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优化学校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优化学校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20 14:4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小学是学生接触知识的基础阶段,同样小学教育也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要想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水平和学习能力,首先应该优化学校的管理。所以,校长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长通过统筹全局,合理安排工作和制度,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进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结合工作经验,总结出小学学校管理的有效策略,为广大教师和校长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 学校管理 可持续发展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所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当前的学校管理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形式化、片面化、缺乏特色等现象,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导致教师教学懒散,学生学风不正等问题,这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小学校长应该优化学校的管理,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校进行建设和管理,争取建设成一个以正确价值观为指导,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学校,进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行“党政合一”,发挥校长的领导才能

小學是基层组织,不同于党政机关,虽然都是接受党的领导,但是党政机关是由党委书记进行“最终拍板”,而在小学管理中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如果在小学管理中校长和书记不是同一个人那么校长的负责制也将没有意义。同时,小学管理中主要强调的是对于决策的执行,能够在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更有效地执行。因此,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实行党政合一是实践的必然选择。在党政合一的管理制度下,校长的命令和决策上传下达,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在党政分离的情况下,教师既向校长汇报工作又向书记重复汇报的现象,也有效地避免了校领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有利于校长将精力全部放在高效办学上,进而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但是,在党政合一的管理体制下,学校容易变成校长的“一言堂”,校长很容易在重大决策上出现失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该充分发挥学校代表大会制度的监督作用,定期对校长的工作加以监督和问责,进而保证校长决策的科学合理。因此,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党政合一的领导制度是符合小学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的,充分发挥校长的领导作用,使每一个教师在其位谋其政,进而促进学校有效发展。

二、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宽松适宜的文化氛围

学校文化建设是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形成起来的,对学校进行文化建设有利于品牌特色学校的构建。在小学中进行文化建设并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是全体师生的共同任务。学校的文化包括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首先,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对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校徽、校歌、校训等进行了明确,在这些具体内容中体现出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其次,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我组织全校师生对学校的走廊文化、班级文化进行布置,并进行定期的更新,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来,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兴趣,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氛围。此外,学校还可以经常开放图书馆、阅览室以及电脑室,改变原来学生只有在上阅读课或者是计算机课的时候才能进去学习的状况,让学生可以随时地进入图书馆进行学习。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不同的建筑物起名字,可以举办一个比赛,最终选取最佳的方案,并给予学生奖励,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因此,在对学校进行文化建设时,校长可以号召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进来,根据学校的特色以及实际情况,对学校文化进行丰富和建设,从而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宽松适宜的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修养。

三、加强科研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发展水平

对学校进行科研建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校长要坚持“科研兴校”的理念,高度重视教育科研活动,设立科研机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而提高的教师的专业素养。但是,在实际的科研建设中,我发现很多学校为了追求时髦,流于形式的现象比比皆是,急功近利,这不仅浪费了学校的科研资源,还浪费了教师的时间,不利于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实际的学校科研建设中,校长首先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掌控,成立科研小组,选择1~2名科研水平较高的科研负责人,每一个学科组成一个科研小组,让教师对自己的学科进行深入的探究,包括对教材、学生、课程目标、教学方法等,使教师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共同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校长还可以聘请一些专家来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或者召开专业的讲座等,使教师时常能够接受先进知识以及教学方法的熏陶,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在科研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还可以形成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对于获得奖励的教师的科研成果学校也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进而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品质。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学校的特色激励机制

学校的制度建设是在进行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的总和。只有完善了学校的相关制度,使师生在规定允许的

范围内进行活动,才能够有效维持学校的秩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明白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做的。从而保证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比如,我们在制定学校的迟到早退规则时,设立了一个打卡制度,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在早上上课之前以及下午放学之后进行打卡记录,对于迟到、早退、旷工、旷课现象进行有效记录,然后这些数据将与教师的日常考核和工资挂钩,与学生的学期评价挂钩,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同时,对平时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表现较好的教师和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作鼓励,进而激励其他的教师和学校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长此以往,学校就会形成一个有制度、有纪律、有规范的学校,每一个学生以及教师都能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教学。因此,校长在管理学校时,为了各项命令和工作的顺利执行和开展,首先必须要建立健全学校的制度,使师生在规定的范围内教与学,进而提高办学效率。

五、加强家校合作,实现家校之间的互联互通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双重合作,在平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校长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家长的意愿。同时,定期开展全校范围的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希望家长能够有效配合学校以及教师的工作,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校长还可以对教师进行要求,定期召开班级家长会,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进而教师和家长有效配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使学生的成长保持在正轨中。由此可见,在小学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要充分发挥家长以及教师的双重作用,让家长充分了解我们的办学方针、政策,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争取办成让学生家长满意的学校。同时,还可以让家长配合教师的工作,共同助力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其生活周边的一切事物都非常感兴趣。所以,校长在学校管理上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具体到学校的一草一木。同时,给予学生建设校园文化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使学生更加乐意在自己创设的校园中学习和生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安超.小学学校管理决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8,(13) :31.

[2]李尚强.小学校长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方法分析[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5.

推荐访问:可持续发展 学校管理 优化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