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从档案资料看国立绥宁师范学校创办情况

从档案资料看国立绥宁师范学校创办情况

发布时间:2022-10-20 11: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近代以来,西北地区教育相对落后,师资缺乏是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民国政府将边疆地区划分为若干个边疆师范区,将绥远、宁夏划为一个边疆师范区,设立了国立绥宁师范学校。在当时,为培养宁夏、绥远地区师资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国立绥宁师范学校;1942—1950;筹备;开办情况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155-02

西北地区的近代学校教育相对落后,主要原因便是师资的缺乏。对此,国民政府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培养师资为推进教育之先决条件,边疆师资缺乏,较内地为尤甚,设校培养,至感需要”[1]。教育部于1941年6月制定了《边远区域师范学校暂行办法》,不仅对课程、组织、设备等详加规定,而且将边疆地区划分为几个边疆师范区,每区计划设置边地师范学校一所。据档案资料记载,绥远与宁夏划为一个边疆师范区,于1942年9月在宁夏设立了国立绥宁师范学校。其逾黄河为绥境伊盟之鄂托克旗,西越贺兰山为阿拉善和硕特旗,介于两重要蒙旗之间。①国立绥宁师范学校在当时为宁夏、绥远培养了一批师资,目前学界关于国立绥宁师范研究较少。有贾振华的《绥宁师范学校》、张一民的《历史上的绥宁师范》两篇论文,在《平罗县教育志》和《内蒙古教育史志资料(下)》两本书中有一些记录,在内蒙古档案馆藏中有关于当时国立绥宁师范学校的记载。

一、国立绥宁师范学校的筹备

1942年3月间校长边振方到宁夏,即与当地政府和有关人士联系筹措建校事宜。4月间泥、木工开始施工,至同年9月1日第一期新生入学时,建校工作基本完成。建成教室24间,办公室12间,师生宿舍70多间、食堂餐厅10多间和其他用房共约140间,都是砖土木结构平房。另外学校置备校具500余件,图书杂志2 400余册,仪器400余件,药品多种。

1942年开始招生时,在陕坝和银川、黄渠桥各设考场,考试结果共录取学生140名,其中简师100名、普师40名。普师考生为初中毕业生和小学教师,简师考生为高小毕业生或有同等学力者。

从国立绥宁师范学校绥远籍学生入学试验成绩一览表②中看出绥远籍学生中有10名男生,3名女生,共13名学生。其中十四岁三名,十六岁五名,十七岁两名,十八岁一名,十九岁一名,二十三岁一名。来自伊盟扎萨克旗三名,临河三名,五原两名,集宁一名,包头一名,托县一名,萨拉齐县一名,伊盟准格尔旗一名。报考简师部九名,报考普师部四名。入学成绩有三四十分,但多数为六七十分。

二、国立绥宁师范学校的开办情况

国立绥宁师范开办以来,校舍建筑、校具置办都较齐全。对教职员、学生待遇良好,课程设置较完善,学校有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当时培养宁夏、绥远地区的师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学生的入学、毕业及待遇

从国立绥宁师范学校历年招生及毕业生概况表[2]中看出1942年绥师招普师1个班40人,简师两个班100人。1943年跟上年招生规模一样。1944年只招两个简师班100人。1945年同样只招两个简师班100人。同年,1942年入学的普师1个班19人毕业,简师两个班70人毕业。1946年招收普师1个班27人,简师两个班100人,同年毕业一个普师班13人,两个简师班60人。1947年仅招收两个简师班,无毕业生。1948年招收两个简师班共100人,同年两个简师班共70人毕业。1949年没再招生,一个普师班17人,两个简师班70人毕业。1950年,解放后并到惠农中学的一个简师班40人毕业。这个学校共办学八年,招收普师三班,学生约百名,简师十四班,学生七百名左右。毕业学生,普师三班五十名左右,简师九班三百名左右(含并惠农中学师范班)。

绥师学生全系公费,待遇比较优厚,入学后发给青斜布制服一套,虽后改为每生给制服费五百元,但仍能每人制得制服上身一件。各科课本,均由学校买好供学生借阅。膳食每人定米量二斗三升,佐餐费一百二十五元,一日三餐,各生都能食饱。

(二)学校行政设置及教职员待遇

1943年,学校行政设置为校长下分校长室和校务会议,校务会议下分教导处(有教导会议下辖训导组、教导组、体育卫生、诊疗室)、总务处(有事务会议下辖文书组、庶务组、出纳组)、军训部队、会计室等,另外有农场、社教、招生、建筑、食粮管理、图书委员会。1944年为校长下分校长室和校务会议,校务会议下分教导处(有教导会议下辖训导组、教导组、推广组、体育卫生组、社教、招生、图书编印等委员会、诊疗室)、总务室(有事务会议下辖文书组、庶务组、出纳组、建筑、食粮管理、农场管理等委员会)、军训队、会计室、附属小学。校务会议是学校最高权力机构,讨论研究学校的重大问题,如聘请教师、招生、授课、实习、毕业生分配等。校长室主管全校行政事务、教学情况、办理公文及对外联系等事宜,贯彻执行校务会议各项决定。教导处主管课程分配、教学进度、学生入学注册、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及毕业考试等。总务处主管财务、基建、设备、师生宿舍、伙食、医疗等。附属小学是供本校实习方便设立的。

由于这个学校是直属国民政府教育部边疆教育司管理和直接拨给经费,教职工待遇比当地教职工较优。生活补助及薪俸食粮代金等遵照部令规定颁发,职员兼教员最高者二百八十元,教员最高者二百四十元,职员最少亦一百六十元,每人平均每年可得两千元至两千六百元。冬季虽无煤炭费之规定,本校亦设法每人送干炭三百斤,其他如膳食、住宿、茶水、灯油、工友、文具等,由学校借给使用。纸张笔墨随时领用,并自职教员宿舍落成后,有眷属者可移住公房,并于公利互助社园地中划出一部分,拨有眷属者自行种植蔬菜自给。

(三)学校硬件设置

1.校舍:至1944年,共建成校舍210间。其中办公室12间,教职员宿舍26间,厨房9间,教室33间,学生宿舍53间,传达室1间,会议室3间,餐厅兼大礼堂9间,工友宿舍4间,军训室1间,储藏室6间,公利互助社4间,仪器室2间,牛棚2间,图书室7间,劳作室3间,厕所10间,党义研究室2间,学生自治会2间,农具室2间,诊疗室3间,眷属宿舍9间,其他2间。

2.校具:至1944年,学校有课椅150个,靠背椅38个,盆架15个,沙发椅2张,课凳283个,办公桌51张,大小黑板16块,讲桌1张,方桌41张,箱厨34个,时钟4个,锅炉1套,写字台4个,书架23个,风琴5架,水桶10个,篮球架2副,运动用具103件,自行车一辆,其他什具84件。大小锅12口,大小水缸14个,大小瓷盆28个,碗380个。又有校旗、党国旗、军训队旗,油印机,劳作工具10套,铜制墨盒,灯盏及其他文具等158件。学校购置了七八架脚踏风琴。另外有数理化所需的各种教具。学校承垦荒田800亩,已垦熟田75亩,农具85件,牲畜7头。

3.图书:绥师购教育研究书籍百余种,订有关教育研究杂志20余种,共计价值在17 000元以上,并由本校自行编印绥宁两省乡土地理教材1种。另外还有《大公报》及中外名作家的作品等。至1944年有教科用书2 473册,各种参考书1 935册1 268种,各种杂志及报刊163册。

(四)学校课程设置情况

绥师的普师班以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美术、音乐、体育、教育心理学、伦理学、教育概论、教材教法、教育行政、实习课为主。简师班以国文、数学、公民、地理、历史、植物、体育、美术、音乐、物理、化学、农村经济、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概论、教育行政、实习课为主。普师和简师各班均设蒙文课、劳作课和军训课。普师课程一周34课时,简师课程一周也是34课时。

(五)课外活动

1945年绥师请罗常培作词,张清常谱曲,谱写了校歌。学校有歌咏队,各班有合唱队,每天课外活动时,同学们便开始唱、拉活动。每周末各班都举行周末晚会,表演小节目。每逢11月18日校庆,各班都排练话剧。当时学校提倡以班级出壁报,每月一期。纸、笔、颜料等均由学校供给。学生以壁报为学习园地,登载自己写的诗歌、散文等。另外还有美术研究会、时事讨论会,讲演比赛会、党义研究会等。学校还经常举行大小型运动会。

三、国立绥宁师范学校的结束

1949年上半年,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政府教育部给国立绥宁师范学校的经费不能及时拨到,加之物价飞涨,致使教职工生活不能保障,学生伙食日渐难以维持,暑假中有部分教师自行离校,学校成了一个自行解散的局面。

1949年9月宁夏解放后,军管会派军代表刘廷栋接管了国立绥宁师范学校,离校的学生陆续返校,学校很快全面复课。10月1日晚,绥师二百多人敲锣打鼓在黄渠桥镇游行,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950年5月,经上级研究决定,将国立绥宁师范学校的简师部与惠农中学合并,普师部与宁夏师范合并。学生不满向军代表提意见,要求保留,最终上级研究决定,在惠农中学附设一个师范班,让第五届学生毕业,其他仍旧合并。至此,国立绥宁师范学校正式结束。

参考文献:

[1]张建军.抗战初期国立绥远蒙旗师范学校始末[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12).

[2]黄震中,马明亮,史占元,等.平罗县教育志[Z].平罗县教育志编纂组:99.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