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媒体环境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创新解析

新媒体环境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创新解析

发布时间:2022-10-20 18:4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时代在发展,教育也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迎来了改革的契机,教师应着眼于现阶段新媒体提供的素材,在大量的数据库中提炼出契合初中生认知理解的新鲜元素,教师应与时俱进,充分掌握现代化的新媒体技术手段,在恰当的时机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完成初中思想品德抽象到直观内容的转化,动态展示教材中的呆板内容,在课堂上营造轻松的互动氛围,诱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推动学生走上主动探究的舞台,开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新篇章。

【关键词】新媒体 初中 思想品德 教育 改革创新

新媒体的教学导入,为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迎来了活力与生机,教师应抓住契机在课堂上打破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导入多样化的内容,以三维立体的直观展示,引领学生步入思想品德的情境中,徜徉在思想品德的意境中感受其中心思想,透彻地领会思想品德的内容,由浅入深进行问题的多维探究。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学的变革开启了新的大门,教师应在日益完善的技术下,根据学生在课堂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案,为国家储备复合型人才做好前期铺垫。

一、激发学生主动

新媒体改变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单调性,填充了更多的资料,新媒体与初中思想品德整合中,教师应打破教学中的墨守成规,扭转学生的求知状态,从被动的接收知识转化为主动的问题探究。在新媒体的演示下,学生从更多的视角面对知识,拓宽了思路与思维空间,乐此不疲地参与课堂互动,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妙趣横生,在自由的空间中诱发出的的创新思维。如在讲述《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可先给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每年“3·15”晚会节目片段。我在讲述这一课时,选用了前几年“3·15”晚会上韩红演唱的一曲《天亮了》并配以故事讲解,介绍歌曲的由来和当时“缆车事故”的情况时,学生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集中起来。歌曲结束,故事讲完,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我乘机提问学生 “缆车事故”中旅游者的什么权益被侵犯?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然后再来回答这些问题。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到了教学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拓展想象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的内容大多老生常谈,虽然看似接近学生的生活,实则有很多情境是学生并没有切身体验的,这也就使得课堂上,学生不得不尽可能地去想象问题,迁移自身的经历贴近教材本身,通过新媒体的图文并茂,学生的想象空间被释放,对于思想品德的内容自然具备了多重感悟。如在讲“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这一框题时,选用一组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录像资料、图片。当学生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高高升起时,他们都感到无比自豪。这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动人心弦的情景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然后笔者又结合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分别设计香港、澳门的区徽,并谈谈自己的构想。课后学生积极上网查找有关的资料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区徽图案,学生所设计的图案虽然显得有些幼稚,但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创造性。可见新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创新思维,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讨论明理激趣

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追求道德规范知识的严密体系,而是从现实的生活出发,以青少年的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教师就要联系现实生活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如在进行“保护环境”这一主题教育时,教师先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着的情景,当声像同步的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后,引发思考:为什么“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而后,教师又播放地球上美丽、生机勃勃的景色,配以激情的旁白,正当学生遨游在美丽的青山碧水之间,如痴如醉时,教师随着演示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画面——“被污染的小河”,鱼儿打着伞挡住人们往河里乱扔的酒瓶、鞋子、垃圾等杂物。教师讲述这条河原先是多么清澈美丽的,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前后两种情境的设置,激起强大的反思,学生在强烈的震惊中激起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燃起强烈的求知欲望的火花,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美丽家园——地球。这样变静为动,动静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情感及责任心。

四、导入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真正理解知识,只能基于自己已有的经验背景而建构,它取决于特定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4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知识建构,知识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如在教“珍爱生命”这一课时,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周总理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学生凝视周总理遗像,听着教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通过对生命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爱生命,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形象直观的新媒体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学生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总之,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新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水平,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完善新媒体教学的形式,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俗丹.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 教育探索,2011(7):121-122.

[2]汪馨兰.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70-71.

[3]张贵仁.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解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2):50-51.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