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网络心理障碍:成因、预防与矫治

网络心理障碍:成因、预防与矫治

发布时间:2022-10-20 15:50:03 来源:网友投稿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的工具与媒介。但是,网络在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其无法回避的负面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过度使用网络必然对使用者的身体、心理、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在全球范围内,网络心理障碍者的数量日益增多。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通过美国广播公司的网页发放并回收的17251 份有关使用网络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有5.7% 的受访者已成了“上网瘾君子”。据此推算,全球2 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 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在我国,目前登记注册的网站已有62 万多家,上网人数达到8700 多万,其中35 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2%,未成年人占17.3%。可见,青少年是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网络已成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建立关系、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按照上网人群中网络心理障碍者的比例约为6% 的标准,我国青少年网络心理障碍者的数量至少在400 万人以上。过分沉迷网络已经严重影响了一些青少年的正常生活,甚至导致人格扭曲、学业失败、身心受伤害,给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2001 年国内某大学237 名退学学生中,有80% 的人是因迷恋网络而无法完成学业;上海某大学退学、试读或转学的205 名学生中,有1/3 的学生无法通过考试与无节制地上网有关。因此,心理卫生工作者研究网络对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探索预防和矫治网络心理障碍的任务刻不容缓。

网络心理障碍者的特征

网络对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已成为心理学家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目前用来定义网络对人的消极影响而产生的心理障碍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概念有“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网络成瘾障碍”、“病理性使用网络”、“网络成瘾综合征”等。虽然用词不同,但都是指那些不健康的、病态的、强迫性的网络使用行为。网络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过度依赖感,把网络当做生活的中心,上网操作时间失控;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产生了依恋性,一旦停止上网,马上就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索然、精力不足、容易激动、自我评价能力下降、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下降等不良的心身反应;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减少;以上网作为排解、调节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难以自拔,严重影响了心身健康水平和人格的发展。

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沉迷和上瘾,出现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以及伴随生理性不适的现象可称为“网络成瘾”,轻度网络沉溺行为可称为“网络依赖”。网络依赖者同网络成瘾者一样,都将网络视为寻求解脱和刺激的工具。当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时候,网络依赖者倾向于到网络上寻找慰藉。

Young 通过电话访谈和在线调查两种形式研究了496 名过度使用网络者,发表了《病态的网络使用:一种新出现的临床心理疾病》一文,文章将网络成瘾分成五类:网络色情成瘾;网络社交成瘾;网络强迫行为;过度信息超载;计算机成瘾。YOUNG 参照DSM-IV(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中赌博成瘾的鉴别标准修订出网络心理障碍的鉴别标准:(1) 你是否迷恋互联网或其他网上服务, 并在下线后仍然念念不忘?(2) 你是否感到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网上寻求满足感? (3) 你能控制自己是否上网吗?(4) 如果减少了上网时间或停止上网, 你是否会感到不安或愤怒?(5) 你上网是否为了逃避问题或为了减轻无助感、犯罪感、焦虑、抑郁?(6) 你是否欺骗家人或朋友以隐瞒你上网的频率和在线时间?(7) 你是否为了上网而不惜冒失去某个重要关系、工作、受教育机会或谋职机会的风险?(8) 即使支付太多的上网费用你仍然上网? (9) 当下线时, 你是否感到更加抑郁, 情绪低落或易怒?(10)你的上网时间是否总是比原先预计的长?Young 指出,如果被试对其中五个问题答“是”,就被认为是“网络成瘾”。

网络心理障碍产生的诱因

网络心理障碍产生的诱因比较复杂。Young 在美国心理学会105届年会上发表的研究报告《病态的网络使用的原因》中分析了396 名世界范围的网络成瘾者,认为病态地使用网络者很少将网络作为搜索信息的工具,而是在网络上寻找社会支持,寻求性满足或利用网络创造新人格面具。John Suler 在《各取所需——健康还是病态地使用网络》一文中更为详尽地阐述了个体在网络空间行为的动机,他认为,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是为了满足以下的需求:(1) 性的需要。(2) 改变感知体验的需要。(3) 成就和控制的需要。(4) 归属的需要。(5) 人际交往的需要。(6) 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要。研究者还认为,一些与低自尊、社交焦虑、抑郁相关的人格特征可能是促成网络心理障碍的诱因,如社交技能差,自信心低落,从而利用网络作为逃避的手段;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等可能是促成网络成瘾发生的诱因;高水平的厌倦倾向、孤独、社交焦虑及自我封闭可预测网络心理障碍发生的表象。

青少年网络心理障碍产生的诱因大致可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类,即外部环境及网络使用者的内在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网络的可获得性、网络自身的特点与社会生活环境。如上网条件便利、无需花费过多、课业需求等使学生将网络视为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校园生活单调,容易使学生将学习和娱乐的重心转移到网络。而网络游戏针对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设计出不断升级的、带有强烈吸引力的、刺激性的、挑战性的游戏,也使青少年容易上瘾。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度保护、控制或过度放任的教养方式,也容易使孩子因逃避而依赖网络。独生子女生活中没有玩伴,又没有更多的兴趣爱好,自然也会投入网络中寻找快乐。

主观因素主要指心理需求与人格因素。青少年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渴望理解和交友,寻求感情支持,希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获得更自由的成长空间,且理想高远但承受力差,容易有挫折感。当学业竞争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或生活不顺利时,因为缺乏应对困境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勇气和信心,常会利用网络作为发泄、放松或逃避的方式。而越沉溺在网络上,实际遇到的困难越无法解决,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沉溺者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加重,最终发展为网络成瘾者。从网络心理障碍者的人格特征分析,常常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如性格内向、低自尊、焦虑抑郁、人际沟通不良、缺乏自控力、不善于管理时间、缺乏符合自身特点的具体生活目标、盲目追求时尚、缺乏兴趣爱好、爱寻求刺激、爱冒险、生活支持不足等。

网络心理障碍的预防

对于青少年网络心理障碍,重点应该放在预防,而不只是对网络依赖和成瘾学生的补救性矫治。预防网络心理障碍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国外学者Grohol 认为,使用网络的行为具有阶段性:第一阶段是成瘾阶段,新用户往往采用完全沉浸于其中的方式,来使自己适应新的环境;第二阶段是觉醒阶段,用户开始减少网络的使用;第三阶段是平衡阶段,此时用户进入了正常的网络使用状态。Grohol 认为,那些被网络“俘获”的人主要是不能顺利度过第一阶段,需要他人帮助进入第三阶段。这就需要家长、学校、社会一起努力,通过正确引导和加强教育,帮助青少年正常使用网络。

对青少年网络依赖及成瘾的预防,首先要加强网络使用的管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政府要加大净化网络环境的力度,建立和完善侦查网络犯罪的相关机制与法规。全社会都来为青少年创设较为安全的网络活动空间以及健康的上网环境。

要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变堵为疏,发挥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例如家长、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把网络变成工具,帮助孩子制定网络学习计划,教孩子通过网络查资料、学习知识、进行小制作等。还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网站,搞一些小竞赛、小设计来激励学生学好用好网络。

一些青少年上网成瘾,主要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家庭教育中,无论是上网、学习还是其他问题,家长都要与孩子交流沟通,商量解决,多给予孩子精神、情感上的关爱,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气氛和成长空间,增强他们的自信。对尚缺乏自控能力又有强烈好奇心、喜欢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来说,适当控制其上网时间可以通过订立行为契约或协议来实现,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教他们学会守时、守信、守约。

为了预防青少年网络依赖及网络成瘾,学校教育应该以学生成长为本,关注孩子健康的人格发展,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适当减轻学习的压力。注意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倾向;培养愉快的情绪特征,使学生掌握调节心理矛盾冲突的有效方法。学校可以开设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回到现实中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多参加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多与老师、同学、家人进行交流,多结交生活中的朋友,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辅导非常重要。心理辅导老师要多关注那些交往困难、内心敏感、容易受挫的学生,及时与他们沟通,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学生心理普查可以增加成瘾人格的测量,以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说明网络成瘾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免疫力。通过团体训练等形式加强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沟通维系技巧的训练,以防止他们过度依赖网络。有些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是因为自觉空闲时间过多,因此帮助学生确立生活的目标,充实业余生活,规划学习时间,掌握压力管理等都将有效地帮助学生避免过度使用网络,预防网络心理障碍的产生。

网络心理障碍的矫治

网络心理障碍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属于比较新的心理问题,目前对网络成瘾和依赖的有效矫治方法仍在探索和研究之中。根据Young 的调查,对于网络成瘾的矫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1) 时间管理;(2) 雇用监督者;(3) 设定目标;(4) 禁止特殊的网络使用行为;(5) 使用提醒卡片;(6) 记录个人网络使用清单;(7) 接受个别治疗或加入一个支持性的团体。这些干预方法都是从行为上作出限制,强行控制上网者对网络的使用时间及强度,以此来矫正上网者的网络使用不当行为。近年来,认知行为疗法已被用来治疗网络心理障碍, 并成为治疗IAD(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如Davis(2001)根据他的“病态因特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 提出了因特网成瘾的认知行为疗法。他把治疗过程分为七个阶段,十一周治疗过程。这种疗法强调弄清患者上网的认知成分, 让患者暴露于他们最敏感的刺激面前, 挑战他们的不适应性认知, 逐步训练他们上网的正确思考方式和行为。

事实上,陷入网络依赖或成瘾的人,往往反映了其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禁止或减少上网行为虽然必要,但从源头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的网络成瘾原因,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如,对于因过分害羞和自我意识过强而过度依赖网络进行交往并影响了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人,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技巧训练来矫治;对于卷入网络恋情而影响了实际的婚姻和家庭生活者,可采用婚姻和家庭治疗重新调整夫妻关系,使家庭生活恢复正常;对于幻想借助于网络上角色的多样性和易变性,从主观上逃避不良情绪或个人困境的人,可以用精神疗法并配合必要的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国内在网络心理障碍的矫治中主要运用的方法有药物治疗、个别辅导、家庭治疗和团体干预。对网络上瘾青少年的个别辅导包括:第一,协助当事人认知自己已过度使用网络;第二,协助当事人认知导致其过度上网行为的潜在心理问题;第三,协助当事人面对现实处理潜在的心理问题,而不是沉迷网络以逃避问题;第四,协助当事人制定出改善过度使用网络行为的行动计划并加以执行;第五,在逐步降低上网时间的同时,培养对时间的敏感度与对自我的监控能力,为回归正常与和谐的生活提供保证。

团体干预就是对网络依赖或成瘾人群施以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所具有的特点决定其对网络依赖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首先,团体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对于团体成员在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有着巨大的支持作用。团体成员“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从而获得道义心,可以增进信心”。其次,团体咨询可以使网络依赖的学生获得安全感。网络依赖的学生因对自身的网络使用不当问题投入较多关注,而忽视自身其他方面的优势及能力,团体咨询可使其注意到自己的能力,对团体其他成员的成长有所贡献亦可以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再次,团体成员们共同签署的契约,对团体成员有强烈的约束作用,同伴之间既有支持又有监督。网络依赖的学生在团体中作出改变不当行为的承诺后,会因团体的监督作用而努力维护自己的诺言,由此使行为的改变得到长期的坚持和巩固。

推荐访问:矫治 心理障碍 成因 预防 网络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