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体系的发展,以问题为核心的导学模式得到了充分应用。而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更不能忽视问题导学这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在科学的课堂导入中,使学生更好地完善学习内容,在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下给学生带来更优良的学习体验,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好更积极的印象。具体到教学中就是以提问与回答为基础,在导学中挖掘知识信息,在实现良好的课堂融入基础上,把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更活跃。本文从运用问题导学法的策略进行发散,借此来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运用探究
课改的深入开展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需学会用适当的教学工具进行辅助,通过动脑思考去让初中生走上更快捷的学习道路。通过问题情境、应用知识的模拟,使问题本身更具针对性,帮助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下进行查漏补缺,在更具悬念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足够的启发。具体来说,问题导学法是将数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激发学生的心理,在思维层面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提升,从而有效地提高问题导学这一模式的教学质量,更适应学生的数学发展需求。这一教学模式要以阶段性的教学步骤为主体,在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素质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导向。
一、使问题贴合实际,在理解与运用中强化教学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有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借此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身感兴趣的方向。所以,教师的问题教学需要以此为基础,在贴合实际的过程中去切入相关的知识点,对问题的罗列与给出应更加考究,通过调查学生的学业主体情况后再进行问题的排序。在生活化的提问过程中深入讲解相关知识,将问题的范围圈定在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或者将其扩展到范围极限甚至小小超出,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远没有那么简单,从而在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中提前打好预防针,让学生面对高数、数分、概率、群论等知识时保持不气馁的顽强意志。正是在初中阶段的良好培养,使学生具备稳固的数学基础与学科素质,所以其对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与其他学科上的交叉也能做到更好的理解运用。
举例而言,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教学能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印象,理解理想状态下的抛物线的概念。而教师在问题的拓展中,能够联系高级学科的一些知识,比如流体力学、微分方程等,让学生去理解军事上的精准弹道计算。同时,将二次函数与物理中的类平抛运动做一个类比,让学生观察运动曲线在图像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在更细致的分析下,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概念理解更为清晰,在对称轴、切线、顶点等知识点的组合设问下,学生对常用的计算公式也能做到好的理解,在公式定理的对比之中进行强化记忆,对相较微分方程等较为简单的初中数学公式能充分消化。
二、把握问题节奏,进行发问速度调整
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学,教师在提问的各个方面也因人而异。但是对于学生群体来说,教师的工作需要更细致,针对提问环节需要注意各种细节,把发问速度与节奏控制在学生刚好能听懂吸收的范围内,在课堂上就充分地利用好教学时间,对不必要的内容简单带过。此外,还需要通过难易分离的形式,使学生对问题实现更好的突破,在学习指导的过程中得到更贴近正确答案的结论。这样的教学,通过对教学节奏的把控,将课堂讲解效率发挥到最大,对课堂的实时进度也能进行调整。
举例来说,教师对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这部分的教学需要去掌握问问题的节奏,在一连串的“常用三角形全等证明定理”“直角三角形证明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边边角(SSA)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全等与相似有哪些共通之处”的发问中,使学生对三角形的证明形成更全面的认知。在问题的衔接中,使学生逐渐适应这一速度,从而在后续的教学中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这一部分也还需要教师不能浪费时间,在上行下效中使学生树立起明确的时间观念,在考试中赢得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在知识讲解程度上能做到细致区分,把数学问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问题导学法获得更多的应用。
三、引导问题思考,加强问题的科学性与多变性
问题对数学教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帮助学生形成学科认知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对问题的思考也展示出其独特的实际价值。教师在综合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学生在理解与接受能力上有所不同,因此,一开始问题的设计就需要分层次,基础较差的学生能找到解题思路。基础较好的学生能设计解题思路,在对问题的多重思考下,挖掘问题的方方面面,从而使问题能圆满地完成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教师的教学任务进度得到长足的提升。同时,还需要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做到科学性与多变性并重,在严格的逻辑验证与推理下形成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在多变的过程中养成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举例说明,教师在一元二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使初中生在提问中理解常见的“鸡兔同笼”问题时能联想到古人解题运用的思想。在未知数思想的整合中去进行方程组的列出,或是通过由脚的数量斩去头的数量的方式去进行兔子数量的计算,在多种解题办法的情形上进行延伸。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在科学性的数学理论指引与变化多端的问题形式下,学生能在数学的解题中变得更加迅速更加灵活。在详细的分析中得到更多的解题机会,从而给学生在学习之后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以此来推动数学问题导学。
四、提升学科意识,培养探究热情与能力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面对宽广的学习范围缺乏有效的认识,尚未形成明显的学科意识。因此,为了使学生的学科观念成熟起来,在思维上进行意识的引导,教师需要通过问题导学对学生进行意识培养,在逐步的发问与解题中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此外,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提问这一工具手段,在合适的情况下调动起数学学习的气氛,在引发学生热情的基础上进行理念传达,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优化作用,这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经典的三角函数教学中,促进学生理解各种余弦值、正弦值、正切值、余切值,在一一的对应关系中去理解函数图像,在周期的表达中去实现对波的分析与吸收。通过学科交叉与互补,在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深入学习中,使学生建立起完善的数学学科意识,认知到学科的工具性与适用性,在进一步的延伸拓展中提升学习的热情,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能整合起来,从而在积极性的驱动下去进行辅助学习,加深学习的深度,使问题导学的效用展现出来。
五、结语
一般来说,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层次用问题导学的办法就能解决绝大部分,在调动学习性思维的过程中将学科价值充分展现出来。面对数学教学中的各种情况,教师也能在提问中整理自己的思绪,带动数学教学的节奏,把学习探索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基于高重视度的教学也能发挥出问题导学法的实际效用,在效果上表现得更为出色。在求知欲与探索欲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数学问题中来,在发问中对知识做到强化记忆,在回答中做到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与学习巩固,通过总结性学习,分析数学问题的典型特征,从而能有效地刺激教学。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问题,需在符合数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与扩展,使学生能抓住这类问题的核心,在相似問题的解决中去完善问题的解决途径,对问题中的数学知识做到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朱引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
[2]吕雄雄.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
[3]高红.试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