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务实创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

务实创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

发布时间:2022-10-19 16:30:03 来源:网友投稿

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5月初视察中国农业大学时,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的要求。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总结过去发展经验,明确今后发展思路,对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步伐,极为重要。

发展基础與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同全国其他大学一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的学科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近10年来,学校抓住机遇,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和建设项目,学校发展进入了提速阶段,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科教育教学成效显著。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教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进展:启动并推动本科生科研计划,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启动了基础课建设工程;不断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等。重点建设了一批精品课程,获得了许多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和学生科学竞赛奖励。从今年开始,学校全面推进新一轮本科教育改革,制定了10项具体措施,已经首先启动了自由转专业政策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科生教育的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近年来本科生高考入学分数不断稳步提高,尤其是今年的提高幅度更大。本科生就业率也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

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从2008年开始实行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全面取消了公费生与自费生资助差别政策,全面免除了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费,全面实行了导师资助制,全面引入了研究生助研津贴制度和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把绝大部分专业的硕士培养年限缩短为两年;积极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比例;大幅度提高研究生助研津贴(生活津贴)标准;强化学术道德教育和制度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学校发表的国际论文中,有80%以上的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获奖总篇数居全国高校第15位。

科研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多年来,学校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创新条件显著改善,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能力显著提升。科研经费从2005年的2.7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2亿元;“十一五”期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2005年的89项提高到2010年的157项。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获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价值和应用推广价值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从2005年的520篇增长到2010年的1,527篇。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统计结果,2009年学校SCI收录论文总数、被引用次数分别居全国高校第21和第20位。农业科学类论文数连续多年列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第一位,发表生物科学类论文数在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中名列前茅。论文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论文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教师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Science、Nature、Cell和Nature Genetics上发表论文。“十一五”期间,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8项(主报13项),在全国高校中位居第6位;还获得了一大批省部级奖励、授权专利,以及一批获得审定和授权的动植物品种。

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在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选中,学校有6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并且均排名全国第一;排名第一的重点学科数量居全国高校第4位。学校还拥有一批北京市和农业部重点学科。就国际学科比较看,按照ESI的学科评价标准,学校已经有4个学科进入了世界排名前1%,即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与生态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并且排名次序呈现不断快速上升趋势。其中的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两个学科在两岸三地高校中名列前茅。

农业科技服务取得新成绩。学校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全国农业行业的发展服务,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学校校外科研和推广基地从南到北遍布全国。“十一五”期间,学校有65人获聘全国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其中6人分别为奶牛、肉牛、羊、兔、草业、葡萄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学校“玉米系列品种”推广面积累计达到3亿亩;“棉花化学控制栽培技术”每年推广面积占全国植棉面积的80%以上;“作物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推广到全国20个省市区的110个县、推广面积达5,000 万亩;“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与机具”应用3,500多万亩;“农大3号小型蛋鸡、京白蛋鸡配套系”累计推广12亿只以上;“健康养殖的营养调控技术”示范猪场560 个、农户15.6万多户、示范规模5,580多万头。科技推广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

人文社科研究能力和影响力逐步加强。学校不断提升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视程度,SSCI收录的论文数量由2006年的1篇提高到2010年的33篇。“十一五”期间,学校获得了一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CAER)被SCIE和SSCI同时收录,成为目前中国大陆人文社科领域第三个被SSCI收录的学术刊物。学校在农业经济与政策、农村扶贫开发、农村人口问题方面的研究成果影响较大,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学校发展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多种因素。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采取特殊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使得教师学术实力不断增强,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其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学校抓住机遇,全面改善了教学科研设施和教师的住房条件,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保障。同时,学校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体制机制改革措施,包括本科教育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教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推进依法治校,增强校园民主,倡导务实作风,建设和谐校园,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制度环境和校风环境。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既是建立在几代农大人辛勤努力的基础上,也是当代农大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学校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与问题。例如,在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方面,仍有很多不足;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国际重要学术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具有重大技术价值的应用研究成果,仍然不足;在师资队伍方面,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学术领军人物仍然缺乏;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教学和科研支撑条件仍然有很多薄弱环节;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仍然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所有这些,都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有相当大的差距,都迫切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发展目标与定位

学校的发展目标关系到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学校2003年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去年根据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进一步明确目标为:“到2020年,学校应当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成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开始时有人是持疑问态度的。主要原因是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北美没有独立的农业大学,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标准和内涵似乎不好把握。后来,经过分析,大家理清了认识,形成了共识:成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就是要使得学校的优势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学科水平,是学校水平的具体体现。如果学校的优势学科能够达到发达国家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那就可以证明我们具备了一流大学的实力。迄今为止,学校的发展势头是十分令人鼓舞的。目前,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的基本科学指标(ESI)的学科评价标准,学校已经有4个学科进入了世界排名前1%,还有4个学科将来有可能进入ESI的世界排名前1%,排名次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现在的差距不是论文数量,而是被引用次数。这与论文的质量和发表时间的长短有关。其中最好的是农业科学,一年之内发表论文数量从第31位提高到第21位,论文引用数从第89位提高到第53位,论文数和引用数均居两岸三地高校的首位。

“成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是与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相衔接的表述,就是要使得学校综合实力达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的要求,成为一批中的之一。就国内大学综合实力比较而言,学校的师资队伍、学科水平、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等主要学术实力方面的指标,均在前20位之内,其中学科第一的数量和国家科研奖励数量还位居前10位之内。

学校的“有特色”,就是围绕人类的营养与健康问题,聚焦于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另一个关键词是“研究型大学”,这是从结构特点上进行界定的,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这意味着学校要有精干、出色的本科教育,优势、优质的研究生教育和具有引领作用的科技创新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5月给学校师生的回信中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院校承担着重大责任。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取得丰收,但我国目前的粮食供求关系依然比较紧张,我国未来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仍然将持续增长,而土地和水资源将进一步面临短缺压力。同时,人们对身体健康将更加关注,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更加严格。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来解决。我国急迫需要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涉农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农业院校承担着重大的职责,农业学科发展面临着广阔的前景。

应当看到,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的农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现代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不断被先进的现代的方式取代。一批高度集约化、机械化、自动化的农业企业不断出现,包括大田种植业、园艺业、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等。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加速,规模日益扩大。这些农业和农业上下游产业的現代化发展,也赋予了农业院校全新的发展面貌和责任。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农业学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也全面改造了传统的农业学科。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和家长纠正了对农业学科和农业院校的误解或偏见,学校高考生源质量近年来显著提高,就是明显的表现。所有这些,都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

发展任务与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提高质量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把提高质量始终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在这4个方面全面提高质量,也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的要求。为此,需要从师资队伍建设、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科研创新、校园设施建设、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大学精神建设、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务实创新,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是办学的根本。我们要继续做好引进、评价、培养和激励等环节的工作。在引进方面,继续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和院校两级面试评审制度,严把入门关;在评价方面,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动精神,继续实行实绩报告制度,不在项目和成果方面做硬性指标规定;在培养方面,继续强化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项目和出国进修项目;在激励方面,继续按照科学规范、优劳优酬、统筹兼顾的原则,实行“三元制”收入分配体系。未来若干年内,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一个新的新老交替时期,学校将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好国家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实行分类管理政策,在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也大力加强教辅和科辅队伍建设。

在本科教育改革方面:在国内外充分调研和校内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新的本科教育改革方案,包括10项主要措施。围绕着“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培养目标,并从毕业后继续深造或直接就业的角度,进一步细化了重点措施。要继续实行自由转专业政策,从培养创新型人才,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取消所有转专业的门槛,设法让每名学生都能学其所爱,学其所长,允许学生可以多次申请转专业。要改革考试方法,改变应试教育的考试方式,把平时的作业、讨论课、开卷考试、口试、课程论文等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避免平时学习不努力,期末考试前死记硬背搞突击的现象。强化创新教育,通过实行导师制、研讨班、本科生科研项目、社会实践活动、各种大奖赛等,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实践技能培训,组织各个学院建立和完善教学实验中心,并制定出各个学科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技能,列出清单,逐一落实。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双学位(辅修专业)教育,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双学位(辅修专业)教育,提高双学位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质量。强化英才培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继续办好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导向的理科实验班和理科基地班,并针对培养复合型拔尖人才的需要,实行跨学科的英才计划。加强国际化,通过扩大“请进来”和“走出去”的规模,加强教育国际化,从而更好地利用来自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氛围,让学生的视野更广阔、思路更开阔、思想更立体化。

在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在2008年启动的培养机制改革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研究生改革任务,继续实行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项目资助制,强化导师在招生、培养和学术道德方面的权力和责任,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专业硕士培养规模,完善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应用型人才以专业硕士为主,学术型人才以博士为主,适当延长博士生修业年限,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在科学研究工作方面:要瞄准世界前沿,瞄准国家的重大需求,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突出重点,力争在顶天、立地两个方面,都取得更有影响力的重大成果。在国际论文数量方面,要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同时,着重提高质量,提高影响因子和引用率,继续在顶尖刊物上发表文章。不断积累成果,继续保持较多的国家科技奖励数量,并且力争能够再次获得一等奖以上的重大奖励。关键是把工作做好,真正潜下心去研究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取得重大突破。

在校园设施建设方面:尽管近10年来学校的校园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教学科研的需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很多设施仍然非常落后和不足,如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楼、科研用房等;还有一些老楼需要修缮,一些新的教学实验中心需要建设。学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和数字校园建设,更是需要着力推进。

在管理服务工作方面:要按照 “规范有序、热情主动、务实高效”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做到:为学生操心,就像为自己孩子操心一样;为教师办事,就像为自己办事一样;为学校负责,就像为自己家庭负责一样。尤其是要以一种父母之爱来对待学生,来照顾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引导他们,既要讲道理,也要讲感情。要努力做到 “关爱而不溺爱,包容而不纵容,引导而不误导”。使学生能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学业进步,思想成熟。要继续发挥好校长信箱的重要职能,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全校公开的、有效的公共管理服务大平台,实现每天都是接待日,每天都是座谈会;人人都能参加,时时都能发言。与此同时,要继续强化管理干部进修培训工作,使得管理干部不断开拓办一流大学所需要的管理服务的视野和思路,不断强化理念,提升水平。

在大学精神建设方面:关于大学精神,学校提出了“使命感、务实作风、包容精神、公民意识”4个方面的内容。使命感,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对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和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每一名农大人,都要怀揣着这样一种神圣的使命,胸怀国家、追求卓越、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当教师的,要当最杰出的权威学者;做学生的,要做未来最优秀的业界精英。务实作风,就是要脚踏实地,就是要严谨科学,坚持务实作风,抵制喧嚣浮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形式主义,安安静静地办学、讲学、求学。包容精神,体现着一所大学的胸怀,是对学术观点的包容,是对师生个性特点的包容,是对各种不同声音和观点的包容,是对干事者的包容,是对探索者的包容,是对执着精神的包容,是对有缺点的人才的包容。公民意识,就是说大学师生应当做现代公民的表率,尤其是在法制意识和社会公德方面。做优秀公民,培养优秀公民,也是大学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最重要职能表现之一。大学精神建设属于慢工细活,需要持久不懈的努力。

关于大学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校的要求。这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制度的建立,二是制度的执行。大学制度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是权力分配问题,是职责划分问题,尤其是要把教授权力和管理部门权力界定清楚、具体。学校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好的党政决策制度和学术委员会制度,对于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做了比较清楚的划分。而对于所有重要问题,无论是行政校务问题还是学术问题,学校都有着比较好的民主决策程序,建立了由上到下和由下到上的两个方面的沟通交流机制和民主监督制度。今后还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真正做到依法治校,各尽其职、各行其事、规范有序,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供科学的管理制度保障。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责任编辑:于洋]

推荐访问:农业大学 世界一流 务实 加快建设 步伐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