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刘继卣:经典连环画世纪第一人

刘继卣:经典连环画世纪第一人

发布时间:2022-10-19 20:30: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wu_5^人物画技法。次年自谋职业,开始卖画生活。

1939年,天津发洪水,美术馆的绘画教学停课。刘继卣创作了多幅中国画《天灾图》,后因画《天灾图》讽刺日伪而入狱。1945年,他在天津私立天申中学任教,创作中国画《八骏图》《天兵降鬼图》《孔雀开屏》《钟馗》等作品。

1947年,刘继卣在天津永安饭店举办个人画展,一时蜚声津京,备受时人的关注。

刘继卣的父亲刘奎龄是一位自由职业画家。他在研究宋院体画,元、明、清诸名家巨匠的基础上学习西画画法结构,将西洋画的透视法和我国宋代绘画的色彩融合在中国工笔画中,独创出被专业理论家妙称为“湿丝毛法”“点掇法”“注彩法”“墨积法”“色积法”等绘形造物技法,是一位近现代工笔人物、花鸟、动物画大师。

刘继卣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爱画动物。他爱看父亲买来的画报,有时能面对一幅画看上一两个钟头。一天,刘继卣在后院的墙上用粉笔画了一匹高头大马,传神生动。消息传出去,土城的邻里们都跑来观看,大家夸赞刘继卣“画得真像”。

刘奎龄买了许多画册、画片,其中有日本画家竹内栖风临摹宋徽宗画的《斑猫》。刘继卣找出宋代皇帝画家赵佶画的《斑猫》图片与其对比,与父刘奎龄同时觉得两图形同神异。刘奎龄说:“日本人对大宋画工锲而不舍,我们更需衍绘其风。”刘继卣默然不语走进画室。次日,他手持自己昼夜临摹的宋徽宗《斑猫》给父亲鉴赏,父亲欣喜万分地说:“宋代大艺至今千年,诸家画风传袭敝舍,幸甚。”

刘继卣在幼年习画生活中经常跟着马群、牛群走,仔细观察牛、马在运动中的形体和神态,然后把这些都认真地画下来。10岁时,刘继卣用六尺绢画了一幅《福禄寿三星图》,人物画得不错,颜色用得也好,许多人都称赞,他也感到很满意。得意洋洋的他把《三星图》拿给父亲看,没想到,父亲却很生气,用手一指说:“你好好瞧瞧这里!”原来刘继卣把禄星的右手画成了六指。从那以后,他以此为戒,懂得画画须认真,不可大意。

创作新时代的连环画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1950年初,毛泽东提出:“连环画不仅小孩看,大人也看,文盲看,有知识的人也看,你们是不是搞一个出版社,出版一批新连环画,把那些宣传神怪、武侠、迷信的旧连环画去掉?”由此,新中国发出普及文化、改造旧连环画的号召。

其时,上海是连环画的发源地和大本营,北京乃至于北方,从事连环画创作的画家几乎没有,人物画家也不多,而解放区来的画家也缺少连环画创作经验。但北京作为首都,必须担负起引领新时代文化的责任。蔡若虹先生是来自解放区的资深漫画家和文艺理论家,受命组建大众图画出版社。刘继卣就是此时被蔡若虹从天津调入北京大众图画出版社的,任务是创作出全新的新时代连环画,开拓新中国连环画事业。

1950年,刘继卣调到正在筹建中的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创作员。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51年正式成立,但从现存的出版物看,195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已经以版号出版读物了。刘继卣创作的连环画册《鸡毛信》出版,轰动了美术界。他笔下的羊群真实生动,小放牛娃质朴机智,其朴素无华的笔触极具感染力。《东郭先生》也是此时出版的。这两部连环画的出版,奠定了刘继卣在连环画界的地位。

1954年,毛泽东主席在天津接见了刘奎龄、刘继卣父子,当展阅刘继卣作品时,称赞道:“博古通今,刘门出人才!”1956年,刘继卣创作的四条屏《闹天宫》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套堪称经典的作品一面世,便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1957年,刘继卣随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了捷克斯洛伐克。

1958年,刘继卣和王角、古元、姜维朴等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同志共30余人,到河北遵化县劳动锻炼将近一年。他们所在地与全国闻名的“穷棒子社”隔山相望,刘继卣与王国藩等人成了朋友。姜维朴编写了《王国藩和建明社》连环画脚本,由刘继卣、王角绘画,在《连环画报》连载后出版了单行本。1959年,姜维朴编写了《穷棒子扭转乾坤》脚本,由刘继卣绘画。刘继卣多次实地体验生活,画了大量速写,完成了铅笔稿后,又到农村征求意见,经修改加工,于1963年出版了《穷棒子扭转乾坤》。《穷棒子扭转乾坤》荣获了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一等奖。

“文革”中,刘继卣被下放到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和大家一起务农,后期,到湖北武汉军区培养战士画家。

1972年刘继卣回京,为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进行中国画创作,创作了中国画《驯鹿》、工笔重彩《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多幅作品。

1974年,他参加北京饭店中国画研究组的创作活动,创作了中国画《猛虎衔鹦图》。后因此画承受了所谓“黑画”批判。

1979年,刘继卣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并出任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花鸟画会副会长。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为其拍摄了专题片《三代画家》《丹青世家》。

“四人帮”倒台后,刘继卣的创作迎来了新的高峰:他先后创作了中国画《春》《三打白骨精》《双狮图》等,所绘《动物画资料》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刘继卣画集》《刘继卣人物画选集》,中国邮票发行总公司为其中国画作品《东北虎》发行了邮票。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刘继卣生活的年代,在绘画上能够传承父业,并能够青出于蓝的是极少的现象。这源于刘继卣对生活的真诚热爱,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刘继卣注意写生,养成了观察事物的习惯。一次他带小孩逛动物园,因为集中精神观察老虎,竟将带着的小孩丢了,最后还是动物园工作人员替他找到的。

他创作大量的动物题材画作,其对小动物的情感可见一斑。他笔下的小动物带有拟人化倾向,譬如《东郭先生》,即便是狼,也让人产生一定的怜惜之情。这也是《东郭先生》成名的原因之一。

刘继卣画的连环画《鸡毛信》曾荣获1955年中国保卫儿童委员会儿童题材作品一等奖。这部作品的绘画对于连环画创作者来说是一个高难度考验。连环画创作比较忌讳画面重复,而像这样许多画面都表现海娃放羊的场面,是文学脚本给绘画者留下的难题。刘继卣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先从构图入手,中景、远景、近景不断变化;再从不同方向调整画面,避免了画面的雷同感;加上着力表现主人公海娃的不同心情,使人们阅读起来,轻松愉悦。另外,刘继卣对动物形态结构的准确把握在画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用线方面,他创新性地采用干涩浓重的线描方式表现北方人物的质朴特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56年,刘继卣画的四条屏《武松打虎》获得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奖。《武松打虎》中画得最为精彩的是老虎。刘继卣对老虎的内在骨骼结构,外部的皮毛、斑纹等特征的准确掌握,以及生动的描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栩栩如生的活老虎。老虎描绘得生动,对表现打虎的武松有着很好的铺垫。

1957年,刘继卣四条屏连环画《闹天宫》入选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闹天宫》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由于场面大,人物众多,构图复杂,需要画家有极强的构图和造型能力。在工笔绘画中,不论是人物,还是道具,都要通过素描来设计构图,然后用白描墨线勾勒在绢本上面,随后要染色十几遍,在染色中增加层次与质感。8幅画,刘继卣画了将近一年。白天画,画到颜色待干为止,颜色干了,就是晚上不睡觉也要继续画。整整一年,刘继卣沉浸在兴奋忘我的创作之中。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

刘继卣的彩色连环画《筋斗云》是很多人十分喜爱的作品。《鸡毛信》由于文字脚本的问题,所以,文图配合是对绘画者的考验;而《闹天宫》篇幅过短,精彩内容无法展开;《筋斗云》则篇幅适中,有利于情节的展开,为绘画者提供了较广阔的创作空间。《筋斗云》表现的是孙悟空与魔头对打的段落,十分精彩。在动物技法方面,刘继卣继承了刘奎龄先生的绝技—劈笔丝毛,这是刘奎龄独创的绘画技法。《筋斗云》中群猴的皮毛、《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面部都使用了这种技法,表现出生动细腻的质感。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连环画的创作艺术高峰由许多艺术家共同创造,而刘继卣则是高峰中的领军人物。即使在人才济济的人民美术出版社,谈起连环画家,人们也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刘继卣、王叔晖等人。但刘继卣从不骄傲,低调行事,自己探索的绘画技巧也愿意示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一些画家回忆,当北京有新的展览,不论是故宫的古画展,还是历史博物馆的新出土文物展,刘继卣不仅认真看,也向同行介绍心得

刘继卣的名作还有《红楼梦》(组画)、《春光无限》《金丝猴》《东北虎》《三打白骨精》《黄巾起义》(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作)、《金田起义》(为南京革命历史博物馆作)等。刘继卣无论画人物仕女,还是花鸟走兽,均画风严谨,早年、中年多为兼工带写,晚年即兴写意。他的作品造型准确,敷色或奔放或凝重,注意其风韵传神,将大自然的生动色彩巧妙地运用到创作的意境中,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974年后,刘继卣主要在工作室进行艺术创作,创作了大量人物题材和动物题材的国画作品,有许多作品陈列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场所。此时的作品,构图简洁分明,形象准确。画动物时,他善用侧锋,用笔豪放迅疾,以横扫千军之势,表现动感及节奏,使画面充满了张力,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刘继卣是近现代中国画坛上的一位艺术大师。他不仅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且敢于创新。他创作了无数令人难忘、让今天的美术工作者为之赞叹的经典形象,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

推荐访问:连环画 第一人 世纪 经典 刘继卣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