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考改革刍议

高考改革刍议

发布时间:2022-10-21 09: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作者通过对2012年高考状元父母职业的调查分析,剖析近期公众议论颇多的有关“取消高考”、“‘职场状元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等话题,提出高考是绝大多数普通家庭孩子实现向上阶层流动的一个重要通道,不宜取消并建议高考改革:一方面要能尽可能地考虑城乡公平,考虑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谨慎推进,另一方面父母应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使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关键期。

关键词: 高考状元 取消高考 高考改革

在中国这样一个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的国家,高考一直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全民关注的话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金榜题名,状元及第,“鲤鱼跃龙门”,状元情结在中国有持续上千年的历史。随着2012年高考状元的尘埃落定,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近期公众议论颇多的有关“取消高考”、“自主招生有失公平”、“唯分数论”、“‘职场状元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等高考改革的话题值得进一步商讨。

调查发现,2012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有接近一半来自普通工人、打工者或农民家庭。这说明在中国,高考仍然是绝大多数底层人民实现阶层流动的主要通道。而在中国这样一个自古提倡农耕的国家,底层人民占了绝大多数。因此,高考才会被全民高度关注,才被寄予厚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考已不是考生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战斗。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家庭为了孩子租房陪读,到孩子读书的学校附近打工,“取消高考”可以说不适宜,它会粉碎许多人、许多家庭美好的憧憬,让他们看不到希望,而没有希望的生活、没有希望的社会又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取消了高考,则是否会有一个更适宜、更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来替代?是否会取得目前高考所蕴涵的深层内涵?如果无法给出确切的回答,则不如尽力呵护当前高考这相对而言庶民与王子共同参与的“公平竞争”。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这句口号之所以在学生中流行,就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东西部差距、贫富差距、阶层差距等的巨大落差所导致的不平衡,使家长、学生过多感受到生活的艰难,使他们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才能改变生活。如果取消了高考这一难得的公平竞争途径,普通平民子弟还有多少流向上层的机会?为了选拔人才,世界各国都有各种不同形式的选拔机制。很多国家的高考对学生对家庭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比如亚洲国家中,韩国和日本两国高考的重要性与中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也没听说他们要废除高考制度。所以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不是取不取消高考的问题,而是高考该如何改革的问题,从而既选好人才,又适当兼顾弱势群体的利益。

“唯分数论”,可能会使基础教育偏离素质教育的轨道,这也是高考受到诸多诟病的地方,但多元评价标准是否又无形中损害了普通老百姓的利益,使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机会上大学,上好大学?目前中国中学生有三分之二左右是在县及县以下中学,农村中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例很大。[1]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学生即使被发现有某方面的天资,苦于没有钱和精力而放弃,或者即便有些家长为了孩子,省吃俭用送孩子准备学个特长,也找不到培优的地方。可见小地方资源有限,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分数就是这些平民家庭孩子与所谓上层阶级家庭的孩子赖以同台竞争的武器,是他们的“硬实力”,不靠分数他们没有其他办法。“自主招生才艺展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对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是硬伤。一旦分数不够,就只有复读一条路可走。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有深厚等级层次观念的国家中,学生在就业时就能深刻感受到读好大学与一般大学的差别。现在社会环境较好,只要你想读大学,独立院校、自考、民办、成教、职业学院等,选择似乎很多,学习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学生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大学读的问题,而是读好大学的问题,当年的“高考独木桥”变为了“名校独木桥”。[2]

说到“在目前我国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这跟社会对高考状元不符实际的期待有关。并不是说,一个人高考是状元,就必须在以后所从事的工作中也是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高考,并不是通向成功人生的唯一路径;高考状元,也未必是命运的绝对优胜者。成绩好,就“一好就百好”?这肯定是不符合实际的。而且,作为状元的父母,更多考虑的是孩子是否有自己喜欢的职业、稳定的饭碗、良好的发展前景、健康的身体等,未必一定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行业状元。再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觉得适合自己,能尽其力,有归属感、成就感,应该就是自己职业的状元,即自己觉得合适就好,而不应是外界世俗眼光所评定的职业状元。所以,我们要讨论的不是高考状元一定是行业状元的问题,而是学生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理想、实现家庭夙愿的问题。

并且,高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展示,更和学生那几天的生理、心理、周围环境等息息相关,有些学生没有成为“状元”,未必是他(她)学习能力不行,学习成绩不优秀。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再想想高考的遗憾,为了证明自己,奋起直追,是很有可能成为行业状元的。而且,一半行业状元的诞生也是诸多因素促成的结果。

因此,当我们在探讨高考该如何改革时,一方面希望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能尽可能考虑城乡公平,考虑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谨慎推进高考改革。正如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所言:“高考不是最好的制度,但是目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我国国情和其他国家不同,目前还没一个更好的办法来代替高考。”并指出高考改革的目标要求是“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3]。另一方面是父母应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职责,使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关键期。“教师的数量尽管很多,但在我们的社会中并不构成教育者中的最大类。只有父母才能享此殊荣”[4]。父母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所采取的态度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孩子今后教育的成功与否,2012年各省高考状元谈到父母对自己的影响的方面,便证明了这一点。状元父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甚或没有工作,无一例外地都很重视小孩的教育,家庭教育氛围民主,关注小孩良好心态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海峰.高考改革:理想图景与现实困境[N].光明日报,2012-4-11,第014版-教育服务.

[2]田享华.高考改革难点在于招生放权[N].第一财经日报,2012-5-16,第A05版-公共.

[3]叶祝颐.异地高考要考试公平更要录取公平[EB/OL].(2012-7-8).([2012-7-8].http://roll.sohu.com/20120708/n347588156.shtml.

[4]英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M].李永宏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

推荐访问:刍议 高考 改革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