3 分, 在某种层面上来讲, 选择题的答题质量决定了 学生可以拿到什么等级, 所以必须加强训练。

 我主要采取的是即时和限时两种方式:

 单元复习时进行即时训练, 紧跟着教学环节, 立马检测学生上课情况; 限时训练主要在综合复习迎考阶段进行, 一方面可以查看学生整体把握情况, 督促学生查漏补缺, 另一方面, 限时训练可以给学生营造考试氛围, 训练学生在紧张的状态下解题的准确性。

  (3)

 突出材料教学。

 近几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卷第二部分, 基本上

 都以材料题型出现。

 为什么出题者对这类题型如此“情有独钟” 呢? 其原因在于:

 材料解析题可以有效地考查《历史课程标准》 中规定的“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和“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 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材料阅读能力的培养将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我们可以找一些经典例题, 让学生当堂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审题、 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 用学科语言合理组织答案等能力, 这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课堂上要通过相应的史料创设教学情境, 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论从史出” 的观点。

 在史料运用过程中, 可采纳一些新材料, 创设新情境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4)

 找出知识的交叉点, 巧设问题。

 有专家指出:

 高考命题者往往就在知识交汇点上做文章。

 我们在高三复习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寻找各个专题或热点之间的交汇点, 巧设问题来考查学生, 遇到此类题目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通过此类题目, 开拓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锻炼学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的能力。

  四、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大家普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设计

 实践证明, 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也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

 教师应全面指导学生学会读书、 读教材, 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

 针对个别学生还要进行作业面批和学法指导, 真正做到让学生“自学成才”。

  在学法指导的同时, 应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交流, 努力培养学生

 的非智力因素。

 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增强学生信心,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要有耐心, 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关心, 从而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 历史教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成绩。

 在现阶段高考的压力下, 不出成绩的教学则是无效的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有一句名言:

 “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 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 作为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师, 我会按照新课改理念不断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通过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

 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 [ M ]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2 ] 姬秉新, 李稚勇, 赵亚夫. 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

 与高中历史教师的对话 [ M ]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推荐访问:吾道一以贯之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