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

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2-10-20 12: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子工程,自实施以来在高校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阐释了教学团队的内涵和意义,在总结本校做法的基础上,提倡从团队自身和教学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将教学团队计划打造成为本科教学改革中的具有实践效应和示范作用的亮点工程。

关键词:教学团队;教学改革;质量工程

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作为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团队协作的形式推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质量工程”阶段性总结情况看,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备受关注,高等学校普遍认为教学团队建设富有开创性,成效显著,意义深远,对于进一步创新高校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才培养模式,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

一、目的与意义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引导高校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建立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队伍的老中青结合,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团队建设是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一项富有开创性的工作,其意义是积极而深远的。

1 教学团队建设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在启动教学团队建设计划时明确提出:“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这一提法,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个人为教书育人主体的惯性思维,凸现了团队协作机制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深刻阐明了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通常认为,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但由于单个教师的精力有限,很难将教学改革深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分工日益密切的今天,团结协作的教师群体就成为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教学团队建设就是要引导高校整合教师资源,形成团队协作的教师群体组织,以团队合力推进教学改革。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学团队建设是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思路创新,是现阶段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2 教学团队建设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往往被局限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而衡量高层次人才的标准通常只是单纯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这种片面性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高校教书育人的初衷。组建教学团队,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其成员队伍结构相对优化,知识素质技能互补、学科交叉,集中不同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教师分工协作,形成互补优势。一方面,引导教师树立“以本科教学为基本职责”的观念,推动团队中的教授为本科生授课,讲基础课,积极投入本科教学:引导青年教师为教授、副教授担任助教,学习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发挥老教师在师德师风和治学态度方面的带头作用,指导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帮、带”;老教师也需要在与青年教师资源共享中更新知识和观念,形成一种和谐宽松、共同学习、取长补短、信息共享的氛围,使教学团队成为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良好平台。

3 教学团队建设是完善高校教学运行模式的有益探索。长期以来,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基本上形成了以教研室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功利性价值导向以及科研功能的日益强化,教研室承载的科学研究的职能不断凸显,“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影响使得教研室背离了开展教学研讨、提高教学水平的初衷。同时,随着高校内部组织体系的演变,教研室“升格”成为学院下设的虚体“系”,传统意义上的教研室已经不复存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学科知识的不断渗透,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传统的教师个人单兵作战的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个人知识体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也难以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打破教研室的教学组织模式,从单纯依靠个人能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转变到依靠团队从整体上提高教书育人效果。这实际上是教学工作中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彰显教书育人职能迈出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一步。

二、探索与实践

教学团队建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涉及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课程体系、实习实践、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学科竞赛等,都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切入点。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西北大学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课程体系丰富的优势,也正视办学资源相对紧张的现状,明确思路,科学规划,通过结对帮扶、项目协作、自由搭配的方式,以点带面,渐进式开展教学团队建设。

1 将优势学科专业建设作为高水平教学团队的支撑。专业建设水平是办学实力的直接体现,教学团队建设应该充分考虑专业发展现状,将学科专业优势作为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的重要平台。我校作为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部分专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这为我们搞好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一方面,我们依托现有的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利用其良好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积累,优先支持基地专业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另一方面,我们打破专业界限,注重专业交叉与融合,在特色鲜明、口径宽的专业搞教学团队建设。将建设教学团队和发挥学科优势、培育专业特色结合起来,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2 将基础课程(课程群)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重点。课程是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单元,基础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核心任务。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推进教学改革的创新性举措,首先应从课程建设尤其是基础课程入手,紧紧围绕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把课程建设作为核心内容,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充实更新课程内容,积极开展课程教改研究。教学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借鉴、交流,科学规划课程教学环节的教学要求和学时分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基础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创新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先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的课程群建设。课程建设搞好了,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3 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关键。搞好教学团队建设,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鼓励知名教授牵头组建,调动教学骨干全面负责,支持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使教学团队建设成为具有凝聚力、潜动力、影响力的教学建设项目。近年来,

西北大学将教学团队建设纳入学校“211工程”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子项目,将其置于与创新团队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来重点扶持,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过程中将教学能力作为考核人才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教学团队建设中,鼓励教学名师领衔,担任首席教授,发挥感召引导作用;将团队的协作精神、教学水平、研究能力作为衡量其建设水平的几个主要考量指标;支持团队成员尤其是年轻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攻读学位;鼓励开展传、帮、带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从而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不断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将青年教师真正培养成为一线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培育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中青年教师骨干队伍,使人才的规模优势真正转变为质量优势。

4 将推动教授上讲台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推动教授上讲台是近年来教育部大力倡导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通过教授上讲台为本科生讲课,保证本科生充分享受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推动教授上讲台,我们率先启动“四个一”工程,即要求教授每人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1门本科课程,举办1次讲座,指导1篇本科生论文,参加1次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为确保“四个一”工程的顺利落实,学校将“四个一”的标准制度化,纳入教师个人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督促高水平教师切实投入教学工作。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我们将教授上讲台作为一个基本条件,要求团队中的首席教授和其他具有高级职称的团队成员必须深入教学工作第一线,承担本科生教学工作,引导教授、副教授上讲台为本科生授课,最大限度发挥团队成员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享受优质教学资源,使教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教学名师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土壤。

5 将教研项目与教学团队捆绑建设。教学团队成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提高团队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将教改研究项目与教学团队捆绑建设,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通过项目带动,提高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西北大学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就依托“211工程”设立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通过项目建设的方式资助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在项目立项资助时优先支持教学团队,对于获准建设的团队给予5~10万元的经费资助;要求参与项目研究的团队教师每学年应至少撰写1篇教学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并将教学研究的成果及时运用和固化到教学过程中。同时,为调动教师参与教改项目研究的积极性,学校提出了“教学与科研同等对待”、“教改研究与科学研究同等对待”、“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教学名师与学术大师同等对待”、“教学团队与学术团队同等对待”的观念,并将其贯彻到职称(职务)聘任、聘岗晋级、绩效考评的各项政策中。通过项目研究与团队建设相结合,鼓励团队成员深入教学一线,勤于教学研究,推进教学创新,提升教学水平。

三、认识与体会

教学团队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举措,是提升教学改革成效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是深入推进“质量工程”的一个良好平台。高等学校的教学团队建设要同时注重团队的外部支撑环境建设和内部运行机制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发挥学校的政策引导和教学团队自我激励两个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

1 学校要加强政策支持,统一规划,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教学团队能否有机结合、有序运行,关键在于能否建立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首先,在教学团队的组成上,引入竞争机制,遴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学术能力突出的带头人,实行团队带头人负责制,团队成员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意识,给予教学团队在教学改革创新、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等方面充分的自主权。其次,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紧紧围绕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要求来设计。在评价内容上,既要注重对团队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等显性成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带头人的影响力、团队的凝聚力等隐性成果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既要注重管理部门及同行专家的评价,又要注重学生的评价;在评价的环节上,既要注重团队建设终期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建设过程的阶段性监督和考核。同时,要实行科学管理。一方面,要根据建设进度安排,对教学团队建设的进展和成效进行跟踪管理,保证团队建设的质量与效益;另一方面,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给予物质奖励、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方面的支持与鼓励,从而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

2 教学团队内部要统一思想认识,确立目标定位,分工协作,共享互动。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团队成员应该统一思想观念和建设思路,明确建设目标和责任分工,改革应体现开创性和探索性,要有清晰而明确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组织模式,教学团队应成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其次,要以“使学生受益”为最终目标,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大胆改革传统教学中以书为本、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做法,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收益。同时,要有良好的教改研究基础。教学团队建设应以精品课程与课程群、特色专业、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在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高水平教材编写等改革内容的一方面或诸多方面有了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制订了科学的研究思路和建设计划,才能使教学团队在原有的教改研究基础上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教学团队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层教学组织模式,只有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团结协作,资源共享,以推进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任务,才能促进团队成员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增长以及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迅速提升,进而实现“1+1>2”的团队效应。

总之,教学团队建设是“质量工程”实施以来备受关注、极富成效的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教学团队建设要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需要高等学校的科学规划和组织,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只要政策制定者统筹规划、加大支持,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共同推进,就能够把教学团队真正建设成为本科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具有示范作用和实践价值的亮点工程。

参考文献:

[1] 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2] 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3] 王涛,孙伟,王红梅.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02).

[4] 赵宇.论高校教学质量工程中的高效教学团队建设研究[A].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gaodeng/090831/09223793,2009-8-31.

[5] 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5).

[6] 岳慧君,高协平.教师教育教学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5).

[7] 朱卫斌.跨学科团队式教学的实践与意义[J].历史教学(高教版),2007(8).

[8] 杨晨光.教学育人团队能给高校带来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6-11—2.

[9] 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4).

[10] 马洪伟.论合作团队精神[J].企业经济,2000(11).

推荐访问:内涵 探讨 团队 策略 高校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