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议《汽车再生工程》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汽车再生工程》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0-19 19:30: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首学习、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环节;教材建设;互动学习;创新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209-03

《汽车再生工程》涵盖了汽车回收利用性、废旧汽车拆解工艺、绿色设计、汽车总成及零部件再制造、汽车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经济分析、汽车再生资源的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使得该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学生既要有一定的数学、汽车结构知识做基础,又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要全面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使该课程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所需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随着汽车再生资源这个朝阳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该学科的发展,因此,针对《汽车再生工程》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尽快摸索出一套适合该课程特色的教学体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本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汽车再生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几年在国内一些高校逐步受到重视,比如,吉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长安大学等相继把该课程列为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我校也于2012年开设,并把该课程列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汽车再生工程是近年汽车行业发展衍生出的一门新兴学科,没有成熟的课程教学方法直接借鉴,也几乎没有高校着手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专项研究过。根据笔者近两年的主讲经验,该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可大致归纳如下:

1.教材建设单一。对于一个专业来讲,专业课教材有其特殊的内涵。专业特色的教材不仅可以推动该专业的教材建设,促进多样化教材体系的形成,而且可以适应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该门课程可以查阅到的教材只有东北林业大学储江伟老师编写的《汽车再生工程》一本教材,因此,科学而经济地进行教材多样化建设是完善本课程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师资力量薄弱。负责该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绝大部分是汽车类专业原有的骨干教师,对于诸如《汽车构造》、《内燃机原理》、《汽车交易管理》、《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传统课程的课堂驾驭非常自如,但是《汽车再生工程》涵盖面比较广,诸如其中的“废旧汽车拆解工艺”、“绿色设计”、“汽车总成及零部件再制造”和“汽车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经济分析”等章节的内容,如果完全依靠传统汽车类课程积累的经验来应对不可避免的会导致课堂控制的局限性,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由此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上课期间走神或是旷课,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存在片面性。《汽车再生工程》课程开课之前,笔者分别对所带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2010级和2011级、车辆新兴战略产业班12级共计196位学生展开调研,大家对该课程及对应的就业态度如表1所示:两个年级均由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汽车再生资源利用是跟废旧汽车相关的行业,废旧车回收拆解技术含量低无需专门学习研究;另有多半的学生认为报废汽车随便处置既占用地方又污染环境,加上其中有部分零部件可以再生利用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汽车再生资源的利用;提及就业时,跟传统汽车相关企业同等待遇的前提下,愿从事汽车再生利用相关职业者寥寥无几,待遇酌情提高后,愿从事相关职业者人数相应增加,究其原因,很多同学给出的答案是汽车再生利用行业没吸引力,跟汽车制造企业相比没面子。

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通过对校内外部分优质课程实施的调研及对学生适当的心理分析,笔者基于对教、研过程同步实践后的经验建议如下:

1.促进多样化教材体系的形成。针对现阶段汽车再生资源利用方面教材单一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组织制定教材建设的具体计划,除了相关教师还要鼓励汽车再生利用行业高层次人才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这样不但可以保证把汽车再生利用行业最新技术和经典案例融进教材,还可弥补专职教师行业实践经验的缺乏,从内容上避免学生课堂上纯粹接受理论知识灌输而产生的走神或逃课现象。另外,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型专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其内容不是满足深和专才好,同时还要避免时下各种利益驱动,新规划的教材不要同所谓的“职称教材”、“包销教材”牵连,学校及出版社不能把《汽车再生工程》教材的编写工作简单作为任务下达给仅有一定声望的但是完全不从事相关内容研究的资深教师来完成,年轻教师缺乏一定的经验是事实,但是他们更具备知识更新快、对行业新技能捕捉敏锐的优点,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多样化教材体系的形成。

2.提升师资水平。《汽车再生工程》作为新课程,从教学大纲的制订到教材主要授课内容的确定,主讲教师的经验仍然在起主导作用,由于缺少人才需求的实际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对学生适应汽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各环节岗位能力所需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的科学调研和分析,教材内容缺乏具体的实践体系支持,造成教师授课过程中对知识面的拓展困惑。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作为承担《汽车再生工程》这种新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最新科技动态,避免带着疑问进课堂。其次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积极申报各级教学研究项目,主动改革教学方法和授课内容。最后,相关教师还要积极创造机会走出去,一方面走出校园,深入汽车再生利用相关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通过切身锻炼不但可以强化教师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采取措施给予解决。另一方面作为国内或国外访问学者不断开阔眼界,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同时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发展情况,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教书育人水平。

3.创新授课形式,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由于该课程比较枯燥抽象,任课以来不断更新课堂授课形式,兼顾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虚心采纳学生反馈的建议。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互动式教学打破传统的单向传递式教学模式,把学生真正置身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地位,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创造了良好环境。本课程尝试的“寓教于学”的模式,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兴趣小组自主预习。授课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掌控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和教育特点。结合不同章节的内容,教师拟定不同选题,让学生组成团队兼顾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资料参与课堂展示,具体展示形式灵活多变: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做成PPT课件,选出一个代表课堂上讲解;小组代表也可以纸质教案的形式为提纲就某一小节或某一问题讲解;还可以充分准备后直接口头演讲。讲解完成后,小组代表同其他成员要接受老师的点评及师生就相关问题的提问,任务完成好的团队享受课程最终考核奖励。这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助于营造学生间交流讨论的氛围。学生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时间比例如何分配以及如何安排学生课堂参与机会等。要让学生课堂上充满激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程度,只要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被激发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潜能。同时,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针对章节特点可以适时向老师提出授课要求。

(2)结合课程特点,改进考核方式。合适的考核方式与课堂教学改革相呼应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课程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起着导向作用。因此,针对《汽车再生工程》课程特点,应该灵活运用考核方法。在过去的经验中,笔者尝试课程考核方面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拟定出几套备选方案,师生进行探讨后确定。具体形式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调研报告、模拟论文等。

4.正确引导,用事实改变观念。教师调研后应积极向学生阐述汽车再生利用的价值和意义。从再生资源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凸显再生工程实施的必要性。笔者通过调研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再生利用现状数据并辅以视频,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于《汽车再生工程》课程的认知。

通过以上教学形式的改革,学生对《汽车再生工程》课程的学习热情及参与度有了显著提升,具体如下表:

三、结论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强化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中的问题在师生互动探索中迎刃而解,学生对本课程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对开展汽车再生资源利用知识的普及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为车辆工程专业顺利开设该课程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吴建华,常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主流教材建设思考与实践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09,(7).

[2]孙建荣,杨超君,马如宇.机械原理及设计创新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

[3]杨波,郭志斌,姚志成等.导弹应用力学网络课程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

[4]刘美丽.创新《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4,(4).

[5]储江伟.汽车再生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6).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2014年武汉科技大学教改项目“《汽车再生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的资助支持。

作者简介:游彩霞(1978-),女,汉,河南周口人,研究生,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汽车服务工程。

推荐访问:对策 再生 教学环节 工程 汽车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