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根据详细的剖面测制,采用岩性组合、古生物特征及结构构造特点,对滇东南富宁地区革当村兵州一带泥盆系古木组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综合研究认为,古木组为台地边缘环境沉积,包含台地前斜坡、生物礁两个微相,总体表现出向上水体动荡变浅的特征。
关键词:古木组;岩性组合;结构构造;沉积环境;台地边缘
滇东南富宁地区,从早泥盆世晚期开始,地壳裂解出现了明显沉积分异,发育了台地相、台盆-台沟相沉积相间分布的构造古地理格局。形成了以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为代表的个旧地层分区(待建地层小区)及台盆相碳酸盐岩、硅质岩沉积建造为代表的富宁地层小区。本文通过对个旧地层分区(待建地层小区)富宁县新华镇革当村兵州附近古木组剖面的测制,采用岩性组合、古生物特征、结构构造,对地层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
1.地层概况
富宁县西革当村兵州一带泥盆系中下统古木组(D1-2g)出露良好(图1),露头85%以上,产状总体单斜向西缓倾。底部与下伏地层坡脚组(D1p)泥岩整合接触,顶部与上覆地层东岗岭组(D2d)浅灰色厚层-块状生物碎屑灰岩连续沉积,地层顶底齐全、层序清晰。其岩性综合特征如图2。
2.岩性组合及沉积构造特征
地层底部为深灰色厚层微晶含泥质生物碎屑灰岩夹灰紫色薄层钙质泥岩,向上泥质减少。与坡脚组(D1p)泥岩整合接触。顶部为灰色中-厚层状不等晶白云岩,与东岗岭組灰色厚层-块状弱白云石化亮晶生物碎屑灰岩整合接触。总体岩性为深灰、灰黑色中薄层-纹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局部夹灰-深灰色厚层-块状生物碎屑灰岩、灰质白云岩,岩石中富含苔藓虫、珊瑚、海百合及腕足化石。中下部见大量的苔藓虫和珊瑚原地固着生长形成礁灰岩。地层出露厚度226.5-334.2m。
底部发育灰色中薄层(纹层状)泥质泥晶砂屑生物碎屑灰岩a-灰色薄层生物碎屑泥灰岩b,两者形成向上变细的退积型沉积序列A:a单层厚6-30cm,含大量的珊瑚、苔藓虫、腕足及海百合茎;b单层厚3-10cm,见细小的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呈透镜体状产出。中上部见灰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a-深灰色纹层状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b组成ab式向上变细退积型沉积序列B:a单层厚30-50cm,发育平行层理,生物碎屑形成正粒序层理;b单层厚2-10cm,发育水平纹层,其中见硅质透镜体。
横向上,古木组与达莲塘组次深海环境的深水碳酸盐-硅质岩组合呈相变关系。
3.古生物化石特征
古木组在滇东南富宁地区革当村兵州一带古生物化石丰富,主要为苔藓虫、珊瑚、层孔虫、海百合茎及腕足。特别是以珊瑚、层孔虫为代表的广海相底栖生物十分繁盛,局部形成点礁。其中本剖面中采获并定名的古生物化石有腕足:Zdimir kueichowensis(Hou et Hsu),Atrypa sp.,Cymostrophia sp.;珊瑚:Acanthophyllum cf.conicum Wang、Favosites robustus Lecompte、Favosites sp.。
从地层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及古生物化石特征显示,古木组底部与浅海陆棚环境沉积的坡脚组无沉积间断,整体表现为台地边缘斜坡环境沉积,顶部向开阔台地环境过渡。中部见珊瑚原地固着生长形成的台地边缘生物礁。
4.结论
综合岩性组合、结构构造、古生物组合特征,并结合地层层位特点。认为泥盆系中下统古木组(D1-2g)在滇东南富宁地区革当村兵州一带总体表现为台地前斜坡-台地边缘生物礁-台地前斜坡沉积,向上水体逐渐变浅,在中下部形成点礁。
参考文献:
[1] 古生物学教程[M].地质出版社,1987.
[2] 中国沉积学[M]. 石油工业版社,1994.
[3] 沉积岩石学(第三版)[M].石油工业版社,2001.
[4] 沉积学原理[M].石油工业版社,2001.
[5] 沉积学[M].石油工业版社,2003.
[6] 陈建强,周洪瑞,王训练.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M].地质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学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