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敬佩一个人,所以喜欢读他的书;因为读他的书,更加敬佩这个人。这个人就是李镇西老师。近日,我喜获李老师新书——《李镇西校长手记: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书中的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故事,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回忆起曾经的故事。读完此书,如果你是校长,你会学到管理一所学校的办法;如果你是教师,你会懂得如何让自己更优秀;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懂得家校合作育人的方法,学会如何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一、方向明确,定位清晰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常常会思考的问题。李老师给出的答案是:“正视并尊重孩子之间的差距和差别,符合每一个孩子特点的教育,就是好教育。”
在当校长时,李老师给自己、给学校发展确定的方向就是“办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围绕这一目标,他首先在学校开展了课程改革,大胆尝试教学模式改革、校内评价改革以及校外评价改革,以此来保证课程改革的成效。他希望一切教学活动都能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真正让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享受成长的乐趣,成为最好的自己。
李老师始终牢记着自己的初心:做最朴素的教育。李老师认为,教育是师生互相感染、互相影响和互相成就的过程。所以,他在改革中耐心地去引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他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找到了办好教育的方向。比如,他努力引导教师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教好每一个孩子,认认真真带好每一个班,在此过程中教师获得了成长,发展了自己。
關于“特色”,李老师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提出的看法可能会打消那些想造“特色”人的念头。但是这样的声音也会让校长思考要办什么样的教育,如何让自己办的教育成为真教育。笔者希望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能在李老师的呼唤中成为回响在每个教育工作者耳边的座右铭。
李老师说:“朴素比‘特色’更重要,良心比‘品牌’更珍贵。孩子的心灵和他们的未来,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市场’!”所以,李老师做这样的教育:让教师幸福并且成功,孩子快乐并且成长。李老师这样说,也是如此做,所以他的学校没有“特色”,而他的学校、他的老师、他的学生都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成为最好的自己。李老师也在此过程中从优秀走向卓越。笔者认为,所有这些,假以时日,终将成为特色,因为特色“需要时间,特色是一种长期的坚守,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是瓜熟蒂落,是水到渠成,是同行心服口服的认定,是社会众望所归的认定”。
二、理论引领,实现民主
李老师对民主有清晰的认识: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将民主看作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民主不只是一种外在的治理形式,还是人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修养:相信人的潜能;相信每个人不分种族、肤色、家庭背景、经济水平,其天性中都蕴含着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相信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人与人之间是能够和睦相处、精诚合作的。民主的生活方式意味着自由、平等、尊重、多元、宽容等观念浸透于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源自这份清醒的认识,李老师积极地把这些理念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
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经当过老师的他,不喜欢校长伤害自己的自尊心,哪怕自己错了,也希望校长能够和颜悦色地和自己谈心。所以,在自己成为校长后,他将心比心,秉持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朴素想法,维护教师的尊严,满足教师合理的物质与精神需要,让每一个教师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并引导教师意识到:面对学校的发展,每一个人都有同等参与的权利。
第二,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身教胜过言传,这是多么真切的话语,多么朴素的道理!李老师到任后,要求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做班主任。他是这样理解干部的:“当干部就意味着多干活。老师们都看着干部们,我们不能懈怠。如果我们不能做出表率,怎么能够说服老师们敬业奉献呢?”既然这样要求干部们,他就以身作则,担任了一个班的班主任。身为校长,又兼任班主任,工作很辛苦,但李老师从中品味到了很多快乐。更重要的是,由于学校领导干部既教学又当班主任,切实体会到老师们日常工作的艰辛,对老师们多了理解,促使他们为改善学校管理而进行思考。
第三,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对老师而言,最好的关怀是什么?李老师如此回答:“帮助老师成长,满足他们成功的愿望,这是最大的人文关怀。”不只这样想,他还积极践行:邀请知名专家为老师们做报告,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打开老师的眼界,从而让老师去发现更好的自己,发掘自我发展潜力;引导老师阅读并积极撰文,点燃老师写作激情,引导老师及时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有了一些积淀后,李老师引领教师走向更高的展示平台,联系出版社,为他们出版专著提供帮助。这些举措提升了老师的成就感,让他们体验到了职业的幸福,从而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
第四,以规治校,实现民主。“以规治校”即“用制度和规章治理学校,是在学校层面上体现出的一种与民主精神息息相通的法治精神。将这种精神移用于学校管理,就意味着学校要通过老师们的参与制定出一整套规范和制度,以形成大家都必须遵守的公共规则。但在一个学校,校长完全可以带领学校的每个人参与制度的安排和建设。好的制度可以抑制我灵魂深处的恶,让我的随心所欲变成不可能。同时,好的制度也让校长轻松了不少,因为制度和规章凝聚的是大多数老师的智慧”。
三、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李老师非常看重课堂教学,他认为:“课堂教学既应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更应该将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注入孩子们需要滋养的心灵:善良、正义、忠诚、气节、民主、自由……”而拥有这些特征的课堂,被他称之为“民主课堂”。为了促进学校的课堂改革,改变教学模式,李老师身先士卒,勇敢超越自己,亲自执教《狼》《致女儿的信》等课文,得到老师们的高度评价:“人即是课,课即是人。人创造课,课创造人!而您,是拥有那么鲜活灵动的童心的人,因此我们从您的课堂获得的,是修养、学识、经历以及更为重要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李老师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给他们搭建自我成长的舞台,向他们推荐图书,鼓励他们和自己一样写教育随笔,及时记录发生在自己以及身边人的故事,为生命留痕并将其化作教育智慧。李老师经常找年轻老师谈心,及时了解他们成长的困惑,满足他们渴望成长的愿望,并给他们提供机会。对那些用心和学生一起编织故事的老师,他总是想办法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如带他们外出做讲座,现身说法,以此唤醒更多年轻教师的心灵,一起携手成长。这样的做法就是雅思贝尔斯说的:“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在他的影响下,一大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李老师总是真诚地对年轻老师说:“我会随时关注你的,永远做你事业上的精神支柱,你有了什么困难,随时可以找我,我就是你的110。”李老师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引领着教师成长,和他们一起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从来就不缺少理想,但缺少有理想的践行者;教育也从来不缺豪言壮语,但缺少的是朴素的行动。从李镇西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按良知做人的原则,知道了怎样培养孩子的真善美。
(责任编辑:谢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