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风华正茂
2006年获得世界数学最高奖“菲尔茨奖”的澳洲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年仅31岁,不仅是本次菲尔茨奖得主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菲尔茨奖的澳大利亚人。陶哲轩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天分,他两岁就会加减法,7岁就学微积分,8岁开始念中学,12岁就在大学里研究数学,16岁大学毕业。1986年、1987年和1988年,陶哲轩三次成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最年轻的参赛者,依次赢得铜牌、银牌和金牌。他未到13岁就赢得金牌的纪录至今没有人能打破。
数学兴趣与生俱来
1975年7月17日,陶哲轩出生在澳大利亚南部阿德莱德一个香港移民家庭。他父亲陶象国是儿科医生,和他的母亲相识在香港大学,于1972年移民澳大利亚。陶家父母回忆说,早在幼儿时期,陶哲轩就显示出过人的智商。
与其他天才儿童一样,陶哲轩是自己学会认字的。不到2岁时,陶哲轩就在看儿童剧《芝麻街》时自学了英文字母。父亲发现,玩写有字母和数字的积木时,陶哲轩会把积木按照字母顺序和数学顺序排列,而且不久后还能用数字作简单的加减法。
令陶家父母惊讶的还不止于此。过完2岁生日的几个月后,陶哲轩开始使用爸爸办公室里的轻便打字机,用一个手指艰难地敲击键盘,比照着儿童书打出了一整页。从那时候开始,陶家父母意识到,儿子是个神童。于是,这对夫妻到处为陶哲轩买书、借书,鼓励他读书探索。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的教育很难跟上孩子的进步。到3岁的时候,陶哲轩已经展示出6岁孩子才有的读、写和算术能力。
陶家父母害怕耽误了儿子的发展,决定让他提前上学。1979年2月,只有3岁半的陶哲轩进入了当地一所私立小学。然而,提前入学对这个智力提早发育的孩子似乎并不合适。智力上,陶哲轩比同班5岁的孩子们发育得都要成熟,但为人处事方面,他还不愿意长时间和比自己大两岁的孩子呆在一起。对此,私立学校的老师无能为力,他们向陶哲轩的父母诉苦,说他分散了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几个星期后,父母和老师达成一致,让他退学。于是,这个早早显示出过人智力的神童走进了幼儿园,和与他同龄的孩子一起成长。
比正常人的智商高出近100
幼儿园的18个月里,陶哲轩的数学能力显著提高。在妈妈的帮助下,不到5岁,陶哲轩完成了小学的所有数学课程,这通常需要7年时间。陶哲轩的母亲在香港大学念研究生时,曾经获得数学物理一等奖学金。然而,她发现,在数学上,陶哲轩不需要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做,他主要通过大量阅读数学著作和教科书来完成学习。
在这个时候,陶哲轩也开始接受专门针对天才儿童的零星教育。这个项目由澳大利亚的教育机构发起,每个星期六对天才儿童进行特殊教育。为陶哲轩检测智力的老师M·格罗斯回忆说,即使身处天才儿童中间,陶哲轩的智力也过人一等。格罗斯说,不到4岁的陶哲轩按要求心算两位数学乘法。他还记得,差1个月才满5岁的陶哲轩曾经和一群7岁到9岁的天才儿童一起学习。当时,老师问孩子们,9182736这组数字接下来是什么,陶哲轩想了想就答道“4554”,因为这些数字都是按照9的倍数依次排列的。
后来,正规的测试证明,陶哲轩的智商高达221,比正常人的智商高出近100。数据显示,在人口不到1600万的澳大利亚,每100万人中只有1人智商能达到220。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陶哲轩的父母开始为儿子“量身定做”教育课程,在专门从事天才儿童教育的老师的帮助下,终于让这个神童的智力发育走上了“正轨”。
在自己编写的电脑程序中搞恶作剧
尽管智商极高,但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陶哲轩还是一个孩子。格罗斯回忆说,陶哲轩是一个“活泼、有创造力的孩子,还很淘气”。他甚至在自己编写的电脑程序中搞恶作剧。9岁的时候,陶哲轩编写了一道BASIC程序,可以按使用者需求提供斐波纳契数列。但是,在开试这道程序之前,使用者必须输入发现该数列的意大利数学家斐波纳契的出生年份。如果人们输入正确年份,程序开始运行。如果输入的年份过早,屏幕上会跳出:“对不起,他还没出生呢,再试试。”要是输入的年份太迟,就会出现:“不,他已经在天堂了”的字样。
在学校里,虽然和其他同学年龄相差很大,陶哲轩也能成功融入校园生活,和老师同学打成一片。在高中老师的记忆中,陶哲轩是个友善、乐于助人、好脾气的孩子。跟踪陶哲轩早年成长经历的格罗斯认为,陶哲轩7岁时就能和十六七岁的大孩子们相处不错,说明他不仅有高智商,处事能力也不弱。
其他与陶哲轩接触过的教育者对他的印象也非常好,认为他不仅智商高,还是个“好孩子”。11岁前,陶哲轩曾写下自己的童年回忆,给专门从事天才儿童教育的教师看。其中他写道:“我或许被许多老师贴上‘聪明’的标签,但我还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像今天在座的你们那样智慧。”读过这份东西的一个教育者评价认为,陶哲轩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有见解,非常敏感的年轻人”。
在父母的记忆中,陶哲轩也是个“不省心”的孩子。在交给天才儿童教育者的笔记中,他们担心儿子会“太骄傲”,会“失去他对数学的兴趣,而想去学习其他的,比如摇滚乐”。陶哲轩的大学同事评价说,陶是一位像莫扎特一样的天才,但却没有莫扎特式的个性问题。
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宠辱不惊
林匹克数学竞赛,13岁时获得金牌,成为获此荣誉的最年轻选手。1989年至1992年他在澳大利亚的弗林德斯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92年,他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1996年年仅21岁时即获得博士学位。24岁时,他受聘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教授。
获得菲尔茨奖之后,陶哲轩接到许多道贺的电话和电子邮件。然而,即使获得了这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奖项,陶哲轩仍然表现非常谦虚。他在自己的网页上写道:“感谢每个人……这对我非常重要,遗憾的是我不能一一答复,但我真的非常感动(我现在得先休息会儿)。”此外,陶哲轩还不忘把赞誉留给今年菲尔茨奖的另一个得主——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他在网页上写道:“就我个人的观点,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的工作才是过去10年里最重大的数学成就,他证明了庞加莱猜想,和他同时获奖,我真是惭愧。”
陶哲轩被看作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学智囊”,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分析数论和表示论。他的最新突破是与剑桥大学的本·格林共同取得的,证明了存在任意长的素数等差数列,这曾让数学家困惑了几百年。不仅如此,陶哲轩还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合作者。陶哲轩经常召集世界级的团队攻克难题,努力发挥每一个合作者的优势。
热爱数学“因为好玩儿”
尽管在儿童时期花了大部分时间自学,陶哲轩总是肯定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他说:“我发现,如果我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两个弟弟,我总是学得更好。”刚刚11岁,陶哲轩就开始教弟弟们下棋和演奏乐器。他说:“在我教弟弟音乐前,我很讨厌音乐。但现在,我喜欢和他二重奏。我花了很多业余时间想有趣的方法教他们,其中我学到的东西可能远远多于他们学到的。”
谈到自己,陶哲轩表示,虽然父母是中国人,但自己主要还是个澳大利亚人。像其他澳大利亚人一样,陶哲轩喜欢板球、爱吃肉饼(澳大利亚传统食物)。“总之,就是喜欢澳大利亚随和、诚实和轻松的文化。”
即使在数学领域已经成就卓越,陶哲轩似乎还在思索自己的定位。打开他的个人网页,人们最先看到的是写在上面的“我是谁”。点击陶哲轩搜录的经典名言,在“天才”、“梦想”和“人性”等各个条目下,人们可以看到这个数学奇才收录的名人名言。获奖后,当被人们问道,为什么如此致力于扩展数学领域的边界,他只是简单地答道:“因为好玩儿。”