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氨氮对水产动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氨氮对水产动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10-19 16:4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氨氮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一项非常常见的水质指标,同时也是制约水产动物健康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综述了氨氮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氨氮对水产动物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不同水环境条件下氨氮毒性以及氨氮毒性的机理等内容,为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氨氮;非离子氨毒性;健康养殖

中图分类号:[949]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水资源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其中氨氮成为水产养殖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环境胁迫因子[1]。水体中氮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其中有机氮包括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无机氮包括溶解氮气、氨态氮、硝态氮等[2]。一般在pH值为7~8的常温水体中,有机氮物质约占60%,氨态氮占35%,其它则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3]。养殖过程中,氨氮浓度超标会严重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并且会对许多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甚至死亡[4]。水體中氨氮的来源主要有4个方面:生活污水排放;氮肥及各种有机农药的大量使用,经水体氧化后形成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有毒污染物[5];藻类细胞自溶与有机碎屑沉积物的矿化作用,使以颗粒状结合的有机氮以非离子氨的形式释放到水体中;高密度养殖过程中残饵和鱼类排泄物的沉积而产生的氨氮、硫化物和亚硝酸盐等物质。一方面,氨态氮是藻类生长中最重要的氮源,氨态氮含量不足常常成为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素[6];另一方面,过量的氨态氮对水生动物具有很强的危害作用,主要体现为,水体富营养化;氨氮通过呼吸作用等侵入机体组织,造成组织缺氧或者病变,甚至死亡[7]。此外,有研究表明,在特定条件下非离子氨的毒性可以达到离子氨毒性的300~400倍[8]。水体pH、温度、溶解氧等都能影响离子氨和非离子氨的含量,其中pH值得影响最为强烈[9]。

1  氨氮的急性毒性

美国环保署曾通过对32种淡水鱼类和17种海水鱼类的非离子氨急性毒性实验,得出淡水鱼非离子氨的半致死浓度(LC50)是2.79 mg/L,海水鱼非离子氨的LC50是1.86mg/L[10]。Wajsbrot[11]和Ruyet[12]分别测定了一些海水鱼类如海鲈(Dicentrarchus labrax)、海鳊(Sparus aurata)和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96h非离子氨的半致死浓度是1.7~2.7 mg/L之间。Knoph[13]研究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 L.)48h非离子氨半致死浓度为0.24~0.34mg/L。沈成钢等[14]研究指出鱼对非离子氨耐受能力在不同种类的鱼种有较大差异,在pH值8.5,低温(6.1℃~6.5℃)条件下其研究结果显示耐受能力由小到大为:鲢<镜鲤<丰鲤<草鱼<鳙鱼。杜浩等[15]研究了总氨氮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稚鱼的急性毒性,发现非离子氨对中华鲟稚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0.39mg/L。龚全等人[16]研究表明,当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暴露于高浓度氨氮环境中,表现为行动迟缓,身体不能保持平衡状态,暴露6 h后,大部分鱼沉入水体,很快死去,其96 h半致死浓度为2.32 mg/L。陈瑞明等人[17]铵态氮对鳜鱼(Siniperca chuatsi)幼苗的急性毒性,幼苗在接触高宁都铵态氮后,表现为急躁不安、背鳍竖立、沿槽壁狂游,相互碰撞或与槽壁摩擦,2h后幼苗昏迷沉入水底,死亡时口裂张开幅度不大,身体略显弯曲,96h半致死浓度为1.25×10-4%。

关于氨氮对养殖鱼类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氨氮的急性毒性方面,不同种类之间氨氮急性毒性有很大区别,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周永欣等人[18]实验得出全长1.73 cm,体重0.037g 的草鱼幼苗(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非离子氨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0.570 mg/L,而全长7.07cm,体重3.238 g的草鱼幼苗非离子氨96 h半致死浓度为1.683 mg/L。胡萍华等人[19]研究了氨氮对白斑狗鱼(Esox lucius)成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指出24 h、48 h、72 h、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5.85 mg/L、35.26 mg/L、27.24 mg/L、24.92 mg/L。而王甜等人[20]研究白斑狗鱼幼鱼的氨氮急性毒性实验发现,24 h、48 h、72 h、96 h总氨氮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4.36 mg/L、28.99 mg/L、24.68 mg/L、20.31 mg/L。李建等[21]曾报道,氨氮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24h、48h、72h、96h半致死浓度随着幼体的变态发育逐步变大,即氨氮对其毒性随着幼体的变态发育逐步减弱。

2  氨氮的亚急性毒性

非离子氨对鱼类影响的另一种效应为亚致死效应,生长缓慢是一种重要的亚致死效应,通常情况下,低浓度的氨氮不会对鱼类的生长形成明显的抑制作用[22],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如马爱军等[23]研究发现,当环境中总氨氮浓度达到20mg/L时,真鲷幼鱼的生长受到明显限制,变现为生长速度下降,体色略有变黑。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处在0.1~1.0 mg/L浓度的非离子氨时,其生长呈线性下降,在0.05 mg/L时其生长率下降50%[24]。同时,Colt[25]经过大量实验,整理了氨化合物对水生动物的影响,认为非离子氨0.05~0.2 mg/L时可使许多水生动物生长速度下降。水环境中氨氮浓度的增高会导致水生动物血氨浓度上升,从而对水生动物的心率及呼吸产生直接影响。研究发现,军曹鱼幼鱼(Rachycentron canadum)暴露在0.62ppm的非离子氨后即停止进食,高浓度下其游动更为剧烈,甚至引起死亡[26]。氨氮对水生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动物摄食、呼吸、排泄等基本生理活动来实现的。如Foss[27]研究发现大西洋鳕鱼(Gadus morhua)的生长受抑制的主要原因在于氨氮胁迫下大西洋鳕鱼摄食量的减少,后期氨氮处理组幼鱼的生长率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表明幼鱼对氨氮产生了适应性。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毒性 水产 效应 动物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