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国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的发展机遇与策略

我国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的发展机遇与策略

发布时间:2022-10-20 14: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5-0513-03

【关键词】 卫生系统机构;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2007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这是我国党和政府专门针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行文规格最高的文件,既有宏观政策导向,又具有具体实践的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件[1]。教育部、卫生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出台配套文件,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当前的形势对学校卫生工作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7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央7号文件要求,开拓性地做好学校卫生工作。

目前,北京市的学校卫生是由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共同来管理。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2个部门均设立了学校卫生行政管理相应的机构;二是学校卫生的业务管理,卫生部门由市、区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所(科)或健康教育所和社区地段保健科负责,教育部门则由区域性的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和校医室承担。近年来,各级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在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学校卫生工作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责任意识,密切配合卫生行政部门,通力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确保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3]。笔者结合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就如何促进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卫生工作中的作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共同讨论。

1 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的建设,塑造一支合格的卫生保健队伍

1.1 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发展 有专家在1981年就指出,我国的学校卫生工作实质上是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管理。各级教育部门要把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工作计划,执行有关规定,定期研究、部署、检查和总结工作;设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学校卫生工作;中小学设卫生室,并配备学校卫生人员[4]。1980年从沈阳市各区开始,全国成立了大量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并写入1990年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5]中。全国多数省市都成立了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到目前已达到了200多家;北京市18个区县成立了19家保健所。保健所的优势在于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服务对象是广大中小学生,基本属于固定人群;职责任务明确,有相关政策的支持,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有卫生部门的指导,这些都是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优势和有力保障。因此,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的作用是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

1.2 正确认识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 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出现后,做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多了,队伍壮大了,是一件好事。但由于认识不统一、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着保健所的发展,也曾引起有关部门的质疑;保健所的定位、医务人员的来源和水平、管理系统与有关方面的关系以及资金来源问题等[7],始终困扰着保健所。有专家在借鉴国内外的学校卫生管理经验后认为,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过去多年的工作基础,学校卫生工作仍以2个部门共管为好:行政上以教育部门为主,业务上以卫生部门为主。理由为:一是国家财力和卫生技术力量有限,教育部门无力独自承担此项工作;二是日本的经验并不十分成功,婴幼儿保健归卫生口,学校保健归教育口,两段割裂,学校卫生脱离卫生口导致学术衰退,工作水平难以提高;三是学校卫生需要教育部门的领导、支持和配合。20多年来,尽管各地方保健所发展不平衡,但是保健所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当前开展学校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力量。北京市委、市政府为落实中央7号文件下发了[2008]6号文件,特别提出要“加强区县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的建设”。因此,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建设,充分发挥2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作用,是落实中央7号文件,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础。

1.3 进一步明确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的职责,依法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直属市(区)教委,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直接为中小学服务的卫生事业单位;应接受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医政管理和业务指导。保健所应坚持“以体检为基础,全面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思路,紧紧抓住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及常见病防治等工作重点,采取相关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有效地发挥卫生、教育及管理的职能。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6],结合当前的形势需要,笔者认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应承担以下职责:负责本地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学生的健康体检、毕业生体检及教师体检;承担国家下达的学生体质调研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任务;完成各类体检及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和反馈,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负责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考核和业务指导;开展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矫治;对学校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学校各种传染病(包括艾滋病)防控工作进行宣传指导;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对影响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开展学校建筑设备卫生的检测与指导;对学生行为危险因素和伤害进行干预和指导;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结合实际开展科研工作。

1.4 健全管理体制,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制度 保健所的机构设置应与其职责任务相匹配。目前北京市的保健所多设立体检科、学校卫生科、疾病防治科及办公室等,实行所长负责制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内部管理提倡两级化管理的模式;所长对中层干部的管理是宏观和协调管理;科室管理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以制度管人,克服“以人管人”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定期考核,做到公平竞争。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共同营造和谐、健康、有序、高效的工作环境,养成按制度办事的好作风,这是保健所能够长久健康发展的前提。

1.5 建设合格的职工队伍,以适应学校卫生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保健所在医务人员来源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导致职工队伍参差不齐,工作水平难以提高。因此,保健所要重视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人员编制要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卫生技术人员应不低于总编制的80%,既要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又要关注未来的发展;一方面要考虑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比例结构,从卫生部门和医学院校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提高现有职工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分析目前的人员状况,培养员工主动学习、有效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职工学校卫生业务水平和自身胜任力,以适应学校卫生发展的需要。

2 发挥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的优势,探讨青少年学生健康管理模式

2.1 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学是一门集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是一门新兴的、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健康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面过程[9]。健康管理在美国已有20余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但在中国则仅有不到10 a的历史。截至目前,还没有一部全面系统的学术理论研究和权威专著,现代健康管理的概念或定义尚存争议[10]。而青少年学生健康管理以前虽然尚未明确提出此名词,但实际上早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整个工作过程都是以预防医学的理论为指导的。

2.2 做好健康体检是青少年学生健康管理的基础 健康体检是加强学生健康管理的主要基础,也是加强对学校卫生、保健和营养指导的重要基础。2008年5月,卫生部、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对体检项目、经费解决途径、体检机构资质、健康检查结果反馈与档案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3]。就北京地区而言,青少年的健康体检管理已得到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北京市教委最近也出台了新的管理办法。但是,如何用新的理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健康管理,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2.3 发挥保健所的优势,探讨青少年学生健康管理的模式 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每年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和评价。该项工作进行了2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已规范和成熟,并已形成了制度,为各级行政部门提供了科学数据。但是,各保健机构对健康管理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每年各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定期进行大量的学生体检,存在着重视周期健康体检、忽视长期的健康管理工作,即“检而不管”现象,尚未达到规范化的健康管理。因此,必须提高对健康管理的认识,做到体检工作前对参检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明确责任;在体检过程中,坚持全程质量监控,坚持质量第一,数据可靠,及时评价和反馈;发挥保健所的优势 ,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健康管理软件;探讨青少年学生健康管理的模式,将青少年学生的体检工作和疾病防控纳入到健康管理的范畴,用新的理念指导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才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保障中央7号文件所要求的工作落到实处。

3 抓好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促进保健所全面发展

3.1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关学生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食品安全受到各级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关注。中央7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加强青少年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为保障学生食品安全,依照相关法规和教育部门的要求对学校食品卫生进行行业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并形成制度,是保健所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日常管理,注重营养餐质量,结合不同季节特点,每学年进行定期普查。做到检查有重点,重细节,求质量,抓整改,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食源性疾患的预防和处理;坚持业务培训,提高学生营养餐从业人员的水平;每年召开学生营养餐总结表彰会进行总结评优;开展食谱分析,及时反馈学校;针对学生营养餐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学生营养餐新的供餐模式探讨,着重解决营养餐工作中存在的配送路途较远、加工时间过早、过长等问题[11],使学生营养餐真正达到既要安全卫生、也要讲究营养的目标。

3.2 加强管理,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学校卫生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学校是人群密集地区,青少年易受传染病的感染,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对保护学生健康和稳定学校教学秩序极为重要。保健所要有专人负责传染病防控:指导学校坚持做好晨午检,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并做到报告程序规范,网络畅通,及时上报;学校出现传染病要及时到达现场,密切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员现场处理疫情,严防传染病的播散;每学年利用校医继续教育机会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配合辖区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联合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检查,不断提高学校校医的防控意识和业务水平,有效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3.3 重点做好中小学生近视眼预防和肥胖防控工作 中央7号文件指出,要通过5 a左右的时间,使学生的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北京市委根据本市情况也提出,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当前学生肥胖、视力低下率高发的严峻形势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

作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要抓住机遇,尽职尽责,认真研究对策。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努力降低青少年肥胖率和近视率。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加强了预防肥胖和近视的宣传,开展了宣传月活动,为学校提供相关资料。学校通过专题讲座、墙报、校园网、宣传折页、家长信等形式宣传到学生、家长和教师。还公布了各校视力、肥胖检查结果,使各校长了解发病情况,以引起重视。在预防近视方面,认真贯彻、落实2008年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方案》,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全区小学一年级中开展坐姿调查与干预活动,此工作是自2006年开始试点。据2006年对365名一年级学生读写姿势调查结果显示,80.5%的小学生读写姿势不正确。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坐姿和良好用眼习惯的关键时期,通过健康教育、课堂纠正、家校配合等措施,改变不良的读写姿势,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以降低小学生视力低下新发率。经过2 a的干预,读写姿势正确率有明显提高。现已向全区推广。(2)在加强用眼卫生宣传的同时,积极在全区中小学校推广北京市新眼保健操。(3)进行学生一日生活调查,指导学生减轻负担,科学用眼。

在控制儿童肥胖方面采取以下措施:(1)在小学开展“健康动动动!快乐十分钟”活动,旨在减少小学生在校期间的静坐时间,激发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促进小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2)抓好每天1 h体育锻炼,开展体育卫生监督,提高体育课的质量,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

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实现学校卫生的总体要求,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3]。现阶段,学校卫生队伍还很弱,更需要教育、卫生两部门的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做好学校卫生工作。保健所要在学校卫生工作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配合下,不断充实、提高、完善自己,要以优异的成绩,实实在在的效果,赢得领导的信任、社会的认可。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青少年一生负责的精神,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开创学校卫生工作的新局面,为保证广大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而努力奋斗[3]。

4 参考文献

[1] 廖文科.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3.

[2] 陈竺.加强指导紧密协作做好学校卫生工作.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873-874.

[3] 周济.始终把学生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871-872.

[4] 唐锡麟.预防医学现状和展望.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43.

[5] 唐锡麟.“扬州会议”前后的中国学校卫生.中国学校卫生,1999,20(5):323-324.

[6] 国家教委,卫生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02-03.

[7] 唐锡麟.对校医和中小学保健所的思考.中国学校卫生,1991,12(4):201-203.

[8] 唐锡麟.我国学校卫生事业面临的改革问题.中国学校卫生,1988,9(2):37-39.

[9] 黄建始.什么是健康管理.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298-300.

[10]武留信.加快健康管理学学术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中华健康管理杂志,2007,1(1):4.

[11]潘勇平,高爱钰,刘泽军,等.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中小学生营养餐状况及供餐模式探讨.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446-447.

(收稿日期:2010-03-29)

推荐访问:卫生保健 中小学 发展机遇 策略 我国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