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需要不断变革,而校长的自主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变革的方向和结果。作为一个复杂而艰难的多因素综合过程,学校变革需要校长具备以下四种能力:问题诊断与战略预见力,组织设计与执行力,课程与教学改进力,文化建构与再造力。它们之间的关系像一个“圆台”(见图1):其中课程与教学改进力是核心,组织设计与执行力是校长自主管理能力的基本要素,文化建构与再造力是外圈,以上三者又都处在问题诊断与战略预见力的引领和影响之下。
问题诊断与战略预见力:寻求变革的起点
如果将学校工作按重要性和紧迫性两个维度划分为4个象限(见图2),校长应该优先关注哪个象限的工作?正确的选项应该是“第4象限”,即重要而不紧迫的工作。这些工作通常与学校未来发展直接相关,在学校变革中,校长需要在准确把握学校现实的基础上对未来做前瞻性思考和规划,这就对校长的问题诊断力和战略预见力提出了要求。
问题诊断是学校主动寻求变革的开始,是确定学校变革目标与任务的基础,也是校长规划学校未来、确定学校发展方向的前提。问题诊断力表现在三个方面:提出正确的问题、找准问题的真实原因、提出正确的解决策略。校长必须抛开各种非理性因素,把问题细化,分析问题的实质,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正确解决策略。
而战略预见力通常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洞察预见,它建立在校长对问题的敏锐观察和准确判断基础之上;二是战略企划力,它要求校长将洞察预见转变为可执行的路径或体系。优秀的校长并不是能够抓住所有机会的人,而是能够抓住学校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机会并将其转化为学校发展的持续动力的人。
课程与教学改进力:深入变革的核心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陈玉琨教授认为:校长的核心能力表现在“校本课程的编制能力、指导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课程与教学实施的持续深化,取决于校长对课程教学的把握和指导及教师对课程教学的研究和执行。
课程建设是学校变革中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校长对课程建设的领导既是对学校课程的系统性、整体性设计,又贯穿于根据整体规划进行具体课程开发的过程之中。
教学是实施综合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的变革总是开始于教学中问题的发现,深化于对问题的分析,升华于解决问题的策略,所有这些变革活动都表现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指导,这是校长必备的能力,也制约着学校发展状况和变革水平。
组织设计与执行力:完成变革的保障
组织设计与执行力对学校发展同样十分重要,它是学校变革顺利完成的基础性保障,也是学校组织变革中校长领导力的基本要素。
组织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组织运作的效率,反映组织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学校组织变革中,必然会涉及学校组织结构的重构、制度的完善、程序的优化等方面,这是提高学校组织执行力的基础。因此在学校变革中,校长必须关注组织设计与执行力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引领学校发展。
学校的结构类型决定了组织内部设计的平衡方式。通过横向沟通模式设计,可以降低学校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内耗;通过纵向控制模式的设计,可以降低学校变革的决策风险。二者有效平衡,降低了组织无效的可能性。因此,在学校组织变革中,学校组织结构类型的选择是体现校长领导力、提高学校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另外,在学校发展中,与各项任务相匹配的职能设置决定了内部横向沟通模式,各个职能单元层级决策权限的设置则决定了纵向控制模式。校长必须认清哪些职能对学校目标的最终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是学校的核心职能;又有哪些职能在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但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属于学校的基本职能。对不同时期核心职能与基本职能的区分,以及在此基础上设置学校部门、配置各项职能,是校长自主管理能力的直接体现。
学校管理制度是规范学校人员及其各种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有序组织和推进的基础。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就学校管理而言,程序公正也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的基本要求。在学校变革过程中,学校管理程序等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影响变革目标的达成度,反映学校的执行力状况。
文化建构与再造力:持续变革的助推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价值观,对学校组织及其人员具有潜在而又深刻的影响,对学校变革至关重要。学校文化的建构与再造在短期内很难看到效果,往往容易被領导者忽视。但如果不能建构或再造学校文化,学校的变革发展之路就可能夭折。
因此,文化的建构与再造力是实现学校组织变革目标的重要条件,是校长自主管理能力的指标性要素。主要体现在:营造变革氛围,培育变革文化,再造学校文化。
美国著名学者约翰·科特在《领导变革》中提出,变革的第一步就是“营造变革的气氛”,即增强紧迫感。如果一所学校的全体成员都认为学校状况良好,变革就无从谈起。所有发展状况良好的学校要想变革,首先要加强教职工的紧迫感,消除教职工安于现状的根源,这是校长推进变革的首要步骤。
在推进学校变革中,还需要培育变革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看似是一些抽象理念和口号,实际上是根植于教职工内在的思维方式与行为选择。从根本上说,学校文化要靠每天的决策、做事的方法来形成,逐渐内化为教职工的文化自觉。学校文化由多数人的集体意志构成,而校长的作用在于:敏锐观察教职工的心理及客观状况,通过理念引领和行为示范,让集体逐渐形成共识,行为一致,从而蓄积成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在学校变革中,这种文化推动力尤为重要,必须培育变革文化,才能克服固有的变革阻力,有效推进学校变革。这本质上就是学校文化的再造。
文化再造是痛苦的。学校的变革往往需要直面问题,甚至直面种种危机。成功的学校文化再造必定有利于学校变革的推进,有利于学校解决问题、困难和危机。文化再造不是对学校文化传统的否定,而是在继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推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一种行动。学校变革中,校长必须重视再造学校文化,让学校变革的成效和结果深入到教职工内心,集聚并固化为学校组织新型的集体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影响学校的持续发展。
(作者系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 施久铭 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