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离散化战场上的“三非”作战

离散化战场上的“三非”作战

发布时间:2022-10-19 18:10:03 来源:网友投稿

所谓“三非”作战指非对称作战、非线性作战和非接触作战。它们是对现代化高技术战争的机动属性和打击特征的概括与总结

在信息化战争中,由于节奏加快、转换频繁、作战空间拓展,战场的时空特性呈现出离散化的特点,产生了与现代非线性科学紧密关联的战争新理念。目前在战争领域,正越来越多地出现无法用线性理论描述的偶发事件,不断冲击传统的作战模式,形成新的军事边缘学科。具体地说,全信息化作战态势下战场感知系统与火力打击系统的实时联动使战争演变为一种以行动为中心的非对称、非线性、非接触的动态全维战场行动。

优劣相克的非对称交战

非对称交战的战例早已有之,但作为一个军事术语,是美军1991年11月颁发的《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文件首次提出的。随后,美军各军种作战条令、国防部年度报告等官方文件及学术出版物开始广泛使用这一术语,并在世纪之交将这一概念迅速引入高技术局部战争。

美军以独家具有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素质优势、资源优势来定义非对称作战,主要是指充分利用强大的综合力量优势。实施各军兵种联合作战,以先进的武器装备一举击败敌军并减少己方人员伤亡。因此,美军所定义的非对称作战实际上就是“以优胜劣”、“以高对低”的作战。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战机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猛烈空袭轰炸,最终迫使其按北约开出的价码结束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以压倒性的信息优势和快速机动、精确打击优势,对伊拉克实施了“斩首”行动、“震慑”行动和广泛而猛烈的心理作战,仅3个星期就以较小的代价攻占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这些都充分展示了美军的非对称优势。然而,在变化莫测的多维战场上,实力处于劣势的一方也可以利用虚实交融的非对称交战收到作战奇效。近两年多,伊拉克反美武装采取因地制宜、反复无常的游击战,对驻伊美军发动了令其防不胜防的频繁袭击,使其人员伤亡惨重、装备遭受损失,也充分显示了非对称交战“以劣敌优”、“以低对高”的一面。

在信息化全方位渗透的当今,战斗不仅要面对现实的物理战场,而且要在数字网络系统构成的虚拟战场中斗智斗勇。当虚拟战场以全息的形式折射到物理战场后(比如调配武器装备在不同作战方向上的种类、数量等),就会整合战场中的力量结构、控制作战手段的物理流向、影响战争进程的节奏、调节交战格局变化的快慢等。反过来,现实战场非对称的离散化又改变着虚拟战场的内容,使虚拟空间产生新的改变,产生实质性的作战形态改变。到目前为止,虚拟战场还没有严格、清晰的界限,只有一个软边界。然而正是这种模糊性,虚实交融、真真假假,使得战斗的非对称性从地面、海上、空中、太空,突变到信息、网络、心理、认知等领域,使这些领域都成了这种新概念作战的覆盖范围。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交错使得非对称交战行动在有形战场与无形战场之间转换,从而让夺取战场主动权的行动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可见,非对称交战主要是指利用特定的优势或超常规手段,依据虚实交融的先进理念,寻找并利用敌军的弱点,在不同层面创造有利战机,同时以敌人意想不到的作战方式、在其意想不到的方向和地点,实施机动灵活、以我为主的偏向性作战行动,以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的战果。其实质是在全维战场上趋利避害、扬长击短、出奇制胜。

无序突变的非线性作战

非线性作战理论是美国陆军在1982年版《作战纲要》中首次提出的。非线性作战的战场结构并不规则,兵力密度小,部队流动性大,武器杀伤力强,从地图上看,“是标有红蓝两色的圆圈,而不是通常代表敌我双方兵力的红蓝两色线条”。这种离散化的作战没有前后方之分,战略、战役、战术之间的界线模糊不清,攻防转换快,作战行动空前激烈。它强调的是聚焦作战力量型的战场结构,而不是纵深、前沿和后方地域那样的战场层面。

在信息全维扩散的条件下,战场时空的价值不是等量齐观的,在关键性的区域聚集力量、打击敌敏感部位,就能做到“四两拨千斤”,使作战效能最大化。因此,交战双方都极力寻找关键的作战节点,通过对敌方时空敏感目标的精确打击,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敌战斗系统的全面崩塌。这就使得作战时空变得无序突变,适合于非线性耗散结构理论的运用。作战双方都千方百计地寻找和营造理想的战机和战场,企图能在对己方最有利的时空进行作战。作战重心忽而前沿、忽而纵深,忽而空中、忽而地下,忽而现实空间、忽而虚拟空间,呈现出非线性跳跃和明显的离散特性。全维对抗可能在数个时空同时展开;交战地域可能突然出现并瞬间变化,忽隐忽现、时大时小,呈现出一种无序突变状态。只有用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耗散结构理论等构建的非线性军事理论,才能正确地指导全息、全维战场上的非线性战争。

由于信息化武器装备飞速发展、远程精确制导弹药大量用于战场,交战双方不必再采取传统的先打前沿、后打纵深、再打后方地域的层层剥洋葱的线性战法,而是依靠卫星和侦察监视系统,全天候、全时段地洞察整个作战区域,并同步对敌前沿、纵深、后方和电磁域实施全维打击。在高技术信息化战场上,非线性作战战法将覆盖战争全过程,包括非线性进攻和非线性防御,可以在相关或不相关的作战区域中实施。在世纪之交的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双方都没有形成全时空绵亘的交战线,战机的出现是随机的,作战行动基本上是非线性的。伊拉克战争中,有局部的线性作战,但战争进程的主导交战已是非线性的了。

“天涯咫尺”的非接触作战

从古至今,各国军队都尽可能地延长打击力臂,使自己打得着敌人、敌人够不着己方,朴素地实践着非接触作战的军事思想。作为一个明确的军事术语,非接触作战还是我军于20世纪90年代在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时创立的。非接触指的是现代战争中通过远程精确打击达成作战意图。至于交战双方要脱离接触到何种程度才算是非接触作战,则需要依据交战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程度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也有人把网络虚拟空间里的数字搏杀纳入了非接触作战的范畴。

全维信息化战场在作战空间不断外延的同时,“远在天边”的时空距离被急剧压缩为“近在眼前”,出现“天涯咫尺”的局面。首先,由于信息能以量子化形式、以接近光速通过网络及无线电传播,定向能武器系统能以光速击毁战场上的目标,因此相对论效应明显,距离对战斗时效的影响呈现尺缩效应。其次,各种武器装备平台的机动速度、精确打击能力有了质的飞跃,高超音速精确制导武器将以十数倍音速的速度打击万里之外的目标,视距之外的非接触对抗已成为重要的作战形式。再者,军队的行动速度极大提高,能在数小时内全球到达、全球作战。在全维战场上,大尺度距离变成了相对小的尺度间隔,空间将不再是进攻者的障碍、防御者的屏障,传统的“以空间换时间”的战法将失去意义。

实施非接触作战,首先应具备远距离、近实时的目标感知能力,能够先敌发现目标;其次要具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确保在敌攻击范围之外摧毁目标。因此,只有军事装备占全面优势的信息化军队才有可能在频繁的时空转换中对敌军实施高机动性的非接触作战。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军用卫星、空中侦察机、预警机、无人机等监视系统使战场变得单向透明;隐形战斗机、战略轰炸机在距目标数百公里外投射空地打击武器,使伊军的防空炮火无可奈何;M1A1主战坦克利用火炮射程上的优势,在伊军T-72坦克的火力范围之外单向打击。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战机依靠绝对的空中优势和信息优势,对南联盟进行了防区外的猛烈空袭,开创了“零伤亡”战争的先例。展望未来,非接触作战将成为一种极具威力的优势战法。

新世纪的“三非”作战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但层次上略有不同。非对称作战在3者中层次最高,是一种作战样式,更是一种作战指导思想,可用于战略、战役级以及战术级战斗行动。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心理的,甚至可以是网络虚拟的。非线性作战也是一种作战样式,既包含了非对称交战的内容,又是对其表现形式的客观描述。而非接触作战只是一种战法,是侧重技术优势的“不见面的”。快速交战行动。

(周颐摘自《现代军事》)

推荐访问:作战 离散 战场上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