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将数学史融入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将数学史融入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2-10-21 09:00:05 来源:网友投稿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高热”持续升温,进入职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筛选的“失败者”,大批低分新生涌进了中职学校的大门,学生总体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目前职校学生的数学厌学情绪严重、数学课难上是个极其普遍的问题。造成职校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在中职学生的印象中数学只是符号和方程式的堆砌,枯燥无味;数学课就是冰冷的公式,机械的运用。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文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将数学史引入数学课堂,不仅可以丰富和活跃数学教师的教学,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与人类文明发展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数学史家卡约黎在1893年出版的《数学史》中指出:“如果用历史回顾和历史轶事点缀枯燥的问题求解和几何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如,在中职教材中有一章节是“对数”,教材上这样介绍对数的概念:“如果a的n次方等于x(a>0,且a不等于1),那么数n叫做以a为底x的对数(logarithm),记作n=logax”。学生一看这个就觉得对数的概念晦涩难懂,学不会也不愿意听。那么,怎样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对数的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向学生介绍对数的发展及重要意义,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对数”是如何发现的,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今天我们用计算机很容易求对数,能利用对数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但是这在400年前这是无法想象的!

公元1594年,皮纳尔(1550年~1617年)开始精心编制可供使用的对数,在经历了300个日日夜夜之后,一本厚达200页的8位对数表终于诞生了!后经别人修正完善,解决了星体的轨道计算、船只的位置确定、大地的形貌测绘、船舶的结构设计等一系列课题。正如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所说:“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是拿他一生中的工作多少来衡量的话,那么对数的发明,等于延长了人类的寿命!”当我们把这些数学史的知识带入课堂,和学生分享数学家探索的过程时,对数这个概念就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学生也觉得亲近而易于接受。“在历史的解说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呆板的学科,而是一门不断进步的生动有趣的学科。”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中职学生都很害怕,“数学太难了!”“我不是学数学的料!”中职生对于数学,似乎只剩下了畏惧感。如果提起数学家,那更是如天外来客一样,让人充满敬畏而遥不可及。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数学家的生平、轶事。比如说,一些年轻的数学家成材的故事。阿贝尔22岁证明一般五次以上代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伽罗瓦创建群论的时候只有18岁;还有法国数学家帕斯卡,16岁成为射影几何的奠基人之一,19岁发明原始计算器;德国数学家高斯19岁解决正多边形作图的判定问题,20岁证明代数基本定理,24岁出版影响整个19世纪数论发展、至今仍相当重要的《算术研究》;还有的是许多出生贫穷卑微的数学家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最终在数学研究上有骄人成绩的例子,如19世纪的几何学家施泰纳出身农家,自幼务农,直到14岁还没有学过写字,18岁才正式开始读书,后来靠做私人教师谋生,经过艰苦努力,终于30岁时在数学上做出重要成绩,一举成名。如果在教学中加入这些学生感兴趣又有知识性的内容,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增加数学的吸引力,数学学习也许就不再是被迫无奈的了。除了给学生讲数学家的故事以外,我们也可以给学生讲数学家们探索及求证的曲折过程,讲他们碰到了什么样的困难,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又是如何穷其一生求得真理的。让学生知道数学家和他们一样,也不是天生就会数学,他们也会犯错误。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不用感到紧张和害怕,“因为数学家也会犯错误”。这样学生就能避免因为经常做错数学题而感到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从而产生厌学情绪。通过数学史的教学,我们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教师把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学生就会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到了那个时候,学生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而这种熏陶对于人的影响将是深远的,远比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

编辑 张珍珍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中职 融入 数学 数学史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