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的研究

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0 18: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又提出了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了怎样更改教学观念、如何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思想品德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 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84-02

前言

随着“新课改”内容内容的提出,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一门综合课程,小学思想品德已经越来越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修养观念,“新课改”内容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副科”不被教师和学生所重视。本文通过对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意义的研究,提出了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列举了相关一些措施。为了使教师与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改变教学观念,实行多元化教学,对完善社会主义核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是推动我国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并且完善了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不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为树立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且对小学生的启蒙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有效的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教师应深入探讨并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全面推进新时期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1]。

二、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与课程观念

尽管新课改提出并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他们难以转变旧的观念,甚至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导致新课改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这方面止步不前。同时,由于教师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许多教师还仅仅停留在“教什么”阶段,很少有教师通过自身的实践研究去开发新的课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影响着学生,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这门学科,并采取被动的学习方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听什么,难以应用到实践当中去[2]。

(二)教学模式單一

许多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式上,依然走机械化教学的老路。课堂上,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读给学生听,不追求创新教学,教学模式单一,使学生养成了具有依赖性的学习模式,机械的去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难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无法让学生深刻体会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

三、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

只有更新观念,树立新理念,应用新方法,才能保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效的实践与整合。首先,教师要对新课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要认可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并加强新课标的理念。最后要实行新课改的制度,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成长。教师要在新课改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参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中,既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促进了学生学习与自身的发展。

(三)建立多元化教学内容

建立多元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创立不同的学习情境,是非常受用的教学方式。思想品德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多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在生活当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知识教学,以表演的方式把学生带到不同的情境当中去,当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不仅能感受思想品德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另外,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生动立体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论

少年强,则中国强。新课改下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构建,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这不仅关系国家人民的整体人文素质,还关系着新一代的成长与发展,本文对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对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教学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仍存在教学观念与课程观念以及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未来,我国还应继续完善新课改内容,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了使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在思想上树立好的道德理念,改变教学观念与课程观念,设立多元化课程,为祖国新一代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群慧.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J].考试周刊,2018(03):141.

[2]吴雅琪.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中华少年,2017(25):14-15.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