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中小学管理中,年级组和教研组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年级组主要负责教师的具体教学工作的安排和管理,教研组主要负责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研究,二者各司其职,彼此无法取代,但又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在学校管理中协调二者和谐发展,发挥更大的管理效应,已经成为现代条件下中小学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探究年级组和教研组的协调发展,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对于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学校管理 年级组 教研组 协调发展
多少年来,中小学一般都是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管理教学,以班级为单位管理学生。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德育管理的加强,学校采用垂直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班级多、学校规模大的学校管理需要。按年级成立学校内部管理机构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推广,按年级成立管委会和年级组的新型管理机构就成为管理班级和学生的内部管理机构。在现代条件下的学校内部管理中,学校实行年级组的学生和班级管理与教研组的教学研究管理相结合,是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新型内部管理模式,但由于在内部管理中也会有一定交叉,也会出现冲突和矛盾。中小学传统的学校教研组与年级组管理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管理的职能,相互协调发挥在学校内部管理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中小学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学内部管理双轨制的形成
中小学的内部管理体制多少年来都是实行垂直式的教研组教学管理方式,学生管理是由班主任直接负责,政教处是随着学校扁平管理的双轨管理体制出现才产生的。
1、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小学教学规模的发展,学校的学生管理难度加大,学校的校长式直接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为了管理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协调班级活动,加强对班级的管理,许多学校都根据学校学生管理的需要成立了德育處、学生处或政教处。但由于小学的班级规模还比较小,许多学校一直到90年代初才成立学生管理机构。中小学基本上还是扁平化的垂直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德育处作为校长领导下的职能部门直接组织班级活动,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研组负责教学和教学研究。但到了90年代初,由于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同一年级的班级数增多,才形成了年级组为学校的二级管理机构。
根据我们对本地区部分学校的调查,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小学内部管理开始实行双轨制管理的学校还不到50%,其中小学只有15%。
学校德育地位的加强,学校班级规模的扩大,对学校的德育和学生管理增加了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仅靠学生处去管理大容量班级的学生已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教学管理上,由于班级增多,任课教师人数多,实行单一的学科教学研究的教学管理模式,也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和学校管理的需要。到21世纪初,所有的中小学基本上都实行了双轨制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上级教育管理机构调整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专门设立了德育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教育机构,如德育科、处,政治教育科、处,学生处等机构,学校为了适应上级教育管理,也基本上按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成立了相应的教育处室。
2、年级组和教研组功能职责的定位
教研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年级组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二者的特点也与各自的时代背景相吻合,并因教育形式的改变而发展。因此,如果二者想要团结合作、协调发展,首先必须对自身在学校管理中的角色准确定位,并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权限范围。
随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学校的年级组管理已经成为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机构和形式。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校德育、学生管理机构的产生,学校由原来单一的教学研究机构,逐步形成了教育、教学的双轨管理体制。农村学校规模小、班级少的学校还保留原来的扁平化的班级与教研组相互配合又分工合作的双轨管理模式。但那些学校规模较大、班级数多的学校,由于年级组作为管理机构的出现,使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在学生处的专门职能机构存在的同时,年级组成为学校学生和班级管理的二级职能机构。学校学科教研组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许多学校在年级的内部也成立了年级学科教研组,有的叫备课组。这样,学校年级组或管委会直接成了教学研究的管理者。年级组管理职能范围的扩大和教学研究职能的渗透,也给教育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间的分工和职权范围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在学校管理中,年级组的主要职能和权限包含以下内容:细化与落实学校各项工作计划与制度,督促教师完成学校既定的教学目标;行使行政权,落实各处室的工作细则,减轻其工作负担与压力;提高与维护学校声誉,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协同教研组共同管理各年级的教学工作;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组织学校或年级的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教研组的主要职能和权限包含如下内容:组织同一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组织学科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和教学交流,按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科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完善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统一相同学科的教学进度,完成既定的教研目标与任务等。
从管理权限和职责上来看,教研组和年级组彼此的职能和权限有着相同的内容和目标。如二者都是面向学校的师生,在立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注重教学的实践性;二者在学校管理中有相同的目标,彼此在工作中需要相互协作与支持等。但是年级组和教研组又有所区别,有着各自的管理对象、管理任务与管理方式。如教研组负责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质量,年级组负责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不同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而提高年级的整体水平。因此,教研组和年级组在教学与管理中需要各司其职,相互促进。
二、构建年级组和教研组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年级组是近几年来设置的学校管理组织。实践表明,年级组管理体制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年级组管理对教研组管理的的冲击
(1)年级组体制管理过多采用行政管理的模式,年级组代替校长管理教学与研究,往往是以管理代替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会以行政方法代替教学研究,削弱了学科的教学研究。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学管理是垂直管理模式,便于集中领导,分散组织。校长——教导处——教研组的教学管理和研究的组织管理体系沿用了多年。教研组的设置,保证了学校管理教学的职能,有力地贯彻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2)年级组管理出现后,各年级的年级组一般是学生管理,但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学习管理中很少过问教学管理和研究,使学校的教育与教学分离。在年级管理的体制下,由于对教师的考核一般由年级组负责,教师往往只根据年级组的要求,放松了对教学的研究,学校的教学研究目标很难实现。
(3)为了适应年级组管理体制,各校先后设置了政教处、年级或年级管委会等教育管理机构。年级组的设置,有利于建设教师集体,但却削弱了教研组的教学研究职能。
教研组和年级组如果想实现彼此之间的协调发展,发挥各自的作用和优势,弥补彼此在学校管理中的不足,需要构建可以实现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以利于双方的合作发展。
2.构建学校内部管理信息平台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变化,由原来垂直的内部管理改变成扁平化的双轨管理体制,就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资源,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
学校管理者要深入了解年级组与教研组的工作职能,并参与二者的教研教改活动,以及与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制定详细的规划,从而提高彼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教研组和年级组也应依据学校的发展计划,做好与学校管理相互协调的工作,从整体规划上对自身的行动策略与工作方案进行全面思考与运筹,以保障自身工作计划的良好运行。学校要构建管理网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发挥年级组行政管理优势的基础上,开展教研组的教学活动,从而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教研组和年级组之间的交流合作。
学校的年级组和学科教研组在学校内部管理中是相互配合的两架马车,在运行中需要强大的合力和共同的目标,才能够形成1+1大于2的管理效应。要达到两架马车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优势,就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管理中不能各自独立,更不能相互消耗。教研组和年级组要及时相互反馈教学信息。例如,学科教研组,要及时向年级组通报学科教师的教学情况。年级组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将相关的信息反馈给教研组,以利于教研组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特点,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研组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利于教研组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取得预期教学效果。教研组还可以通过对教师的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需求与学习需求等,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年级组,年级组则依据学生的具體需求来调整和规划年级活动,为学生创造安心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研组和年级组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中职责不同,功能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在管理中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不足。要做到相互配合发挥出最大的管理效应,实现1+1大于2的管理效应,就应该相互借鉴彼此的工作方法与经验,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丰富自身管理工作的内容,提高管理工作的成效。例如,教研组可以借鉴年级组的工作方式,深入到学生中间,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年级组可以借鉴教研组的工作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座谈,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使教师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教学中。
三、整合年级组与教研组的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工作效率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教研组和年级组在履行各自职能的时候,很多工作都彼此重复,这既造成了管理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例如,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工作计划的相互重合,教师分身乏术,无法做到二者工作计划的相互兼顾;教师对彼此协调工作不太适应,仍然墨守陈规,只专注于自身管理工作等。因此,年级组和教研组的工作需要进行有效整合,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学校管理者可以以年级组的办公构架为基础,建立教研小组的办公机制,便于两者及时沟通信息,协调彼此的工作安排;对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保证彼此的组织活动时间;加强教师对二者协调发展的认识,更新教师的传统观念,让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年级组可以协调教研组进行跨学科、跨年级的教研活动,这样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让教师了解到不同年级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态度、表现能力和学习方法,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及时的改变和调整,从而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以促进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工作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为了缓解年级组的行政管理压力,以减少教研组教师在制度和环境上的沟通障碍,备课组应运而生。作为教研组和年级组管理工作相互交叉的区域,备课组的作用不容忽视。
备课组不仅分担了教研组的部分职能和压力,对于教学大纲的把握、教材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材的拓展等方面有着更为细化和具体的研究,更有利于教师集思广益,优化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备课组使年级组管理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其可以更专注于同一年级教师的协调合作,不再为跨年级同学科教师间的合作而分心。何况备课组还可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扩大学校的品牌形象。备课组既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又注重考查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评价更为全面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陈安福.教研组集体管理中的心理学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1988(5).
[2] 王稼杰.抓好教研组建设组成教学科研网络[J].现代中小学教育,1989(4).
[3] 周敏生.校长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的作用[J].江西教育,1991(Z1).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