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ill the future of N12
N12 is a young artists group of 12 graduates from CAFA united by their friendship, which has successfully held four joint exhibitions.
But just as what Wang Guangle said, "Our works share no common essence. We take this name, N12, only for the purpose of holding exhibition together.
N12 is just a name. It bears no special meaning."
In recent years, the most frequently spread rumor about N12 is whether it has already disbanded or will disband. In fact, since N12 was founded,
such doubts on whether they can continue have never ceased as well as the everlasting disputes among the members.
What will the future N12’s pattern be like? What if someone leaves? If so, whether N12 will absorb new member or not?
If they absorb new member, whether such member adjustment will happen once a year or several years?
2003年的某一天,在北京望京花家地附近溜达的王光乐和宋琨偶遇了同在花家地附近溜达的仇晓飞和胡晓媛。也许之前他们偶遇过很多次,但正是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偶遇,做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才有了现在活跃于当代艺术界的青年艺术团体——N12。
何为N12?
2003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尚未萌动,各大艺术区也还没有成形,北京也仅有为数不多的画廊。当时的展览无非就两种,一种是官方组织的展览,一种是地下展览。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很难进入这两个展览系统,能够展览的机会少之又少。但是当时很多美院的毕业生都在坚持创作,迫切希望能有展览的机会。王光乐、宋琨、仇晓飞、胡晓媛等人也不例外。他们早就有办展览的想法。所以,在街上偶遇,当王光乐提出大家一块儿办展的想法时,便得到了仇晓飞和胡晓媛的响应。当时王光乐就推荐了他们班的几个同学,如申亮等。仇晓飞也想起了他们班的王颉、马延红等人。设计系出身的胡晓媛当时也在做作品,于是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顺便还把她的同学、宋琨的室友梁远苇拉拢进来。就这样,以友谊拉拢同学共同筹划展览,最后聚齐了郝强、胡晓媛、仇晓飞、王颉、杨静、王光乐、宋琨、申亮、徐华翎、梁远苇、马延红、景禹潮(仅参加了第一届后由温凌补充参加)12个人。这12个人除中央美院油画系一、三画室的毕业生外,还有设计系的胡晓媛、梁远苇,雕塑系的郝强,版画系的温凌,国画系的徐华翎。尽管他们在中央美院属于不同的系别,但大都在中央美院附中时就是同学,有的还是男女朋友,如仇晓飞和胡晓媛、申亮和徐华翎、王光乐和宋琨。
简单的说,N12就是以友谊为纽带、由12个中央美院毕业生组成的、已成功举办四次联展的年轻艺术家团体。但如王光乐所言“我们之间的作品没有共性,是为了一块儿作展览,才叫N12的。N12只是虚指,没有特别的意思。”
N12的演变历程
2003年10月10日, “N12第一回展”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成功开幕。这个无策展人、无主题、无赞助的“三无”展览的成功举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天作之合。对于当时还处于谋生阶段的年轻艺术家来说,办展所需的任何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场地和画册费用。本着省钱的原则,他们找到了原美院陈列馆馆长汤沛,汤沛很欣赏他们的提案,加上当时陈列馆档期不满,就给他们提供了免费场地。画册则由胡晓媛的同学广煜义务设计,印刷则通过仇晓飞从事出版工作的父亲找到了优惠的印刷厂,整个1000本画册做下来只花费2万块。在展览框架搭建好后,他们也希望为这个展览谋求一个策展人。于是,王光乐找到了现为星空间主人的房方。颇具独立性的房方,提出的展览方案与N12成员的最初设想有所不同,尤其是要对参展人员及作品进行筛选,合作不成在意料之中。由此,无策展人也成为N12系列展的一个特色。
“我们当初办展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作品。并没有想过要通过展览卖画。所以,对我们来说,这个展览很成功。”王光乐如是说。而仇晓飞也说:“其实当时有一个冲劲,就是大家画都卖不出去,没有钱的时候办展览的冲劲很大。”第一届展览结束后,大多数人的境遇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也没有人通过这个展览卖出作品。但毋庸置疑的是,外界已经开始认可这个展览。因此,在筹划第二次展览的时候,与王光乐有合作关系的考云岐计划承担N12以后三届展览的所有费用。资金已经不是N12做展览首要考虑的问题。
时至2004年,当代艺术市场开始启动,也有一些小的画廊成立。“N12第二回展”结束后,越来越多的画廊介入到这个展览,开始挖掘其中的个体艺术家。在那个时候,大部分人已经能够卖出作品,并且不少画廊也有意与其中的一些艺术家签约。之后,随着系列展的定期举办,这批年轻艺术家的境遇也都随之发生了改变,很多人能够通过卖画维持较好的生活状况。但是随着商业过多的介入,也使这个团体中反感商业的艺术家感到不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006年“N12第四回展”时,艺术家郝强的退出。
时至今日,N12团体中绝大多数艺术家都已经与画廊有固定合作关系,商业上也获得了成功。由此,他们考虑问题的焦点也已经从如何办展转移到如何保证参展作品质量上。“对于风格转换较慢的平面绘画来说,以每年一届这样的频率办展,节奏确实比较快。我想应该先歇一下,或者等找到更合适的方式再继续做下去。”王光乐如是说。仇晓飞则说:“现在大家每年并不缺乏有意思的参展机会。在这个前提下,N12逐渐失去了锋芒和挑战性。所以这个事变得没有问题之后,就不太有趣了。”两者或许能代表N12的两种心态。2007年,团体中有些人要出国、办个展,出于对作品负责的态度,N12在2007年停办了一届。今年,他们将在皮力的参与下,于六、七月份在皮力主持的U空间举办展览。尽管,这次参展的艺术家由原来的12位缩减到9位,但展览名称依然是“N12第五回展”。因为“即使你问已经退出这个展览的艺术家,他也不会否认自己是N12的一份子。”王光乐如是说。
N12,路在何方?
2008年,N12的展览模式将有所改变。先前的无策展人制将有所改变,批评家、U空间主人皮力将全程参与N12的展前会议,与N12协商筹备“N12第五回展”。目前已经定下第五回展的展览模式,即参展的每个艺术家独立写出近几年来自己关注或者让自己困惑的五个词,然后公之于其他成员,每个成员从中挑选两个词,以此为主题创作一件作品,参加“N12第五回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