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自媒体时代面向“95后”学生的高校思政工作改革探析

自媒体时代面向“95后”学生的高校思政工作改革探析

发布时间:2022-10-20 12:2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和“95后”学生的到来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具体措施包括:改革高校评价体系,建立高校思政工作者协同创新的团队工作机制;积极应用自媒体,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上课下互动机制;积极开发与应用MOOCs、SPOC和微课堂等教学模式。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 大学生 思政工作 改革

[作者简介]孙利霞(1977- ),女,内蒙古包头人,四川音乐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阿牛曲哈莫(1975- ),女,彝族,四川凉山人,四川音乐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四川 成都 61002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7-0049-03

著名学者顾钰民曾说:“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任务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和政治教育,而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或学术教育。”在互联网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强势来袭、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亟待认清现状,找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思政工作对象的新特点

1.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于2003年提出的,其定义为“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简单地说,就是公民用某种载体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公布给大众,以文字、图片、影像的方式与大众分享。这种载体可以是微信、微博、博客、QQ空间、论坛,也可以是网络广播、网络视频等。通过这种途径,每个普通人都转变为媒体人,每个人在自己的“媒体”上“想说就说”“想写就写”甚至也可以“想唱就唱”“想演就演”,既可以小范围自娱自乐,也可以用心经营吸引粉丝。因其平民化个性化、低门槛易操作、交互性强传播快的特点,自媒体正在吸引数以亿计的用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数据显示,(中国)微信用户已达6亿,微博用户账号总数已达13亿。2013年,微信使用率最高的人群为24岁以下,占比33.7%。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国“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5年2月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3.8%,青少年群体的网络舆论表达意愿更强烈,尤其是10~19岁网民网上发言积极性最高,有50.2%的比例;其次是20~29岁的网民群体,有46.6%的比例。这一数据显示出学生群体在网络上对话语权的追求。利用这些载体,在校大学生正在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分享者或传播者,这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95后”大学生的到来。现在的大学生以“95后”为主,不同时代的学生既有青年人的共性,又必然会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各有特点。“95后”特点表现为:(1)发展更为全面,对自我评价较高,也更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因为 “95后”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他们出生于家庭收入快速增长的时代,个人发展受物质条件限制较少。(2)对个人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发言权和参与感更强,但易偏激,同时知行不一,略显功利。“95后”成长的年代恰好是中国社会各种矛盾凸显的时代,种种社会乱象和思潮对他们思想的冲击很大,导致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矛盾性。(3)行为上对电子产品和网络的依赖性非常强。1994年,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此后中国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95后”成为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他们的学习方式、消遣方式、思维习惯深受网络影响。

二、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新要求

首先,自媒体时代的新变化对思政工作提出新要求。互联网的发展是把“双刃剑”。从积极的方面看,自媒体使“人人皆可成为主角”,这契合了“95后”自我意识强的特点。自媒体成为“95后”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自媒体平台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他们的才华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较之以往,他们更擅长在网络上寻找有用的资源,考研、学英语、考证等很多学习都是在网上进行的。“慕课”平台上聚集了众多的“95后”学子,他们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使用也极为熟练,通过彼此的分享,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更为有效。可以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已经成为“95后”的基本意识。从消极方面看,网络上的内容驳杂,暴力、色情、反动的内容层出不穷,学生分辨能力不强,极易受到误导;移动互联时代的泛娱乐化倾向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智能手机盛行的今天,即便在课堂上很多学生也是“低头一族”,打游戏、看剧、看小说、网聊,往往是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各行其是、毫无反应。面对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5后”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和自媒体开展思政工作,既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又避免其消极作用,是目前思政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95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对思政工作提出新要求。很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即现在的学生不好管了。其实,这正说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国的传统是非常重视教育的,但是很多人把学习书本知识当作教育的全部目的,而忽视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人”,即让未成年人学习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既具有独立谋生能力,又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作为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达到了18岁的成人年龄,成为法律意义上的独立主体。但是,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仍将其作为孩子保护在象牙塔里,这实际上扼杀了学生成长的空间。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本该在大学就完成的向成年人角色的转变,却在毕业进入社会后才实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此感到不满,“95后”大学生个性上的鲜明特点促使他们将这种不满外化于行为,表现为“不好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95后”学生的特点,积极响应学生的诉求,在大学期间帮助学生明确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成员的定位,实现向成年人角色的转变。在实际工作中,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机制,使学生为自己负责,既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也能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高校思政工作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1.改革高校评价体系,建立高校思政工作者协同创新的团队工作机制。大学现有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影响了高校教师应用新媒体的积极性。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以课时量或工作量和科研任务完成情况为主,这些直接与工资、绩效、职称、职务等挂钩,而教师课堂以外的工作并没有进入评价体系,这大大影响了教师从事教改的积极性。很多人对MOOC、网站开发、自媒体的使用等持消极观望甚至反对的态度,与此大有关系。此外,高校目前实行的是人员定岗制度,以岗位来确定考核内容,而高校思政工作要想取得实效,恰恰需要教师打破岗位限制。以网站建设为例,现在已经有许多高校建立了思政网站,除了少数学校的思政网站较有影响外,大多数形同虚设,实效性有待加强。这主要是因为网站的建设既需要懂计算机的专业人士设计和维护,又需要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团委、学工部等相关人员进行内容的编辑和更新,还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增加学生的关注,甚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目前,很多思政网或者由学工部、宣传部等行政部门建设,或者由思政课教学部门设置,内容单薄,缺乏综合性。要想在学生中有影响力,就必须真抓实干,由各部门相互配合,建立协同工作的团队,通过整合资源,使网站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贴合本校学生实际,紧跟时事发展,为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益友。如果现有的评价体系不改革,以上的问题难以解决,工作创新无从谈起。

此外,高校的工作机制也应进行革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所有新技术的使用都离不开从事思政工作的人,所有学校最应该加大投入的恰恰是对思政工作者的培养。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学生处工作人员等都是高校思政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应对之进行统筹安排,纳入思政工作的总体部署,使各部门理顺关系、分工合作。高校要通过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等方式强化思政工作者的素质,使思政工作者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能够熟练掌握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应用,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2.积极应用自媒体,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上课下互动机制。未来互联网必将进一步普及,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软件层出不穷,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涌现,高校管理者及思政工作者必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和应用新技术,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管”“教”思想,转变为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的“辅”“导”模式。

第一,开设公众号,建立多种交流渠道,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自媒体的出现为师生跨时空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可能性,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使这种互动能得到迅速的反应,比如现在热门的微信就是很好的平台。相关部门可开设微信公众账号,利用这一平台发布信息,定期推送思政教育的文章、视频。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心得实时发表,并与他人互动,大大加强其参与感。此外,应大力鼓励思政工作者开设个人账号,利用课下的时间和个人的素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网络上,学生比较容易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特别是在课堂上比较沉默的同学可能更愿意在网络上发言,这也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者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第二,高度重视自媒体的传播作用。“95后”学生已经不甘于做旁观者和倾听者,他们的成长背景使他们对“主导性”的要求很高。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自媒体平台自制音频、视频、动画或拍摄微电影、制作个人脱口秀等,吸引了相当的订阅者。如果教师能将这些形式纳入课堂,并成为课业评价的一部分,一定会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能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放入自媒体中,或通过组织比赛等为学生提供自媒体的展示平台,则会大大加速正能量的传播。如果思政工作者不重视这些平台,学生没有正常解决思想问题的渠道,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不良思想所误导。

第三,完善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思政工作者应给予学生更多自我管理的空间,在一入学的时候就使学生树立起“成人”的责任意识,而不是事事为学生做主。当然,这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来完善管理。例如,针对普遍存在的旷课现象,学校应建立预警机制和惩处机制,利用网络及时追踪学生的出勤情况,发现不良苗头及时提醒到个人,一旦达到一定的旷课量,则严格执行相应的惩处措施,并通过各种形式公布,以警戒其他学生。同时,也可以在宿舍安排、选课、专业选择等方面建立灵活的制度,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权,这有助于解放体制对学生发展的束缚,将主动权让渡到学生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学会为自己负责。

3.积极开发与应用MOOC、SPOC和微课堂等教学模式。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诸多调查显示,学生对于思政课的不满很大部分来自于授课模式的单一。现有教学基本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无从体现。近几年,国际上兴起的MOOC和SPOC等依托网络的开放教学模式,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非常值得高校思政课借鉴。MOOC采取碎片式和通关式的学习模式,这非常符合自媒体时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的时间、地点和重点掌握在学生手中,可以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大学思政教学工作者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发与应用这些新的教学模式。(1)在课件的制作、网络课程的提供和学习平台的设计等方面,应建立由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组建的团队,提供符合课程特点的网络时代教学体系。课件用于课上的教学,网络课程提供在线的预习和复习,学习平台提供答疑和讨论,使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对于一般大学来说,SPOC的模式可能更适用目前的发展观状,也更有利于为本校学生服务,它既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又有一定的强制性,有利于对学生形成一定的约束,保证学习的效率。(2)既提倡本校相关教师集体备课,取长补短,分专题共同制作微课、设计问题,也可以打破学校界限,积极参与跨校合作,共享优秀资源,加速本校教师的成长。例如,复旦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学分课程,汇集了各校多位教学名师,仅2016年春夏学期就有近30所高校的2万多学生通过互联网选择了这门课。(3)注重在线学习的同时,加强线下交流。线上不分班,线下分小班教学,以便更好地检验线上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导入内容,以问答、讨论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解决在线学习中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并让课堂成为学生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舞台,从而实现“翻转课堂”。(4)在线课程内容设计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加强意识形态宣传工作,让青年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总体上来看,思政工作在创新方面仍面临很多难题。毕竟学生是多层次的,普通的学生是否有自主学习的动力,课堂外的学习是否能够保证等现实的问题均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继续探索。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只要广大思政工作者不断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相信以上问题均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桑新民.MOOCs热潮中的冷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6).

[2]顾钰民.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

[3]强飙.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设计的思路与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